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一辑)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14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一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一辑)精美图片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一辑)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一辑)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1112255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2
  • 页数:365
  • 价格:26.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8:14

内容简介: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一辑)》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杨甫旺编,主要内容包括:人类遗产与家园生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土主信仰,西南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与稻作神话,南方民族洪水神话的结构及意蕴,《诗经·豳风·七月》试解,高奣映与理气之辨,史诗研究,彝文文献长诗与彝族民间口传长诗的比较研究,英雄的衰落与彝族英雄史诗的式微:《戈阿娄》与《弥苦赫舍人》。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楚雄民族文化论坛(第一辑)》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杨甫旺编,主要内容包括:人类遗产与家园生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土主信仰,西南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与稻作神话,南方民族洪水神话的结构及意蕴,《诗经·豳风·七月》试解,高奣映与理气之辨,史诗研究,彝文文献长诗与彝族民间口传长诗的比较研究,英雄的衰落与彝族英雄史诗的式微:《戈阿娄》与《弥苦赫舍人》。


精彩短评:

  • 作者:白日梦设计者 发布时间:2024-04-13 10:37:13

    当父母的,管它科不科学,有用就行!

  • 作者:archlife 发布时间:2019-06-09 22:41:58

    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觉得读起来有点费劲,终于坚持读完了。一个新闻人的成长和追求,书中时不时出现一段楷体字,更像是人生感悟、职场提示、理想宣言。如果对美国媒体行业多些了解,阅读乐趣会更多~

  • 作者:sarah 发布时间:2010-08-28 16:49:50

    3.5

  • 作者:栗子甜大豆的事 发布时间:2023-11-29 09:56:04

    感叹作者学术之路之笔直顺遂!

  • 作者:匡轶歌 发布时间:2020-03-21 16:07:25

    这是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姊妹篇啊,《看不完的博物馆》《走不尽的卢浮地宫》。里面有些对概念的解构真迷人。1. 雕塑,是时间的结石。2. 每一个尘封的模具,由时间亲自填充。比起待在楼上光线压顶的玻璃柜里,藏身在绝对黑暗之中,岂不是更加彰显艺术品的美?3. 新一代的艺术品修复理念,是修复中要如实地呈现时间的痕迹,无论破损还是裂痕,所谓修旧如旧。但但但,其实也就是用一种人为代替另一种人为,用一种虚假代替另一种虚假,不是吗?总而言之,修复,就是“不让时光创造它的作品”。4. 潜藏在艺术“地下”的东西,比地上展示出来的部分更博大,更浩瀚,更让人皓首穷经。

  • 作者:燕凌风 发布时间:2023-02-07 00:04:49

    是给小孩子看的书,语言也挺适合小孩子理解,观点总的来说还行,个别的观点不敢苟同。


深度书评:

  • 于无声处听惊雷——读赵翼《廿二史札记》的札记

    作者:延陵古风 发布时间:2012-04-13 23:53:43

    一、

        赵翼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无声的时代。历史学家们所称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一个“衰世”的回光返照罢了。恢恢文网之下,万马齐喑,一片萧条。科学上的落后是毋庸质疑的,文学上除了有部《红楼梦》外,恐怕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引以为荣的了。被梁启超、钱穆等诸位大师认为在考据、训诂诸学上成就斐然的“乾嘉学派”,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

        赵翼与写《十七史商榷》的王鸣盛,著《廿二史考异》的钱大昕并称“乾嘉学派”中的史学三大巨匠。说心里话,此前我对于乾嘉学派的诸公颇不以为然,觉得那是一群没有一丝中国文人的骨气的昏聩老朽,被文字狱吓得屁滚尿流,不问世事,“躲进书斋成一统”,皓首穷经,终老于户牖之下,醉心于故纸堆中,“于国于家无望”,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哀。而读了《廿二史札记》,细细思量,这虽不是鲁迅石破天惊的呐喊,亦非曹雪芹无才补天的绝望,却使人在窒息与沉闷之中感到了另类的萌动

