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科名家文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三批江苏社科名家任平文集, 包括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学术年谱三部分。“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的最高荣誉,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社科苏军”的重要举措。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任平,1956年10月生,江苏省高邮市人。哲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发展哲学、政治哲学,已出版《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等10余部著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为第三批江苏社科名家任平文集, 包括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学术年谱三部分。“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的最高荣誉,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社科苏军”的重要举措。
精彩短评:
作者:阿布 发布时间:2014-09-19 17:56:33
买了台版,当然不会买这版。很不喜欢这几个推荐的家伙。熊培云不是只对法国有所了解吗?也来横插南非一杠子
作者:海市蜃楼 发布时间:2014-09-25 19:43:21
可能看到版本有所删节的原因,觉得很是一般,看外国人写中国政治,总觉得很肤浅,他们怎么能理解我国高超微妙的斗争艺术。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24-03-12 17:28:26
地图不多,也没看出罗马怎么从地图上演变的,可能要做成动画或视频效果更好。很想再去一次罗马,慢慢逛逛,不过听说那里又脏又乱,还是看看纪录片吧。
作者:你瞳孔的星 发布时间:2017-02-22 06:45:41
千万不要因为名字错过了这本书。
作者:一株人 发布时间:2016-02-03 22:09:08
内容通俗易懂,生活上都能遇到。
作者:Action 发布时间:2024-04-23 19:02:46
所有的互动实际上都是交易,人之所以互相合作,纯粹是为了获取和给予资源。资源的定义,就是能够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的东西。
许多交易的目标都在于找到能够真正充实我们的人,以及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
资源除了金钱与物品这类实体物质之外,还包括情感资源,例如爱、建议、服务地位等。
每个人都有源自童年的六层需求,这些需求如果获得满足,我们就能够长大独立,并在所处的环境与人际关系中拥有安全感:
爱。
服务。
地位。
金钱。
商品。
资讯。
人在互动中都会给予或获取这些资源。有时候尤其是爱、服务与资讯这类非实体资源,我们会给予自己最想要的。这种资源交易是每段人际关系的核心动力。
这本书很实用,多看多实践。
深度书评:
假如现在是黎明 ——读《血色黄昏》
作者:肖陀先生 发布时间:2016-05-13 09:49:33
如果有人问我当代哪部文学作品最值得阅读,我会推荐老鬼的《血色黄昏》,丝毫不带犹豫。
每个具有文化自觉的中国人都应该去读一读这部小说。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好,相反,虽然几易其稿,其文字最多也只能用“通顺与工整”来形容;亦不是因为这本书的艺术性有多强,它的内容极为平实,偶尔还插些生硬的议论和抒情,仿佛不像职业作家所写。
它的阅读价值无可取代,是因为我们几乎读不到除它之外的真实历史,还有历史留下的层层拷问:人,究竟是什么,离“非人”有多远。
说到底,《血色黄昏》不过是披着小说之皮的纪实文学而已。作者用五十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内蒙知青的生活史,以及主人公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后的屈辱史与抗争史。字字滴血,句句泣泪。作者赤裸裸地告诉我们,这是他个人的青春自传,几乎不带任何夸张的笔调。那些荒谬绝伦的人性之恶全是真实发生的,是实有的恶,是以无知之名肆虐的恶,是龟缩在权利神化之内的恶。
他在扉页上这样写道:“它算不上小说,比起那些纤丽典雅的文学艺术品,它只能算是荒郊野外的一块石头。”
但这块石头仍然能够砸中我的心,并且足以保持长久的疼痛。
我想,一个具备最基本文化良知的中国人,在阅读这些文字时都会感到疼痛。然而,我所以为的具备最基本文化良知的人,可能并不在多数。这大概是疼痛之余的更深层次的悲哀。
在那段岁月中,只要有人将发生的事情一字不漏记录下来,就足以震惊世界。因为任何天才型的小说家,包括奥威尔在内,也勾勒不出那种荒谬粗暴血腥的情节——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这些事件完全超越了小说的界限。说的残忍一些,它实在比小说更“精彩”。
