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全新正版,团购咨询客服有优惠
内容简介:
管理科学博大精深,管理实践错综复杂,使管理知识的教学及运用变得十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建立了由管理领域维、层次维和过程维构成的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清晰地展现出复杂管理的内在逻辑关联性。据此,先从领域维入门,介绍营销、生产、物流、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横向单元,为后续学习提供组织资源与业务运行及管理的实际场景铺垫;后沿层次维提高,阐述战略、战术和作业管理等纵向层级,使读者理解从组织高层战略到基层执行的协作机理;再由过程维深入,详细描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靶向步骤,为解决各领域、各层次乃至各类组织千差万别的管理问题提供制胜法宝。在以上内容中,各维度的集成管理知识贯穿始终,把组织的管理和运行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是一部精心打造的管理学教材,内容经典而前沿,体系完整而严谨,表达深入而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可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适合相关研究生、企事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等阅读。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管理体系的演进
第一章 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 3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要素 3
一、管理的重要性 3
二、管理的概念 5
三、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9
第二节管理客体及其领域 12
一、管理客体的类型 12
二、管理客体视角的管理领域划分 13
第三节管理主体及其层次 14
一、管理主体的角色 14
二、管理主体视角的管理层次划分 16
第四节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18
一、管理活动的构成模式 18
二、管理活动视角的管理过程划分 19
第五节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的构建与集成管理 22
一、管理学的学科归属与体系 22
二、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的构建 23
三、各维度之间的集成管理 25
习题 28
第二章 管理科学的演进 31
第一节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31
一、管理科学发展概述 31
二、管理科学萌芽 33
三、古典管理理论 34
四、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43
五、现代管理理论 47
第二节管理现代化 59
一、管理科学的演进脉络与现代化标志 59
二、管理理念现代化——系统化理念 61
三、管理方法现代化——定量化方法 65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化手段 66
第三节管理科学的最新动态 68
一、绿色管理 68
二、大数据营销管理 71
三、共享管理 74
习题 79
第二篇 管理领域与层次
第三章 管理领域 83
第一节市场营销管理 83
一、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 83
二、营销观念的演进 85
三、STP营销战略 87
四、营销组合策略 88
五、营销作业管理 92
第二节生产管理 92
一、生产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93
二、规划设计层生产管理 94
三、资源支持层生产管理 96
四、核心运行层生产管理 97
五、现代生产管理方式 99
第三节物流管理 100
一、物流管理的概念 101
二、物流过程与物流活动 101
三、物流管理的职能 102
四、第三方物流管理 103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 105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体系 105
二、选人:人力资源的获取 107
三、育人:人力资源的开发 109
四、用人:人力资源的使用 110
五、留人:人力资源的保持 111
第五节财务管理 112
一、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概述 112
二、资金筹集管理 115
三、资金运用管理 116
四、资金分配管理 117
五、财务管理的集成化 118
第六节领域维的集成管理 119
一、营销观念视域 119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视域 120
三、广义生产管理视域 122
四、企业资源计划(ERP)视域 123
习题 124
第四章 管理层次 127
第一节战略管理 127
一、战略和战略管理的概念 127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128
三、战略管理的过程 131
四、战略构成和战略类型体系 139
五、组合型战略的分析工具——波士顿矩阵 143
第二节战术管理 144
一、战术和战术管理的概念 144
二、战术管理的特点 145
三、战术管理的过程 146
四、战术管理的体系 148
第三节作业管理 149
一、作业和作业管理的概念 149
二、作业管理的特点 149
三、作业管理的过程 152
四、作业管理的体系 153
第四节层次维的集成管理 155
一、各管理层次的特性比较 155
二、各管理层次的难处与重要性比较 157
三、层次维集成管理的原理 158
习题 162
第三篇 管理过程
第五章 计划过程:决策的制定 167
第一节计划过程概述 167
一、计划与决策的概念 167
二、决策的类型 171
三、决策的步骤 177
第二节决策内部系统分析 180
一、内部系统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180
二、管理客体分析:资源与业务 181
三、内部环境分析:组织文化 183
四、管理主体能力评价:领域、层次与过程维 187
第三节决策外部环境分析 188
一、外部环境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188
二、外部一般环境分析 190
三、外部特定环境分析 193
第四节决策目标的确立 197
一、确立决策目标的原则 197
二、多层次决策的目标体系 200
三、多目标决策的目标体系 201
第五节决策备选方案的设计 201
一、设计备选方案的原则 202
二、产生备选方案的途径 203
三、设计备选方案的方法 203
第六节决策方案的筛选 206
一、方案筛选的标准 206
二、方案筛选的方法 208
第七节决策实施计划的编制 210
一、计划书的基本内容 210
二、编制计划的基本原理 212
三、编制计划的常用方法 215
习题 220
第六章 组织过程 222
第一节组织过程与组织行为学概述 222
一、组织的概念与内涵体系 222
二、组织行为学简介 223
第二节个体行为分析 224
一、心理过程:知觉与压力 224
二、个性倾向:动机与态度 226
三、个性特征:能力与人格 228
四、个体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231
第三节群体行为分析 232
一、群体的概念与演进 232
二、群体的类型 234
三、群体行为模型(GBM) 235
四、GBM中的群体成员结构 237
五、GBM中的群体行为能力 240
