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 伯纳德·李维胡德编,薛跃文,杨亚莉 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 伯纳德·李维胡德编,薛跃文,杨亚莉 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精美图片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 伯纳德·李维胡德编,薛跃文,杨亚莉 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电子书下载地址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 伯纳德·李维胡德编,薛跃文,杨亚莉 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 伯纳德·李维胡德编,薛跃文,杨亚莉 译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053918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
  • 页数:192
  • 价格:34.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1:49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每一种流派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普世观点,也都存在某种假定的前提。即使这种状况被大家所否认,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心理学属于人类精神科学,它的研究取决于人们如何理解精神或灵魂。教育学则受人们的人类观决定,教育学的讨论则取决于“该把人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这一个问题。

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段、不同的历史运动中,当时的主流态度决定着是选择神学观点、或是选择哲学观点、或是选择科学观点作为思想基础,所依据的思想基础不同,它们对灵魂这一概念所做出的阐释也就各式各样。19世纪末期,甚至一度存在没有“灵魂”的心理学。现当今,各个流派的心理学研究则取决于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的态度和观点。事实是这样的:科学只回答人们有意识或是无意识提出的问题。这一观点尤其适合教育学,因为教师不仅仅是好奇的观察者,也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们事先设定的目标决定了他们教育行动的方向和教育活动的内容。这一目标就是:成熟的成年人在未来的年代里,能够有能力持续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才使得历史上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理想。

对古希腊人来说,他们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体操健将,不仅仅是把每个人训练成肌肉发达的人,更要成长为一个身体和心灵和谐发展的人,这样,人的身体便足以能够地来承载和服务人类灵魂。因此在古希腊,教育就发生在体操馆里,透过教体操来完成教育任务;同样,教育也发生在人们跳舞的管弦乐堂,在那里,古希腊的青年们随着音乐韵律表演舞蹈,并学习用他们的舞蹈姿势来表现包含着某种精神的价值观念。柏拉图甚至宣称,国家应该以音乐为基础来进行组织和管理,音乐越好,国家就会越好。对阿卡狄亚人来说,直到三十岁,音乐都是他们的必修科目。

古罗马人的教育理想就是成为修辞学家,能够用自己的辩才去说服他人,从而帮助领导国家。古罗马的教育理念具有实用性和政治性,国家也是公众所创造的一个重要产物。从中世纪后期到当代,教育的理想则是使人们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因为“知识就是力量”。

整个19世纪,科学革命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没能躲过其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持续地发挥着影响,并衍生出了“适者生存”的观念。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事实上这一观念意味着与他人的竞争,并且使得人们不断地通过如考试一般的筛选过程来争取个人的表现。

工业化的一个现实结果就是“专家”的出现。因此,教育就需要在尽可能早的阶段面向专门化来提供服务,以便能够创造出理想的“流水线”上的人,使人变得像复杂的经济机器上的齿轮一样。

这种个体的物质主义观念导致人们想尽办法去搜集尽可能多的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不是因为知识可以引导人生走向智慧。当今的教育学也是当代占主流地位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反映。多年以来,随着这种思潮的不断持续发酵,那些不直接关注教育体系而仅仅是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成人,便默许了这一教育理想。

然而,人们关于教育的争论表明,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有信仰的教育。

无前设条件的教育或有信仰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向孩子传递不同的人生理想。教师所承载的理念不同,给孩子的影响也自然会不同。

当然,我们关于教育的争论不只是要关注课程提纲内容的改革,更是要关注从19世纪以来被人们普遍坚信的观点,即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孩子就应该以一种最可能、的方式去获取的知识量。而学校整个的课程表都弥漫着物质主义个体的特征。

孩子应该被教育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方面孩子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一方面又能够成为美、智慧和文化的承载者,这一理想在当今的教育科目中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如果要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那么整个课程体系就需要建立在一种全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之上。

