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醉影人 李亚林画传 刘澍【正版图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云淡风轻醉影人 李亚林画传 刘澍【正版图书】精美图片
》云淡风轻醉影人 李亚林画传 刘澍【正版图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云淡风轻醉影人 李亚林画传 刘澍【正版图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603179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4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9.87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16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云淡风轻醉影人:李亚林画传,ISBN:9787106031794,作者:刘澍 著


书籍目录:

序篇

妻子的心愿 让丈夫临终前住一下新房

“角落”扬名影坛留下五部绝响

爱电影演电影银幕结缘收获爱情

“年轻人”全国高占武造就银幕偶像

辉煌之后的磨难烈火炼真金

并未远去的身影

李亚林电影作品一览表

李亚林获奖全纪录”


作者介绍:

刘澍,男,汉族,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干西安,副高职称 现从事中国电影专业研究工作。近年已出版个人丛书专著 《往事述说 银幕内外的电影艺术家》、《艺海情侣百年婚恋》、《中国电影幕后往事》、《银海艺影 庞学勤、杨洸伉俪画传》、《未将往事付云烟 留存在电影胶片上的漂亮女人》、《孤独的寒星 上官云珠》、《时光倒流 舒适凤凰的激情人生》、《宠爱光阴 朱虹电影史上的纯粹角色》、《老影星往事》、《老电影梦寻》、《珍藏 上海滩老电影明星私家像册》、《“长城大公主”的锦绣人生 绝代佳人夏梦》、《从未失去,也不曾拥有 秦文的星光点点》、《不曾失落的日子 金迪的逝水流年》、《“小老大”的昨夜今宵 梁波罗艺海之旅》、《寂寞芳踪 周璇的私家相册》、《张爱玲的光影空间》、《“电影皇后”胡蝶画传》、《银色双星 金焰与秦怡画传》、《四季美人秦怡 海伦的述说》、《风华绝代王丹凤画传》、《云淡风轻醉影人 李亚林画传》、《“士兵突击”档案》、《去日留痕 红色老影星的暮年岁月》、《胡友松口述 我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三年》、《永恒的星辰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画传》(上下册)、《舶来盛宴 百年电影中的译制经典》、《劲舞苍穹 空军有个明星团》。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翻开李亚林的个人档案,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演员人生轨迹的艺术历程。他原名叫李仁洲,辽宁人,从小对文艺就很有兴趣,中学就读于北平汇文中学、北京二中,是学校的文艺骨干。95年考入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953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955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虎穴追踪》是其电影作,主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下集)成绩突出,一跃成为新中国影坛上的演员,代表作有《徐秋影案件》、《前哨》、《烽火列车》、《南海的早晨》,总计拍摄影片近30部。962年被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975年调入峨眉电影制片厂任演员,980年与导演张其合作执导《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及独立执导的《井》、《为什么生我》等影片广受好评,屡次获得“政府奖”、“金鸡奖”、“童牛奖”和巴黎电影“雄狮奖”儿童故事片奖及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影片银奖”。


书籍介绍

云淡风轻醉影人:李亚林画传,ISBN:9787106031794,作者:刘澍 著


精彩短评:

  • 作者:古耐菜菜 发布时间:2022-03-12 22:59:42

    小时候不知从哪里搞来一本书叫《羊皮卷》,是个大部头合集,至今仍然记得封面,里面有卡耐基很多内容,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就立马想到大部头,本以为是鸡汤,没想到是良药。我是听完的,虽然书里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社交对象和场合,但对你一生中遇见的一部分人来说肯定是适用的,尤其当你做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时。里面的例子一个接一个,都是可以让人把味的案例。

  • 作者:sixiふぐ 发布时间:2012-05-20 21:22:43

    儿时的回忆

  • 作者:jason 发布时间:2021-12-16 00:29:44

    走马观花。

  • 作者:小蚊蚊儿 发布时间:2012-06-15 20:24:51

    把地图册当图书来细看,初步了解新地方的好捷径~~偶尔有些细节小小的水……

  • 作者:传奇☂ 发布时间:2007-05-31 16:23:43

    学习投资的第一步就是学习投资大师的理念。

  • 作者:Richor 发布时间:2015-06-23 14:23:19

    /w


深度书评:

  • 长不大的父母,很受伤的孩子

    作者:小镇的理想国 发布时间:2021-06-23 16:53:19

    有许多夫妇通过欺凌孩子来排解对配偶的恨意,从而维持夫妻关系。常见的电视剧桥段,男方冷落女方,有了新欢,常出去应酬,不想回家。女方在家就会对孩子大打出手,边打边说孩子的种种不对。孩子真的不对吗?这只是个借口。

