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主体教育哲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49

主体教育哲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主体教育哲学精美图片
》主体教育哲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主体教育哲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033398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341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49

内容简介:

主体性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之一,解放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追求。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推动社会发展是其重要使命。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依据,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以个人主体性为起点,经过主体间性、他者性,走向公共性,实现类主体。依此,本书在概述这一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教育、他者性教育、公共性教育、类主体教育及其之间的递进关系。我国的主体教育研究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书既反映了我国主体教育研究走过的路,又代表了我国主体教育研究的方向,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主体教育哲学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主体教育哲学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主体教育哲学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主体性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之一,解放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追求。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推动社会发展是其重要使命。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依据,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以个人主体性为起点,经过主体间性、他者性,走向公共性,实现类主体。依此,本书在概述这一逻辑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主体性教育、主体间性教育、他者性教育、公共性教育、类主体教育及其之间的递进关系。我国的主体教育研究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书既反映了我国主体教育研究走过的路,又代表了我国主体教育研究的方向,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精彩短评:

  • 作者:管埋员 发布时间:2020-06-19 01:01:01

    期待下一版能基于目前唯一获得Unix认证的某滑稽为Linux发行版来讲。

  • 作者:鐘綠 发布时间:2012-09-30 07:49:48

    嘿嘿~~好su服!

  • 作者:蛋小泥 发布时间:2017-04-15 18:31:23

    LP中文版的缺点被完美继承,文字单薄

  • 作者:Mo 发布时间:2012-12-15 20:00:26

    小纸的绘本,用色艳丽,画面丰盛有想象力,构图也很美。只是这本印刷质量不佳,收到的时候稍有失望,但的确是画了很多力气绘成的佳作,值得推荐。另外文字部分没细看,更适合小姑娘的文字吧。

  • 作者:宿醉 发布时间:2008-11-12 12:16:34

    词汇量有点少了

  • 作者:妖鲨 发布时间:2015-06-18 13:47:23

    共鸣少,自己的大学比较乏味


深度书评:

  • 奢侈品业的十个秘密

    作者:wonka 发布时间:2012-12-08 19:00:44

     

    1. 奢侈品的出身——大品牌源于小店铺

        当今奢侈品行业60%的市场份额被35个主要品牌所掌控,像路易威登、古驰、普拉达、乔治阿玛尼、爱马仕以及香奈儿这些品牌年营业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其实多数我们津津乐道的奢侈品牌都是18世纪、19世纪卑微的匠人们为王室制造精美手工制品而创立的。

    在波旁家族和波拿巴家族统治法国期间,现代人熟知的奢侈品在法国就诞生了。

        19世纪末,王权没落,资产阶级兴起,欧洲贵族和美国名门精英,诸如范德比尔家族、阿斯特家族、惠特尼家族等组成一个封闭的圈子,奢侈品成为他们的专属领地。奢侈品是专属于上流社会的生活元素,犹如有资格加入的高级俱乐部,或者是拥有一个名门姓氏,是令人期待的。况且它们总是少量生产——通常还是定制,只卖给极少数并且真正上流的顾客。

        如今,这些公司仍然冠以创始人的名号,实际上绝大多数已经被商界大亨收购、经营。近20年来,他们将单个品牌变成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和地球人都知道的大品牌。

     

    2. 产地标签的秘密

        奢侈品牌对它们的标志、商标全面保护,只向制造商提供每批手袋订单中一定数量的标签。制造商告诉记者,很少有手袋真正使用“Made in China”的标签。即使这样做,手法也很隐蔽。有的手袋标签被缝在内部口袋缝线处的底部。而在有的手袋上,标签印在邮票大小的印有公司商标的皮片别面。读的时候得用放大镜。大多数情况是,手袋上贴的是“Made in Italy”、“Made in France”或者是“Made in U.K.”字样的标签。

    品牌生产商用尽技巧避开“中国制造”的标签。一家品牌“Made in China”的标签实际上只是张贴在外层包装上的不干胶贴。当货品到达意大利的时候,品牌商们会撕掉那层不干胶贴,换上新的“Made in Italy”的不干胶贴。有的品牌商把全部手袋都放在中国生产,除了手柄。手袋运至意大利时才加上手柄;还有些品牌商把劳动最密集的鞋面加工部分放在中国,再到意大利装上鞋底——这些产品统统被打上“Made in Italy”的标签。

