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爸妈当佣人 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励志成长培养绘本 幼儿园精装硬壳硬面绘本 3-6-8岁幼儿童启蒙早教图画故事书 亲子阅读睡前故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不把爸妈当佣人 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励志成长培养绘本 幼儿园精装硬壳硬面绘本 3-6-8岁幼儿童启蒙早教图画故事书 亲子阅读睡前故事精美图片

不把爸妈当佣人 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励志成长培养绘本 幼儿园精装硬壳硬面绘本 3-6-8岁幼儿童启蒙早教图画故事书 亲子阅读睡前故事电子书下载地址

》不把爸妈当佣人 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励志成长培养绘本 幼儿园精装硬壳硬面绘本 3-6-8岁幼儿童启蒙早教图画故事书 亲子阅读睡前故事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不把爸妈当佣人 让孩子独立自主的励志成长培养绘本 幼儿园精装硬壳硬面绘本 3-6-8岁幼儿童启蒙早教图画故事书 亲子阅读睡前故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409476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2.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28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9: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文兴 发布时间:2022-12-25 11:07:58

    问题引导发现之路。

  • 作者:梦魇马戏团 发布时间:2019-09-29 14:38:38

    最终,结局让游戏的确只是同人。

  • 作者:絳屍工蟲 发布时间:2021-11-29 20:48:17

    生死场篇非常好

  • 作者:dragonss 发布时间:2010-09-14 21:26:47

    R.I.P

  •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21-02-10 16:02:49

    加油,一起上岸!

  • 作者:Lia元宝 发布时间:2021-12-21 15:01:14

    了解日常生活中如何交到新朋友,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要肯定他人,勇敢迈出就能认识新朋友。


深度书评:

  • 对死亡的思考——《直视骄阳》读后

    作者:自然而然 发布时间:2010-09-21 22:09:17

    开篇序言

        最近的时间似乎是安排得满满的,或许根本不是最近,是长久以来我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大有齐白石那“不叫一日闲过也”的风范。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其中一个癖好是抄写名言名句,但可惜当时抄这句话时有个笔误,我在那绿皮塑胶日记本上写下:“不叫一日闲也过”,及至后来很多年都觉得齐白石这个人说话太拗口,呵呵。

        九月十七日大塞车时我也是其中被堵成员之一,早上在公车上呆了两小时,晚上呆了三小时(平时是50分钟的路程),好在我一直有座儿,因此多了五个小时看书的时间,感觉也很是惬意。

        其他的时候,要么在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要么倒腾我的个人主页,要么写博文,写咨询和案例报告,要么去百度给人解梦(哦,顺便提一下,我现在被百度邀请成为他们的解梦专家了,并且与我老爸的偶像邵伟华同台PK哦,地址在这里:

    http://zhidao.baidu.com/s/dream/index.html#critic

    ),好像就没闲着的时候。

    最近看的一本书是欧文亚龙的《直视骄阳》,是一本关于死亡焦虑的书。

        书里提到的一些细节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很多事情,尤其是想起我曾经一直想在院子里挖个深洞,把装着照片和日记的罐头瓶放进去,然后想象千年以后被后人无意间挖掘出来。我认为那样可以让他们知道,一千年前曾经有这样材料的东西,并且在一千年前,人们管这个东西叫“照片”,我也希望能让他们知道,一千年前的文字是怎样构成的,同时他们还知道了,一千年前有个小姑娘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

        我不止一次地想像那个场景:一群不知道会穿什么款式服装的人类,拿着他们那个时代的类似放大镜一样的工具小心谨慎地研究我留下的东西。对这个场景的想象让我很是有满足感。

        结果我把这个幻想告诉一个好朋友的时候,他竟然告诉我,他曾经实施过——他小时候曾经在一个啤酒瓶里装上他写的东西,埋在地底下,结果过一段时间就忍不住挖出来看看,挖了两次,最后一次的时候索性不再埋进去了。