    这些父母为了生活下去,只能不顾一切地欺凌孩子,这是他们的心理需要。如果不欺凌孩子,他们就必须面对夫妻之间的冲突,欺凌孩子已经成为一种强迫性行为。普通人无法理解,这种被父母欺凌的痛苦及其带来的心灵创伤。

    加藤谛三就在其著作《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讲过,在众多“亲子角色颠倒”的案例中,被父母欺凌的人,自身的发展潜能不大,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振作起来。“长不大的父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他们不仅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还会给孩子的底层人格留下阴影,影响其终身。

    《长不大的父母》是一本帮助我们终止家庭创伤的疗愈手册。作者加藤谛三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

    作者加藤谛三,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硕士。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分为亲子角色互换之时、住在父母体内的“孩子”、不得不长大成人的孩子、育儿的背后、直面真相。我们主要从父母的职责、父母的布偶玩具、把孩子当做发泄口的父母三个方面看待这本书。

    一、父母的职责

    1、如何胜任父母一职

    当孩子任性地向我们提出要求时,能够尽力满足他们的人,才能胜任父母一职。许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只是到了年纪,就结婚有了小孩,在肉体上成为别人的父母,承担这个社会赋予父母的职责。

    实际上,许多人一直在潜意识里,不承认自己已为人父母的事实。这些年轻的父母,喜欢待在自己父母身边。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不用做家务,不用看孩子。这种感觉,真的非常好。但是,快乐总是短暂的,现实还是要面对,所以他们会经常怀念自己单身的日子。

    2、亲子角色颠倒

    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中讲到,如果你特别缺乏某个东西的时候,你得不到它就是个挫折。如果是别人有意让你得不到,那就更是一个挫折。这就是在讲父母的职责,如果父母不能尽力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那孩子就会感觉受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从父母那里受到挫折,他就可能从内心中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

    那“亲子角色颠倒”又是什么呢?它指的是父母向孩子撒娇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向父母撒娇才合乎情理。而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总是为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寻找借口。他们会推脱责任,把所有过错都怪在孩子身上,从而导致孩子叛逆,变成父母所骂的样子。这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最后他们管不了了,就大声斥责孩子,“都是因为你,都是你的错,你是一个没用的孩子”。

    二、父母的布偶玩具

    1、有想法的布偶

    我曾经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木偶玩具?或者把孩子当做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后下面众说纷纭,其中最多的呼声就是,做父母不需要考试,不用持证上岗。他们有自己的遗憾,有自己未完成的愿望,所以把孩子当做工具,去间接实现自己的愿望。

    那我们有没有问过孩子,他愿意当这个布偶玩具吗?我想,即使再小的孩子,也是不愿意的,但他没有办法。孩子还小,无法自立,只能听从父母的意愿。如果不听话,孩子就会被父母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进行压制。没有比亲子关系,更适合隐藏精神暴力的关系了。

    2、孩子内心的痛苦

    中国人相对比较保守,所以每个家庭都很封闭。谁也不知道表面之下,别人家过得好不好?像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等等,这些老话都代表着普通大众的态度。有些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是极其自私和专断的。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家里的一切大小事物,都得父母说了算。如果你要问,难道没人管吗?可这种事情,孩子要向谁倾诉,又能向谁求救呢?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根本没人能够理解孩子的痛苦。

    书中有个案例,一位母亲认为自己已经给孩子买了很多东西了,但孩子还是不满足。于是,母亲便对孩子说:“我都已经给你买了这么多了,你还想要更多吗?”其实,这位母亲并没有给孩子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母亲买的只是她想买给孩子的东西而已。在撒娇的其实是这位母亲,但母亲自身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她在用自己的喜好和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的孩子,要求孩子服从。

    三、把孩子当做发泄口的父母

    1、隐藏的家庭暴君

    为什么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要把孩子当做发泄口?因为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是一件风险很低的事情。发泄在上司身上,会被炒鱿鱼。发泄在同事身上,会被孤立。发泄在陌生人身上,还有可能被打一顿。所以,他们在外面是个唯唯诺诺的好人,到了家里面,就是一家之主,甚至是个暴君。

    不要觉得好笑,这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现象出现。父母企图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全都发泄在子女身上。他们对孩子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十分强烈。控制孩子,对他们来讲,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即使,他们从心里瞧不起自己的孩子,说打就打,说骂就骂。

