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沈从文传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52

沈从文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沈从文传精美图片
》沈从文传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沈从文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173370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3
  • 页数:380
  • 价格:36.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52

内容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八十余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主要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由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教授创作的《沈从文传》,是公认的沈从文研究中的重要作品。作者以谨慎的治传态度,花费极大精力搜集史料,仅资料卡片就多达六千余张;作者还数次来华探访沈从文本人,得到很多第一手资料,并与传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沈从文创作的评述,作者秉笔直书,忠于作品本身,虽推崇却不盲目;对于沈从文的个人生活,一切以史实为证,不猎奇亦不回避。全书行文严谨、观点深刻、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史价值。

这部以沈从文创作历程及作品阐释为重点的评传,聚焦沈从文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地方主义”立场,以及创作中的地域色彩,以客观审慎的论述,使读者加深对沈从文充满湘西特色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并见证这位备受争议的文学大师是如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步步走上中国乡土文学的创作道路,真切感受传主所经受的充满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作者 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1948-)

美国汉学家,现为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历史系教授。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在文学史界,金介甫第一个给予沈从文以明确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1977年以论文《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译者 符家钦(1919-2002)

当代著名翻译家,四川合江人。长期从事翻译工作,1978年起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英文组组长。1984年因病截瘫致残,但他在轮椅上依旧以一年出一书的进度与命运抗争,先后出版过著作及译著24部,共计600多万字。因对沈从文作品的喜爱,以及对金介甫文章的看重而精心翻译了《沈从文传》一书,期间与金介甫进行了很多深入的探讨,译笔尽显流畅、精准,极具可读性。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沈从文传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沈从文传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沈从文传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沈从文在离开故乡将近十年之后,曾经回忆说:“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从文自传》)沈从文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印象写成小说,是我们了解现代中国作家最偏僻的背景里种种瑰丽多姿的场面,超过了解作者本人。沈从文的作品取材于各种来源。有的是他童年回忆,有的是他的苗族保姆和乡下亲戚讲的民间故事,有的是他在当地军阀队伍中见到过的勒索赎金的恐吓信,有的是他在乡下行军途中或沿河漂泊时经过的那些地方的种种传说,有的是他躺在床上时听到窗外的街巷议和做买卖时的交谈,还有正午时争吵的士兵和成群结帮的顽童的对骂。沈从文正是根据这些素材,刻画出了湘西地区的生动形象。


此后一场伤寒病使他病了40天,幸好身子结实,大病没有把生命夺去。他想起老同学陆弢因为争口气被淹死,他曾为他掩埋尸骸。沈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好坏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见新天地,在危险中咽气,也比病死好些。他决心到北京读书,成为新知识分子,成为一个与儒家作对的学者。当时陈已经制定了资助湘西学生到长沙或外省升学的办法,鼓励学生去读师范、机械、纺织、蚕丝,或其他专业,学成后,回来参加家乡建设。可是沈从文不想走这条路,他要完全摆脱羁绊,不是学成归来后参加修修补补的建设,或像陈渠珍所希望,回来给他经管图书,而是想改变整个社会。姨父聂仁德也劝说“湘西 王”陈渠珍把他放走,让他上北京去闯个路子。于是陈答应只要沈读书,就供应他学费,要是情形不妙,回来仍有他的工作。尽管沈一向钦佩陈的为人,但他意识到,陈渠珍并不情愿让他的部下出去变成那种新型的知识分子。要是他知道沈后来会变成那样的人,那他会觉得,还是让他远走高飞的好。


他指出苗民不读书,结婚不管对方是什么阶层,不说谎,做买卖不懂得怎么赚钱。沈从文对苗民的气质赋予道义上的意义,说明苗族的坦诚率真,并未被互感文化所造成的文质彬彬、贪得无厌、等级森严等约束所玷污。沈从文心目中的苗民关心的知识辛勤劳作以求生存,急死无所不在的鬼魂和守护神,通过喝酒、唱歌、比赛、自发的爱情活动等简单的乐事在情感上得到抒发。在沈的笔下,苗民思路奔放不羁,对世界有直截了当的美的鉴赏力,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显得富有创造性,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在各种节日里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时常达到发狂、着魔的程度,这似乎表明他们成功地和神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而在这点上汉人却只能说说而已,或者更确切地,只能写写而已。