        他说完,两个人哈哈大笑了一场。

        按照欧文亚龙的观点,我们这样的动作其实是在无意识地对抗死亡焦虑,即希望自己死后可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有的人希望给后代留下财富,有的人希望留下名声——然而欧文亚龙认为这两样东西是最没有价值的,因为你留下的财富始终要被后人消耗掉,你留下的名声也很快会被人遗忘(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上将再也没有人记得你,因为那些认识你的人都死掉了,连他们的儿子和孙子也会死掉),然而有一样东西如果你愿意留下,它就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波动影响”——你的爱、智慧和思想对他人的有益影响,而这个人又用你给予他的这些无价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就这样代代相传,平行的和纵深的影响将永远传递。

        最明显的例子,比如中国的孔子,我们至今都还在受他的影响,比如外国的尼采,我们中的很多人也仍然在受他的一些思想观点的影响。

    因此我也开始意识到为什么齐白石说“不叫一日闲过也”,为什么我喜欢给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我想这大概是对付死亡焦虑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我们都是无意识地去这样做。

        对死亡的探索

        这些天因为看《直视骄阳》,让我回忆起不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记得那时候作文选上有一篇描写小狗“安琪儿”溺水而亡的故事,我每看必哭;

        还有动画片《雪孩子》里的小雪人,为了救小白兔而融化了自己的身体,我也是每看必哭;

        当时经常被一起看书的小伙伴嘲笑,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些故事触动我最深的,却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脆弱生命的悲悯和哀伤。

        童年期的我对死亡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我一直非常非常想知道我死了以后将要去哪里。所以在10岁的时候精心策划过一次死亡事件(当然没有真正去实施),因为想到还要好几十年才要死掉,就觉得那太遥远——我太想知道人死了以后要去哪里了。

    那当然都是小时候对死亡的探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和欧文亚龙一样——也无法从宗教里找到任何精神上的安慰。虽然我的家族很多代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无论我父亲的家族还是母亲的家族。

    当然有人说这是一种反叛,要通过脱离我的家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不知道内里是否有这种因素,但无论如何我不能接受“轮回”这一说,也无法让自己相信“人生来就要受苦或人生来就有罪”这个观点。

        对于我来说,人一旦死了,就是灰飞烟灭,就是什么都不存在了,起码是任何可见可触的东西都不存在了。至于近年来人们都在谈论的“灵魂永生”,我还不能说我不相信,当然也不能说相信,因为我现在仍然活着,没有证据证明“灵魂永生”,但也无法有证据证明“灵魂不存在”,如果可以(但我不相信我可以),等我临死的时候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迟早要死,并且没有人可以告诉我,我死了以后我将如何,我自己也永远无法知道答案。所以我才对生活如此的有热情,才对生命如此的感兴趣,我觉得这个未知使我整个的生命都变得很有意义——因为我无法确知我的生命是否有机会重复,并且我相信如果我的生命得以重复,那个重复的生命也不再是我,尤其现在的我的世界里出现的所有的人事物也不可能再出现在那重复的生命的世界里,如果我的生命真的可以重复,那我的经历恐怕是不能重复了,我的气质特点呢?我的思想呢?我的爱的体验呢?一定也是无法重复的。

        所以,对于我的生命来说,真正的存在仅此一次。

        正因为如此,我才不忍心让每一分钟白白地流走(因为这一分钟也是不可重复的),我要去做那些我认为对我有价值的事情,要用我认为有价值的方式去体验我的生活,我要和我爱的人在一起,去爱他,并通过爱他而去爱所有的人。

        关于波动影响

        说到“波动影响”,最近几年来我从事的工作似乎都是在创造这种“波动影响”,无论我曾经身为形象设计师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感觉,还是作为培训师去传递正向积极的价值观,还是现在我正在享受的心理师的工作,都是在创造那“波动影响”.

    我深信自己曾经和正在影响着一大批人,让他们通过我感受到希望、力量、幸福和积极的人生观。

    或许他们是通过我的课堂,或许是通过与我的交谈,或许是通过我的咨询,还有很多人是通过我的文字。今天一个多年前的同事在QQ上给我留言,说她今天感觉糟透了,她知道我不在线,但是每当她想到我,心里会感到一丝慰藉。然后她就访问了我的日志,看到了那篇《给寻找自己的你》,一时间哭得泣不成声,她说:“你的日志拯救了我,谢谢你。”

