悦读天下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3:11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精美图片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7658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4
  • 页数:1800
  • 价格:29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3:11

内容简介:

★顶级的奖项:五十年间,普利策奖第一次颁发给自然文学作品

★顶级的作者:《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导师艾温·威·蒂尔,自然文学的最高奖项约翰•伯勒斯勋章获得者,生物学、文学、摄影学领域的顶级专家。

★顶级的内容:十五个春夏秋冬,七万六千英里旅程,上百张摄影大奖级照片,记录关于自然,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里有你知道却从来没想明白的,有你认识却完全不了解的你从没听说过的,有文艺范儿的自然,有高格调的自然,有趣味横生的自然,有呆萌的自然,有情怀的自然,有哲思的自然,带你进入一个一直在你身边,却被忽视的美妙世界。

★顶级的译者:香港著名翻译家,古朴优雅译文,呈现季节精华

★顶级的装帧:“世界最美图书”书籍装帧大师朱赢椿年度力作

★顶级的编辑、审稿团队:专业编辑团队三年磨砺,国内顶级生物命名专家审稿,严谨的博物美学

美国自然美学大师艾温·威·蒂尔耗时十五年,行程七万六千英里,记录美国大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风貌,写就了“美国山川风物四记”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这部作品以平实却又精妙的语言深入记述了自然中的生物在四季更迭中生生不息的活动,以博物学家敏锐的感官与作家优雅的手笔展现了一个我们无从感知的美丽世界,这里充满了炫目的色彩,悦耳的乐音,馥郁的香气,置身于这个波澜壮阔却又精致入微的世界之中,我们疲惫的身心被注入自然的原力,顺从地放下肿胀的自我,谦卑而平静地感受那股令人惊叹却被我们忽视的巨大力量。这便是人与自然共生共栖的伟大哲学,一种让一切都变得更美好的心境。毫无疑问,“美国山川风物四记”是自然文学史上最撼动人心的诗意之作。


书籍目录:

《春满北国》

《夏游记趣》

《秋野拾零》

《冬日漫游》


作者介绍:

艾温·威·蒂尔(1899-1980),美国著名博物学家,摄影家、自然文学作家,生于伊利诺州,曾任纽约昆虫协会、布鲁克林昆虫协会主席、梭罗协会主席,美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他配有自己拍摄的照片的自然图书以准确的科学信息和诗意的表达方式而著称,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和约翰·伯勒斯勋章在内的多个奖项。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顶级的奖项:五十年间,普利策奖第一次颁发给自然文学作品

★顶级的作者:《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导师艾温·威·蒂尔,自然文学的最高奖项约翰•伯勒斯勋章获得者,生物学、文学、摄影学领域的顶级专家。

★顶级的内容:十五个春夏秋冬,七万六千英里旅程,上百张摄影大奖级照片,记录关于自然,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这里有你知道却从来没想明白的,有你认识却完全不了解的你从没听说过的,有文艺范儿的自然,有高格调的自然,有趣味横生的自然,有呆萌的自然,有情怀的自然,有哲思的自然,带你进入一个一直在你身边,却被忽视的美妙世界。

★顶级的译者:香港著名翻译家,古朴优雅译文,呈现季节精华

★顶级的装帧:“世界最美图书”书籍装帧大师朱赢椿年度力作

★顶级的编辑、审稿团队:专业编辑团队三年磨砺,国内顶级生物命名专家审稿,严谨的博物美学

美国自然美学大师艾温·威·蒂尔耗时十五年,行程七万六千英里,记录美国大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风貌,写就了“美国山川风物四记”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这部作品以平实却又精妙的语言深入记述了自然中的生物在四季更迭中生生不息的活动,以博物学家敏锐的感官与作家优雅的手笔展现了一个我们无从感知的美丽世界,这里充满了炫目的色彩,悦耳的乐音,馥郁的香气,置身于这个波澜壮阔却又精致入微的世界之中,我们疲惫的身心被注入自然的原力,顺从地放下肿胀的自我,谦卑而平静地感受那股令人惊叹却被我们忽视的巨大力量。这便是人与自然共生共栖的伟大哲学,一种让一切都变得更美好的心境。毫无疑问,“美国山川风物四记”是自然文学史上最撼动人心的诗意之作。