“ 沈从文没有像其他进步分子那样,到了大城市后就成为政治上的革命家,用文学作为论战的工具。他更加用心研究中国旧文学、文化、历史,不是为了写出学术著作,或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只是汲取前人的“理想”,来增进自已的创作能力。沈对于人性思想,不论是东方的或西方的、古代的或现代的思想,永远是那么朝气蓬勃,而又博采百家,探索追求,说明他的文化气质早在离开湘西之前就已经大体形成。他从凤凰的黄家、熊家、聂仁德姨父家这些富于维新精神的亲戚家吸收了他们的开明、不拘一格的革新精神。对这些人来说,世界是广大无限的。知识本身在一天天扩展,却并不需要否定旧学问或全盘西化。对沈从文说来,主要的结论是,世界上许多新事物等着他去探索,小到照相、邮政之类的新鲜事物他都想学。他用不着反叛家庭。在他第一次从军之后,他已经成为一家之长了。 ”


“ 沈从文的确是从现实主义者、有时也是从重视内容要符合一定形式的立场来批判毫无节制的浪漫主义。他写过一篇分析性评论创作过程的论文,可以概括他的同道的现实主义简练笔法。他提出,跟形式比起来,内容同样重要,作家要用心搜集素材,充实作品内容,采取一种你喜欢的文学形式,把周围的一切写出来。他告诉一位南洋读者说:“你好好地去理解南洋的社会组织,丧庆仪式,人民观念与信仰,上层与下层的一切,懂得多而且透彻,就这种特殊风光作背景,再注入适当的想象,自然写得出很动人的故事。”(《废邮存底》)沈从文的小说越来越走向唯理智论和泛神论,在构想上就没有什么美学色彩。他之所以强调文学形式,是认为缺乏技巧是会使当时一切中国文学发展都趋于停滞的原因。

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当时却被人争论不休。”


“ 沈从文特别惋惜有些上海作家只从“低级趣味”出发,为迎合读者口味而经常改变风格。他痛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良友》画报专门挑选大美人和校花作封面,刊登电影明星亲吻姿势;有的作家如张资平,把三角恋爱题材写厌之后,居然也转而来写时髦的革命文学;而且,在揣测是某人出卖了丁玲之后,沈说:“感情用事的左翼人士平时猛如狮,一看情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友人,邀功牟利,这种人就是所谓的海派。”看来风格、流派、意识形态都不是神圣不能改变的。出版商时而提倡讽刺作品,时而争出儿童文学,时而又出傻女婿民间故事,或古典名著插图的连环画;一会儿提倡尼采的超人哲学,一会儿又宣传波德莱尔的颓废文学切全凭读者口味来取舍。沈却把文学作为事业,痛斥玩票式的无聊小品,维护那些严肃认真的作家,不受浪荡哥儿的包围,不写无聊透顶的文学。 ”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八十余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主要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由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教授创作的《沈从文传》,是公认的沈从文研究中的重要作品。作者以谨慎的治传态度,花费极大精力搜集史料,仅资料卡片就多达六千余张;作者还数次来华探访沈从文本人,得到很多第一手资料,并与传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沈从文创作的评述,作者秉笔直书,忠于作品本身,虽推崇却不盲目;对于沈从文的个人生活,一切以史实为证,不猎奇亦不回避。全书行文严谨、观点深刻、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史价值。

这部以沈从文创作历程及作品阐释为重点的评传,聚焦沈从文在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地方主义”立场,以及创作中的地域色彩,以客观审慎的论述,使读者加深对沈从文充满湘西特色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并见证这位备受争议的文学大师是如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步步走上中国乡土文学的创作道路,真切感受传主所经受的充满苦难的心路历程。


精彩短评:

  • 作者:sophia 发布时间:2011-08-20 09:27:44

    一开始因为书名才特感兴趣看得,可是看完后才发觉并没有想象的精彩。

  • 作者:寄意寒星 发布时间:2007-08-30 20:02:07

    一本不错的沈从文传记。异于国内作者的作品,剖析很细腻

  • 作者:威尼斯男人 发布时间:2014-07-11 16:11:21

    不愧是传记佳作。好在史料翔实,持论平允,把沈从文的生活道路和创作成就作了透辟分析,既实事求是,又不为贤者讳。作者写这部传记主要在于提供史实,让事实说话,不在乎评论短长。茶峒片片竹林,云蒸雾绕,“边城山色碧罗裙,小翠歌声处处闻”,太传神,以为小翠真有其人。

  • 作者:1997xhp 发布时间:2006-12-14 21:08:55

    传主的自传可读性更强,可惜只叙述其人生的一部分。

  • 作者:ronjackie 发布时间:2019-10-22 14:41:57

    第二次读。1977年,金介甫没见过沈,此书却已具雏形,固然和当时海外史料开放度有关,但更离不开他敏锐的感受,及风格学、文体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庞杂的涉猎。等到80年代与沈氏深交,传记自然就骨肉渐丰。本书体例和中国传记写法不同,更像“评传”,细致论述了沈氏文学、政治、文化、风土等领域的主张及成就。以论点为主干串联传主一生,材料运用和推论上不可避免带有些许主观性,但其触及的不少层面,至今仍有开拓价值,因此,可能比凌宇88年的传记更具当下意义。

  • 作者:夏易安 发布时间:2010-12-05 14:35:59

    美国人做学术的确是一丝不苟,大量的佐证引文、参考注释,使得这本传记有依有据、令人信服。但由于此书系作者金介甫教授的哈佛博士论文修订本,对沈从文的作品剖析过多,而对沈从文生平介绍不足,失去了传记文学本该有的韵味,而似一本学术评论集。但不失为一本了解沈从文的好书。另外,相对于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我对于其人及其生平更感兴趣。


深度书评:

  • 编后记:书出来了,先感谢两位老师

    作者:學人文 发布时间:2018-07-08 10:54:41

    《他从凤凰来:沈从文传》书出来了,作为本书的策划编辑,首先想到的要感谢几位老师。

    张新颖老师是目前沈从文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他的两部沈从文传记生动、平实而准确,使得更多的大众了解到了沈从文其人的人格魅力。在我最早提到计划再版金介甫著作(以下简称“金著”)的时候,张老师便给我以鼓励。前两年,他跟金介甫先生在王德威教授主持的一次沈从文国际会议上相谈甚欢。

    张老师提供的帮助里有两件事必须要提。今年5月10日是沈从文先生忌日,多家媒体转载了张老师两本书里的部分内容。其中一篇提到了沈从文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一事。当我看到“大公报·文艺副刊”字眼的时候,便立刻怵惕起来。在自己编辑金著时,便疑惑到底应该写为“《大公报·文艺副刊》”还是“《大公报·文艺》副刊”?旧版里两种写法都有,这究竟是当时的编辑疏漏所致还是有其他说法?我先求教于一位相熟的现当代文学教授,也是多年的文友。他当即给出的答案是“《大公报·文艺》副刊”。那是不是编辑排版时给弄错了?我截图给张老师,向他征询。第二天,张老师将他《沈从文的前半生》这页内容手机拍照过来,回答了我这个疑问。

    原来,一九三三年,沈从文接收这个副刊的时候,它的名字还是《大公报·文艺副刊》。但是到了一九三五年九月,大公报的另外一种副刊《小公园》与之合并,为作区别,新副刊更名为《文艺》,我们在提到此后的副刊时如果要和报名一起,应写作《大公报·文艺》副刊。张老师在书里做了很好的梳理。有了张老师的这个提醒,我也在新版金著里加了一条编注,以免有读者像我一样产生疑问。但其实,这条“编注”的著作权应该是归张新颖老师的。

