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拔尖特训:语文(五年级上 人教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8:23

拔尖特训:语文(五年级上 人教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拔尖特训:语文(五年级上 人教版)精美图片
》拔尖特训:语文(五年级上 人教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拔尖特训:语文(五年级上 人教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368973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8:23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想像你一样优秀 发布时间:2024-02-19 01:26:37

    被其中两件案件惊呆了,凶手手段之残忍都超出想象,而且小姐被害案破案率很低,被劫被杀抓到凶手判刑也比正常良家妇女受害要轻很多。这本书把“穷杀穷,黑吃黄”展现的淋漓尽致

  • 作者:通通小师父 发布时间:2021-01-10 00:54:16

    后半部不错,尤其倒数第二章。

  •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11 20:27:32

    :无

  • 作者:CoCo陶可可 发布时间:2022-02-14 12:27:40

    2022,031。by微信读书。

  • 作者:y6622576 发布时间:2017-09-26 22:24:44

    本来想从这本书入门做做小项目,结果发现项目难度太大了。感觉前边基础入门的难度是1,后边的项目难度就是6、7的难度

  • 作者:美丽小艳30 发布时间:2023-11-09 16:22:06

    陈默老师的书,都非常好看。给出了开家长会、班会等具体案例,核心就是关注学生情绪,让他们心神安宁。


深度书评:

  •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书:一个航海故事如何成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

    作者:辛维木 发布时间:2017-04-11 19:52:16

    (首发于个人公众号weimustudy)

    航海小说大概是我最不喜欢的小说题材之一。我不知道出海捕鱼的故事能写出什么新意,这个题材似乎早已被当代作家抛弃,正像这个职业在今天已被边缘化。大海上的旅程过于漫长而单调,非航海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会觉得有趣。另外,船上都是男人,船下都是动物,我作为一个女读者可以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情节,但往往很难将心比心、受到触动。

    读梅尔维尔出版于1851年的《白鲸记》纯粹是因为看了锤哥主演的电影《海洋深处》,惭愧地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在美国读了硕士的文学爱好者居然没读过这部“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早就听说此书艰深晦涩,说是小说,其实更像是一本关于鲸鱼的百科全书。我很好奇“百科全书一样的小说”到底是什么样,当然也做好了因过于无聊而中途放弃的思想准备。

    熟悉我欲扬先抑的习惯的朋友已经可以猜到结局了:我看得手不释卷、逢人就夸,最后把它列为我最爱的书之一。

    一本讲述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捕鲸业的书有什么好看的?

    一个男人和一条鱼的故事

    《白鲸记》的情节很简单:在鲸油的巨大需求催生出欧美国家捕鲸业的年代,一个名叫亚哈的老船长在一次出海时遭遇了一条白色巨鲸,被咬断了一条腿,从此亚哈执着于在茫茫大海中寻找这条白鲸。别人捕鲸是为了利益,而亚哈捕鲸是为了复仇。最后,亚哈终于找到了白鲸,但在搏斗中船毁人亡,只剩下一个头一次出海的少年侥幸存活,给后人讲述了这个故事。

    几乎所有对《白鲸记》的介绍都会提及亚哈偏执的追求。这个老人靠鲸鱼骨制成的假腿站立在颠簸的甲板上,即使在惊涛骇浪之中都目视前方、从不动摇,这种英雄般的执着令人敬畏,但他为报私仇而不顾全船人的生命、无视船员的提醒和恳求,这种独断专行的性格又仿佛把整本书变成了一个政治寓言。

    亚哈和白鲸的斗争象征了什么?作者梅尔维尔显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哪怕撞得头破血流都在努力靠近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人类和自然的搏斗,人类总想征服自然,殊不知自然根本不可征服。有人认为这代表了复仇之心的毁灭性,一个被复仇蒙蔽双眼的人最终也会变成怪物,他一切美好的品质都会逐渐凋零,甚至将周围人全都拖进深渊。

    还有一种现代的解读:亚哈无谓的追求可能象征着作者对捕鲸业的批判,白鲸的袭击是对人类杀戮的控诉,悲剧的结尾预示着过度捕捞最后将要遭致的报应。

    有人在政治事件中寻找隐喻,最典型的例子是小布什的中东战争:举兵横跨半个地球,为了寻找实际上根本找不到的东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它的大背景是人类对石油永不满足的欲望,正像百年前的人们对鲸油的贪婪一样。

    亚哈和船员的关系给了我们一点提示。亚哈的船“裴廓德”号似乎是个美好的大集体,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和亚洲人各尽其职、相处融洽,虽然仍有种族歧视,但不至于像陆地上的奴隶制那么极端。人人都想着多赚点钱早日回家,所以没有谁敢偷懒,有能力的人则会获得嘉奖。

    但亚哈非理性的追求却把船员们兄弟般的友好变成了一群人对一个人敢怒不敢言的服从。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无论是一个学校、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社区、一个国家,只要有组织的地方,一个领导错误的决策加上专横的性格很有可能把整个集体拖进漩涡。