精彩短评:

  • 作者:云也退 发布时间:2019-08-02 10:09:32

    溢星推荐。E.W.蒂尔始终是既在这里,又在那里:既在船上,又在水里;既在路上,又在林中;既在此刻,又在彼时;左眼望远镜,右眼显微镜。他的自我介绍说,他不是生在一所医院、一张床上或一个城市里,而是生在一条名叫希科里的溪流的“两岸”。

  • 作者:joyjade 发布时间:2019-07-03 11:12:23

    罕见的博物学奇书

  • 作者:sirian 发布时间:2023-04-25 19:29:10

    真的很口水书!雷

  • 作者:此情做梦呢 发布时间:2019-12-08 18:35:17

    今天,此刻,读完了全部四本。今年的盛宴。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这么卷帙浩繁的大书,舒缓,丰美,温情而理智。他从不啰嗦,点到即止,说完就完。他从不卖弄,有一说一,准确客观。他极少议论,就事论事,言简意赅,直指核心。

    他知道美,追寻美,谦抑而积极,沉迷而不滥加赞美。自然这本书,他翻的很勤,耕的很深,四季流转,追随不辍,二十多年从未厌倦。是真爱啊。

  • 作者:一棵树 发布时间:2019-07-19 18:05:08

    大部头的书往往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自然这么美好,又怎么舍得丢下

  • 作者:Fiona_Zhao 发布时间:2019-07-19 18:24:06

    终于让生活有了一次喘息的机会。


深度书评:

  • 四季是一场终极的怀旧

    作者:云也退 发布时间:2019-08-20 21:12:09

    四季是一场终极的怀旧

    云也退

    1906年的夏天,美国印地安纳州北部,一个乡下小男孩在村里摘草莓。草莓丰收了,他摘啊摘,摘了两万多颗,每夸脱草莓他能挣2美分,随后,他拿着所得的钱,买了人生的第一架照相机。

    那是一款柯达的布朗尼匣式相机,在1900年代,它是美国最流行、最大众化的相机,看上去笨重、严肃,可是它的出现,让当时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能够便捷地拍摄快照,那些视摄影为艺术的职业摄影师,无可奈何地看着一群又一群业余摄影爱好者(常被称为“柯达之友”)到处咔嚓咔嚓,冲洗出的照片,还能卖给报纸杂志。小男孩的相机很旧了,但是,他7岁时在爷爷奶奶的农庄里拍的照片,现在成了被永久收藏的档案。

    这个男孩就是埃德温·威·蒂尔,从印第安纳北部的沙岗郊外成长起来,后来成了博物学家和自然文学大家,“美国山川风物四记”的作者。他特别喜欢跟人讲起那台破旧的相机,骨架都松了,螺丝都要掉了,却给他延续一生的快乐打开了大门。

    他酷爱,不,应该说,他痴迷于大自然中的一切,为它们而疯而狂,他喜欢的东西,用“鸟兽虫鱼”四个字来概括,实在嫌简陋了,在他的书中,海中飘摇的藻类,空中飞荡的花粉,鸟雀褪去的羽毛,叶片上垂下的露珠,都连带着学问、历史、情感,而且,他对于痴迷这些自然事物的各种前辈和同行,从美国国父杰斐逊、《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国家森林公园的奠基人约翰·缪尔等等世界级名人,到一位位知名度有限的鸟类学家、野外天文学家、环保工作者,他们的生平、主要作品与事迹,统统了如指掌。蒂尔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希科里溪的两岸,就是我的诞生地”——你能理解吗?一个人不是生在一所医院、一张床上或一个城市里,而是生在一条溪流的“两岸”。