    二、

        翻开《廿二史札记》,但见作者在《小引》中写着这样的话:“是以此编就正史记、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博雅君子订正焉。至古今风云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见附著之。”作者自述写书的目的有二,其一是勘校史书之误,去伪存真,这一点是那一时代考据学家的共同兴趣所在;其二则是要探寻“治乱兴衰之故”,这一点却是乾嘉学派诸公们极少提及的。与赵翼齐名的王鸣盛和钱大昕,他们所著的《十七史商榷》和《廿二史考异》,都被钱穆先生誉为考据学上的典范著作。在考据上,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也许较钱、王的大作要逊色一些。王树民先生在中华书局版《廿二史札记》的校对前言中评论道:“翼于经学无所建树……则粗率疏阔,多具体性谬误,成为其书之严重缺点”。但我个人以为,刘知己论“史家三长”,有史才、史学、史识三者,三者之中,当以史识为冠。读史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搞清楚刘备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李自成是真的死在了九宫山还是出了家,或者雍正是否真的谋父篡位之类的细微末节吗?还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历史现象背后更深层的规律性的问题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赵翼的《札记》也许在“史学”上与钱、王等“考据高手”有差距,但在“史识”上却是技高一筹的。

        《廿二史札记》中的有些篇目,如《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汉时以经义断事》、《九品中正》、《六朝清谈之习》、《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江左世族无功臣》、《周隋唐皆出自武川》之类,在读钱穆、陈寅恪、田余庆诸先生的著作时,屡见摘引,可见其中多中肯之言,亦可知赵翼治史时并没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繁琐的考据之中,而是在探赜索隐之余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试图从浩如烟海的廿二史中寻找出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一些线索。

        那么贯穿于卷帙浩繁的廿二史中的线索究竟是什么呢?郭沫若以来的中国史家几乎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以此作为标准答案给赵翼打分,这位瓯北先生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天命论和宿命论者。就拿他著名的《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来说,其中不是有“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这样的句子吗?其他如论王莽之败亡、周隋唐三代之兴,不乏天意难违的感慨。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苛求赵翼;纵观一部廿二史,像太史公司马迁那样敢于怀疑“天道”的毕竟能有几人呢。

        历史发展的本质的确是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具体放在中国封建社会之中则体现为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一部廿二史本身就是纪录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然而翻遍《廿二史札记》,则论败多于论成,论衰多于论兴,论乱多于论治。历代正史津津乐道的“君正、臣忠、父慈、子孝”在《札记》中不见半点影子。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和种种丑态被瓯北先生一一陈列于世人的面前:《汉公主不讳私夫》、《汉诸王荒乱》、《宋齐多荒主》、《宋世闺门无礼》、《宋子孙屠戮之惨》、《齐明帝杀高武子孙》、《北齐宫闱之丑》、《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唐女祸》、《唐诸帝多饵丹药》、《海陵荒淫》……罩在封建帝王头顶上神圣的光环不见了,代之以一幕幕同室操戈煮豆燃萁金迷纸醉声色犬马的悲剧与闹剧,“一个个都跟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历代史不绝书的海清河宴的盛世图景在赵翼看来也许是“花开易见落难寻”,“一朝飘泊难寻觅”了,历历在目的却是《武帝时刑罚之滥》、《齐梁台使之害》、《后魏刑杀太过》、《闲架除陌宫市小使之病民》、《五代滥刑》、《南宋取民无艺》、《金末种人被害之惨》、《元初众将多掠人为私户》、《明乡官虐民之害》、《万历中矿税之害》……严刑、重赋等等专制王朝的苛政、暴政成了赵翼看来贯穿了几千年历史的一条线索。

        在廿二史中,敢于对封建王朝的历史提出否定和怀疑的,似乎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和范晔的《后汉书》。而在《廿二史札记》中,赵翼对于几千年来封建王朝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否定的。当然,他也许是抱了“得可资,失亦可资;同可资,异亦可资”(王夫之《读通鉴论 叙论四》)的态度来写这部《札记》的,但我们不难发现,赵瓯北对于历史的这种否定态度更多地基于他对于现实政治的失望和不满。