    此外,编校过程当中,我惊讶的发现,我所参照的旧版金著,里面的沈从文原著引文其准确性很成问题。几乎处处都有严重的篡改。我不太相信这是译者符家钦先生所为,后来的金著编辑这么去改动也不大可能,毕竟在九十年代以后,沈从文的文学地位是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经典性的作家。符家钦动手翻译此书时是在1988年,权威而全面的北岳文艺版《沈从文全集》还没出版,他所参考的沈从文著作资料主要来自1983年出的花城文艺版十二卷《沈从文文集》。因为出版年代久远,这套《文集》现在很难找到一一佐证。但也是从张新颖老师处确认了,版本最好的只有《沈从文全集》,其他的版本都不可靠。所以,我又对照着《全集》核对了引文。

    苏州大学的季进教授是我要感谢的第二位老师。去年金介甫先生到访苏州在苏州大学做了演讲,我也因此有缘认识了季老师。在季老师那里,我见到了李欧梵教授捐赠的藏书。李欧梵教授2004年从哈佛荣休,他将所有个人藏书捐赠给了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大由此成立了一个“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对于海外汉学研究诸大家,季老师是熟悉的,金介甫先生称呼他为“季老弟”。因此见到季老师的第一面,我就斗胆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在编校金著过程当中,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知识缺陷,对于海外汉学家以及来华传教士和其著作几乎一无所知。金介甫先生在著作当中大量引用了这两类作家的作品。涉及译文的编校问题,便是如何处理这些作家作品的人名和作品名称。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人名按照人名辞典汉译,书名则采取直译的方式。但是对于当下的中文读者来说,这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有些作者作品,比如孔飞力先生和他的名作《叫魂》,早就译成中文了;如果把孔飞力先生的英文名Philip AldenKuhn直译过来成“菲利普·奥尔登·库恩”,估计很多读者都不会答应。译者符家钦先生在翻译时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他当时的能力范围内已经都处理成了相应的中文人名。但问题是,时过境迁,距离金著的中文版首次出版(1990年)已经过去了28年,当时符先生无从知道的一些美国汉学作品,现在很多都有了中文版,而它们的作者,也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比如薛爱华(Edward H. Schafer)的《朱雀》《撒马尔罕的金桃》等等作品。因此,在处理译稿时,我的原则是,只要是现在已有出版译作,作品名都处理成汉译作品名,而人名则尽可能处理成他们的中文名。这里的大部分工作现在通过各种搜索工具都能完成,亚马逊图书、豆瓣图书、孔夫子、Google图书(不能翻墙学术退步三十年!),但学识所限,还是有一部分不能确定。

    我跟季进教授提出的请求便是,请他最后帮我审校下参考文献的人名和作品名译法。季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在收到我发给他的“参考文献”的PDF文件之后,他打印出来对于人名逐字做了校对,打电话过来给我指出了几处讹误。

    有了张新颖、季进两位老师的指正和帮助,这部新版金著少了一些学术错误,但是如果还存在其他的可能错误,只能归咎我个人的审稿不够细致了。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在此我也恳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要感谢的还有一位老师,没有他的帮助,这本书的译者符家钦先生的家人,我就无法及时联系得上。这是另外一个曲折的故事,有时间的时候,撰文另写。

  • 一份来自西方的纪念 |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

    作者:雅众文化 发布时间:2018-05-10 18:19:11

    沈从文

    今天是沈从文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 和我们很多中国读者一样,在遥远的美国,在俄亥俄州,也有一位美国老人在深切地怀念沈从文先生。他名叫Jeffrey C. Kinkley,还有一个中国名字金介甫,这是他在哈佛的导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给他起的。

    美国学者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先生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接触沈从文作品。那会他还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年轻学生,之后他的人生都和沈从文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产生了联系。

    他的著作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以其丰富的资料扎实的梳理,生趣盎然的叙述方式,洞见迭出的文学批评,被誉为最重要的沈从文研究著作之一。该书曾被译为《凤凰之子:沈从文传》《沈从文传》《沈从文史诗》在海峡两岸出版。在金先生眼里,沈从文先生永远是“全世界所欣慕的文学大师”。

    雅众今年会重新修订出版金先生的这部经典作品,今天我们分享其中引言部分。

    为什么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金介甫先生在引言中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序言