        看她这么说,我也很感动。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那篇日志刚刚写完的时候,很多人给我回馈说刚看了几行就忍不住哭了,他们认为那篇文章是一份礼物。今天我再次感受到这种“波动影响”,我深信她有了这份感受,将学着更好地生活,会把她体味到的感受用作去爱她的孩子和丈夫,去爱她周围的人。

        我喜欢这份“波动影响”,因为,那是我生命的意义的一部分。

        很多年来,我经常有一种沉浸在有着各种气味的空气里深深呼吸的感觉,整个人沉浸在那空气里,让那空气中的各种杂质各种气味各种感觉包围着我,浸透着我,我在它们的包围中前行,感受着这一切,也感受着我自己。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我虽然知道生命终将消亡,但却选择深深地投入到生活之中,所以才对我的人生感到满足,所以才对死亡这个东西非但没有恐惧,反而还充满了好奇吧。

  • 心情不好?看看你自己朝自己开了多少枪(摘10种认知扭曲)

    作者:春眠不觉小天菜 发布时间:2013-04-24 14:43:09

    1、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

      

    这是指你倾向于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标准来评价你自己。比如说,有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告诉我:“我输掉了州长竞选,所以我现在成了零。”一位成绩一直A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之后说:“现在我算是全输了。”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的基础是完美主义。它使你害怕任何错误与不完美,因为那时你会认为自己完全输了,你会感觉自身不足,没有价值。  

    这种评价事物的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生活很少是绝对的非此即彼。比如说,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优秀或绝对的愚蠢。同样的,也没有人会是绝对的光彩照人或绝对的丑陋无比。看看你现在所在屋子的地板。它是绝对干净的吗?或者是每一块地方都垃圾成堆吗?还是只是有些干净而已?在宇宙中,绝对肯定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总是想用绝对的范畴来套自己,那你会一直很抑郁,因为你的知觉与现实是不吻合的。你会一直不信任自己,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都永远不会符合你那夸张了的期望。技术上把这种认知错误叫做“两分思想”。你以绝对的黑白来看待每一件事情——灰色地带是不存在的。  

    2、过于概括。

      

    7岁时,我在亚里桑那州商品交易会上买了一副魔术扑克,这种扑克名叫思文佳利扑克。你或许也已经看到过这种简单的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幻觉:我先让你看牌——每一张都是不一样的。你随机抽一张牌。现在假定你抽了一张黑桃J。你不用告诉我这是一张什么牌,你把这张牌再放回整副牌中。现在我大叫:“思文佳利!”我把牌反过来,每一张牌都变成了黑桃J。  

    如果你极度地概括这种情况,你会武断地认为,一件事一旦发生了,它就会像黑桃J一样在你身上反复发生。由于要发生的事不可避免地是不愉快的,所以你就会感到难过。  

    有一次,一位抑郁的销售员在他的汽车窗玻璃上发现了一块鸟屎,于是就想:“我真幸运。鸟儿们总在我车上下赌注(注:英语俚语中的“鸟屎”又有“赌注”之意)!”这是极度概括的一个典型例子。我问他后来是否还有这种体验,他承认,在其二十年的旅途中,他不记得自己在汽车窗玻璃上还发现过鸟屎。  

    拒绝之痛几乎全是由于过于概括引起的。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一个人遇到的不过是短时的失望,而不应该是严重的烦乱。一位害羞的年轻人鼓足勇气约一个女孩。这位女孩由于有约在先,于是就礼貌地拒绝了。于是这位男孩就对自己说:“我再也不约人了。没有女孩愿意和我约会。我的一生都会孤独而悲惨。”在他扭曲的认知里,他的推论就是,因为她拒绝过他一次,所以她永远都会这么做,而既然所有女人都100%具有相同品位,那么地球上任何一位合格的女士都会反复不断地拒绝他。思文佳利!  