    这一切都只是读者的猜测。也有可能梅尔维尔没想这么多,只是想讲一个人追捕鲸鱼的探险故事。但他又在书里留下各种线索,比如花大篇幅去写圣经里约拿和鲸鱼的故事,或者一次次在对鲸鱼的描写中插入对政治、历史和人性的观察,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又因为找不到标准答案而不得不反复讨论,不同的解读不一定能反映作者的本意,但一定能折射出读者自身的观念。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至今还有人在写关于《白鲸记》的论文,美国学校还在一遍遍教这本书,而这本书也值得多回味几次吧。

    (顺便开个脑洞,梅尔维尔在书中援引了各种关于鲸鱼的典故和文艺作品,但唯独没有提到关于鲸鱼旧称“leviathan”最著名的作品: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的《利维坦》。但梅尔维尔多次用leviathan一词指代鲸鱼,在开头的书摘里也引用了《利维坦》的句子,不可能不了解这本书。那么,为什么他“故意”遗漏了《利维坦》这本关于威权的书呢?)

    论鲸鱼的白色和亚哈的腿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能看英文原著就不要看中译本。

    如果能看英文原著就不要看中译本。

    如果能看英文原著就不要看中译本。

    不是贬损中文译者,而是想要准确地翻译出《白鲸记》几乎不可能。

    想象一下翻译莎士比亚,再想象一下翻译《大英百科全书》,最后想象一下翻译莎士比亚风格的《大英百科全书》,大概就能想象出翻译《白鲸记》有多难。

    这本书最“臭名昭著”的地方,就是它奇特的写作方式:在捕鲸的情节中插入大段关于鲸鱼的动物学资料,再突然转为舞台剧,一两个角色走进某个场景开始大段大段的独白。旁白的身份也令人困惑,前半部分的“我”一直是第一次捕鲸的年轻水手以什马利,但读者发现自己的视角开始切换到其他船员和船长亚哈的身上。

    换作今天,这本书很有可能被骂思维混乱、结构松散、冗长乏味。这本书刚出版时就曾遭遇这种批评。但仔细看书里的语言就可以发现,梅尔维尔的野心不在写一则有头有尾、结构工整的小说,而是写一部莎士比亚笔下那种情感迸发、自由舒畅的诗篇。

    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就会明白它的不凡之处。里面有“早饭”、“上船”、“第一夜”之类的叙事部分,也有“鲸类学”、“抹香鲸的头”、“尾巴”、“龙诞香”之类看上去像是从科普书里抄来的部分。梅尔维尔用恋物癖般的细致去描述鲸鱼的皮肤、骨骼和内脏,但这还不够,他还写了艺术作品里的鲸鱼、历史上的鲸鱼故事、鲸鱼的化石,好像他自己就是执迷于白鲸的亚哈船长,搜集了所有关于鲸鱼的知识,一口气灌输给读者,丝毫不在乎他们的阅读体验。

    难怪有评论说,要是梅尔维尔出生在今天,恐怕一辈子都写不完这本书,因为他会上网去搜所有关于“鲸鱼”的条目,然后试着全都写进书里。

    但正是这种事无巨细带动了读者的情绪。你会发现你读得越多,对鲸鱼的了解反而越少了。你会惊叹深海里竟有这么多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在游走,它们也许见证了比人类更早的历史,拥有某种人类没有的智慧,而人类自古以来就始终试图去寻找它、理解它、利用它,却连它的模样都画不精确。

    地球表面有70%被海洋覆盖,但即使今天我们都对深海的了解还极其匮乏,更别提梅尔维尔写作的年代了。当梅尔维尔指着山丘和星空,神叨叨地告诉读者说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在那里发现鲸鱼时,读者不禁要思考:如果我们连鲸鱼这一个物种都弄不明白,那地球上、宇宙中,还有多少其他未解的谜团?

    如果说梅尔维尔对大自然的描述荡气回肠,那“鲸鱼的白色”一章只能用“骇人”来形容。在介绍了亚哈的“宿敌”白鲸后,梅尔维尔突然插入一章,同样是用强迫症般的笔法解释为什么白色会让人心生恐惧。他从古希腊神话里的白色讲到现代的白化病人,细数白色在历史上的象征意义。书里的捕鲸人之所以惧怕白鲸,很大原因是它和他们惯常抓捕的抹香鲸、露脊鲸颜色不同,他们说不出它的种类,有的甚至把它当成海怪。

    为什么代表纯洁的白色会激起人本能的反感和恐惧?梅尔维尔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用一连串问题结尾。他越提问,“白色”这个词似乎就越显得可怕。在我看来,也许没有答案就是答案,因为它告诉我们,我们不光不懂大自然里的各种生物,就连人类自己的大脑,我们都从未懂过。

    而在接近尾声时,梅尔维尔又花了整整一章去写亚哈船长用鲸鱼骨做的假腿。如果说船员恐惧白色的鲸鱼,那当他们看到亚哈白色的腿时,又作何感想呢?梅尔维尔用写鲸鱼的专注去写人,似乎又是在暗示,就像深海中有太多未知的角落一样,人心中也有太多我们从未发现(可能也不敢去发现)的秘密。