    2、孩子的心理创伤

    我们常说,我们要搞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很多父母的人格是不健全的。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他们的内在力量不够强大,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恐惧。而这种恐惧积累太多,是需要发泄出来的。那谁跟他最亲近,谁又容易被控制?自己的孩子首当其冲。

    “孩子的性格因父母的性格而定型,并基于父母的性格进一步发展”。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创伤,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这个心理创伤无法自愈,并且会伴随孩子终身。父传子,子传孙,一代又一代,把这个痛苦传下去。别人家里有传家宝,这个家里有受苦包。孩子不是家庭的情感垃圾场,不应该承受这些痛苦的负面情绪。

    在当今社会上,很多年轻父母都没有能力去胜任父母一职。我们要明确父母的职责,避免出现“亲子角色颠倒”现象。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而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大家都需要学习,但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时间和容忍度。不要把孩子当成布偶玩具摆布,更不要把孩子当做情绪的发泄口。我们给孩子的应该是爱,而不是家庭暴力。

    作者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的心理学家。多年来他一直研究心理学,擅长用心理学理论,解析现代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他于2016年11月获日本政府授予“瑞宝中绶章”,并著有《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摆脱不安》《性格中的蜜与毒》《情感暴力》等书。

    《长不大的父母》不仅仅是一本对需求不满的父母进行心理剖析的书,作者加藤谛三还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本书理解这些父母的心理,进而理解这个世界。当我们以为自己不是这样的父母,恰恰是我们最需要认清自己的时候。只有当我们面对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愿意与这个世界沟通。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在原生家庭里,我们或多或少都被父母伤害过。感谢科技的发达,教育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全新的教育理念。

    家庭应该是个共同体,而不是一个简易的旅馆。我们可以选择与父母和解,也不会把这份伤害传递下去。我们有理由寻求改变,只为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是杰克小镇,有两个娃的超级奶爸。总结分享育儿感悟,当个有趣的阅读推广人。

  • 《长日将尽》译后记(上海译文2018版)

    作者:宋宋 发布时间:2018-04-28 13:37:38

    为无可慰藉之人提供慰藉

    ——《长日将尽》译后记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年12月8日— )因“

    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

    ,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而荣获二〇一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并进而明确指出石黑一雄的文学创作的三个关键词是“时间、记忆与自我欺骗”。想来,石黑本人对此应该也是非常认可的,因为他在访谈中谈到自己创作的要点时,就说过:“我基本上就是依赖回忆。”

    《长日将尽》(

    The Remains of the Day

    )是石黑一雄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荣获一九八九年度的布克奖,真正奠定了他国际一流作家的地位,这部小说与之前的两部长篇《远山淡影》(

    A Pale View of Hills

    , 1982)和《浮世画家》(

    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

    , 1986)的的确确全篇都是以主人公的回忆展开和构成的。

    以第一人称回忆过去、讲述奇遇、敷演故事甚至说三道四可以说是长篇小说这一体裁最传统也最常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与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也称为“上帝视角”)叙事分庭抗礼,共为长篇小说叙事方式的两大宗派。相较于第三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在于容易获得读者的共鸣,读者很容易就会与叙述者的价值观产生认同,直至在情感上都会与主人公同悲同喜。但这仅限于可靠的叙述者,在叙述者是“可靠的”情况下,叙述者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与作者或者说体现在作品中的整体倾向是一致的,读者可以大体上将叙述者的声音等同于作者的声音,现代主义兴起之前的小说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典型的如维多利亚时代长篇小说繁荣期的众多作品,像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现代主义兴起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艺术就集中在对叙事角度的强调上,与此联系在一起的是叙述者的声音首次变得不那么可靠起来。詹姆斯故意选择感知视角、理解能力受到限制的叙述者,典型的比如说孩子,用这种受限的视角去观察,用这种尚不能完全理解叙述对象的声音去讲述,由此就会造成叙述者讲述的内容与成熟的读者实际感受到的内涵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巨大的偏差,这种有意味的偏差对于读者所造成的审美和情感的冲击是极大的。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Wayne Booth)在其叙事学名著《小说修辞学》(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种首次对所谓“不可靠的叙述”进行了命名和论述:“当叙述者的言行与作品的范式(即隐含作者的范式)保持一致时,叙述者就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长日将尽》的第一人称叙述就是典型的“不可靠叙述”。如果说亨利·詹姆斯的不可靠叙述源于叙述者观察和理解能力方面的受限,石黑一雄的不可靠叙述则是由于叙述者自身的有意回避和遮遮掩掩。

