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十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唐太宗十讲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唐太宗十讲》内容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唐太宗在建立了“盛世”或者“治世”之后,就迅速地走上了下坡路,而且是从顶峰一直跌到谷底,再也没有反弹的机会。唐太宗的帝王人生又一次上演和印证了一个封建王朝兴衰的规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唐太宗十讲》内容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唐太宗在建立了“盛世”或者“治世”之后,就迅速地走上了下坡路,而且是从顶峰一直跌到谷底,再也没有反弹的机会。唐太宗的帝王人生又一次上演和印证了一个封建王朝兴衰的规律。
精彩短评:
作者:sacademy 发布时间:2018-10-05 13:52:54
中式字典型读物,应有尽有,查阅方便,毫无可读性。
作者:不知童子 发布时间:2017-08-19 10:51:20
一直超爱唐太宗,以前太过片面,但是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了解到太宗的缺点也依然要疯狂的为太宗打call
作者:私享史 发布时间:2022-09-21 07:59:24
能够体会到作者释放的孤独与疏离,文本性很强。主打的《上升》越品越有味道,有借鉴埃舍尔的视错画理念。《南特的港口》模仿了木刻版画的效果,雨线很浮世绘,第57页右下图显然源自梵高的一幅画。
作者:两勺卡士双皮奶 发布时间:2022-07-21 11:20:46
没想到。
作者:阿力波波 发布时间:2011-02-28 23:32:57
还不错,想了解唐太宗的可以一看
作者:SheepMelon 发布时间:2018-10-29 21:14:13
太喜欢第一篇《撞死了一只羊》。我的女儿和我的卡车学徒跑了,我有了情人卓玛;我超度被我撞死的羊,而后从屠夫处买羊肉给我的情人。荒诞得漂亮,像神在俯视众生。
深度书评:
【转】张帅:解释的消逝性——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的诗学应用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3-09-28 10:22:43
摘要:伽达默尔将自己解释学理论很好地应用在了诗学中。他以提出问题为开端,将读者引入到与诗歌文本的对话中。在一问一答的结构中,解释学循环的原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将从声响、语词、句子到整首诗歌的一体化含义呈现出来,并且推动读者进入到理解的新经验之中,在此新经验中解释消逝了。由此,伽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消逝性原则:只有当一个解释最终能够完全消失,才不失成为正确的解释,因为解释已经完全融入到对诗文的新经验中。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与视域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判断理解完成程度的标尺,解释的消逝是一个不断进入到新经验的历程。然而,这个理解的历程有无尽头、理解有无可能最终完成,所有的解释之词是否会完全消逝仍是留给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简介:张帅,武汉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哲学、诠释学。
文章来源:
哲学评论
.
2019(01)
延伸阅读:
吴建广、梁黎颖:诗学对神性与自然的倾听——伽达默尔解读歌德和荷尔德林
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在诗学应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实现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启读者与诗歌文本的交谈,而后遵循着解释学循环原理,将一首诗的含义整体地解释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解释学思想促使着读者进入到理解的新经验中,之后解释之词又在理解的新经验中消逝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在诗学中成功得到了应用,消逝性原则也在诗学解释学的应用中完美体现出来。
