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 大卫·萨夫 著,李迎潮,闻锦玉 译,李孟潮 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版可开发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 大卫·萨夫 著,李迎潮,闻锦玉 译,李孟潮 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版可开发票】精美图片
》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 大卫·萨夫 著,李迎潮,闻锦玉 译,李孟潮 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版可开发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 大卫·萨夫 著,李迎潮,闻锦玉 译,李孟潮 审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版可开发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629554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1
  • 页数:307
  • 价格:162.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05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客体关系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今最为重要的发展,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作者大卫·萨夫)是继《客体关系入门》之后的又一力作,具体阐述了客体关系理论在性关系及其治疗上的应用,为我们理解性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就能找到影响两性关系的原动力。《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简单、清晰、易懂,是一部能让人喻快阅读并容易消化吸收的著作,也是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性关系及其治疗的著作。作者一如继往地在本书中使用了治疗中的实例来补充抽象的概念,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对于家庭与婚姻治疗师,以及试图了解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


书籍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性关系

第三章 婴儿性关联(一):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第四章 婴儿性关联(二):分离与个体形成

第五章 婴幼儿期性关联的开始

第六章 童年和青春期性的症状

第七章 童年期性障碍的起因(一):与父母的早期经历产生的影响

第八章 童年期性障碍的起因(二):父母作为父母的功能的充分性

第九章 父母作为父母的功能:性身份认同的问题

第十章 性关系的青春期先兆:从自体到客体的变化

第十一章 深入探究:求爱与婚姻纽带关系的身体方面

第十二章 维持和破坏婚姻的性的力量

第十三章 处于危险的边缘:性与分离

第十四章 性障碍父母的孩子

第十五章 孩子的发展对父母性关系的影响

第十六章 性和中年危机

第十七章 衰老、丧失和性的发展

第十八章 婚外性行为的动因

第十九章 探寻性成熟的框架

附录一 客体关系理论和家庭

附录二 性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与注解


作者介绍:

作者:(美)大卫·萨夫 译者:李迎潮、闻锦玉

  大卫·萨夫是国际心理治疗机构的联合主任,美国乔治敦大学和健康科学统一服务大学的学临床教授。他是国际著名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家庭与婚姻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会员。他和妻子一起共同创办了国际心理治疗机构。

  萨夫夫妇关于客体关系治疗的专著多达26部,其中《客体关系入门》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书为客体关系系列的第二本,另外,客体关系应用于夫妻治疗和家庭治疗的著作(ObjectRelations Couple Therapy,Object Relations FamilyTherapy)也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某些一般性主题会对成年期性联结的质量与性体验具有重要影响,它们是:对被抛弃的担忧或实际被抛弃的体验;愤怒与怨恨的程度和指向;感觉到被爱的程度。

积极俄狄浦斯情结发展的表现:对同性父母的认同——男孩认同自己的父亲,女孩认同自己的母亲。因为认可和吸引力,和异性父母产生具备性特征的联结。

消极俄狄浦斯情结发展的表现:和同性父母产生具备性特征的联结。


即使悉心照顾孩子,并能和孩子融洽相处,父母也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好自己作为父母、监护者和成长促进者的功能。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当孩子脱离了父母的照顾之后,他是否具有健全的自我照顾的能力,以及他是否能让自己获得安全感。

照顾孩子和孩子身体方面的疏忽:粗心和侵扰

即便是悉心照顾中的轻微忽视,或者照顾孩子身体时的粗心大意,也有可能对孩子日后身心功能的发展产生影响。成长和自主性的培养会让孩子逐渐学会掌控自己身体的能力,但成长中的孩子仍然常常会表现得就好像自己的身体更多是由母亲负责照管的,而不是由自己。


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人对极度的快乐、享受和爱的恐惧甚于对恨、焦虑和绝望的恐惧。消极情绪会封闭自我,把我们牢牢固定,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一种自我束缚感。它们是一些反复出现并为我们熟知的情绪。而极端积极的一些情绪则会诱使我们放弃自我,它们会威胁到我们的变化和成长,甚至有可能让我们屈服于他人的意志或者忽视自我。


