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勃洛莫夫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奥勃洛莫夫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名著名译插图本:奥勃洛莫夫》的同名主人公是俄国农奴制下闭塞落后的地主庄园生活与传统产生的典型人物——他不乏聪明才智,也有激情满怀的时刻,能够对未来画出宏伟的蓝图,可就是不能付诸实行一到该行动的时候,他的惰性就上来了,一推再推,怕“麻烦”如洪水猛兽。最后他只能躺着混日子,成为永远站不起来的废物和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及典型代表。
书籍目录: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
作者介绍:
伊万·冈察洛夫(1812—1891),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奥勃洛莫夫》和《悬崖》等。
陈馥(1934—),云南大理人。l954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留校任中译俄教员;1956年至1982年在新华社任中译俄新闻翻译及译稿审稿;1982年底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主持编辑并部分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十七卷)。主要译作有《布宁短篇小说选》《布宁散文》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名著名译插图本:奥勃洛莫夫》的同名主人公是俄国农奴制下闭塞落后的地主庄园生活与传统产生的典型人物——他不乏聪明才智,也有激情满怀的时刻,能够对未来画出宏伟的蓝图,可就是不能付诸实行一到该行动的时候,他的惰性就上来了,一推再推,怕“麻烦”如洪水猛兽。最后他只能躺着混日子,成为永远站不起来的废物和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及典型代表。
精彩短评:
作者:本丢·彼拉多 发布时间:2011-06-06 03:48:01
要去除自身的奥勃洛莫夫精神
作者:翁秋兰 发布时间:2016-12-07 20:53:52
没学过
作者:丁康二 发布时间:2011-11-28 23:27:01
如果作者能够减少自己的主管评断,那么这本作品会更让我喜欢。
作者:黄皮 发布时间:2016-07-15 12:00:36
奥勃洛莫夫并非是一个庸人,但比起壮志未酬的痛苦,他更怕实践过程中无休止的挑战和与之而来的“麻烦事”。精神上的构想虽然可以无限延伸放大,但如果一个人无力将自己的良好愿景化为现实,或至少为之付出努力,它就永远只能是虚无缥缈的气泡,一戳就破。
作者:贺呵呵 发布时间:2020-09-30 09:05:39
伟大的作品。让我害怕,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奥勃洛摩夫主义。很难再说什么,而我的人生在阅读它之后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和自己赛跑的人 发布时间:2008-10-11 12:17:25
“混乱终了”
深度书评:
睡者的人生
作者:小黄兔 发布时间:2012-02-02 21:15:06
我看冈察洛夫的第一本小说是《平凡的故事》。此书很有意思,但可见作者笔触并非十分纯熟和流畅,全书大部分是叔叔和侄子的对话,似是故事又非故事。近期看的《奥勃洛摩夫》,无论从故事安排和人物塑造上都十分出彩,使我翻来覆去看了两遍。
一开篇,作者说奥勃洛摩夫住在一栋人口多得象整整一座县城一样的大房子里。如果没有这句话,看着开篇,你会以为奥勃洛摩夫只是蜗居在一个小房间内,并不富有,只有无用的仆人查哈尔。奥勃洛摩夫明明住在一所大房子,可是读者的观感却非如此,也看不到房子里众多的仆人,实在是作者带出奥勃洛摩夫生活的无用与荒废。