由于不同的流派给同一词汇所下的定义不同,甚至有些流派在定义某一词汇的时候会把某些特定的意思加载到那些词汇上,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概要地来介绍一下《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所依据的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同时也解释一下一些重要词汇,比如灵魂、精神等。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提出的儿童发展观点

,是以鲁道夫.斯坦纳在20世纪提出的歌德式教育观点为依据的。教育学只是鲁道夫·斯坦纳所涉猎的诸多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门类。鲁道夫·斯坦纳自己从来没有创建过一套系统的心理学体系。在1919到1925年的六年间,在他尚有能力详细地阐述自己关于教育的理论的时候,他仅把教育研究集中在一般教育学上,那时他的主要活动是与华德福学校的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讨论,同时他还进行着自己关于教育的系列演讲。

关于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或华德福教育)理论的主要出发点,我将在下面作简要介绍,我的介绍仅集中在那些有助于理解本书的必要部分。

人类作为存在,参与两个世界的活动:一个是物质一身体世界的活动,一个是神圣一精神世界的活动。

孩子带着两样东西降临世间:从父母遗传而来的身体;以及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元一具有独特精神结构的精神存在。这个观点与当今多数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同。

本书的前提依据是:在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基因遗传的潜能和传记性的独特的发展潜能同时存在。后者通过意识表征为“自我”一人作为存在的最深处核心。

在人的灵魂里,“自我”被感知为真实本体。

人类的动机和需求来自身体层面,并寻求满足和实现。这些动机和需求进入人的灵魂,并且在那里被“自我”感知到。因此,人的灵魂从以下两个方面接受刺激并获取所接收到的刺激内容:首先,通过物质世界并借助基础动机和基本感官来获取;其次,通过精神世界借助“自我”来获取。精神(即“自我”)和物质(即身体)在中间区域一人类的灵魂处结合。这个中间区域(即“灵魂”)独自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我可以用下列图示来概述上面简要介绍的理论:

图例中,“自我”(即个体)是一部分,具有神圣精神世界的结构;身体是一部分,具有物质世界的结构。

因此,人类可以被看做是具有身体、灵魂和精神的一个三元结构。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灵魂”这一概念与关于人具有身和心这种二元论中所提到的“心灵”这一概念在含义上有所不同。

在席勒的著作《人类审美教育书简》中,他基于人类具有三重心理结构的理论创立了他的心理学体系。他认为灵魂中存在着“精神驱动力”,即个体的自我动因,他将这种动机命名为“形式冲动(Formtrieb)”;他把产生自物质身体的动机和需求命名为“材质冲动(stoff)(或物质冲动)”或“素材冲动(Sachtrieb)”。席勒详细地描述了这两种类型的动机,把它们加以辨别区分,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这两种动机之间,具有创造性的人通过他或她的真实的灵魂元素呈现出迫切的行动欲望一玩耍冲动,席勒称之为“游戏冲动(Spieltrieb)”。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心理学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关注着物质身体对灵魂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要么是感觉心理学(整个19世纪都是这样的心理学),要么是基于需求的心理学(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为代表的个体心理学等)。这些研究的结果使得许多重要的事实得到了澄清,偶尔也会有心理学家结合心理学原理去对个体进行一些研究,就像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也出现了关注道德的心理学流派。

本书将从上面提到的观点出发,来尝试研究儿童的成长发展阶段。

Bernard c J Lievegoed(荷)(1905—1992):BernardC J Lievegoed伯纳德·李维胡德是一位儿童治疗医师、精神矫正医生、教育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管理咨询专家。他是荷兰NPI的创立者,他关于组织发展的“合作组理论”最为,成为国际上企业和组织管理新途径的先驱,直到现在还一直被研究和应用。其主要著作有:《组织发展》、《孩子的发展阶段》、《组织发展研究》、《创建治疗社区》、《面向21世纪——行善》、《针眼》、《个体成长——危机与发展》、《社区发展》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目录

