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灯英语3000词读物(英汉对照)——地心游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床头灯英语3000词读物(英汉对照)——地心游记精美图片
》床头灯英语3000词读物(英汉对照)——地心游记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床头灯英语3000词读物(英汉对照)——地心游记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826714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6.8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37

内容简介:

平装,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平装,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精彩短评:

  • 作者:风云 发布时间:2018-11-22 19:11:12

    一本教你如何带领团队取得成功的书,建议去看。

  • 作者:SaraD. 发布时间:2021-03-07 19:55:23

    那时候的人类真是自大,满脑子的征服

  • 作者:+lifornia 发布时间:2022-12-30 18:55:46

    得益于题材的缘故吧,原著相当大程度地缩略却不影响结构完整、读起来算得引人入胜,另无论中英、翻译简洁流畅却也不乏点睛之笔,完全可以好评了!

  • 作者:圈圈圈 发布时间:2012-08-22 09:13:24

    修身养性~

  • 作者:香蒲 发布时间:2011-06-28 14:26:41

    错字不少

  • 作者:蝌蚪往人 发布时间:2012-12-21 00:24:09

    我就是想查查大小姐去哪儿度假。


深度书评:

  •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1927)》摘要

    作者:江绪林 发布时间:2014-01-01 22:54:22

    【按语:构成海德格尔(1889-1976)的《存在与时间》思想基石的或许有四个知识谱系: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的超-知性传统;Dunn Scotus、威廉的奥卡姆的唯意志论和路德神学(借着Scotus的存在概念,更可以溯源到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的存在论论述传统);尼采颠覆性的有限性(the finite)观念。

    或许胡塞尔本人的现象学观念对海德格尔影响不大,因为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吸纳主要是方法论上的,但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是海德格尔编辑的,而海德格尔对时间的理解与胡塞尔都的时间概念都处在类自我意识的尺度上。在将“知性-逻辑-科学”摆到次要位置这一点上,海德格尔显然从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然而,这里海德格尔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譬如,海德格尔将情绪(Stimmung)而不是意志确立为首要因素。海德格尔的将来优先的时间概念、本真与非本真的对峙、对无关联的此在的本真决断的强调,都表现出了奥卡姆的意志论-路德的末世论神学传统的印痕;最后尼采的有限性观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点:对时间的诠释依赖于此在,从而本真的时间性是有终的;“向死存在(being-towards-death)”这一观念将死亡理解为人的绝对界限,这背离了柏拉图-基督教的无限性的传统。

    以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方式,《存在与时间》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惊人耀眼的形而上体系。上手状态(现成状态)、空间性(空间)、时间性(时间),存在的澄明(遮蔽),通过这些以“生成(becoming)”来替换“静止-知性”的概念,海德格尔让诗意世界作为知性-技术世界的源始根基呈现出来。虽然整部作品宣称以询问“存在之意义问题”为要旨,实际上探究的却是Dasein(此在)或Dasein之在时间中。或许,要理解《存在与时间》,将Dasein理解为人不若将Dasein首先理解为费希特的“绝对自我”、谢林的“自然or自由”概念或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概念,只是这些概念经历了一个面向有限性的渺小化变迁。然而,《存在与时间》实际上仍深深地维系了这种超验自我的观念,这尤其见之于颇为晦涩的第31节“作为领会的在此”中的“领会(verstehen)”概念:领会不仅仅是源始的视,而且也是源始的筹划和敞开。这里多么响亮地回响着德国唯心论的余音。把握这一点也能促成理解第44节中的主张:Dasein是第一位的真,而世内存在者只在第二位意义上才是真的。

    海德格尔深受基督教神学传统影响的一个概念是“不之状态(Nichtkeit/Not)”:有两种Nichtkeit,一种是沉沦,即失落了本真性,这种Nichtkeit可以通过愿有良知来补救;另一种是“筹划”本身,因为一种筹划/选择就构成了对其它筹划/选择的Nichtkeit。后一种Nichtkeit却没法弥补,因此海德格尔悲观地说,“一切行为实际地却必然是‘没良知的’,这不仅因为行为避免不了实际上的道德疚责,而且因为行为基于其不的筹划的不的根据一向在共他人存在之际就已经成了对他人有罪责的。”【330】这即自由之原罪。这里海德格尔的思想简直就是一个没有上主的路德神学。

    《存在与时间》分为两篇:第一部揭示了Dasein处身的世界、Dasein与他人共在的日常情况即常人、Dasein首先表现为包含怕的情绪以及沉沦、Dasein的整体性展开为操心,操心的情绪表现为畏。第二篇引入了本真性和时间性:本真存在为“向死存在”,这由良知召唤而至;操心是在时间性中展开的,源始的、有终的时间性在Temporalizing中由将来藉着曾在向当前绽露,并衍生出历史性和世界时间;而俗常的无限时间源自源始的有限时间。第一篇中对此在的分析没有出现时间性,这并非是说时间性是非源始的,而是仅仅一种分析上的简化手段。直至《存在与时间》结尾,存在的意义问题尚未被直接面对,倒是基于Dasein(此在)对时间性有所阐释。

    《存在与时间》的特征或缺陷或许在于对存在的探究过渡依赖于Dasein,则犹如巴特之批评施莱尔马赫的自由神学:用发现或探究取代了启示,启示衍生成人为的偶像式构造。同样,在《存在与时间》那里,Dasein吃重,存在本身就仍然可能向作为存在者的Dasein遮蔽,或许后期的海德格尔就沿着这一线索做出了改变。】

     

    在“引语”中,海德格尔说要“重新提出存在的意义的问题。…其初步目标则是对时间进行诠释,表明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Our provisional aim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ime as the possible horizon for any understanding whatsoever of Being)。”【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页1,下同】不过直至《存在与时间》结尾,存在的意义问题尚未被直接面对,倒是基于Dasein(此在)对时间性有所阐释。

    “导论:概述存在意义问题”

    章1、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1. 在古代成见中,存在问题被视为多余的。然而,“存在”概念是最普遍的、是不可定义的,以及自明而隐晦的,这说明重提存在的意义问题是必要的。

    2. “明确提问存在的意义…是从对存在的某种领会中生发出来的。”【7】“在存在问题中,被问及的东西恰就是存在者本身。不妨说,就是要从存在者身上来逼问出它的存在来。”【8】审视、领会与形成概念这些发问的构成因素就是我们这些发问者向来所是的那种存在者的存在样式,“因此,彻底解答存在问题就等于说:就某种存在者——即发问的存在者——的存在,使这种存在者透彻可见(Thus to work out the question of Being adequately, we must make an entity-the inquirer-transparent in his own Being)。”【9】海德格尔用此在(Dasein)称呼这种存在者。【9】这种提问不涉及到循环,因为不是推导式的论证,而是“用展示方式显露根据(the issue is not one of grounding something by such a derivation; it is rather one of laying bare the grounds for it and exhibiting them)。”【10】因而,在存在问题中,此在具有优先地位。

    3. 存在问题具有存在论的优先性。按照存在者的基本存在建构来解释存在者处在实证科学之前,“存在论的任务在于非演绎地构造各种可能方式的存在谱系”【13】,这是生产性的逻辑(productive logic)的工作。存在问题不仅是使科学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而且也是使奠定科学之基础的存在论成为可能的条件,因此“存在论研究本身将给予存在问题以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13】

