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英语:出国一本通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绘英语:出国一本通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Drifter 发布时间:2023-01-05 15:26:35
是好编辑更是好编剧,读下来感觉不是“好新闻”的诞生,而是“好故事”的诞生。
作者:viki 发布时间:2019-07-04 11:14:19
每一篇的安排方式很特别,有关几位主人公叙述是不连贯的,但最后,几位主人公又相互关联。现实主义文学
作者:行走的鱼 发布时间:2020-08-23 14:38:29
还是旧版的封面更有感觉,更契合“星空”这个标题,最糟糕的是这版的腰封,编辑自作主张地加了“两个人之间的爱会消失吗?”这句话来吸引眼球,然而跟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显得很俗
作者:潇洒阿没 发布时间:2015-06-29 11:06:16
“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
作者:Blade King 发布时间:2022-10-22 18:21:58
还是非常西方(美式)的视角,但作者的叙事能力非常强,虽然VSI,但将对二战粗线条的知识,一下子变得经纬清晰了
作者:轩鼠 发布时间:2022-10-16 17:25:12
精神分析师不错的入门书籍
深度书评:
【搬运】《大流感》中译本背后的故事
作者:挟书谤王蘑菇酱 发布时间:2020-05-08 01:07:43
同济大学教授张晓艳站在自家的大书架前,左右翻找,取出一本已经翻烂的《大流感》。
就在之前,她收到一位相熟领导询问这本书的短信,称“到处都买不到”。这才意识到,丈夫钟扬这本2008年出版的译作再度成了畅销书。
读过《大流感》的人们感慨,书中所描绘的百年前情景竟与新冠疫情如此相似,仿佛历史的轮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反复引用书中一位流感专家所言“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意指人类始终与病毒共存,无法预知病毒会在何时卷土重来。
陆续地,有细心读者在译者那行留意到了“钟扬”的名字,并追问:
“是那位已故的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他不是植物学家吗?不是在西藏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吗?”
也只有张晓艳能明白,这些耗费心力、看似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对钟扬来说是怎样的意义。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由张晓艳作序,卢洪洲、张文宏特别推荐的《大流感》特别纪念版在网络上“云首发”。
这本特别纪念版,从构想到落地,实际只有短短一个月。与钟扬长期合作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觉得,不同于前几个版本,这是一本真正“献给钟老师的书”。
“如果钟扬还活着,他会怎么做?”
所谓的特别,凝聚在比前一版本多出的4页。
其中第1页仅一行字,“纪念本书主译钟扬教授”。随后1页,是钟扬的照片和简介。照片是张晓艳选的,背景是看不出地点的崇山,钟扬穿着短袖polo衫浅浅微笑着,“就是他最真实的样子”。
钟扬曾经的学生、同为译者的复旦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师赵佳媛在各个环节看到了参与者的用心,“大家都想把书做好,给钟老师看一看”。
张晓艳为《大流感》特别纪念版挑选的照片。
2005年,赵佳媛第一次看到了《大流感》英文版。时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金力,2004年从美国回上海,候机时买了这本书,然后在回国的十几个小时里读完了它。他越读越感受到价值巨大,觉得最好能翻译出来让国人都看看,便介绍给了时任该院副院长的钟扬。
书翻译了几年,比出版社预想的时间要久。但书出版前,2007年禽流感在全球多地发生,出版后一年2009年墨西哥又爆发甲型流感,“所以虽然拖了一下,但正好拖到了一个容易火的时间点上,所以当时就有出版社老师说钟老师未卜先知,知道什么时候书能好卖,就挑在这时候翻完。”
谁能想到,12年后,书又一次火了。
早在去年12月,赵佳媛就感受到了《大流感》的走俏。她在朋友圈贴出了前3个版本在购书平台的价格,最高涨了5倍。此后不断有同学、朋友、媒体记者询问她,书哪里还能在哪里买到。
一位好友将《大流感》和几部相关的电影看了一遍后,对她感慨,电影里、书里的灾难好像正在现实重演。
彼时,当当网等购书平台上《大流感》已经销售一空。3月初,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向大众荐书时也介绍了《大流感》。“我们并没有主动去推荐。”王世平说,而这正体现了《大流感》在当前的价值。
王世平一直与张晓艳有联系。在那段时间,出版社将《大流感》部分章节做了书摘,在公众号定期发布,王世平经常把评论分享给张晓艳。
有一天,在王世平询问张晓艳想法时,张晓艳发来了一条微信,“王老师,以你对钟扬的了解,要是钟扬还活着,他会怎么做?”
