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2014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45

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2014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2014版)精美图片
》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2014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2014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555488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9.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45

寄语:

高考 人人必须的一本思维导图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松狼楓 发布时间:2013-08-30 09:33:24

    美得要哭了

  • 作者:養雲 发布时间:2018-07-05 17:17:17

    脑洞好玩~

  • 作者:陆钓雪de飘飘 发布时间:2023-03-18 19:01:11

    整个电影里最关键的对话也设计得极为精巧,就是决定到底是哪两个人走的对话。伊尔莎留下来肯定会被法西斯迫害甚至杀死。伊尔莎跟维克多在一起是为了未来,为了更伟大的事业。在这么一个疯狂的世界里,对三个小人物不能求全责备。我们向来强调伟大的精神,但这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是有不同定义的,比如那个时代要实现人类性的宏大目标,那么个体的爱恨就变成可以为了宏大目标而牺牲的东西。所以《卡萨布兰卡》中的离别冷静而克制,两人没有泪眼相对,没有互诉衷情,而是用克制的表情隐藏内心澎湃的情感。演员也将感情锁在眼睛里,暗潮涌动,但面目表情却极为得体。当特写镜头推进,伊尔莎盯着里克的双眸,其实读懂了他的深情。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说出来是一回事,听明白是一回事,能够明白话后面的那些东西,才是真正的爱情。里克和伊尔莎知道互相的爱

  • 作者:Fal Conde 发布时间:2013-06-27 17:52:42

    与南渡北归相似 史料运用上来得较少 不过作为普及读物还是不错的

  •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2-05-08 12:18:56

    早期精神分析一大批牛逼人物在三巨头的光芒下都被埋没了……

  • 作者:小银 发布时间:2018-08-30 01:36:33

    去南浔的路上看完,当科普看还行


深度书评:

  • 扯淡心理学

    作者:swin 发布时间:2013-01-23 12:54:06

    一.关于时间心理学

    1.星座及占星术纯属扯淡

    作者通过5岁小孩和黑猩猩参与炒股的实验,在揭露占星师的同时也调侃了股票分析师一把,

    出生日期的确可能在很多方面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通过艾森克人格(个性)调查表发现很多痴迷星座者确实和星座描述的特质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这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因为相信,所以不自觉的朝着这方面靠拢,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可能是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心理暗示造成的循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证明了这个道理。

    2.既然占星术不准,为什么那么多人还相信呢?

    通过弗瑞尔对他心理学学生的性格测试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拿到了同一份测试结果(当然彼此不知道),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测试结果很准确,这是为什么呢?从测试结果的描述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这份测试结果的用词都是非常概括、含糊其辞的描述,这些描述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正确的,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这些描述(使自己看起来更正面、更积极的描述)与自身相符,具体可以用巴纳姆效应、谄媚效应来解释。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占星师、街头算命者、庙里的和尚、通灵者等大神们的所谓偈语、禅机总是那么的模棱两可,它们并不需要真的准,只需要看起来准就行了。你总可以得到你潜意识想要的解释,那么你当然会觉得准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当然不能说了,说多错多,说了就可能有砸饭碗的危险。

    当然还有一个人性方面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宁可欺骗自己,也不愿坦然面对自己容易上当受骗这个事实”。

    另: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心理咨询的文章,里面有句话很受用“你的星座是由父母的做爱时间决定的,而你的性格色彩是由乐嘉们决定的”。这篇文章可以推荐大家看看,对于持同样观点的人来说,看完会很爽---《逃离心理咨询》

    http://newdarwin.com/536?bsh_bid=293619027

    3.出生日期与幸运的关系

    通过调查,出生日期也就是星座和幸运与否没什么必然联系,倒是出生季节和幸运似乎有关,南北半球夏季出生的人相对比冬季出生的人更幸运一些,这主要是个性上的差异造成的,而造成个性差异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出生时的气候等一些外部因素,如温度、孕妇饮食等因素。我老家就有一种说法:夏天出生的小孩比较活跃,相对外向,爱冒险,而冬天出生的小孩由于温度低,“包手包脚”,相对内向、保守,这也能够解释一些事情。