        廿二史毕竟都是梁任公所谓“为一代之主作谱牒”的旧史。即使是那位敢于大胆质疑“天道”的太史公司马迁,也无法摆脱汉刘邦“感神”而生的“天命论”,何况生活在封建末世的旧式知识分子赵翼呢?因此,对于《札记》中的局限性,自然也就是不可苛求的了。我个人认为,《札记》在乾嘉学派的史学著作中,是“史识”最佳者,但是它并不是最出色的史论,因为它毕竟是一部考据学的著作,内容限制了形式。与《札记》相比,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的确要更加精彩,更具真知灼见,它甚至敢于对儒家所谓“三代”的理想提出怀疑。但是王夫之却又是一位儒家的正统论者君臣之义,夷夏之防,男女之别,在他的心里是泾渭分明的。他认为《史记》是“谤史”;他对武则天痛心疾首,对武周政权不予承认,将其称为“伪周武氏”附入唐中宗的纪年中了事;他还将王安石贬得一无是处。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夫之和赵翼都没有摆脱那个时代的局限。

    三、

        在《札记》中,赵翼在对史实的考证中抨击和指摘了正史著者们的“回护”和“曲笔”。然而,《札记》本身,却又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蹈了前人的覆辙。这正是赵翼不可避免的自相矛盾。

        在《南宋取民无艺》的篇末,作者说:“统观南宋之取民,盖不减于唐之旬输月送,民之生于是时者,不知何以为生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乡官虐民之害》一篇在穷举并剖析了明代地方上“私派横征,民不堪命”的史实后,作者突然插入了一句“由斯以观,民之生于我朝者,何其幸也”,匆匆地收了尾。表面看来,赵瓯北抚今追昔,在为乾隆朝的盛世高唱赞歌;那么,彼时之元元黎庶,果真就“幸”于宋明之际吗?《廿二史札记》的《小引》末尾赫然题注,书成于“乾隆六十年三月”(公元1896年),就是在这一年,自诩“十全武功”的“圣天子”乾隆皇帝诏告天下,禅位于子,改元嘉庆;同样就是在这一年,无数被横征暴敛和连年的灾荒逼上了绝路的农民们揭竿而起,一场历时九年的白莲教大起义的烈火燃遍了川陕九省。中国的农民,不被逼到“想做奴隶而不得”(鲁迅语),不会轻易地铤而走险。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是不难想象的。翻看赵翼的传记,可知这位瓯北先生早年曾一度在地方上任过职,并且官声甚好,他应该对于清王朝“死而不僵”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切的了解。既然如此,他所说的“民之生于我朝,何其幸也”,就纯属是一句违心话,不过是以此作为避免罹于文祸的护身符罢了。这正是赵翼所抨击过的“回护”。自己明明对“回护”“深恶而痛疾之”,自己却又不得已而为之,这既体现了赵翼庸俗的一面,也包含着他的无奈和悲哀。

        康乾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赵翼却在《札记》中有意无意地多次提及历代的文字之祸:《同文馆之狱》、《秦桧文字之祸》、《明初文字之祸》……《明初文字之祸》一篇,朱元璋附会“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为讥讽自己“天僧圣人,为世作贼”的行径显得那样的无稽和荒谬可笑;而乾隆附会“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的深文周纳,与朱元璋如出一辙,同样令人齿冷。虽然讲的都是前朝故事,不涉时政,但这种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的笔法,正是赵翼所指摘过的“曲笔”。诚然,在文网严密的当时,能够写下如此的“曲笔”,也确实体现了赵翼鲠直的一面,展示了他的胆识和义愤。

        于是,鲠直和庸俗,义愤和无奈,胆识和悲哀,这些截然对立的因素却又同时集于《札记》一书,集于著者赵翼一身。也许这很令人费解,但这却又是历史的真实。是的,一个人可以领先于他的时代,但他却不可能完全超越他的时代,他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掉时代留在他身上的烙印。因此,赵翼的庸俗和鲠直,无奈和悲哀,胆识和义愤,都是时代在他身上的投影。

