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欧姆龙PLC编程及应用实例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45

欧姆龙PLC编程及应用实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欧姆龙PLC编程及应用实例精美图片
》欧姆龙PLC编程及应用实例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欧姆龙PLC编程及应用实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238529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9.37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45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欧姆龙CJ2M系列PLC编程技术,包括欧姆龙PLC硬件系统、指令系统、配套软件和触摸屏的应用。在不同类型单元的应用中简单介绍了与欧姆龙PLC配合应用的外围元器件、传感器、仪表和电气设备,从工业控制系统的角度说明欧姆龙PLC和外围电路的配合应用,重点讲解了欧姆龙PLC通信技术,包括串口RS-485通信、以太网通信和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企业中从事维护工作的电气、仪表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技术人员。


书籍目录:

第1章 欧姆龙CJ系列PLC硬件系统 001

1.1 欧姆龙PLC控制系统组成 001

1.1.1 基本系统 001

1.1.2 扩展系统 002

1.2 欧姆龙PLC机架构成单元 003

1.2.1 CJ2M CPU单元 003

1.2.2 串行通信选件板 005

1.2.3 电源单元 006

1.2.4 基本IO单元 006

1.2.5 高功能单元 012

1.2.6 IO控制单元和IO接口单元 017

1.3 欧姆龙NS系列触摸屏 019

1.3.1 功能与参数 019

1.3.2 系统参数设置 021

1.3.3 与主机通信 022

第2章 欧姆龙PLC指令系统 023

2.1 欧姆龙PLC编程基础 023

2.1.1 数据类型 023

2.1.2 存储器区 024

2.1.3 存储器区寻址 025

2.2 欧姆龙PLC常用指令 026

2.2.1 位逻辑指令 026

2.2.2 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 028

2.2.3 比较指令 030

2.2.4 数据传送指令 031

2.2.5 递增、递减指令 031

2.2.6 顺序控制指令 032

2.2.7 四则运算指令 033

2.2.8 浮点数运算指令 034

2.2.9 数据控制指令 036

2.2.10 子程序指令 037

2.2.11 串行通信指令 039

2.2.12 网络通信指令 041

第3章 欧姆龙CX-One软件包 044

3.1 欧姆龙PLC编程软件CX-Programmer 044

3.1.1 初始界面 044

3.1.2 新建工程 046

3.1.3 多任务 056

3.1.4 功能块 058

3.2 欧姆龙触摸屏编程软件CX-Designer 060

3.2.1 新建项目 060

3.2.2 通信设置 061

3.2.3 通用设置 062

3.2.4 屏幕界面编辑 064

3.2.5 程序传输 071

3.3 欧姆龙串口通信协议宏软件CX-Protocol 071

3.3.1 协议宏概念 071

3.3.2 软件界面 072

3.3.3 协议宏应用 073

第4章 欧姆龙PLC基本IO单元应用 080

4.1 输入单元及其常用外围元器件 080

4.1.1 控制按钮与控制开关 080

4.1.2 限位开关与接近开关 081

4.1.3 物位开关 082

4.1.4 其他检测开关 082

4.1.5 输入单元接线方式 083

4.2 输出单元及其常用外围元器件 084

4.2.1 继电器和接触器 084

4.2.2 电磁阀和电动阀 085

4.2.3 输出单元接线方式 087

4.3 欧姆龙PLC基本IO单元应用示例 087

4.3.1 控制要求 087

4.3.2 电路设计 088

4.3.3 逻辑分析 089

4.3.4 程序设计 091

4.3.5 程序调试 093

第5章 欧姆龙PLC模拟量单元应用 094