老鬼只是描写了冰山一角,毕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活只是知青生活和文化大革命的缩影。但对于一个人来说,这种负重已足够他一辈子去舔尝咀嚼悔恨反思。因此,《血色黄昏》缺乏一种所谓作家的笔调,就像一个有满肚子话要说的人在急不可待地倾诉,一个饿极了的人在狼吞虎咽……
在我以为,在急不可待和狼吞虎咽之间产生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学,它根本没空顾及所谓的梗,根本无意去讨好任何人的阅读情趣,它只是要奔涌出来倾泻出来,否则就不知该如何活下去面对将来的生活。
事实上,描写知青的文学作品非常多,其中许多文字也非常优秀。我所读过的就有李锐、张承志、王小波、莫言等人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有所谓的伤痕文学和寻根文学,亦是逃不离这个主题。然而,这些作品大都含了文人的酸气,或含糊其辞,或粉饰太平,或感伤追忆,甚至有部分作品还以“燃烧青春”之名企图抹灭历史留下的血泪。
印象当中还有一部叫作《天浴》的电影,讲述了知青的非人境遇,也是极好的。但被禁了(据说有少儿不宜的镜头)。我亦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被禁了的文字与影像。这大概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疼痛之余的更深层次的悲哀。
与虚构作品相比,关于文革的真实记录少得可怜(当然,我没有刻意去搜集过)。如果说那段历史足以让人震惊,那么,中国人回避那段历史的态度则叫人绝望。要知道,它离我们才四十多年,只不过是人的半辈子。许多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还健在,仍然还有巴金老人的《随想录》在字字滴血,但我们一步跨进了二十一世纪,年轻人能够对着韩星疯叫,能够凑钱买iphone,能够在霸道总裁与历史穿越的网络小说中流连忘返,却根本不知道四十年前发生了什么,也没有兴趣知道,更没有渠道知道。
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谈论奥斯维辛和古拉格群岛,但到如今唯一一座文革博物馆是一位老人私建,可能已是风雨飘摇。没有任何官方的统计数据,亦少有(并非没有)所谓的专家去认真研究,甚至谈论这段历史还得遣词造句生怕隔墙有耳,这就是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良知!
当我们指责日本人不懂反省的时候,有多少人可曾对照过这段历史?
与此相比,《血色黄昏》能够顶着小说之名,以个人自传的真实姿态最终出版且能被我们所阅读,实在是一件幸事(许多人大概会以此引证我们的时代还不算坏)。这就是阅读它的价值所在。
作者面对这部小说的态度,其实质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说得更通透些,是用极为复杂的思辨总结过去自己所做所思所遇的态度——“他曾是那样无知的少年,曾遭遇过那么多非人的待遇,但那些都是真实发生的,是那些才塑造了今天的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我。”
谈及内容。说实话,我极不喜欢文中的主人公。且看他的所作所为,小小年纪为了去越南,写父亲的大字报,拆自己的家,骂自己的妈,将亲姐姐捆绑起来,嘴里塞上臭袜子。后为了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带着一帮同学徒步去内蒙古,在内蒙古草原上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抄牧农的家,将一个老牧农打得奄奄一息。这个愣头青般的人物性格冲动,行事鲁莽,刚愎自用,如果不是八年反革命分子的际遇,还不知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用“刚正不阿”去形容主人公的性格,实在有些片面了。他是那种典型的被洗脑但对现实一无所知的存在。
这样的人物,如果上头一声令下说,为了革命你给我去死。他就会去死。这估计是当年红卫兵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在老鬼的另一部书《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中就有这样的事实:这些所谓的烈士,其实是一群在上头不负责任的命令下白白送死的孩子!他们所有人无一例外都以为自己是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时代,有无数“自愿”做炮灰的孩子毫无价值地死去,仅仅是因为一道荒唐的命令,一次过激的革命行动,甚至仅仅是一次恶意的煽动。那是一场可怕的洗脑运动,是专门针对孩子的洗脑,是把孩子变成恶魔的洗脑。最可怕的并非作恶,而是发自内心地以为所有的恶皆是正义。一旦最基本的审美被颠倒,人间就可成为炼狱。事实证明,洗脑这种事并不需要多大的技巧,也不需要多长的时间,需要的只是众人的沉默与屈从。
孩子是最宝贵的资源。但孩子也是最可利用的资源!
趁着孩子脑袋一片空白,在他们头脑当中注入宗教的神化的爱国的狭隘民族及暴力合法化的毒素,以期他们能长出毒花,达成统治者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把戏并没有随着文革结束而结束。
对孩子洗脑是天底下最无耻的事。对孩子洗脑的人和组织也是天底下最无耻的。
但孩子总归要长大。不管他们曾经为了理想信念六亲不认也好,手足相残也好,总会有一部分人长大后会醒悟会发问会去寻求答案,过去的经历迟早会在他们心里留下伤痕和阴影。但没人替他们的伤痕与罪恶感负责。从这个角度说,《血色黄昏》不仅是作者的控诉,亦是作者的发问与忏悔。
谁替那段历史负责?