那个早晨,奥勃洛摩夫躺在床上,一如其他的早晨。“他……脸上缺乏明确的思想和专注的神情。他的思绪,像无拘无束的小鸟似的在脸上盘旋,在眼睛里翱翔,栖息在半张开的嘴唇上,隐藏在额角的皱纹中,随后就完全消失,满脸发出一片无忧无虑的平静光彩。这种无忧无虑从他的脸上移到全身的姿态上,甚至转到睡衣的褶皱里。……万一有一片愁云从他的心头涌到了脸上,他的眼睛就模糊起来,额头显出皱纹、疑惑、悲哀和恐惧开始交织在一起;可是这不安难得形成明确的念头,更难得变成一种主意。它不过化作一声叹息,便消逝在冷淡或者瞌睡中。”
躺卧是奥勃洛摩夫生活中头等大事,其他所有事情,都如过眼云烟一般,不值得费神。可是奥勃洛摩夫并不是头脑空白地躺卧,而是在脑子中不断酝酿和思量他的改革计划。他年轻的时候,也尝试奋斗,也希望像“别人”一样忙碌生活。可是一切都因强烈的“奥勃洛摩夫性格”而磨灭。
俄国农奴制下,农奴主并不需要劳动,而一代又一代地靠着祖先遗留的土地吃喝。奥勃洛摩夫自小生活在这么一个大地主家庭里,一年到头就是为大大小小的节日准备吃喝。母亲好像非常忙碌,其实只是无意义的指挥和跑走,父亲更是无聊地望着屋外,天知道他脑筋有没有动一下。屋子有几百名农奴张罗着,犹如永不停顿的机器,从替小主人穿袜子、煮食、处理事务、收租等都包办。这些农奴,有着铁一般的忠心,他们为这种忠心自豪,而不想到恰恰是这忠心使他们世世代代“注定”为奴。培养忠心是使之为奴的首要条件。
到了读书年纪,唯一可以让奥勃洛摩夫脱离昏昏沉沉、无所作为的生活的机会,却也被溺爱的父母扼杀了。生怕儿子吃不饱、害病、过度操劳,时常找各种借口把儿子接回家,好生照顾,后来竟也将读书不了了之。这让我想到《简爱》里面那个John Reed,同样是被母亲溺爱,从学校接回家,喂食到过肥和害肝胆病。
不过不同的是,John Reed后来发展成残暴自私的性格,而奥勃洛摩夫自始都没有失去他如珍珠白玉般善良和不虚伪的心。
奥勃洛摩夫懦弱和缺乏行动力的性格,吸引了一大堆虚伪浮夸或是钻营奸狡的人,例如靠跑关系的花花公子伏尔科夫,终日忙碌为求升官发财的苏特宾斯基,自我陶醉而实质没有真才实学的作家彭金,如影子一般没有个人特质的老好人亚历克塞耶夫。最恶劣的则是那个凶巴巴,贪婪狡猾的塔朗切耶夫。奥勃洛摩夫一直容忍他的存在,是因为他多少为他带来新的消息,他的吵吵嚷嚷也撩动奥勃洛摩夫毫无生气的生活。这个人,把奥勃洛摩夫扯进了深渊,抹煞了奥勃洛摩夫最后一次苏醒。但同时也不得不说,奥勃洛摩夫的悲剧,是他自己毫不作为、不远离奸佞所致。
在这些所谓朋友眼中,奥勃洛摩夫要么是毫不长进的废物,要么是可以利用的肥猪肉。只有在挚友希托尔兹、才女奥尔加和房东太太的眼中,奥勃洛摩夫的善良才被发现和珍惜。但这三人对奥勃洛摩夫的作用大不相同。
希托尔兹是奥勃洛摩夫读书时期的同学,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希托尔兹一直催促和鼓励奥勃洛摩夫多读书,多社交,多思考。“时不待我,时不再来!”希托尔兹一次又一次提醒奥勃洛摩夫,让他动身到乡下,去实施他脑中的改革宏图。他希望,奥勃洛摩夫的美好品格和才智,可以在行动中得到发挥和展现。
希托尔兹甚至把奥勃洛摩夫介绍给美丽的奥尔加认识,希望奥尔加能够用女性魅力和活泼好学的性格去促进奥勃洛摩夫奋发起来。奥尔加差点就做到了!奥尔加看到奥勃洛摩夫身上别人所没有的平静、善良和“鸽子般的温柔”,不禁产生爱情;而奥勃洛摩夫则被奥尔加的美丽、动听的歌喉和聪明给吸引。可是这种爱情,表面好像没问题,但实质注定失败。奥尔加过于自信自己的作用,以为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身上带着的、从祖辈积聚下来的性格,以为奥勃洛摩夫宁肯放弃安逸去为她在这个社会闯荡。当她先是看到奥勃洛摩夫莫名的退缩和“祝你幸福”的分手信,再是奥勃洛摩夫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最后是奥勃洛摩夫逃避面对自己,奥尔加认识到,她并不能拯救奥勃洛摩夫。后来两人分开了,奥尔加在国外重遇希托尔兹,两人相爱和结婚;而奥勃洛摩夫则永远地放弃了积极生活。