对孩子健全性(integrity)的侵害:事实上的和象征性的乱伦

在发展的过程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与性有关的情感与幻想是正常而且常见的。俄狄浦斯期的孩子会直言不讳地谈论这方面的内容。不过,就父母而言,大部分这类的幻想通常都是无意识的。事实上的乱伦代表了身为父母其责任缺失的特例,不管这些乱伦是发生在同胞兄弟姐妹间、重组家庭的兄弟姐妹间,还是像祖父母或叔伯姑舅这样的成年亲属间,或者更直接一点,发生在女儿与父亲之间。而发生在男孩与母亲之间的真实的乱伦行为则是很少见的。同样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乱伦的实际发生率比人们所想象的要更高,尤其是在城市的贫民区。


乱伦本身对孩子想要把握其界限和健全性的努力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此做法听之任之,尤其是那些在很长时间内一直这样做的父母就是犯下了疏忽之错,他们没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在那些发生了事实上的乱伦行为的例子中,父母其实是在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利用孩子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在刚才这个程度相对轻微的乱伦例子中,孩子的创伤并不是一次引发的,而是一种累积性的创伤——是任由孩子的防护屏障和机制受到反复侵害的结果。……

从事实乱伦行为的一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对孩子身心的保护出现重大的差错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精神组织的原始化。当事实经历中包括了创伤的、身体的入侵,或混杂了兴奋和迫害性成分的客体时,原始性自我的分裂和解离就会被要求用来分离力比多客体和反力比多客体。乱伦是对身心相伴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侵害,其影响是很巨大的。

不管孩子具有怎样的客观诱惑性,她本人实际上是无法防止乱伦的发生的。我们在临床患者中并没有发现很多这样的事例:即孩子说“不!”父母就此停止。即使进入了青春期早期,对孩子的保护也是取决于父母的。……父亲直接侵犯了保护孩子身体的权利。而母亲不仅熟视无睹,而且还将因此导致的影响归咎于孩子,就好像孩子得承担看管她自己的责任一样。结果,孩子对此忍气吞声,并把愤怒转向了自己。


这些经历所表现的侵害过于严重,以至不能用普通的压抑方式来处理。此时,威胁性客体(它既被孩子看做是一个外部攻击性攻击体,又被看做是对自身坏的攻击性投射的回归)必须从好的客体表象中分离出来。当坏客体同兴奋性客体相结合时,坏客体会显得非常有侵犯性,这又会进一步导致自体的错乱。在这样的混乱中个体会试图区分力比多客体和反力比多客体,与此同时自我本身也倾向于随着客体一起分裂。因此,心理的健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影响身体和自我健全的创伤性侵害达到顶点时,就会导致严重的自我分裂。

……

乱伦创伤性影响的严重程度与单次事件所造成的创伤强度没有主要关系,它主要与创伤的长期积累性和允许这种行为发生的父母责任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一个健康的家庭可以缓和单次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而一个不健康的家庭则会使同样的事件变得更具危害性。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客体关系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今最为重要的发展,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是继《客体关系入门》之后的又一力作,具体阐述了客体关系理论在性关系及其治疗上的应用,为我们理解性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就能找到影响两性关系的原动力。《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简单、清晰、易懂,是一部能让人喻快阅读并容易消化吸收的著作,也是首部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性关系及其治疗的著作。作者一如继往地在《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中使用了治疗中的实例来补充抽象的概念,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术。对于家庭与婚姻治疗师,以及试图了解客体关系理论的读者来说,《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


精彩短评:

  • 作者:线条 发布时间:2014-11-12 11:44:20

    性是动力之源,也会在所有的关系上有所体现。

  • 作者:dynight 发布时间:2011-03-04 18:44:04

    呜呜3月见不到David大叔了

  • 作者:西祠 发布时间:2011-01-23 09:58:19

    多少亲密关系可以由过去家庭关系与家庭人物的影响决定?简单的因果归因不但把人简单化,更加片面化了。

  •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19 16:08:31

    :

    C913.14/4258

  • 作者:快哉风 发布时间:2019-02-08 22:25:45

    好的译文真是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珍·瑞卓利和莫拉·艾尔思Jane Rizzoli and Maura Isles 系列第一部。节奏把握得很好,冷静平实的叙述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就像羔羊受到保佑,狮子也受到保佑。猎人也受到保佑。”