“也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大流感》对现实社会是有一些警示的,如果钟扬还在的话,他会不会再写一些文章去作进一步的阐释呢?”张晓艳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念头在张晓艳是一闪而过,却对王世平产生了影响。
一个共识逐渐达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本来考虑加印,但与其加印,倒不如出一个“献给钟老师”的特别纪念版。王世平希望张晓艳能为纪念版写一篇序言。
“他一定会是最积极战‘疫’的那一个”
只有一周时间,张晓艳心中忐忑,却决心接下写序的任务。
她对王世平说:“我试着写一下,但千万不要觉得我写了你不用不好,你们觉得能给书增光就用,我反正也就是有感而发。”
自2017年钟扬去世,张晓艳很少在媒体露面。让大众最印象深刻的,还是她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告别会上深情而克制的发言。“我和钟扬一起走过了33年,共同经历过很多风雨,唯独没有考虑过生离死别……你的生命,属于科学、属于国家、属于人类。 ”3年过去了,她觉得对钟扬好像理解得更深了。
“有时候在做一些事情时,我会想,如果他还在,他会怎么做?这样就会觉得有一种力量,觉得好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晓艳说。
正值孩子高三备考。用玻璃门隔开的客厅里,儿子在里面上网课,她在外间把电脑摊开,开始梳理思绪。
武汉算得上钟扬的第二故乡。他在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了16年,2000年去复旦大学任职。2003年SARS期间,他和张晓艳正带孩子在武汉爷爷奶奶家过春节,两个小家伙还不到半岁。“当时局势也是比较严峻,到底是留在武汉还是回上海,很纠结。”
今年过年,张晓艳的纠结有些许相似。每年她都会带孩子们去武汉陪爷爷奶奶过春节。今年因孩子们高三,课上到很晚,又可能早开学,爷爷奶奶心疼他们来回折腾,便劝别回武汉,但张晓艳希望能有人陪伴老两口过节,便联系了湖南一位亲戚前往。一切准备就绪,疫情突然临近,到底是让亲戚们去还是不去,一番纠结后,张晓艳让亲戚把票退了。
人未前往,心系武汉。1月底,张晓艳在钟扬母亲的朋友圈看到了一则来自武汉某医院的物资求助。后来张晓艳才得知,
求助人正是被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她是钟扬母亲教过的学生。
得知对方医疗物资缺口很大。张晓艳立马在朋友圈发布消息,通过一位媒体朋友牵线,联系上一家位于中关村的医疗物资厂家。她将企业可生产的物资转给张继先看时,张医生连说:“这是好东西!”
要把物资从北京运送到武汉市区的医院里,着实花了些功夫,但张晓艳觉得,这是她觉得对的事,因此做就好了,不要考虑其他太多因素。“我以前体会也不深,因为他以前做这些外面的事我都不管的,他走了以后,很多事情必须我去面对,这时候才觉得要做成一件事真的很难。”她感慨。
花了一个晚上,张晓艳写就一篇《致钟扬以及这场疫情中逝去的人们》。
她写道:“钟扬已经走了两年多了,我仍然能从这本书里,感受到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拳拳之心。”
“今年中国的疫情能够如此快速地得到控制,离不开许许多多医护工作者与科学家的辛勤工作。钟扬曾经做着与他们一样的工作。
如果他还活着,他一定会是最积极战‘疫’的那一个。
”
……
她将文章发给了几位学生修改,然后把自己的和其他两个版本都发给了王世平。“你选吧,我不太懂,不知道哪种表现形式好,你们搞文字的人毕竟还是有直觉的。”
王世平最终选了张晓艳最初的版本——“没有过于雕琢,也没有过于使劲。”
翻译,绝对是一个再创作过程
对于赵佳媛来说,她还有另一桩紧迫的任务。
《大流感》出版以来,她曾一直关注各平台的评论,记下读者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想着如果以后再版,要把这些错误给纠正过来。现在正好有了机会。
赵佳媛是钟扬的研究生,也是钟扬翻译科普书团队的核心成员。圆脸,讲话实诚、做事细致——这似乎都是从钟扬身上传承到的特点。她至今保留着当年翻译的底稿,以及钟扬手写的一张便签。没事时,她会去钟扬的墓碑前看看,“和钟老师说会儿话”。
在翻译《大流感》之前,钟扬已带领实验室翻译出两本科普书——《基因·女郎·伽莫夫》和《林肯的DNA:以及遗传学上的其他冒险》。赵佳媛参与了后者,到了翻译《大流感》时,她成了团队的主力。
团队一共5人。先各自翻译一些章节,最后由钟扬和赵佳媛再梳理一遍。钟扬总是三令五申,“绝不能靠机器翻译”。他给学生们举例一位曾经的学生,先拿机器翻译再人工梳理,结果后来出了不少逻辑上的问题,闹了笑话。
团队常会一起干活,然后统一到钟扬家里吃饭。钟扬喜欢做菜给学生们吃。
有时吃着吃着就能冒出灵感来。赵佳媛记得,
书中提到1918年那场大流感最初被称为“spanish lady”,按字面,应该翻译成“西班牙女士”,但总觉得哪里味道不对,最后大家一讨论,翻成“西班牙女郎”,就觉得妥帖得多。
“钟老师英语水平是我们中间最好的。我们一直很佩服他,你说他是学理科的,但其实他文科也非常棒,说任何方面的知识或是写东西都是信手拈来。”赵佳媛说。