    《长日将尽》的情节是由英国豪门巨族达林顿府的管家史蒂文斯独自驾车前往西南部六天行程中的回忆所构成的。史蒂文斯为达林顿勋爵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亲眼见证了达林顿府一战和二战期间最为辉煌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这个显赫的贵族府第实际上成为对于整个大英帝国的大政方针尤其外交政策起到巨大影响的权力中枢,“这世界就是个轮子,以这些豪门巨宅为轴心而转动”,通过达林顿勋爵,纳粹德国的驻英大使“里宾特洛甫先生几乎可以完全绕过我们的外交部门,直接接触到我们的最高层”。但在二战以后,由于达林顿勋爵在战前一直奉行不光彩的亲纳粹政策,达林顿府盛极而衰,已经由世界的“轴心”沦落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境况。在爵爷也身败名裂、郁郁而终(小说暗示爵爷是自杀身亡)之后,连达林顿府都已转手卖给了美国商人法拉戴先生,达林顿府作为世袭贵族达林顿家族的祖产,在世代相传以后终于为外姓——而且是外国人所有了。在达林顿府的全盛时期,身为管家史蒂文斯手下有三十几个全职员工供他差遣,而在此时,府里的员工加上他这个大管家也就只剩下了四个人,宅第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关闭起来,不再使用。新主人法拉戴先生好意地主动提出让史蒂文斯驾车外出去休个假,汽油费由他来负担;而更主要的是因为府里现在的人手实在是捉襟见肘,史蒂文斯就想力促三十年前共事过的女管家肯顿小姐重返达林顿府任职,由此即可一举解决府里人手不够的难题,所以想借此休假机会顺道前往肯顿小姐的住处亲自劝她重新出山,结果却无功而返。《长日将尽》这部小说写的就是史蒂文斯这六天驾车出游的沿途见闻,更主要的是对于过去他这大半辈子管家生涯的断续回忆与思考。

    那么他都回忆和思考了些什么?我们为什么又说他的叙述是不可靠的?他为什么要有意无意地躲闪和回避?他躲闪和回避的又是什么呢?

    干了大半子职业管家的史蒂文斯,他回忆和思考的一个最为重要问题就是:怎样才能算得上是个“伟大的”管家?一个“伟大的”管家与一个极有能力的管家的本质区别又在哪里?史蒂文斯认为就在于他是否拥有一种“尊严”。那么这种“尊严”到底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它具体的内涵应该如何表述?史蒂文斯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并以自己的父亲管家生涯中的实际言行作为实例,得出结论说:“‘尊严’云云,其至关紧要的一点即在于一位管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职业生命的能力”;“伟大的管家之所以伟大,是由于他们能够化入他们的职业角色,并且是全身心地化入”。身为“管二代”,史蒂文斯还进而还将他们这代管家与以他父亲为代表的上一代管家在价值观上的不同做了一番比较,他认为老一辈更关心的是雇主是否是有封号的世家贵族,而他们这一代更关心的则是雇主的道德地位,他们更加理想主义,更希望效力于那些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士绅:这个世界是个轮子,以那些豪门巨族为轴心转动,而他们这些有理想的管家莫不以尽可能地靠近这个轴心为志向,他们这个职业的终极价值就体现在为那些肩负着当代文明大任的伟大士绅们服务,如果,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可以被称为一位“伟大的”管家:“一个‘伟大的’管家肯定只能是那种人:他在指点自己多年的服务生涯时能够自豪地说,他已经将他的全副才能用以服务一位伟大的绅士了——而通过这样的一位绅士,他也等于是服务了全人类”。

    那么史蒂文斯为之而效力了三十多年的达林顿勋爵,他是否居于这个世界的轴心位置,他是否是位伟大的士绅,他的作为是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呢?

    达林顿勋爵当然居于这个世界的轴心,用史蒂文斯自己的话说:“是我们这代人最先认识到了前几代人全都忽略了的一个事实:即世界上的那些重大的决定事实上并不是在公共议事厅里,或者在会期只有寥寥数日又完全置于公众和新闻界关注之下的某个国际会议上做出的。更多的情况下,那些关键性的决定反倒是在国内那些隐秘而又幽静的豪宅里

    经过讨论、进行权衡后做出的。”小说中集中描写过在达林顿府召开的两次会议(外加无数“不宜公开”的密谈):一是一九二三年三月召开的国际会议,达林顿勋爵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级外交官和政要、杰出的神职人员、退役的军方士绅、作家与思想家共二十几位正式代表参加;还有一次规模虽没有这么盛大,却直接邀请到包括纳粹德国驻英大使与英国首相在内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到达林顿府进行密谈。正如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之间的那段对话所显示的那样:史蒂文斯向肯顿小姐抱歉说他实在太忙,没时间详细探问她跟他的求婚者会面的结果,因为“具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事件此时就正在府内进行当中呢”,而肯顿小姐则回答:“府里又何曾发生过不重要的事呢,史蒂文斯先生?”