在逃避面对奥尔加的日子,奥勃洛摩夫茫茫然生活着。爱情的失落有时会促进一个人奋发,可是在这个时候,房东太太精心照顾,让奥勃洛摩夫选择回复原来的生活,而非去奋斗。在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在奥勃洛摩夫的眼里,这件睡衣有无数珍贵的优点:又软又顺;穿在身上轻松自在;适应身子的最细小动作,象一个驯顺的奴隶一样。”房东太太正如他那朴实宽敞的睡衣,不好看,却十分舒适。房东太太是个寡妇,带着几个孩子,过着不甚手松可也并非贫穷的生活。自从奥勃洛摩夫这一个“老爷”住到她的房子里,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改变了,自己操持家务也是值得的。房东太太身上的奴性,刚好迎合了奥勃洛摩夫的需要。没有强烈的感情,却可以吃得足、睡得饱,何苦为难自己,东奔西跑呢?所以奥勃洛摩夫安于房东太太的照顾,将曾有的梦掩埋在心底,只是很偶然才会被触动一下。
一开始我对房东太太并无好感,无非是一个普通的主妇。但看着看着,则不由对她产生又怜又恨的感觉。房东太太代表了大多数的家庭妇女,生活的唯一任务和目标就是煮得一手好菜,操持家务井井有条,以丈夫的幸福为幸福,坚忍和无私。她们甚少想到自己,以为家务做得好,就代表幸福,往往却是陷进艰苦和悲哀。房东太太无微不至照顾奥勃洛摩夫,甚至在被哥哥骗去奥勃洛摩夫的钱后,害怕奥勃洛摩夫吃不饱,把自己的东西变卖,让他仍能吃得好。这种照顾,助长了“奥勃洛摩夫性格”,让他动也不动,日益痴肥,得了中风,之后心脏梗塞而死。
女人的才能不被认可和尊重,例如精明的阿妮希娅嫁给了查哈尔后,一表现出能干,就被查哈尔支起胳膊“作猛击心口状”。奥尔加的探索和对知识的渴求,也被希托尔兹误解为“青春逝去的症状”。但是房东太太治家的才能,却被奥勃洛摩夫看在眼内和赞叹。从这个角度看,房东太太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心有值得奉献的主人。在奥勃洛摩夫死后,当大多数人都忘记奥勃洛摩夫,她仍然为他的离去伤心,仍然打理他地下的“家”,这也让我为之感动。
在《平凡的故事》里面,主要是两叔侄的观念冲突,乡下地主懒散、流于空想的生活,与在圣彼得堡白手兴家、忙碌营生的生活反映了两种人生态度,可是作者并没有说,哪一种生活才是好的。
同样在《奥勃洛摩夫》中,作者也没有下定论。貌似作者是倾向肯定希托尔兹,可是并非如此。作者对几个主角都赋予了一些美好的品格,但同时也揭露他们的可笑和矛盾。奥勃洛摩夫有懦弱的一面,也有高于其他的人纯净;房东太太庸俗,可是没有失去诚实和慈爱;希托尔兹勤劳奋发、珍惜友谊、尊重女人的才智,但也有自私的一面;奥尔加拥有活动的生命力、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生,可是有时过于自爱自恋。
人生就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矛盾,没有一个完美体,就如寻找“最美”和“最高智慧”的浮士德,最后也认识到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人生不应该是静止如奥勃洛摩夫的躺卧,生命永远需要由流动去激发和探路的。假如逃避生活、病痛和辛劳,那么脑子里好的东西,只会掩埋于尘土里,你在这个世界仿佛从未存在过。所以相比下,奥尔加和希托尔兹比奥勃洛摩夫和房东太太要进步。
有时候,生活选择了你,就如奥勃洛摩夫从出生就被这种瞌睡一般的生活给选择了。但你也可以选择生活,去跟慵懒去斗争。常看到有人抱怨是环境造就了“宅”以及宅一族的消极生活。可是我觉得未必如此。遇到麻烦事情,心中通常会有两把声音:“逃避吧,去避开难题”和“迎上去吧,去解决问题”。失败的人就屈服于前一种声音,久而久之不愿冒险和走出自己的安全圈。
最后不得不说,冈察洛夫的作品未必算是震撼的、伟大的,但却是有趣的、引人自省的。《奥勃洛摩夫》值得一看再看,计划迟点把《悬崖》也看了。
(转)对奥勃洛莫夫的另一种解读只看楼主 收藏
作者:埃达罗恩 发布时间:2012-12-24 00:19:10
文/龙雯琚