    4. 存在问题还具有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性。这里涉及Dasein的优先性,“对存在的领会本身就是此在的存在的规定。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存在论层次上存在。”【14】即pre-ontological。【14】此在的本质在于“它所包含的存在向来就是它有待去是的那个存在(its essence lies rather in the fact that in each case it has its Being to be, and has it as its own)。”【15】Dasein所涉及的存在被称为生存(existenz)。Dasein总是从其生存来领会自身。Dasein的本质包括“存在在世界之中(Being in a world)”,因而此在对存在的领会总同样始源地干涉到对世界和世内存在者的领会,因而,“其它一切存在论所源出的基础存在论(Fundamentalontologie)必须在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来寻找。”【16】Dasein是存在论得以可能的条件,因此是存在论上首须问及的东西。【16】这一优先地位在Aristotle和Aquinas的灵魂概念那儿就表现出来了。

     

    章2、 厘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构架

    5. 任务1:此在的存在论分析——展露用以解释一般存在意义的视野。Dasein倾向于从有所交涉的存在者方面来领会本己的存在,“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离它自己‘最近’,在存在论上最远。”【19】选择从此在的平均的日常状态着眼来揭示此在。“这一分析仅仅把此在的存在提出来,而不曾阐释存在的意义。这一分析毋宁是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崭露借以最源始地解释存在的视野。”【20】这一视野就是时间性,“时间性将被展示出来,作为我们称为此在的这种存在者的存在之意义。”【20】这为回答一般的存在意义问题准备了地基。“须得源源始始地解说时间性之为领会着存在的此在的存在,并从这一时间性出发解说时间之为存在之领会的视野。”【21】这样需要界分源始的时间概念和流俗的时间概念。

    6. 任务2:解构存在论历史。历史性是此在本身的时间性的存在方式。此在会“沉陷于它的或多或少明白把握了的传统。”【25】传统会堵塞此在的历史性,因此,“需要把硬化了的传统松动一下,需要把由传统做成的一切遮蔽打破。我们把这个任务了解为:以存在问题为线索,把古代存在论传下来的内容解构成一些原始经验。”【26】康德是唯一将存在解释同时间现象结合在一起的:但康德有两个问题:没有对主体之主体性(the subjectivity of the subject)进行存在论分析,且仍然采纳了时间的流俗领会;其中第一个问题源自笛卡尔,笛卡尔的Res cogitans被规定为物(ens)或受造物,这一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依附耽搁了此在的存在论。回到古代存在论,此在被界说为“会说话的动物”,因而有柏拉图的“辩证法”,而亚里士多德将“辩证法”还原到更彻底的基地上,“说本身或认识具有使某种东西纯粹当前化的时间结构(MyE'v itself--or rather voEiv, that simple awareness of something present-at-hand in its sheer presence-at-hand, which Parmenides had already taken to guide him in his own interpretation of Being-has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a pure 'making-present' of something)。”【30】存在者被理解为在场(are conceived as presence)。但这里时间与存在者并未清晰区分。这一简要回溯将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确立为最高点。

    7. 探索工作的现象学方法。处理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的方式是现象学的方式。“‘现象学’这个词本来意味着一个方法概念。…‘现象学’这个名称表达出一条原理;这条原理可以表述为:‘面向事情本身!’”【32-3】“现象学”一词含两个部分:现象和逻各斯。

    a.现象的概念。“‘现象’一词的意义就可以确定为:就其自身显示自身者,公开者(the expression ‘phenomenon' signifies that which shows itself in itself, the manifest)。”【34】现象还可以作为假象(semblance)以显似(seeming)的方式显现。但现象和假象都与“纯粹现相(mere appearance)”不相干,因为“现相是一种不显现。”【35】假象和现相都源于现象,“唯当我们一开始就把现象概念领会为‘就其自身显现其自身’,我们才能够廓清由此而生的混乱。”【36】即便在康德的流俗现象概念中,时间空间也显现为现象学上的现象。

    b.逻各斯的概念。Logos的基本含义是话语或言谈(discourse),“AoYos 作为话语,毋宁说恰恰等于γων(显明): 把言谈之时"话题"所及的东西公开出来。…这种‘使…公开’的意义就是展示出来让人看。”【38】Logos是让人看,因此Logos可能是真的或假的:“是真的(Being-true)”就是去除掩蔽,即“把话题所及的存在者从其掩蔽状态拿出来,让人把它当作去除掩蔽的东西来看,也就是说,揭示话题所及的存在者。”【39】而“是假的(Being false)”则是遮蔽和挡住。因为Logos可真可假,因此Logos不是真理的原初处所,“纯粹νQE;ω〔认识〕则以素朴直观的方式觉知存在者之为存在者这种最简单的存在规定性。纯粹νQE;ω是这种最纯粹最源始意义上的‘真’(Pure voE'iv is the perception of the simplest determinate ways of Being which entities as such may possess, and it perceives them just by looking at them. This voE'iv is what is 'true' in the purest and most primordial sense)。”【40】只有当揭示不再是纯粹的让人看时,才有被蒙蔽的可能性。另外,Logos也能意指理性(知觉)、根据(言谈下的被言谈者)和联系(在关联中可见)。

    c.现象学的预备概念。现象学就是如实地描述现象本身,“描述性本身就是logos特有的意义。…凡是如存在者就真本身所显现的那样展示存在者,我们都称之为现象学。”【41】现象学要让人看的独特的东西是那些通常不显现,但本质上包含在显现着的东西之中者,即那些构成意义与根据者,这就是“存在者的存在(Being of entities)。”【42】“恰恰因为现象首先与通常是未给予的,所以才需要现象学。遮蔽状态是‘现象’的对立概念。”【42】

    “存在论只有作为现象学才是可能的。现象学的现象概念意指这样的显现者:存在者的存在和这种存在的意义、变式和衍化物。”【42】“因为现象学所领会的现象只是构成存在的东西,而存在又向来是存在者的存在,所以,若意在显露存在,则先须以正确的方式提出存在者本身。”【43】“就课题而论,现象学是存在者的存在的科学,即存在论。…基础存在论把存在论主及存在者层次上的与众不同的存在者即此在作为课题。”【44】“现象学描述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解释…此在的现象学就是诠释学。”【44】“存在与存在的结构超出一切存在者之外,超出存在者的一切存在者状态上的可能规定性之外。存在地地道道是transcedens (超越者〕。…现象学的真理(存在的展开状态)乃是ventas transcendentalis (超越的真理〕。”【44-5】

    8. 本书纲目构思。依据时间性解释此在,界说时间作为超越的视野;存在论历史的现象学解释。

     

    第一部: 依时间性诠释此在,解说时间之为存在问题的超越的视野

    第一篇 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

    概说与划界(章1);基础的整体结构“在世界之中(Being-in-the-world)”(章2);世界之为世界(the world in its worldhood)(章3);“在世界之中”(章4);“在之中(Being-in)”(章5);此在的生存论意义即“操心(care,sorge)”(章6)

    章1 概说准备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务

    9.此在分析的课题。分析的此在有两个特征:1、“这种存在者的‘本质’在于它去存在(Zu-sein) 。…它"是什么" (essentia) 也必须从它怎样去是、从它的存在(existentia) 来理解。…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49】区分现成状态和生存。2、“这个存在者在其存在中对之有所作为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50】这里的向来我属的性质(in each case mineness [Jemeinigkeit])牵涉到人称代词,竟然有点人格论的味道。“此在总作为它的可能性来存在。…因为此在本质上总是它的可能性,所以这个存在者可以在它的存在中‘选择’自己本身、获得自己本身。”【50】由于向来我属性,此在有本真状态和非本真状态两种存在样式。