    4.为什么各界名人的出生日期和一些重要节日或历史事件靠近或相同

    这就要用沾光效应(BIRG)来解释了,很多人或父母会对自己或孩子的出生日期撒谎。

    5.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的关系

    大卫菲利普斯的博士论文《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呈现形式的死亡》等一系列研究可以发现,人类可以心理意志小幅控制自己的死亡时间:比如要见某人一面后再死,过完年再死,或者在税率提升之前死亡(谋杀除外哈),提前或延后。心理影响生理,这个已经被证明是成立的。

    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

    1.撒谎是人的天性

    实验证明,说谎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保护自己或与自己相关利益的一种天性,本能,社会道德规范可能会对此有一定的纠正作用,但不同个体的作用程度不一。

    2.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更善于撒谎

    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更在乎别人的看法,喜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能够更快的让自己的行为适应所处的环境,并且很善于操控别人看待他们的方式。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撒谎高手。而自我监控能力弱的人不善于随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他们更能够保持“始终如一”,因为他们的行为更多是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价值观所左右,而非外部的环境,它们并不太在意自己的行为会给周围人造成什么影响。因此他们在生活中不太会撒谎,也不太可能欺骗他人。

    由此可以看出,自我监控能力高也即会撒谎的人更能够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或者反过来说,成功的人比普通人说的谎更多。

    3.谎言很难识别

    实验结果显示:如果想要察觉谎言,或许掷硬币来得更靠谱。“很多结婚多年的夫妇之所以能够长相厮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彼此无法识破对方的谎言”。悲哀吗,哈,人就是这样一种自欺、被欺的动物,不管你承认与否。

    当然了,要识别谎言还是有一些小技巧,常用的肢体语言识别谎言其实并不太可靠,因为这些肢体信号(比如摸鼻子、眨眼睛、目光接触等小动作)容易被高明的说谎者所控制,进而利用这些信号来传递他们想要给人留下的印象。反而说谎时的遣词造句和说话方式不太容易控制,能够让谎言泄密,比如谎言的细节性描述较少,概括性、模糊性用语较多;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词语,比如“我”;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反而对于说真话者可能忘记的一些无关的琐碎细节他们却记得一清二楚;说谎时的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

    高明的说谎者并不真正说谎,他们只是刻意隐瞒一些重要信息来达到与说谎同样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留后路的好办法。

    实验同样证明:聆听比观看更容易察觉出谎言。这与“遣词造句和说话方式不太容易控制”的实验结果是相呼应的。

    4.“泛美式”微笑与杜胥内微笑

    证据显示:我们微笑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自己高兴,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很高兴。

    真心的微笑即杜胥内微笑不仅仅涉及颧大肌的活动,还关乎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这些肌肉会将脸颊往上拉,眉毛往下拉,从而在眼角周围形成细小的皱纹。

    “泛美式”微笑得名于泛美航空公司空姐的虚假笑容。虚假笑容仅利用到颧大肌把嘴角往上拉起。

    5.记忆的可塑性

    韦德实验等众多实验显示:通过操控人的记忆,就可以让他们回忆起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比如魔术师利用“暗示”等手段,就能够让人们相信他们看到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三、灵异心理学

    1.关于迷信

    迷信影响人们的心理、生理,日常生活,甚至整个社会。这当然是存在的。“巴斯克维尔效应”说的就是心理影响生理。

    既然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迷信,那么为什么迷信能够经受时间考验,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呢?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人们选择迷信。在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时期,人们通过正常渠道无法控制这种不确定性,为了寻求一种心理上的确定感,控制感,为了在面对无情的命运时感觉能够控制局面,人们就会选择相信各种号称可以确定他们命运的不理性因素,比如迷信和巫术。这就是中国俗话说的“病急乱投医”。有时候人们也许并不迷信,但还是将希望寄托在这些不理性因素之上,只能是存在一种不那么靠谱的侥幸,死马当作活马医,寻求一种心理安慰。

    2.关于巧合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巧合,有的只是大数法则在作怪。只是某些鲜为人知的统计法让人觉得有那么多巧合。不想信吗?那我告诉你:在中国,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惊人的巧合,而发生这件事情的概率低到只有几千万分之一,甚至更低,那么你认为这可能吗。当然可能,这个巧合就是有人中头奖。这个时候你就会说,这不是巧合,因为买的人很多。对了,这就是大数法则。同一件事,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大多数巧合就是这样出现的。