一、诗学与解释学应用">
一、诗学与解释学应用
诠释学的实施
9.0
[德]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 2013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伽达默尔在完成其哲学解释学理论之后,就一直致力于思考解释学应用的问题。伽达默尔认为理解、解释和应用是解释学经验当中三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解释学的应用不仅仅是一个方法,而是一种能力。1他列举了解释学应用的许多场所:对于诗歌文本的解读,包括不同种类的诗歌,比如抒情诗、史诗和戏剧诗;神学诠释学的作品,在教会中和敬拜仪式中的宣告、祈祷、布道、祝福等;还有神话故事的传说,比如古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当然还有法学、哲学、文学著作的诠释应用。伽达默尔认为在这么多应用的场所中要想真正解决解释学应用的疑难问题,2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从黑格尔哲学入手,在语言和逻辑的历史辩证关系中寻找答案;其二,则是从诗歌的理解与经验入手,在诗歌的解释中读者、作者与文本如何进行对话与交谈的解释学经验,这种交谈的经验中包含着问答的逻辑和辩证法的艺术,并借鉴于伽达默尔对柏拉图哲学的吸收和接纳。伽达默尔认为这两条诠释学的路径都可通达解释学真理,因此在所有解释学应用的场景中特别典型。伽达默尔的《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这本著作就是从诗的经验与理解中讨论解释学的应用问题,伽达默尔进行诗歌解释学应用的理由有二:
第一,伽达默尔依然是在语言的本体论立场上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分析。他认为,语言的本身就具有内在的思辨结构,而诗歌的语言更加具有这种内在的思辨性特点,这个特点是读者可以和诗歌进行对话的先决条件。因为诗歌的语言广泛地包含着多义、比喻与象征,隐喻的写作形式常常使得诗歌的语言看似是晦涩和封闭的。一首诗歌的语言中不仅包含着多义,甚至常常包含着对立的含义,尤其是在一些德语语言的诗歌当中。但语言的这种特点不仅不会破环整首诗歌的艺术价值,相反对于不同的和对立的含义会极大地丰富这首诗歌所包含的精神旨趣。以德语的诗歌为例,语词甚至是语词的前缀后缀都可以自由地在诗句中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或者词性转换,以一种“语言游戏”3的方式进行。读者在理解之时,不得不要求读者也具有思辨性的思维方式,将诗歌的本文含义尽可能开放式地阅读,不要一味想要知道作者的原意,而是让诗歌的文本可以脱离作者独立与读者展开对话。在这样的解释学经验里,读者不是被动的意义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设者,这时候的理解是创造性的,解释学的应用是一种能力,在诗歌的解释中可以充分地得到体现。
第二,从对诗歌的解释可以提升到认识解释学追求的真理。诚然,对于辩证法艺术的发挥和表达在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哲学中展现得非常透彻和精彩,但诗歌的经验和理解同样可以达到对真理的把握。在对诗歌解释的经验中,读者进入到与诗歌的对话和交谈里,读者的视域和诗歌文本的视域发生碰撞和不断地相互开启,读者创造性地理解和解释诗歌时所产生的解释学思想,不仅包含着与诗歌作者思想的共鸣,也因着自己的理解前见与视域,进入到一种理解的新经验中。这样的理解不是单向度的“阐述之潮流”,也不是“歌吟之流和戏剧的道白”4,而是一种包含着解释学生命体验的视域相融。这种历史视域的相融意味着所追求的关于世界普遍化的意义进入更高的统一性和一体化之中,不同的时代精神联结意味着解释学所追求的真理向着更高的普遍性攀升。