    此在首先应该从其日常的平均状态中来被阐释。此在的特征为existentialia(existenzialien),而非此在式的存在者的特征为范畴。“生存论性质与范畴乃是存在性质的两种基本可能性。与这两者相应的存在者所要求的发问方式一上来就各不相同:存在者是谁(生存)还是什么(最广义的现成状态)。”【53】

    10.此在分析与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之间的界划。“人格不是物,不是实体,不是对象(The person is not a Thing, not a substance, not an object)。”【56】古希腊将人理解为animal rationale,溯源于中世纪神学的近代基督教则认为“人是某种超出他自身的东西(man is something that reaches beyond himself)。”【57】但两种方式都遗忘了此在的存在问题。人类学、心理学和生物学都不能对此在的存在问题提供答案。

    11.原始此在和“自然的世界概念”。“原始现象”往往较少掩蔽。亟需的困难之事是拟定“自然的世界概念”。

     

    章2 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being-in-the-world)”

    12.依据“在之中(being-in)”草描“在世界之中存在”。“在世界之中存在”是一个统一现象(a unitary phenomenon)。 “在…之中(being in something)”具有范畴性质,而“在之中(being-in/in-sein)”则是生存论性质(existentiale)。“存在就意味着:居而寓于(Being alongside)…,同…相熟悉。因此‘在之中’是此在存在形式上的生存论术语。”【64】Being alongside可以解释为“消散在世界之中(being absorbed in the world)。”【64】现成存在者彼此不会照面(encounter),是无世界的(worldless)。此在的facticity区别于现成事物(things present-at-hand)的factuality。Facticity含有这样的意思:“某个‘在世界之内的’存在者在世界之中,或说这个存在者在世;就是说:它能够领会到自己在它的‘天命(destiny)’中已经同那些在它自己的世界之内向它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缚在一起了。”【65-6】

    “此在的在世向来已经分散在乃至解体在‘在之中’的某些确定方式中。”【66】这里海德格尔指的是操劳(concern),“操劳”具有前科学的含义,是生存论的环节,另外的更根本的“操心”则是存在论结构。“因为此在本质上包含着在世,所以此在的向世之存在本质上就是操劳。”【67】在世现象总被“看见”,因为此在领会。“但由于存在论上不适当的解释,在世却变得晦暗不明了。…这种不适当的解释就变成了认识论问题或‘知识形而上学’问题的‘明白确凿’的出发点。”【69】knowing就不当地取得了优先位置。

    13.认识奠基于在世being alongside。“认识本身先行地奠基于‘已经寓于世界的存在’中。…在世作为操劳活动乃沉迷于它所操劳的世界。为了使对现成事物的观察式的规定性认识成为可能,首须‘操劳着同世界打交道’的活动发生某种残断(If knowing is to be possible as a way of determining the nature of the present-at-hand by observing it, 3 then there must first be a deficiency in our having-to-do with the world concernfully)。”【72】也就是说,客观的认识不过是操劳在世的一种残余式的变形。而认识为此在在世界取得新的存在位置,“可以作为科学承担起在世的领导。”【73】而源始地,“按照它本来的存在方式,此在一向已经‘在外’,一向滞留于属于已被揭示的世界的、前来照面的存在者。”【73】

     

    章3. 世界之为世界(the worldhood of the world)

    14.世界之为世界的一般观念。“我们应当首先从‘世界’这一结构环节着眼来廓清‘在世界之中存在’。”【74】对世界之内的存在者的诠释都预设了“世界”。“‘世界之为世界’是一个存在论概念,指的是‘在世界之中’的一个组建环节的结构。…世界之为世界本身是一个生存论环节。…是此在本身的一种性质。”【76】“世界…被了解为一个实际上的此在作为此在‘生活’‘在其中’的东西。世界在这里具有一种先于存在论的生存上的含义。”【76】

    “我们应从平均的日常状态(作为此在的最切近的存在方式)着眼使在世从而也使世界一道成为分析的课题。…日常此在的最切近的世界就是周围世界(surrounding world)。”【77-8】“然而对周围世界起组建作用的‘周遭’(Umherum) 首先却没有任何‘空间’意义。空间性质无可争议地附属于一个周围世界,所以倒是要从世界之为世界的结构中才能说得清楚。”【78】分析由ABC三个阶段构成。

    A.对周围世界之为周围世界以及对一般世界之为世界的分析(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ity and Worldhood in General)

    15.在周围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真正的课题是存在。“最切近的交往方式并非一味地进行觉知的认识,而是操作着的、使用着的操劳一一操劳有它自己的‘认识’。”【79】“我们把这种在操劳活动中照面的存在者称为用具(equipment)。…属于用具的存在的一向总是一个用具整体。”【80】“用具本质上是一种‘为了作…的东西’。…在这种‘为了作’的结构中有着从某种东西指向某种东西的指引(assignment or reference)。”【80】“在打交道(dealings)之际用具才能依其天然所是显现出来。…锤本身揭示了锤子特有的‘称手’,我们称用具的这种存在方式为上手状态(readiness-to-hand)。”【81,现象学的美妙结构中,海德格尔让锤锤子这种恶俗之事首先涌现出来,真是错谬:首先涌现的不应该是诗意之栖居么?打交道的方式怎么能那么功利优先呢?】操劳着打交道的视(sight)为寻视(circumspection)。“在操劳打交道之际首先照面的是工件(work)。”【82】“在周围世界中,那些天生不用制造的总已经上手的存在者也变成可通达的了。…在被使用的用具中,‘自然’通过使用被共同揭示着,这是处在自然产品的光照中的‘自然’。”【83】具有人的存在方式的存在者(承用者和消费者)也随着工件一起来照面。“周围世界的自然随着这个公众世界被揭示出来,成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达的。”【83】总之,操劳的消散(concernful absorption)具有揭示功能,揭示出来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是上手状态。“当下上手状态是存在者的如其‘自在’的存在论的范畴上的规定。”【84】问题在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究竟能否引导我们把世界现象展示出来呢?”【85】

    16.在世内存在者身上呈报出来的周围世界的世界性。“操劳所及的世内存在者的世界性随着这种存在者一齐以某种方式向此在亮相。”【85】“触目、窘迫和腻味这些样式具有一种功能,即在上手的东西那里把在手性质映现出来(The modes of conspicuousness, obtrusiveness, and obstinacy all have the function of bringing to the fo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presence-at-hand in what is ready-to-hand)。”【87】恰在不能用之际,上手状态显现出来,“上手事物的合世界性也显现出来了。”【87】而由于上手用具的指引结构,则“而随着各个‘所用’工件的联络,整个‘工场’、也就是操劳总已经逗留于其间的地方,也映入眼帘。…世界就随着这一整体呈报出来。”【88】在上手的东西的缺失中,circumspection就撞进空无,“周围世界又呈报出来。”【88】“世界不是由上手事物‘组成’的。…只有依据于世界现象,才能从存在论上把握世内存在者的自在存在。”【88-9】“寻视操劳可以通达世内上手的东西。但凡在通达之际,世界总已经先行开展(disclosed)了。所以,世界就是此在作为存在者向来已曾在其中的‘何所在’,是此在无论怎样转身而去,但纵到海角天涯也还不过是向之归来的‘何所向’。”【89】

