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于无限可能: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她半生闭门不出,却写出叛逆奇崛的诗作。)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我居于无限可能: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她半生闭门不出,却写出叛逆奇崛的诗作。)精美图片
》我居于无限可能: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她半生闭门不出,却写出叛逆奇崛的诗作。)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我居于无限可能: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她半生闭门不出,却写出叛逆奇崛的诗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73949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
  • 页数:186
  • 价格:37.7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28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9:43

寄语:

她半生闭门不出,却写出叛逆奇崛的诗作。本书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完成对天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灵魂追溯。超越传记的文学书写,美国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传奇。


内容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19世纪天才诗人,比肩惠特曼、对美国文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博尔赫斯“私心敬重”的女作家。

这是一场如散文诗般的记述,比“传记”更具精魂。艾米莉·狄金森将脑中的浩瀚宇宙和体内的熊熊烈火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忠诚于阅读和写作,对自然万物怀抱深爱。她半生闭门不出,只将孤独写成诗,然后带着近1800首诗长眠。

追溯狄金森一生的同时,作者也对自我进行了追溯。她与狄金森仿佛是隔世的相知,跨越时空抵达理解的彼岸:一个天才的灵魂努力隐藏自己,而另一支天才的笔将她勾画出来。

中文版特邀狄金森研究者、翻译家王柏华随文选译41首狄金森诗歌,更完满地展现狄金森的诗歌热情与传奇人生。


书籍目录:

艾米莉

阿默斯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林登

诗歌索引

后记


作者介绍:

多米尼克·福捷(Dominique Fortier),加拿大作家、译者,生于魁北克,麦吉尔大学法国文学博士,于2008年出版了她的本小说《星际迷航》(Du Bon Usage des Etoiles)。小说《在大海的危险中》(au peril de la mer)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法国利摩日大学文学博士,曾于巴黎高级翻译学院专职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现任教于外交学院外语系。曾参与《汉法大词典》的编纂,译有随笔集《飘带飞舞》《普鲁塔克道德小品》等。 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艾米莉·狄金森国际学会理事,主编《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艾米莉是一座由白木构建的城,被大片大片的四叶草和燕麦田环绕。这里的人家,房子方正,屋顶倾斜。暮色四合之时,人们纷纷落下窗台上蓝色的百叶。有几次,小鸟一头扎进屋顶的烟囱里,沾了一身烟灰,然后慌张地扇动翅膀,在房间里蹿来蹿去。人们不去驱赶鸟儿,反而把它圈养起来,好聆听它的咏唱。

相较于一片荒芜的教堂,这里的园子多出了十倍。在那些安静的阴影下,风铃草和菌菇独自生长。居民们用手语交流。然而每个人的手语都自成一体,无法互相理解,所以只好尽量避免接触。

寒冷冬季,皑皑白雪将艾米莉覆盖。山雀飞来,用纤细的掌,写下纯白的诗。

F519A

这是我写给世界的信

世界不曾写信给我-

大自然说出简单的消息-

带着温柔的壮丽。

她的信息被交到

我看不见的手-

出于爱她-亲爱的-同胞-

评判我-请带着温柔。

……

……

……

贪吃,是艾米莉触犯的戒律。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她会摸进厨房偷吃一块正在晾凉的酥挞,或是溜进父亲书房,偷拿一本尘封已久的禁书——食谱。母亲总能轻松破案,罚她在一个无趣的房间关禁闭以示惩戒。禁闭结束,艾米莉走出房间,母亲在她脸上竟看不出一丝忏悔之情。艾米莉和她天马行空的想法被关在了一起。这位母亲,若是了解她的女儿,绝不会把关禁闭当作一种惩罚。

如果有一天,只要一天就好,艾米莉能遵守规矩,不顽皮捣蛋,不古灵精怪,那她的人生也会因这一天而得到救赎。但事实就是如此:她不愿乖巧。雏菊并不规矩,天空中排成人字的黑雁也不顺从。她仰慕的,是辛辣如芥,是癫狂似草。

F445A

他们把我关在散文里-

就像当年我是小女孩

他们把我放进壁橱-

只因他们喜欢我“安静”-

安静!如果他们能窥视-

看我的大脑如何-走来走去-

明智如他们可以控诉小鸟

因为叛逆-关他禁闭-

只要小鸟他愿意

就像星星一样容易

蔑视这下方的囚禁-

他笑了-我不再如此-

园子里,花儿的私语窸窣作响。一朵紫罗兰打蔫了怎么也立不起来。另一朵抱怨着大高个儿向日葵遮挡了她的阳光。还有一朵,觊觎着同伴的花瓣。两株芍药,正密谋着怎么驱赶蚂蚁。一支纤长苍白的百合,感到双脚冰凉,因为土壤实在太过阴湿。玫瑰是骄纵:成群的蜜蜂让她们受惊,直射的光线让她们烦躁,就连自己的芬芳也太过醉人。

沉默不语的,只有蒲公英。但凡活着,就已知足。

F367A

我看护我的花儿,为您-

光辉的缺席者!

我的灯笼花那珊瑚色的缝儿

裂开了-当播种者-尚在梦里-

天竺葵-染色-斑斑点点-

低低的雏菊-稀稀落落-

我的仙人掌-分开须子

将她的喉咙展露-

康乃馨-打翻了香料-

被蜜蜂-拾去-

我藏匿的-一朵风信子-

伸出她弄乱了的脑瓜-

香气掉了出来

从长颈瓶里-如此小巧-

你惊叹它们如何装得下-

玫瑰球碎了-片片锦缎-

散落在我花园的地上-

不过-你并不在场-

我倒宁愿她们从此

不再-裹着红装-

愿您的花儿-欢快-

愿她的主人-走开!

我将栖身于花萼-灰色-

这跟我刚好相配-

多么谦卑-永远是-

您的雏菊-

遮盖起来,为了您!