5.1 常用仪表 094

5.1.1 温度变送器 094

5.1.2 压力变送器 095

5.1.3 液位计 095

5.1.4 流量计 096

5.1.5 电子秤 097

5.2 常用调节设备 098

5.2.1 调节阀 098

5.2.2 变频器调速 099

5.2.3 液压泵调速 101

5.3 欧姆龙PLC模拟量单元应用示例 102

5.3.1 控制要求 102

5.3.2 电路设计 103

5.3.3 功能与逻辑分析 107

5.3.4 PLC程序设计 109

5.3.5 触摸屏程序设计 116

第6章 欧姆龙PLC串行通信单元应用 120

6.1 MODBUS通信协议 120

6.1.1 简介 120

6.1.2 接线方式 121

6.1.3 报文格式 122

6.2 支持MODBUS协议外围设备 124

6.2.1 调节阀 124

6.2.2 流量计 126

6.2.3 伺服装置 128

6.2.4 多功能电度表 134

6.2.5 低压电动机保护控制器 136

6.2.6 RS-485接口IO模块 139

6.2.7 温度变送器 141

6.2.8 压力变送器 141

6.3 欧姆龙PLC与变频器通信 142

6.3.1 英威腾CHE100 142

6.3.2 ABB ACS510 144

6.3.3 西门子 MM440 146

6.4 欧姆龙PLC串行通信单元应用示例 150

6.4.1 控制要求 150

6.4.2 电路设计 150

6.4.3 PLC程序设计 151

6.4.4 触摸屏程序设计 156

第7章 欧姆龙PLC与上位机串口通信 157

7.1 上位机通过串口监控欧姆龙PLC示例 157

7.1.1 串行通信选件板HOSTLINK协议 157

7.1.2 串行通信单元MODBUS协议 164

7.2 物联网远程监控欧姆龙PLC示例 168

7.2.1 物联网平台 168

7.2.2 有人物联GPRS数传终端USR-G770 171

7.2.3 上位机VB.NET程序 173

7.2.4 手机App程序 177

7.2.5 有人云“云组态” 183

第8章 欧姆龙PLC网络通信单元应用 188

8.1 欧姆龙FINSUDP通信 188

8.1.1 PLC之间FINSUDP报文解析 188

8.1.2 上位机FINSUDP通信测试 192

8.2 欧姆龙FINSTCP通信 193

8.2.1 FINSTCP报文格式 193

8.2.2 上位机通过网络接口监控PLC示例 197

第9章 欧姆龙PLC综合应用实例 202

9.1 控制方案 202

9.1.1 控制要求 202

9.1.2 控制逻辑 204

9.2 控制系统设计 205

9.2.1 电气原理图 205

9.2.2 硬件组态 208

9.3 输料装置PLC程序设计 215

9.3.1 设备启停控制 215

9.3.2 气动阀顺序动作控制 215

9.3.3 模拟量采集与转换 217

9.4 基液PLC程序设计 218

9.4.1 设备启停控制 218

9.4.2 串口通信 220

9.4.3 模拟量处理 222

9.4.4 网络通信 224

9.4.5 变频器频率控制 225

9.5 液添PLC程序设计 225

9.5.1 设备启停控制 225

9.5.2 串口通信 226

9.5.3 变频器速度控制 229

9.6 触摸屏程序设计 231

9.6.1 控制界面 231

9.6.2 报警界面 233

参考文献 234


作者介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雾凇 发布时间:2019-05-02 16:43:54

    沈从文研究文物,仍然可以看出那股“乡下人”的执着劲儿。

    他用文物与文献互相结合印证的方法,去研究织锦、刺绣、镜子、漆工艺、螺甸工艺、金花笺、扇子、辇舆、车乘、马具这些冷门历史知识,文中大量引用史书典籍、诗词文章、文物的内容,梳理文物的工艺特色、发展历史和演变,内容挺专业的。

    缺点是没图,不过,真要配图的话,得配很多,大概要变成画册了。

  • 作者:fateface 发布时间:2010-05-18 04:20:31

    这个时候读这本书,又有别样感受。做个泼辣又能干的女人,真是太有必要了。这拨人里面,也就赵元任全须全尾没受什么苦了,这和他太太的能干和有决断关系太大了。

  • 作者:Anrean 发布时间:2020-02-13 22:23:53

    作者说他在阅读和写作中建立自我,文学可以依赖。想起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一个回答。为什么读书?——知道别人在相似的境遇中如何做出选择,知道这些选择哪些通往尊严,哪些徒留悔恨。