     

    3. IT手袋——市场营销术的杰作

        18世纪末,欧洲的妇女穿着半透明的不带口袋的高腰裙,只好把贵重的物品放进袋中,那袋子被看做是现在手袋的前身。19世纪末时,缝纫和刺绣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活动,上流社会的女性把针线放进华丽的针线袋里。除此之外,身上带任何其他东西都会被视为失礼:这就是为什么要带上随从的原因。

    现代手袋在20世纪伴随着女性参政的出现应运而生。手袋象征新型独立,意味着随心所欲地自由来去,离开家也无须告知任何人。很快手袋变成普通消费者的重要配饰。

        IT手袋现象其实只产生了二十几年,可以说年轻而有活力,是被奢侈品企业的市场营销术一手创造的。90年代的时尚杂志里宣称,如果你做不到每一季更新衣柜里的衣服,你可以通过一只新手袋来让你看起来焕然一新。时装公司把手袋推成前沿商品,让它们成为越来越有煽动性的商业广告中心。手袋成了一种令人迷醉的诱惑。

        今天,在一个奢侈品牌的成功中,手袋成了如此重要的因素,以至于古驰(Gucci)集团将圣罗兰2005年差强人意的销售额归咎于它几季产品中没有一只风行的手袋。而也是IT包,让芬迪(Fendi)从一个俗里俗气的老牌毛皮公司变成了一间顶级奢侈时尚品牌。

     

    4. 路易威登的走红与污点

        路易•威登先生极擅长将漂亮裙子和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打包装箱,因此成为拿破仑皇后欧仁妮的御用装箱工和皮箱制造工。皇后的皇家授权令代表了最高荣誉。威登的事业蓬勃发展。1859年他决定扩展店面,在巴黎东北方的郊区买了一亩土地建了一个有两间房间的工厂,如今成了供游客参观的路易威登博物馆。

    十九世纪末到二战之前的那段时光是个优雅的年代,也许是奢侈品最后的真正的黄金时代。那期间威登的儿子乔杰斯在31岁的时候设计了LV最富盛名的“棋盘格”,巧克力棕和米黄色的西洋棋盘图案,一些棋盘格里有白字写的“Marque Louis Vuitton Deposee”,表示它是合法登记的商标,所谓的“名牌”诞生了。

        二战期间,为了维持经营,一些法国的奢侈品店和女装店也把货品卖给纳粹军官和法奸的妻子们,路易威登也位在其列。这段家族史是路易•威登永不愿提起的,直至2004年才被披露。

     

    5. 奢侈品专卖店——产业“垂直整合”的结果

        目前我们看到的奢侈品牌多是坐落在大街上的直营店。其实原本并非如此,这是奢侈品行业一项重要改革的结果,也与路易威登有关。

        1977年,威登家族的女婿——当年65岁的亨利•雷卡米尔接受路易威登品牌的管理事务。雷卡米尔在研读了很多书之后发现,在商业链中,零售商——特别是拥有特许经营权的经销商,拿走了利润的最大头。当时大多数奢侈品公司规模仍较小,由创始人的家族经营,而他们并不善于商业运作。

        而雷卡米尔不是时尚中人,他是生意人。他决定对路易威登实行一项“垂直整合”的策略:他踢走了中间商,开设路易威登直接管理的直营店。这在奢侈品行业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在财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短短几年,路易威登的利润上升到惊人的40%,而他们大多数的竞争者只能赚到15%-25%的利润。

        如今大多数的奢侈品牌都采用雷卡米尔的模式,让上游和下游垂直整合到了一起。

     

    6. 奢侈品业的变革——等级本位走向金钱本位

        近30年,发达国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惊人地增长,男女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这让他们可以有更多钱花在自己身上。而消费者也普遍比上一代受到更多的教育,走过更多的地方,因此培养出对精致生活的更好品味。