孩子们将午后采来的鲜花摆在柳编花篮里。父亲用灰白色的手指拾起一支蝴蝶花,慢条斯理地解释说:

“要想长久地保存它们,干燥是步。”

那朵花在父亲的手里,似乎已经奄奄一息了。他把花搁在一旁,转身去了书房。二十一卷《大英百科全书》整齐有序地罗列在书架上,父亲抽出了其中一本。他打开书卷,一丝不苟地翻看着。

“过几个月,书页就会吸干植物的潮气,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做成一本标本集了。”

艾米莉暗自惊奇:纸张竟喝花朵里的水分解渴。

父亲继续用他好为人师的一贯口吻说道:“为了方便记忆标本的位置,我建议你们选择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份当作页码。比方说,百年战争的开端是……”

他等待着答案。

“1337年。”奥斯汀、拉维尼亚和艾米莉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奥斯汀和拉维尼亚选了一卷书,两人小心翼翼地将花朵的枝叶夹进书页,嘴里念念有词:独立宣言,罗马帝国灭亡,母亲生日。

只有艾米莉肆意将花朵播洒在一本她挑选的词典里。父亲在一旁看着,眉头紧锁。

“你放得这么随便,之后要怎么找到你的标本?”

她莞尔一笑:

“我就是能找到。”

几个月后的冬天,大家围坐在书房想要收获夏天制作的干花标本,她毫不犹豫地打开了那本词典。当奥斯汀和拉维尼亚还在小声嘟囔页码的时候,她像念咒语般报出:茉莉。这词刚一脱口,一株茉莉马上显现。

艾米莉用自己的标本给词条配上了插图。

……

……

……

母亲在厨房忙碌,两个女孩负责摆放餐具,父亲已经在餐桌尽头落座。他理所应当地等待着。拉维尼亚摆放刀叉,艾米莉紧随其后,摆上蓝白相间的瓷盘。

“啧。”刚在父亲面前摆好碟子,他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父亲,怎么了?”

“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总是把这个缺了口的盘子摆在我的面前。”

她退回父亲面前,眯起眼仔细瞧那瓷盘。她刚刚摆在父亲面前的餐盘,确实缺了个微乎其微的口子,像是指甲月白的大小。

“我很抱歉。”她说。

她端起那只盘子,以稳健的步伐穿过餐厅和厨房,打开通往花园的门。她看准了院中一块扁平的岩石,双手一松,任由那盘子摔得瓷片飞溅、四分五裂。她利落转身回到餐厅,宣布道:

“我向您保证,绝不会有下次。”

父亲瞠目结舌,没有回应。

打过蜡的餐桌光可鉴人,父亲的倒影与他本人一样错愕。草丛里的瓷片,犹如某个失落文明留下的遗迹。

F764A

我的生命-一杆上膛枪-

立在角落里-直到有一天

主人从旁路过-认出了我-

把我扛起来带走-

于是,我们在至尊的树林漫游-

于是,我们把母鹿追捕-

每当我代他说话-

群山即刻应答-

我开口一笑,光芒何等热烈

闪耀在山谷之上-

好像维苏威的面孔

将它的喜悦释放-

夜里-当我们过完美好的白昼-

我守护我主人的头-

那分美妙胜过-分享深陷的睡枕

那柔软的-鸭鹅绒-

他的敌人-就是我的死敌-

谁也休想再动一动-

一旦我锐利的眼睛瞄准-

或强劲的拇指一搭-

尽管我可能比他-活得更久

他却一定活得-比我更长-

因为我只有杀戮的权力,

却没有-权力死亡-

 

“下雪啦!”

奥斯汀是个起床的。他边喊边冲向妹妹的房间,拉维尼亚跃上窗台向外望去:花园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三个孩子争先恐后跑下楼梯,套上靴子,裹上大衣,戴上围巾、帽子和手套。父亲在楼梯下打量着他们,神情凝重,一言不发。见状,孩子们才有所收敛。

茫茫雪地还没有足迹,完好如初。在这张白色画卷上,孩子们先是用脚步踏出了三个纵横交错的迷宫。嬉戏打闹中,雪球在他们的暗色大衣上炸开,留下面粉般的痕迹。

艾米莉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任由自己仰面在雪地中瘫倒下去。她平躺着,来回摆动两臂和双腿,远远望去,像是天使的形状。奥斯汀和拉维尼亚也在她的身侧躺下,三个雪天使的图案并肩排列着,好像一排玩具纸娃娃。

雪还在下。雪絮飘落在通红的脸颊上,有一种灼烧的感觉。 孩子们的睫毛像是挂满了糖霜。他们起身以后,身形还印在雪里,像是三座小小的卧像。

若干年后一个初冬的清晨,艾米莉从窗口探出身去,她又看见了那三个年幼的鬼魂,他们分别是五岁、七岁和九岁。韶华不再,像被埋葬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若干年后,面对初雪,她放声痛哭。

在奥蒂斯·艾伦·布拉德 所作的肖像中,三个孩子的模样好像是照着某个大人(不知是父亲还是母亲)抄来的,只是缩小成了儿童的比例:他们眼神凌厉,鼻头尖锐,笑容呆滞。三人除了着装不同,相貌如出一辙:奥斯汀身着白领黑色西装,女孩们穿着蕾丝领连衣裙(拉维尼亚的裙子是水绿色的,艾米莉的则是一种更深的草绿色)。三个孩子似乎都梳着偏分的齐耳短发,也有可能女孩们是把头发别在脑后了。无论是用当时还是现代的眼光来看,都会误以为这幅画作是为了纪念三个夭折的孩子,画中的面容是按照三兄妹成年以后的容貌还原出来的。

我们当然深知,画中的孩子没有夭折,他们都长大了,其中一个甚至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许,这幅油画就是要向世人说明,长大成人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死去。