    3、心灵过滤。

    你从任意情景中选择一段消极细节,仔细思考这段细节,你会发觉整个环境都是消极的。比如说,有一位患抑郁症的大学生听到有人在取笑她的好友。她感到很愤怒,因为她想:“人类就是这样——残忍而又无情!”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此前的日子里,很少有人——如果有的话——对她残酷无情!还有一次,在她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她确信在满分一百分中她丢了大约有十七分。她对这十七个问题耿耿于怀,于是就得出结论说她会因为这次考试的失败而退学。当试卷发回来后,上边粘了一个纸条:“你得了一百分的八十三分。这是今年学生里边的最高分。A+。”  

    当你抑郁时,你就戴上了一副特别的有色眼镜,经过它的过滤,什么东西都变得消极。你只让消极的东西进入你的思想意识里。由于你还不了解这一“过滤程序”,所以你得出结论说什么事情都是消极的。术语将这一过程称做“选择性吸收”。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4、贬损积极的东西。

      

    一种更为特别的心理幻想是某些抑郁病人总是倾向于把中性的甚至是积极的体验转化成消极的体验。你不仅是无视积极体验,事实上你又快又准地把积极体验转化成了噩梦般的消极体验。我称此为“颠覆炼金术”。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梦寐以求的就是找到一种把普通的金属转化成金子的方法。假如你处于一种抑郁状态,你可能就会在用同样的天赋做着相反的事情——你会迅速地把金子般的快乐转化成低落的情绪。不过你并不是有意识的——或许你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一个日常的例子就是我们每天对待恭维的态度。假如有人恭维你的外貌或工作,你或许会下意识地告诉自己:“可真是好话。”念头轻轻一转,你就否定了他们的恭维。当你告诉他们:“噢,没什么,真的”时,你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假如你不断地对所发生的事情泼冷水,也就难怪你的生活那么阴冷了!  

    贬损积极的东西是认知扭曲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形式。你就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极力发现证据支持自己的烦恼假设。支配你消极想法的这些假设通常会表现为“我是二流的”这种形式。每当你有一种消极体验,你就会反复考虑这件事情,然后得出结论:“这证明了我早就知道的东西。”相反,如果你有一种积极体验,你就会告诉自己:“纯属侥幸,不算数的。”你为这种习惯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心境凄惨,无力去欣赏所发生的好事。  

    由于这种认知扭曲很常见,它还会构成某些最为极端的难以处理的抑郁形式的基础。比如,一位极度抑郁,正在接受治疗的年轻妇女告诉我:“谁也不可能关心我,因为我很可怕。我绝对是孤独的。地球上没一个人会关注我。”当她要离开这家医院时,许多病人和工作人员都表示对她颇有好感。你猜她是怎样否定这件事的:“那不算,因为他们不是在真实世界里看待我的。真正医院外边的人是永远不会关心我的。”我问她如何解释医院外边有那么多朋友和家人在关心她。她解释说:“那不算,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真实的我。你看噢,伯恩斯博士,在内心我绝对是烂透了的,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绝对不会有任何人哪怕真正片刻喜欢我!”通过这种贬损积极体验的方式,她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消极信念,而这种信念和她的日常经验相比显然是不真实不连贯的。  

    你的消极想法或许没有她那么极端,不过可能你还是每天数次在不经意间忽略掉了发生在你身上的许多真正积极的东西。这种行为使生活逊色不少,并使事情变得不必要的黯淡。  

    5、跳跃式结论。

      

    你会武断地跳到一个不被周围事实所支持的消极结论上来。这种情况的两个例子就是“测心术”和“先知错误”。  

    测心术:你假定其他人都瞧不起你,你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不愿去检验一下。假定你作了一场出色的演讲,但你又发现前排有一个人在打盹。事实上那天晚上他是偶然闯进来的,但是你并不知道这一点。你或许就会想:“这个听众认为我很讨厌。”假如在街上你的一个朋友和你擦肩而过,但是没有和你打招呼,因为他正全神贯注地在想一件事情,并没有注意到你。你或许会错误地得出结论说:“他不理我,所以他肯定不再喜欢我了。”或许某天晚上你爱人没有搭理你,因为她在工作中受到了批评,正为此感到难过,所以就没有心情和你说话。你的心可能会沉下去,因为你会对沉默作出这样的解释:“或许她生我的气了。我做错什么了?”  