除了轻描淡写地回避,实在找不到这方面的证据。
文革并不仅是单纯的洗脑,它还有直接赤裸裸的伤害。这个过程可以这样形容:一群天真的孩子在灌满了理想信念后斗志满满,意气纷发,随后他们像刚出炉的面包那样被送进社会送进农村送进草原。
但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而是丧失了理性的社会,是把无知当作骄傲资本的社会,是表面革命路线实质男盗女娼的社会。正如《血色黄昏》所描述的那样,那些所谓兵团组织的领导者几乎全是一群衣冠禽兽,这群知青以为是为了服务工农献身革命,实质是羊入虎口。尤其是那些来自城市的水灵灵的全身有肥皂香味的知青少女……
我至今仍然记得《天浴》中,女主角为了能够回乡,不惜一次次和所谓“干部”上床的镜头。《血色黄昏》中也描写了这样的干部,为了养生,每天必须有女娃陪着睡觉。同时也描写了这样的女知青,为了能够入党,毅然决然地脱下了衣服。
中国人的性表面上和道德挂勾,实质上一直都和金钱权利挂勾,同时也和政治挂勾。除此之外,都自觉不自觉地装出一副性冷淡的模样以彰显自己的高尚。
既然没人能够统计文革究竟死了多少人,那就更没有人去统计在文革中究竟有多少女知青被强奸被欺辱了。但我们可以这样去推算,就算我们这个时代依然还有官员拥有100多位情人,那么在那个毫无法治的时代究竟会有多少兽性爆发?
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这帮衣冠禽兽几乎没有文化,有些甚至大字不识一个,粗鄙得很,但他们仍然是“合格的”政治家:能够在台上慷慨陈辞,能够发动群众,甚至能够让知青相互检举,其手段和反间谍特工并无二异。他们手上拥有生杀大权,能够轻易给任何人定罪,和他们相比,清朝的文字狱实在是小菜一碟。他们能够知道你私底下的任何埋怨,并且将你的埋怨上纲上线(比如你说江青以前是个演电影的,比如你说毛泽东有些事情做得也不太对,比如你偷偷地看毛泽东选集以外的书,甚至你在告密时复述了一遍别人的反革命言论也能够成为一种罪),轻易就能达到反革命的高度,将你关牛棚,将你五花大绑背后插上反革命名号以无产阶段专政的姿态来污辱你批判你整死你。他们能够利用你的恐惧让你揭发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人,并且深信对方早就背叛你了。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之间还有帮派利益之争,会根据你在帮派中的站位来决定你的境遇。有时一位指导员失势了,轮到另一位连长上台,结果下边的人跟着风水轮流转……
他们甚至有一种奇异的能力,能够将上台讲述革命和床上按住女知青这两种行为和谐地统一起来,丝毫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这种人亦未随着文革消亡而消亡。
你能想像吗?一种是觉得谈恋爱就是耍流氓的二十岁不到的知青。一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所谓兵团“领导”。将两种人混在一起,再铸上一圈围墙,会发生什么事情?
冲动鲁莽而不知世故的主人公自然会成为领导者的眼中钉,于是“上头”用尽各种手段,将他定成了反革命分子,从而遭受了八年的屈辱。这八年的时间构成了《血色黄昏》的全部内容:遭到朋友的背叛与检举,遭到所有人的离弃并从中感知到了人情冷暖,遭到放逐一个人在荒天野地生活甚至因为独处太久丧失了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求救母亲却遭到母亲义正辞严的拒绝,遭到恶意的殴打,可谓众叛亲离,形影相吊。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作者所描述的性压抑。这种性压抑与兵团的荒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使如此,主人公或者说作者本身依然是幸运的。
因为他是著名作家的后代(母亲是《青春之歌》作者杨沫),因为他能够让周恩来亲自动笔解救。而无数家境没有关系的知青又如何呢?
或者肉体死去,或者精神死去。
对于作者来说,那并非一段历史,而是实有的恶梦。对于我们这些文革后出生的人来说,那段历史又意味着什么?