六、GBM中的群体互动过程:群体效应 242
第四节组织行为分析 244
一、组织结构的特征及其组织行为 244
二、组织结构的性能及其组织行为:机械型和有机型 245
三、组织结构的形态及其组织行为:高耸型和扁平型 247
四、基于组织行为分析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和步骤 248
第五节组织要素设计 251
一、工作设计(岗位设计) 251
二、部门设计 253
第六节结构体制设计 256
一、结构体制分类 256
二、单组织结构 257
三、多组织结构 263
第七节运行机制设计 265
一、责权利的配置 266
二、运行流程的设计 267
三、规章制度的制定 269
四、治理机制与专项机制的设计 269
习题 271
第七章 领导过程 273
第一节领导过程概述 273
一、领导的概念与理论体系 273
二、领导激励理论概述 274
三、狭义领导理论概述 276
四、领导沟通理论概述 279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280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80
二、ERG需要理论 281
三、成就需要理论 282
四、双因素激励理论 283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286
一、期望理论 286
二、目标设置理论 287
第四节反馈型激励理论 288
一、强化理论 288
二、公平理论 290
第五节综合型激励理论 292
一、局部综合:工作特征模型 292
二、整体综合:综合激励模型 294
第六节领导特质理论 295
一、早期领导特质理论 295
二、现代领导特质理论 296
三、魅力型领导特质理论 298
第七节领导行为理论 299
一、一分法理论: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 299
二、二分法理论:X-Y理论和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302
三、三分法理论:勒温理论 304
四、四分图理论:俄亥俄理论 305
五、五分图理论:方格图理论 306
六、领导行为综合模型 308
第八节领导情境理论 309
一、工作情境:菲德勒权变理论 309
二、下属情境: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311
三、工作-下属情境:超Y理论和路径-目标理论 313
四、领导情境-行为综合模型 315
第九节领导沟通理论 317
一、沟通过程模型 317
二、沟通媒介及其选用 319
三、沟通渠道及其改善 324
四、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327
习题 331
第八章 控制过程 333
第一节控制过程概述 333
一、控制的概念 333
二、实际管理中常见的控制问题 334
三、控制的类型 337
第二节过程维视角的控制方式与原理 340
一、一次性(无馈、简单开环)控制 340
二、事前(前馈、预测开环)控制 341
三、事中(现场、半开环)控制 342
四、事后(反馈、闭环)控制 343
五、事前—事后(前馈—反馈、开环—闭环)控制 343
第三节领域维视角的控制内容与方法 344
一、产品质量控制 345
二、物流控制 347
第四节层次维视角的控制尺度与集成 350
一、战略、战术和作业控制 351
二、多层次集成控制系统 352
第五节管理控制信息系统 354
一、管理控制信息系统概述 354
二、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56
三、管理控制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与新趋势 359
第六节过程维(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集成管理 361
一、计划与实施管理的集成 361
二、各实施管理过程的集成 362
三、全管理过程的集成 365
习题 366
模拟试卷 368
参考文献 371
作者介绍:
张智光,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恢复高考后首届(77级)本科生,具有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专业背景及丰富的实践经历。曾在不同企业从事机械工人、电气工程师、基层和高层管理人员等工作,在高校担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等职务,两次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学位委员会主席、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性学会专委会副理事长等职。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0余项。出版《绿色中国(1~3卷)》《管理金字塔》等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26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并在《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重要官方媒体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管理科学博大精深,管理实践错综复杂,使管理知识的教学及运用变得十分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建立了由管理领域维、层次维和过程维构成的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清晰地展现出复杂管理的内在逻辑关联性。据此,先从领域维入门,介绍营销、生产、物流、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横向单元,为后续学习提供组织资源与业务运行及管理的实际场景铺垫;后沿层次维提高,阐述战略、战术和作业管理等纵向层级,使读者理解从组织高层战略到基层执行的协作机理;再由过程维深入,详细描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靶向步骤,为解决各领域、各层次乃至各类组织千差万别的管理问题提供制胜法宝。在以上内容中,各维度的集成管理知识贯穿始终,把组织的管理和运行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是一部精心打造的管理学教材,内容经典而前沿,体系完整而严谨,表达深入而浅出,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可用作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适合相关研究生、企事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等阅读。
精彩短评:
作者:春 发布时间:2019-12-28 16:37:33
全是局面
作者:小米=qdmimi 发布时间:2017-07-23 15:48:40
其实只要能翻完的人都不会说差,半本都是白页又有什么关系……
作者:Crucify 发布时间:2022-01-07 11:48:43
把《goodbye》翻成《惜别》,太宰治明明有另一篇叫《惜别》的小说,真的很混淆……
作者:Talons 发布时间:2012-06-12 20:19:03
介绍性质的,张仁友老师上课的时候基本不用
作者:鸿音 发布时间:2015-04-06 03:50:48
方韬注的很一般,抄袁珂的多。后面能看出都懒得抄了。比如前几卷有些字重复出现的还都注音,但越后面就都是注一次,这个倒没什么,可是很多前因后果都不注出来。至于山海经本书,现在脑子里很多问题,但不知如何下手。好难啊
作者:豆友221658112 发布时间:2020-08-19 17:58:02
记得这本书还是小时候同学去村里的大队借的,当时最喜欢的就是《天道》
深度书评:
残酷的艺术至上
作者:我动 发布时间:2012-06-02 12:09:53