钟扬的英语为什么好?张晓艳说,钟扬去国外是当访问学者,跟在国外读学位还是两回事。但他是真的下功夫。他不能忍受对问题一知半解,会深究一些用词细微的差别。最后他还能创造一些好玩的说法,比如人家问他过得怎样,他就说“better than ok!(比ok好一点) ”在《大流感》里,张晓艳也会在某些字句中读出属于钟扬特有的冷幽默。
与前两本书不同,《大流感》有更多医学的专业内容,这加剧了翻译的难度。
“翻译时语言是一方面问题,但你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来弥补。但对大背景的了解也是能否翻译的关键。”赵佳媛当年买来好几本医学书参考,钟扬就让他们把学习到的背景写成“译者注”,说:“你们不了解的,读者说不定也不了解,写下来也能帮助读者阅读。”
“翻译,绝对是一个再创作,”张晓艳说,“他经常一改就是二三十稿,有些地方,我们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他就特较真,比如说图片的说明,原文人家是那样写的,但翻译后,中国读者是不是能理解?你还要用最少的字去最准确的表达,某个地方有疑问的话,他会在家可能会叨叨好几次。”
不过,厉害的钟老师也有弱项。他打字太慢了,都是“一指禅”,所以他的修改稿基本上都是手写的。这当然对他也最方便。赵佳媛曾目睹他随时在开会的间隙、在各种交通工具上,掏出稿纸修改。
“当然得承认,前几版都还存在一些错误。比方说这一段,”赵佳媛翻到某一章,“这里写的是这位科学家已经60岁了,但实际原文的意思是,他和另一位科学家关系足够好,好到他会带那位科学家去他从6岁就一直去的度假地。”
这些错误,在特别纪念版中都得到了修正。
今天重读《大流感》的价值
重读《大流感》,张晓艳依然在思考,钟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有时候我在想,其实人生就是一个选择题,你最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真的不仅仅在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取决于选择。
钟扬的选择跟很多人不一样,他其实完完全全可以选择一条特别轻松的路
。”
在张晓艳看来,钟扬完全可以顺着最早的本行计算生物学做下去,国外的教授也觉得他做得很出色,但当他觉得学科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他转而就去做更艰苦的、没有人做的领域;去日本交流,他想的不是去发几篇文章,而是去当地探讨日本人为什么能获诺贝尔奖,关注别人是怎么办学。
两人的一些国外朋友,也不太理解钟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他和张晓艳先后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和留学。当时选择回国的人很少,但钟扬从没纠结过这个问题。回国时,别人都会带一些彩电、冰箱,而钟扬把两人攒的生活费都买了计算机设备,回来捐给了单位。两人一起去提货时,海关都不相信,怎么可能有人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给公家买设备。他头脑里经常想的是:我应该为这个单位,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事?
他总是超前10年、20年思考一些事情。他在翻译《大流感》时,他曾提出
“科学家要和流感竞赛,民众要与流感共舞”
,放在今天依然对抗击疫情有帮助。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力在当初向国内介绍《大流感》时,曾与钟扬一起探讨过这本书的价值。
金力认为,《大流感》的首要价值是,对于了解传染病如何会影响人类,其次是在对我国在科学技术、医疗领域的世界竞争中实现超越具有参考作用。“当年,美国GDP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医学领域与欧洲传统强国,尤其是德国,还是有差距。美国一些有志之士对此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当时创建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在这次疫情中成为美国最权威数据发布的来源。这些思考对今天的中国很有参考性。”
第三个价值在于,通过大流感事件,美国迅速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体系。“我们这次面对的病毒也许是百年一遇,将来也许还会碰到千年一遇的、传染力更强、毒性更强的病毒。究竟如何做好准备?书里提供了一些参考。”
“做成一件事,要有多大的推动力,就有多少阻力,因为他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别人从没做过的。我说他可以有1万个理由放弃一件事,但他就能坚持十几年,而且默默无闻的。在他走之前并没有太多人知道他做的事,但他并不在乎。”张晓艳说。
他只在乎他认为对的事。
“只闻钟声滴答,而我们却不知道时间。”这句话在这次疫情中经由张文宏的引用,突然红了。然而这句话并未出现在最早的翻译版本中,是作者在后来发行版本中更新的一句。且书中只提到这句是出自一位流感专家。到底是哪位流感专家说的?引用时是否有偏差呢?
