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athering Storm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The Gathering Storm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在线阅读本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文学院院士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瑞典文学院院士利列斯特兰德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段影响历史的过程留下了忠实记录。”
——《西部邮讯》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后人们阅读再三。”
——查尔斯·韦博斯爵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著作的六部书。他以二战时期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并引用大量政府文件和个人纪录,记述193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全书按事件发生时间分为六册:
第一卷《风云紧急》The Gathering Storm(1919年-1940年5月)
第二卷《最光辉的时刻》The Finest Hour(1940年5月-1940年底)
第三卷《伟大的同盟》The Grand Alliance(1941年)
第四卷《命运的关键》The Hinge of Fate(1942年-1943年5月)
第五卷《紧缩包围圈》Closing the Ring(1943年6月-1944年6月)
第六卷《胜利与悲剧》Triumph and Tragedy(1944年6月 -1945年8月世界大战结束)
1941年上半年,英国仍在北非、地中海、中东和大西洋上孤军奋战,损失军舰和商船共300万吨之巨,情势非常危急。罗斯福决定在冰岛设立基地,由美军参与护航。
4月13日,日苏签定中立条约;美日间有关太平洋问题的谈判却毫无进展,因为美方坚持日本先从中国撤兵。
6月22日,苏联突遭德军袭击,顷刻间西部边界就被全线突破,损失惨重。丘吉尔当初预期德、苏必将开战的时刻,终于到来。英国向苏军输送军火物资,改变了英国孤立作战的情势。
7月起,美国大力供应英苏所需军火;8月份,英、美通过“大西洋宪章”,奠定日后建立联合国的思想基础。
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德国向美国宣战,美国正式参战。丘吉尔所设想的英、美、苏三国的伟大联盟终于实现。
Book Description
The first volume of Churchill's Noble-Prize winning six-part chronicle of World War II. THE GATHERING STORM depicts the rise of Hitler and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leaders of the European democracies to the clouds of the gathering storm. Churchill incorporate contemporary documentation and his own reminiscence in this opening memoir.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普鲁塔克说过:对他们的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因此他们一直陷于奇怪的矛盾之中,决定不作决定,决心不下决心,坚决犹豫不决,坚定不移的动摇,竭尽全力无所作为。
绝不屈服 越不妥协 绝不绝不绝不. 不论什么 不论大小 不论轻重 绝不屈服 除了对荣誉和理智的信念 绝不不屈服于强权 绝不屈服于敌人看似强大的实力
德国潜艇艇长时常竭力使其行为符合人道。我们知道他们曾经通知我们,并努力设法帮助海员前去港口。一个德国艇长亲自给我发来电讯,通知他刚才击沉的英国船只的位置,并要求派船去营救。他在电报上署名“德国潜艇”。当时我们对于如何投送复电,感到有些踌躇,但他现在已经落到我们的手中,收到了一切的优待。
无所不能的上帝在为其谦卑的子民设置问题时,不会让问题重复出现,即便看似相同,但其中定有所差异,切不可一概而论。人类的思想是在固有的结论中形成的,因此除非有卓越超群的天オ引导,否则无法超越这些固有的结论。
治六世登基一英王来信一鲍德温先生退休一张伯伦先生任首相内阁的变动一鲍德温与张伯伦-与里宾特洛甫的一次谈话。
我不妨在这一章里说明一下我多年以来所遵循的并仍将继续遵循的英国欧洲政策的原则。1936年底,保守党外交委员会请我做一次秘密演说,这是我对这些政策原则的最好的表述。