我一直相信,我们可以回避历史甚至扭曲历史,但仍然无法消除历史留下的影响。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向我们展示了那段历史本身,而是告诉我们,那段历史带来我们的“意义”——文革的幽灵并没有灭亡,它还在黑暗处盯着我们。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还可能堕入黑暗之中。
当我们以为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一切都不再闭塞时,历史也许会可笑地颠倒一回。能够拯救我们的绝非互联网以及黑科技,而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的孩子对生命、人性和自由的尊重。没有这样的尊重,互联网也能够轻易被切断,即使不被切断,亦只能让你打游戏说段子写网文看你能够看的新闻。没有这样的尊重,颠倒是非黑白扭曲人性善恶的事件还会作为普通日常发生。
只要这世界还有神化统治者的现象存在,文革就不会灭。
只要这世界还对孩子进行洗脑对大多数人进行愚化,文革就不会灭。
只要这世界还有人有能力阻碍或混淆视听,文革就不会灭。
只要这世界缺乏文化良知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昧着良心歌功颂德或风花雪月,文革就不会灭。
文革的本质是一场社会人性恶化的爆发。它并不源于某个人,它亦不会灭于某个人。文革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夜郎自大的民族日益腐化的集中体现,一旦条件成熟土壤合适,再次来临亦不为怪。
以前我曾写信给钱理群先生,提到未来如果有人能够总结中国二十一世纪前期的所谓历史,希望能够用“后文革时代”这样的定名。钱老师亦同意我的看法——请记住,我们都是活在后文革时代的人物,文革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但这总结不是钱老师以及我所能做的。未来,希望未来总是好的。假如未来真的并不如预期那般美好,就请救救我们的孩子,别让他们走我们的路,给他们开启一个好的有尊严的黄昏,假如现在是黎明。
建平
写于2016年5月12日
《想念梅姨》让我感动落泪,因为她不但治愈人心,还教会我一件事
作者:美丽咪咪兔 发布时间:2023-09-07 15:28:03
余华在《在细雨中呐喊》里曾说:“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时间的概念是模糊的,但是亲人离世的感觉,却是痛彻心扉的存在,好似突然失去了支撑,内心是痛苦和迷茫的,感觉世界在那一刻也瞬间没有了颜色。
特别是失去一个爱你、温暖着你的亲人时,这种感觉格外明显。
但是,生活依然要继续,活着的人该如何治愈自己,走出痛苦和阴霾?
辛西娅.赖伦特在《想念梅姨》中给出了很好的解读。
她是美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生于1954年。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员、图书管理员与大学讲师。
喜欢文学的她,为孩子们写下一百多本书。
儿童文学小说《想念梅姨》是她1992年的作品,在1993年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一方净土》获得1987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绘本《山中旧事》和《亲戚们来了》先后在1983年和1986年获得凯迪克银奖。
辛西娅.赖伦特从小生活在较为偏僻的西弗吉尼亚山区,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她坚持上完了大学,用自己的作品给了很多人温暖,也治愈了很多人。
在《想念梅姨》中,她用充满情感的文字,以及独特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生活的真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苦痛,还有对新生活的希望。
一,亲人离世,该如何面对
十二岁的女孩小夏,内心充满痛苦,因为爱她的母亲梅姨离世了。
父亲欧伯也变得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没有亲人的小夏,是在六岁那年被欧伯夫妻俩领回家的。
虽然他们的家,只是一辆旧拖车。
可是,在这个家里小夏感受到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亲情,她爱他们,也爱这个家。
只是,美好的时光却如此短暂,梅姨突然离世了。
就如同吃在嘴里的一颗糖果,突然遗失在了泥土里。
生活失去了色彩,人生也突然毫无意义。
那个爱自己、温暖着自己、照顾着自己的人突然不见了,生活好似没了支撑。
以前美味的饭菜,也失去了味道。
欧伯早上不再起床,因为他不知道没有了梅姨的生活该如何继续。
这是书的开头,是一个十二岁女孩小夏的叙述。
她在叙述中想念和缅怀梅姨,叙述欧伯。
小夏感觉他也要放弃生活,离她而去。
原本充满爱和温暖的家,一下子没有了往日的热闹。
他们俩能走出痛苦,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吗?