                                     四、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18世纪后半叶,时值清高宗乾隆在位的后半期,亦即赵瓯北先生在书斋里埋头写《廿二史札记》的时候,在欧洲,王权专制下的法国站出了伏尔泰,已经公开用一支犀利的笔作为武器与专制的王权宣战了,后来,卢梭站了出来,狄德罗站了出来,于是,启蒙运动如同一场春潮,席卷了整个的欧洲大陆,资产阶级的大革命时代从此发轫了。然而,同样是皇权专制下的中国的儒林中,终没能出现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却不乏范进、严监生和马二先生;在这里思想启蒙不可能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只有曹雪芹、戴震等几个寂寞的勇士在“荷戟独彷徨”。

        中国在当时已经落后于世界了。

        中国的落后可以向前追溯到17世纪。就是在360年前的那个甲申年,清军联合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败李闯王的大顺农民军于山海关外一片石;同年,英格兰的克伦威尔将军大败国王查理一世于马斯顿荒原。发生在这同一年的两场战争都堪称是决定中英两国数百年命运的转折。在中国,又一次改朝换代了,不过这一次是“发披左,衣冠更;夷华夏,遍地僧”,其实仍然继续着封建皇朝陈陈相因的周期律;但在英伦岛上,这一次却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若干年后竟成为了一个实行宪政的国家。一百多年过去。转眼到了18世纪,英国如火如荼地迎来了蒸汽机的时代,欧美大陆也在启蒙运动的感召之下开始了地覆天翻的制度革命;这时的中国却在享受康乾年间的“太平盛世”的同时做着“王赫斯怒,四夷宾服”的迷梦。

        诚然,康乾时代出现了历代王朝少有长时间的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的局面,但是这终究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经历的最后一个盛世。无论是康熙的励精图治,雍正的宵衣旰食,还是乾隆的文韬武略,终究都是回天无力,因为封建社会衰落的必然趋势并不是靠偶然出现一两个英明的君主就可以挽回的。同时,从康熙草创南书房到雍正设立军机处,帝王们正是通过他们的“勤政”,把中国的君主专制推上了顶峰。康熙和乾隆可谓深谙治道,尤其是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控制可以说是刚柔并济,一方面是大开博学鸿儒科,拉拢名士,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流放充军,斩首凌迟,刨坟掘墓,开棺戮尸,戴名世,吕留良都成了杀鸡儆猴的示范教材。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与赵翼同时代的郑燮发出了濒于绝望的呼号。也许正是这位愤世嫉俗而又狂放不羁的板桥先生,喊出了瓯北先生们欲喊而不敢喊的心声。

                                      五、

        就当古老的中国缓步在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盛世”的时候,域外的资本主义国家却迎来了诞生以来的第一个盛世。非洲黑奴的血泪已经浸润了美洲的土地,资产阶级充满贪欲的目光已经开始瞄向了东方。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当乾隆皇帝踌躇满志地写下这首“御制诗”的时候,他也许不会知道,在他的心中那个“人事天时诚极盛”的天朝,却早已经落伍于这个世界,将真正主宰世界,正是“天朝”人眼中那些“未蒙教化”的“夷人”。

        赵翼毕竟不同于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儒们,他的眼睛似乎已经朦胧地觉察到了域外的“番夷”的某些异样。在札记的《明史》部分,赵翼写下了《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外夷借地互市》、《天主教》等等涉及“夷务”的篇目。在《外夷借地互市》中,瓯北显然已经感觉到了西方资本主义互市的目的是在于商品的输出,文中所列举的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略台湾的史实,正体现了他对于“夷务”一种特殊敏感的关注:“近日英吉利国遣使入贡,乞于宁波之珠山及天津等处,就地筑室,永为互市之地。皇上以广东既有澳门,听诸番停泊,不得更设市于他处,所以防微消萌者至深远矣。”无疑,赵翼时刻地关注着窗外的世界,尽管他还无法了解到那些“番夷”的底细,但却已经洞烛到了他们的野心。乾隆之所以闭关,是出于一种对于天朝富庶的自信,一种对外夷的不屑和蔑视,一种“盈虚默念惧增哉”的狂妄自负。与皇帝不同,赵翼对于闭关政策的支持,显然出于对外来侵略的敏锐察觉,他的“防微消萌”更多地映射出了忧虑和不安。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天朝”密不透风的大门已经轰然关闭,挡住了像赵翼这样敏感的先驱者们的视线,他们始终无法看清那些门外觊觎者们的庐山真面目,只能从前的陈史中去寻找依稀不清的雪泥鸿爪。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于是,在乾隆皇帝下令闭关的那一刻,就已然锁定了后来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败局。