原版前言

内容简介

章: 孩子发展的三个周期

第二章: 物质身体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乳牙脱落之前的发展

第四章: 从乳牙脱落到青春期来临(7—14岁)

第五章: 青春期开始的发展

第六章: 人类灵魂的层次

第七章: 自我的发展

第八章: 思考的发展阶段

第九章: 情感的进程:艺术化的发展

第十章: 意志的发展:道德

第十一章: 遗传与个体化特质

第十二章: 论教育和自我教育

翻译后记

原版作者介绍

译者介绍


作者介绍:

薛跃文,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任教于西北纺织工学院。2006年起开始学习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实践的志愿者。杨亚莉: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计算机软件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2006年起开始学习和实践华德福教育。翻译编辑过大量幼儿故事及华德福教育资料。2010年起开始华德福学校的教育实践。

Bernard C J Lievegoed(荷)(1905—1992):Bernard C J Lievegoed伯纳德·李维胡德是一位儿童治疗医师、精神矫正医生、教育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管理咨询专家。他是荷兰NPI的创立者,他关于组织发展的“合作组理论”最为,成为国际上企业和组织管理新途径的先驱,直到现在还一直被研究和应用。其主要著作有:《组织发展》、《孩子的发展阶段》、《组织发展研究》、《创建治疗社区》、《面向21世纪——行善》、《针眼》、《个体成长——危机与发展》、《社区发展》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吸取了鲁道夫·斯坦纳教育观点的精华,也吸收了歌德和席勒的哲学传统。作者以清晰简练的方式描述了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学前阶段、上学阶段、少年阶段。作者表明了每七年为一个发展阶段,并从身体、精神、灵魂三个层面采用大量的实例阐述了孩子思考、情感、意志在每个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以及每个阶段的遗传和独特的发展潜能。

作者伯纳德·李维胡德重点探讨了这些洞察研究在教育上的实际应用,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极其实用且视角独特的指导。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适合人群:家长、幼儿工作者、幼儿师范生、教师、普通师范生以及关心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人。


书籍介绍

每一种流派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普世观点,也都存

在某种假定的前提。即使这种状况被大家所否认,它也是真实存在的。

心理学属于人类精神科学,它的研究取决于人们如何理解精神或灵魂

教育学则受人们的人类观决定,教育学的讨论则取决于“该把人教育

成什么样的人?”这一个问题。

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段、不同的历史运动中,当时的主流态

度决定着是选择神学观点、或是选择哲学观点、或是选择科学观点作为思

想基础,所依据的思想基础不同,它们对灵魂这一概念所做出的阐释也就

各式各样。19世纪末期,甚至一度存在没有“灵魂”的心理学。现当今,

各个流派的心理学研究则取决于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的态度和观点

。事实是这样的:科学只回答人们有意识或是无意识提出的问题。这一观

点尤其适合教育学,因为教师不仅仅是好奇的观察者,也是积极主动的参

与者,他们事先设定的目标决定了他们教育行动的方向和教育活动的内容

。这一目标就是:成熟的成年人在未来的年代里,能够有能力持续地推动

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才使得历史上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

的教育理想。

对古希腊人来说,他们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体操健将,不仅仅是把每

个人训练成肌肉发达的人,更要成长为一个身体和心灵和谐发展的人,这

样,人的身体便足以能够完美地来承载和服务人类灵魂。

因此在古希腊,教育就发生在体操馆里,透过教体操来完成教育任务

;同样,教育也发生在人们跳舞的管弦乐堂,在那里,古希腊的青年们随

着音乐韵律表演舞蹈,并学习用他们的舞蹈姿势来表现包含着某种精神的

价值观念。柏拉图甚至宣称,国家应该以音乐为基础来进行组织和管理,

音乐越好,国家就会越好。对阿卡狄亚人来说,直到三十岁,音乐都是他

们的必修科目。

古罗马人的教育理想就是成为修辞学家,能够用自己的辩才去说服他

人,从而帮助领导国家。古罗马的教育理念具有实用性和政治性,国家也

是公众所创造的一个重要产物。

从中世纪后期到当代,教育的理想则是使人们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因

为“知识就是力量”。

整个19世纪,科学革命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心理学和教

育学也没能躲过其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持续地发挥着影响,并衍生出了“适者生存”的观念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事实上这一观念意味着与他人的竞争,并且使得人