学界近年来也非常关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诗学应用问题。有的学者站在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的角度认为伽达默尔的诗学解释学过于保守,也有的学者批评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20世纪西方诗学研究脱离了诗歌的具体文体和文学性研究,目标总是关注于时代精神与哲学思潮。为此,徐岱为伽达默尔的诗学解释学进行辩护,他在《解释学诗学与当代批评理论》5一文中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在诗学与美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离开了解释学应用来谈当代批评理论的建设是难以想象的,解释是一切批评的开始,在文中他高度赞赏了伽达默尔对于解释学循环理论在理解诗歌和文艺作品时的重要作用,将解释学诗学应用理解为一种澄清的艺术。对于为什么诗学的研究一定要关涉时代精神,吴健广、梁黎颖在《诗学对神性与自然的倾听——伽达默尔解读歌德和荷尔德林》6一文中也给出了理由,文章对伽达默尔在进行解释学的诗学应用中所提出的内在的耳朵与倾听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倾听就是对于语言的倾听,对于自然、社会世界和宇宙秩序的倾听。所以诗歌是将倾听到的时代精神宣告出来的最佳楷模,对诗学的研究也必须关注于时代精神和当时社会思潮。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具体的示例分析伽达默尔诗学解释学应用的经验。
二、伽达默尔的诗学解释学经验分析">
二、伽达默尔的诗学解释学经验分析
在诗歌的理解与经验中,伽达默尔也提出了作为本体的语言,以一种历史理性的方式借助于经典的文本对每个时代的人说话。7伽达默尔沿用黑格尔对于“经典”这个概念的使用:所谓经典就是赋予自身意义的东西以及由此解释自己的东西。8一个作品被称为经典,不仅仅在于它顽强地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表述了自己,而且是能够被每个历史时代的诠释者不断地更新和重新激活,读者通过文本能够发现自己和诗人的共同本质。这个具有共同本质的普遍人性,引领着诗歌的诠释者在诗学解释中追寻真理。伽达默尔选择了荷尔德林、歌德、里尔克、保罗·策兰等诸位经典诗人的经典作品进行解释学的诗学应用实践,下面分别举出例证对其诗学解释学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发问与诗歌解释的开启">
(一)发问与诗歌解释的开启
伽达默尔提出以提问的方式开启对于一首诗歌的解读,每首诗歌的特点不同,如何发问也是不同的。提问之前首先要看诗歌的文本是否提供了明晰性的意义。
在荷尔德林《追思》一诗中,描述了一个人重回法国南部的波尔多,一边漫步一边沉浸在对南方这里无限回忆之中,产生了对于自己当下孤独的感悟。在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这首诗的解释中,他将此引申为回家、归乡和回到自身之中,伽达默尔不能完全同意一开始就对这种明晰性进行过度的解释,他认为像迪特·亨利希将其命名为“追思的步伐”9是个更好的开端,要基于已经知道的“追思的步伐”这样明晰的意义,而后与诗人同行和共思。诗文开头:“有人承载兢战,走向源头……”有人?这是谁啊?诗人自己也是熟知兢战的人,同时我们每个人也有着充满弯路和颠簸的一生不是?从这样的提问中开始,直到诗文的最后:“但是,也有一个神居在人的心中,这样,他可以看见过去和未来,就如河川走向山脉的源头,他兴趣昂然地穿越诸多时间。”10这时,我们才可以看见这是从追思中的回归。
保罗·策兰
伽达默尔对保罗·策兰《生命结晶》解读情况却不同,策兰的诗歌是封闭和晦涩的,诗文本身没有提供任何的明晰性。诗文开头是这样的,“你尽可放心地/用雪招待我/每当我们过去肩并肩/同桑树一起走过夏季/叫喊的是它最青的/叶。”11所以伽达默尔一开始就用你是谁,我是谁这样的问题一直开启对这首诗歌的提问。一般来说,诗中所提“我”时通常都指的是诗人本身,伽达默尔认为诗中的“我”不仅仅可以指诗人之我,同时也是指读者之我。并且,读者有可能比诗人更为了解诗中的“我”。也有可能这个“我”不仅仅是诗人、读者,而是指“每一个个人”,或是“我们”中的一个。更进一步,当我们这样理解“我”是谁的时候,“你”是谁这个问题也就有了更为丰富的答案。“你”有可能就是“我”,二者完全可以互换,“我”和“你”就有普遍的语义学功能。“你”在策兰这里还有更丰富的含义:和我最为亲近的人?至近与至远者?上帝?全无定论,虽然提问并非一定找到明晰性的答案,但是提问可以将一首以拒绝读者的姿态出现的诗歌变成可以使读者能够进入并与之对话和交谈的诗歌。
对于格奥尔格的《灵魂之年》的解释,也是从提问开始,对于诗歌的文本进行我是谁,你是谁这般的追问,伽达默尔发现“我”和“你”如此难得的是同一个灵魂。在诗歌当中,读者跟随诗人给出了自己的释义,一问一答的结构中所有的人无须任何的帮助,就能够在诗歌之中看到自己灵魂的风景,在远方展开的广度中认识了自己,解释由此产生,伽达默尔说通过提问“解释之词在这里感到了自己被召唤”。12