    四、决策心理学

    1.名字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吗

    有些名字会带来正面效果,而有些名字会带来负面作用。为什么?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的名字大家都觉得好,而有的名字大部分人觉得差,如果你的名字因为某种原因(谐音、和某人重名等)被人用来取笑的话,那你的童年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一生。

    关于决策心理学可以参考决策行为学方面的书籍,奚恺元的《别做正常的傻瓜》一书就不错。

    2.外表的重要性

    成功的人一般来说身材比较高大,相貌较常人出众,当然例外的也不少。这是由人的动物性决定的,外表出众的人更受欢迎,更易得到善待,自然机会也更多,犯错了也更容易被原谅。再理性的人在这方面也会感性用事,哪怕他自己并不承认。

    除了动物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受到的社会影响,电影电视、书籍等传播媒介无不将有吸引力的外貌和正面的特质联系在一起,而将丑陋的外貌和负面特质联系在一起。这当然是不理性的,但是人类从来就有感性的一面,完全理性的那是机器人。

    3.如何提高你的吸引力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当遇到有吸引力的异性时,人们普遍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研究证明这个命题发过来也成立,即人们的心跳越快,他们越有可能觉得某个人更有吸引力,而不管这种心跳加速是由什么引起的。也就是说,身体欺骗了大脑。

    因此,如果你想人一个人对你有好感,爱上你,在约会的时候最好避开那些让人感到心平气和的环境,而听摇滚音乐,玩过山车,看恐怖片等会让你的成功概率大增。

    搭讪语:鼓励对方以奇特,有趣或搞怪的方式谈谈自己。比如“如果让你参加明星模仿秀节目,你会模仿谁?”、“如果你是一种水果,你会选择什么?”等。

    五、幽默心理学

    1.优越感让我们发笑

    比如笑话里的人很愚蠢、嘲讽狂妄自大的人、或让掌权者看起来很可笑。关于喜剧和悲剧的著名说法:如果是你掉进一个没盖盖子的下水道,那就是喜剧。不过,如果掉下去的是我……。柏拉图《理想国》就提到了这种“优越性”理论。

    优越性理论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取消某个群体。笑话带给人的优越感越强烈,人们就笑得越厉害。任何一种情况下,都是一群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另外一群人的痛苦之上。反过来说,被取笑群体的自信和行为会受到笑话的影响,进而导致笑话中的刻板印象应验成真。

    社会地位高的人比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讲的笑话多。但是社会地位低的人讲得自我贬损性笑话更多。

    弗洛伊德《笑话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这个家伙用一个虚无的潜意识就把所有的心理现象及相关行为给解释了,还有这么多人买账,不得不说人类太好忽悠了。这当然也可以用前面关于人们迷信的原因来解释,即对于很多行为人们无法解释,缺乏控制感,“弗洛伊德和他的潜意识”如同巫术一样,正好给了人们一个心理安慰,一个大家选择去相信的消除不确定性的非理性因素。

    2.“失协-解困”理论

    很多笑话中,笑话的铺陈和笑点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急转弯,比如最近流行的冷笑话就是这种类型。但是当我们解开笑点造成的不协调感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惊讶的感觉,这会让我们发笑。

    实验证明,右脑受损的人不能很好的理解笑话。

    3.幽默的感染力

    笑话让人快乐,而人在感到快乐的时候会微笑,这种“脸部表情回馈”机制被证明反过来也成立。即人们会仅仅因为微笑而感到快乐。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人们会自动模仿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这样能够让我没迅速感受到别人内心的感觉,更容易对他们的处境产生同感,这样沟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夫妻相”一说,因为朝夕相处,夫妻越长越像。

    能够很自然用幽默缓解压力的人具有更为健康的免疫系统。

    六、自私心理学

    1.人们说的和做的可能完全不一样

    大部分欧美人历来宣称瞧不起中国人,很多场所宣称不接待中国人,但实际实验结果却并非如此。可见“拉皮尔的旅店研究”。在中国,有些地区的人被人歧视,或某几个地区的人相互歧视,尤其在网络上表现得甚为突出,比如河南、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一个在网络上声称看不起河南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这样吗,比如针对他的河南同事,结果显然并非如此。有时候我们持一种观点,只是由于这种观点并没有牵扯到与我们相关的利益体。