    17.指引与标记(reference and signs)。“指引与指引的整体性在某种意义上对世界之为世界能具有组建作用。”【90】海德格尔选取“标记”这种用具来把握“指引”现象。区分显示和效用两种指引,“作为显示,‘指引’奠基于用具的存在结构,奠基于‘对某某东西有效’。”【92】显示具优越的用途。“标志有赖于操劳交往的寻视,就是说,在这样与标志同行之际,寻视追随着标志的显示,把当下围绕着周围世界的东西带进了明确的‘概观’。”【93】标记让操劳交往取得方向。

    18.牵连与意蕴,世界的世界性(Involvement and Significance ; the Worldkood of the World)。上到手头之物的存在具有指引结构,因而与别的东西有牵连。“上手的东西的存在性质就是牵连(因缘)。”【98】但因缘的整体性会回溯到此在的存在,“因缘整体性本身归根到底要回溯到一个‘何所用’之上。这个‘何所用’就不再有因有缘。这个‘何所用’本身不是一种以世内上手事物的方式存在的存在者;相反,这种存在者的存在被规定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它的存在状况中就有世界之为世界本身。…因缘结构导向此在的存在本身,导向这样一种本真的、唯一的‘为何之故’(But the totality of involvements itself goes back ultimately to a "towards-which" in which there is no further involvement : this "towards-which" is not an entity with the kind of Being that belongs to what is ready-to-hand within a world ; it is rather an entity whose Being is defined as Being-in-theworld, and to whose state of Being, worldhood itselfbelongs.…the interconnection by which the structure of an involvement leads to Dasein's very Being as the sole authentic "for-the sake-of-which")。”【98-99】因缘整体性是因缘本身的基础。

    “在上到手头来照面的东西之中,我们曾称之为上手东西的合世界性的那样一种东西已经先行揭示出来了。”【100】因缘的基础在于对世界的领会。“作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此在先于存在论就领会着自身。…只要此在存在,它就总已经让存在者作为上到手头的东西来照面。此在以自我指引的样式先行领会自身。”【101】指引的关联性质被把握为赋予含义(signifying),而“我们把这种含义的关联整体称为意蕴(Bedeutsamkeit)。它就是构成了世界的结构的东西。”【102】 “我们就这样把上手事物的存在(因缘)乃至世界之为世界本身规定为一种指引联络。”【103】“指引联络作为意蕴组建着世界之为世界。”【103】

    B.同笛卡尔对世界的诠释相对照,崭露出对世界之为世界的分析。【笛卡尔的反例:从世内存在者入手,世界现象却不再映入眼帘。】

    19.“世界”之被规定为Res extensa【广延物】。 Substantia这个词一会儿指substantiality(实体性/存在),一会儿指substance(实体)。“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广袤构成了我们称之为"世界"的那种物质实体(substance)的本真存在。”【106】“构成res corporea 的存在的,是extensio.”【107】

    20. "世界"的这一存在论规定的基础。在笛卡尔那里,“一切存在者,只要不是上帝,就是ens creatum (受造物〕。”【108】因为这两种存在者含有无限区别,因此笛卡尔的“存在”概念含有无限的区别。面对ens perfectissimum(完善者), res cogitans(思维物)和res extensa(广延物),“笛卡尔听任实体性这一观念所包含的存在之意义以及这一含义的‘普遍’性质始终这样不经讨论。”【110】而且在笛卡尔那里,实体性本身是无法通达的,“‘存在’实际上不能作为存在者通达,所以存在就由有关存在者在存在者层次上的规定性亦即属性来加以表达了。”【110】只能通过属性广袤或思想来思考实体。由此,在笛卡尔那里,世界被规定为res extensa,背后则“未曾掌握根本性的存在问题。”【111】

    21.用诠释学方法讨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笛卡尔不是让世内存在者自己提供出自己的存在方式。…他从存在论原则上依循持久的现成性这样一种存在(Being as constant presence-at-hand)来制定方向,而这种存在是特别适合由数学认识来把捉的。”【112-3】由此笛卡尔以直观贬斥感觉。由此笛卡尔“把世内存在者同一般世界混为一谈…而且这一存在观念同时还妨碍了我们从存在论上恰当地把此在的行为收入眼帘。这样一来却又完全错置了视线,从而看不到一切感性觉知与理智上的觉知都另有根基。”【114】最后,海德格尔说笛卡尔的世界分析仍可能得到补救,因为“把extensio 假设为‘世界’的基本规定性有其现象上的道理。”【118】

    C.周围世界的周围性与此在的空间性(The Aroundnes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asein' s Spatiality)。区分being-in(在之中)和insideness(在之内),“‘在之内’等于说:一个本身具有广袤的存在者被某种广袤事物的具有广袤的界限环围着。”【118】这里海德格尔试图说明:“在周围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本身的空间性如何通过世界之为世界而获得根基,而不是反过来,仿佛世界倒现成存在在空间中。”【119】

    22.世内上到手头的东西的空间性(The Spatiality of the Ready-to-hand Within-the-world)。上到手头的东西是“在近处”的存在者,“这个近由寻视‘有所计较的’操作与使用得到调节。”【119】用具有其位置。“依场所确定上手东西的形形色色的位置,这就构成了周围性质,构成了周围世界切近照面的存在者环绕我们周围的情况。…空间的维性还掩藏在上手事物的空间性中。”【120】一切“何处(wheres)”都有日常交往的寻视来解释,而非由空间测量来标识。“寻视着在世把空间揭示为用具整体的空间性,而空间作为用具整体的位置向来就属于存在者本身。纯粹空间尚隐绰未彰。…并非‘周围世界’摆设在一个事先给定的空间里,而是周围世界特有的世界性质在其意蕴中句画着位置的当下整体性的因缘联络。”【121】

    23.在世界之中存在的空间性(The Spatiality of Being-in-the-world)。空间性只有根据“在之中”才是可能的,“而‘在之中’的空间性显示出去远与定向(de-severance and directionality)的性质。”【122】“去远说的是使相去之距消失不见,也就是说,是去某物之远而使之近。…去远则相反必须被把握为生存论性质。”【122】“此在日常生活中的寻视去远活动揭示着‘真实世界’的自在存在,而这个‘真实世界’就是此在作为生存着的此在向来就已经依之存在的存在者(that entity which Dasein, as something existing, is already alongside)。”【124】非距离测量,“"远"。决定着从周围世界首先上到手头的东西之远近的,乃是寻视操劳。”【125】“此在已经随身携带而且始终随身携带着这种去远,因为此在本质上就是去远,也就是说,此在本质上就具有空间性。”【126,这里的“空间性”=“去远”且优先于可测量的空间,与后面的时间性诠释类似,都是动态的。】

    此在还有定向的性质。“寻视操劳活动就是制定着方向的去远活动。…属于去远活动的定向是由在世奠定的。”【126】“去远与定向作为‘在之中’的组建因素规定着此在的空间性,使此在得以操劳寻视着存在在被揭示的世内空间之中。”【128】