《地狱变》是芥川龙之介王朝系列的代表作品。取材自历史故事,而又通过自己的改写,表达出作者艺术至上的思想。可以说,文中的良秀即是芥川心意的化身,是芥川心目中理想的艺术家形象。这种艺术家,他们的心中,除了艺术,容不下任何东西。
但是,艺术本就是脱胎于现实生活的产物。艺术家若想在世间生存,必然会受到很多束缚——比如道德。如若不坚持艺术至上主义,就很难诞生伟大的作品。而一旦坚守艺术至上主义,则必然要丢弃人性。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艺术与人性竟会如此格格不入吗?难道只有脏心烂肺反人类的人才能成为艺术家吗?
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回到《地狱变》这篇文章本身,通过对文本细致的分析,来寻找艺术至上主义残酷的特征,来寻找芥川本人对艺术至上主义的真实想法。
1、
严苛的标准
在《地狱变》的文章中,良秀是一个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然而这些特点中,绝大多数都是些不好的,负面的特点。“他的脾气,就是吝啬、贪心、不顾面子、懒得要命、惟利是图——其中特别厉害的,是霸道、傲慢,把本朝第一大画师的招牌挂在鼻子上。”除去性格上的缺点不谈,他在艺术创作上,也有很多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方。
其中之一便是,如果想要画某个场景,就必须亲眼看到。
良秀作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画师,难道没有实物在眼前就真的什么都画不出了吗?
我想不是的,这只是“艺术至上”主义的一种体现。
我们来看一看良秀和掘川大公的对话。
“不过,还不成,”良秀不快地低下了眼睑,“大体虽已完成,但有一处还画不出来。”
“什么地方画不出来?”
“我一向绘画,遇到没亲眼见过的事物便画不出来,即使画出来了,也总是不满意,跟不画一样。”
良秀这样级别的画师,也许并不是看不到就画不出。关键点在于“即使画出来了,也总是不满意”。在良秀的心中,“不满意”跟“画不出”是同一种意思。
如果要问“艺术至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的话,这就是答案。对自己的作品中的瑕疵没有任何的包容和忍耐。无论通过什么手段,都一定要让自己的作品达到完美。而这种“完美”的评价标准的设定者和审核人,没有别人,只有良秀自己。而且这种要求,通常要远远高出常人对一个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常人已认为世间绝无仅有的优秀作品,艺术家却毫不吝惜的毁掉,重塑。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太多。
对出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艺术家必须对自己进行严苛的约束。“艺术至上”就是这样一种类似于宗教信条的思想,而良秀正是这一信条最忠实的信徒。
这是艺术至上主义的第一个特征:常人无法接受的,异常严苛的高标准。
2、
坚守艺术的内心阵地
良秀不仅仅在艺术的标准上异于常人的严苛,对于艺术的追求方向上似乎也与常人有所不同。相比于美好的事物(注:一稿时这里写的是白富美,后来修改时我自己都震惊了。想了半天我想我的初衷是真善美。。),良秀的艺术更倾向于表现丑恶。跟画界主流思想的背离,并没有使良秀感到任何不安,恰恰相反,“他反而因此自鸣得意。”
“正是这样,现在这班画师,全不懂丑中的美嘛!”这便是本朝第一画师的言论。
即使听到他人的讽刺挖苦,也绝不会改变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这便是艺术至上主义的第二层意义。所谓“艺术至上”,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舍弃掉自己的一切。更要对自己所持有的艺术观点有所坚持。(注:答辩时老师给我提了一大堆意见,我真的很想用这条来回答她。。当然我没有,我想毕业,我是成不了艺术家了。。。)
很明显,良秀并不是那种为了获得赞美而从事艺术的人。也许,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可以抵制得住物质上的诱惑,但是能跨越的了精神上障碍的人就不多了。一旦艺术家的作品被世人的评论所左右,那么他的作品也就失去了灵魂。
从这点来看,“艺术至上”确实是艺术家们所必须具有的信念。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信念,让良秀最终能够达到“珐悦”的高度。
这是第二个特征:坚守艺术的内心阵地。
3、
给他人招致灾难
良秀的画多数表现苦难,而且因为看不到便画不出的怪癖,他必须人为的设置一些苦难的场景。这就使得其他人产生反感。或者说,为其他人招来灾难也不过分。
他(良秀)奇怪地皱皱眉头,全无怜惜的神气,冷冰冰地说:“我想瞧瞧铁索缠身的人,麻烦你,你得照我的吩咐,装出那样子来。”
那时这弟子像酒桶似的滚在地上,手脚都被捆成一团,只有脑袋还能活动。肥胖的身体被铁索抑住了血液的循环,头脸和全身的皮肤都憋得通红。
如前文所述,良秀并非是一个虐待狂,他只是必须看到一个真实的场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
为了完成完美的作品,让自己的弟子受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完全没有关系嘛。冷酷的面容,完全没有一点愧疚的样子。如良秀这般高傲的人,最后说了一句“辛苦了”,已然是非常尊敬的表现了。
在良秀的世界中,艺术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弟子们无论怎么遭受苦难都是无所谓的。他的心中不会有任何的亏欠。在普罗大众的世界中,给别人添了一点麻烦都会觉得很过意不去,把别人绑住这种话更是无论如何说不出口的。因为我们会觉得失礼。但是良秀却不会这么认为。也许在良秀的心中他会这么认为,弟子们作为模特,帮助自己完成了一幅伟大的作品,他们自己已成为伟大作品的一部分,这对他们来讲是多么光荣的事啊。以良秀对艺术的理解,如果出现了比他更加优秀的画师,他必然会心甘情愿的被绑,以帮助更优秀的画师完成更伟大的作品。
这便是第三个特征:给他人招致灾难。
4、
舍弃人性
《地狱变》中充满着强烈的对比。这其中最鲜明的对比就是良秀本人和他的爱女。良秀的丑陋与爱女的美貌,良秀的残忍与爱女的温柔善良,这样的对比俯首皆是。
就良秀本人来讲,他对爱女倍加呵护,与他平素里的冷漠残酷,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阴阳平衡。良秀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为了到达更高的艺术阶段,尽其所能收敛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感情。这个时候,人性在阴,艺术性在阳。但是当他面对自己姑娘的时候,人性的一面又被激发出来,于是倍加关爱。这时人性在阳,艺术性在阴。良秀之所以能够在时间生存并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全在于人性与艺术性两者在阴阳之间互相转换。
可是,这种平衡被一件事打破了。
4.1良秀的选择
事实上,这件事的发生,在文中早有暗示。
其中有人说,画《地狱变》屏风的事,起因就是女儿不肯顺从大公,当然这种事是不会有的。
倘一定要讲,那末这倔老头不知什么缘故,忽然变得感情脆弱起来,常常独自掉眼泪。
能够唤起良秀人性的人,除了他的爱女,没有别人。
良秀的眼泪不会没有原因。传言也不会是毫无根据的传言。“地狱变”的整个事件自始至终,可能都是掘川大公设的一个局。但是,这样明白的事实,作者却以极度暧昧的笔法写出。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恐怕并不想把造成悲剧的责任完全推给好色的掘川大公。良秀本人对于此次事件亦是主要推动力。
良秀对爱女爱到怎样的程度掘川大公自然心知肚明。而良秀“看不到画不出”的习惯大公本人也很清楚。可以说,招致姑娘被烈火烧死的,正是信奉着艺术至上主义的良秀本人。
如前文所述,人性和艺术的平衡被一件事打破了。这件事,是文中的“我”,看到了一件不该看到的事。良秀的姑娘衣衫不整,从屋子中跑出来,屋中还有另外一个人,慌慌张张的离开。