    记得是1975年,我走进纽约唐人街一家书店去搜购沈从文著作。没有料到书店店员对我说:“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已是个老头儿。”等到心情平定下来后,我就猜想沈自己国家的书店店员该怎样回答我的提问,来以此自慰。想来回答是:“沈从文?谁也不读他的书了——他是资产阶级。”或者,“他只会描写旧社会”。甚至说,“他还在信仰上帝”。当时中国的书店里买不到沈从文作品(实际上,那家唐人街书店里也是这种情况)。我知道沈在台湾倒受到重视(他的作品曾被查禁,因而非常珍贵),但那里的一位图书管理员听说我在搜罗沈的著作,想当然地说了一句:“沈从文?他是共产党——他没有到台湾来。”我对自己说,真是一份绝妙材料,可以让鲁迅写成小说,因为鲁迅作品在台湾也遭到查禁。更有趣的是,中美关系改善以后,我终于得到机会去拜访沈从文,这时才发现每当他毫无顾忌地评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时,他不像老头儿,倒像个调皮孩子。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排在他之后。尽管如此,政治因素仍然会使作家名声湮没不彰。很少有汉学家能把自己的评价形诸笔墨。

    一位权威学者1972年曾当面向我推崇沈从文的成就,但到了80年代,当讨论沈和其他作家谁能充当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时,这位学者把当年说过的话全部收回。鲁迅现在之所以声名显赫,既归功于众望所归,又归功于重新评估,那么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到底占有什么地位呢?汉学家势必要考虑!他们对中国作家的评价,难道要采取双重标准吗?

    作者金介甫与沈从文合影

    我认为,沈的杰作可以同契诃夫的名著媲美。我还想把鲁迅同他来比一下,这不算对鲁迅不敬。如果鲁迅看到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都记在他的账上,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何况有些成就他也未必首肯。对沈从文评价的困难之处,除了他写过一些有毛病的作品外,还在于他写起部头较大的作品来就漫不经心这个老毛病(幸亏不是一直如此)。不能忽视上层建筑的问题。因此有些评论家说沈只能算是“文体家”;的确,这位成熟的作家连一部篇幅较大的小说也没有写完过,尽管他的《边城》很多人都认为在风格和形式上几乎可算十分完美,单是这篇经典性作品就够得上使沈从文成为伟大作家。我们不妨把《边城》跟其他孤独的纪念碑式的作品比较一下。它当然比不上《红楼梦》。

    那么跟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斯特恩的《项狄传》,或者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比比怎么样呢?我是西方人,我认为《边城》不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写得富于启发性,却像《项狄传》那样独出心裁,像《追忆逝水年华》那样扎实。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做出公正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鲁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就在我们西方世界,福楼拜、斯特恩、普鲁斯特的名声不是也有过几起几落吗?

    事实上,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声名卓著,并不在于他写过一部不同寻常的纪念碑式作品,而在于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非常广泛多样。不拘一格是沈从文的弱点,然而在相当程度上这也是他的伟大所在。即使在他的较差作品中,他的实验对中国文学也是贡献,当时的确需要这种不墨守成规的创新。本书正想着重指出这一点。我们应该思考历史形式主义怎样影响了文艺批评。在中国,从1949年—1976年,鲁迅著作一直受到过分推崇,认为它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年代的文学方向。在西方,我们可能对一首新发现的莫扎特交响曲感到兴高采烈,然而如果发现这件作品是写于20世纪50年代,我们就会嗤之以鼻。我们自己的历史形式主义使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反感,因为他们对我们的19世纪现实主义作品感到亲切,所以我们习惯于现代派作家的80年代西方读者,不容易欣赏中国现代文学,觉得作品“过时”。反过来说,正因为沈从文这样的少数作家敢于“挣开束缚”(用西方说法),对先锋派思想和技巧进行实验,那些对我们时代有偏见的人(包括我在内),才能在沈的杰作外找到极为珍贵的“创新”。沈从文从前人手中学到先锋派思想,但到了30年代他就感到,他可能是对“思想解放”和开拓新文艺领域感兴趣的最后一位作家了。