    24.此在的空间性,空间(Space and Dasein's Spatiality)。“此在作为操劳着的‘在之中’同意蕴相熟悉,而在意蕴中就有空间的本质性的共同展开。如此这般随同世界之为世界展开的空间尚不具有三维的纯粹多重性。”【128】“对在世起组建作用的‘让世内存在者来照面’是一种‘给与空间(giving space)’,我们也称之为设置空间(making room)。…我们把设置空间领会为生存论环节。”【129】“空间首先就在这样一种空间性中随着在世而被揭示。…既非空间在主体之中,亦非世界在空间之中。只要是对此在具有组建作用的在世展开了空间,那空间倒是在世界‘之中’。…从存在论上正当领会的‘主体’即此在乃是具有空间性的。因为此在以上述方式具有空间性,所以空间显现为先天的东西。”【129】形式直观则揭示出空间关系的纯粹可能性。“无所寻视仅止观望的空间揭示活动使周围世界的场所中立化为纯粹的维度。…世界失落了特有的周围性质;周围世界变成了自然世界。”【130】海德格尔的结论就是:“世界现象就更不是由空间组建起来的了。唯回溯到世界才能理解空间。”【131】

     

    章4. 在世作为共在与自己存在。“常人”(Being-in-the-world as being-with and being-ones’s-self. The “They” [das Man])

    “此在首先与通常沉迷于它的世界。”【132】要追究“这种消散于世的存在方式连带着它所依据的一般‘在之中’…直追究到那些同在世一样源始的此在结构上面。这些结构就是:共同存在与共同此在(Being-with and Dasein-with [Mitsein und Mitdasein])。”【132】

    25.此在是谁这一生存论问题的着眼点。“此在向来是我的此在,这种存在者层次上的自明性本身就满可能把与之相属的存在论问题的提法引入歧途。”【135】“刚引到的那一提示〔即"此在就是我")当然不如另一个提示了:此在的‘本质’根基于它的生存。”【135】“人的‘实体’不是综合灵魂与肉身的精神,而是生存。”【136】

    26.他人的共同此在与日常的共同存在。“对追究日常的此在是谁的问题的解答应在对此在首先与通常滞留于其中的那种存在方式所作的分析中去获得。”【136】“他人随同在劳动中供使用的用具‘共同照面’了。”【136】“此在的世界所开放出来的有这样一种存在者:它不仅根本和用具与物有别,而且按其作为此在本身存在这样一种存在的方式,它是以在世的方式‘在’世界中的,…如那有所开放的此在本身一样——它也在此,它共同在此。”【137】“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138】 “‘这儿’、‘那儿’与‘此’原本都不是对在世内占据空间地点的现成存在者所作的纯粹地点规定,而是此在的源始空间性的性质。…它们主要具有生存论的含义,而没有范畴的含义。”【139】他人“是我们‘在劳作之际’,也就是说,首先在他们的在世中碰到他们。”【139】

    “‘此在’这个术语表示得很清楚,这个存在者‘首先’是在与他人无涉的情形中存在着,然后它也还能‘共’他人同在。”【139】“此在本质上是共在(being-with)。…共在也在生存论上规定着此在。此在之独在也是在世界中共在。…独在是共在的一种残缺样式(Being-alone is a deficient mode of Being-with)。”【140】“此在作为共在对之有所作为的存在者则都没有上手用具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者本身就是此在。这种存在者不被操劳,而是处于操持(solicitude/fursorge)之中。…我们把操持(Fursorge) 这一表达式领会为一种用于生存论结构的术语。”【141】

    操持有两种极端可能性:代庖和做出表率,前者多涉及对上手实物的操劳,后者涉及本真的操心。“共处首先和往往只基于在这样的存在中共同被操劳的东西。…反之,为同一事业而共同戮力,这是由各自掌握了自己的此在来规定的。这种本真的团结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从而把他人的自由为他本身解放出来。日常共处保持在积极的操持的两极端之间——即代庖控制的操持与率先(vorspringen) 解放的操持之间。”【142】“操持是由顾视(Ruecksicht)与顾惜(Nachsicht)来指引的。”【142】这里有一句“意蕴的指引联系固定于此在对其最本己的存在的存在之中,因而这种最本己的存在在本质上不能有任何因缘,毋宁说它是这样一种存在:此在本身就是为这种存在之故而如其所在地存在(In Dasein's Being, the context of references or assignments which significance implies is tied up with Dasein's ownmost Being-a Being which essentially can have no involvement, but which is rather that Being for the sake of which Dasein itself is as it is)。”【143;讲的应该是存在的优先性,且说明共在和消散于常人并非最本真的。】

    “与他人共在也属于此在的存在,属于此在恰恰为之存在的那一存在。因而此在作为共在在本质上是为他人之故而‘存在’。…共在就是生存论上的‘为他人之故’。”【143】“因为操持首先与通常滞留在残缺的方式或者至少是谈模的方式中,滞留在陌如路人的无所谓中,所以最切近的、本质的自我识认需要自我结识。”【144】共处的领会被不恰当地称作移情(empathy),“‘移情’的现象就仿佛在存在论上首次搭了一座桥,从首先被给定为我我手立的自己的主体通到首先根本封闭不露的其他主体。”【144-5】共处组建起移情,“‘移情’正如一般认识一样绝不是源始的生存论现象。”【145,这几段话表现出对mitsein的肯定,与下一节完全不同】

    “只消此在存在,它就有了共处的存在方式。共处不能被理解为总计许多现成主体的结果。”【146】

    27.日常自己存在与常人(Everyday Being-one's-Self and the " They")。

    “共处就有庸庸碌碌的性质。…此在作为日常共处的存在,就处于他人可以号令的范围之中。…这个‘谁’是个中性的东西:常人。…这样的共处同在把本己的此在完全消解在‘他人的’存在方式中,而各具差别和突出之处的他人则更其消失不见了。在这种不触目而又不能定局的情况中,常人展开了他的真正独裁。”【146-7】常人指定着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共处同在本身为平均状态而操劳。平均状态是常人的一种生存论性质。”【148】“任何优越状态都被不声不响地压住。一切源始的东西都在一夜之间被磨平为早己众所周知之事。一切奋斗得来的东西都变成唾手可得之事。任何秘密都失去了它的力量。”【148】常人到处在场,在需要挺身决断(decision)之处却溜走。“这个常人是无此人(nobody),而一切此在在共处(untereinandersein/being-among-one-other)中又总已经听任这个无此人摆布了。”【149】在庸庸碌碌中,“本己此在的自我以及他人的自我都还没有发现自身或者是已经失去了自身。常人以非自立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的方式而存在。”【149】“常人是一种生存论环节并作为源始现象而属于此在之积极状态。…日常生活中的此在自己就是常人自己,我们把这个常人自己和本真的亦即本己掌握的自己加以区别。…此在在日常生活中是为常人自己之故而存在,就是这个常人自己把意蕴的指引联络句连起来的。此在的世界向着常人所熟悉的某种因缘整体把照面的存在者开放出来,而其限度是由常人的平均状态来确定的。”【150】

    “如果‘我’的意义是本己的自己,那么‘我’并不首先存在,首先存在的是以常人方式出现的他人。…此在首先是常人而且通常一直是常人。”【151】因此,此在的本己地揭示世界和开展本真存在就是拆除一切遮盖和蒙蔽。“这种在其日常存在方式中的存在建构其本身就是那个在最初错失自身和遮蔽自身的东西。”【151】“常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论的东西,本真的自己存在是常人的一种生存变式。”【152】