        这一切,恐怕也是盛赞闭关政策“防微消萌者至深远矣”的赵翼所始料不及的。

    六、

        面对一个令人窒息的“衰世”,应该如何去拯救它呢?这是那个时代每一个具有社会良知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作为一部史学著作,《札记》不可能过多地涉及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赵翼对此毫不留心。从他在《札记》中多处论及经济来看,他还是主张“经世致用”的,他在书前《小引》中对于《日知录》的推崇亦可见其受顾亭林的影响非浅。他在探讨王安石变法本身有利于民的举措为何无法向下推行时曾深刻地指出“古来未尝无良法,一经不肖官吏,辄百弊丛生,所谓有治人无治法也”。初读此言,觉得瓯北先生这种思想与民间百姓将天下大治的理想寄托在一两个清官身上的“清官崇拜”无异。仔细想一想,才发现瓯北先生“有治人无治法”中的“治法”实际上是指对于权力的一种监督机制: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不肖官吏的机制,仅靠少数王安石这样的清官和“治人”觉悟上完全“慎独”的自觉,是根本无法避免“百弊丛生”。所谓“徒法不可以自行”。赵翼的这种思想不可谓不深刻,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但可惜这不过是只言片语,且语焉不详。

        赵翼毕竟不是龚自珍,他只能借古讽今地运用春秋笔法来否定和批判一个业已没落的“衰世”而已,却不能提出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的具体方案。他是仇视自下而上的农民起义的。翻他的传记可以知道他曾经参与了镇压台湾的林爽文起义。在《札记》中,他完全自觉地继承了历代史家称黄巢李自成为贼的传统。其实,刘邦、朱元璋不过是成了事的李自成;而李自成不过是失败了的刘邦和朱元璋。具有超群史识的瓯北先生却无法理解王侯与贼本质上的相同,在他的头脑里,仍旧是“成者王侯败者贼”的逻辑。赵翼就好像是一个失败的医者,面对肿瘤已然扩散到全身的病人,束手无策。他是憎恶这个全身布满毒瘤的社会的,却又与这个社会有着难以割断的情丝,不忍心去触动它,甚至害怕别人对这个社会拿起手术刀。正体现了费孝通在《皇权与绅权》中深刻揭示的士大夫对于君权在依赖中抗衡,在抗衡中依赖的矛盾心理。不光是赵翼,那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没有摆脱这种矛盾的心理。曹雪芹对于贾府的衰败始终抱着一种惋惜与留恋;吴敬梓只能将社会理想寄托在杜少卿等几位“真儒”的身上;就连最激进的龚自珍,所想的也不是推翻这个社会,而是改良。失望,不安,躁动和彷徨就这样产生了并且延续着,将一种否定与怀疑的情绪渗入到《札记》的字里行间。《札记》一方面在指摘和批判正史中的“回护”和“曲笔”,而另一方面《札记》本身却又难免“回护”和“曲笔”。读《札记》,似乎能听到赵翼在历史深处发出的阵阵苦笑。

        中学时读纳兰性德的《饮水词》,无法理解这个深得一代英主康熙赏识的相府华胄为何要写尽“乐府凄凉曲”,后来重读《红楼梦》,读郑板桥的诗集,才发现当时的文学作品都沉浸在“衰世”挽歌的氛围之中。看来,“大厦将倾,一木难扶”是当时文人心中共同的隐痛。赵翼的《札记》也弥漫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前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思考、怀疑、彷徨和失落。