    美学中有个概念叫sublime(崇高),指的是艺术作品描绘的内容宏大而庄严,令观者心生敬畏,这和传统意义上令人愉悦的美形成了对比。譬如一场暴风雨可能不美,但它反映出大自然的威力却是崇高的。一字一句都动人心魄的《白鲸记》是sublime在文学中最典型的诠释。

    梅尔维尔的复活

    前面已经提到,《白鲸记》不是一本很容易畅销的书。

    梅尔维尔显然对它寄予厚望。他早期作品《泰皮》的成功促使他创作了续集,还借此娶到了波士顿名门望族的女儿。曾当过5年水手的他还有一肚子故事要讲,于是他怀着从未有过的野心,还有和好友霍桑那里获得的灵感,写下了《白鲸记》这本书。

    但他的书不光被英国的出版商删改得体无完肤,还遭遇了书评人的鄙夷。有人说他写的都是常识,有人说故事情节过于仓促,有人说书里的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缺乏整体性,还有人说他用的英语简直是“疯了”。

    《白鲸记》在英国只卖出了500本,远低于处女作《泰皮》的6700本。这本书在美国同样滞销。梅尔维尔靠这本书只赚了约1260美元,在他生命的最后4年,这本书已经停印。

    梅尔维尔后续的作品同样没有获得商业成功。最终,他甚至要去做海关检察员以维持生计,自掏腰包印诗集。穷困潦倒中,他在72岁那年死于心脏肥大,《纽约时报》的讣告上甚至印错了他的名字。其他名作家大都是从默默无闻成为人生赢家,只有他是从成功的起点一步步走下坡路。

    去世近30年后,梅尔维尔才被奇迹般地重新发现。1919年是他的百年诞辰。在那前后,以文学评论家卡尔·凡·多伦(Carl Van Doren)为首的学者为他写纪念文章、出版论著,他的作品开始渐渐为人所知。30年代,耶鲁大学教授斯坦利·威廉姆斯(Stanley Williams)指导了一批关于梅尔维尔的博士论文,开创了“梅尔维尔学”。到40年代,英国作家毛姆在《世界10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中仅选择《白鲸记》为美国小说的代表,将其拔高到马克·吐温和爱伦·坡之上,《白鲸记》终于登上了神坛,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作为业余读者,我无法将《白鲸记》置于文学史中分析它在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的原因。但仅从阅读体验来说,这确实是一本不讨同辈人喜欢,但容易受到后世读者欢迎的书。

    《白鲸记》出版于19世纪中叶,当时现代石油业刚刚起步,距离宾夕法尼亚州建造第一口油井还有8年时间,电灯泡更是还在试验中。鲸油仍然是照明的主要燃料,捕鲸也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梅尔维尔只是个业余的捕鲸人,还总闲不下心来,不是跳船探险,就是参与叛乱。他对鲸鱼的描述在专业者眼中可能确实是常识,讲述的捕鲸故事可能也是报纸上常见的趣闻。

    但在鲸油淡出历史舞台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多了一份异国情调,人们可以跳出书里的细节,探寻它背后的隐喻。特别是到了捕鲸被视为残酷暴行的今天,亚哈对白鲸的追捕看似越来越没有意义,反而是渔场的耗竭和大自然的报复更加夺人眼球。我们大可以忽略书中弥漫的清教徒气息,把它当成一本环保小说来看,尽管这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

    更重要的是,书里穿插的那些科普介绍不再是常识。我们这些读者从未出过海打过鱼,可能只是在动画片里见过鲸鱼,但却完全能按照他的描述想象出捕鲸船里的情景,读懂这个曾经很重要但已被淘汰的行业。历史的距离感叠加在大自然的崇高之上,更增添了神秘和庄严。

    而现代文学对情节、文体和语言的解构,也使我们更容易接受《白鲸记》中各种体裁的混合、不合传统的节奏和支离破碎的语言。甚至有人说,《白鲸记》是一部“后现代”小说,尽管后现代主义直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出现。所以,当后世的评论家毫不留情地解构那些白人男性写作的大部头经典时,《白鲸记》还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还能被一代代师生翻来覆去地解读。

    我不相信梅尔维尔故意写了一本领先于时代的书。他可能也曾迫切地想要扬名立万、像霍桑那样受人追捧,也必定会为自己的心血不受人赏识而心灰意冷。但他确实不顾当时人的陈规,写下了一个自己真正信仰的故事。而历史的巧合,最终促成了他的不朽。

  • 小城畸人们的爱与怕(文/杨向荣)

    作者:即兴表演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6-01-07 14:55:51

           美国60后作家大卫·米恩斯出版自己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时年仅29岁。美国有不少才华雄厚的作家几乎不写长篇,完全合眸定息,心无旁骛,专事短篇小说创作,在学院教书的米恩斯就属于这样的作家。据说明年,他的首部长篇方将出手。目前米恩斯已有四部短篇集问世。以我没有多大证据和道理的臆测,长久专事短篇小说创作的作家多半对自己的手艺要求更为苛刻,不大肯拿这门手艺赚取钱财和名望。我早年崇拜和翻译的杜勃斯先生就属于这样的作家。米恩斯君1962年出生,杜勃斯先生属于他的父辈,若信口放言,在美国,专事短篇者代有人出。