摘要】在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出现了“多余人”这样一个文学形象的群体。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学术界普遍认为冈察洛夫所塑造的奥勃洛莫夫把“多余人”的性格特征演绎到了极致,为奥勃洛莫夫冠以“废物”的名号并加以严肃的批判。而笔者在此试图打破常规,把奥勃洛莫夫抽出“多余人”群体,将之作为一个个体来解读,以发现奥勃洛莫夫身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关键词】奥勃洛莫夫 个体 肯定
《奥勃洛莫夫》①是19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极慢节奏的笔调记叙了主人公奥勃洛莫夫的一生,描绘了夸张而鲜明的“奥勃洛莫夫精神”。
奥勃洛莫夫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地主,慵懒,不喜欢生活上的任何变动。他觉得最舒适的方式就是在穿着宽大的睡袍在床上躺着,起床时不用自己穿袜子,下床时有一双肥肥大大的便鞋,以便眼睛不必看地板,就能准确无误地把脚伸到鞋里。正如小说中所说的:“卧床只不过是他的正常状态罢了。”(P5)小说一开始,奥勃洛莫夫便躺在床上为搬家和村长报告收入减少的来信这两件常人看来不需多久就可以计划安排好的事情而纠结,小说写到1/5处,奥勃洛莫夫也还是没能从床上起来,而是伴着他未能施展的“宏图”继续进入了梦乡。其颓废程度让每个人都叹息摇头。奥勃洛莫夫最好的朋友,一个社交活跃的青年施托尔茨决定帮助奥勃洛莫夫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管理庄园、出国疗养。在施托尔茨“要么,现在就起来,要么,永远不起来”(P224)的激励下,奥勃洛莫夫开始体面地走出了家门,并与贵族小姐奥莉加燃烧了一场炙热的爱情。奥莉加是一位热情开朗的少女,她天真的魅力深深打动着奥勃洛莫夫。她也试图与施托尔茨一起,唤醒这个沉睡的灵魂。在爱情面前,由于奥勃洛莫夫的胆怯和一次次的退却,奥莉加彻底失去了信心和信任,两人最终分手。深受生活与精神打击的奥勃洛莫夫感到疲惫不已,再一次缩回自己的卧室,过上从前闭门不出的生活,并与勤劳善良、朴实憨厚的房东太太结成了夫妻。尽管妻子小心谨慎地服侍着奥勃洛莫夫,但由于长卧不起,奥勃洛莫夫终于还是患上了中风,过早地死去了。
学术界普遍认为,与其他“多余人”形象一样,奥勃洛莫夫也是一个消极怠惰,光想不做的“精神贵族”。对于这群“精神贵族”,也即“多余人”,赫尔岑下了这么一个定义:“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那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②长期以来,“奥勃洛莫夫精神”(也译为“奥勃洛摩夫性格”)成为俄国农奴主寄生生活的代名词,列宁等伟大思想家曾强烈斥责过这种“奥勃洛莫夫精神”,主张将其消灭干净。张伟在其著述《“多余人”论纲》中做了这样的评价:“奥勃洛摩夫的某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他的前辈所具有,但更多的是区别。前辈的‘多余人’身上还闪着一些理想主义的荧光,在困顿和惶惑中还没有束手待毙,还在绝望中挣扎,在愤怒中呐喊。而奥勃洛摩夫却奄奄一息,连一点攻势都不存在,连‘行动矮子’也当不上,更不用说‘语言巨人’了。奥勃洛摩夫精神的严重蜕化,表明了贵族地主阶级精神力量的枯竭,他们不配有个好命运。”③而在这篇文章的题目中,作者给奥勃洛莫夫的概括就是“躺卧不起的废物”。诚然,这种自我隐遁、消极怠惰、光想不做的“奥勃洛莫夫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值得提倡的,也是无益于社会发展的,但是,就奥勃洛莫夫个人来说,他真的就是批评家眼中一个彻头彻尾、完完全全的废物吗?他真的长卧不起、从来没有清醒过吗?爱情的悲剧只是他一人造成的吗?他真的如“多余人”的定义所说“没有益处”、生命没有任何价值和闪光点吗?奥勃洛莫夫既然被学者们鉴定为一个饱受精神折磨的受伤的产物,那么,他是不是就不该背负那么多的指责呢?