  • 作者:其实很平凡 发布时间:2020-03-17 14:14:24

    隔振实际工程提高用书,讲了很多经典理论不适用的情形

    2020.01.07,最近查阅资料时找到了美国的一个大牛Rivin Eugene I 写的Passive vibration isolation,结果真是大跌眼镜,这本隔振理论与隔振技术里面有很多章节是大面积抄袭Rivin EI的书,甚至连插图都没变一下,失望。。。。

  • 作者:喵了个mon 发布时间:2022-02-18 13:55:13

    检察院的形象高大到有点假

  • 作者:菊花好养 发布时间:2023-05-11 11:57:50

    52


深度书评:

  • 古代中国人不敢移民南方是因为害怕传染病?| 瘟疫与人

    作者:见识城邦 发布时间:2018-07-24 11:54:13

    公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与斯巴达之战胜负难分,一场来去无踪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深刻改变了地中海世界后来的历史走向。

    1520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以六百人征服拥有数百万之众的阿兹特克帝国,他们带去的“致命杀手”天花病毒在墨西哥城中肆虐,就连阿兹特克人的首领也死于那个“悲伤之夜”,于是西班牙人所向披靡。

    1870年普法战争之际,同样是天花病毒,使两万法军丧失作战能力,而普鲁士军人由于做了预防接种而未受影响,战争胜负改变于朝夕之间。

    疫病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放眼中国古老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

    中国人驯化长江流域居然比驯化黄河流域晚一千年。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会不会也和疫病有关系?

    历史上,中国人在移居南方方面的迟缓,常常令人不解。因为这里并不存在难以克服的政治—军事障碍,农业生态又有利于定居:温热的气候意味着更长的生长期,丰沛的降水消除了经常威胁北方旱地作物的旱灾之虞。

    而且,长江在流出西部群山以后即在湖区穿行,没有沉积物淤塞下游河道导致像黄河那样高悬河床的棘手问题。这里的堤坝和人工渠网也不必承受北方那样的压力,构成黄河流域历史特点的可怕的、经常性的和不可避免的技术难题在此处也并不存在。

    但人们却不知,拓荒的中国人在向南移入更肥沃的农业地区的同时,也正在攀爬异常陡峻的疫病阶梯!

    南下所遭遇的气候变化相当于从新英格兰到佛罗里达,但地理状况和盛行的风向使这种变化远超北美东海岸这一段。群山的阻隔使长江流域在冬季免受从蒙古高原吹过黄河流域的寒冷而干燥的西北风的影响。

    在夏天,当季风反方向吹来时,来自南海的湿热气流则保证了长江地区的充沛降水。同时,由于夏季季风在穿越山岭到达黄河流域之前已降下了大部分雨水,黄河流域的降水经常不足以抵抗非灌溉区的破坏性干旱。

    结果,中国北方与南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候类型,南方湿热的环境中比北方滋生出了更多的寄生物。

    在整个黄河流域,严冬杀死了那些无法借助冬眠抵御漫长严寒的寄生物,携带疾病的南来寄生物更难以幸免,因为它们根本不能适应北方寒冷而干燥的气候条件。

    然而,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则不然。习惯于北方疾病环境的人们在适应南方迥异的疾病方式时面临着可怕的问题。

    此前,当中国农民从黄土地上的旱作转为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的灌溉农业时,人们应该已经经受了一定罹病的考验,但对相伴而生的,寄生层面上的变化却不容易适应。

    而若是要发展出与全流域治理黄河的规模相适应的水利技术,则需要几个世纪的努力。政治统一和在农民身上建立稳定的巨寄生关系同等重要,并且非常耗时。因此,对更大的罹病遭遇的适应极有可能与中国社会和技术上的显著转型同步进行。