关于这件事,作者并没有像我们明确的解释,只是对良秀女儿的状态进行了一些描写。整个过程,除“我”以外,再无人开口。而对“我”有所回应的,也仅仅是那只叫做“良秀”的猿猴。
为何说这件事打破了平衡?因为正是这件事,导致良秀做出了舍弃人性的选择。
在这件事之后不久,良秀向大公提出画槟榔毛车的事。因为看不到就画不出,良秀向大公请求“在我的面前,焚毁一辆槟榔毛车”。而且关键是,车内需要有一个少女。掘川大公竟然全部同意。
向良秀做出焚毁一辆车的承诺的时候,掘川大公放肆的大笑。当听说要将一个人同车一起烧掉的恐怖请求时,竟然出现这么怪异的表情,这是什么意思,聪明的良秀应该明白。也许,将要烧死的就是他自己的女儿,那个大公求而不得的女儿。
良秀听着大公的话,忽然脸色苍白,像喘息似的哆嗦着嘴唇,身体一软,忙把双手撑在地上。
一生信奉艺术至上而内心充满喜悦的良秀,出现了唯一的一次可怜相。
站在一旁的我,一辈子第一次觉得良秀是一个可怜的人。
4.2珐悦的光辉
烧毁槟榔毛车,是全文最高潮的部分。
刚刚发现处里面的少女是自己女儿的时候,良秀茫然向车子奔去,忽然望见火焰升起,马上停下脚来,两臂依然伸向前面,眼睛好像要把当前的景象一下子吞进去似的,紧紧注视着包卷在火烟中的车子。
虽然之前以后心理准备,但是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出现在车里,良秀人性的一面展现了出来。突然向车子奔去,双手伸向前方,这既是证据。但是,当人的感情驱使他阻止这恐怖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对于艺术的追求却让他的脚步停止了下来。
点火后,良秀的表情变得恐怖之极。歪着的嘴唇,肌肉颤抖着。
很明显,这个时候的良秀,内心深处,对艺术的追求和人性的本能正在激烈的斗争。胜负未分。自始至终,良秀和芥川都没有为艺术至上而欢呼雀跃过,他们的内心一直在挣扎。
艺术和人性的斗争,最终还是分出了胜负,而决定胜负的,是与女儿共赴黄泉的猿猴。
猿猴在这篇文章开头就被定义做良秀的化身。显性的方面,猿猴的名字就和良秀一样。而隐形的一方面,猿猴和良秀的女儿见面之前,一直不是什么正面形象。而一旦和良秀的女儿见面了,立即变得通达人性。这与一见到女儿就立即找回人性的良秀对比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猿猴视作良秀人性一面的代表。
但是,猿猴最终选择与良秀的女儿一起葬身火海。良秀当时想必也是想和女儿一起共赴地狱的。但是他还有任务没有完成。此时,他人性的一面已经随猿猴一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人性的灵魂消失之后,良秀的肉体还需要在世上存活一段时间,为了完成那个伟大的作品。这时,已经彻底丧失人性的良秀,达到了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珐悦。这是一种去除世俗的一切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来解释,可以说是“羽化登仙”。
何と云ふ荘厳、何と云ふ歓喜
无比庄严,而又无比愉悦。
最终,这幅世上绝无仅有的画作完成后,良秀迅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究其原因,他的生命,就是为艺术而存在的。
4.3艺术与道德
我们来总结分析一下良秀的种种表现。
在平时作画的时候,他是一个即使令弟子受苦,也不会感到抱歉的冷酷无情之人。一旦遇到与自己女儿有关的事情,他又会表现出十足的人情味。
画地狱变的时候,因掘川大公觊觎自己的女儿而老泪纵横。当预感到女儿会被烧死的时候,内心强烈挣扎。最终猿猴跳入火海之后,他听从内心艺术的呼唤,舍弃了最后的人性。
当一个人将人性完全从自己身上剥离的时候,他也就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基础。同时,世界上也再没有能够超越地狱变的作品,因为这是用他女儿的生命换回的作品,奉献了生命而完成的作品。
所以,良秀最终选择自杀,并不令人意外。他内心激烈斗争的结局,以人性的失败而告终。
对于这样的结果,作者本身并没有给出明确判断。我们很难得知作者真实的想法。
唯一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是文中最后出现一位僧侣,他在听说女儿被烧死这一事件后说:“无论如何,即使是为了展现一能一艺,如若抛弃了人伦五常,那便永坠地狱。”可是,当他亲眼看到“地狱变”的画作时,也不禁无比震惊的感叹:“世间竟有如此画作”。
在芥川的作品中,这种暧昧的写法并不稀奇。最典型的代表,是《竹林中》——读者们到最后也没能知道究竟谁是凶手。可见,得出结论并不是作者本来的想法。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人性与艺术的对立,展现这个过程中人心的动摇和挣扎,这才是作者的本意。
而在此时,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艺术至上主义的最后一个特点,同时也是最残酷的一点,就是艺术与道德的对立。
藤井和义对芥川最后的自杀有过如此评价:他已成为恶鬼的俘虏,不堪责备而自杀。
所谓恶鬼,指的就是因为艺术而在心中产生的不符合普世道德规范的想法。然而艺术家本身也是人,人的心中都有天生的人性。两者的冲突,让芥川一声饱受折磨,年纪轻轻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解剖用的尸体不足的话,我会心平气和的去杀掉一个人。为了画作烧死自己的女儿。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即使牺牲他人也不后悔。这种强烈而残忍的自我意识,是切断我•他的人性羁绊,而产生的利己主义。这种我•他的分裂,也可以说是自我内心的一种分裂,而后产生歇斯底里的痛苦病态心理。”(摘自藤井和义《芥川身上的鬼与魔的问题》)
我想,这就是对残酷的艺术至上主义最好的解释。
本文只节选了论文中的主体部分,删去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之类毫无意义却很占篇幅的东西。其实研究目的有啥可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啊……研究意义是论文过了可以毕业啊……毕业以后就有毕业证啊……有了毕业证可以签正式合同啊……正式合同工资比现在高很多啊……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作为自己毕业前的最后一份作业又不想过于敷衍。这篇文章主体成型的时候,正是我刚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天。敝社最大的特点就是没什么轮岗培训,上来就掳袖子狂干。于是我白天疯狂上班,晚上疯狂写论文。半夜做梦,论文和该死的表格在眼前飘来飘去,那才叫一个交相辉映。
当我重新总结这篇文章时,才发现它并没有我最开始感觉的那样像一坨屎一样一无是处,也没有像答辩前感觉那样通篇都是真理。(答辩前信心爆棚,我都不知道哪来的自信。)
我写出了自己的感想,同时也因为时间的仓促,有很多地方写的不甚细腻和明朗,结构搭建也并不完整清晰。事实上在写的过程中,我的想法也有过多次转变,细心地人是可以在文章中读出来的。
无论如何,俺是毕业了。俺要拿着这篇文章换个毕业证,拍个人模狗样的毕业照,然后拿着毕业证签正式合同去。。。
(转)乐蘅军——世纪的漂泊者——论《儒林外史》群像
作者:林雁飞 发布时间:2014-03-03 12:37:40
前记:有时间,我想写一篇《开卷细读儒林传》,至今为止,读到的最好的评论就是这一篇乐蘅军先生的小文。
时间越长,我越觉得,《儒林外史》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小说。竟然超过了《红楼梦》。
-------------------------------------
作者:乐蘅军
儒林百态 栩栩如生