    反过来,很多人声称没有种族歧视,特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因为社会规范要求他必须持有这种观点,这个时候说谎是必然的。

    2.相似性效应:相似心理与助人为乐之间的关系

    人们更愿意帮助与自己相似的人,或者看起来相似的人。比如年龄、品味、背景等。进化论这样解释:那些外表和行为跟我们类似的人更有可能在基因上是与我们相关的,或者来自同样的部落,所以更值得我们好好善待。

    反之相异性会带来相反的效应。

    这个理论很有用处!

    3.快节奏的生活对助人为乐的影响

        助人为乐程度与人口密集程度成反比。依据米尔格兰姆的理论,人口越密集,人们会有更多的“感觉超负荷”经历。这种经历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更关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会花最少的时间应付各种分散其注意力的琐事。这就导致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某个空间里面的人越多,人们的孤独感和孤立感就越强烈。

  • “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评论没有转向

    作者:Eco 发布时间:2018-03-18 17:08:02

    算不上评论,谈几点感悟。以下文字的缘起自最近下载了很多台湾“伊通公社”的艺术评论文章,以及朋友圈很多中青年教授各种借艺术之题而撰写的文章(其中不乏很多C刊,令人艳羡之余,吐露一点内心的“酸爽”)。

    自读研伊始,对艺术评论总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似乎越是冷峻刻薄之声,越是艺术评论该有的样子。之前以讹传讹的听说,纽约有个艺术评论家坚持写独立艺术评论、展评,且从不约稿。本人前/潜身在影视学院,所以影评似可以与艺术评论之间做一些对比。国内影评圈很大,我不在其内,不好评论,但周围有很多师友在从事这份工作,不管兼职还是专职,有一些似乎也小有名气(比如图宾根木匠,听说又出了一本新书哈哈)。相比艺术评论,影评似乎更“水”。这篇文章专职吐槽,力有未逮且不严谨之出仅供方家贻笑。从高中艺考就要写所谓的“影评”,到最后在各种媒介上以之为生,影评行业(似乎这里面也要包含各种学术影评)似乎有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另外,事实上很难说电影与当代艺术哪一个与资本的关系更加紧密。但电影从不讳疾与资本的亲密关系,且商业电影的宣发无孔不入,甚至艺术电影都每每需要导演制片发文“跪求”一点院线的资本空间。那么这么看来,影评之“水”,似乎情有可原,资本运作,需要“专业人士”的学术支持,影评人凭手艺吃饭,都是讨生活。但是当代艺术不一样,这四个字本身就透漏出高冷范——犹如美术馆大厅里的冷气一般。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其本身抱有很多批判意识,骨子里先天的有一种对资本的拒斥。当然这种拒斥现在已经变得比较“隐晦”,艺术生产不见得比电影生产好到哪去。从我参加的为数不多的、硕果仅存的几个艺术展览开幕酒会来看(其中几个也是自己偷偷混进去而已),艺术家、美术机构、资本媒体大家觥筹交错,你侬我侬,共商资本盛举,一片祥和。但至少以艺术家自诩的人在台面之上,还是要保持艺术家的冷酷范。

    绕了一圈,艺术评论什么样呢?博尔赫斯曾经设想过像图书馆一样天堂的样子,我们也来设想一下理想的艺术评论的样子。话题又要岔开,再回到读研期间,我曾以朱大可为榜样,他一篇批评“谢晋模式”的檄文,一时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学界对“谢晋模式”的大讨论,听说当时对谢晋院长本人也影响甚大。作为一个学界小虾米,我当时总是幻想着要以某位业界“大拿”为靶子,能像朱大可教授一样一炮而红。可是,混了一段时间艺术圈,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这句话很没有营养),每个行业水都很深,而且艺术圈派系分明,错发一个朋友圈写几句对某个艺术家展览的感悟都有可能让人以为你在“站队”。同时,我们上课的时候精读了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发现原来“影评”可以这样写。这似乎也启发了我写艺术评论的角度,视觉研究/文化研究基本上主宰了我的研究生学习方向,当时还停留在在研读周宪的《视觉文化的转向》水平。转而读博了,开始接触后现代理论家,尤其是德勒兹这样的大拿,他们对于艺术的分析,让我如坠五里雾里,“不要问我什么是电影,而要问我什么是哲学。”他对麦茨电影语言说,三言两语的概括与否定,一方面让我体会到大师就是大师,出手不凡,另一方面,也让我认识到理论介入评论的重要性。此后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德勒兹(从周宪过渡到德勒兹真是没有一点点防备...)。德勒兹的好处在于他分析过(不论是单本专著还是一篇文章)很多艺术门类,从电影、音乐到绘画、文学,不一而足。这样基本上保证了只要我吃透他一个人就可以分析几乎所有艺术门类。但坏处是德勒兹真的不是你想读就能读,其理论之汪洋恣肆,目前也只能望洋兴叹。当然,在感喟德勒兹理论体系之余,也写过一些运用他的概念分析艺术作品的展评,甚至意气风发地用他“迭奏曲”(refrain)之概念去参加策展比赛。