    农庄终成了失乐园:1915年,它毁于一场大火,之后它的传奇就要通过蒂尔的口和笔来留存了。蒂尔写了三十多本书,其中有一本专门回忆童年,即《沙丘男孩》。这本书,在他10岁时就已起笔,而要到42岁时才出版,此时的他,已在《大众科学》杂志当了十多年的专职作者,野外经验丰富,摄影技术炉火纯青,柯达相机自然也多次更新换代。在蒂尔的工作照里,我们看到他使用的相机是那种折叠式的,后边鼓起风琴一样的一大块,被放在三脚架上,镜头对准目标。

    他经常是这样拍昆虫的:用一个冰盒把目标昆虫暂时冻住,然后把虫子放到一个理想的拍摄环境里,架起相机对准它,在昆虫慢慢复苏、活动起来的时候按下快门。这是他独创的方法,自他以后,人们印象里的昆虫,跟之前大不一样了。

    他也拍鸟,拍植物,拍水下世界,拍火山灰形成的原野粗犷的风景,拍树木表皮缝隙里的生命遗痕。在1930年代,他的自然摄影就很出名了,在纽约,他给自己的作品一轮又一轮地办展,出版了《草根丛林》这样的图文并茂的著作,还给《瓦尔登湖》出了一个特别版,其中有他写的导读和100多幅自己拍的照片。

    1941年年初,美国人还没参加二战,蒂尔从《大众科学》辞职,干起了独立作家和摄影师。他唯一的儿子戴维入伍了,他和爱妻内莉一起计划着后半生的事情。为了成为一个观察和书写自然的人,蒂尔很早就修改了自己的中间名:他本名叫埃德温·阿尔弗雷德·蒂尔,现在改做了埃德温·威·蒂尔,“威”(Way)一词,也许蕴含了他以行旅为日常的理想。但是,他的“美国山川风物四记”这一套四部作品,及其所描述的四场旅行,并不是那时就清晰地策划好的。很可能,他最初想做的只是怀旧,是寻一寻儿时的梦幻,如他在《沙丘男孩》里说的,爷爷奶奶的农场,“让我无止境地返回”。

    《沙丘男孩》只是返回的起点。在这本书中,蒂尔其实已经扩大了童年和家园的概念范围:童年,是他一直延续到书写时刻的、与大自然为伴的人生,而家园则从小小的沙岗农庄扩延到整个美国。书出之后,美国军方订购了十万本,发到战壕里,给士兵读。那首中国老歌里唱的“祖国的山山水水连着我的心,怎能让豺狼来践踏”,美国人读了《沙丘男孩》,也产生了一样的心理,蒂尔所记的乡野缩影了整个美国,读到泪目之后,士兵们杀敌更其奋勇。

    如果怀旧,那就应该去追寻那些不变的东西。农场是没有了,但那条溪流还在,那个名叫朱利耶特的故乡城市还在,印第安纳州还在,全美五十个大州(1940年代时还是四十八个)也没有变;大自然,当然是瞬息万变的,物种都随时会消亡,会新生,但是一年四季的按序轮转没变。依这个思路,蒂尔夫妇决定先开始一场“追春之旅”。1947年春,两人驾车踏上了旅途,从纽约长岛的居住地先北上到达加拿大边境,然后折返向南,一路抵达佛罗里达南端,行程17000英里。

    这是追春,一直追到依依不舍地放手——入夏了。《春满北国》的最末一章,蒂尔将这种心情形容为“翻到一本书最后的一章,却又不愿意把书合上”。不愿意合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愿重新想起伤心事:他们的儿子戴维三年前已丧生于二战战场。用旅途来填满自己,是一种疗愈。

    旅程的最后一天,《春满北国》中是这样写的:

    “今天就是最后这一天,春日的高潮。……这一天从春日最早的日出到最晚的日落,我们尽在庄严美丽的山里流连。这一切都构成了我们追春之旅的高潮。……从拉斐特溪桥的高处,我们可以眺望落日的余晖掩覆着起伏绵延向西渐就昏暗的山陵。当阳光的暖气消歇,我们下面的山谷夜凉乍生时,河面上浮着迷雾,仿若一条迷雾之河在河上升起……残阳的回照把蒙绕着树梢的迷雾染得像徐徐卷伸的火舌。”