    Mary intercedes with Christ against the plague

    相比之下,巨寄生的平衡似乎形成得较晚。

    直到公元前3 世纪末期,中国政治—军事的稳定性格局才算建立起来。在此之前,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愈演愈烈,最后整个中国被一个半开化的国家—秦国在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

    而到了古代中国巨型寄生平衡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1年),中国农民已有400 年耕作稻田的历史了。如此长的时间,提供了充足的机会让灌溉农业的流行病在黄河流域稳定下来。

    当中国农民从半干旱的黄土环境转为稻田里长时期的涉水劳作时,这种转变肯定会带来些显著的变化。但事实是,不管传染病如何盛行,新的传染方式都没有阻止人口的稳定增长,否则国家将得不到足够的人力用于不断扩大的堤坝和水渠网的修筑和维护,更不必说用于不断升级的大规模战争了。

    所以,

    当稳定的帝国政府所需要的统治、道德基础和工程技术在公元前3 世纪末期日益完善时,除了疾病的障碍以外,已经没有别的什么因素能阻止华中和华南的快速开发了。

    而中国移民却是在5-6个世纪之后才完成了对长江流域的定居,这一事实只能凸显疫病障碍的巨大。简言之,是来自干冷北方的移民的大量死亡使南方在人口上无法迅速地发展起来。虽然,所有这些说法都还只是抽象的推断。

    即便谁也不能指望后代学者能从古代文献中发现这些危害人类的病原体究竟是哪些。但古人在书中还是多多少少显露了他们对南方患病危险的意识。

    比如,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45—前87 年的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就曾写道:“江南地卑湿,人早夭。”早年司马迁为写史曾亲自游历该地区。此后的一些文献中,也会提到,南方之地对人的健康不利,供南方游历者阅读的小册子常开列一些新奇药方。据史载,被派往南方做官的人任期短且死亡率却高得出奇。

    古人经常会觉得,在湿热的南方会罹患更多的传染病。其中,像我们常提的疟疾和血吸虫病都是很具代表性的例子。

    疟疾,尽管偶尔也出没于北方,但只是在南方才成为现代的健康问题,事实上它可能也是构成早期中国南扩的主要障碍。同时,另一种蚊子携带的疫病—登革热(与黄热病有关,尽管致命性在现代变低)也影响着中国南部。

    像疟疾一样,登革热可能很早就存在了,静等着北来的没有免疫力的移民自投罗网。中国19世纪的本草学提到几种有效的退烧剂,甚至在欧洲医生的眼中,其有效性也可与进口的奎宁(Quinine)并驾齐驱。

    此外,血吸虫病也是现代华南和华中的一大卫生问题

    它的分布也可能与气候界线相符。近期考古发现了一具确定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的尸体,保存完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慢性血吸虫病的症状。这也证明了早在拓荒者把长江流域发展到类似北方的水平以前,这种疾病在中国已经存在了。

    总之,在大约公元前600 年后,中国人在应对黄河流域冲积平原的严酷环境上取得了极大成功,无论是在物质技术上、政治上,还是在传染病的适应上。

    大约公元前200 年以后,他们又同样成功地在食物生产者和寄生其上的统治者之间形成了可持续的、相当稳定的巨寄生平衡。然而,在微寄生层次上,出现于公元元年前后的调整尚在南部广大地区进行着。但从公元前211年或更早,直到汉消亡后,处于中国政治覆盖下的长江流域和其他地区因疾病造成的障碍还没有完全融入中国社会的有机整体。

    延伸阅读

    《见识丛书15:瘟疫与人》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出版时间:2018年5月

    《瘟疫与人》是威廉·麦克尼尔备受欢迎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宏观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的史学佳作。从疫病史的角度,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写至上世纪前半叶,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色。

    《纽约书评》称 “此书从此扭转了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普利策奖得主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盛赞它提出了“富有创新也具有挑战性的历史概念,影响深远”,而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有言:“看待历史的崭新观点,我从《瘟疫与人》中受益匪浅。”