           米恩斯少年时代就决心要当作家,孩提时代去看祖母,海明威年轻时曾在那个地方度过假,他想象自己就是海明威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叫尼克·亚当斯的男孩。他声称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对自己影响颇大,师承的作家有约翰·厄普代克、弗兰纳里·奥康纳、雷蒙德·钱德勒、马克·吐温等。 米恩斯是个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作家,地方感对作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米恩斯小说设置的地方大多在密歇根、俄亥俄、大湖区以及纽约州的小镇上。上大学后,他就离开小时生活的地方卡拉马佐,为了找寻灵感,他现在每年夏天都要回趟老家,那种感觉几近朝圣。这座城市在他小说中的意义有些像都柏林在詹姆斯·乔伊斯在自己的系列小说《都柏林人》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还没有专以这座城市为背景写出的大制作。

          虽然做长篇的才华绰绰有余,米恩斯对短篇小说却格外痴迷,反复出版的作品主要是短篇集,有论者认为他对短篇这种体裁是欲罢不能。伯吉斯曾说,短篇小说触及的最基本的东西,对写作而言同样是最基本的训练。杜勃斯同样只钟情短篇,他写得很慢,写了又反复修改,不肯轻易出手,他说自己热爱短篇,是因为短篇的结构和模样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门罗则说,她是以短篇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素材的。米恩斯跟这几位钟情短篇的作家差不多,看待这个世界就是短篇的方式。有论者说,如果想理解什么是短篇小说的方式,不妨读完米恩斯的某个短篇,然后把书放在一边,开始沉思这个短篇所探究的人类的处境,然后接着继续读下一篇。短篇小说经常被误读或者低估,是因为读者经常拿它当长篇的某个片断来读。

          米恩斯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住在小城小镇,他们有若干专属底色,如职业的蓝领倾向,干的多半是跑龙套的临时角色,孤独畸零,游离于所谓主流社会乃至价值观的边缘,有着根深蒂固的非理性的冲动感,比如貌似毫无理由就可以把自己的黑帮同伙推进某个湖中。他们有人靠吸毒来寻找和维持快感,有人不顾后果去抢劫银行,可是即便经过反复策划和琢磨,最后却功亏一篑,全盘皆输,有人会在神秘又合理的突发性事件中骤然死亡,凡此种种,米恩斯刻画的是无人关注的孤寂,不被社会正视的人性缺憾,这些孤寂和缺憾最后却酝酿出致命的社会杀伤力。虽然米恩斯写的是绝望人物,可是他本人的感觉世界却别有天地。他在某个叫瓦萨尔的学院教书,与妻子育有一对双胞胎孩子,而且都已成人。有记者从电话里采访时,米恩斯大笑着说,“我自己的感觉可完全不是那样的,我相对而言是个具有乐观精神的家伙。”对于小说中的那些黑暗要素,他觉得自己更感兴趣的是牺牲品,他本人其实并不把那些人物当英雄来看。

         《秘密金鱼》共收15个短篇,人物活动的地理背景主要在靠近加拿大的大湖区,我们从这些不同的短篇中看到是高蓝的天空,刚蓝色的湖泊,远远划过的船只黑色的轮廓线。有时,风景、建筑、天气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主角。这些外在的背景与人物密切结合的时候,我心里会由衷地觉得这才是美国。几乎每篇小说每页中都有风景,但是这样的地理景色却绝非唯美的标志,大量的犯罪活动,包括谋杀、吸毒、抢劫、强奸就是在这种刚蓝色的背景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发生在湖上或者跟湖有关。水盈盈的湖面上或者里面却潜藏着杀机。这些短篇显示出米恩斯有种古怪的能力,即善于捕捉最寻常的东西加以变形,放置在难以很快察觉出的寓言式结构中。我们从他的小说中也往往难以看到完整的线性故事。各种形式各种意义的犯罪、失范行为、暴力、死亡、黑暗要素在米恩斯的小说中占据着耀眼的位置,以致他在某次采访中声称,我们很多人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意义上都是罪犯。