     

    章5 “在之中”之为“在之中”(Being-in as such)

    28. 专题分析“在之中”的任务。考察是为了“开辟出一条道路,可藉以把握此在本身的源始存在——操心。”迄今所揭示的东西(操劳、操持等)之外,“在世”还有什么可以展示?【153】“‘在之中’毋宁是这种存在者本身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153】存在论就是要保证正面的现象实情。“本质上由在世组建起来的那个存在者其本身向来就是它的‘此’(The entity which is essentially constituted by Being-in-the-world is itself in every case its 'there')。…‘此’这个词意指着这种本质性的展开状态。…它以是它的此的方式存在。它是‘已经澄明的(illuminated)’,这等于说:它作为在世的存在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敞亮的(cleared [gelichtet] in itself)。…此在就是它的展开状态(Dasein is its disclosedness)。…这一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即是:去是它的‘此’(the Being which is an issue for this entity in its very Being is to be its 'there')。”【154-5】由此,线索在于整理这种存在建构。任务分两部分,即A和B。

    A.此的生存论建构(the existential constitution of the there)

    29.在此——作为现身情态(being there as state-of-mind/befindlichkeit)。“现身情态这个名称所指的…情绪;有情绪(our mood, our Being-attuned/ die Stimmung, das Gestimmtsein)。”【156】“在情绪中,此在总已经作为那样一个存在者以情绪方式展开了。”【157】而在日常状态中,此在对情绪有所闪避。“此在的这种展开了的存在性质,这个‘它存在着’,我们称之为这一存在者被抛入它的此的被抛境况(Geworfenheit) 。…被抛境况这个属于指应是托付的实际情形。 …实际性…是此在的一种被接纳到生存之中的、尽管首先是遭受排挤的存在性质。”【157-8】因此,“情绪是此在的源始存在方式,…此在以这种方式先于一切认识和意志,且超出二者的开展程度而对它自己展开了(Nur darf das nicht dazu verleiten, ontologisch die Stimmung als ursprüngliche Seinsart des Daseins zu verleugnen, in der es ihm selbst vor allem Erkennen und Wollen und über deren Erschließungstragweite hinaus erschlossen ist)。”【159】现身以被抛的方式开展此在;世界、共同此在、生存是同样源始地展开的,“现身是它们的这种同样源始的展开状态的一种生存论上的基本方式,因为展开状态本身本质上就是在世。”【160】现身将周围世界上手的东西作为可怕的东西揭示出来。

    “必须把原本的对世界的揭示留归‘单纯情绪’。…恰恰是在对‘世界’的这种不恒定的、随情绪闪烁的看中,上手事物才以某种特有的世界性显现出来,而世界之为世界没有一天是一成不变的。理论观望总已经把世界淡化到纯粹现成东西的齐一性中了。…然而,即使最纯的Eωpw(理论〕也不曾甩开一切情绪。”【161,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强调情绪Stimmung的源始性,Stimmung对理论和意志的优先性】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和现象学对情绪的研究。

    “在生存论存在论上意味深长的基本现身情态是畏(anxiety)。”【163】一个更具体的样式则是怕。

    30.现身的样式之一——怕(fear)。“怕之何所怕就是‘可怕的东西’。这种世内照面的东西分别具有上手事物、现成事物与共同此在的存在方式。”【164】“怕主要以褫夺方式开展此在。怕使人迷乱,使人‘魂飞魄散’。”【165】

    31.在此——作为领会(being-there as understanding/Das Da-sein als Verstehen)。“领会同现身一样源始地构成此之在。…我们把带有情绪的领会阐释为基本的生存论环节。”【166】“在‘为其故’之中,‘存在在世界之中’本身是展开了的,而其展开状态曾被称为‘领会’(In the "for-the-sake-of-which", existing Being-in-the-world is disclosed as such, and this disclosedness we have called "understanding")。”【167】

    “作为生存论环节的可能性却是此在的最源始最积极的存在论规定性。”【167】“此在是可能之在,…此在是委托给它自身的可能之在,是彻头彻尾被抛的可能性。此在是自由地为最本己的能在而自由存在的可能性。”【167-8】“此之在本质上就是领会。…领会是此在本身的本己能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存在,其情形是:这个于其本身的存在开展着随它本身一道存在的何所在(Understanding is the existential Being of Dasein' s own potentiality-for-Being; and it is so in such a way that this Being discloses in itself what its Being is capable of)。”【168】

    “世界是作为可能的意蕴展开的,而且世内存在者本身的开放也是向它的种种可能性开放。”【169】而领会突入诸种可能性之中,“因为领会于它本身就具有我们称之为筹划(Entwurf) 的那种生存论结构。…领会的筹划性质实际组建着在世的存在。”【169,感觉“领会”或verstehen具有(绝对)精神或主体的色彩】“领会作为能在(as potentiality-for-Being),其本身就具有种种可能性,…领会可以是本真的领会,这种领会源于如其本然的本己自身。领会也可是非本真的领会。”【170】“就其筹划性质而言,领会在生存论上构成我们称之为此在的视的东西。…。我们用敞亮来描述此的展开状态,‘视’就对应于这个敞亮的境界('sight'. It corresponds to the "clearedness" [Gelichtetheit] which we took as characterizing the disclosedness of the "there")。”【170】直观和思维是领会的衍生物。

    32.领会与解释。“解释植根于领会。…解释并非要对被领会的东西有所认知,而是把领会中所筹划的可能性整理出来。”【173】“解释向来奠基在先行视见之中。…被领会的东西…通过解释上升为概念。”【175-6】“意义是某某东西的可领会性的栖身之所。在领会着的展开活动中可以加以分环勾连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义(Meaning is that wherein the intelligibility [Verstandlichkeit] of something maintains itself. That which can be Articulated in a disclosure by which we understand, we call "meaning")。”【177】

    “先行具有、先行视见及先行掌握构成了筹划的何所向(upon which)。意义就是这个筹划的何所向,从筹划的何所向方面出发,某某东西作为某某东西得到领会。…意义是此在的一种生存论性质,…只有此在能够是有意义的或是没有意义的。”【177】领会和解释的良性循环,而认识理想仅仅是领会的一种变体。“历史学认识的存在论前提在原则上超越于最精密的科学的严格性观念。数学并不比历史学更严格,只不过就数学至关紧要的生存论基础的范围而言,数学比较狭窄罢了。”【179】

    33.命题——解释的衍生样式(Assertion as a Derivative Mode of Interpretation)。“命题("判断")奠基于领会,从而表现为解释活动的一种衍生样式。”【180】命题意味着展示、谓述和传达。Validity不是命题的源始含义,“命题是有所传达有所规定的展示。”【183】命题是解释的衍生形式,在其中上手状态过渡为现成状态,“寻视解释的源始‘作为’被敉平为规定现成性的‘作为’;而这一敉平活动正是命题的特点。”【185】

    34.在此与话语,语言(Being-there and Discourse. Language)。“语言的生存论存在论基础是话语。…话语同现身、领会在生存论上同样源始。…话语是可理解性的分环勾连。从而,话语已经是解释与命题的根据。”【188】“现身在世的可理解性作为话语道出自身。”【188】“此在通过话语道出自身,并非因为此在首先是对着一个外部包裹起来的‘内部’,而是因为此在作为在世的存在已经有所领会地在‘外’了。…把生存开展,这本身可以成为‘诗的’话语(poetical discourse)的目的。”【190】话语本身包含听。“此在作为共在对他人是敞开的,向某某东西听就是这种敞开之在。”【191】“话语的另一种本质可能性即沉默。”【192】