金圣叹说梁山泊石碣受天文是《水浒》全书一大结束,一百零八个好汉 到此都如“千里群龙,一齐入海”;《儒林外史》同样是写许多人的故事, 却显然缺少如此雄健而完整的布局,甚至在情节上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统一发 展的趋势,于是它被指为是后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一类不成全书 的体裁之始作俑者。作如是观的,显然只把《儒林外史》当作一套汇集了许 多讽刺场面的画册看:所有的画面都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一幅画却 各自经营独存。这种看法对一部完整谋篇的艺术作品来讲,未免粗疏。《儒 林外史》的人物事件,毕竟不是一网偶然打上来的鱼。它虽然缺少梁山泊的 归宿,或者大观园盛衰一类的进程,可是吴敬梓的内在是在寻求着一个统一 的过程的。因为生存的意义既然必须在一连串相关过程里完成,那么要表现 一个社会生存的普遍共相,吴敬梓不可能只描写一些各不相干的孤立情状。 他需要一个能笼罩全局的大结构。因此他的兴趣就不是只供献几幅嘲讽的漫 画或素描;漫画和素描是小情节的经营,重点在塑造人物,反映某一片断的 生活真相,但是对整体命运的表露,却是不足为用的。那么我们就试着把《儒 林外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假使我们顺着每一个角色的故事脉络去追踪寻迹,于是,在原只是一片杂杳的声影中,就逐渐呈现了一个涡漩式的结构,涡漩式结构固然不具有建 筑结构的严密,可是每一个情节仍然在朝向同一的终点运动(犹如每一水纹 都漩向中心一般);从故事说,这个终点的象征就是“南京”。每一个角色 从原来散居的地方,纷纷流向南京这个中心地,就是《儒林外史》潜伏着的 主脉动作,也就是吴敬梓所寻求和缔造的一个统一的过程。虽然文字叙述上 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过程的形式结构,可是读者仍然能从里面隐隐感觉到, 那些人物在各自不同的情况下漂流到南京来,是被同一命运所推移的。于是, 至少在这一个大结构里,作者暂时抛开了一贯的讽刺,或者说在最后的主题 里他超越了这部作品表层的讽刺,而让读者窥视到一个群体生存的大悲剧——一批知识分子的永无休止的褴褛的流浪。
如果把这个过程的意义再加以分解的话,还可以做两个层次来说,第一 是,从人物开始登场到各处漂荡,以及来到南京的种种,都是不折不扣的无 数重复而又重复的流浪生涯。第二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经历若干挫败之后, 不约而同地以南京做了漂流或投诉的暂时性终点,于是南京成为某种意义的 象征。而和南京这个象征城市对比的是北京,当时京师所在。《儒林外史》 除了南京以外,因为描写各类角色的出身,曾经将场景推移到遍及南北许多 大小乡村城镇,但是却绝不实地描写北京。“京师”一词只间接提到;而当 说到“进京”,“往京师去”,或“从京师来”的时候,“京师”象征发达 和成功,同时也是一种作者避而不谈的权力象征,一个已经固结了或者说已 腐蚀了的生活样式。《儒林外史》前五分之一中大部分人物是不去南京的; 除非当他们从破陋平凡的环境里科举考中以后,他们便往北京去,像周进、 范进、荀玫、匡超人等。到最后甚至马纯上也以优行保举进京:杜慎卿则在 南京等待到少年名士的声誉酝酿成熟以后,也就奔赴北京加贡选官去了。而 相对的,慎卿堂弟少卿在家产挥尽以后,却迁居到南京来。他到南京的第一天,就结识了马纯上、蘧駪夫、景兰江,接着第二天又是季苇萧这班更典型 的浪荡江湖的名士。因此少卿人格是一回事,少卿的命运却也逃不出一个泾 渭同流。南京便是少卿在如此情况下聊以寄居的地方。对别的人讲,也都是 如此,例如萧云仙,这个少年英发的名将,半生的功业毁于谗妒,被贬到南 京来投间置散;沈琼枝以士人之女,受骗于盐商后,从扬州流落到秦淮卖艺; 王玉辉丧女亡友之余,也从徽州徬徨到秦淮河畔来了;即使原要选做翰林的 虞博士,天子说:“这虞育德年纪老了,着他去做一个闲官罢。”于是他便 从北京来到了南京。总之,南京和北京是一个对比的意义,北京是一意亢进 者的目的地。(当马纯上优贡进京以后,有人说“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直 是一条小小亢龙”——第四十九回)。在南京,却结集着一群曾经历过各种 失败的人,一批失去了目的的人,以及一批不知其所以而盲然追逐的人。于 是南京又不仅仅是一个北京式人生的对比象征,南京表征着比较更复杂的一 般人生上的问题。北京式的人生,吴敬梓曾经藉周进、范进和匡超人等痛快 的嘲谑过了;也曾藉荀玫、王惠(两人不是沉浮不定,就是造祸及身)彻底 的否定过了;于是他切断这一景,把北京干脆远推到不再关心的后台去。当 他转到南京这边来的时候,一方面他采用了一个普遍的眼光,广泛地取材; 一方面便经此而展示出多种生存的样式,包括他不厌其辞去讽刺的,和他自 己还在徬徨疑惑的;一些流行在一般人中间的俗世生活,和一些明哲者在追 寻着的理想生活。但无论是此抑或彼,吴敬梓都把它们系在同一根桅柱上, 让它随着传统和现实所形成的风向去漂浮。
于是随着人物的递相赓续,开始了一种轮唱式的流浪故事。我们不妨先把前面几个属于北京的人物和一些枝节的伴奏性的角色放开不论,姑且作一 个按序的出场,那么娄玉亭和瑟亭两兄弟可以说是最先揭开了这一连串流浪 的序幕。虽然娄氏兄弟本身并没有向南京方向去,但寄身在他家门下的,如 蘧公孙、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等人,后来都浪迹到南京或芜湖沿江一带。 而且人头会以后张铁臂、权勿用贪得无厌的丑剧,使得娄氏兄弟高门贵族的 豪侠梦破碎,庇护流浪食客的那一种自尊自负受到狼狈的讽刺,从此后娄府 门虽设而常关,这一批人再也找不到如此托庇之所了。受豪门豢养的时代后 来成为一种回忆而已(蘧駪夫道:“我家娄表叔那番豪举,而今再不可得了。” 第三十四回)。虽然杜少卿的慷慨又胜于二娄,但是当季苇萧说这话的时候(同上节),少卿其实早已成了无恒产的平人,在秦淮岸边过着有出无进的生活,所以二娄“结交宾客”的时代过去以后,从蘧公孙引出的马纯上开始, 读者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士子文人孤单单地踽踽在漂泊的旅途上。即使像季苇 萧这样乖巧善谋的人,能够在穷极无聊时,入赘商家打打秋风,但是仍然不 能因此而获得生根的乡土之念;实际上他根本就脱不掉中国文人本质上的那 一种流浪命运。
吴敬梓在许多故事里告诉我们,自从养士的古风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而科举渗入农村社会以后,士人已经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或被诱,离开了 他们曾一度生根于斯土的乡国,来到一个不再有权势护佑而实际是彼此利用 和依赖的社会上漂泊流浪(这时文人已从宾客降到被雇用的地位,例如周进、 牛玉圃、余大先生的遭遇就是例证)。当知识增进以后,就和素朴简单的古 老传统生活生出龃龉来(匡超人、牛浦郎是最好的例证),而来到社会上却 又成了无用之才。再回乡村故土既不可能,于是他们便无休止的流浪漂泊, 一世纪又一世纪的。追求虚饰无用的知识的结果,是整个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这就是吴敬梓对这个科举文化提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同时,吴敬梓不仅指出科举制度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紊乱,他更把这流离漂泊扩大到整个生存形态上去。从季恬逸的三餐无着,到庄绍光的玄 武湖隐居等等,作者简单地概括了两个类型,一个是基本物质的严重匮乏, 一个是精神上的不得要领。先就前一种看,吴敬梓在这方面的描写兴趣是相 当浓厚的。事实上,文人挨饿是个永远的苦难。我们在开篇不久已经看到周 进吃斋的苦戏,和范进草标卖鸡的闹剧了,接着杨执中这个三人小组的骗吃 骗喝等等,我们都撇过不谈,马纯上开始被饥饿所追赶而东飘西荡;牛布衣 从范进的幕客,而娄府的幕客,娄府席散门关以后,牛布衣似乎依靠无着, 就毫无目的地流浪到芜湖一个荒庵里;病死的时候,残骸之外,只有六两买 棺木的银子,和一本徒具空名的唱和诗集,而离家一千余里之外。这幕景象 自然是流落文人最凄凉的挽歌了。再说陈和甫打卦算命,永远如影逐形一样 的,承意观色在各式各类权贵的客厅里,情况的困顿狼狈也是可知的。接着 牛浦郎又冒着牛布衣的名字,离乡背井,寄食四方,双重的托身于人,到后 来不但真的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完全失去了本来的自己,居然也就借用 着牛布衣的意识在那里生活。当然,这种景况就比牛布衣的客死,悲惨之外, 还加上讽刺。然而牛浦郎的故事并不是仅属于他个人的一个荒唐笑话而已。 牛浦郎以后,由季苇萧为首的一班浪子文人,一伙一伙地登场,包括辛东之、 金寓刘、季恬逸、萧金铉、诸葛佑、郭铁笔、金东崖等等。