    针对这种想象出来的消极反应,你或许会退缩,或许会反击。这种自我打击的行为模式就像一个自我满足的预言,与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建立了一种消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先知错误:就好像你有一颗只预言不幸的水晶球一样。你猜想某些事情要发生,然后你就把这个预言当做一个事实,尽管这并不是真实的。一位中学的图书管理员在焦虑时反复对自己说:“我快要死过去了,简直要疯了。”这个预言当然是不真实的,因为她一辈子从来没有死过去(也没有疯掉!)。而且她也没有什么严重的症状让她神志不清。在一次治疗会上,一位患抑郁症的敏锐的内科医生对我解释为什么他得放弃治疗:“我意识到我会一直很抑郁。我的不幸将延续下去,我深信这次或任何其他治疗都注定会失败。”关于症状的消极想法使他感到无望。在他开始治疗后不久他的症状得到了改善,这表明他过去的预言是多么没有根据。  

    你是不是发现自己也曾这样跳跃性地做结论?假如你传呼过一个朋友,而他又没有能够按时回电话,你可能就会变得抑郁,你会认为他可能其实已经收到了,但是没有什么兴趣给你回。扭曲的吗?(测心术。)于是你会感到心痛,决定不再打电话看看是怎么回事,你会对自己说:“如果我再回电话的话,他会认为我很讨厌。我只好装傻算了。”由于这一消极推测(先知错误),你会回避你的朋友,并且认为受到了羞辱。三周后,你了解到你的朋友根本没有收到你的信息。事实证明,所有的煎熬都不过是自己营造的一堆废话。心灵魔术的又一痛苦产物!  

    6、夸大与缩小。

      

    你可能会陷进去的另一思想圈套是“夸大”和“缩小”,不过我更喜欢称其为“双目镜把戏”,因为你要么不合比例地夸大事情,要么又不合比例地缩小事情。夸大通常发生在你看待自己的错误、恐惧或不完美之处时,你夸大了它们的重要性:“天啊!我做了一件错事。多糟糕,多可怕!流言似飞火,我的名声全毁了!”你通过双目望远镜的末端来看你的错误,使它们看起来又大又怪。这又可以称做“灾难化”,因为你把一件普通的消极事件看成了吓人的怪物。  

    当你考虑自己的力量时,你又会反着去做——你通过双目镜的另外一端去看待事情,这样事情就显得既微小又不重要。如果你夸大你的不足,缩小你的优点,你肯定会觉得自己卑贱。不过问题不在你——而在于你所戴的可恶的透镜上!  

    7、情绪推理。

      

    你把自己的情绪当做真理的证据。你的逻辑是:“我觉得自己像一颗哑火的臭弹,所以我就是一颗臭弹。”这种推理是一种误导,因为你的感情反映了你的思想和信念。如果它们被扭曲了——许多情况下都是这样,你的情绪就没有了合理性。可以作为情绪推理的例子有:“我觉得有罪,所以我肯定干过坏事。”“我感到灭顶般的无望,所以我的问题肯定不可能解决。”“我感到有欠缺,所以,我一定是一个无价值的人。”“我没心情做事情,所以我最好躺在床上。”或“我很恼你,这表明你做得不好,而且总是想利用我。”  

    情绪推理几乎在你的所有症状中都有所体现。因为对你来说事情这么消极,所以你就假定它们是真的。你不会想到要去挑战创造出你感情认知的有效性。  

    情绪推理的一个常见后果就是拖延。你回避擦桌子,因为你告诉自己:“我一想起脏兮兮的桌子就恶心,擦桌子是不可能的。”六个月后,你终于做了这件事。事实证明这件事是很让人满意的,并没有那么艰苦。你一直在愚弄你自己,因为你养成了一种让消极感情指导你行为方式的习惯。  

    8、应该陈述。

    你试图通过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这个”来激发自己。这种陈述会让你感到有一种压力和怨恨。矛盾的是,你最终会感到冷淡和缺乏动力。阿尔伯特•艾利斯将此称做“必须强迫症”,我称之为“应该”生活法。  

    当你把应该陈述往别人身上套时,你通常会感到灰心。第一次诊疗,我由于有急事晚了五分钟,新来的病人就想:“他不应该这么以自我为中心。他应该快一些。”这个想法使她感到心酸,心中充满怨恨。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陈述为你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绪紊乱。当你自己的行为在现实中没有达到标准时,你的应该陈述就会使你讨厌自己,让自己感到羞耻和内疚。当其他所有人的行为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你会感到痛苦,并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你要么改变自己的期望以接近现实,要么永远被人们的行为搞得情绪沮丧。假如你发现自己有这种不好的应该习惯,可以参照后边我在有关负罪感和愤怒的章节里为你提供的一些有效的“应该和不应该”去除法。  