首先,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奥勃洛莫夫是“清醒”过的。和其他“多余人”一样,奥勃洛莫夫有着智慧的思考,敏锐的判断,在新旧交替的俄国社会中,是思想上“报晓的先觉者”。但当他敏锐地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后,他便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意识将自己隐遁了起来。“为什么要折磨自己一辈子?”(P224)奥勃洛莫夫向施托尔茨反问道。奥勃洛莫夫的消极,不是由于天性的怠惰,只是因为过早地对于他身边的生活环境有了太过清醒的认识。“我的生命是从熄灭开始的……我在衙门里伏案写公文的时候,就开始熄灭了,后来在读到书中讲的我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的真理的时候,在听朋友们议论、诽谤、互相嘲弄、恶意中伤、胡说八道的时候,在看到友谊是由毫无目的、彼此毫无好感的聚会维系着的时候,又继续熄灭下去。”(P226)他感到自尊这个生命的支柱受到了伤害——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是我不懂得这种生活,或许是它毫无意义,怎样可以过得有意义些,我又不知道,也没有看到过,更没有人向我指出。”(P226)奥勃洛莫夫的这番话,读来是让人心生酸楚的。这个在熙熙攘攘的社交生活中把虚伪看得清清楚楚的纯粹的灵魂,到处寻不到一个可以安放自尊的出路,在绝望中试图忘却一切,找一个藏身之所把自己包裹起来、保护起来,又有何不可?奥勃洛莫夫并不总是漫无目的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许有人会说,奥勃洛莫夫就是想要一种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生活。诚然,在小说末尾,重新蜗居的奥勃洛莫夫就在沉思默想中这样勾勒他理想的生活:“他觉得他到达了乐土:那里流着奶和蜜,人们不需劳作就吃面包,而且穿金戴银……”(P601)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奥勃洛莫夫曾经积极过。他曾想过在保全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农奴的生活,改善地主与农奴间的关系,化解矛盾,彼此安居乐业。他也曾跟人诉说过对未来的憧憬,阐明他的宏图,发挥他的思想和感情,要“不遗余力地为俄罗斯服务”(P222)。而由于他这个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使得他意识和意志上无法协调,对农奴制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或是根源)所在,使得他改善庄园的计划终究只能是幻想。但是,改善生活,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再合理不过的愿望,我们又何必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能够看清阶级本质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呢?总之,做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也好,不可能实现的宏图也好,究竟也是奥勃洛莫夫曾有过的精神探索,是他精神世界中理想的生活。理想尚未熄灭的时候,他想要与农奴相安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他选择自我保护的平静的生活——无论怎样,他清楚自己的选择。在这里,我并不想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人生选择的对与错上,只是想确定一点,那就是在不伤及他人生命选择的前提下,人有权选择自己生命的存在方式。记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上讨论作家曹禺的自杀观时,老师曾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自杀是人支配自己生命的一种权利,是解脱或赎罪的一条途径,当人被精神或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时候,他有权选择轻松。同样,对于奥勃洛莫夫,虚伪的社交生活让他极度不自在,他燃不起任何的热情,也不愿意放下自尊沉沦于他所瞧不起的人情世故中。可以说,在那么一个深知以个人力量无法阻挡的世俗的大流面前,为了保全那么一个纯洁的灵魂,为了过一种让自己更能接受更为舒心自在的生活,奥勃洛莫夫有权把自己包裹起来,因为他清楚自己是无能为力了。而事实正如他所想的那样,当他重新回到躺卧不起的生活状态时,“他内心感到庆幸的是,他可以不再理会生活提出的讨厌的、折磨人的要求和威胁,离开了闪着充满巨大欢乐的闪电和响着充满巨大悲痛的雷鸣的地方。在那里,人被自己的思想折磨和煎熬着,被激情吞噬;在那里,理智有时胜利,有时失败;在那里,人不停地搏斗,遍体鳞伤地退出战场,却仍不满意,不餍足。……只有在没有运动、斗争和生活的被遗忘的角落里,他才从心底感到安宁……最后认定,他的生命不只是碰巧如此简单,而且是注定了要如此简单,以便表现人类生活理想的平静的一面。”(P594-595)读到这里,我们能说奥勃洛莫夫是一个只会躺着的醒不过来的废物吗?我以为不是。虽然奥勃洛莫夫的“清醒”并不符合当今主流所倡导的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我更倾向于尊重个人生命选择的权利,对其抱以更多的是同情。