这一班人的共同 形象是:秀才方巾、衫履不整,以游荡为生活,没有一定的居处,而且根本 就没有行业;甚至,我们既不清楚他们来历,也不知道他们除了骗取以外究 竟怎样生活。他们像浮萍样的,忽然风向相同就聚在一起,忽然一阵乱风又 被吹散了。作者并不费文字去一一分辨他们,因此虽各有姓名,但面目是模 糊的,他们只有,也只认一顶方巾做共同的标志,只要见了方巾,就可以称 兄称友。在方巾意识下,他们结为一个大群体,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说着同 样的言语,做着同样的动作,于是在集体同化作用下,他们或结伴而行(如 牛玉圃、牛浦郎一对假祖孙,以及季苇萧一群),或孤形只影(如马纯上、 牛布衣、余大先生),艰难地,像漂鸟采食一样,流浪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大 城市之间;也像漂鸟的命运一样,没有一个地方可供长久的饱足,永远在食 尽则行的循环里生活。他们所凭藉的,既不是才智的供应,也不是真正的生 存勇气,简直只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应而已。他们既被北京的成功所拒(秀 才之伦,在科举上只能算是最不幸的和最小的成功。做不成秀才还可以去种 田,做生意,做了秀才,运气最好的是坐馆,但永远不在朝廷考虑的人才之 列),又被他们自己离弃的乡土所遗,过着逐世如转蓬的生活。魏晋时代狂 狷之士曾经自我放逐于现实世界之外,而《儒林外史》中这一群褴褛的漂泊 者,却被放逐到最赤裸无情的生存环境里来。但是我们何必只把这命运限制 在科举时代的秀才身上呢?在一个被制度所僵化的社会,和一个空谈文教、 却观念狭隘因循不进的环境,这种中层以下的知识分子永远是被牺牲的。吴 敬梓至少已经无意中(或根本就是有心的)指出:举人进士固然是糟蹋自己 人格换来,但身家性命总算保住了,唯有这些遍地流落的秀才,才是最彻底 的沉沦:既无从以道德自守,又甚至丧失了根本的吃饱肚子的能力。不幸这 种秀才又不胜其多,检视《儒林外史》全书,除了寥寥几个举人进士外,描 写秀才生涯,或与秀才差不多类层的如童生、贡生、监生、廪生之类占了八 九成,假如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秀才史是更切实的。换句话说,这些不能登上儒林传的秀才,便是一个社会中知识阶层的最大组成分子,也就是社会 的中等阶层(虽然在经济层面上,他们绝大多数降入了无产的贫陋),因此, 吴敬梓的全书构图已经一目了然,他早在柴霍甫前一世纪,已在关怀着这个 最苦闷无奈的人群,他认为生存的荒谬在这些人中间显出了最赤裸的面目。 因此他虽然不能不仍站在道德的立场,对他们德性上的自弃有所谴责,但是 他泄露了这一群人艰难破陋的处境,不能说不怀有某种怜悯之情的。
当这一群纯粹如觅食之鸟的流浪文人,还在踯躅来去的时候,吴敬梓开 始写杜慎卿,以杜慎卿逐渐引出另一层次的精神上漂泊无主的景况来。慎卿 本人原是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漂泊群里的,他在主题上是一个过渡人物。作 者写他似乎是在转换一种趣味。把季苇萧和萧金铉等那一群太荒唐鄙吝不堪 的场景结束,而过渡到杜少卿的磊落境界上来;因为一部《儒林外史》的整 个意念并不只在浮世绘而已。而同时慎卿本人也有若干潜意识是值得讨论 的。譬如作者一直把慎卿浸染在“自我爱恋”的情绪中(慎卿举手投足莫不 属此,而最嘲谑不过的,是雨花台夕阳中顾影徘徊的一景),照说像他这样 矜贵自怜,应该及早丢开季苇萧那一班糟烂的朋友,超然高立的;但他在南 京却终日和他们盘桓,甚至与季苇萧气味相投起来,结果便正落在他讥刺萧 金铉的那句“雅的这样俗”的讽言里。以他轻世傲俗的才情,却也投顺着当 朝的权威,例如他说方孝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这种含混是非的话,不免叫 人疑惑慎卿骨子里面究竟是不是真有一个生存的原则?慎卿算得上是绝顶聪 明的人了,可是他终于自误于歧途;神乐观会来霞士的一幕,就是慎卿后来 也会去优贡选官的预言,而做官在作者的价值系统里是没有可信地位的。吴 敬梓认为一个人刻意做官,不仅是放弃一己的操守,向现成的利益投降,并 且是放弃生存意义的追求,而自堕于已经论定的模式中(因此角色一旦做了 官,作者就停止对他的传述)。但慎卿终于进京做官,那么他忍受来道人的 恶丑,也就成了一个妙喻,而不足为怪的了。杜慎卿这种徘徊于两者之中的 居间性质,对他自己来说,倒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他永远在自我修饰的 优越心理中生活,以致于总不去逼近地揭开这一层外幕,让他自己去正视内 里的矛盾虚假。于是,就是像罗亭那样太晚来的悔痛也是绝不可能的了。
而这种居间性质,却在另外几个人物的精神上留下比较深刻的冲突痕迹。他们大多是被播弄在两个价值世界里,一个是既有的传统价值体系,一 个是个人良知的价值观。因为这几个角色比较带有反省的气质,当两者发生 冲突而必须有所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儒林外史》里难得有的人物的心理过 程。换言之,有了心理过程,于是才展现了人物精神上的失主和失调。像王 惠、马纯上、庄绍光、王玉辉、余大先生等,可以算是其中最显著的例证人 物了。王惠本来是跟荀玫甚至匡超人等同型类的,他接受官场上现成的一切 作法;但是归降宁王的罪祸,使他在现实生活上不得不抛掉旧有的一切,逃 匿江湖(陈和甫替他扶乩已预言:大江烟浪杳无踪)。在这形体的流浪中, 精神当然有无限痛悔,不过这起始的痛悔,只是对降顺的事而言(扶乩辞说 “一盏醇醪心痛”,王惠投降时,宁王曾赐酒一杯。)还不是整个思想和心 理的转变。直等到第三十八回,郭孝子出现,从他的故事,我们看到王惠的 最后面目,那才是一个经过挣扎而彻底痛悔的人;但却是一种可怕的悔恨。 王惠对数十年来万里寻亲的儿子(即郭孝子,这时已“花白胡子”了)说: “我是没有儿子的”,终于到死都闭门不见。他以弃绝伦理做个人的赎罪, 无宁是太偏妄了。庄子说“无入而藏,无出而阳”(达生篇语),如此,则王惠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精神安居。王玉辉的悔恨却不同于这样。一方面他没 有采取前者那种艰难晦黯的方式,开始的时候,王玉辉执意赞同女儿做那“青 史上留名的事”,让她在丈夫死后活活饿死殉节。王玉辉那一种斯芬克斯(Sphinx)式的冷静,的确令人震惊;可是贞节牌坊竖完了以后,死人荣誉 的荒谬,和活人情感的痛切,终于榨出了他一丝半点的被礼教所枯涸的人性 来。我们看到他流出了眼泪,一个平常人悔恨时应有的眼泪。这眼泪虽然没 有使他的心灵完全复苏,但至少我们总算看到了“痛苦”;这痛苦是几世纪 以来,在错误道德重荷下,所透出的一声哽咽。而另外一方面,王玉辉的悔 恨又比王惠要复杂的多,王惠不过是是非分明的个人取舍的问题,但王玉辉 却负担着对传统道德的信念面临考验的问题。王玉辉一切举动都是从一个概 念里演绎出来的(他毕生致力写三本书,字书、乡约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礼书),例如要女儿殉节,就是那最戏剧化的道德箴言“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的不折不扣的实验。吴敬梓对传统道德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当它(传统 道德)中间的某些只萎缩成了形式的训条以后,它对我们的生存内容,究竟 会腐蚀到如何程度?但是这种经过几世纪堆砌成的信念,在王玉辉心里,却 不太容易动摇的。女儿牺牲了以后,痛悔未消,他看到苏州妇人公然抛头露 面地游船寻乐,又不自禁地泛起了“道德”的愤懑。事实是,像王玉辉这样 的读书人,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既然不能向实际的生活学习,只有 仍旧把握住那一部自古及今的经典不放手。唯一还存有一线希望的是,他终 于曾逸出旧有的规范徬徨过一阵子(假使一个人物从来无需徬徨,那必定不 会使人满足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徬徨之苦;唯其如此,我们才 会觉得他跟我们一起生活着)——只要人的心还有一部分在呼吸着,它就是 脆弱的,它不能被一种制度永远撑持在那里,而不想逃脱掉。