们不断地通过如考试一般的筛选过程来争取个人的最优表现。

工业化的一个现实结果就是“专家”的出现。因此,教育就需要在尽

可能早的阶段面向专门化来提供服务,以便能够创造出理想的“流水线”

上的人,使人变得像复杂的经济机器上的齿轮一样。

这种个体的物质主义观念导致人们想尽办法去搜集尽可能多的知识,

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不是因为知识可以引导人生走向智慧。

当今的教育学也是当代占主流地位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反映。多年以来

,随着这种思潮的不断持续发酵,那些不直接关注教育体系而仅仅是把孩

子送到学校的成人,便默许了这一教育理想。

然而,人们关于教育的争论表明,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有信仰的教育。

无前设条件的教育或有信仰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向孩子

传递不同的人生理想。教师所承载的理念不同,给孩子的影响也自然会不

同。

当然,我们关于教育的争论不只是要关注课程提纲内容的改革,更是

要关注从19世纪以来被人们普遍坚信的观点,即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

。孩子就应该以一种最可能、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取一定的知识量。而学校

整个的课程表都弥漫着物质主义个体的特征。

孩子应该被教育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方面孩子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

,一方面又能够成为美、智慧和文化的承载者,这一理想在当今的教育科

目中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如果要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那么整个课程

体系就需要建立在一种全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之上。

由于不同的流派给同一词汇所下的定义不同,甚至有些流派在定义某

一词汇的时候会把某些特定的意思加载到那些词汇上,因此我们有必要首

先概要地来介绍一下《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所依

据的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同时也解释一下一些重要词汇,比如灵魂、精

神等。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提出的儿童发展观点

,是以鲁道夫.斯坦纳在20世纪提出的歌德式教育观点为依据的。教育学

只是鲁道夫·斯坦纳所涉猎的诸多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门类。鲁道夫·斯坦

纳自己从来没有创建过一套系统的心理学体系。在1919到1925年的六年间

,在他尚有能力详细地阐述自己关于教育的理论的时候,他仅把教育研究

集中在一般教育学上,那时他的主要活动是与华德福学校的教师进行教育

和教学讨论,同时他还进行着自己关于教育的系列演讲。

关于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或华德福教育)理论的主要出发点,我将在

下面作简要介绍,我的介绍仅集中在那些有助于理解本书的必要部分。

人类作为存在,参与两个世界的活动:一个是物质一身体世界的活动

,一个是神圣一精神世界的活动。

孩子带着两样东西降临世间:从父母遗传而来的身体;以及一个属于

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元一具有独特精神结构的精神存在。这个观点与当今多

数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同。

本书的前提依据是:在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基因遗传的潜

能和传记性的独特的发展潜能同时存在。后者通过意识表征为“自我”一

人作为存在的最深处核心。

在人的灵魂里,“自我”被感知为真实本体。

人类的动机和需求来自身体层面,并寻求满足和实现。这些动机和需

求进入人的灵魂,并且在那里被“自我”感知到。因此,人的灵魂从以下

两个方面接受刺激并获取所接收到的刺激内容:首先,通过物质世界并借

助基础动机和基本感官来获取;其次,通过精神世界借助“自我”来获取

。精神(即“自我”)和物质(即身体)在中间区域一人类的灵魂处结合。这

个中间区域(即“灵魂”)独自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我可以用下列图示来概述上面简要介绍的理论:

图例中,“自我”(即个体)是一部分,具有神圣精神世界的结构;身

体是一部分,具有物质世界的结构。

因此,人类可以被看做是具有身体、灵魂和精神的一个三元结构。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灵魂”这一概念与关于人具有身和心这种二

元论中所提到的“心灵”这一概念在含义上有所不同。

在席勒的著作《人类审美教育书简》中,他基于人类具有三重心理结

构的理论创立了他的心理学体系。他认为灵魂中存在着“精神驱动力”,

即个体的自我动因,他将这种动机命名为“形式冲动(Formtrieb)”;他把

产生自物质身体的动机和需求命名为“材质冲动(stoff)(或物质冲动)”或

“素材冲动(Sachtrieb)”。席勒详细地描述了这两种类型的动机,把它们

加以辨别区分,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这两种动机之间,具有创造

性的人通过他或她的真实的灵魂元素呈现出迫切的行动欲望一玩耍冲动,

席勒称之为“游戏冲动(Spieltrieb)”。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心理学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关注着物质身体对灵魂

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要么是感觉心理学(整个19世纪都是这样的心理学),

要么是基于需求的心理学(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洛伊德为

代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为代表的个体心理学等)。这些研究的结果

使得许多重要的事实得到了澄清,偶尔也会有心理学家结合心理学原理去

对个体进行一些研究,就像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也出现了

关注道德的心理学流派。

本书将从上面提到的观点出发,来尝试研究儿童的成长发展阶段。

Bernard c J Lievegoed(荷)(1905—1992):BernardC J Lievegoed伯

纳德·李维胡德是一位儿童治疗医师、精神矫正医生、教育家、也是一位

出色的管理咨询专家。他是荷兰NPI的创立者,他关于组织发展的“合作组

理论”最为著名,成为国际上企业和组织管理新途径的先驱,直到现在还

一直被研究和应用。其主要著作有:《组织发展》、《孩子的发展阶段》

、《组织发展研究》、《创建治疗社区》、《面向21世纪——行善》、《

针眼》、《个体成长——危机与发展》、《社区发展》等。


精彩短评:

  • 作者:彼得 发布时间:2012-01-15 22:17:19

    对于亲子教育和自我教育,都是非常值得一读.

  • 作者:我想养狗嗷嗷嗷 发布时间:2021-12-10 19:24:38

    虽然作者意图写给保险从业者,但其实普通读者也可以读一读。属于入门启发型的书,一小时就能看完,可以从中找到感兴趣的点再深入了解。

  • 作者:随喜 发布时间:2013-05-29 23:04:47

    对我来说,比较有价值的是儿童身体成长与心灵成长的节律那部分。

  • 作者:Suave 发布时间:2016-04-18 00:10:08

    斯坦纳的理论确实不易读,粗粗看完一遍,还需要再反刍

  • 作者:琉璃@消极之力 发布时间:2013-07-24 18:38:33

    远没有想象的精彩和受益。

  • 作者:被馒头噎死了 发布时间:2015-09-13 15:56:00

    前半部分关于生理心理的理论研究枯燥艰深的很,硬着头皮囫囵吞枣的读过一半后就渐入佳境了,关于青春期心理发展的那段对照自己将来作为父亲所面对的棘手问题还颇有几分不自信。人孩子成长的历程任重而道远


深度书评:

  • 少年最重要的是带着意志力去行动

    作者:谭校长 发布时间:2019-06-25 22:38:15

    书摘:

    青春期少年暂时还没有能力去获取一种综合的认识,也没有能力将正反两面都作为我们必须与之相处的现实事实去接受。尤其是当手淫的问题导致内在冲突的时候,这种状况将表现得非常严重,内在冲突将在很长时间内是青春期生命觉得痛苦,甚至给生命留下阴影。