           拟人化的自然灾难处处与人作祟,在这本集子占有显著的比例。开篇小说《遭雷击的男人》共14小节,这篇小说以貌似写实的调子叙述了一个有些超验的故事,一个男人一生中多次被雷电追击,每次都从死亡边缘捡了命回来,目前已经被雷电击过7次,当他来到楼下街边的理发店,在自己的专属座位上等待的时候,店面上空的乌云开始积聚翻腾,然后传来一丝淡淡的有所暗示的臭氧气息,我想这应该是这个男人平生遭遇的第8号雷电,它会不会要了这个男人的命,尚未可知,小说到此断然结束。这些雷电犹如游龙,每次形状和力道各异,但是却不屈不挠地想从人群中准确地找到这个被雷电下了咒的男人,非要将其置于死地不可。而且雷击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击死了他的妻子,让他与朋友疏远,还迫使他放弃经营的农场,最后搬到一个小镇简陋的屋子。曾经对大自然蔑视的男人,最后疲惫地顺从了宿命。这里,雷电被赋予某种人格化的特征,简直是有些戏谑地非要找到它的老朋友不可。这篇小说某些时候的叙述口吻让我想起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山祖师舍伍德·安德森在《小城畸人》或者《俄亥俄,温斯堡》里营造的调子,特别是小说结束时的那段,仿佛由安德森捉笔写就,古怪的人遭遇到古怪的事,束手无策,唯有等待那件事情来临,方为解决之策。我们按照评论的惯性会想,那人格化的雷电代表什么?雷电总是寻找这个男人追击有何隐喻意味?也许雷电可以代表什么,可以不代表什么,单纯把这件离奇事情当离奇事情看待,也有其阅读价值。我们完全可以不停留在如此单纯的阅读感受上,我们也可以追索它的隐蔽意味,这篇小说有的是开放式阐释空间。《迄今为止的沙尘怪现形事件》同样是以描写自然奇观或者特异现象为主,可以说几乎就是互有关联的神秘事件的清单罗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与沙尘怪的遭遇。有的发生在1889年,有的发生在1968年,时间的跨度非常任性,但都与沙尘怪有关。有的沙尘怪像魔鬼,有的像先知,有的像著名海盗,有的像美国当代电影演员,有的像棒球明星,还有的像作家菲茨杰拉德、尼克松、海明威、果戈理、耶稣。灾难清单还有《密歇根州死亡之旅》,开列了9种意外灾难包括死亡的情景。公路、支索、冰、衣衫、鱼、彗星的尾巴、猎人、小湖湾,这些场所、用具、现象、角色都与意外灾难发生了关系。《从桥上吹落》里的年轻女子开着车好端端地被暴风雪从大桥上吹进湖里。自然灾难巧施伎俩,就轻易地把人类端掉。

          米恩斯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也会折射在某篇小说中。人的观察到底有没客观性呢?所处位置不同,对看到的同样情景,得出的结论会完全不同,最后导致似乎被观察事件和对象变得测不准了。《有如亲见》里那个跌倒的盲人是如何跌倒的,最后变成无法定论的事件。“有如”在小说情节中会不会是“疑似”的意思呢?似乎是亲见和目睹,其实所见却不确定。这篇写一个盲人从银行门口出来,下台阶时无意跌倒摔伤的事件,全篇共有六个长短不一的小节,每个小节由不同目击者以第一人称身份对此事进行描述,或长或短,第五节则是盲人以第一人称身份对自己摔倒、被救治过程感觉的陈述,其中还夹杂着纷至沓来的濒死幻觉描述。这个小小的摔倒事件起因和过程非常简单,然而最后却复杂得犹如罗生门,寻求真相几乎变得不可能,虽然这个作者最后并没有直接暗示这种不可能。全篇汉语文本不到13页,但却用了不同的混合视角,从若干人的角度交织着呈现对这个小小事件的观察和阐释。读完后,让人不禁感叹,小事都不小,貌似简单的事情,若视角不同,可能、也可以相当复杂。

          《成双成对》用第二人称来叙述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的多次邂逅终致相识,用这个别扭疏离的人称来叙述其实更加有利于呈现某种客观的情景,这个人称好像特写镜头,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把叙述对象拉近来观察。全篇总共有26节,每节前用英文大写字母标识序号。D部分的叙述人称依然是第二人称,但这个“你”被换成那个男子的“你”观察的女子,来观察这个男子。这次变换“你”之后,米恩斯就不再明确指出此后某些小节中叙述者“你”是男子还是女子,读者只有根据前面已经提供的信息和现有的情景来推定。从F节开始,两个人交换了名字。此后的叙述好像是两个人的长对话,貌似你说一段,我说一段,其实主要是男子在说。标着P的那节文字动用了三种人称,这肯定不是无意为之:你们,我们,我,他,她。Q节又只有单纯的一种人称,她。米恩斯把简单或者常见的通奸题材写得摇曳多姿,甚至花哨,使用多种人称好像诱引读者步入原本不难理解的婚外情的迷径。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再次看到海水以及跟海有关的风景与男女角色互相密不可分,没有这样潮湿的景致,婚外情的刺激好像会减弱很多。最后这场婚外情迅速收尾,男女双方似乎都返回原来的轨道,一场海啸般的激情过去,男方的妻子艾琳浑然不觉。米恩斯对传统题材的现代写法,考验的是阅读的耐心和专注,获取偷窥别人偷情快感的门槛被大大提高了许多。

          因为外遇导致的婚姻破裂,没有哪个作家不去写,米恩斯概莫能外。书名小说《秘密金鱼》则以金鱼的眼睛或者角度探视了一个处于分崩离析边缘的家庭内部状况,见证了夫妻的不忠和婚姻的离散。那条鱼在夫妻关系出现危机期间受到忽视,无人照料,几近死亡,后来继续在浑浊的水中生活下去,变成希望的象征。这本来是个太普通的故事,可是因为有条金鱼参与,所以又让传统题材焕发出新的光泽。这篇小说先是写孩子如何养不大活金鱼,期间夹杂着女主人公父亲如何死在大湖上,写父亲其实从侧面照应了她与金鱼的关系,到第三节的时候,忽然笔锋陡转,来了句“婚姻是突然解体的”,开始写夫妻关系。细小的变化感知出丈夫有了外遇,但是还没有得出准确的结论。接着继续写她如何侍养那条已经长大的金鱼,最后写这个人家的爸爸一走,剩下的人举办了场金鱼死而复生的庆祝派对,其实何尝不是庆祝新生活的开始,虽然人像鱼一样生活在腐败的环境中,但是生命或者生活依然需要进行下去,值得为此庆祝。