F317A

喜悦之于转瞬即逝 

或二者恰成正比

就像学堂上所说-

彩虹的方式-

一束

光彩,抛出,在雨后,

那分鲜亮,如此惬意,

若非转瞬即逝

亦是滋补- 

“它能否久长”

我询问东方,

当那弯弯的彩带

搭建在我童稚的

苍穹-

而我,满心欢喜,

视彩虹为日常风景,

而空荡荡的天空

古怪稀奇- 

生活亦如是-

蝴蝶亦如是-

魔术-透过惊恐来看-

它们会欺骗视力-

也赐予远方的纬度-

某个突兀的清晨-

我们的那一份-在时尚中

结束-

……

……

……

几个月来,我反复阅读艾米莉的诗集和书信,认真查阅了研究她的专著和文献,还努力搜集了狄金森时期家族大宅、长青居以及阿默斯特的照片。直到现在,这座城市都还只停留在纸面上。要想成就一部佳作,是这样纸上谈兵就已经足够,还是该去实地造访那两座已经被改造成博物馆的故居?换个更简单的问法:是根据必要的认知和经验如实描述,还是行使自由创作的权利?只不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为何犹豫?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提笔写作有所畏难?夏天就要过去,我犹豫得越久,能看见的景象就越萧索。很快,艾米莉的花园里就只剩下残花败柳了。又或许,我们应当用心体会的,恰恰不是盛夏的枝繁叶茂,而是这般荒凉零落?



原文赏析:

但事实就是如此:她不愿乖巧。雏菊并不规矩,天空中排成人字的黑雁也不顺从。她仰慕的,是辛辣如芥,是癫狂似草。


那一晚,艾米莉读了一本书,作者是法国人,在书中讲述了一个犹太人活过一百次人生的故事。一百次人生,那又如何?他一次都没有当过小鸟。


窗外已现出秋色。夏天的陨落,就像一枚翅果种子在空中不停飞旋,最终被风带向地球的另一端才终于落了地。花园里的叶子,还带着夏季的炽热,呈现出一种菠菜般的深绿。叶片上罩着一层灰白的薄纱,好像蘑菇上蒙着的白霜。它们很快就会变得如石榴般红、柠檬般黄或是橙子般橘。而在热带地区,全年都是夏季,水果因而特别馥郁甘甜。树叶变成莓红色时,秋天已经将春天拥入怀中。

[F935]

不知不觉,有如忧伤

夏季就这样悄然离去-

如此不知不觉,看不出

背信弃义的痕迹-

一种蒸馏出的静谧

当暮光变得悠长,

或是大自然独自消磨

她归隐的午后时光-

黄昏提早进场-

清晨露出陌生的脸庞-

一种礼貌而恼人的优雅,

像客人,即将道别的模样-

如此,没有一片羽翼

也无须任何舟楫

我们的夏季轻快地逃入

美的领地。


文字是一种被钉在了纸上的脆弱生物。它们像蝴蝶一样在房间里漫天飞舞。而那些没有缤纷色彩和冒险精神的蝴蝶,只能是一摞毛料里飞出来的蛾子。

那一晚,艾米莉读了一本书,作者是法国人,在书中讲述了一个犹太人活过一百次人生的故事。一百次人生,那又如何?他一次都没有当过小鸟。


“希望” 是有羽毛的事物

-它栖息于灵魂里

唱着没有歌词的旋律

从不-停息


这个世界小得像一个橙子。它复杂得不可思议,又简单得如此纯粹。这个世界,可以被文字取代、重塑或是毁灭。窗户外面的世界,用另一种方式在说明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存在着的,是灯烛的火焰、脚边的狗、纯棉的床单、字典里安静躺着的茉莉香片、炉膛里的炭火,和抽屉里飞舞的诗歌。世界暗淡无光,房间通透明亮。是诗歌在散发光芒。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 散文诗般的文风,探索并重述狄金森的一生;可读性强,在诗意氛围中认识这位半生闭门不出的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这个热情叛逆的少女。

● 法国重要文学奖项“勒诺多文学奖”获奖作品,当代女作家对19世纪天才女诗人的致敬,重现“狄金森式”暗潮涌动的细节,文学性高。

● 邀请狄金森研究者、翻译家王柏华随文选译四十一首狄金森诗歌,在阅读传记时回到诗歌本身,体验狄金森的诗歌热情。

● 封面及版式设计精巧,随文诗呼之欲出,手稿、老宅、邮票、蜜蜂与四叶草……所见皆是狄金森。


书摘插图

艾米莉是一座由白木构建的城,被大片大片的四叶草和燕麦田环绕。这里的人家,房子方正,屋顶倾斜。暮色四合之时,人们纷纷落下窗台上蓝色的百叶。有几次,小鸟一头扎进屋顶的烟囱里,沾了一身烟灰,然后慌张地扇动翅膀,在房间里蹿来蹿去。人们不去驱赶鸟儿,反而把它圈养起来,好聆听它的咏唱。

相较于一片荒芜的教堂,这里的园子多出了十倍。在那些安静的阴影下,风铃草和菌菇独自生长。居民们用手语交流。然而每个人的手语都自成一体,无法互相理解,所以只好尽量避免接触。

寒冷冬季,皑皑白雪将艾米莉覆盖。山雀飞来,用纤细的掌,写下纯白的诗。

F519A

这是我写给世界的信

世界不曾写信给我-

大自然说出简单的消息-

带着温柔的壮丽。

她的信息被交到

我看不见的手-

出于爱她-亲爱的-同胞-

评判我-请带着温柔。

……

……

……

贪吃,是艾米莉触犯的戒律。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她会摸进厨房偷吃一块正在晾凉的酥挞,或是溜进父亲书房,偷拿一本尘封已久的禁书——食谱。母亲总能轻松破案,罚她在一个无趣的房间关禁闭以示惩戒。禁闭结束,艾米莉走出房间,母亲在她脸上竟看不出一丝忏悔之情。艾米莉和她天马行空的想法被关在了一起。这位母亲,若是了解她的女儿,绝不会把关禁闭当作一种惩罚。