        企业界大亨和金融家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从年老的品牌创建人和能力欠缺的继承人那里巧取豪夺,将家族化的事业转为品牌化的企业,将品牌元素比如店面、店员制服、产品甚至开会用的咖啡杯,全部统一化。然后他们瞄准新的目标顾客——中间市场。它们是广泛的社会经济人口,囊括了每一个人,从教师、营业员到高科技企业家、豪宅的居住者、粗俗的暴发户,甚至犯有罪行的富人。

        奢侈品公司的高管解释说这是为了实现奢侈品的“民主化”,为了让奢侈品“人皆可得”。听上去很崇高吧,好像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目标精准明确:想尽办法赚取更多利润。

     

    7. 查尔斯•沃斯——第一位时尚教父

        查尔斯•沃斯被尊称为现代高级定制女装之父。19世纪中期,女人们都穿体积膨大的裙装,裙子下面是层层叠叠的衬裙,也叫衬裙架。后来沃斯发明了裙撑。

        沃斯之所以被称为现代高级定制之父是因为他不像同行那样,只制作被要求定做的衣服。他每季都要设计出一季时装供顾客挑选。他是第一批举办时装秀展示新装的设计师之一,还是第一个把签名标签缝在衣服上的设计师。

        他决定了什么是时尚潮流,之后才有人群起效仿。“女人们为了被他装扮,愿意放下任何身段。”当时的历史学家希波利提•泰恩评价。

     

    8. 奥斯卡颁奖典礼——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宣传机会

        奥斯卡颁奖典礼是最盛大的名流盛会,也是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宣传机会。哈利•温斯顿(Harry Winston)珠宝公司的卡洛尔•布罗迪告诉记者,如果一个名人在奥斯卡颁奖礼的红地毯上被拍到穿戴着你家的产品,那么“每个月的销售额都会冲高一次”,而且会持续好几年。“哈利•温斯顿在美国的广告预算一年只有区区的一百多万美元,”他说,“但如果你问美国人说谁是哈利•温斯顿,他们十有八九会说:‘哦,就是那个赞助明星行头的珠宝商!’。打扮明星是吸引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

        乌玛•瑟曼让普拉达(Prada)成名,查理兹•塞隆帮王薇薇(Vera Wang)打响了知名度,哈莉•贝瑞造就了艾利•萨巴(Elie Saab)。

        有时明星经纪公司甚至会和品牌签订协议,品牌则表明自己的要求:照片中胸针一定要在腰部以上;耳环要让人清楚看见,所以头发要束起来;明星必须在全国性的电视频道上说这个品牌的名字2-4次;如果明星被问到服饰,一定要清楚肯定地说出品牌名称。

     

    9. 香水其实没有所谓的前香、中香和后香

        如果是香奈儿、巴杜以及爱马仕以外的品牌想推出一款新香水,首先要汇总出一个概要,用来说明它希望设计出什么样的香水,再邀各个香料香精公司竞标。

        相比香水的黄金时代,实乃今非昔比,不再是香水师和设计师一边共进午餐一边畅想新香水;今天的“概要”包括销售主管根据投票、数据调查和销售指数写出来的内容,通常只是想当然的观点和市场状况。

        以迪奥在1990年代末推出的“真我”香水为例,它在给奎斯特公司的概要中写道:这款香水应该“像高跟鞋一样性感,像托德斯(Tod’s)鞋一样舒适。”其实名牌香水的概要全都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基本上,它就是‘我们希望呈现给女人的东西’。”一个香水主管对《纽约客》说。假如是一个法国奢侈品牌,概要会说‘还有,它应该是一件伟大而不妥协的艺术品’,如果是美国香水的概要,又会说‘还有,它应该像两年前在欧洲头两个月就卖了400万美元的阿玛尼,但也要像在中国热卖的纪梵希’。”

        如果香料香精公司有兴趣,它们会接下这个单子,让它的香水师投入工作。平均每一家大公司都在同时做10—15个项目。三周后,香水实验室给名牌的香水主管们交出“测试样本”。假如主管们选中了其中一个样本,一开始会先定2—3吨香水,如果卖得好会再加单。

        香水师艾林纳证实了一些关于香水鼻子的传闻——比如他不吃大蒜,而且他家里没有任何味道。不过他揭穿了其他荒诞说法,比如所谓的香水前调、基调。“那是胡扯,”他讲“你闻香水的时候,闻到的是所有的气味。”我问他制作男士香水和女士香水的不同,他皱皱鼻子,轻蔑得挥挥手:“那不过是市场销售伎俩罢了。”