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
49 Time left in chapter: 35 mins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在线阅读本书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 入选美国“当代文库100”20世纪百大英文非小说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文学院院士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瑞典文学院院士利列斯特兰德
“这确实是一本伟大的书,它撼动了人们的心灵,并为这段影响历史的过程留下了忠实记录。”
——《西部邮讯》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这些珍贵的财产,它将会流传后世,让后人们阅读再三。”
——查尔斯·韦博斯爵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著作的六部书。他以二战时期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并引用大量政府文件和个人纪录,记述193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全书按事件发生时间分为六册:
第一卷《风云紧急》The Gathering Storm(1919年-1940年5月)
第二卷《最光辉的时刻》The Finest Hour(1940年5月-1940年底)
第三卷《伟大的同盟》The Grand Alliance(1941年)
第四卷《命运的关键》The Hinge of Fate(1942年-1943年5月)
第五卷《紧缩包围圈》Closing the Ring(1943年6月-1944年6月)
第六卷《胜利与悲剧》Triumph and Tragedy(1944年6月 -1945年8月世界大战结束)
1941年上半年,英国仍在北非、地中海、中东和大西洋上孤军奋战,损失军舰和商船共300万吨之巨,情势非常危急。罗斯福决定在冰岛设立基地,由美军参与护航。
4月13日,日苏签定中立条约;美日间有关太平洋问题的谈判却毫无进展,因为美方坚持日本先从中国撤兵。
6月22日,苏联突遭德军袭击,顷刻间西部边界就被全线突破,损失惨重。丘吉尔当初预期德、苏必将开战的时刻,终于到来。英国向苏军输送军火物资,改变了英国孤立作战的情势。
7月起,美国大力供应英苏所需军火;8月份,英、美通过“大西洋宪章”,奠定日后建立联合国的思想基础。
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德国向美国宣战,美国正式参战。丘吉尔所设想的英、美、苏三国的伟大联盟终于实现。
Book Description
The first volume of Churchill's Noble-Prize winning six-part chronicle of World War II. THE GATHERING STORM depicts the rise of Hitler and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leaders of the European democracies to the clouds of the gathering storm. Churchill incorporate contemporary documentation and his own reminiscence in this opening memoir.
精彩短评:
作者:悦读的静谧时光 发布时间:2022-10-06 22:17:48
历史地理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历史疆域的变迁和行政区的变革,小到高山大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或一个城市的兴起和变迁,都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部分,也都是中国历史中的一部分。透过历史地理,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
作者:安蜡笔 发布时间:2017-08-02 22:15:43
A Nobel-prize winning memoir, a true masterpiece. How fortunate we were to have Churchill, how fortunate we are to have these works of him.
作者:Camille 发布时间:2022-09-13 15:45:25
0801开始看了!0913看完了!
作者:op131 发布时间:2013-05-26 12:48:30