    “把语法从逻辑中解放出来这一任务先就要求我们积极领会一般话语这种生存论环节的先天基本结构。”【193】

    B.日常的此之在与此在的沉沦。“领会必须首要地被理解为此在的能存在。”【194,引用强调下,因为觉得会有问题】

    35.闲言(idle talk)。闲言“意味着一种正面的现象,这种现象组建着日常此在进行领会和解释的存在样式。”【195】平均的可理解性,“因为话语丧失了或从未获得对所谈及的存在者的首要的存在联系,所以它不是以源始地把这种存在者据为己有的方式传达自身,而是以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方式传达自身。”【196】话语有可能变成闲言,而“闲言原原本本就是一种封闭。…闲言乃是除了根的此在领会的存在样式。”【197】“除根不构成此在的不存在,它倒构成了此在的最日常最顽固的‘实在’。”【198】

    36.好奇(curiosity)。领会的视见(sight)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好奇之“看(seeing)”。“‘看’的这一引人注目的优先地位首先是奥古斯丁在阐释concupiscentia [欲望〕时注意到的。”【199】在休息之际,“操心变成了对这类可能性的操劳:休息着、逗留着,只就其外观看‘世界’。…此在一任自己由世界的外观所收攫。”【200】“这种看之操心不是为了把捉,不是为了有所知地在真相中存在,而只是为了能放纵自己于世界。”【200】看的特性:不逗留、涣散、丧失去留之所。

    37.两可(ambiguity)。“人人都可以随便说些什么。既然如此,人们很快就无法断定什么东西在真实的领会中展开了而什么东西却不曾。这种模棱两可不仅伸及世界,而且同样伸及共处本身乃至此在向它自己的存在。”【201】两可扼杀投入行动的兴趣。

    38.沉沦与被抛(falling and thrownness)。“闲言、好奇和两可标画着此在日常借以在‘此’、借以开展出在世的方式。…我们称这种基本方式为此在之沉沦。”【203-4】此在首先与通常寓于它所操劳的“世界”,这是此在的“非本真状态。”“非本真状态殊不是指不再在世之类。它倒恰恰构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在世,这种在世的存在完全被"世界"以及被在常人中的他人共同此在所攫获。”【204】“沉沦在世对它自己起到引诱作用同时也起到安定(tranquillizing)作用。”【206】“领会本身就是一种能在,这种能在唯有在最本己的此在中才必定变成自由的。…在这种得到安定的、"领会着"一切的自我比较中,此在就趋向一种异化(alienating)。”【206】这种异化把此在挤压在非本真性中,自拘于自身之中。“引诱、安定、异化与自拘(拘执) ,这些现象都描述着沉沦特有的存在方式。”【207】

    此在被不断地从本真性拽开,这一沉沦的动荡被标记为涡流(turbulence)。“本真的生存并不是任何飘浮在沉沦着的日常生活上空的东西,它在生存论上只是通过式变来对沉沦着的日常生活的掌握。”【208】

     

    章6. 操心——此在的存在(care as the being of dasein)

    39.此在结构整体的源始整体性问题。“畏(anxiety),作为此在存在的可能性之一,连同在畏中展开的此在本身一道,为鲜明地把握此在源始存在的整体性提供了现象基地。此在之在绽露为操心(care/cura)。”【211】“存在与真理即使未被视为一事,也始终相提并论。”【212】

    40.“畏”这一基本现身情态作为此在卓异的展开状态。沉沦只是逃避到世内存在者那儿去。“沉沦之背离倒是起因于畏,而畏又才使怕成为可能(The turning-away of falling is grounded rather in anxiety, which in turn is what first makes fear possible)。…畏之所畏者(das Wovor der Angst)就是在世本身。”【215】世内上手在手的东西不能充任畏之所畏者,畏不知其所畏者是什么,“威胁者乃在无何有之乡(nowhere),这一点标画出畏之所畏者的特征来。…‘无何有之乡’不意味着无,而是在其中有着一般的场所。”【215-6】“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无与无何有之乡中宣告出来的全无意蕴并不意味着世界不在场,而是等于说世内存在者就其本身而论是这样无关宏要,乃至在世内事物这样无所意蕴的基础上,世界之为世界仍然独独地涌迫而来。”【216】“畏把此在抛回此在所为而畏者处去,即抛因此在的本真的能在世那儿。畏使此在个别化为其最本己的在世的存在。”【217】“畏在此在中公开出向最本己的能在的存在,也就是说,公开出为了选择与掌握自己本身的自由而需的自由的存在。畏把此在带到它的"为…"的自由存在(propensio in... )之前,带到它的存在的本真状态之前,而这种本真状态乃是此在总已经是的可能性。”【217】

    唯我论地把此在带到世界之为世界面前。“畏将此在从其消散于‘世界’的沉沦中抽回来了。日常的熟悉自行沉陷了。此在个别化了,但却是作为在世的存在个别化的。”【218】“安定熟悉地在世是此在之茫然失所的一种样式,而不是倒转过来。从生存论存在论来看,这个不在家须作为更加源始的现象来理解(That kind of Being-in-the-world which is tranquillized and familiar is a mode of Dasein's uncanniness, not the reverse. From an existential-ont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not-at-home" must be con&eived as the more primordial phenomenon)。”【219】“畏的整个现象就把此在显示为实际生存在世的存在。这一存在者的诸基础存在论性质就是生存论性质、实际性与沉论。”【221】

    41.此在之存在:操心(Dasein’s being as care)。“此在是为存在本身而存在的存在者。…为最本己的能在而自由存在,因而就是为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的可能性而自由存在,都显现在畏中的一种源始的基本的具体化中。向最本己的能在的存在从存在论上却是说:此在在其存在中已经先行于它自身了(Being-free for one's ownmost potentialityfor-Being, and therewith for the possibility of authenticity and inauthenticity, is shown, with a primordial, elemental concreteness, in anxiety. But ontologically, Being towards one's ownmost potentiality-for-Being means that in each case Dasein is already ahead of itself [ihm selbst…vorweg] in its Being)。”【221,这里关键有一个为本真/非本真的可能性而自由存在,则意味着非本真也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则意味着非本真的生活也是可以本真的呀!】“我们把这个本质性的"为…"的存在结构把握为此在之先行于自身的存在(Being-ahead-of-itself)。”【221】

    “在世本质上就是操心。”【222】其结构环节有三个:先行于自身的存在;已经在…中的存在;寓于…的存在(Being-ahead-of-itself;Being-already-in; Being-alongside)。“在先行于自身的存在中,这个"自身"总是指常人自己意义上的自身。”【223】“操心总是操劳与操持——即使只是通过褫夺的方式。”【224】

    43.验证此在之为操心的生存论诠释。这里预先提示“此在之存在的特点是历史性。”【227】因此找一个历史的、先于科学的说法,就是一则古老的寓言:Cura女神、人、农神(时间)。“神不死而人有死。于是在这两类中,其一即神的善由其本性完成,而另一即人的善则由操心(cura) 完成。”【229】“人能够为他最本己的诸种可能性而自由存在,而在这种自由存在(筹划)之际成为他所能是的东西,这就叫人的perfectio( 完善) 。”【230,自由先于善/本质了】被抛和谋划,“Cura 的"双重意义"意味着:被抛的筹划本质上就是一个双重结构。”【230】