    有意思的是,《夏游记趣》的第一天,也是在这里,新罕布什尔州怀特山里的弗朗科尼亚山峡以北,他们站在一座桥上眺望,桥下是拉斐特溪,时间则是黎明。夏游和春游之间相隔了整整十年,完美的时间差,让蒂尔发出了“季节周而复始、历久不变”的感叹,但他的感叹却没有那种“子在川上曰”的忧思腔,也没有“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智者况味,他的感叹是有活力的,有一种因有一个完美的童年、一个完美的乡土记忆为后盾而生的笃定。“十年以前,百年之后,黎明时都会从这些山坡上传出同样的鸟声。季节,像是《传道书》里所说的江河,会不断地仍回到出发点去。”写下这些话的时候,蒂尔的脑海中怎会没有家乡呢?

    值得一说的是,蒂尔的夏之旅并非接着春之旅而来,在春夏之间,还隔了一个秋。像是走个对角线一样,蒂尔夫妇在春之旅的四年后,即1951年,开始访美国之秋,再然后,才是1957的夏之旅,和更晚的冬之旅。从书中所附的地图可以看到,《秋》的路线与《春》不同,《春》大体是在东海岸南北向地走,《秋》则是沿北方边境一路西行,最终抵达加州。但春秋两季的共同点在于,都有明显的凉—热或热—凉过渡,所谓“四季分明”,“分明”的关键就在于这两季,旅人从一个地方到下一个地方,无需静静地徜徉、品味,只需接收和饱览。

    不过,旅行结束后的写作可谓漫长而艰苦,相应的书总要到旅行过了三四年后才出版,蒂尔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费很大的工夫来确认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信息和论断,都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秋野拾零》里继续插入了蒂尔的摄影作品,从俄勒冈的日出,到雷斯岬秋天的最后一次落日,五十岁的蒂尔手持望远镜,站在岬角靠外的一块岩石上,下面大海翻腾,他泰然自若,如鱼得水地笑着。能够拍摄大自然,前提是能在各种自然环境里自如地生存,在《秋》一书中,蒂尔展示了《春》中没有展示的能力,比如浮潜:戴上面罩,打开探照灯,摆动蛙足,一次复一次地悠然下潜,在水下观察或到水面换气,眼睛捕捉着鳗鱼的一闪而过,海扇的一开一合,月亮蜗牛银白色的大足,耳朵收入椋鸟翅膀掠过水面的噼啪声。写到大叶藻的时候,他一口气说出了它在世界各处的各种名字:海草,带草,锦葵,海残碎,钟铃带,附生草,海苔,黑雁草,海划桨,玻璃残碎,以及“令人疲倦的海草”,有这么多形象感十足的名字在前,蒂尔仍旧不慌不忙地给出自己的比喻:在它们之中游泳,恍如“置身嘉年华会的长彩带中”。

    而在潜水过后不久,他就和妻子一同横桨划着独木舟在河上前进;又过了一阵子,他告诉我们说,他俩都有一项幸运的能力——对花粉过敏免疫。为此,他可以用力扑一株豚草,看一阵花粉像一缕轻烟似的袅袅上升。每一次旅行,都是算度精确的三个月时间,车里要带上相机、胶卷、双筒望远镜、笔记本、地形图和街道地图,雨衣,以及整套的户外装备。论野外生存能力之全面,蒂尔堪比《地心引力》里的女主角。

    在系列的第三部《夏游记趣》开篇,蒂尔对四季又做了一段综合的思考:

    “春季和秋季是经常变化的、活泼的季节。夏季就比较稳定,更易预测。我们往往把夏季当作一年中的主要季节,春天向夏天走来,秋天从它那里慢慢消散。在夏天,生活比较轻松,食物更加丰富,天气也更暖和。在夏季出生的婴儿,死亡率比其他季节低。几年前,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大多数人在夏天都有最强烈的好心情和最大的幸福感。”

    如今,冬天心情不好的现象有了一个科学术语:季节性抑郁。蒂尔说,普通人会把夏天看作朋友,把冬天视为敌人。人在潜意识中好像都希望回到夏天,那是伊甸园的季节,那里没有劳作和生育之苦,人只需无所用心地,日日在取之不尽的天然食物中获得饱足……这样静态的季节,有什么可写的呢?