Epic, conceited, but epic
作者:Shasta 发布时间:2023-03-01 22:55:18
读完了读完了,哈哈,比想象中要快些。多抽时间多自律一点还是很快的。这样看来半年读完全套完全够了。这周剩下时间来看看附录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没有,当复习了
作者:塔兰奇耶夫 发布时间:2022-12-29 16:29:01
应该是2014年左右的一部郭富城的电影,影片最后郭富城坐在豪华轿车里,翻开这本书,让我瞬间标记。一看,看了这么多年。
深度书评:
依然是随感,杂感,各种感~~
作者:竹直梅孤 发布时间:2011-03-31 21:24:41
嗯,炸药文学奖获得者的书,也已经在书架上落了好几年灰了,又从学校的书架搬回家里的书架。
这无疑是中国人了解最多的一次欧战。所以总在想应该把时间花在其他自己还不熟悉的事情上,另外这个厚度也是一直不敢翻开的原因。
但是当我终于鼓足勇气翻开时,却很久以来第一次被一本回忆录的文笔所吸引。自从上大学后,一直觉得“文采”成了“浮华”的近义词,而更看重那些接近真实的东西。当然作为当事人的思考和行为的详细记录是回忆录最大的价值所在。但是政治家们在权谋上投注了太多心力,文字不够优美还在其次,更难免的是利用这个机会在自己的立场对政敌大加攻击或者为自己的某些决定进行辩护,容易失之偏颇。这本书也不能完全规避这点,但是一个英国绅士的风度使得作者对大多数人的描绘都不像天朝传统的红脸白脸二分法。即使是对轴心国领袖或者作者极其痛恨的布尔什维克也是如此。
作为一个记者出身的政治家,邱吉尔的文字功力即使透过翻译也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描述事件进程的同时加入场景描写,比如希特勒处死罗姆的叙述就有很强的画面感,如同纪录片的某个片断。
曾经不知从哪看来的话,说一战是欧洲封建王朝的终结,无论胜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这三个曾经无比强大繁荣的王朝都倒塌了。那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就如同英帝国的回光返照式的葬礼。在欧陆和英吉利海峡的对抗,在直布罗陀的舰队,在远东的新加坡,更不用说在中东就有北非沙漠,东非阿比西尼亚,南欧巴尔干和西亚叙利亚这四个战场,英伦三岛为基础的英帝国还能独力支撑了这样规模的战争3年多。阅读过程总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托尔金的魔戒。这战争对英帝国或许正如魔戒战争之对精灵。而邱吉尔或许也象刚多尔夫一样,同时关注着南方冈多的佩兰顿原野,罗翰尽头的号角堡,萝林金色大厅和黑森林的弓箭以及北方大山矮人王国的战斧。
————关于内容的分割线————
1、风云紧急
1、1作者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展露无疑。从一上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可以避免让我很惊讶,但是整本书都在讨论在一战后漫长的时间内德国的军备几乎为0的时候英法是如何纵容其力量复活。特别是关于英法裁军和关于莱茵兰事件的几个立场。我理解作者的遗憾,但是到二战都开打了还要回头说这个事意思就不大了吧`````````政治果然是现实主义者才能活到最后。
1、2对很多人总觉得一生只活那几年,比如二战那些巨头名将好象都是突然蹦出来的,打开这本书才意识到其实邱吉尔在一战中已经身居要职,一战的经验教训对他有着深刻影响。
1、3政治偏见主要集中在对布尔什维克和工党上,在西班牙内战上也很明显。我可以理解但是无法接受。
1、4作为天朝子民对欧陆各国人口从没概念,这本书让我彻底记住了德国当时的7000-8500万人口和当时法国4000万左右。
1、5雷达站在战前就建立起来了。为什么海空军直接学自英国的日本一点没有对此的表现?
1、6大英帝国的力量主要在世界第一的海军上。但是日不落帝国同时也意味着海军被分散得比哪个国家都严重。
1、7大陆平衡手政策是均势最重要的来源吧,最强大的国家似乎都喜欢使用这种政策,不过当时的英帝国和近日美国的区别是英国没有这么强大的陆军和全球投送能力的空军。
1、8原来对应于马其顿防线德国也建设了齐格菲防线(习惯性想起吉尔菲艾斯~~),但是再怎么为奇怪战争做辩护也不能掩饰吧,东线打得那么热闹你们就在后面打酱油,慢慢悠悠动员训练?
2最光辉的时刻
2、1 578页对新闻大臣的指示,不要刊登房屋倒塌的照片,除非为了说明家庭掩体的有效。刊登此类新闻不要使用引人注目的标题~~你懂的~~~
2、2 最后那里在对西班牙的问题上,赫然出现了援引1383年《英葡同盟条约》的字样。真的不是打错了吧~~~~难道真的有能用700多年的条约?再说1383年这俩国家签订这条约干吗啊~~地理大发现还没开始吧~~~
3伟大的同盟
依然是邱吉尔的文笔。在叙述了无数公函和统计图表后,邱吉尔居然还能在描写贝尔格莱德被轰炸后能渲染出动物园走出的跛腿鹳鸟一步一步闲逛,茫然失措的熊在马路上望着硝烟弥漫的旅馆一会儿,又沿着路走向多瑙河~~~~~