在特别纪念版出版的前夕,赵佳媛反复核实,最终找到了出处,并获知了那位医生的名字。
她严谨的作风像极了老师钟扬。
(转载自“上观新闻”平台:
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244732
)
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及改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谢惊鸿 发布时间:2019-12-30 18:26:36
猪年读8本”的第5篇书评。
该书是北大政府管理学院老师白智立的作品,是一本政治学的作品。
这本书主要是从行政学的角度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治理及改革
,一共12章,分为5个板块,分别是:(1)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研究板块,包含第1、2、3章;(2)行政组织、政府体系与国家治理板块,包含4、5章;(3)干部人事制度、现代公务员制与国家治理研究板块,包括第6、7、8章;(4)行政文化与国家治理板块,包含第9、10章;(5)政治治理与国家治理研究板块,包含第11、12章。
一句话总结下读书感受:这本书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还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实事求是的说,这本书我只能打7分。之前以为,这会是一本类似于李侃如的《治理中国》那样,讲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治理变迁的专著。但是看过之后发现,这只是一本作者的论文合集,作者把之前发表有关行政改革内容方面的文章修改完善一下,编成了此书。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也是论文集合的书经常会存在的问题,就是全书内在的逻辑和肌理不是很清晰。
全书只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个主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我想这大概也是作者要把内容分为5个板块的一个原因。
作者试图从分权改革、地方治理、干部选拔、审判质效、司法管理、互联网信息等方面来看中国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看上去是比较多,但是对读者来说,就成了一个大杂烩了。
第二点就是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内容都中规中矩,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像是教科书,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突破性思想观点或者论证。
比如第四章的机关管理,怎么看怎么样行政管理学教科书里面的内容;第五章试验试分权改革和中国的地方治理,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改革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张口就来的东西了。相比之下,萧功秦、周飞舟等人写的这方面的内容更有深度和趣味;第六章党政精英选拔制度、第七章公务员政治意识、第八章公务员制度及改革,也主要是以文本分析为主……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本书不少文章的阅读体验比较差,不是很友好。
因为毕竟是专业论文,学究气比较重。对普通读者照顾不是很好,对没有相关学科背景的读者来说也不适合阅读,而且有的很啰嗦,容易让人觉得无聊和犯困。
说完了本书的不足之外,在来说两个书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亮点(观点)。
第一,作者认为,十八大以后的改革是对1978年体制的全面修正,是要完成经济国家走向“福利政策”国家这一过程。
把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十八大之前的中国政治制度概括为“1978年”,就我看到的而言,应该是作者的首创。鉴于作者常年在日本留学,我怀疑作者是从日本政治中的“55年体制”受到的启发。这是一种概括性的论述,
作者认为1978年体制是一种“经济国家”的体制,即主要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展经济。
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
这种体制是一种双重结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双重组织结构
:出现“党”向“国”让权的分权意味,党仍然处于优越地位,但与改革开放与以前相比,国家有了一定自主性。简而言之,政府权力和职能这增加了。
(2)双重的分权结构
:横向分权上表现为中央最高层的“集体总统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政治局常委在分管领域有较高自己性和能动性。纵向上表现为集权,地方权力实行“总统制”,即地方决策权向党委书记集中
(3)双重的价值结构
:党、国家、忠诚奉献等价值还存在,同时更多承认权利、利益、物质、金钱等,并鼓励进行物质、职务和经济绩效激励。
(4)双重的效率结构
:1978年体制是效率型的发展体制,但还是保留来举国体制的动员能力,在私人和集体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形成来利益的分化及固化。
1978年体制从正面来说,它的最大功绩是经济发展,但是也还法治国家建设不彻底、公共性缺失、公众利益受损等问题,集中表现为环境问题、腐败问题和收入差距等。
作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一系列政策都着眼于对既有的1978年体制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逐渐突出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个人权益、责任型政府等
我认为这一观点这应该是全书最有创见的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概括出了我们改革开放前面40年的一些特征。当然,用“1978年体制”来完全概括近40年的改革开放还是有一些不足,就拿政府来说,这几十年是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的,比如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等。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还得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1978年体制。包括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也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若没有经历根本性的变革,现在也依然可以称为1978年体制。
第二个印象比较深刻的观点是关于行政文化的。作者认为中国的行政文化的特色是单位行政文化。
在中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社会组织普遍采取了单位的组织方式,党的各项政策、制定通过单位直接组织实施。学者路风在1989年的时候,根据这一点,提出了“单位体制”这一概念。在本书中,作者指出,
单位体制的特性影响了中国的行政文化,中国的行政文化明显表现出单位体制的鲜明特色,具体表现为三点:
(1)单位的主体为“干部”群体,有一种政治上的优越感,引出特权性行政文化特征
。
(2)单位功能多元,从食堂到幼儿园、理发店等都管,形成一个小社会,引出行政文化“家族式”总体特征;(3)单位人员的流动性差,个人对单位的依赖性强,引出封闭性和依附性行政文化体征。
按照作者的这种分析,我认为这种单位体制对行政文化的影响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应该更加的明显,到改革开放以后应该逐渐减弱了。因为单位的功能削弱了,尤其是到了最近10多年。同时,单位的成员对单位的关系依赖性没有那么强了。至少从三个方面可以得到观察:
一个是成员之间的纽带
,以前单位分房子,大家住在一起,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邻居,还经常搞联谊活动,集体出游等,自然而然有很强的纽带,现在则不然。
另一个,现在单位能给成员提供的服务也减少了
,比如说很多原来可以管小孩子上学的,现在都不管了。成员的需求还是要靠自己,靠社会来解决。
最后一个,是社会中的其他主体多了。
以前国家公共部门多,所以单位带有点国有集体性质,现在则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多,单位已经不是社会中的主体。并且各个单位本身的差异化也越来越明显,现在能不能有一种较为统一的单位文化现在都是一个问题。所以现在中国的单位文化有没有?处于一个地位?是不是引领社会文化,这是要打一个大问号的。
最后个人再谈点国家治理的问题,
十八大以后国家治理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认为有那么几点,作者在本书中没有重点讲的,
一是现在中央权威的增强。
相比过去,现在在思想政治方面和政治实践中十分强调“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同时包括巡视制度、监察委的建立等等,都有加强中央权威的意图在里面。
另外就是行政的规范化科学化。
这个也有很多点,简单谈两点。一是行政审批的改革(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群众办事更方便了。二是不断加强公务员的管理。首先是廉政建设的力度空前的大,八项规定现在是一插到底成为了一种新的制度文化、同时老虎苍蝇是打了一堆又一堆;其次是出台了职务职级并行的有关规定,给公务员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此外,还在推行国家公职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不管怎么说,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后的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积累了很多经验,制度一点点在完善,国家在一点点进步。实践证明,我们走的路是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形成了中国模式,并给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提供了一些借鉴。在目前的制度下,国家实现了稳定繁荣,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能发展自己的,才是最适合的;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让我们相约建国100周年。
完。如果以后再有什么想法,再继续写。
附:高清思维导图
https://pan.baidu.com/s/1NchMIFRwVvUgn1kZkzYdeQ
全书重点内容摘要的思维导图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93+)
- 少量广告(431+)
- 内容完整(357+)
- 格式多(511+)
- 一般般(361+)
- 中评(546+)
- 四星好评(127+)
- 下载速度快(552+)
- 书籍完整(255+)
- 赚了(220+)
- 盗版少(530+)
- 速度慢(620+)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31 22:23:3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5-01-06 15:24:4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马***偲: ( 2024-12-27 08:13:2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冷***洁: ( 2024-12-29 00:38:5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邱***洋: ( 2025-01-01 09:01:3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权***颜: ( 2025-01-02 05:45:1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9 12:57:12 )
五星好评
- 网友 习***蓉: ( 2024-12-10 02:09:15 )
品相完美
- 网友 隗***杉: ( 2024-12-28 02:34:56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家***丝: ( 2024-12-12 01:23:25 )
好6666666
- 网友 冯***丽: ( 2025-01-01 10:05:03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权***波: ( 2024-12-21 01:54:1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28 18:57:5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堵***格: ( 2024-12-30 06:42:37 )
OK,还可以
- 2012全国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及标准解答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生命传播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时光里的爱-如何陪孩子走过成长10年( 货号:751271936)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山海经:彩绘版. 3, 海外四经 海内四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秘密花开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东汉 本社 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后汉书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 李立 选注 山西古籍出版社【正版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公版·2017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一本通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PROFIT ZONE, THE(ISBN=9780812933048) 英文原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