    43.此在、世界之为世界、实在(Dasein,Worldhood,and reality)。依据沉沦,领会把自己错置(divert)到对世界的领会中,“存在者首先被理解为现成物(res) 的网络。存在得到了实在(reality)的意义。存在的基本规定性成了实体性。”【231-2】“把一般关于存在的问题的提法都迫向歧途。”【232】因此要讨论reality的问题。

    a.实在作为存在的问题和“外部世界”的可证明性问题。意识的超越。“实在事物也只有在已经展开的世界的基础上才是可揭示的。”【234】康德驳斥唯心论依赖于时间,“变易和持久同样源始地属于时间的本质。”【234】仍停留在现成存在的层面上,在世隐而未露。没有正确领会此在,哲学的耻辱在于尝试这样的证明。“都把一个最初没有世界的或对自己是否有一个世界没有把握的主体设为前提,而这个主体到头来还必须担保自己有一个世界。”【237】所需要的是解释沉沦。“存在绝不能由存在者得到澄清,对于任何存在者,存在总已经是"超越的东西"了。”【239】

    b.实在作为存在论问题(Reality as an Ontological Problem)。“"世界之内"植根于世界现象。”【240】狄尔泰、舍勒。

    c.实在与操心。“在世内存在者的诸种存在样式中,实在并不具有优先地位。…实在回指到操心这种现象。”【243】“人的实质是生存。我们曾借这一命题表达出了:不能由实在和实体性来理解具有此在的存在方式的存在者。”【244】

    44.此在、展开状态、真理(Dasein,disclosedness,and truth)。“"真理"所意味的和"事情"、"自己显示着的东西"是一样的。”【246,为何在这个位置论述真理?】

    a.传统的真理概念及其存在论基础。传统看法的三个命题:真理的处所(locus)是命题;本质在于符合;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这位逻辑之父既把判断认作真理的源始处所,又率先把真理定义为"符合"。”【247】符合(agreement)是一种关系。“道出命题这种向命题之所云的存在是存在者的展示;这种道出命题的存在揭示了它向之而在的存在者。命题在揭示着,这一点得到证明(What comes up for confirmation is that this entity is pointed out by the Being in which the assertion is made-which is Being towards what is put forward in the assertion ; thus what is to be confirmed is that such Being uncovers the entity towards which it is. What gets demonstrated is the Being-uncovering of the assertion)。”【250-1】“证明涉及的只是存在者本身的被揭示的存在,只是那个"如何"被揭示的存在者。”【251】“一命题是真的,这意味着:它就存在者本身揭示存在者。…命题的"真在"(真理)必须被理解为揭示着的存在(The Being-true (truth) of the assertion must be understood as Being-uncovering)。”【251】这里源始的being-true(真理)被理解为行为,而“在世现象也是真理的源始现象的基础。”【252】

    b.真理的源始现象和传统真理概念的缘起。“"是真"(真理)等于说"是进行揭示的"("Being-true" ("truth") means Being-uncovering)。”【252】“aletheia(真)意味着"事情本身”,意味着自身显现的东西,意味着这样那样得到了揭示的存在者。…真理现象始终是在被揭示状态(去蔽)的意义上出现的。”【252】这是希腊人先于哲学领会到的。“揭示活动本身的生存论存在论基础首先指出了最源始的真理现象。”【253】这里海德格尔说此在是首先的真,而被揭示的存在是第二位的真。【253,似乎溯源到真理是主体性的黑格尔传统中】“只要此在作为展开的此在开展着、揭示着,那么,它本质上就是"真的"。此在"在真理中"。”【254】:展开、被抛、筹划;有沉沦,则不真,“在世是由"真理"和"不真"来规定的。”【256】真理的生存论诠释得出两条命题:“1.在最源始的意义上,真理乃是此在的展开状态,…2.此在同样源始地在真理和不真中。”【256】

    “被理解为符合的真理,通过某种特定变异来自于展开状态。”【256-7】“命题一旦道出,存在者的被揭示状态就进入了世内存在者的存在方式。”【258】

    c.真理的存在方式及真理之被设为前提。“进行揭示,即是"真理"的存在方式。”【261】“真理本质上就具有此在式的存在方式,由于这种存在方式,一切真理都同此在的存在相关联。…因为"真理"作为揭示乃是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才可能把真理从此在的任意那里取走。真理的"普遍有效性"也仅仅植根于此在能够揭示和开放自在的存在者。”【261,可以做两种解释:自我意识只限于此在或遍布世界】真被设为前提,这个我有一点迷糊。而“主张"永恒真理”,把此在的基于现象的"理想性"同一个理想化的绝对主体混为一谈,这些都是哲学问题内的长久以来仍未彻底肃清的基督教神学残余。”【264】

    最后海德格尔问:操心已经给出了此在的最源始的整体性么?没有,因为后面还有对本真性和时间的分析。

     

    第二篇 此在与时间性(Dasein and temporality)

    45.源始地诠释此在的任务。“一切解释都有其先行具有,先行视见和先行掌握(Every interpretation has its fore-having, its fore-sight, and its fore-conception)。我们把这些"前提"的整体称为诠释学处境。”【267】生存是“以其存在本身为本旨的有所领会的能在。而能在作为向来我属的能在,自由地面对本真状态或非本真状态以及这两种状态的无差别样式。”【268】此前的诠释从平均状态着手,没有涉及本真的存在,因此欠缺源始性。而只要此在生存,“此在就必定以能在的方式尚不是某种东西。由生存构成其本质的存在者本质上就抗拒把它作为整体存在者来把捉的可能性。”【269】需要把本真性和整体性带到明处。

    “只要此在存在,在此在中就有某种它所能是、所将

  • 可以放心给孩子读柯南了!而且是自然科学知识!

    作者:灿烛童书 发布时间:2019-06-15 08:27:48

    本书结合了风靡全球的柯南经典的形象!柯南×漫画×推理×科学×实验,原来柯南就是孩子超棒的科学老师!同时由世界著名漫画家青山刚昌先生联手川村康文(东京理科大学教授)、Galileo工房(一个由日本的小学、初中、高中的理科老师与热爱科学的市民们所组成的团体组织)。专为7-14岁孩子打造的理科学习型科学漫画,适合7-14岁孩子阅读的科普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550+)
  • 傻瓜式服务(362+)
  • 排版满分(557+)
  • pdf(597+)
  • 服务好(313+)
  • 体验满分(202+)
  • 值得购买(463+)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 2024-12-18 02:29:27 )

    强烈推荐!!!

  • 网友 丁***菱: ( 2024-12-18 08:42:12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仰***兰: ( 2025-01-06 12:22:1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潘***丽: ( 2024-12-28 03:54:43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23 22:33:46 )

    好用,支持

  • 网友 后***之: ( 2025-01-04 09:38:0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扈***洁: ( 2024-12-26 04:13:1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马***偲: ( 2024-12-16 23:35:12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石***烟: ( 2024-12-31 10:04:5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18 00:16:2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师***怡: ( 2024-12-19 05:26:56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相***儿: ( 2024-12-17 09:06:41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訾***晴: ( 2024-12-22 04:01:0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