(二)解释学循环的诗学应用">
(二)解释学循环的诗学应用
从提出问题出发,接下来进入到解释学循环的应用中。解释学循环在诗学中的应用指的是语义多样性到含义一体化的关系,以策兰的诗为例,我们分析伽达默尔如何在诗歌中运用解释学循环的原理来处理诗歌中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们选取其中的一节:“被不梦之物所腐蚀/无眠漫游的面包之国堆积/这座生命山。用它的碎屑/你重新捏塑我们的名字摸索着名字。/每根手指上有/一只与你同样的眼睛/寻找。”13在德文的原文中,伽达默尔首先抓住了“Aufwerfen”(堆积)这个可分动词,在策兰的写作中,也许使用这个词仅仅出于韵脚的考虑,但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当中,却提出韵脚和声响都与全句诗歌的整体含义相关联。“堆积”一词的本意有鼹鼠劳作的含义。伽达默尔解释“堆积”与“面包王国”开始了第一次的解释学循环活动,伽达默尔认为他像鼹鼠一样为了面包而盲目地生活是一种“堆积”,因此说:“一只鼹鼠的劳作。”14而真正的“面包王国”是一座“生命山”。在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理解这里阐发的是“为面包的工作”到“面包的获得”,包含着诗人对整个生命和生命负担的思考。这是通过一个前缀的声响理解这个语词,通过这个语词理解短句,通过短句与短句的关联,理解这个诗句整体的含义,并且当通达了这个诗句整体的含义后,反过来理解第一句“被不梦之物所腐蚀”15,就变得很好理解,不梦之物就是生命像鼹鼠一样盲目地为获取面包而生活。这就是解释学循环在一句诗当中的应用。接下来继续分析:“用它的碎屑,你重新捏塑我们的名字”16,这一句中虽然包含着《圣经》或犹太教的一些暗示,我们依然可以在解释学循环中找到启发,“它”依然是指“生命山”,“生命山”的碎屑是指我们在之前不断垒高的生活经验,我们用我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这个世界形成全部的世界经验。17这就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循环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在诗歌的解释学循环的运用中,会涉及一个重要的诠释学问题:读者必须知道什么?换而言之,关于诗歌的背景知识需要多大程度地被带入到诗歌的解释中?比如,荷尔德林《追思》中所提到的法国南部的波尔多,伽达默尔认为亨利希沿着开端确定的追思的步伐开始了考据版的文化地理研究,虽然貌似还原了荷尔德林生活的时代,但于一首诗歌的理解却是困难重重。伽达默尔认为“诗文作为创造出来的东西,在每个读者自身中得满足”。18在“追思者”的回忆中,这个地方已经被美化,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后已经离真实的隔着三层了,故此,虽然亨利希批评海德格尔的解释充满强暴性,但是他将诗中的对于每条河流和山脉的背景知识过多带入,割裂了整首诗歌的含义一体性,违反了解释学循环的原则。伽达默尔对策兰的《生命结晶》的解释中也有这样的示例:“一支亮的饿烛在口中”19,这一句中其实包含着特定的宗教背景知识。“饿烛”是什么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巴尔干地区斋戒时含在口中的蜡烛,以表示虔敬;第二种是如果有一个贫困潦倒的人不想以乞讨为生,他就将自己用布包裹,口含饿烛去教堂门口,接受教堂的施舍。而伽达默尔运用解释学方法进行解读时可以超越这种不确定的背景知识,单单循着已经进入的解释学循环去完成自己的解释,由“饿”和“面包之山”构成呼应,“烛”的“亮”与下句诗文的“眼睛”构成呼应,伽达默尔从整首诗的一体化含义出发,解释了其中的两种生命的状态:一种是盲目地堆积生活的经验,被不是梦想的生活追逐;另一种是口含着饿烛寻找真正的亮光,重塑自己的名字。从整体出发这节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可以得到恰当的解释。伽达默尔对诗歌的解释,十分重视诗人的语言意识,对于每一个语词都进行细致的推敲,伽达默尔的解读不仅仅是看到语词之间的相同或对立的关系,也注意到了游戏语词中含义的共鸣和附属关系。力图从简约的关联性中,找到整体性的联系,这样从每一次的解释学循环中找到整个含义的朝向,找到解读整首诗歌的锁钥。
(三)理解进入解释的新经验">
(三)理解进入解释的新经验