如果有一天,只要一天就好,艾米莉能遵守规矩,不顽皮捣蛋,不古灵精怪,那她的人生也会因这一天而得到救赎。但事实就是如此:她不愿乖巧。雏菊并不规矩,天空中排成人字的黑雁也不顺从。她仰慕的,是辛辣如芥,是癫狂似草。

F445A

他们把我关在散文里-

就像当年我是小女孩

他们把我放进壁橱-

只因他们喜欢我“安静”-

安静!如果他们能窥视-

看我的大脑如何-走来走去-

明智如他们可以控诉小鸟

因为叛逆-关他禁闭-

只要小鸟他愿意

就像星星一样容易

蔑视这下方的囚禁-

他笑了-我不再如此-

园子里,花儿的私语窸窣作响。一朵紫罗兰打蔫了怎么也立不起来。另一朵抱怨着大高个儿向日葵遮挡了她的阳光。还有一朵,觊觎着同伴的花瓣。两株芍药,正密谋着怎么驱赶蚂蚁。一支纤长苍白的百合,感到双脚冰凉,因为土壤实在太过阴湿。玫瑰是骄纵:成群的蜜蜂让她们受惊,直射的光线让她们烦躁,就连自己的芬芳也太过醉人。

沉默不语的,只有蒲公英。但凡活着,就已知足。

F367A

我看护我的花儿,为您-

光辉的缺席者!

我的灯笼花那珊瑚色的缝儿

裂开了-当播种者-尚在梦里-

天竺葵-染色-斑斑点点-

低低的雏菊-稀稀落落-

我的仙人掌-分开须子

将她的喉咙展露-

康乃馨-打翻了香料-

被蜜蜂-拾去-

我藏匿的-一朵风信子-

伸出她弄乱了的脑瓜-

香气掉了出来

从长颈瓶里-如此小巧-

你惊叹它们如何装得下-

玫瑰球碎了-片片锦缎-

散落在我花园的地上-

不过-你并不在场-

我倒宁愿她们从此

不再-裹着红装-

愿您的花儿-欢快-

愿她的主人-走开!

我将栖身于花萼-灰色-

这跟我刚好相配-

多么谦卑-永远是-

您的雏菊-

遮盖起来,为了您!

孩子们将午后采来的鲜花摆在柳编花篮里。父亲用灰白色的手指拾起一支蝴蝶花,慢条斯理地解释说:

“要想长久地保存它们,干燥是步。”

那朵花在父亲的手里,似乎已经奄奄一息了。他把花搁在一旁,转身去了书房。二十一卷《大英百科全书》整齐有序地罗列在书架上,父亲抽出了其中一本。他打开书卷,一丝不苟地翻看着。

“过几个月,书页就会吸干植物的潮气,到时候你们就可以做成一本标本集了。”

艾米莉暗自惊奇:纸张竟喝花朵里的水分解渴。

父亲继续用他好为人师的一贯口吻说道:“为了方便记忆标本的位置,我建议你们选择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份当作页码。比方说,百年战争的开端是……”

他等待着答案。

“1337年。”奥斯汀、拉维尼亚和艾米莉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奥斯汀和拉维尼亚选了一卷书,两人小心翼翼地将花朵的枝叶夹进书页,嘴里念念有词:独立宣言,罗马帝国灭亡,母亲生日。

只有艾米莉肆意将花朵播洒在一本她挑选的词典里。父亲在一旁看着,眉头紧锁。

“你放得这么随便,之后要怎么找到你的标本?”

她莞尔一笑:

“我就是能找到。”

几个月后的冬天,大家围坐在书房想要收获夏天制作的干花标本,她毫不犹豫地打开了那本词典。当奥斯汀和拉维尼亚还在小声嘟囔页码的时候,她像念咒语般报出:茉莉。这词刚一脱口,一株茉莉马上显现。

艾米莉用自己的标本给词条配上了插图。

……

……

……

母亲在厨房忙碌,两个女孩负责摆放餐具,父亲已经在餐桌尽头落座。他理所应当地等待着。拉维尼亚摆放刀叉,艾米莉紧随其后,摆上蓝白相间的瓷盘。

“啧。”刚在父亲面前摆好碟子,他就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父亲,怎么了?”

“我很想知道,你为什么总是把这个缺了口的盘子摆在我的面前。”

她退回父亲面前,眯起眼仔细瞧那瓷盘。她刚刚摆在父亲面前的餐盘,确实缺了个微乎其微的口子,像是指甲月白的大小。

“我很抱歉。”她说。

她端起那只盘子,以稳健的步伐穿过餐厅和厨房,打开通往花园的门。她看准了院中一块扁平的岩石,双手一松,任由那盘子摔得瓷片飞溅、四分五裂。她利落转身回到餐厅,宣布道:

“我向您保证,绝不会有下次。”

父亲瞠目结舌,没有回应。

打过蜡的餐桌光可鉴人,父亲的倒影与他本人一样错愕。草丛里的瓷片,犹如某个失落文明留下的遗迹。

F764A

我的生命-一杆上膛枪-

立在角落里-直到有一天

主人从旁路过-认出了我-

把我扛起来带走-

于是,我们在至尊的树林漫游-

于是,我们把母鹿追捕-

每当我代他说话-

群山即刻应答-

我开口一笑,光芒何等热烈

闪耀在山谷之上-

好像维苏威的面孔

将它的喜悦释放-

夜里-当我们过完美好的白昼-

我守护我主人的头-

那分美妙胜过-分享深陷的睡枕

那柔软的-鸭鹅绒-

他的敌人-就是我的死敌-

谁也休想再动一动-

一旦我锐利的眼睛瞄准-

或强劲的拇指一搭-

尽管我可能比他-活得更久

他却一定活得-比我更长-

因为我只有杀戮的权力,

却没有-权力死亡-

 

“下雪啦!”