     

    10. 中国市场——奢侈品业的新挑战

        像日本一样,中国人喜爱旅行和购物。2006年,中国内地占到奢侈品市场的2%,但在全球销售中,中国人的购买量占了11%。数字很可能在十年中翻番,根据美林证劵的报告说。“目前有2500万中国人旅行,2020年将达到1亿人。”2004年巴黎的美林公司分析员说,“他们平均每人每次旅行用于奢侈品上的花费在1000美元左右。他们可能在用餐和住宿上节省,但不会在奢侈品上吝啬。”

        2004年,路易威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卡塞勒说:“中国内地人是最热衷于在旅行中购物的。每当我们在中国内地销售100件商品,我们销售给出境的中国人的就是150件。”

    (本文由FT中文网实习生王杨卡佳摘编自《奢侈的!》一书。《奢侈的!》,黛娜•托马斯 著,李孟苏、崔薇 译 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

    so严格来说这不是转载.

  • 他用一生不断押下赌注

    作者:豆子 发布时间:2023-01-24 00:16:09

    在正文最后一段,作者写道:“未来世代的读者们,在与他的终生工作,那‘矛盾而流动的整体’相遇时,无疑将找到他们自己的本雅明。”结束得平淡无奇,但“矛盾而流动的整体”却精准地刻画出了本雅明及其作品的品性。本书的译者如此形容本雅明:“我们心中早已有一系列本雅明的思想肖像:通灵气质的左翼同路人、艺术的救赎论者、资本主义总危机中的逆飞天使、语言乱世的海底采珠人、欧洲犹太教的异类、世界的漫步者、布尔乔亚梦境的收藏家和回忆者、灵氛消失后的文体实验家、密宗般的政治神学家、边角史料的拾荒者、法兰克福学派的编外人员、经验世界的哀悼者和技术身体的倡导者等等。”

    这些语词会让人联想到什么呢?无疑是浪漫派。曾与本雅明有过通信的法学家、政治哲学家施密特在其著作《政治的浪漫派》中写道:“浪漫派的大概诉求是,它自称是不可理解,不是人类语言所能参悟的...浪漫派从自身出发定义一切,但又避免别的东西来定义自己。浪漫派是机缘论的一种形式。”由此出发,施密特把浪漫派的哲学根基追溯到了否定性以及“机缘论”的形而上学体系,如马勒伯朗士的哲学,最终论述到了他所关注的核心——现代议会民主制中无尽的交谈(endless talking)的政治决断与行动的延宕。有人可能会问,矛盾和流动可以从以上论述看出来,但整体性呢?施密特再次准确地给出了诊断:“机缘论者并非消除了二元论,而是让它存在;但是他通过转向第三个领域使它变成幻觉,他的兴趣仅仅是从二元论的结果逃到一种更普遍、‘更高’和‘更真实’的统一中去。”

    我曾试图深入做一些关于政治哲学脉络中浪漫派的研究,不过这一计划目前搁浅了(本雅明式的结局),与此相关的话题还有灵知主义、弥赛亚、历史哲学/神学。实际上,研究浪漫派就是研究现代性,矛盾和破碎与对整体性的追求是作为现代性这个硬币的两面同时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本雅明是一个浪漫派就是在讲本雅明首先是作为一个深刻感受现代性的‘现代人’登场的。这也与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相对于英法,德国的现代化是迟来的,而本雅明的成长正与柏林的现代化同步(而这首先发源于巴黎,巴黎的拱廊街正是发达资本主义都市的代表性景观之一)。