其次,在爱情方面,奥勃洛莫夫也是曾经苏醒过的。他的确是爱上了奥莉加,深深地对其臣服。在奥莉加的主动和鼓励下,他迈出了蜗居已久的孤独的自我的世界,向爱人表达流畅的、浓郁的爱意,尽管迈出的那一步是那么的小心翼翼,但对于从前的他来说,这简直是一种不可能。在他们相爱的日子里,奥莉加给了奥勃洛莫夫以探索求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动力,而奥勃洛莫夫也使奥莉加由一个天真单纯的少女迅速成长为一个多情而成熟的女性。奥勃洛莫夫在奥莉加的改造中竭力严格地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做自己以前根本懒得做的事,比如散步,以讨得奥莉加的欢心,而奥莉加也在看到奥勃洛莫夫一天天的改变中获得欣慰与满足——他们是快乐过的。恋爱了的奥勃洛莫夫像是变了一个人。可悲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每次极度的欢愉之后,奥勃洛莫夫就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种幸福——这是由奥勃洛莫夫长期以来形成的软弱性格所造成的。三十多年来,他习惯了心灵的孤独,习惯了一个人的忧郁,一场如此灼热的爱情从天而降,在这种充满着与上流社会所迥然不同的真情、被人关注和深爱、有人陪伴的不可思议的幸福面前,奥勃洛莫夫不免产生忧虑。他透过自己,透过奥莉加,能够看清自己——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是躺在床上,什么也不会,在社会上也没有任何作为,而这样的他,显然是与奥莉加的标准或说期望值是相去甚远的,他写信告诉奥莉加说“您面对的并不是您期待和梦想的人”,断定奥莉加对他的爱“并非现实的爱,而是未来的爱”(P312)。奥勃洛莫夫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奥莉加确实是想把奥勃洛莫夫彻底地唤醒,成为一个像施托尔茨一样的上进青年,能够在上流社会游刃有余。但奥勃洛莫夫却对自己缺乏了信心。一番吃力的改造过后,当奥勃洛莫夫进取的意志不敌他的怠惰时,他便又从意识中退回了对以前那种安逸生活的怀念之中去了,而奥莉加的期望则渐渐地成为了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因为胆怯,所以奥勃洛莫夫在爱情面前总是思前顾后,甚至怀疑他们的约会会遭到旁人的非议,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让人为之又气又急。不过,奥勃洛莫夫能在这个程度上认清自己,知道自己配不上奥莉加,也不失为一种“清醒”。
爱情,是双方的事,很多情况下,悲剧产生的原因并不在于单纯的谁对谁错。不是奥勃洛莫夫不配得到爱情——他和奥莉加都会各自得到不一样的爱情——只是他们不适合彼此:一个胆怯而不自信,另一个则需要在一个自信的人身上建立起信任,相信他能朝着自己所期望的高标准发展。奥勃洛莫夫与奥莉加分手后,奥莉加是这样想的:“如果她不再信任他,她也就不再爱他,对奥勃洛莫夫就是如此。”(P583)所以,在感情方面,我也不愿意武断地判决就是奥勃洛莫夫一个人的错酿成了悲剧。
翻阅有关“多余人”的研究资料,我们可以了解这类有着很多共性的俄国文学中形象群体所产生的文化背景。19世纪的俄国社会新旧交替、动荡不安,贵族阶级的旧文化逐渐走向衰落。这时,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的震动,给俄国的知识界以巨大的刺激。贵族青年们想要摆脱旧文化,却又碍于阻力;想要响应新文化新思想,却又无法扎根。他们本身的阶级软弱性使得他们在新旧文化的夹缝中找不到生活的位置,被撞击出来,成为了“多余的人”。《奥勃洛莫夫的梦》一节揭示了“奥勃洛莫夫精神”的成因。在与世隔绝的静谧的奥勃洛莫夫田庄,小奥勃洛莫夫从小便习惯了安逸自在、随心所欲、不劳而获的地主生活。当他怀着“高贵的愿望”离开家,来到社会中时,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差异让他无法在夹缝中生存。同奥勃洛莫夫相似,作者冈察洛夫出身于一个富商之家,幼年时的生活环境也与奥勃洛莫夫相去不远。张伟在她的著述中认为:“奥勃洛莫夫是冈察洛夫幼时曾经生活过的环境、在他幼小心灵中已经产生的‘奥勃洛莫夫性格’的模糊概念的明朗化和形象化。”④那么,从冈察洛夫的写作意图来看,除了揭露和批判,应该还是有深深的同情和怜悯的。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一定不是个平庸之辈。”奥勃洛莫夫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他有着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缺点,但他也有着可贵的、值得骄傲的优点——作者用施托尔茨的话表达了出来: “(奥勃洛莫夫)是一个水晶似的透明的灵魂。”他承担不了改造社会的重任,但是他保全了一颗纯洁的灵魂。这一点已足以让我感动。对于这样一个抱着高洁的愿望和灵魂在角落里受伤的人,我怎么也不忍心让他背负过多的指责。