奥斯汀是个起床的。他边喊边冲向妹妹的房间,拉维尼亚跃上窗台向外望去:花园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三个孩子争先恐后跑下楼梯,套上靴子,裹上大衣,戴上围巾、帽子和手套。父亲在楼梯下打量着他们,神情凝重,一言不发。见状,孩子们才有所收敛。

茫茫雪地还没有足迹,完好如初。在这张白色画卷上,孩子们先是用脚步踏出了三个纵横交错的迷宫。嬉戏打闹中,雪球在他们的暗色大衣上炸开,留下面粉般的痕迹。

艾米莉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任由自己仰面在雪地中瘫倒下去。她平躺着,来回摆动两臂和双腿,远远望去,像是天使的形状。奥斯汀和拉维尼亚也在她的身侧躺下,三个雪天使的图案并肩排列着,好像一排玩具纸娃娃。

雪还在下。雪絮飘落在通红的脸颊上,有一种灼烧的感觉。 孩子们的睫毛像是挂满了糖霜。他们起身以后,身形还印在雪里,像是三座小小的卧像。

若干年后一个初冬的清晨,艾米莉从窗口探出身去,她又看见了那三个年幼的鬼魂,他们分别是五岁、七岁和九岁。韶华不再,像被埋葬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若干年后,面对初雪,她放声痛哭。

在奥蒂斯·艾伦·布拉德 所作的肖像中,三个孩子的模样好像是照着某个大人(不知是父亲还是母亲)抄来的,只是缩小成了儿童的比例:他们眼神凌厉,鼻头尖锐,笑容呆滞。三人除了着装不同,相貌如出一辙:奥斯汀身着白领黑色西装,女孩们穿着蕾丝领连衣裙(拉维尼亚的裙子是水绿色的,艾米莉的则是一种更深的草绿色)。三个孩子似乎都梳着偏分的齐耳短发,也有可能女孩们是把头发别在脑后了。无论是用当时还是现代的眼光来看,都会误以为这幅画作是为了纪念三个夭折的孩子,画中的面容是按照三兄妹成年以后的容貌还原出来的。

我们当然深知,画中的孩子没有夭折,他们都长大了,其中一个甚至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许,这幅油画就是要向世人说明,长大成人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死去。

F317A

喜悦之于转瞬即逝 

或二者恰成正比

就像学堂上所说-

彩虹的方式-

一束

光彩,抛出,在雨后,

那分鲜亮,如此惬意,

若非转瞬即逝

亦是滋补- 

“它能否久长”

我询问东方,

当那弯弯的彩带

搭建在我童稚的

苍穹-

而我,满心欢喜,

视彩虹为日常风景,

而空荡荡的天空

古怪稀奇- 

生活亦如是-

蝴蝶亦如是-

魔术-透过惊恐来看-

它们会欺骗视力-

也赐予远方的纬度-

某个突兀的清晨-

我们的那一份-在时尚中

结束-

……

……

……

几个月来,我反复阅读艾米莉的诗集和书信,认真查阅了研究她的专著和文献,还努力搜集了狄金森时期家族大宅、长青居以及阿默斯特的照片。直到现在,这座城市都还只停留在纸面上。要想成就一部佳作,是这样纸上谈兵就已经足够,还是该去实地造访那两座已经被改造成博物馆的故居?换个更简单的问法:是根据必要的认知和经验如实描述,还是行使自由创作的权利?只不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为何犹豫?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提笔写作有所畏难?夏天就要过去,我犹豫得越久,能看见的景象就越萧索。很快,艾米莉的花园里就只剩下残花败柳了。又或许,我们应当用心体会的,恰恰不是盛夏的枝繁叶茂,而是这般荒凉零落?


媒体评论

它的语言是发光的、精确的,且结构宏大。

——《加拿大义务报》

对狄金森生活的细腻的撰写。

——苏·卡特,《星报》

在这部作品中,生活轶事被扩展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图景,具有真正的狄金森式的细节。

——《Quill & Quire》

这是一本飘逸的好书,大大超出了我对“诗人传记”的传统印象,是建立在狄金森的诗意和很多扎实研究之上的凝结。

——贾行家


书籍介绍

艾米莉·狄金森——19世纪天才诗人,比肩惠特曼、对美国文学做出重大独创性贡献的现代主义诗歌先驱,博尔赫斯“私心敬重”的女作家。

这是一场如散文诗般的记述,比“传记”更具精魂。艾米莉·狄金森将脑中的浩瀚宇宙和体内的熊熊烈火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忠诚于阅读和写作,对自然万物怀抱深爱。她半生闭门不出,只将孤独写成诗,然后带着近1800首诗长眠。

追溯狄金森一生的同时,作者也对自我进行了追溯。她与狄金森仿佛是隔世的相知,跨越时空抵达理解的彼岸:一个天才的灵魂努力隐藏自己,而另一支天才的笔将她勾画出来。

中文版特邀狄金森研究者、翻译家王柏华随文选译40余首狄金森诗歌,更完满地展现狄金森的诗歌热情与传奇人生。

【编辑推荐】

●散文诗般的文风,探索并重述狄金森的一生;可读性强,在诗意氛围中认识这位半生闭门不出的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这个热情叛逆的少女。

●法国重要文学奖项“勒诺多文学奖”获奖作品,当代女作家对19世纪天才女诗人的致敬,重现“狄金森式”暗潮涌动的细节,文学性高。

●邀请国内权威狄金森学者随文选译四十一首狄金森诗歌,在阅读传记时回到诗歌本身,体验狄金森的诗歌热情。

●封面及版式设计精巧,随文诗呼之欲出,手稿、老宅、邮票、蜜蜂与四叶草……所见皆是狄金森。

【媒体/名家推荐】

除了莎士比亚,狄金森是但丁以来西方诗人中显示了最多认知原创性的作家。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作者