找到整体的诗歌的一体化含义并不意味着对一首诗歌的解释最终完成了,因为对于诗歌的理解要求读者应该不断地走入到对诗歌解释的新经验之中。伽达默尔指出,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20。这种创造性的行为是历史视域的融合,因为诗歌的解释者和诗人有不可消除的差异性,伽达默尔在为读者的权利辩护。在他看来,诗歌的文本和读者是不可分离的,文本只有通过读者的理解和解释才能获得意义,只有文本的视域和读者的视域进行融合时,理解才变成读者对诗歌文本的“创造性行为”21。比如,对于荷尔德林的诗歌理解就是如此,伽达默尔在《荷尔德林的当下性》一文中分析了经典诗歌的语言具有当下性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促使读者不停止解释的步伐,不断地寻求意义的最大关联性。因此读懂荷尔德林的诗歌,不得不思考我们当代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历史视域,荷尔德林和他的诗歌又呈现出怎样的视域,诗歌作为一种对于历史时代精神最为直接性的产物言说着什么?
伽达默尔还指出,不断地走入到对于诗歌解释的新经验中伴随着解释之词的不断消逝。比如,在对于策兰《生命结晶》的解释中,这首诗歌最初对读者来说是封闭的和沉默的,读者无法从中知道什么,可是通过提问的发出、解释学循环的运用找到了整首诗歌的一体化的含义,但伽达默尔没有停止,重新回到诗句的开头:“你尽可放心地/用雪招待我/每当我们过去肩并肩/同桑树一起走过夏季/叫喊的是它最青的/叶。”22伽达默尔进行追问,这组诗的题目是《生命结晶》,伽达默尔认为对“雪”的宁静的欢迎,是为“生命”提供境遇,在呼气和吸气的转折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雪”带来的宁静之感。联系到策兰的代表作《死亡赋格》,我们知道在策兰的诗歌里死亡的主题总是充满着当下性,因此我们将《生命结晶》作为具体意象的“雪”同策兰诗歌死亡的主题相联系,诗歌中的冬天也意味着生命之终,对于这首诗歌就产生了新的经验,对于雪的追问向着策兰所有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含义前进,使《生命结晶》这组诗与其全部作品的主旨形成意义成为一体化,这时第一次的解释之词又都消逝了。通过伽达默尔对《生命结晶》第一小节《你可以》这首短诗的解读示例,我们发现解释者使读者和诗歌的文本之间产生了一种桥梁,他的存在意味着,当文本的话语不能被聆听和理解时,解释产生;反过来说,当理解发生时,解释便消逝了。可以说,解释的消逝是通过解释的展开达到的。当诗歌文本对于读者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性的存在,理解进入到对诗歌经验的过程中,读者与诗歌文本二者视域达到融合。
三、诗歌解释学应用中的基本原则一—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
三、诗歌解释学应用中的基本原则一—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
解释的消逝性思想在伽达默尔之前的解释学家那里已经暗含了,比如施莱尔·马赫在其《解释学纲要》一文中提到:“解释学的全部任务应视为一项艺术的工作,但不是产生一件艺术作品那样的工作。”23而伽达默尔在《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一书中则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诗学解释学的基本原则是:“只有当一个解释最终能够完全消失,才不失成为正确的解释,因为解释已经完全融入到对诗文的新的经验中。”24这条诗学解释学原则并不是凭空而出的,他与伽达默尔在《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中的哲学解释学的原则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以说这条原则的本质已经被包含在效果历史的原则之中,这条原则所处理的依然是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问题。按着效果历史原则,伽达默尔认为,读者和文本因着不同的背景知识和时代印记,作者和文本带着不同的前见进行视域的融合,这意味着读者和文本都要不断地克服自己主观性和个别性,向着一个更具有普遍客观性的视域进行提升。那么,伽达默尔提出诗歌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的独特意义又是什么?