    《见识丛书13:哥伦布大交换》作者:[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所带来的世界性改变,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人类历史不仅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领域发生重大改变,在生态环境史上,它更象征了一个重大时刻的开启:旧大陆和新大陆的植物(马铃薯、玉米)、动物(马、牛)、病菌(梅毒、天花、麻疹)都发生着交流与互换,极大地改变了此后的世界进程。哥伦布远航引发的生态变迁是奠定当代世界格局的重要一环,正如作者克罗斯比所说:“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从此彻底并永远地改变了。”

    1972年,这部引领史学思潮的经典之作在历经重重波折之后终获出版,“哥伦布大交换”从此成为经典术语,开启了生态环境史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深远影响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方向。40多年来,它为一代又一代读者耳熟能详,成为我们了解500年来人类历史的上佳之选。

    《见识丛书16:西方的兴起》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是全球通史的奠基性杰作,以全球视野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让你一本书了解人类文明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唯一授权中文版首度出版之际,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寄语复兴中的中国,专门撰写《致中国读者》,将这部历史杰作献给希望以新颖路径洞悉人类历史的中国读者。

    现今蔚然成势的全球史,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著作便是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从1936年开始构思,1954年动笔,1963年出版,麦克尼尔历时27年才完成这部史学佳作。面世后,立即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特雷弗-罗珀高度评价,更荣获美国 国家图书奖。

    见识丛书

  • 青年敢为,为沉下心来做古典园林研究的他们惊叹

    作者:云七书坊 发布时间:2020-03-11 22:23:03

    我与朱强认识有两年多的时间,看着这本书诞生。拿到书之前,听他信誓旦旦地说:“这本书肯定不水”。当我亲手从他手里拿过书的时候,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说“不水”简直是太谦虚了,是相当有干货!书中的资料统计和地图绘制详尽无比,填补了古典园林研究界的很多空白,即可学术又可科普。而他还是个在读博士生,90后,才27岁,就带领着十几位更年轻的研究生、本科生写成了这样的专著。青年敢为,为他们点N个赞。

    因为本书有45万字及众多图片、地图、统计表,之前几个月间忙,我看得不够细。直到这次疫情期间赋闲在家,我才认认真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写下的读书笔记都有1.6万字。我人生的第一篇书评,也就写给这本书了。它值得,它需要。

    首先我想简单讲讲我们认识的过程,再分类来说说这本书到底好在哪?

    2017年9月30日,那时候我还住在地安门内的胡同里。正巧那时办北京设计周-遇见什刹海分会场的活动,住得近就顺道遛弯去看看。朱强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这个活动,在后海边的一个小房子里举办三山五园的展览。“北京林业大学三山五园研究团队”这个落款最先吸引到我。通过这个小展览,我看到了他们初期的研究成果就很棒,展览既有干货又有颜值。而他又正好是我的直系学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我一直很喜欢古典园林,但苦于行业里喜欢这个方向的年轻人特别少,一直很难找到人交流。在之前做园林设计时,我做的大部分项目也都和古典园林有关,之后也是想做古典园林的科普。于是我主动去跟他搭讪,加了微信。几天后又去听了他的一场论坛。

    再之后,我了解到他是北京人,从小就喜欢历史和传统文化,会写书法,在北林园林专业读完本科后,开始了六年的硕博连读。因为他想研究古典园林,而学校里的老师都很少研究这方面内容,所以步履维艰。他带着更年轻的学生们,通过申请“四名汇智”的小额基金,以“三山五园”的研究为题,开始办展览,办讲座,再渐渐写成这本书。明年他将博士毕业。

    我们常常在微信上探讨专业问题,也一起去踏查过圆明园。我知道,这是很难遇见的一个志同道合的同行。我关注他们的微信公号,也关注他们写这本书的进程。关于这本书的标题,当时我们也有过讨论,Pass掉了之前的备选标题。三山五园那么庞大的议题,很难用一个词语概况。那么最后选用的书名“今日宜逛园”,也正好一语双关,既指当年的皇帝们能天天游园,也指如今的我们可以在逛园中感知这伟大的文化遗产。