  • 作者:Brenda 发布时间:2010-10-10 13:55:44

    无法说服我。论证不明晰,因果有混淆。


深度书评:

  • 黎明夜中来 (代译后记)

    作者:袤宁 发布时间:2019-04-01 20:07:15

    能伴我们走完一生的,不是在爱中体会到的孤独,而是在孤独中体会到的爱

    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入世界的。我们身不由己地来到这世间,两手空空,一路逡巡,光阴还不断从指缝间掉落,既无从察觉,亦无从把握,恍恍一世,何其渺渺。然而,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凝聚了多少智慧结晶,无数有识之士在各个领域内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只为更接近真理。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而贯穿其中的信仰却真切纯粹,始终如一:求知,去打破蒙昧无知的黑暗,让光亮透照智识心性的空间。

    可是,社会再进步,物质再繁荣,也无法根除人内心的虚空。我们一直寻寻觅觅,渴盼找到一座永恒的精神家园,如浪子回归故里,卸下经年漂泊无依的困顿、深入骨髓的风霜,如此才能真切地体味存在的质地、生命的始终。也许,在宏大如宇宙之生灭面前谈论微渺如个体之命运是可笑的,可每当我们仰望无边苍穹、凝视璀璨星空时,依旧会在内心深处不禁切切发问:天广地阔,终局何如?俗世风浪汹涌澎湃,我们在其间浮浮沉沉,难免有云雾浓重、迷失自己的时候。镌刻在阿波罗神殿上的那句箴言至今振聋发聩——认识你自己,然何其难也。诚实地面对自己,剖析、解构、涤净、拣选、重组的每一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遑论还有尘世种种繁华的诱惑、丑恶的污染、黑暗的无奈。我们不可避免地活成了一座座独踞一处的孤岛,不仅彼此界限明确,也回避着真实的自我,成为了自己的他者,正如尼采的那句永恒判词:“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莉莉·布鲁克斯-道尔顿的这篇小说既是对这句话的一个注解,也是一句辩驳。

    这不是一个充斥着艰深理论基础的科幻故事,也非传统意义上场面壮观的灾难故事,却自有其深刻。作者将故事背景设为地球末日,人类自掘坟墓,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让所有文明于弹指之间湮灭无存,曾经熟悉的世界陷入一片寂然。天文学家奥古斯丁(奥吉)因固执留守酷寒北极而幸免于难,以苏利文(苏利)为代表的六位宇航员也因在外太空执行科研任务得以幸存。人物被剥离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和束缚,因此有机会贯注于内心,深入省察看似荒芜、实则沸腾的精神世界:所向往的,所错失的,所选择的,所遗憾的。奥吉与苏利二人各自身处孤绝之地,这不仅是一种有意识的抉择,更是一场对自我的放逐:一个在地上,流浪在冰天雪地的荒凉半岛;一个在天上,漂流在无边无垠的宇宙深处。悲莫悲兮生别离,宏大的叙事包裹着真情实感,以坚信尚有人在的不移信念成全相互守候,哪怕彼此并不自知。

    小说文字细腻而整饬,情感表达冷静而克制,对北极冻原和空茫宇宙的描写至美,句句话语如帧帧电影布景,让人身临其境。渗透故事始末的静默不仅充满安宁的力量,也是关乎生死的巨大隐喻。有一天,当我们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直至最终有关我们的记忆也都从这世间消逝了,浩瀚宇宙将一如其所是地存在着,而微如芥子的个体在有限的生命中最紧要的事大约便是如何安顿好自己。生活的碎片零散而锋利,常常会出其不意地给人一道道伤痕,每每临到至痛之时,才是我们至为清醒的时候,才会拿出寥寥无几的坦诚直面自己,承认离每个人最近的,也只有自己。王尔德说:“我们每个人所分得的命运是不同的。”因而,我们每个人所需背负的也会殊异。对于那些曾经历过的创伤,小说中呈现的一次次回顾所证明的无非是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承认并接受这些缺口,让过去的成为过去,并相信在时间中破碎的,终会在时间中愈合。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就像奥吉遇到了艾莉丝,苏利遇到了哈珀。