    湘西景象

    似乎显得矛盾的是,沈从文对他家乡始终一往情深。1980年以前他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学过外语。他的以湘西故乡为背景的传记,却能把中国社会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盘根错节地联结起来。他把地方风情写得很迷人,使评论家和读者一直在争辩他的乡土文学作品有多少真实性。只有耳聪目明的小说家才能塑造出本乡本土上那批令人难忘的人物。沈从文的作品也刻画出了现代中国农村生活的整个面貌,甚至写出了20世纪人物的生存处境。然而,在他那些作品中,他又以地区形象为主,提供湘西的详细情况,作为人类世界的范例。可以说,沈从文写湘西的小说全面而令人信服地陈述了生活的真实。正如美国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曾评论福克纳作品的那样:“他的每部小说,不论中篇或短篇小说,所揭示的内容似乎都比他明确指出的还要多,主题也要深刻得多。所有独立的作品都像一个矿坑里开采出来的一条条大理石,全都能看出母矿体的纹理和疵点。”

    沈从文是他所处时代的解说员,还帮助我们懂得,地区特征是中国历史中的一股社会力量。他参加军阀的部队后,一边在湘西打仗,一边学习,同湘西打成一片。他的作品是军阀割据黑暗年代的写照。他的地区独立发展自身利益的看法在文学中赏心悦目,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令人恼火(这是他离开故土以后才认识到的),它能导致暴力反复逐步升级,最后爆发内战。可有时候在其他方法失败后,乡土感情也能在地方水平上把中国社会团结起来,防止落到氏族械斗,造成天下大乱。沈从文一面阐明这种对地区打成一片的种种方法的运用与误用,一面他使自己钟爱的地域苏醒。作为一种气氛,他的作品隐隐约约地感到,哪怕一旦失去地区的凝聚力,就可能造成无政府状态。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是一个想象的王国,正像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那样。从积极意义上讲,沈从文作品的基础是他对当地情况有深刻理解。他的地区并不大,他跟当地掌权者大都不是亲戚,就是相识。因此,他的地区小说以江河小说的形式提供一部短短的历史。作品在体现中国西南地区人民的政治情况上比福克纳的作品在体现美国南部的政治情况显得更充分。作品并没有因为主观性而丧失了可读性,或降低了它注释历史的力量。沈没有袭用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地区性的自我形象和地方色彩的陈旧写法。美国的传统南方作家写了地方风物木兰、模仿鸟、骑士神话,沈的作品中也写了艾草、龙船、巫师、侠客,沈通过这些特点把湘西描绘成古代楚民族的后裔,他写这些风物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文学。他可能是写湘西神话的第一位现代小说家。总有一天人们会承认他是第一个用现代散文来创作地方色彩小说的作家。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多页(341+)
  • 速度快(401+)
  • 赚了(358+)
  • 快捷(268+)
  • 赞(523+)
  • 好评多(519+)
  • 可以购买(218+)
  • 一般般(643+)
  • 图文清晰(628+)
  • 二星好评(656+)
  • 图书多(119+)

下载评价

  • 网友 游***钰: ( 2024-12-21 06:40:00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訾***雰: ( 2025-01-08 02:58:0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家***丝: ( 2024-12-26 10:14:57 )

    好6666666

  • 网友 辛***玮: ( 2025-01-06 14:07:0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步***青: ( 2024-12-15 22:45:22 )

    。。。。。好

  • 网友 利***巧: ( 2024-12-14 19:10:0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12 22:10:5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邱***洋: ( 2024-12-25 03:41:3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陈***秋: ( 2025-01-05 03:42:0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訾***晴: ( 2025-01-08 11:51:1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寇***音: ( 2025-01-03 04:32:29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晏***媛: ( 2024-12-18 14:49:11 )

    够人性化!

  • 网友 瞿***香: ( 2024-12-20 15:31:1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郗***兰: ( 2025-01-04 07:43:47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孙***美: ( 2024-12-20 10:58:12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索***宸: ( 2024-12-22 19:38:0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