    走出这种二元人生态度的唯一路径就是去行动,并且通过意志的决定去实现一定的目标。只有借助自我实现,少年才有可能去承担完全有意识的道德行动,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做。首先通过习惯的养成来模仿环境中的道德。其次学习并理解生命中可能会遭遇到的问题,并理解道德能知道人生这一事实。第三,让孩子在自己成长的文化环境中去内在体验邪恶和善良之间的冲突。

    我们生活中所发现的很多形式的恐惧,仇恨和猜疑,其罪魁祸首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整的走完道德发展的第3个阶段的全部历程,没有在自己成长的文化中给我们经历的那些内在体验的冲突找到解决的途径。

    这时(6岁)的孩子根据能做什么来评价一个人,而不是根据这个人知道什么来评价这个人。一旦这种敬慕的火花出现,一种新的教育法则就会代替模仿,孩子能接受权威了。权威和敬慕之间的关系就是钥匙和锁子的关系,没有敬慕的权威就是奴役。只有通过敬慕被孩子内化接受,权威才能成为教育法则。准备好上学的孩子衷心的渴望去感受对外部世界的那种敬慕,这就是在学校里,为什么他可以被权威引导的原因。

    在第一个7年发展阶段,孩子与外在世界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外向内的,但孩子从这种关系中得到的体验起初并没有被孩子吸收到我的中心去。在第二个7年发展阶段,孩子还只是一个封闭体,自我和外部世界关系中占优势的力量是由我的中心向边缘发散。在第三个7年发展阶段,孩子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向外,孩子尝试着去征服和改变外在世界。

    书评:

    在人的生命中,

    每七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最重要的是前三个七年。

    第一个七年,是由外向内的。

    第二个七年,孩子是相对封闭的。

    第三个七年,是由内向外的,

    孩子开始尝试去征服外面的世界。

    直到21岁以后,开始慢慢的走向内在世界的平衡。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

    我们最好能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最终教育的目的,

    不是刀劈斧削,把孩子塑造成某个我们心目中的模样。

    而是春风化雨,

    帮助那颗种子,成长为他(她)本来的样子。

  • 原来就是有名的<追捕>

    作者:真心真意 发布时间:2006-02-12 13:56:15

    我只有这套书中的一册.两篇文章<涉过愤怒的河>和<野性的证明>.

    第一篇就是有名的日本电影<追捕>,另一篇记得也是一部日本电影的名字.但是看那电影的时候估计我还小,没什么印象.只是知道杜丘的扮演者很酷,真由美很美丽.原来这其中还有这么纷繁的故事情节.

    所有的开始与结局总是异乎寻常.探案故事总是这样,不一口气读完就欲罢不能.

    这样的故事我们的作家写不出来么?不是!而现在总把类似情节的拍成很长的连续剧,内容拖沓,明明一部电影的长度就可以讲述完整.难怪没什么人去看电影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好评(97+)
  • 情节曲折(386+)
  • 内涵好书(207+)
  • 好评多(60+)
  • 体验还行(476+)
  • 服务好(631+)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31 15:18:3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瞿***香: ( 2024-12-30 13:57:3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康***溪: ( 2024-12-26 16:47:30 )

    强烈推荐!!!

  • 网友 利***巧: ( 2024-12-10 21:35:4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屠***好: ( 2024-12-14 13:35:59 )

    还行吧。

  • 网友 堵***洁: ( 2025-01-04 09:54:33 )

    好用,支持

  • 网友 詹***萍: ( 2024-12-28 14:44:3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龚***湄: ( 2024-12-14 13:57:1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师***怀: ( 2024-12-31 09:05:1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濮***彤: ( 2024-12-31 06:55:33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曾***玉: ( 2025-01-03 09:18:3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扈***洁: ( 2024-12-30 00:22:5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冉***兮: ( 2024-12-28 14:25:4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00:26:43 )

    。。。。。好

  • 网友 寇***音: ( 2025-01-04 09:47:57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谢***灵: ( 2024-12-19 08:02:10 )

    推荐,啥格式都有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