    蒂尔话锋一转:“但是美国是有许多种夏天的。在大陆上的范围内,它便有海滨的夏天,森林的夏天,大平原的夏天,山岭的夏天。我们拣了一条可以经过最多种类的夏天的路线……”

    每到这种时刻,读者就能体会他对美国至深的爱与感激了。这条路线长19000英里,从新英格兰开始,向西穿过美国北部,沿着美加边境进入蒙大拿,然后折向南,进入美国腹地暑热难当的大平原地区,南至俄克拉荷马后,在德克萨斯的科罗拉多壮游一圈,才结束。在途中,蒂尔用了相对多一些的篇幅思考他自己的工作,他说,一个博物学家,一个以自然为研究和书写对象的作家,不是一般的行人,他们需要走得慢一点,“最有收获的步速是蜗牛步速”。走得慢,就能看到更多的东西,“更深一层说……要看他能够欣赏到多少东西,感受到多少东西”。比起浩如烟海的动植物学名、地质名词和博物著作的名字,这道理堪称简朴至极,但蒂尔在春秋两季可是无暇去阐述它的。

    在夏季,途中的杂事记述也多了一些。例如,有一个早晨他们开车八十五英里才吃上了早饭,蒂尔就讲了他俩在兴致大涨之下,所玩的发明单词的游戏:们根据“草本的”(herbaceous)一词发明了“灌本的”(shrubaceous),他们把“沼泽”(swamp)和“泥塘”(bog)合起来发明了“沼塘”(swog)。蒂尔提议说,如果小狮子叫幼狮(cub),小马叫马驹(colt),那么小燕子就可以有个名字叫幼燕(sip)。可以想见他们在玩这种游戏时开怀大笑的样子。这四卷书,每一本的扉页上都写了“献给戴维”,而每一本所记的旅程又都离不开秀恩爱。

    他们走的并不都是偏僻的“驴友胜地”,比如,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他们也去,但蒂尔专心地写凫水的鸭子和其他水鸟,它们在瀑布边缘的危险地带安然游弋,在深渊即将吞没它们的瞬间振翅起飞。他们也游览五大湖,在北俄亥俄,他们登上了凯利斯岛,观摩古老的冰河河床,然后直接把笔触转向蜉蝣:“岛上的人口大约是六百人,蜉蝣则是天文数字……这种昆虫有时会沿水线被风吹列成三英尺厚”,它们是地蛛的盛筵,是居民花园的肥料,是风向的标志,是虫雨奇观的原材料,蜉蝣是蒂尔眼里大自然值得敬畏的万千理由之一:大自然用甲壳质塑造地球上繁多的细小生物,它们无比精巧,无比短命,却又万千年生生不息。

    细小而寻常之物,都是可以大书的奇迹。在四卷书的最后一部、也是让蒂尔终获普利策奖的《冬日漫游》中,蒂尔写到了美国随处可见的植物——香蒲草,以及分布最广的鼠类——白足鼠。我们都喜好异象奇景,最好举世独此一家,才值得观看,但在蒂尔的眼里,大自然哪有什么不是奇迹的东西呢?就看《夏游记趣》里所写的一条河流吧:忽而成了一个小瀑布,忽而因为花岗岩漂砾石的缘故成为分支瀑布,有时候,一处峭岸让河水变成泡沫横飞的一片,然后河水又缓下来,成为蜿蜒而去的长流,在太阳下粼粼闪光。这一天的大部分故事,都是避开长着青苔的滑溜溜的踏脚石,寻找相对干燥的那些,一路前进,书写的时候,蒂尔用他的热情带着读者走。鉴于这片地区在蒂尔身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高尔夫和滑雪度假区,你就更该珍惜这些文字了。