    柏林的现代化塑造了本雅明,而本雅明作为历史的单子自然也折射着整个欧洲的现代性。这一点从本雅明的作品、生活经历中都可以发掘出来。传记的作者全面地记述了本雅明的关系网,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大学期间本雅明与诗人里尔克坐在同一间教室、课业上与青年海德格尔重合(据说海德格尔关于司各脱的研究论文还打击到了本雅明)、在试图申请教职中参加了海德堡的“社会学晚间讨论会”,韦伯的弟弟还为他的演讲叫了好。在德国犹太知识分子圈子中,本雅明是犹太教神学家肖勒姆、阿伦特的好友,也见过施特劳斯,并觉得“意气相投”(我对此保持怀疑)。在左派圈子中,本雅明与布莱希特、阿多诺是好友,也受到了马尔库塞的赞赏,最有意思的是,本雅明弟弟的妻子即希尔德·本雅明后来成为了民主德国的法官、司法部部长。因为她经常做出死刑判决、被称为“血腥希尔德”。

    不得不说,作为一本传记,本书确实达到了客观全面。书中很少有段落直接评价本雅明,也几乎没有刻意地营造情绪。不仅如此,全书大概总计八百多页,高达六十万余字。上一次读这么厚的传记还是读写维特根斯坦的《天才之为责任》。但就如译者在后记中写道“我真的有必要了解儿童本雅明最初的性幻想来自一个穿水手服的妓女吗?我们有必要知道同时代德国学者为了争取研究经费和职位时是多么充满算计吗?”,我们有必要如此全面地了解本雅明吗?毕竟,他所吸引我们的,首要是思想方面。海德格尔在讲亚里士多德生平时,就用了一句话,“他出生,他工作,他死了”。也许对于思想家乃至所有创作者来说,最好的传记就是其作品?针对此问题,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我记得高中读《存在主义咖啡馆》时对此书评价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从书中了解存在主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非巴黎左岸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怎么生活。不过后来我的观念也有所转变。理论并非生活的全部。而且,我相信我们去读一个思想家的传记,或者读任何人的传记,都不仅仅是想要了解那个人是怎样的,ta 选择怎样的生活;我们实际上还想要明白,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所以,本书真正打动我的东西,几乎都和本雅明的思想没有直接的联系。实际上,我认为此书介绍本雅明思想虽然不能说是失败的,但也没有什么亮眼之处。打动我的,反而是一些“细枝末节”。比如本雅明在纳粹上台后逃亡巴黎,在当地他没有任何亲近的友人,陷入了孤立的境地。但他却写信对肖勒姆说,“如果我要在咖啡馆找机会和流亡人士坐一坐,这很容易办到。但我避开了他们。”从中你可以看到,本雅明敏感的自尊心——他不想以一个流亡者的身份出现在巴黎;比如他的弟弟格奥尔格,1933年因共产主义信念被纳粹逮捕,随后被转移到位于勃兰登堡地区巴特维尔斯纳克的监狱,在那里他是修路的苦刑犯。本雅明写道:“我常听德国的人们说,在他那种处境里,最可怕的疆梦还不是在铁窗后面一天天苦熬,而是经过多年监禁后被送往集中营的威胁。”而不幸的是,格奥尔格1942年殒命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死亡作为一个时代的幽暗旋律是如此赤裸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比如本雅明与妻子朵拉的感情破裂后的七年里,朵拉经常承担担一些自降身价的工作来支持丈夫(要知道,魏玛时期的德国经济相当不稳定,货币常常大幅度贬值),并继续给他的作品当参谋,做宣传,使这个小家在本雅明频繁地长期觖席并对家庭生活没多大兴趣的情况下得以勉强存续。在两人离婚多年后,朵拉收到本雅明的死讯悲痛欲绝。1941年7月15日,她用英语给肖勒姆写信:“亲爱的、亲爱的格哈德,我见到你的亲笔信就哭了,七年了,我终于从你那儿收到了一封信。……亲爱的格哈德,瓦尔特的死留下了一个黑洞,一点点地但又确切地把我关于未来的一切希望和愿望吸干。我知道,我不会比他活得长多少。你会对此感到惊讶,因为我早已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也感受到,如果这个世界能够一个有他这样的价值和敏感的人活下来,那么这和世界就毕竟不是一个那么坏的世界。···如果我和他在一起,他不会死的,他没有死在1917年(1917本雅明有自杀的想法)。”;比如在本雅明生命最后的逃亡时,写下了一则动人的笔记,关于弗里茨·弗兰克尔的母亲“令人难忘的勇毅”,这位老人在巴黎就住得离他不远:“波德菜尔是对的——有时正是‘小老妇人’(pettes vieilles) 体现出最本真的英雄气概。;比如译者所提到的1940年,本雅明在最后逃亡之前,他的波德莱尔论文修改版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但他已无话可说,并未显出欢欣之情。在此前的修改过程中,他和阿多诺的关系完全翻转,阿多诺知道如何“得到他想要的",而发表后,阿多诺的信也强调论文中的重要理论和自己的著作关系“密切”。就是在对这封信的回复中,走向自己生命尽头的本雅明却从理论问题转向了关于弟弟的回忆。在欧洲陷人最黑暗的时刻之际,在逃亡之路受阻而自杀之前,本雅明想起了正关在集中营服苦役的共产觉员弟弟,并把自己的“经验理论,归于和弟弟有关的童生记忆。