3、1 在对松冈洋右的描述里,我们看到邱吉尔不停强调海军的问题,而希特勒总是在大谈欧陆已经没有对手。这就是岛国与陆国的区别吧。突然想到其实美国从心态也是个岛国啊,两条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境。其实战争都是过海去打的。邱吉尔总自豪于不列颠岛千年不曾有人入侵的光荣历史。美日也总是自豪于类似的事情。欧洲的衰落就是体现在欧陆没有对手的强国也能被打败这上吧。现在即使德法再打起来也就只比刚果金刚果布的冲突影响稍微大一点而已~~~
3、2 过去在看名将传记时,总是把整个战争的局势当作背景给定。不过丘吉尔经常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同战场间分配兵力,如何制定生产计划等等,这就是层次的区别吧。一如萧何和樊哙夏侯婴他们的区别。
3、3或许是中国直到今天也不曾拥有过战列舰,对海军的理解总是不那么深刻。很难领会丘吉尔对这一舰种的特殊关注,无论是在大西洋上击沉了的俾斯麦号,珍珠港事变后美国战列舰受损的情况,东地中海舰队在港口遇袭还是威尔士亲王号沉没给他的打击。即使有强大的舰队,在无限广阔的海洋上,没有雷达和卫星运输也不可能完全断绝,几艘战舰应该不如大群的潜艇更重要吧。
3、4 联合国宪章最早签署的4大国里没有法国,有国民政府~~~~
3、5 丘吉尔说到印度总带着老牌殖民者痕迹~~~~
3、6 美国刚参战的时候,丘吉尔带着英国国防部参谋长去美国观摩美国陆军演习,问参谋长伊斯梅将军有何感想,将军表示“让这些小伙子跟德国人作战就是去送死”~~~~~后来结果如何我们都知道了。
4命运的关键
4、1关于法国,一直接受的是伟大的戴高乐将军的不屈奋斗,这里才指出了几乎所有法国军官都服从了政府命令,戴高乐把自己放在了整个军队的对立面上其实是很不招人待见的。而且跟美国人关系不好早在二战时就扎下根了。
4、2总是盟军盟军的说,不过总以为大家基本还是各自为战,互相支持点武器资源啥的,火炬行动的前前后后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这种协作背后需要的巨大努力,各种政治考虑。
4、3即使写这书的时候冷战都开始了,丘吉尔也没把卡廷的事情说死啊。
5紧缩包围圈
5、1开罗会议是蒋公人生巅峰吧,1887年生,到1943年才56岁就和罗斯福,丘吉尔平起平坐。那应该也是李鸿章以来中国元首第一次和西方国家元首平等会谈(如果李鸿章也算平等的话)。丘吉尔打心底还是瞧不起我朝啊。
5、2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反而丘吉尔为自己辩护的越来越多了,大量的篇幅用来争辩自己没有反对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同时极力争取在盟国中的地位。
5、3总在说跟德国保持军事接触就是对俄国的贡献,怎么听着都是底气不足的样子,卫国战争那样几百万人的大规模会战才是陆军战争啊。说起来,抗日战争很少有这个规模,可解放战争也是几百万人打来打去~~你懂的。
5、4欧洲的局势还是三国开会定,这跟维也纳和会没啥区别啊。英苏都主张肢解德国,特别是压制普鲁士,东西德也算是一个解决方案吧,当时为了保障50年的和平,50年后的今天,欧洲在世界整体地位的下降不知道他们想到了没有?
5、5不管怎么解释,还是不愿意全力开辟第二战场啊,一会说意大利那里需要如何如何,一会儿是希腊那里又如何如何,少占爱琴海那几个除了古董啥都没有的岛对大局能有啥影响?缅甸那也是,死活不愿意打通中缅公路,非要去南洋群岛那打。岛国的海战情结有木有那么深啊。
6胜利与悲剧
6、1从前面我就一直奇怪,从来不提山本五十六战死以及武藏大和两舰的事,对英国首相来讲是很反常的事情,即使到了莱特湾海战这里对于那两艘8万吨级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也只是随口一说,难道是因为连海军强国英国也没有所以不愿意说么?顺带一提,对伊藤正德舔着脸敢说造这两艘舰是为了震慑潜在敌人而争取和平的说法,骂娘都懒得骂,这么说所有军备竞赛都是为了和平了~~~
6、2关于罗马尼亚和希腊的90%10%论,基辛格在《大外交》里曾大加嘲讽。即使回忆录里丘吉尔反复强调解释这只是元首会议随便一说,做不得真。但是为啥后面还是有浓浓的梅特涅式外交的影子~~~关于基辛格重点攻击的居然相信斯大林会遵守承诺这点,一是或许英国绅士有这传统,尤其是双方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从张伯伦对希特勒这上就能了解一二,丘吉尔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绥靖政策吧。第二,从丘吉尔的角度出发,他或许也意识到了英帝国的最后繁华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无可挽回的消散了,二战后苏联的陆军在整个欧陆无可争锋,这种百分比的说法多少还能保存一点英帝国的颜面吧,至于具体的再协商只能由美国和苏联交涉了。
6、3全书最让我拍案的一句话,没有之一!!!!!2900页。一个男子可以向一个少女求婚,但是如果那个少女对他说,她将永远是他的姐妹,那就没有什么意思。好哥哥卡有木有!!!!