    那么达林顿勋爵是否是位伟大的士绅呢?他的作为是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呢?用史蒂文斯自己的话说:“无论近年来对达林顿勋爵的功过如何评说……我都该为爵爷说句公道话:他本质上是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彻头彻尾的绅士,时至今日,我都为自己能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为这样一个人服务上而深感自豪。”达林顿勋爵参加过一战,对阵的敌人是德国,但他出于绅士的原则和本能,对于已经败北的敌人就自然会表现出慷慨和友善。加之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确对于德国有诸多不公开的条款,这就激起了达林顿勋爵的同情和义愤,尤其是在他的一位德国挚友自杀之后,他开始致力于为德国争取平等的国际权益,一九二三年的那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就是专门为此而召开的。可以说到此为止,达林顿勋爵的所作所为是完全正当的。但在纳粹政权上台以后,德国已经从之前的牺牲者一变而成咄咄逼人的侵略者,达林顿勋爵却仍旧秉持之前的亲德、挺德立场,执迷不悟,终至于成为纳粹德国的帮凶。如果说一九二三的那次会议还是完全正当的,那么到一九三六年他一手安排纳粹德国的驻英大使与英国首相到达林顿府密谈,甚至想促成英王在那个时候亲访德国,与希特勒会谈,用勋爵的教子的话说就是:“在过去这几年当中,爵爷可能是希特勒先生在本国为他摇旗呐喊,助他实施其宣传诡计最为得力的一枚棋子了”。而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居然正是因为勋爵是位真正的绅士,因为他为人真诚,品德高尚。所以答案是:达林顿勋爵确实是位品德高尚的绅士,但他却并没有成为一位伟大的绅士,他非但未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反而沦落为纳粹的棋子和帮凶。

    这也就可以解释史蒂文斯的回忆为什么会躲躲闪闪、避重就轻,甚至自我欺骗了。表面看来,史蒂文斯的遣词造句非常正式、规范,面面俱到而又谨小慎微,恰合他大半辈子的管家身份,但表面上滴水不漏的叙述当中,暗底里却有潜流涌动,甚至暗潮汹涌。他一方面说他们这代管家有着理想主义的追求,良禽择木而栖,要选择真正伟大的绅士为其服务,在助其促进全人类的福祉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成为“伟大的”管家;另一方面在勋爵的教子小卡迪纳尔明确向他指出勋爵已成为纳粹的棋子和帮凶以后,他又采取鸵鸟政策,故意视而不见,并且为自己找借口,说像他们这样的人是完全不可能理解当今的国际大事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信赖他们已经认定是既明智又可敬的那位雇主,将全副精力奉献于为他提供最好的服务上。他一方面坚称达林顿勋爵是位伟大的绅士,他为自己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为这样一个人服务上而深感自豪,另一方面却又在两次截然不同地场合有意地回避他是否曾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话题,甚至不惜矢口否认。他一方面义愤填膺地为爵爷声辩,说人们攻击爵爷是个排犹主义者绝对是卑鄙龌龊的无耻谰言,一方面又因为奉爵爷之命开除了两个犹太女仆而难以释怀,几成心病……这种前后不一,甚至完全矛盾的表述实在是太多了,而其根源则在于达林顿勋爵并非如他所愿意相信的那般完美,但正视这一点就等于抹杀了他三十年来鞠躬尽瘁地工作的意义,乃至于把他整个人生的意义也都一笔抹杀了,而这是他绝对无法面对的残酷真相。