    奥吉的心中深埋孤傲与冷寂,恰如北极莽莽荒荒的冻原,一望无际,悲凉彻骨。畸形的原生家庭让他从小敏感脆弱、无依无靠:父亲寡言而暴力,只会一味贬低斥责,母亲温柔却有精神障碍,无法给予该有的关怀,所以他宁可一个人待在地下室摆弄无线电元件。他不知道爱是什么,也没有学习如何去爱的榜样,虽然在拿女人做情感实验的过程中曾体会到切近的情绪,却不是他想承担起的责任。直到他遇到了有如魔幻现实主义般存在的艾莉丝。

    他以扭捏而笨拙的善意对待她:从最初的抗拒和漠然,待她如一只宠物,到后来对她产生欣赏与感激,待她像一个伙伴,甚而在不知不觉中担当起父亲的角色,因本能地保护她而射杀一头北极狼,因考虑到她的福祉而带她散步、旅行、寻找其他幸存者,也慢慢习惯因担忧和在乎她而滋生出的陌生情绪——一种掺杂着满足与害怕、混合着快乐与悲伤的情愫——他“终于确定这么久以来一直困扰他的恐惧是因何而来:爱”,一种没有半点杂质、不求任何回报的纯粹情感。他初尝爱的滋味,遭遇时也不自知,不知是因为不曾感受过,故而无以名之。事实上,对奥吉而言,正是因为一无所知,才会殷切地想要倾尽所有,唯恐仍不足够。布罗茨基说:“你会被你所爱的东西改变。”年近耄耋的奥吉走到生命尽头才有了第一个真正的伙伴,这颗年轻而新鲜的生命火种为他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那份与生俱来的空洞,让他第一次感到安然与知足。

    至于苏利,通讯任务专家的头衔并没有为她的个人生活带来更深层次的交流,现实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她从小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在加州沙漠,顺从地背负着那个年纪不该有的隐忍和体谅,全力支持母亲的工作,从不纠缠于缺席的父亲的踪迹。但母亲在现实的围困中放弃事业、重组家庭,以从来不曾有过的温柔和亲昵呵护着新生的婴孩,这让苏利深感背叛和徒劳,生命初始便承袭下来的那道幽微伤痕开裂成一道深长沟壑,横亘在她与母亲之间,也影响着她余生所有的亲密关系:她与女儿露西渐行渐疏,与丈夫杰克的婚姻最终破碎。

    苏利明白自己的生命中有着固有的残缺,也有补救不得的无能为力,于是以层叠质密的悲伤将自己紧紧裹缚,不留出口。然而,她与哈珀之间却有着相逢既若旧的默契。他的目光紧紧地跟随着她,那样深沉的凝视令她的肌肤灼痛,那是一眼万里的含蓄确认,是两个同样受过伤的灵魂之间的交融,是阿多尼斯诗中的深邃隽永:“当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我瞥见幽深的黎明/我看到古老的昨天/看到我不能领悟的一切/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动/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这是一份细腻而克制的情感,如父如兄,亦师亦友,在死亡与离散迫近的当下,以真诚与温存突破重重积郁壁垒,在密闭的心墙上凿落一块陈年的砖瓦,光热涌入,心门洞开。

    事实上,有太多时刻,恰恰是对不再孤独的渴望让人心灰意冷、对填补空洞的期待让人大失所望。就像奥吉在病痛之中回忆起与琼诀别的那个深夜,酒醉的他在她面前挫败地流下眼泪,像一个潦倒的逃兵突然后悔,试图补救却始终心意不坚,有着弃之不舍、担之不能的勉强,只能含糊地说一句“试试看吧”,却又被坚定地拒绝了。就像苏利曾以为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可以复合如初,能听到母亲再次亲昵地唤她“小熊宝贝”,俩人能一起重回沙漠看星星,而母亲却突然辞世。多少个曾经以为能够挽回的瞬间,真到了最后,往往都是来不及的,无常变幻,总是令人措手不及。