诠释学Ⅰ、Ⅱ
9.4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 2010 / 商务印书馆
第一,在理解中,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是判断理解完成程度的标尺。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显明理解、解释与应用三者的确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理解、解释和应用是一个理解的三个要素,伽达默尔不同于以往的解释学家,他认为这三个要素是内在的统一,理解总是伴随着解释,解释是理解的表现形式;而理解总是意味着得到应用,应用是理解的目标;解释是应用的方法、应用是解释的能力。伽达默尔认为:“解释是潜在地包含在理解(Subtilitas)的过程之中的。”25在理解中,一个解释的消逝就意味着读者和文本已经完成了一次视域的融合。能够达成视域的融合,意味着可以被有效地理解,这样的一种理解可以通过解释获得语言的表达,在理解者和被理解的对象之间只有这个语言表达的意义,再也没有别的。因此说,语言与意义才是保证理解、解释和应用能够内在统一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如果不能达成视域的融合,意味着读者对一个陌生的、异己的文本不能理解,不能明白文本所诉说的语言和意义,这时文本的视域和读者的视域之间处在一种紧张的关系中,解释此时就不会消逝,作为调解文本与读者关系的第三者,解释就会产生解释学思想。所以说,解释学的消逝性原则就像是一把标尺,判断着一个理解的完成程度。
第二,解释的消逝是通过解释的展开完成的,所以解释的消逝意味着解释不断地进入新的经验中。为了达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解释是最好能够消逝的。伽达默尔说:“进行解释的概念在理解中根本不是主题性的,而是命定要消逝在由它们解释地表达出来的内容之后。……一种解释只有在它能以这种方式让自身消逝才是一种正确的解释。”26要指出的是解释学的消逝不是在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消失,而是完成意义上使视域达成融合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读者和诗歌文本进行对谈的时候发生的,所以消逝意味着读者已经进入到了对诗歌新的经验中。对于一般的解释学文本而言,一次解释的消逝和一次的视域融合就是一次理解的完成,通过语言获得了确定性的意义。伽达默尔认为完成这样的一次文本理解,读者就占有了文本所要说的。27可是对于诗歌的解释而言,不是这样,诗歌文本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第一,读者根本不能占有文本。诗歌的文本不会消失,无论多少读者对诗歌进行多少次的解释,诗歌的文本不会消失,它是一种“在返回自身时才真正在那儿(Dasein)”的文本。诗歌不是通告,当读者理解了文本所传达的意义之后,读者就“占有”了这个通告的内容。而诗歌的文本,在理解中,即使解释作为居间者已经消逝了,诗歌的文本不会也跟着失去再次解释的必要性,它具有从读者中返回自身的力量。诗歌的文本可以在不同的当下,一直对读者说话,一直传达出新的意义来,因此,在诗学解释学中解释的消逝,不是理解过程的终止,而是呼唤读者不断进入到新的经验中。
第三,在解释学消逝性原则下,理解有无可能最终完成,所有的解释之词是否会最终消逝?我们已经知道,因为诗歌文本的独特性,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释似乎是不会最终完成的,因为诗歌会不断地返回自身存在“在那儿(Dasein)”,并且对读者说话,读者会走入一个又一个新的经验中,那么是否这样的解释永远没有尽头?伽达默尔在《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从伽达默尔一生的哲学解释学的活动来看,他在寻找解释学真理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他想要寻求的是一个意义的最大限度的一体化,让一切的解释(包括诗歌的解释)都能最终完全消逝,理解最终完成。这是一种总体性的历史视域的筹划,但伽达默尔可能会遇见的问题是,每一个进行历史视域筹划的诠释者本身是处在历史视域之中,所以这种历史视域的筹划活动始终是在一个进程之中,那么解释就无法停止和最终完成。如果不想停留在这样无止境的进程中的话则必须建立一种本体论视域,伽达默尔将语言作为他的本体论视域和解释学普遍性的基础,这种语言则不是具体的处在历史与时间视域中的语言,而是语言本身。伽达默尔所希望的是通过语言来完成这种总体性的历史视域筹划,让语言本身使得一切解释的活动止息,一切解释之词消逝,所有的理解最终达成,所有的思想与语言本身达成合一。然而作为本体的语言是否可以完成这样的使命,理解到底有无尽头,仍然是留给后来的解释学家思考的问题。
注释">
注释
1[1][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35页。
2[2][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648页。
3[1][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8页。
4[2][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45页。
5[3]徐岱:《解释学诗学与当代批评理论》,载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2004年第4期,第1—8页。
6[1]吴健广、梁黎颖:《诗学对神性与自然的倾听——伽达默尔解读歌德和荷尔德林》,载于《德国研究》,2013年03期,第103—112页。
7[2][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5页。
8[3][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4页。