          妻子有了外遇,离他而去,他决定休假,跟女儿生活在一起,《巢》中的这个“他”始终没有出现正式的姓名。他忽然发现自家窗户上出现了个蜂巢,于是观察蜂巢,胡思乱想成为他在家呆着的主要精神生活。为了女儿不担惊受怕,他决定尽快除掉蜂巢,可是连把手伸进蜂巢这个简单的动作,他都要思索出5条复杂而且充满晦涩理论色彩的潜在动因。伸出手去抓蜂巢的时候,他又想了很多,可是手与黄蜂接触上后,钻进屋子的黄蜂蛰得他在床上缩成一团,呻吟得像个疯子。通篇小说写的就是这位医生与黄蜂的周旋,在周旋中不断出现温馨和伤心往事,但是我们依然理不出这些周旋和断想为哪个更加隐蔽的意义服务,在不顾读者阅读习惯的任性中叙述已经结束。

          意外导致的死亡只能令人唏嘘,可是这样的意外有时却格外垂青生活在底层的蓝领,这就更让人无奈。餐馆里打杂洗盘子的男子和当招待员的女子成了恋人,后来女子开的车被风从大桥上吹进汹涌的洪流中,《从桥上吹落》从这位男子的视角断断续续地回忆着他们的恋爱往事,回忆中始终夹杂着举办葬礼的情景,而恋爱往事中又夹杂着性爱,包括它带来的喜悦与挫折。女孩子的车被吹进大桥下面之前,两个相识不久的男女还在车里为留下来过夜争吵、甚至轻微地打了对方,然后数小时后女孩子意外坠桥死亡。第二年夏天,男子继续从女子死亡的那天晚上往后幻想,想象他们在女孩的房间相拥而睡,屋外大雪飘飞,次日起来帮她把车上的雪扫干净,甚至帮她推把车上路。但无常却让无辜、关心着老来无依的父亲的女孩的生命突然结束。作者一如既往将叙述的常规线索不断终止,又不断重拾和续接,忽而向前,忽而当下,忽而向后,给传统的依序阅读带来逻辑隔断。这里不断变换的不是场景而是时间秩序,对时间的重新切割和排列,让当下的关注不停地重新切换到两个恋人最后相处的时间节点,不妨说是让读者强制性陪同回忆。女孩的父亲将一把吉他、母亲留下的戒指放进空棺材的时候,问那位男子有什么要放的时候,他说没有,其实这是极度的无奈。

    杀人和被杀在米恩斯的笔下差不多成为他的强迫性题材。《基督造访》几近微型惊悚神秘小说。超市上班的简跟勤劳、简朴、笨嘴拙舌、保守、丧妻的老板约会,简年轻漂亮,长着金色长发,第一任丈夫参加过海湾战争,有家暴倾向,后来开枪自尽,不久简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于是她走到北边,在这家超市认识了老板。某天晚上,跟老板做完爱,回到自己公寓房间,当她祷告完毕,祈求宽恕后,基督居然召唤了她,她在天堂见到了基督,并且基督跟她谈了目前正在约会的这个男人。基督说,你即将迎来黑暗和暴力,他必须提醒简,并且想讨论下后面的行动。可是基督没有深谈细节,就将她降回人间。次日下午,简偶然发现从老板房间的杂志上看到暗示老男人和男孩在一起有虐待意味的照片,感到肠子好像绞起来。回到自己的房间接了两次电话后,当晚,简在超市用开箱刀杀死了老板,还剖出了他的内脏,情状极为残忍。她逃到霍顿县,跪在一家旅馆的客床上祈求宽恕,这时基督再次造访了她。基督说,你在采取下一步行动的时候,应该来找我谈谈。她说我没时间。基督在考虑是否宽恕简的时候,魔鬼的声音来了,让简趁基督考虑的时候跟他走。基督花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暂且宽恕她,可是隔壁的两个男人却强奸、杀害了她。小说结尾时法医用手电探照简的瞳孔,注意到其中的美丽,但这种天设地造的美丽却与简不可理喻的暴力以及这份美丽的毁灭构成显眼的比照。促使简杀死这个好像没有多大罪恶的男友的动机非常模糊,无非就是跟基督做了次闪烁其词的谈话,无非就是看到了男友阅读的不雅杂志,背后潜藏的某种正确性念头加精神病倾向结合起来,让她做出如此残忍的行动,最后自己却被别的暴徒轻易结束了性命。救赎和显灵原本是宗教奇迹,简祈祷自己获得救赎,然后主显灵了,可是在这里却变成自己被杀的因缘,太具讽刺意味了。救赎是造物主的恩宠或者仁慈的展现,在简身上的效果却完全适得其反。这个短篇具有浓厚的寓言色彩,简短有力,不动声色地讽刺了很大的教义,让我想起聊斋故事,超自然却都在世间发生,但是感觉蒲松龄不会写得如此决然无情。