狄金森大概是美国——我想也是美洲——有史以来发现的最伟大的女作家和最伟大的诗人。......我对她私心敬重,我私心热爱着艾米莉·狄金森。

——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小径分岔的花园》作者

一部精彩的作品。我们在合上书许久后还是能回忆起那些细节,它的气氛仍弥漫在我们周围。

——法国电视台文化频道

对狄金森一生的精妙构思发挥。

——苏·卡特(Sue Carter),《星报》

它的语言是发光的、精确的,且结构宏大。

——《蒙特利尔日报》

这本精巧而深刻的书是今年秋季最亮眼的作品。阅读多米尼克·福捷这本书,我们同样能感受到阅读狄金森诗歌时所感受到的惊奇。

——加拿大《新闻报》


精彩短评:

  • 作者:穿风衣的猫 发布时间:2013-05-23 17:18:44

    朱先生不会以项羽的虎气和刘邦的猴气来比附主席的,就事论史就行了。真说功业,朱先生不如讲讲宇文泰。

  • 作者:赫恩曼尼 发布时间:2022-04-10 13:09:05

    将一个诗人的一生写成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那再好不过。四季,万物,变动不居的时间,如过客般来了又走的人,只有艾米莉·狄金森,像是烛火捕捉飞蛾那样,紧紧抓住了跳跃的思绪,抓住了如寒夜般清冷、遥远的诗,同时也将一生恒定不变的热望和追寻永久地留存在身体里——如果喧闹的世界不再,风景变荒原,信仰破灭,语言被污染,至少还有一个“我”,一个真切完整、孤独饱满的灵魂。真美好啊,至少知道有人曾如此坦荡地走过一段历史,她没有屈服于俗世,且获得了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 作者:中信出版文艺生 发布时间:2022-04-02 10:50:15

    浪漫!怎么可以有这么美的书呢~人和故事都醉人,读这书,仿佛在暖烘烘的下午喝了梨花酿的酒,微醺泛着清香,满心欢喜!

  • 作者:于是 发布时间:2022-11-11 20:38:51

    粉丝写给偶像的诗

  • 作者:沈书枝 发布时间:2022-04-30 13:55:04

    不是典型的传记,是片断的撷取与模糊的想象,且这撷取中掺杂了许多作者的偏向与好恶,或许可以说,这是一本作者自身的情感取向浓烈的想象和理解艾米莉的书,正如其中掺杂的和艾米莉的生活并无多大关系的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样,更多是保持了一种情绪与氛围的统一。但对于我这种之前从未仔细了解过艾米莉·狄金森,也没太读过诗的读者来说,它很容易读,选取在其中的诗歌的力量显现出来,读完了使人想着一定要再去读艾米莉的诗集,了解更多关于她的事情。

  • 作者:木子 发布时间:2022-11-12 01:19:02

    女作者厌女而不知,作品烂,值得看的是诗歌,但诗歌不用专门看这本。


深度书评:

  • 她半生闭门不出,却写出最叛逆奇崛的诗作

    作者:中信出版文艺生 发布时间:2022-04-02 10:50:15

    最近发现一部宝藏剧集《狄金森》,这部每集30分钟的美剧,是一部

    聚焦于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生活的喜剧

    ,复现了这位天才女作家的个人成长之路。

    一共三季,每一季评分都很高。

    狄金森自幼忠于阅读和写作,不断自我创造,不断努力摆脱性别、家庭、社会的偏见与束缚,世人评价她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先驱,比肩著名诗人惠特曼,对美国文学做出重大独创性贡献。

    《狄金森》引入了现代剧的拍摄手法,巧妙地演绎少女幻想,并用荒诞幽默的情节创作包裹严肃内核,让这部短剧在庄重的历史人物传记和青少年成长轻喜剧之间自由切换。

    事实上,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最难以索解的一个谜。

    她生前无人知晓,死后却盛誉如潮,被称为“诗界梵高”。

    狄金森25岁后便选择闭门不出,

    即便现在人们对她的真实生活面貌仍充满疑惑,但这并不影响她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诗人。

    正如剧中所表达的那样:“两百年后被记住的狄金森只有你。”

    天赋的少女,思辨的独立精神

    1830年,在美国阿默斯特,一户当地极富名望的家族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孩子终身未婚,更想不到她半生闭门不出,却在日后成为19世纪天才女诗人,她的名字就是艾米莉·狄金森。 狄金森虽然半生闭门不出,但这并没有限制她的

    诗歌创作

    。她的创作反而打破之前古典诗歌固有的形式,以一种

    新的风格,成为现代主义诗歌先驱,

    曾有评论家说道:“惠特曼和狄金森写诗,都好像从不曾有人写过诗似的。”

    而狄金森这种不被当时传统文化所规束的作品风格,与她始

    终保持思辨的独立精神密不可分。

    而这种思辨精神,在上学时就让她显现出不从众于同龄人的独立认知。

    狄金森对于世事的洞察,从未被世俗的规范所压制,这也造就了她对诗意深刻而独具慧根的理解和感悟。

    “诗意就在那里。诗意并不存在于浮夸的言辞中,而隐藏在那薄薄蛋壳下,在即将诞生的小生灵的心间。”

    这些理解

    超越了她所处时代的教育和观念

    ,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在《西方正典》中这样评论狄金森: “我们感到困惑不是因为她独特的魅力,而是因为

    她思想的力量。”

    狄金森这种思想的力量无疑成为她诗歌与众不同的魅力,哈罗德·布鲁姆将这些内化在诗歌中的精华称为

    “认知原创性”。

    它象征着

    独立思考的自我精神

    ,而这一可贵的精神却在100多年后的今天逐渐模糊。 信息化泛滥的时代,人们常常忙着追逐一个又一个的热点,却渐渐忽视身在其中迷失的自我。可越是这样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越是需要我们保持“认知原创性”,保持思辨的独立精神,因为无论什么时代,无论美丑胖瘦,