    达林顿勋爵具有真正的绅士精神,秉持Noblesse oblige(位高则任重)的道义责任,在一战后为明显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战败国德国鸣不平,并且不限于道义上的支持,勇于行动,以殚精竭虑的实际作为运筹帷幄,奔走呼号,其精神何等高尚,其行为何等高贵。在为德国争取平等待遇的那次国际会议上,勋爵曾跟美国的政客刘易斯先生有过一次正面的交锋,刘易斯先生说他们凭借自己高贵的精神治国理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国际事务需要专业人士来掌管,他们都是外行,他们根本就搞不清状况,仅凭着美好的愿望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勋爵则反驳说他所谓的专业精神无非是通过欺骗和操纵来为所欲为,是依照自己的贪欲和利益来排定轻重缓急,而他所谓的外行,他更愿意称之为“荣誉”。多年后,当爵爷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居然将英国首相拉到自己家里来和纳粹德国的驻英大使进行密谈的时候,他当初的至交兼同道的儿子,也是他的教子的小卡迪纳尔因为不愿看到他所尊敬的教父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特意赶来苦苦相劝,但爵爷却置之不理。借酒浇愁的小卡迪纳尔对史蒂文斯吐露了真情,他重提当初刘易斯与爵爷争执的这一幕,而他现在的看法已经完全倒了个个儿:“唉,我不得不说,史蒂文斯,那位美国老兄还真是说到了点子上。这还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当今的世界太过险恶,是容不得你那些善良高贵的本能的。你自己也亲眼看到了,是不是,史蒂文斯?他们是如何操控那些善良和高贵的力量,将它们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你自己也亲眼看到了,是也不是?”执迷不悟的达林顿勋爵一意孤行,直至成为纳粹德国最有力的棋子和帮凶,直落得身败名裂、自杀身亡的下场,而所有这一切,他又都是出于最为高贵的本性,秉持最为高尚的道义责任而做出来的。这是何等的悲剧!

    而怀抱理想主义、一心想做一个“伟大的”管家的史蒂文斯呢?他年轻时也曾频繁更换雇主,直到他有机会效命于达林顿勋爵才安顿下来,这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因为他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认定了勋爵就是他要找的明主,就是能够实现他伟大管家抱负的伟大绅士。史蒂文斯的父亲也是位管家,而且他对父亲评价甚高,认为父亲的作为体现出了他最为看重的职业尊严,堪为伟大管家的表率。他曾因为肯顿小姐只称呼父亲的教名不尊称他先生而跟她翻脸,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男女管家之间的不和。那么按说史蒂文斯跟父亲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非常融洽的了吧?却并不尽然。我们看到父亲意外摔倒受伤后,史蒂文斯再奉爵爷之命去跟父亲摊牌,规定他已经不便行事哪些职责的时候,父子俩的关系是何等地僵硬:父亲对他的态度异常冷淡,很不耐烦,而他对父亲竟然只以第三人称称呼,没有丝毫亲热之意。紧接着的就是那最为盛大的国际会议了,这也是他身为管家可以尽情发挥的最盛大的舞台,结果呢,一边是需要他施展全副本领,展现他伟大的职业精神的盛大会议和宴会,另一边则是他视之为职业表率的亲生父亲在寒酸的顶层阁楼里等着咽气。丝毫不出意料,他当然是为了所谓的职业精神而置垂死的父亲于不顾了。他为了成为伟大的管家首先是完全牺牲了亲情——父子之情。