          推动《彼得鲁什卡》往前发展的核心情节是钢琴家的手忽然僵住不能工作了,此后的枝蔓全都从这个核心主干上生发出来。米恩斯对叙述视角可能性探索之痴迷在这篇中又略见一斑。全篇共有20个小节,其中很多段落故弄玄虚地带上括号,注明有删节,同时又把删节的内容附上,相当于没删,让读者产生在读原始初稿的感觉。更加要命的是,作者在这里又多种视角交叉并用,时而第一人称,时而第三人称,指向都针对同一个主角。最可能让粗略的读者迷乱的是,第一小节开始用的人称是“一位钢琴家”,用这个人称来叙述他突遭惶恐,右手僵住不动了,到这节最后却又说那些“正是我的手指”,人称陡然转至第一。随后出现的第三人称叙述却被煞有介事地注明“此处删去。”主客观视角混用,而对客观视角的叙述却又注明弃而不用,这些视角的设置犹如进入这个短篇的门槛,如果先不予以理清,几乎很难读准确,迫使严肃的读者认真对待。但是理清门径后,迎面而来的却是更为复杂的感受和不知如何解说的事件。不过这也是米恩斯的特点,有时发生的事情不可解,有时人物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不可解。他似乎只把这些不可解的东西根据自己的剪裁呈现出来就了事。在这篇小说中,他虽然像那位钢琴家般弹奏出的是复调音乐,但是各种声音仍然清晰可辨。

          暴力几乎成为米恩斯爱不释手的题材,《巡回游乐场》又把目光投注到游乐场里操纵设备的混混上,米恩斯总是寻找拥有最不起眼的职业的小人物,让他们释放内心黑色的毒素。巡回游乐场在小镇搭起来后,约翰的女儿缠着爸爸去玩了趟,负责骑乘设施的内德对这个女孩顿起歹意,夜晚割开女孩家的窗户,潜进卧室做了他想做的事,亵渎了粉色的花边窗帘和四柱床。内德潜逃被捕,作者又转而去写内德的好朋友齐普神经变得不正常。他们不愧是叙述者所谓的没精打采的人,怪人,随波逐流的人。米恩斯在写这种人的时候,似乎不想往深里开掘,叙述的线条经常戛然中断,然后另起线索,宁肯开掘事件或者行为的怪诞性,似乎遗忘了主线,你觉得事情不能就这样结束,这会让人觉得有些不畅快,但他就是刻意要这样去写。

         《伊利里亚人》的怪诞和奇特超出了我对这位理性作家想象力的想象。干巴巴的沉尸居然是叙述者。伊利里亚是美国俄亥俄州北部城市,在郊区田里采集土壤样本的汤普森无意中发现了一具沼泽沉尸,身躯、头部的泥巴经年累月早已结成硬壳,汤普森用铲刀刮掉泥巴后才露出人形。这具沉尸的发现犹如取得了某项考古成果,招蜂引蝶,吸引了各种好奇者前来观瞻,有安曼教徒,有口音过分雕琢的哈佛大学的专家们。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常态思路写这个沉尸带来的各种悲喜剧,却让发现沉尸的汤普森把沉尸埋了,这样连汤普森的青涩女友都看不到了,但是沉尸却似乎看到了他们当晚做爱的实况。农场主、裹满泥巴的沉尸、广阔的农田、土壤、犁铧、拖拉机,烟草店、烟斗、烟丝、烟草店里漂亮的售货员女孩,燕子从空中略过,旋转的星空,皮肤白皙的沼泽少女,这些要素构成迷人又怪诞的情景和氛围,本来是件惊悚可怕的事件,在这些要素的复杂作用下,大大中和了可怕性和不适感,加之汤普森还不断向泥巴雕塑般的沉尸忏悔往日的情罪,你反复感觉置身于一个万物温情又有灵性的特殊天地间,生与死没有了隔断,而汤普森对烟草店女孩的性幻想又把人间的体验与臆想还回人间。这样的构思真的是天启。

          正常的人谁也不会荒唐到像《项目》里写的那位丈夫那样,他突发奇想,决定完成一个探险计划:监视和占领自己家的每一片领地,探明自己尚未拥有的那些地盘,花费足够的时间去熟悉他们。有时他蹲在写字台下,详细地检视地毯、桌子腿面、积攒的回形针、铅笔、灰尘球、虫子的粪便。妻子看到后被吓得惊声尖叫。后来他把自己悄悄实施的这个项目不断扩大范围,详细记录那些隐秘角落里的各种细枝末节。这位怪诞的想象家其实在这个项目中发现了最不为人类的正常视线察觉的细节,这些细节其实就是时间的秘密,时间如何在看不见的事物上施加它无声无息却巨大的影响,蛀蚀、腐烂、木头上洒落的粉屑,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都记录着光阴流过的痕迹,在这些隐秘的角落,遗忘的被重新发现,微小的被重新放大,这个怪异的记录者似乎要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让我们去关注那些被完全忽视的事物,但是,我们也不禁要想,这位观察记录这些普通视线不能抵达的东西的丈夫是不是也想从时光里淡出,从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常态空间退出?但是,孩子呼唤他名字的声音,似乎暗示他无法继续退缩,无法继续以观察那些隐秘事物为借口实施的躲避项目。