    9、贴标签与标签不当。

      

    为自己贴标签意味着你基于个人所犯的错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消极的自我形象。贴标签是过于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其背后的哲学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所犯的错误。”当你开始用“我是一个……”这样的句式描述自己的错误时,你就有了绝好的为自己贴标签的机会。比如,当你在第十八洞失球时,你可能会说:“我天生就是个失败者”而不说“这一洞我打坏了。”同样地,当你投资的股票只跌不涨时,你或许会想:“我是一个失败者”而不说“我投资错了。”  

    给自己贴标签不仅是自己打击了自己,而且是非理性的。你的自我不能够和任何你做的某件事情相等同。你的生命是一系列复杂的,永远变动着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之流。换句话说,你更像一条河而不是一尊雕像。别再试图用消极的标签定义自己了,它们是非常简单、非常错误的。你什么时候因为吃就认为你是一个“吃客”、因为呼吸就说你是一个“呼吸者”了?这完全是废话。但是当你根据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为自己贴标签时,这种废话就变成了一种痛苦。  

    当你给别人贴标签时,你难免会产生敌意。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老板会把他不时会发怒的秘书称做“一个不合作的婊子”。由于贴上了这种标签,他会憎恨她,不时会跳起来指责她。反过来,她也会把他称做“感觉迟钝的沙文主义者”,而且一有机会就抱怨他。长此以往,他们就互相掌握了对方的要害,把对方的每一个缺点或不当之处都看做是对方没有价值的表现。  

    标签不当是指用不准确的言辞或过于情绪化的言辞来描述一件事情。比如,一位正在节食的妇女吃了一碟冰淇淋,然后她就想:“我是多么讨厌,多么恶心自己呀。我是猪。”这种想法让她感到难过,于是她就吃下了整夸脱冰淇淋!  

    10、归己化。

      

    这种扭曲是负罪感之母!即便毫无根据,你也会假定自己应该为某一消极事件负责。你武断地认为事情的发生是你的过错,或反映了你的不足,即便在这件事上你并无责任。比如说,假如一个病人没有完成我所提供的自助项目,我就可能会有一种负罪感,因为我想:“我是一个让人讨厌的治疗师。她没能努力帮助自己是我的错。让她好起来是我的责任。”当做母亲的看到孩子的汇报卡,老师在上边批改说孩子做的不好,做母亲的马上就会想:“我一定不是一个好母亲。这张卡表明我是多么失败。”  

    归己化使你充满负罪感。你深受责任的麻痹与重负之苦,责任会迫使你把整个世界都压到自己肩上。你会在影响别人还是控制别人之间困惑。作为一名教师、顾问、家长、医生、销售员、经理,你肯定会影响和你交往的其他人,但是没有人会期望你控制他们。别人的所作所为最终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你的责任。后边我们就会讨论到用什么方法克服你的归己化倾向,并使你的责任感降到可控的、现实的程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175+)
  • 小说多(569+)
  • 体验还行(498+)
  • 值得下载(467+)
  • 不亏(386+)
  • txt(555+)
  • 排版满分(144+)
  • 无缺页(445+)
  • 还行吧(667+)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 2024-12-22 11:16:2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焦***山: ( 2024-12-30 21:28:03 )

    不错。。。。。

  • 网友 屠***好: ( 2024-12-23 06:53:17 )

    还行吧。

  • 网友 常***翠: ( 2024-12-14 04:39:1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养***秋: ( 2024-12-14 21:08:2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曾***玉: ( 2025-01-07 01:46:4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仰***兰: ( 2024-12-18 06:37:0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石***致: ( 2024-12-10 07:15:2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蓬***之: ( 2024-12-17 00:44:42 )

    好棒good

  • 网友 师***怡: ( 2024-12-28 11:31:52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曹***雯: ( 2025-01-07 22:56:5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冯***卉: ( 2024-12-31 10:33:00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