    正是以上这些细节,才让对于本雅明理论知之甚少的我读完此书。我在大一时接触到本雅明,后来仅仅读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以及《历史哲学论纲》的一些片段,而两年前就已经购买的本雅明思想传记《救赎美学》也还没碰。但我目前已经离艺术批判、文化哲学、政治神学比较远了。本雅明写道:“我对我自己作品中批评的根本正当性及价值也变得越来越自觉了。艺术批评(Kunstritk),其根基正是我现在所留心的,它只是这一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我同样对于某些批判的正当性越发怀疑,我甚至觉得,某些批判的根基完全是空虚的,这也是我走上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

    但回答问题方式不同,并不代表问题不同,任何一个真诚的思考者都在处理他所处的时代。我想这虽然有些陈词滥调,但仍然值得我们认真考虑。本雅明不断把自己称为僧侣:在每个他单独生活过的房间里——他爱说那是他的“修室”——他都挂上圣徒的画像,而施米特认为浪漫派现象的根源是私人教士制;本雅明认为年轻意味着等待精神降临,而非为精神服务。(在此我们或许会想起哈姆雷特关于准备的观念,准备指向“游戏/表演” )这种准神学用语指向精神的“抽象性”问题的要害:这一共振中的“永远在实现自身”的青年灵魂不会让自己固定在特定位置上,而是让自己的目光保特自由。如他所写道的,“这是最重要的事”我们决不能固着于任何一个特定理念,哪怕是青年文化的观念。 也就是说,没有教条,也没有封闭的体系,只有启迪(Erleuchtung)——照亮“最遥迢的精神”。而施米特认为浪漫派的形而上学根基就是机缘论。从戏剧、艺术到历史哲学、政治神学,二者几乎都是对立的,但这恰巧表现他们关注的问题是相似的。实际上,尽管本雅明多年后会整体否定的“幼稚”浪漫主义,尽管施米特一再批判浪漫派,但不论是施米特还是本雅明都是十足的浪漫派。

    之所以没有多提本雅明令人唏嘘的命运,是因为这多少有着文人式的自怜自艾。也许,我们放下那些戏剧化的桥段、放下那些粗浅俗套的感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本雅明,才能真正理解我们自己。我愿以本雅明在回忆童年时经常出现驼背小人的意象去阐述他。在逃亡时,本雅明向阿尔弗雷德·科恩提到,“直到现在,这并没有在任何有意义的方面帮到我。没有必要向你列出我所有失败了的或重新构想的计划”。那些计划中,有一个可能是和弗里茨·弗兰克尔一道,尝试通过贿赂进人一艘货船,乔装成法国水手——那当然会是海洋贸易史上最老迈、最缺少历练的水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405+)
  • 品质不错(82+)
  • 书籍完整(544+)
  • 差评(441+)
  • 章节完整(465+)
  • 速度慢(324+)
  • 速度快(607+)
  • azw3(635+)
  • 不亏(405+)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4-12-21 23:36:02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敖***菡: ( 2025-01-04 09:55:3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隗***杉: ( 2024-12-19 00:59:2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谢***灵: ( 2024-12-25 14:35:2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师***怡: ( 2024-12-12 15:40:04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权***波: ( 2024-12-19 21:07:1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19 12:39:5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薛***玉: ( 2025-01-01 09:00:29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19 09:06:1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仰***兰: ( 2024-12-14 16:26:5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游***钰: ( 2024-12-21 08:19:00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