          抢劫是米恩斯笔下无业游青最容易想到的果腹办法,但是他们可能还有更高级的欲望,从暴力和抢劫中榨取创作般的快感。《饥饿》花了短篇小说所能容许的很大篇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吉米和珍妮特两个靠领社会救济金生活的年轻男女如何实施对一个哑巴老人的住宅进行抢劫的过程。不可思议的是,两个吸了毒的男女扭打老人的时候,哑巴老人利用通过口型发音、样子像剃须刀的嗡鸣器向他们发出“住手”的声音,“想拿什么就拿走好了,然后就走吧。”老人只有靠把这个装置放在喉咙上才能发音说话。最后吉米不仅踩碎了那个嗡鸣器还对老人如法炮制。吉米从袜子尽头找到不少古币后抢劫才算住手,珍妮特则极度内疚,觉得不该伤害不会说话的老人,这件事会缠着他们不放的。最后,他们把老人和他的住宅抛在身后又打算去别处游荡,似乎毫无心理负担。米恩斯写这件抢劫行为时完全不带明显的感情倾向或者价值判断,只让女劫匪在毒瘾发作的情况下,流露出短暂的内疚,出了大门这种内疚又缓和了。最后,事情结束了就结束了,过去了就过去了,抢劫的实施者还有别的事情去干,他们即将赶赴下场活动。《苏圣玛丽》中三个搭伙干坏事的男女先是对一个湖边礼品店里的老妇人实施抢劫,主要动手的是厄尼,几分钟后厄尼又在停车场开枪打了叫塔尔的家伙,一年后发现塔尔没有死。三个同伙开着车在苏圣玛丽市的后街上招摇而过,厄尼居然可以随手开枪打死街边看不惯的狗。嗑过药的三个人上了船,最后女孩玛莎和叙述者合力把厄尼从船上推下去。此后叙述者和玛莎在一家老旅馆里嗑药、做爱,女孩讲述了荒唐、别扭、恶心的往事,颓废的心绪和病态的性爱激情交织着。然后是继续在美国小镇上流浪,继续犯罪,继续嗑药和做爱,可以想象得到,某一天会什么都继续不下去,他们中的某个人或者两个人会死去,继续戛然而止。这个世界像吞没他们的同志厄尼那样也会把他们吞掉,可能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这就是他们灰暗的前景。

           这十五个短篇,篇篇都不是那么畅快人意,篇篇都带着抑郁的灰色,篇篇都让人感觉有某种令人难受的东西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米恩斯不过是想让我们看到人生的本色是痛苦,而不是被我们的思维习惯掩饰的那种舒适,这才是生命的真相。

    叙述结构上以及表达理念的新探索在这些短篇中显而易见,有些叙述方式的探索甚至到了晦涩的地步,稍不留神就会感觉断了线头,不知所云。至于这些小说试图表达的理念,我觉得同样是抗拒阐释的。我向来觉得,好小说的特征之一就是里面有形而上,也可以说有哲学,至于说形而上,是想强调其虚的抽象性,而且那种形而上是不好分析的,经得起多重解读,比哲学还要无形无迹,无嗅无觉。所以,出色的小说对读者是有要求的,而普通小说的读者门槛则很低。米恩斯极力抗拒的就是小说的俗套和模式,所以情节的碎片化,叙述线索的飘忽,对明确主题的模糊处理,视角的扩大和变换,都成为他实验的特征,在多大程度上成功了,还有待公正的评说,但是他开掘新途径的努力毋庸置疑具有极大的价值。

          读完米恩斯的这本短篇集,能感觉到那种理性的怪异,而且颇有刚硬感,但这种怪异的理性刚硬感却又比较规矩而讲究尺度,不因怪异而歪七扭八。我说的刚硬感还来自米恩斯对句子的经营如同造币般不苟且,你能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句子的爱抚,反复雕刻、抚摸、擦拭,然后一枚一枚地累积起来。而且,我觉得,很多时候,汉语译本传达了这种句子的质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体验还行(103+)
  • 差评少(138+)
  • 实惠(669+)
  • 收费(263+)
  • 内涵好书(395+)
  • 已买(614+)
  • 无多页(553+)
  • 在线转格式(530+)
  • 小说多(413+)
  • 图文清晰(113+)

下载评价

  • 网友 屠***好: ( 2024-12-12 20:19:17 )

    还行吧。

  • 网友 石***烟: ( 2025-01-05 20:04:41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温***欣: ( 2025-01-04 02:08:1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融***华: ( 2024-12-13 23:16:24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康***溪: ( 2024-12-17 12:30:53 )

    强烈推荐!!!

  • 网友 詹***萍: ( 2024-12-10 13:43:2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游***钰: ( 2024-12-14 23:59:0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宓***莉: ( 2025-01-03 22:15:4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焦***山: ( 2024-12-20 08:32:01 )

    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4-12-17 00:47:13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饶***丽: ( 2024-12-10 06:14:33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林***艳: ( 2024-12-28 12:27:2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权***波: ( 2024-12-29 21:25:0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国***舒: ( 2025-01-03 03:40:1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