    然后又牺牲了爱情。史蒂文斯虽说差不多一开始就跟肯顿小姐有过冲突,但在多年的共事中逐渐建立起工作上相互信任、情感上也相互信赖的亲密关系。整部小说都是以史蒂文斯的口吻叙述的,正如对于达林顿勋爵的叙述是一种不可靠的叙述一样,他对于肯顿小姐的叙述也一直都是躲躲闪闪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敢正视他对肯顿小姐的真情,而根源仍在他为了所谓的管家的职业精神而只得压抑甚至牺牲自己的情感。尽管在对有关肯顿小姐的往事回忆中史蒂文斯没有只字提及自己对她的真情实感,但在貌似客观中立的叙述中随处可见他对她的依恋以及因无法对她的情感做出回应而隐含的负疚之情。已经分离三十多年后的史蒂文斯反复阅读肯顿小姐的来信,几乎到了能够背诵的程度,切盼她能重返达林顿府再次与他共事,为此而不惜有意地曲解信里的字句,故意夸大了肯顿小姐重返达林顿府的意愿。有关肯顿小姐有几个场景深深地印在史蒂文斯的脑海中,永远无法忘怀,仅各举一个无限美好、一个无限伤痛的场景为例:他反复提到一次傍晚时分,他不知因为什么工作而来到楼上,夕阳透过客卧一扇扇半掩的房门照射到走廊上,而透过一扇门,他看到肯顿小姐映在窗前的侧影;肯顿小姐向他挥手,柔声叫他过去,他和肯顿小姐一起看到花园中他父亲在凉亭前来回蹀躞的身影。三十多年以后,肯顿小姐在来信中再次提到这个场景,形容老史蒂文斯“就仿佛一心想找回他失落在那里的某样珍宝”,史蒂文斯认为形容得非常形象,这个场景对他来说是否也正是一样已经失落的珍宝呢?另一个场景则让他伤痛不已,尽管他抵死也不会承认。他独自一人站在肯顿小姐起坐间外面的后廊上,为是否敲门而举棋不定,因为他突然间确信就在一门之隔、相距仅几码之遥的地方,肯顿小姐正在伤心地哭泣。他一方面说这一刻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他的记忆中,“同样难以忘怀的”还有当时他在那里内心深处升腾而起的那种特别的感受,但另一方面他又说现在他却又记不清他到底出于什么原因站在那后廊上了。他甚至(有意无意地)把这个场景张冠李戴,安在肯顿小姐得知姨妈的死讯之后了,那么那恸哭就是哀悼她姨妈了。但结果却并不是。既然这个场景已经根植在他的记忆深处,他又怎么会张冠李戴呢?他然后才好像恍然大悟一般,想起那是在肯顿小姐的姨妈去世已几个月后的事情,确切地说是发生在小卡迪纳尔意外来访的那个夜晚。那个夜晚发生了什么?明的层面上是我们上文已经提到的,达林顿勋爵居然安排英国首相和纳粹德国驻英大使在那个夜晚到他家里密谈,小卡迪纳尔为了让教父能悬崖勒马,闯上门来做最后的规劝(小说并没有明写,而只通过史蒂文斯的口吻说听到他们爷俩在吸烟室里激烈地争吵)。在史蒂文斯职业生涯的层面上,他由开始的情绪低落而渐渐涌起了一种深深的成就感,认为在如此煎熬的一个夜晚,当欧洲几位最有权势的绅士就在他的服侍之下决定着这块大陆的终极命运的过程中,他始终都保持了一种与他的职位相称的“高贵尊严”,他因此而将这一晚视作他职业生涯的顶点,是他“这一生所能达到的所有成就的一个总结”。这是明的层面,那么暗的层面呢?——则是肯顿小姐在多年的期盼、多次的努力和试探之后,终于灰心绝望,在那一夜接受了一位旧识本恩先生的求婚。肯顿小姐为之痛哭失声的是自己已经破碎的爱情,那站在门外的史蒂文斯内心翻涌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特别的感受”呢?

    为了实现自己成为伟大管家的理想和抱负,史蒂文斯不惜牺牲父子的亲情(这种牺牲并非单方面的,可以看出老史蒂文斯也做出了同样的牺牲)和男女间的爱情,以至于成为一个几乎压抑了一切正常情感、完全不近人情的工作机器。就在他自以为已经实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职业的终极价值以后,却才发现他借以实现目标和价值的这位伟大的绅士,其实却是纳粹的帮凶、民族的罪人,他最后竟羞于承认他曾是这位爵爷的管家。这是何等的悲剧!