6、4要一个一个消灭日本人的抵抗,很可能需要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现在这一个可怖的梦境已经完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在一两次剧烈震动之后整个战争结束的景象——似乎真是光明而美丽。老爷子你有人性木有!!!!!这本书真的敢出日文版么?
6、5片段:1、二战飞机和今日民航客机的主要区别是漏气,所以丘吉尔他们都不能做高空飞行。2、二战时期苏联的名义元首是加里宁苏维埃主席,不是斯大林啊~~
6、6从德黑兰到雅尔塔再到波茨坦,联合国从概念变成技术细节的过程中对大国一致这个概念又有了新的理解。同时,波兰是二战的起点也是结束时英苏最大的分歧。从东部边界到西部边界,罗斯福说的好啊,500年来波兰一直是麻烦的源泉。同样还有希腊,开启冷战的希腊游击队问题早在二战中就出现了。
6、7最后的胜利演说真是精彩,也是全书最好的总结。
6、8丘吉尔对犹太人的态度也一般啊,特别对犹太人喜欢内讧这节我不理解,说三个犹太人在一起就有两个反对党。
最后吐吐槽:
翻译的整体相当不错,尤其是考虑到如此大的规模。但是错别字率略高啊,大概每3页就一个。
有很多有价值的图和照片,但是有些很不恰当,特别是在第四卷出现的蒋毛重庆会谈,跟二战有毛关系啊!!!!有些也有反复出现的嫌疑。找不到好图就不配了,但是二战的好图浩如烟海怎么可能找不到啊!!!!
终于读完了,确实是本好书。有点想买一战回忆录了,但是那个很难有时间读了啊。
读大部头的艰难与烦恼
作者:老探戈 发布时间:2007-08-25 21:03:00
读了几个月与二战历史相关的书,这是今年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阅读,至此,关于二战的历史可以基本全景式把握了——关于这场战争的点线面,以及这场战争带来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对今日世界的影响。
最艰难的阅读,是丘吉尔的六大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南方出版社的2005年7月的这个版本有2900多页;787×1092的16开本,六大卷摞在那里,光是视觉上就给人带来压抑感。我把它放在二战史阅读的最后,它仿佛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读完了它,之前读过的那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因为这部二战回忆录,1953年丘吉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和他那捍卫人的崇高价值的杰出演讲”。众所周知,在选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时候,瑞典文学院有时会作出令人吃惊的决定;丘吉尔的获奖大约应该算一次。那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者有25个人,其中包括英国人福斯特、美国人海明威、冰岛人拉克斯内斯和西班牙人希梅内斯(其中后面三位分别获得了1954、1955、1956的诺贝尔文学奖,而福斯特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小觑的作家);在这样一份名单中脱颖而出,不能不说瑞典文学院的决定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而瑞典文学院院士齐凡尔茨在颁奖致辞中的这句话其实很说明问题——“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这句近乎谄媚的话,实际上说明了丘吉尔及其这部回忆录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考虑到当时二战结束未久,人们对那场浩劫记忆犹新,对领导同盟国打赢这场战争的主要领袖的敬仰与感激,这话说得就不算太过分,而且丘吉尔以及他的这部回忆录获奖也就顺理成章。
诚然,这部全景式的回忆录对二战的叙述达到了几乎空前绝后的详尽,历史价值很高;但是,对于任何一个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阅读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是一次艰难的旅程。据称,这部回忆录“其构思之严密、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精彩,不输文坛巨匠”(南方出版社《出版者的话》),老实说,我相信这一点,因为丘吉尔独特的地位和视角及其文笔和口才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是,在南方出版社这个中文版本的阅读过程中,我却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相反,这个中文版本给我的阅读带来了烦恼,一言以蔽之,翻译得不好。
诚然,任何翻译都是原文的叛徒,但这叛徒也有做得好与不好之分。老一辈的翻译家,大都学贯中西,对汉语和所翻译的语种都有很深的造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翻译,几乎可以看作是一次二度创作,读来很顺,让人不觉得“隔”;例如傅雷的巴尔扎克,例如汝龙的契诃夫和托尔斯泰。几十年的翻译作品读下来,翻译的好坏,一读之下还是可以分辨的,这如同下馆子吃饭,菜一入口,便可分辨厨子的好歹。
外语的表达方式、文体、句式、典故等等,与汉语差别很大,如何“信达雅”其实是件很难的事。作为读者,当然要求“信达雅”三者兼备,但目前看来,很多新一代翻译家们的外文熟稔程度似乎远高于汉语,而且在母语的修养上实有欠缺。因此,“信达雅”三者兼备乃可遇不可求之事,但起码也该做到“信达”,直直的硬译让人读起来实在难受,恨不得舍了方便的母语译本直接找原文来读。例如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当年读到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的版本,译者李时译得“信达雅”兼备,让人不忍释卷,一读再读恨不得全书背下来;后来再出的几个本子,就怎么也比不上这个版本,这里面除了第一印象的问题,翻译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