和前两人相比,庄绍光又不同。他在全书中被作者划归在智者一小群中;大致来说,他已经超脱了如王惠、王玉辉对形式的追求。作者竭力强调他那 一种超世遗俗的风格,而他的优雅从容也似乎给了我们某种信心。可是庄绍 光终于还是逃不掉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终久要遭遇上的问 题,就是出与处,为与不为的困扰。庄绍光固然绝不屑像王惠之流夤缘以求, 但是天子弓旌招贤,以礼乐教养垂问,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就不能像山野之人 一样的掉头不顾而去。对于文化制度的关心,是知识分子不贷之职。于是庄 绍光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选择:究竟是保全素志?还是奋力行道?在这种难题 下,作者吴敬梓忽然做了一个很意外的解决:当庄绍光正要向天子奏对的顷 刻,忽然头顶心一点难忍的疼痛,竟使他当时答不出话来。回来除下头巾, 发现里面一个蝎子,他笑说:“藏仓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第二天自己又揲了一个蓍,得“天光遯”,于是此后庄绍光主意便定,一心 恳赐还山。这显然是一个避重就轻或者有意晦涩的描写,以西方小说的观点 看,可能是难以接受的。而反过来,这种遁入神话的技巧,却是中国小说里 穷而后通的常法,它把艰苦的人事挣扎化成一个含糊隐约的神谕。在艺术上 的得失,或许是张力的削弱,而也可能是表现了暗示的简洁。总之,庄绍光 在表面上做了一个不选择的选择。但对作者来说,庄绍光的事件并没有就此 平息。不久,在归途上,他由一对老夫妇的暴死和“走尸”(僵尸)的恐怖 景象自悔说:“吉凶悔吝生乎动”,京师应诏还是由于“到底是义理不深”。 作者在这里让他去自讽了一番。然而庄绍光悬崖勒马,问题的症结还不在这 里。天子赐他玄武湖隐居,他们夫妇搬到湖中大洲上住,“门口系了一只船,要往那边,在湖里渡了过去;若把这船收过,那边飞也飞不过来。”从此坐 拥山水,果然是世外高人。但是有一天,这个封闭式的宁静还是被扰乱了。 逮捕倾慕绍光高名而来的虞信侯的官兵,千枚火把,把花园团团围住。世网 是难逃而且不可逃的。即使是优越的心智,也仍旧要被牵回到人类普遍生存 的环境里来。因此吴敬梓不以为庄绍光的高蹈便解决了问题。和庄绍光君子 之悔相对的,是余大先生的暧昧。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洁身自爱的行止,在 五河县的势利薰心之中宛如云隙中一片蔚蓝的天光,但是在无为州关说人命 的事,固然是白璧之瑕,在南京向迟衡山、杜少卿请教郭璞风水,也还有几 分犹疑。余大先生有知识分子向善的良知,但是现实问题的驱迫(例如需钱 葬母),向传统权威的惯性服从,诸如此类,尤其是书生性格的缺乏独立特 行的见识,也终将使一个人迷途。只是余大先生是一个暧昧的人物,他内心 里,究竟有过怎样的迷惑和忏悔,作者完全用浮云掩月的方式交待过去。
吴敬梓藉上面这几个人物,在《儒林外史》里构造一个可怀疑的世界, 以对既存的价值观提出种种质疑。然后吴敬梓又撇开这一群人,作了一个完 全不同的假设,就是:在这一班士子的徬徨无主之外,仍旧有某种确定的价 值或信念,可以永恒规范人生是不是可能的?这层意思吴敬梓用祭泰伯祠一 事作最高象征来描述。为了泰伯祠,作者特别引出虞育德这个角色。并且把 虞育德塑造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完美典型,他除了具有农村型的朴实敦厚的 天性以外,并且笃学而励行。他的降生也有一个小神话的预言,他父母祷于 文昌求子;文昌君赐了一个字条是“君子以果行育德。”他确实是一个果行 育德之士,他有比一般士人刚强得多的道德意志;因为这个缘故,也就很幸 运地在他个人的世界里建立了一个稳固的信念,就是他不懈地理智地抱持着 古典的理想,永远努力实践古人的完美品德。主持泰伯祠的祭祀,应该就是 虞育德这一种精神事业的最高象征了。吴敬梓要把一个知识分子高尚而庄严 的心灵,投像在古典的仪式上。他似乎要藉恢复古老的礼乐制度,来回忆往 昔的楷模,和对于古典文化的信念(仪式是信仰和崇拜的表征)。据说泰伯 祠的祭祀,当时非常成功;而虞育德也成为一个雕塑型的纪念性人物,他完 善的精神凝结在每一个刻面上。他整个人格的表现,是一个妥妥帖帖的完成 式(请注意他一大半故事都是追述的),无论是庄绍光或王玉辉式的疑虑都 不能来扭曲他的形象。但是,这个事业是否真能永恒呢?祭泰伯这一仪式, 事实上并没有信仰的热情,而只是理智的瞻顾——泰伯避太王传位而逃隐, 断发纹身,永居草野;迟衡山、杜少卿发起建祠的意思,不过是藉此颂扬隐 退的高志以自白罢了。——吴敬梓不厌其详的条述祭祀的每一细节,制造了 堂皇逼真的气氛,但是在这种错觉之后,却是形式的枯燥;不错,整个祭祀 的过程只是形式的追溯,和理智的模拟,而独缺少某种生命的热情。缺少热 情的东西可能也无法长远存在,于是,虞育德本身虽然逃过了吴敬梓正面的 批判,但泰伯祠终于很快地颓坏了。王玉辉来南京的时候,他拂去灰尘才看 到当年的仪注单和执事单,乐器和祭器都锁着;全书收场的时候,最后呈现 出的泰伯祠,更纯粹是废墟的荒凉:远望大殿的屋山头倒了半边,大门倒了 一扇睡在地下,里面空无所有,槅子楼板不剩一片。唯有小孩子在门前踢球, 老妇人在丹墀挑野菜。古代的碑碣是要倾颓的;虞育德并不能藉仅仅激于义 理的善,就把往昔完美的道德世界重新建立起来。
而这个譬喻还不够,其他方式的落空仍旧还会不断的上演。泰伯祠大祭 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一些非常异样的画面,带着神话和传说的诡秘色彩,闪现在山野和荒边。郭孝子万里寻亲,萧云仙明月岭救难,以及青枫城的功业, 确实和前面那一班闲无所事的文士不同。吴敬梓似乎是想在接近尾声的时 候,努力再藉寓言式的想像有所振作,可是结果他还是不可避免的用了嘲讽 的手法。郭孝子精诚所至,可以克猛虎化恶人,但是却终于不能感动自己的 父亲;萧云仙文治武功,耕作教化,俨然是一个理想国的构图,结果也是海 市蜃楼。所以这两个故事和泰伯祠布景虽异,而本质相同,他们虽然努力以 理想主义自负,暂时逃过了形式的失败,结局还是一样的空洞。
于是,在庄绍光的犹疑和虞、郭、萧等人的果行之间,又有了杜少卿的 率意而为。吴敬梓显然把少卿放在最了悟的一个层次上,如余大先生的含混, 王玉辉的迂执,对少卿是绝不可能的;他也无需像庄绍光一样在犹疑中选择。 他虽被人当糊涂少爷去欺骗,被人当败类去嘲骂,可是他了然无碍于心。千 金散去,认为是快意豪举,河房蜗居,也不悔典当度日,而这一切并不仅仅 说明少卿具有倜傥不群的个性而已。少卿在豪杰的慷慨之外又复别具内涵。 他对古典文化深具敬爱(例如捐助泰伯祠最慷慨),但谈起古人却另有见解(如说诗经);他既然能够痛斥风水的愚妄,当然也能明白王胡子黄大这流 人的狡诈贪婪,可是他终于还是以赤子之心去包容施舍;对于求助于己的(像 鲍廷玺、郭孝子等),他怀着古代的道义精神;对先祖的怀念,流露着高尚 的家族情感。总之,杜少卿具有一个古典而同时又浪漫的精神人格。另一方 面,他和庄绍光一样,以辞官为高,然而却从来没有兴起过做岩穴之士、高 蹈深隐的念头——假如他真羡慕过像庄绍光那样的玄武湖生活,他大可以早 早买山而居的。娄敬亭临终劝他趁家业未尽之前,到南京去做些事业,但是 在南京却是高兴起来就夫妇去游游山,或者交结自虞育德、迟衡山、以至季 苇萧这些不等的人。“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少卿似乎在追求着这一种 境界。他不关心世俗的利害,但对生存的利害,应该是极透彻的,所以他虽 然对虞育德极为钦敬,却从来不加以模仿;他似乎不打算建立任何固定的成 败利钝的价值观。他只抱着“以无厚入有间”的态度,在艰苦的生存中争取 一分从容;因此家产挥尽,对他不是丧失什么,而是让他充分自由地,以不 分町畦的身分投到广大的生活场中来。而,尤其超乎这一切意义之上的,是 少卿具有《儒林外史》里其他人物所从来没有表现过的一种品质,就是一种 纯洁而诚挚的情感的品质。像季苇萧、萧金铉那种没心肠不去提它,匡超人、 牛浦郎是极端私己的自爱;杜慎卿、庄绍光也不免自好自爱;郭孝子对父亲 的苦孝,余二先生对余大先生的手足卫护,可以说是天伦之音,但总让人感 到基于天职的成分甚于感情。唯有少卿不然,他对祖父、父亲怀念的敬爱, 常常被人利用为骗取好处的进口,他对忠仆故旧的诚挚之爱,使他超越了贵 贱尊卑的形式;他对妻子的知己情爱,使他遗礼弃俗,纯纯然如天真童子。 当他面对恶人恶事时,他毫不犹疑地立刻报以愤激,当他目睹悲苦,他不自 禁地攘臂而起。他的情感永远像溢满的泉水一样的湓涌。在《儒林外史》这 样一本书里,而描绘了少卿这样的人,真正是可惊异的事。像季苇萧以至于 庄绍光等固然不足以窥少卿情感的堂奥,而尤其具有反省意谓的是,以少卿 这样情感品质的人物,和作者有意塑造完美的虞育德比较,就产生了一个相 当重大的意义:假使我们说虞育德归结还是一个失败的角色的话,那么,他 缺少的正是少卿的这份天禀。虞育德的善和少卿的善并不在一个天地中。我 们不妨把虞育德水中救人的善行和少卿种种冲动的豪举比较,前者是理性的 道德理想主义,后者则纯然是浪漫的精神。无疑的,理性的善行是可尊敬的,但不一定能把握存在的本质,我们或许能肯定地说,作者似正企图以少卿这 样角色把人类从虞育德那冷静的纯然知性的宇宙里交换出来,因为由生命来 表现的美德,不是雕刻在坚硬的石碑上的,而是在温暖的蠕蠕而动的心田上 呵养出来的。少卿差不多是作者赋予了最丰富的人性的角色了。他被保有了 完整性,因而没有前后牴触的自讽举动。然而尽管如此,少卿不自讽,而人 生却酸苦地讽刺了少卿,秦淮卖文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后来竟至于追随虞博 士漂流寄生去了——形式上和季苇萧简直没有差别。则不后悔又何如?他对 余大先生说山水朋友和天伦自足的快乐,虽然不会是遁辞,但是和浮士德最 后颂赞生命的那一种衷心的欢悦,相差实在太远了。像他这样本性原是极慷 慨自负的人,虽然始终不违初衷,行其所愿行,可是整个生存过程的空虚, 他应该有某种无从言说的痛苦。而且从社会的生存看,少卿也不免还是个浮 游分子,他仍然反映了一个失去重力的世界,一个只有属于个人的哲学并不 足以维系普遍生存的空虚时代。