小男孩克莱图斯走进了俩人的世界。
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喜欢收集各种玩意,他对生活充满热情。
他的到来给这个家也带来了一丝亮光和活力。
二,在爱与痛中,寻找生活的希望
当生活陷入黑暗、失去方向时,如果有一丝亮光,将给人带来无限希望。
当克莱图斯把通灵师可以帮助人和离世亲人对话的消息告诉欧伯时,他的内心燃起了希望。
在他心里,梅姨没有离开过。
欧伯开着自己的车,拉着两个孩子,走上了去那个教堂的路。
只是美好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心怀再次见面的希望,可是最后的愿望却落空了。
三个人情绪低落的往回走,在小夏觉得彻底失去梅姨、痛苦时,欧伯却在那一刻醒悟了。
他开着车掉了头,领着俩孩子去了州议会大厦。
在那里,他们度过了特别有意义的一天。
在他们回到那个用拖车做成的家时,欧伯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小夏也把失去梅姨的痛苦彻底释放了出来。
欧伯和小夏所经历的一切,如同一朵花经历了严寒,重新绽放出绚烂的光彩,生命又有了新的色彩。
俩人慢慢步入了新的生活轨道。
梅姨成了俩人心中的永恒支撑。
小夏渴望亲情,害怕失去自己的亲人,所以她看到欧伯的糟糕情况,她内心是着急的,她害怕再失去欧伯。
而欧伯是爱小夏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次成为没有亲人的孤儿。
两人心中都有了一份责任感。欧伯希望小夏快乐成长,小夏希望欧伯得到陪伴。
当小夏觉得没有了梅姨生活真是艰难时,欧伯却说:“她仍然在这儿,宝贝儿。亲人是不会永远离开我们的。”
是啊,因为亲人的爱,留在了内心深处。
爱充满力量,给予我们重获新生的希望。
就如同梅姨,不管她活着,还是离世,她都是欧伯和小夏的支撑与希望。
三 关于本书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部关于爱、新生和希望的故事,读完让人在感动之余,也能很好的治愈自己。
《想念梅姨》最独特的魅力就是真实和深情。
欧伯和梅姨的生活充满艰辛,他们的家就是一个旧的拖车,但是俩人充满了爱心,抚养了没有亲人的女孩小夏。
特别是梅姨,把自己的爱不但给了欧伯,更是毫无保留的给了小夏,让小女孩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爱的滋味。
在梅姨心中,小夏是她心中灿烂的星星。
而在小夏心里,她也觉得梅姨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所以在梅姨离开后,不但欧伯没有了好好生活下去的心思,她的内心也是害怕的。
欧伯和小夏的故事,就好似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有痛苦,有安慰,有绝望,也有希望。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却也看到了人性的坚韧和温暖。
梅姨虽然离开了,但是又好似从来没有离开。因为她的爱,永远存在了欧伯和小夏的心里,照亮着他们的生活。
爱,充满了力量,给与人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她的善良和温暖,如同冬日的暖阳,照进了亲人的内心深处。
亲人会离去,但是爱和温暖不会。
作者还通过对环境和景色的描写,衬托人物的内心感情。
在梅姨离开后,欧伯和小夏是痛苦的,感觉身边的所有物品,也失去了色彩。
原本充满生机的小菜园,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在结尾,欧伯和小夏重拾生活的信心后,一切生活中的日常,却又有了不一样的滋味。
哪怕是早上以前经常吃的煎蛋和煎肉,也有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香味。
写在最后
刚开始读这本书,我落泪了,好在后来有个完美结局。
梅姨的爱充满温暖和希望,能够治愈人的内心,她也教会了我,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
也有感动,不管我们经历过什么痛苦,总有人能够给与你爱和力量。
活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既然来到人间,便去爱,去经历,去感受,去欣赏一切微小的欢喜。
面对亲人的离开,每个人都会痛苦、难过,但是,离开的亲人,希望我们的生活幸福美好。
所以不管咋样,都要好好生活下去。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二星好评(233+)
- 无盗版(447+)
- 无漏页(333+)
- 好评多(610+)
- 简单(394+)
- 愉快的找书体验(560+)
- 少量广告(277+)
- 四星好评(596+)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晴: ( 2024-12-11 17:31:31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苍***如: ( 2024-12-11 06:56:2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师***怀: ( 2024-12-30 15:56:2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利***巧: ( 2024-12-25 06:14:3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曾***文: ( 2024-12-17 13:19:1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方***旋: ( 2024-12-20 19:09:3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冯***卉: ( 2024-12-21 07:08:4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6 04:11:42 )
五星好评
- 网友 屠***好: ( 2024-12-10 19:46:16 )
还行吧。
- 网友 堵***洁: ( 2024-12-27 22:33:15 )
好用,支持
- 网友 师***怡: ( 2024-12-18 06:26:3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常***翠: ( 2024-12-25 03:38:2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薛***玉: ( 2024-12-29 09:14:49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冷***洁: ( 2024-12-28 03:31:5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冉***兮: ( 2024-12-23 18:49:2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印***文: ( 2024-12-23 21:43:38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九型人格完整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华对联故事 精装正版 全6册精装16开 中华对联大全 民间文学 中国对联集锦中华对联故事中华对联民俗对联入门 春联中华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全新版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零基础过经济师系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三年级数学(上)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2019初级辅导教材+真题试卷 个人理财+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套装共6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扫码听音频 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 全套2本 注音版完整正版经典国学幼儿儿童绘本一二三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读物下册教孩子唱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少林历史与文化/郑州历史文化系列研究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文物精粹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古砖经眼录-江西篇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飞行记 限量签名本(主持人陈正飞个人散文游记!陈乔恩、张皓宸、蔡康永等多位好友推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