    2019年9月20日,我们当面拿书的那天约在了颐和园的谐趣园见。当时,他还给我讲这本书的内容,简单讲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对,就是粗略一翻看,都知道这是多么庞大的工作量。一方面,我感叹终于诞生了这么一本好书;另一方面我也感叹,这样庞大的信息量,会不会让普通人和行业内的普通工作者读起来有困难?毕竟我已经有了很多古典园林知识基础,读起来仍旧很慢。可是我仍然要说,这本书值得慢慢读,仔细读,读完后也可以当一本工具书来使用。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

    一、通盘分析,重构园林研究体系

    “三山五园”指清代皇家在北京西郊营建的大型园林宫苑区,面积超过北京古城。三山五园主要包括三座山、五座园林,其中“圆明园、万寿山·颐和园”的书籍较多,而“香山·静宜园”还罕有园林专著,“玉泉山·静明园”和“畅春园”更是连论文都寥寥无几。整体写三山五园的现有书籍可能不超过5本,而这一本是最全面最有深度的。

    研究三山五园是个大课题,不仅要研究这五座主要的园林,还要研究其他小的附属园林、寺庙、行宫等等,更需要整体看待这个区域。园林史研究一直以来的弱项都是比较局限在园林内部,较难跳出圈。而本书起于园林但不止于园林,将三山五园称之为一个“西郊特区”,也就融合了历史、地理、城市规划、建筑、水系、商业、农业、宗教、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是三山五园的独特之处,它不仅可以供皇室享乐,也能兼顾国计民生的建设,实际上已上升到城乡规划的层面。大尺度全视野来看待这个区域,亦城亦乡,亦山林亦郊野,是园林化的城乡规划典范。

    本书分为4章:第一章讲“三山五园的万千景象”,以时间为轴讲述五座园林修建的前因后果;第二章讲“京西特区通盘设计”,整体分析这个区域;第三章讲“皇室成员的园居生活”,窥探他们在这里如何兼顾工作与生活;第四章讲“皇家园林的后勤管理”,展现了建园之后的运营情况。作者没有采用平铺直叙,而是将所有信息重新组合为这四大板块,是很赞的结构。

    二、详尽而有趣的文献收集、整理、统计和重现

    你会发现书中引用的文字和图片非常多。对古籍的整理,门槛低却做好难。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要挑出最有价值的部分,从科普的角度看,又要挑出最有趣味的部分。本书中引用了很多古籍文献,不仅有原文,还有白话文注释,生僻字也都加了拼音,细致周到。书中同时还配有很多古画、古地图、现状照片,帮助大家了解和想象。

    最赞的是本书中原创绘制的地图和图表,如“三山五园复原图、三山五园清代皇室日历、影响三山五园的十六位古人、三山五园的千年发展轴、三山五园写仿景观分布、圆明园的上元十二时辰、图解《御制耕织图》中的23个步骤”……“三山五园复原图”这张总图,使用了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元素,用青绿山水P出三山五园的意境,同时又严格参照现状的比例尺,兼顾了实用性和美观度。而像畅春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这些重要的皇家园林,都绘制有单独的平面图,甚至是不同时期的多张平面图。其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这几张图可谓是填补空白,因为之前一直没有较为准确的平面图。再细化到园中一些有特色的单体建筑,也参照样式雷的图样绘制了平面图,或在古画上标注出建筑名称。

    除了常规的表现方式,本书的一些图表展示模式也很有新意,如“三山五园清代皇室日历、圆明园的上元十二时辰”。书中还有各种数据统计,诸如每个园林的面积、管理者的人数、御制诗的数量、皇帝驻跸的天数等等。

    综上所述,这些成果都能看出巨大的工作量。

    三、发掘亮点,填补空白

    相比之前的古典园林书籍,作者也展现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说第三章讲到皇室成员在三山五园中的生活,具体举例了皇帝在圆明园的一天会怎样度过。普通工作日、上元节日或者出游时,皇帝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都用文字和图片表现了出来。你会发现,原来皇帝会故意绕路,只为了有夜游园林的机会;或者会争分夺秒抽空去喂个鱼,只为了个人的小爱好;去往香山来回路上会故意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以便体验不走回头路的旅行。这么细致而有趣的统计,还未在之前的书籍中见到过。