除非比少卿心灵更素朴的人物可以心安理得,生存无憾,像蘧太守和蘧 景玉父子,薄田敝庐、唱曲吟诗可以消遣;像鲍文卿守己行仁,一片朴实的 恻隐,但不久作者就让蘧公孙代替了景玉父子,以鲍廷玺代替了鲍文卿。往 昔纯朴自足的理想已经结束(蘧太守、蘧景玉、鲍文卿的死,在书中特别被 提到,尤其蘧景玉英年早逝,应该不无意义。)至于书末最后四个市井奇人, 也不过聊以寄意而已。
总结之下,《儒林外史》差不多展现了中国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这里面虽然有许多结构上的层次,但都重叠在一个基点上,就是所有的生命 都被投到“无用”的和“废置”的情境;只是被生活的浪潮无意义地追逐着。 这个“无用”和“废置”的痛感被吴敬梓用闪避的和哑口不说的方法掩饰过——全书实在缺少充分的心理呈现和内在自白——他让他的人物只有客厅式的谈话,而绝不曾出现角色的内在互诉或自诉。但这只能算是吴敬梓一半的 过失。中国传统的生活态度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这外表的闪避和含糊,其 实也某种程度地反映着内在。柴霍甫笔下的“多余的人”会在一番挣扎之后 自裁(例如伊凡诺夫、和海鸥里的特里波夫),可是《儒林外史》人物却无 止境地在忍受丧失信念,被废置、和流浪度日的生涯;既不断然反抗现实, 也不完全弃绝现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物并没有足够的道德意 识,来从事严肃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则遁入儒家的容忍,和道家的逍遥这两 条现有的路子上来。但无论如何,这并不表示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寻求已得到 了真切的答案。事实上,吴敬梓已经做了这样的结论:“风流云散、贤豪才 色总成空”(五十四回收场诗)、“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末 回终场诗)。也许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最彻底的一部描绘知识 分子虚无思想的作品。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1979 年版)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514+)
- 书籍多(377+)
- 字体合适(236+)
- 微信读书(352+)
- 体验差(343+)
- 经典(463+)
- 赚了(567+)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5-01-06 18:52:3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濮***彤: ( 2024-12-27 03:26:3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孔***旋: ( 2024-12-22 09:08:4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饶***丽: ( 2025-01-01 11:58:03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晏***媛: ( 2025-01-01 06:29:47 )
够人性化!
- 网友 堵***格: ( 2024-12-21 22:14:17 )
OK,还可以
- 网友 家***丝: ( 2024-12-23 18:15:06 )
好6666666
- 网友 石***烟: ( 2024-12-22 08:57:02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28 16:15:4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訾***雰: ( 2024-12-14 10:12:11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喜欢"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第四版) 张智光 管理学高等学校【可开发票】"的人也看了
【新华书店自营店】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美绘光盘版)第三级(1)(适合初三.高一)(配光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潜在资源分析与保护对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天一初级社工试卷套装(2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LYN PETERSON'S REAL LIFE KITCH(ISBN=9780307351623)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11华图版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华之美丛书:中国传统医药(英)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华图2015省考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申论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最新版)(附购书赠送三重礼+520元密训班+99元网校代金券)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发条大怪龙(聪明豆绘本系列16)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侵权责任法 杨立新 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数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1+2第5版 剑桥英语1-2册 学生用书 第五版 英语培训班教材 剑桥ket考试对应用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企业税收遵从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视线意大利语(修订版)练习手册2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在逃:一个美国城市中的逃亡生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11521996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