在这里想套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美的本质”的一句话:“美是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奥勃洛莫夫最后过着他理解中应当如此简单的平静生活,何尝不是他心目中美的追求呢?也许这个引用未必恰当,但我想说的是,把奥勃洛莫夫放回“多余人”的群体,从阶级批判的立场上,我们不否认他那些值得批判的“多余性”和腐朽性——他们脆弱无能的意志和不能自拔的忧郁不值得提倡也决不可让之侵袭到我们的思想和**队伍中来;但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应该避开阶级批判的惯性,对奥勃洛莫夫给予更多感性和理性上的关注,肯定他身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少量广告(490+)
- 五星好评(596+)
- epub(392+)
- 在线转格式(427+)
- 赚了(513+)
- 中评多(480+)
- 小说多(296+)
- 无缺页(399+)
- 愉快的找书体验(164+)
- 速度快(419+)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卉: ( 2025-01-05 12:55:3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戈***玉: ( 2025-01-09 21:04:29 )
特别棒
- 网友 车***波: ( 2024-12-24 01:38:3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宓***莉: ( 2024-12-21 22:45:4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家***丝: ( 2024-12-21 08:28:08 )
好6666666
- 网友 国***舒: ( 2024-12-17 01:30:3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焦***山: ( 2024-12-12 00:57:28 )
不错。。。。。
- 网友 石***致: ( 2024-12-15 14:53:0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方***旋: ( 2024-12-19 00:25:15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訾***雰: ( 2025-01-03 02:17:16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辛***玮: ( 2024-12-24 12:24:4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后***之: ( 2024-12-23 16:19:41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堵***格: ( 2025-01-05 16:53:31 )
OK,还可以
- 再见木瓜树 英文原版 Inside Out and Back Again 十岁那年 纽伯瑞银奖 外国儿童文学 英文版课外阅读书 亚裔作家赖昙荷 进口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部编版 一本 我爱同步作文 三年级下 新教材同步作文 3年级下第二学期 上海小学生语文阅读强化作文辅导教材小学优秀满分作文泽物zz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华图2015省考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财会专业知识(附680元名师面授课程+520元密训班+99元网校代金券)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英语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新正版图书 佳能微单相机摄影与摄像实拍技法宝典徐利丽人民邮电出版社9787115614643人天图书专营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功能无驱动结构微机械陀螺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05435490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税法实务(第2版)(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财务会计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公共基础知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实验班提优训练九年级下册物理化学人教版 2023春全套两本 初三教材同步练习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