    故事过半,奥吉与苏利二人之间的关系才逐渐明朗起来,此生从未得见的安排虽令人唏嘘,却也是真正清冷的洞见:毫无瑕疵的完满是不存在的,生命中的真实总是带着损伤。尽管两人只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藉由一丝随时会切断的薄弱无线电波短促地聆听彼此,生命质地中最为根本的东西却以不可言喻的方式传承了下来:“一种根深蒂固的孤独。”它是不得不独自走完的黑暗隧道,不得不奋力蹚过的冰冷湖水,无法言说,如影随形,越是逃离,越会扑面而至,只能用余生慢慢消化和吸收,接受它融入生命的肌理有如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一般自然而然。

    叔本华说,我们甚少能在当下即觉知现时此刻的重要性,总要时隔许久之后才能有所领略。这虽是认知的局限,却也体现了回忆的重要性和回溯的必要性。若没有这场末世灾难,可能所有人一切如旧,逃避的依然逃避着,疼痛的依然疼痛着,而不会有这番对过往的咀嚼和接纳、对此刻此在的念兹在兹。我始终相信,生命至深之处存在着无可交流的隐秘,每个人都有自己秉执的心念,不可为外人道也。我们与人联结,最终不是为了更了解他人,而是为了抵达自己。借由他人唤醒自我的觉知,在这世间寻得一个恰切的位置,安然度日。他者如舟,渡我至彼岸,而我们也是他者的他者。所谓渡人渡己,其要义大概如此。

    英语书名Good Morning, Midnight肇始于艾米丽·迪金森的同名诗歌,后为琼·里斯用于其同名小说《早安,午夜》。在一篇访谈中,作者莉莉提及本书是向里斯的致敬之作,但顾及本书主旨,还是由编辑敲定了更为契合的译名。小说中有一段描写极昼极夜过渡时日出日落反复交替的场景,十分点题,显得磅礴又迷离,让我想起道元禅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即使是午夜,黎明就在其中;即使黎明到来,午夜就在其中。”或许,我们的生命也当作如是观。明与暗,光与影,福与祸,甜与苦,聚与散,得与失,乐与哀,笑与泪,凡此种种,既是相对存在,亦是相依存在,不过是循环轮转,以此填满一生罢了。回到开篇的那个疑问:天广地阔,终局何如?所有向外的诘问最终仍需回返至向内的思省。弘一法师在临终前曾手书四字,私心觉得可以此作答:“悲欣交集。”如此,已甚好。

    时间倏忽,开始翻译此书是在16年波士顿的深冬,交付译稿是在17年张家港的盛夏,至本书终于上市已是18年上海的初夏。期间种种,几经辗转,历历如昨。感谢未读的编辑任菲,让我有机会翻译这个美好的故事。感谢编辑钱卫的细心校对,也谢谢其他经手此书的人,是你们的默默付出才让这本书得以面世。希望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人都能在故事的宁谧之中获得慰藉与力量,这便是对我作为译者的最好的肯定。

    生命幽微,愿你心有所向,身有所归。

    2018年7月24日

    于上海

  • 摘录

    作者:鸡汁马 发布时间:2010-05-14 18:35:13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293+)
  • 内容齐全(529+)
  • 推荐购买(467+)
  • 章节完整(642+)
  • 少量广告(678+)
  • 下载速度快(61+)
  • 书籍完整(214+)
  • 一星好评(175+)
  • 藏书馆(304+)
  • 三星好评(167+)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4-12-24 20:52:4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通***蕊: ( 2024-12-30 04:12:39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益***琴: ( 2024-12-24 09:52:3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师***怡: ( 2024-12-15 02:23:5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冯***卉: ( 2025-01-05 13:59:37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习***蓉: ( 2025-01-01 07:17:39 )

    品相完美

  • 网友 隗***杉: ( 2024-12-27 13:55:2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菱***兰: ( 2024-12-25 01:17:5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印***文: ( 2024-12-16 16:35:0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冉***兮: ( 2024-12-22 00:26:25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孔***旋: ( 2024-12-17 11:24:1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潘***丽: ( 2024-12-10 17:14:38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康***溪: ( 2025-01-06 19:01:14 )

    强烈推荐!!!

  • 网友 饶***丽: ( 2024-12-24 22:08:41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孙***夏: ( 2024-12-12 07:40:5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