    我们的魅力终究由我们的思想决定它的上限。

    不拘的天性,纯真的生活信念

    在狄金森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她洞察万物的聪慧,也能看到她

    永葆纯真的可贵。

    狄金森出生在19世纪的美国,那是一个男女仍不平等,奴隶制还存在的时代。她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当地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父亲对她们表面和蔼,实则严厉。

    而即便生长在传统观念森严的世家中,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

    狄金森却出人意表地古灵精怪。

    她头脑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出其不意的“鬼点子”,和所谓的大家闺秀大相径庭,她会在平安夜聆听一只知更鸟吱吱地诉说它的故事,也会因为贪吃去触犯家庭的戒律。而当她走出被关禁闭的房间时,母亲在她脸上必然看不出一丝忏悔之情。

    可面对惩罚不以为然的狄金森,却在多年后回忆三兄妹的童年时,放声痛哭。美国画家奥蒂斯·艾伦·布拉德曾为三个孩子画了一张肖像,

    像是把大人的样子缩小成儿童的比例。

    “他们眼神凌厉,鼻头尖锐,笑容呆滞。三人除了着装不同,相貌如出一辙。”

    狄金森看着长大后的兄弟姐妹会发现,童年的这张照片似乎是对未来的一种预示。

    长大真的就意味着要埋葬韶华,成为“笑容呆滞”的人吗?那如果这样,狄金森宁愿不要,所以

    她回到狄金森老宅,25岁后终身未踏出家门。

    “好不容易回到童年的居所,她发誓再也不要离开——无论是房子,还是童年。”

    那个白色的房子里

    不仅留住了她的童年,也成为她捍卫精神纯真的阵地。

    狄金森的诗歌大多出自她闭门不出的这一时期,追求天性美让她的诗歌创作别具一格,虽以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事物为主,但内容深邃,直达本质。

    爱情与绝望,痛苦与狂喜,死亡与永生

    等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这首广为流传的诗句正是出自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作。 在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尝过真正的孤独,便不再惧怕黑暗的勇士。

    而生活中,

    我们需要这样的勇气,来捍卫自己的理想之境。

    诗是自由乐园,我居于无限可能

    加拿大作家多米尼克·福捷

    基于狄金森的诗歌、资料、信件等诸多研究内容追溯狄金森的一生。

    她不拘泥于传统的传记形式,将狄金森迸发诗歌的生活片段娓娓道来,时而代入狄金森,时而又切换到现实,一步步揭开狄金森留给世人的“谜”,

    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精神的探索。

    于是,便有了这部比“传记”更具精魂的作品——《

    我居于无限可能: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

    《我居于无限可能》中描绘了

    一个孤独又灿烂的诗人

    ,却从未刻意去寻找狄金森隐居的答案,两个遵从内心的灵魂或许在这一刻相遇了。

    这些灵魂共振的时刻或许促成了多米尼克·福捷的灵光乍现,她不再纠结是否需要造访狄金森的白色故居,却在方寸之地,从纸间再造了一座“城市”,一座只属于狄金森的城市,正如狄金森在纸间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诗意和鲜花永恒的世界。 我栖居于可能性-一座比散文更美的房子-更多的窗户数不胜数-房门-更高级- 房间皆如雪松-肉眼望不穿-一座永恒的屋顶-苍穹的扇面- 访客-完美无比-来这里-安居-伸展我狭小的双手把乐园汇聚- 狄金森在芳华绽放时放弃社交闭门不出,

    把热烈的爱和青春都奉献给了诗歌创作,她将那些没有公之于众的表达都写在了纸上

    ,留下了近1800首诗作。

    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不在乎这些诗是否能发表,在乎的只有花儿、植物和诗歌,却获得了恒久的幸福,时代的风浪在她小小的港湾里不过是数圈涟漪。

    《我居于无限可能》正是追寻了狄金森那些

    对于生活的感知,对于自然、诗意和万物保持纯真却本质的探索

    ,而这些文字,都将使我们在晦暗不明的现实中窥探到郁郁葱葱的光明。 它让我们在诗意氛围中认识了这位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这位热情叛逆的少女,也完成了当代女作家对19世纪天才女诗人的致敬。

    中文版本还邀请国内权威狄金森学者精心编选

    40余首狄金森诗歌,

    搭配正文情节出现,如同巧妙地揭开狄金森生活的密语,不动声色地展现这些诗歌的隐秘,在阅读中回到诗歌本身,体验狄金森的诗歌热情。

    书的封面及版式设计精巧,随书附赠两张手稿、植物明信片,重现“狄金森式”暗潮涌动的细节,手稿、老宅、肖像、邮票、蜜蜂与四叶草……这本诗人狄金森的传记集齐了一个诗人所需的一切。

    再没什么比散文诗般的记述,更能成为狄金森的传记,《我居于无限可能》是

    诗人狄金森生平的一种可能性,但对千万读者来说,也是无限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唯有自己相信,它才可以实现。

  • 艾米莉·狄金森:宁静的热情

    作者:艾晨 发布时间:2022-04-30 14:18:06

    By艾晨

    因疫情被迫在上海长期居家期间,看关于主动深宅的艾米莉·狄金森的传记,实在是有种

    “不合时宜的时宜”

    :狄金森闭门不出半辈子,却有着名副其实的“诗和远方”;我们呢,当下只有日复一日的“眼前的苟且”,比如早起依然抢不到的菜,高价也要感激的团购,以及为健康故而战战兢兢下楼做的核酸检测;狄金森有一整座花园的花花草草,我们只想关心除胡萝卜之外的那些粮食和蔬菜。

    平日里看过诸多写艾米莉·狄金森的文章,落笔点各有不同:想要噱头的,就猜她的性倾向;想要猎奇的,就挖她的深宅;想要硬核的,就写她的“女性主义”;想要清新的,就讲她的花园;当然了,还有正正经经写她的诗的。这些都是狄金森,但又不全是狄金森。