    我特别重视这四本书中写到的家乡。四次旅程,只有一次是真正回了老家的。那是秋之旅中,1952年9月中旬,蒂尔看到“岩石重叠的希科里溪”,知道家乡在望。没有“近乡情更怯”,只有一幕幕往事兴起:

    “难忘的是嬉水的地方,暗礁水涌处的翻车鱼和小翅虫;难忘的是白胡桃和山胡桃树;难忘的是融雪后低地上黄澄澄一片的沼地金盏草,莺鸟回飞时节,戴维森树林盎然的春意。”

    但是,现状却并不让他愉快。整个秋季之旅基本都是金灿灿的,唯独这一段返乡经历,使他心生伤悲。秋天愈来愈干燥,花粉在空中飘浮游荡,风沙遍地,在老家老宅的门前,蒂尔看到古老的接骨树树叶上满是灰尘,学校的操场也灰蒙蒙的。儿时所嬉游的布朗池,记忆里都是麝鼠、鲇鱼、香蒲和柳树,以及白眉歌鸫的歌声,然而二十多年后,这些树木被渐次拔除,周围的垃圾倒下来,让池水逐渐变浅,泥土侵入池中削减了池塘的面积,“啤酒罐、威士忌酒瓶和载沉载浮的轮胎”,破坏了池面。

    只是,好在,荒野依旧。为什么诗人加里·斯奈德如此倡导回归荒野?蒂尔给出了答案:荒野像海绵,能够最大限度地缓和和吸收工业化进程的破坏痕迹。在四分之一英里路外,蒂尔看到童年的一片荒野,如今物换星移,似乎,总算,没有多大变化,他依然能在沙砾和顽石之中看到处处冰河遗迹,以及一连串童年回忆。在荒野上,鸻鸟尖叫着飞舞,乡愁让蒂尔不再沉浸在纯粹的秋季美景之中,而想到了“衰亡的气息”。秋季的这一面相,他说,是躲不掉、推不开,必须加以承认的。

    也是在那个秋天,那个9月,在俄亥俄州的小镇德尔弗斯,蒂尔见到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彗星专家”莱斯利·佩尔蒂埃。他不是研究所里衣冠楚楚的科学家,而是像蒂尔一样,寄身野外,终日与天地日月为伍。他在自家的玉米田里看星星,在后院建了天文观测站,发现了11颗彗星,让美国其他业余天文学家都望尘莫及。他们互相说起了自己如何走上的这条路,然后发现,他们有一样的经历:摘草莓,以每夸脱2美分的价格卖掉,换来了人生的第一架专业设备。只不过蒂尔买的是相机,日后换了新的,而佩尔蒂埃买的是一架望远镜,从未离手。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编辑手记

    作者:joyjade 发布时间:2020-01-27 20:20:20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品质不错(414+)
  • 快捷(97+)
  • 超值(508+)
  • 速度快(297+)
  • azw3(360+)
  • 速度慢(661+)
  • 还行吧(324+)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 2025-01-04 05:29:2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辛***玮: ( 2025-01-01 19:30:0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曹***雯: ( 2024-12-31 12:16:1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訾***雰: ( 2024-12-18 09:28:2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薛***玉: ( 2024-12-28 07:04:3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权***波: ( 2024-12-28 22:12:4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蓬***之: ( 2024-12-23 23:45:04 )

    好棒good

  • 网友 车***波: ( 2024-12-18 10:28:2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冯***卉: ( 2024-12-19 14:43:33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通***蕊: ( 2024-12-27 07:30:4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温***欣: ( 2025-01-08 02:21:14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陈***秋: ( 2024-12-26 16:23:3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屠***好: ( 2024-12-24 10:21:56 )

    还行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