现在的翻译,除了硬译的毛病和汉语的功底不佳之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译者的常识匮乏和知识积累不足。例如丘吉尔的这本回忆录里,赫赫威名的二战名将巴顿将军在不同章节的不同译者笔下居然有了“佩顿”和“巴顿”两种不同的译法,这就让人有点儿丈二,不知道校译和通稿的人们怎么就放了过去。再举一个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例子,他有一本回忆录《一生的故事》,这部书中译本也是六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的版本,翻译得错讹百出,感觉译者对俄苏文化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硬译瞎译处极多,幸亏有以前读过的一些俄苏的东西垫底,否则,就让它弄晕了;我只读了不到一半,那书就已经红笔淋漓地惨不忍睹,怎么也硬不了头皮再读下去。
或许是由于职业习惯,我读书的时候喜欢一枝红笔在手,得意处圈圈点点,旁批眉批;错讹之处也总是随手勾出。一本书的好赖,看旁批眉批的多少;同样,一本书的质量如何,就看那些编辑符号的多少。丘吉尔的这部回忆录,除了上述翻译的问题之外,校对质量亦不高,有机会的话,看一眼我手里的这套俯拾皆是的编辑符号便知。同样的校对质量,也出现在解放军出版社的那套“二战外国著名将帅战争回忆录”中,那一套更是惨不忍睹,让人疑为盗版。
纵然有这些烦恼,但是这部大部头终于还是艰难地啃下来了。那个深夜,读罢掩卷,不由得让人长叹——如果哪个强人能够重译一遍,该有多好!据说漓江出版社1991年曾经出过一版,书名译作《不需要的战争》,但那本书据说是个选译本,只有383页。
放下丘吉尔这部近3000页的大部头,捧起今年计划的另一部大部头——1800多页的基辛格回忆录《白宫岁月》,本来以为这将是另一次艰难和烦恼的体验,但是,未料,这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的《白宫岁月》翻译得是这样的好,读之如三伏天喝冰水,痛快得不得了。那2900多页给我带来的烦恼,顿时一扫而空。写得好,还要译得好,果如此,大部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228+)
- 小说多(559+)
- 值得购买(216+)
- azw3(619+)
- 值得下载(165+)
- 排版满分(318+)
- 愉快的找书体验(543+)
- 傻瓜式服务(575+)
- txt(204+)
- epub(495+)
- 差评少(675+)
- 超值(179+)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 2025-01-04 23:54:2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焦***山: ( 2025-01-03 20:48:41 )
不错。。。。。
- 网友 扈***洁: ( 2024-12-21 14:37:11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薛***玉: ( 2024-12-26 23:44:5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常***翠: ( 2024-12-13 22:46:2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仰***兰: ( 2025-01-06 19:28:4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方***旋: ( 2024-12-10 06:29:11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21:52:08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曾***玉: ( 2024-12-21 05:09:5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史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唐高祖李渊传(精)/中华历代帝王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3湖北省交通旅游地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官方直营】新世纪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俄语视听说教程 2 学生用书 教师用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三国演义幼儿美绘本(全10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0) 中国财富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性命古训辨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拌出清爽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宝宝入园准备一本通: 我能说清楚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法国歌剧咏叹调选集(附光盘女高音)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