    而《我居于无限可能》则是多米尼克·福捷对狄金森一生的一次

    探索和重塑

    ,即,它是一本传记,却又没有一般传记的刻板样子,写些诸如从出生到死亡的所遇种种、以及天才生而孤独之类。在这本书里,福捷用散文诗般的文风,和狄金森进行了一次隔空对话。这就意味着,整本书不会有非常强的故事性,——众所周知,多数传记里,这种故事性通常带着或多或少的渲染甚至夸张,——但是代之以福捷细腻入微的情感共鸣,并在这种共鸣中勾画出狄金森的形象:

    “宁静的热情”

    宁静是什么?白天无风,夜晚无雨,便是宁静。

    宁静的是她的生活。

    艾米莉·狄金森在世时,不过是阿默斯特镇上一名默默无闻的独身女子,有些叛逆,有些古怪,还有些神秘。她最高光的时候,或许就是烤面包在镇上的农产品品评会拿了二等奖,知道她写诗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而已。

    “人们说,一开始她只是不愿进城,后来她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到了她的花园,再后来她足不出户,渐渐地,连楼也不下了。最后,除非有绝对的必要,不然她连卧室的门都不出了。”

    一个连房门都懒得走出一步的人,生活中大抵不会有多少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经历值得书写。她选择独居一隅,却在纸片上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城市。

    “我栖居于可能性/一座比散文更美的房子/更多的窗户数不胜数/房门/更高级-/房间皆如雪松/肉眼望不穿/一座永恒的屋顶/苍穹的扇面/访客/完美无比/来这里/安居/伸展我狭小的双手/把乐园汇聚”。

    宁静的也是她的声名。

    艾米莉·狄金森曾在诗里写过: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无名之辈”。

    这个美国最富盛名的女诗人,生前写了一千七百多首诗,公开发表的只有几首,留下的照片也仅有一张。她享受着深夜写诗时周遭的一片静默,不为声名所累,创作反而因此更加纯粹,更加自由;她一次又一次地在诗里和自己的灵魂对话,至死守着心中的信仰和追求。

    “曼荷莲的女学生们终究都成了妇人。她们中的大多数都结了婚,成了母亲。她们年轻时曾穿着白色的睡裙,围坐在一起,倾诉彼此的梦想,然而在艾米莉看来,没有一个人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没有一个人,除了她自己。”

    热情又是什么?水中是火,冰下藏焰,即为热情。

    热情的是她的花草。

    在艾米莉·狄金森成为著名诗人之前,她首先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园艺家。少年时期编撰的标本集里,汇集了她精心制作的四百二十四种花卉和植物的压花,有的至今残留着当初采摘时的色彩;她的诗和信件里,也大量提及自己喜欢的花草,从路边的野花,到花园里的珍奇,不管是爱与恨,善与恶,还是现实与想像,死亡与永生,都能找到对应的象征。据说艾米莉·狄金森按照十九世纪的花卉字典,给每一种花都下了具体的定义,将朋友、家人和爱人与不同的花卉一一对应起来,福捷因之感慨,

    “在一个小小的荷包里,她保留着夏末时节从小鸟那儿偷来的种子,这便是未来的花园。”

    热情的也是她的诗。

    “她写诗,是为了见证:18XX年的7月,一朵花曾经开过三天,一个清晨它遭到了暴雨的摧残。”

    静谧而又带着生机,温存但却满是炽烈,就像花园里的四季。艾米莉·狄金森把战争存放在书里,用白日梦制造一片原野,还说最好的事物住在看不见的地方,上帝会翻过篱笆试试草莓有多可口。诗就是艾米莉·狄金森写给世界的信,说出简单的消息,带着温柔的壮丽,

    “如同亲人相见在一个夜晚/我们隔墙交谈/直到青苔长到我们唇上/且淹没了我们的名字”

    。至于具体的生活是什么,要有多精彩,她丝毫不以为意,心之所向,始终是那片净土。

    “那一晚,艾米莉读了一本书,作者是法国人,在书中讲述了一个犹太人活过一百次人生的故事。一百次人生,那又如何?他一次都没有当过小鸟。”

    行文至此,关于艾米莉·狄金森,倘若再写些“这个女人,在花园别墅里宅了半辈子,却写出了影响美国甚至美洲的诗”,或者,“她的爸爸是律师,她的一生,就是和花园别墅里的花花草草对话”之类的文字,无疑是让人不快的。这也是《我居于无限可能》这本书所摒弃的东西。是枝裕和在《云没有回答里》写道,

    “人不是为故事和主题而存在的。正如我们的生命那样,只是作为生命自然而然地存在。”

    艾米莉·狄金森便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尽管一生波澜不惊,别人的故事里再琐碎不过的日常,都能成为她生活中的一段剧烈篇章;然而那些寂静无声的夜里,都有无数的热情在燃烧;那些宁静的热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高亢的音调,便能让世界知晓她的姓名。

    2022年4月19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145+)
  • 少量广告(348+)
  • 章节完整(107+)
  • 书籍多(359+)
  • 全格式(470+)
  • 图书多(104+)
  • 四星好评(73+)
  • 一般般(605+)
  • 无广告(200+)
  • 好评(160+)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 2024-12-20 16:15:39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冯***卉: ( 2024-12-10 14:29:5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师***怡: ( 2025-01-09 13:13:1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濮***彤: ( 2024-12-13 02:49:5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寿***芳: ( 2024-12-23 13:24:5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寇***音: ( 2024-12-25 20:57:0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3 06:30:28 )

    五星好评

  • 网友 邱***洋: ( 2024-12-23 17:19:5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居***南: ( 2024-12-13 19:49:0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沈***松: ( 2024-12-22 12:21:5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4-12-26 22:34:0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苍***如: ( 2024-12-15 19:38:0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益***琴: ( 2024-12-31 21:32:2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