9[1][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2页。
10[2][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3页。
11[3][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5页。
12[1][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45页。
13[2][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8页。
14[1][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8页。
15[2][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8页。
16[3][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8页。
17[4][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8页。
18[5][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19[1][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8页
20[2][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20页。
21[1][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20页。
22[2][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5页。
23[1][德]施莱尔·马赫:《解释学纲要》,何卫平译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第11—24页。
24[2][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13页。
25[1][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60页。
26[2][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560页。
27[3][德]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42页。
关于赚钱的那些事
作者:朱小蒂 发布时间:2017-02-21 13:01:47
看本书之前,我读了不少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包括《秘密》《吸引力法则》《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等。说来也奇怪,20多岁时候看到这些书,觉得全部是胡扯,竟然没有在记忆中留下什么痕迹。而今天回过头来,却被吸引力法则的强大能量震得一愣一愣。捶胸顿足。曾经,有那么珍贵的道理摆在我面前,而我没有珍惜。还好,现在也来得及。
这本书,可以说是吸引力法则在财富方面应用的技术类图书。只做两件事:一破,一立。
首先说破。破什么?破你的内心深处,所有关于金钱的限制性思维和消极信念。一个人有多少钱,是和自己的信念直接相关的。你对钱在内心深处的看法,基本上决定了你最终的财富状态。注意,是最终,而非暂时。
拿我自己来说,对照书中所说,我从小关于金钱的思维和信念,全部是消极的,不利于吸引财富的。父母作为普通工人,挣得固定工资很少,尤其姥姥家和奶奶家都是穷的底掉,所以一直在对钱的恐惧和匮乏感中长大。小时候父母争吵甚至打架,基本上都是钱引起的,你弟弟妹妹借了多少,你爸爸妈妈拿了多少。在我的信念深处,钱是罪恶的,钱是永远不够的,钱是所有争端的起源。谈到钱,就是恐惧,吝啬,贪婪、妒忌、别人会想法设法拿走再也不还给你。钱会破坏幸福,暴露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按照吸引力法则来讲,我接下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摆脱这种恐惧。虽然现在成了个外企白领不用为衣食发愁,但是这种不够不够永远不够的烙印,很难去掉。父母的匮乏感,让他们除了定期存款不敢尝试任何投资,于是错过了很多绝佳的投资机会。一直在温饱线挣扎,我父亲一辈子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亿万富翁,只为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努力,而正如吸引力法则所预料,这套房子,现在也没有出现。道理是:你越想一件事情发生,越迫切越害怕,反而会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因为宇宙只会感受到你的匮乏感,然后回应你的匮乏。总之,我深刻的认识到,我既有的财富观不破,绝无致富可能。因此,要和自己不良的成长背景,深刻的童年烙印,彻底告别。
匮乏感,还会导致对个人能力的深刻怀疑。而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怀疑是阻碍财富的最大力量。当年王思聪他爸说订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再说,被无数的网民狂喷。因为,无数网民都认为:一个亿是天大的玩笑,是权富阶层对赤贫阶层的嘲讽,是一个无情的耳光,是根本不能对话的两个世界。可是,为什么没人相信,现在两手空空的你,的的确确拥有能挣一个亿的能力?有多少人真的听从了王建林的建议,订了一个亿目标的行动计划?这就是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吧,没有致富的蓝图和野心,却有无穷无尽的怀疑和自己限制。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挣到一个亿,那宇宙便遵从你的意志。所以,个人财富的天花板,是我们自己设定的。