        在赵翼的诗集中查到了一首题为《咏史》的诗:“历历兴衰史册陈,古方今病辄相循。时当暇豫谁忧国,事到艰难已乏人。九仞山才倾篑土,一杯水岂救车薪?书生把卷偏多愁,剪烛彷徨到向晨。”这既是《廿二史札记》最好的导读,又是中国文人最好的自画像,他们就是这样一个既高大又卑微,既执着又犹豫,既不满现实又不愿改变现实的可敬而又可悲的群体。读他们的著述,要像鲁迅说的那样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往往在文字深处隐藏着真实的中国社会的现实,也许这也可称得上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吧。因此,可以说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读了《廿二史札记》,我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2004年3月21——22日

    后记:甲申孟春,游学燕园,闲时阅《廿二史札记》,以管窥豹,姑且记之。

    【参考书目】

    《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

    《赵翼评传》:赵兴勤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 阅读是我们一生中一份触手可及的避难空间!

    作者:张慕甄 发布时间:2022-07-12 21:44:13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但其实,阅读还可以有更多全新的定义。阅读是一份微随手可及的空间,是做出一点微小的努力就可以让自己收获一份与众不同满意的方式。

    在罗振宇的这本《阅读的方法》中,他独家分享了一份关于读书的心得,让我们意识到读书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体验,我们无需强迫自己打开一本书就立刻读完它。真正的读书,是我们可以随时进入一本书也可以随时抽离一本书,重在享受书中的内容,而非被一本书挂上了枷锁。

    《阅读的方法》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看待阅读的态度和方式方式。

    正如罗胖所说的那样,阅读这本书请不要逐字逐句的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手翻阅一页就像抽盲盒那样你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内容娱乐化让我们丧失了对书籍最本真的追求感,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电子书可以代替一切,但电子书的切换方式不能和实体书籍一样给我们带来最为真切的书页和指尖触碰的摩擦感,难以让我们真切体会到随时进入随时抽离的自在感。罗胖分享的读书的态度,为读书这件事赋予了一份全新的生命,让书籍真正成为了我们每天的刚需产品,让我们得以放下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从不同屏幕中抽离出来真正感受一下文字的力量,感受一下书籍的魅力,让我们重新捡起了随时可以阅读的这份能力。

    阅读的方法》告诉我们阅读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对书负责二是对自己负责。

    罗胖列举了高考生高考结束后烧毁书籍的例子向我们佐证面对应试考试,我们每一个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我们着急于对书本负责,急于把书中的内容吃透,从而产生了对书本本身的一份厌倦情绪。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我们不再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带着一份兴趣和对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持续性能捕捉到阅读带给我们个人的乐趣,能够在一点一滴中获得号召力,这就是最本质的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负责。

    对自己负责的阅读过程是容易产生引导性的,譬如被兴趣引导的阅读生活是愉悦的,是具有说服力的,是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紧密的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是沉浸式享受每分每秒的。这便是最为典型的,因为兴趣,所以行动。

    《阅读的方法》是一部具有综合性的安利书单,这本书里分享的书籍有诗词歌赋,有历史典故,有文学回忆录让我们在每一次的翻动中都能找到一本真正适合自己的书籍!

    所谓阅读是从兴趣开始,也从兴趣中延伸拓展,此乃阅读之幸,也是阅读之愉。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470+)
  • 章节完整(437+)
  • 目录完整(581+)
  • 还行吧(305+)
  • 方便(165+)
  • 无盗版(598+)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4-12-19 23:55:0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师***怡: ( 2025-01-03 07:39:14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宫***玉: ( 2024-12-10 21:43:40 )

    我说完了。

  • 网友 蓬***之: ( 2025-01-04 06:19:38 )

    好棒good

  • 网友 林***艳: ( 2025-01-02 04:02:1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苍***如: ( 2024-12-23 00:23:28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国***芳: ( 2025-01-01 00:59:18 )

    五星好评

  • 网友 陈***秋: ( 2025-01-08 12:12:41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詹***萍: ( 2025-01-09 23:26:5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菱***兰: ( 2025-01-04 12:02:4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常***翠: ( 2024-12-29 19:02:35 )

    哈哈哈哈哈哈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