    那么肯顿小姐呢?她的人生遭际又是怎样的呢?透过史蒂文斯的讲述,我们大体上可以清理出肯顿小姐如下的人生轨迹:她和老史蒂文斯先生差不多同时来到达林顿府,担任女管家的职务。她的长相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她是一个热情、活泼、性格开朗而又倔强的女子(“她仍旧保持着跟过去一样的姿态,把头高高地扬起,几乎带一点挑衅的神气”)。刚来没多久,她就捧着一瓶鲜花闯入史蒂文斯那修道院一样寒素的餐具室里,想为他那间阴暗的房间带来一点生气。谁知史蒂文斯非但不领情,还在有关老史蒂文斯的称呼问题上向她兴师问罪,导致颇有一段时间两人在工作问题上相互挑刺,甚至不相往来,靠传递口信或是小纸条进行工作上的沟通。随着老史蒂文斯身体的恶化,两人的关系也日渐改善,两人一起透过窗户看着老史蒂文斯在花园里漫步的场景就出现在此时。老史蒂文斯去世的时候是肯顿小姐守在他的床前,并为他合上了双眼。到这个阶段,肯顿小姐明显已经对史蒂文斯由最初的好感进入愿意信托终身的阶段。由她提议,两人养成了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一起在她的起坐间里喝杯热可可、聊聊天的习惯。之后两人的关系又经受过一次严峻的考验,即史蒂文斯遵照爵爷的指示解雇了两个犹太女佣,嫉恶如仇的肯顿小姐强烈反对,甚至声称如果当真解雇她们,她也会随之而辞职,她对于史蒂文斯的态度也由此变得冷淡甚至粗暴。直到几个月后,两人在凉亭里不期而遇,史蒂文斯第一次谈到他对解雇犹太雇员这件事也一样深感苦恼和难过时,两人这才冰释前嫌,而且无疑情感又更进了一步,不但重新和好,还相互调侃。之后肯顿小姐采取了关键性的一步,她不请自来地闯入史蒂文斯的餐具室碰到他正在读一本浪漫小说那一次无疑是要进行表白的,当然她更希望史蒂文斯能主动向她表白。结果却因为史蒂文斯的不通人情、不解风情而不欢而散。事已至此,肯顿小姐已经感觉到她的感情付出就要落空了,但她仍不死心,在一次可可聚会上又做了最后的一次试探,她问史蒂文斯,在他的事业已经到达顶峰,对此他已心满意足以后,他还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肯顿小姐而言,这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她付出的情感能否有个完满的结果就在此一举了。结果史蒂文斯竟然说,一直得等到他协助爵爷实现了他为自己设定的所有伟大目标以后,他的人生才算是圆满,而丝毫没有个人情感方面的考虑。加之肯顿小姐最为亲近的姨妈去世后,史蒂文斯非但没有对她致以慰唁之情(他本来是打算这样做的),却(阴差阳错地)反而对她负责的工作横加挑剔,于是在对于史蒂文斯的感情上,肯顿小姐基本上已经完全绝望了。她开始跟之前的一位旧相识本恩先生约会,并在那个关键性的夜晚接受了本恩先生的求婚,婚后随丈夫迁居康沃尔郡的小康普顿。肯顿小姐的婚姻(有可能)幸福吗?在史蒂文斯开车前去跟她会面前,我们已经知道她有好几次离家出走的经历了,而在那次会面当中,虽满怀伤痛却仍比史蒂文斯更勇敢地直面自己真情实感的肯顿小姐这样对他说:“不过,当然了,这也并不意味着偶尔就不会有这种的时候——在极其孤独的时刻——你会想要对自己说:‘我的人生中犯了个多么可怕的错误。’而且你会开始想象一种不同的生活,一种你原本可能拥有的更好的生活。比方说吧,我开始想象一种本来可以跟你在一起的生活,史蒂文斯先生……”

    为了所谓的理想抱负,史蒂文斯不但虚掷了自己的一生,还辜负了肯顿小姐的真情,使她的前半生尽付蹉跎,余生成为“一片虚空”。对于肯定小姐而言这又是何等的悲剧!

    石黑一雄说他写《长日将尽》的出发点是想书写“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他写的一直都是公共历史之下的个人记忆,是内在的冲突而非外在的压力,他认为个人的疏离感源自自我的认同,来自内心深处,而非外部强加。石黑一雄的创作基本上都建立在一种回溯型的叙事结构之上,不管具体采用第一还是第三人称,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痛苦的过去,不愿去直面却又摆脱不了往事的纠缠,为了能够继续生活下去,就必须对这个痛苦的过往进行一番清理。情感上的不愿和不忍直视导致了讲述本身的犹疑、躲闪和自我欺骗,但这个过去又必须得到清理,否则这种回溯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由此而导致了主人公不同层次的叙述层层叠加,导致不同层次的含义之间的微妙差异,而只有越过这层层遮蔽的“死荫的幽谷”,才能最终抵达自我和解的彼岸,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石黑一雄曾说过,对他而言“创作从来都不是宣泄愤怒或狂躁的手段,而是用来抒发某种遗憾,纾解忧愁”,“现实世界并不完美,但作家能够通过创造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与现实抗衡,或者找到与之妥协的办法”。可以说他的文学创作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缓慢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是为那无可慰藉之人提供心灵的慰藉(to console the unconsoled)。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461+)
  • 可以购买(153+)
  • 小说多(532+)
  • 值得下载(128+)
  • 格式多(561+)
  • 差评(335+)
  • 五星好评(156+)
  • 体验满分(289+)
  • 赞(155+)
  • 中评多(163+)
  • 藏书馆(246+)
  • 无水印(435+)
  • 方便(296+)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4-12-16 19:14:42 )

    强烈推荐!!!

  • 网友 谭***然: ( 2024-12-21 17:12:06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焦***山: ( 2024-12-16 01:23:26 )

    不错。。。。。

  • 网友 常***翠: ( 2024-12-29 11:03:5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冷***洁: ( 2025-01-01 10:31:3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谢***灵: ( 2024-12-29 08:29:17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戈***玉: ( 2024-12-28 13:01:20 )

    特别棒

  • 网友 后***之: ( 2024-12-25 04:27:4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步***青: ( 2024-12-20 12:23:16 )

    。。。。。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