破完。接着,是立。立从三点入手。
第一,敢想,制定目标。真的先从1个亿的小目标做起。你真的苦思冥想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吗?你真的为即将来到的一个亿做热身准备吗?我正在做,虽然可能需要耗上毕生的时间。但是我可以等待。在致富这件事情上,时间的确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敢想,除了目标之外,还要不断的提升格局,包括致力于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专家,拥有决心和热情,敢于放大10倍甚至100倍的心量,放大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成为,比任何问题都大的人。
第二,敢做。作者提到关键的一点,如果你现在还是用时间换钱,拿固定工资,或者1对1服务,你基本没有任何致富的可能,因为时间是有限的。除非做到苹果的CEO,一年拿上亿的薪酬。他反复强调,要把自己的收入方式和结果挂钩。如果你不敢,好吧,回到第一个问题。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将把你限制在一个层级无法突破。
第三,意志力。说到底,生活就是一场较量。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软弱的自己和强悍的自己,怯懦的自己和勇敢的自己,安逸和自己和成长的自己,行动的自己和拖延的自己。打鸡血只管三天用,天下人大都是如此。意志力是一种选择力,是否有能力永远选择那个积极的自己,是人和人差别的终极所在。坦率的讲,时至今日,我所看到的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生活的人,都是积极的。他们必然付出了大量的心力,以及咬牙坚持的意志,才能走到那一步。所以,简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成长的前途,只要观察他是否拥有足够的意志力,是否足够积极,就可以了。
以上文字,用来自我激励, 也用来与你分享。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简单(80+)
- 无多页(474+)
- 中评多(660+)
- 好评(531+)
- 章节完整(156+)
- 内容齐全(408+)
- 好评多(93+)
- 书籍完整(661+)
- 无盗版(558+)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 2025-01-02 06:22:2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游***钰: ( 2024-12-15 04:19:0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国***舒: ( 2024-12-11 06:03:3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沈***松: ( 2024-12-10 10:09:3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师***怡: ( 2025-01-05 23:31:31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通***蕊: ( 2024-12-16 19:37:4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利***巧: ( 2024-12-18 02:25:1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隗***杉: ( 2024-12-18 04:32:20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苍***如: ( 2025-01-08 22:55:0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方***旋: ( 2025-01-03 04:53:4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訾***雰: ( 2024-12-14 08:08:1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权***颜: ( 2024-12-20 18:20:0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财务管理双语名词与解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生态,社区与生活方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深切缅怀曹星大律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我爱街边小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欧洲自愿健康保险 (美)安娜·萨根(Anna Sagan),(美)萨拉·汤姆森(Sarah Thomson) 著 王国军 等 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秦观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张宇2023考研数学高等数学18讲(书课包)适用于数学一二三 启航教育可搭配张宇1000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论语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草原文化讲演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