    时至今日,我还是没有找到艺术评论该有的样子。前段时间在台湾“伊通公社”下载了很多关于录像艺术的文章,其中也包含一些台湾艺术评论者的展评文章,诸如黄建宏、龚卓君、孙松荣、王圣宏、王柏伟、江凌青等,说实话,这些中青年艺术评论工作者的文章写得评论文章是很好的,而且其理论功底、批评视野,要比我们大陆的艺术评论更加系统,甚至要领先我们3-5年的时间。随便举一例子,就录像艺术而言,江凌青写过一篇“录像艺术的台湾杂志史”,从杂志中梳理录像艺术的缘起与命名,还有对录像艺术的断代史研究,要知道录像艺术一共才有不到30年的历史。这一些都是我们大陆学界、艺术评论界还没有展开研究的地方。但在其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我下载了几百篇艺术评论、研究文章,几乎没有一篇是批评性的,这么多文章基本上都是在从各种角度、方法去分析、阐释、探讨艺术,哟一些文章似乎也在为当下艺术的发展指出一些问题,探讨一些方向。但是理论阐释作品,或者说哲学理论一种主导的姿态分析,甚至干涉艺术主旨的例子比比皆是。“作者已死”,重要的已经不再是创作者的想法,而是“我们”如何看待作品。从这一角度,似乎无可厚非。于此我也不是要为艺术家“申诉”什么权利,而是隐隐感受到,艺术评论其实离作品越来越远,当然这仅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性认识。更深层的,是我感觉到理论,尤其是哲学理论对作品的“鸡奸”,一种强势介入。作品-理论之间的“生成”状态没有了,有的只是“东风压倒西风”。

    下午,我读了一篇《艺术史学的世界观》中收录的格罗伊斯评论格林伯格《前位与媚俗》的文章,两位都是艺术史与批评的大家,文章内容不表,只是突然之间,似乎又点燃了我对艺术批评的渴望,文化社会背景下的一针见血的评论,不留余地,学理扎实。

    佛家邪语:“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此一观点其实早就受到佛家的痛斥。佛陀“依法不依人”,从不自护其短。评论也是,真正的艺术评论,必须饱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字字灼热在心,而不痛不痒的艺术评论,甚至溢美之词,鲜矣仁。艺术评论该有的真正状态,艺术与理论的共生关系,还需我们继续努力。

    (行文最后有点草草就煞了尾,凑合看吧。)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615+)
  • azw3(166+)
  • 情节曲折(215+)
  • 体验满分(335+)
  • 好评多(365+)
  • txt(263+)
  • 体验好(635+)
  • 章节完整(244+)
  • 体验差(131+)
  • 一星好评(326+)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4-12-17 02:05:4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薛***玉: ( 2025-01-02 02:35:4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瞿***香: ( 2024-12-26 21:09:0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后***之: ( 2025-01-02 14:19:12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利***巧: ( 2025-01-05 03:48:3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曾***玉: ( 2024-12-10 07:10:3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宫***凡: ( 2024-12-11 22:23:1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师***怡: ( 2025-01-09 11:50:0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晏***媛: ( 2025-01-01 18:16:18 )

    够人性化!

  • 网友 菱***兰: ( 2024-12-18 10:59:37 )

    特好。有好多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