    从填补空白上来讲,我看到了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较为详细的平面图,感到热泪盈眶。另外本书封面的书衣展开就是一幅“三山五园地图”,可以按图索骥游览现存的景点,这是学术研究与科普之间的良好桥梁。已经写进北京总体规划的“三山五园”,值得被更多人熟知。

    四、敢于表达史观和己观

    关于园林历史的书籍一直有一个薄弱的地方,就是大多数内容仅仅是陈述,缺乏分析归纳和评价。作为年轻学者,敢于在书中写下一些自己的分析与评价,是需要勇气的。比如怎样看待三山五园的功过?对于乾隆这样精力旺盛的皇帝,可以兼顾国政与游山玩水,而他的后代道光、咸丰未必能做到,坚持园居的祖制反而就变成了行政部门懈怠的隐患。

    另一方面,因为一些历史事件的敏感性,书籍中常会语焉不详。比如圆明园为什么会被烧?而本书,用了7页的篇幅详述火烧圆明园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些珍贵的宝物到底毁了多少?留存在世的又被收藏在哪里?

    五、优秀的制图、排版、装帧设计

    本书的平面设计也是值得称道的,字体、配色都严格把控。每一个章节的标题这页,采用了类似老式日历的排版方式,与“今日宜逛园”的主题呼应。内页有很多拼页图,另有两个可拉长的折页。因内容庞杂,本书的排版工作量很大,还能保持精致的设计,我很喜欢。

    书籍采用锁线装订,可以摊平,方便阅读拼页图文。封面的书衣展开就是一幅三山五园地图,可以取下单独使用,方便出游时携带。

    六、古为今用

    研究历史,是为了古为今用。而三山五园的历史如何能古为今用?这是值得探讨的议题。这本书积累了如此多的基础资料,也就将多个接口提供给了不同的人群:对于园林专业人士,可以借鉴三山五园的设计理念,来升华其他的园林项目;对于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借鉴本书的理念,探索更中国化的城乡规划模式;对于普通的爱好者,可以在这曾经的特区中游览,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作者团队如今正在编著英文版,以后此书还可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七、青年学者的表率

    最后,需要赞叹的是这个团队的年轻。写成这本书时,团队中最年长的朱强仅27岁,还在读博士,其他成员更为年轻。

    按照我们的固有思维,会认为写学术著作是工作以后才会干的事,特别是老教授们的职责。敢于在读书期间就出版学术专著,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我也20多岁开始写书,很能理解年轻人写书所面临的挑战:想找资源时鲜有人应和,想找顾问咨询时容易被轻视。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沉下心做研究,写出了这样扎实的一本书,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更希望这本书是青年学者们的表率。只要有学识有毅力,就不要怕,你也可以自主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

    最后,就点上10086个赞吧,推荐园林专业学生及历史、城市规划、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学者、爱好者阅读此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159+)
  • 章节完整(578+)
  • 快捷(645+)
  • 差评少(619+)
  • epub(334+)
  • 值得下载(136+)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5-01-09 03:55:4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师***怡: ( 2024-12-26 20:35:3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辛***玮: ( 2024-12-26 00:01:1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石***烟: ( 2024-12-30 15:44:5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车***波: ( 2024-12-13 09:19:4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常***翠: ( 2025-01-07 20:19:2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国***芳: ( 2024-12-29 09:32:44 )

    五星好评

  • 网友 权***波: ( 2024-12-24 04:58:0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冯***丽: ( 2024-12-22 11:10:49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师***怀: ( 2024-12-19 14:46:1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家***丝: ( 2024-12-17 21:40:25 )

    好6666666

  • 网友 居***南: ( 2024-12-15 00:37:0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