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彩色版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互联网+多媒体融合创新示范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彩色版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互联网+多媒体融合创新示范教材)精美图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彩色版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互联网+多媒体融合创新示范教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彩色版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互联网+多媒体融合创新示范教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238172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
  • 页数:256
  • 价格:44.1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7:40

内容简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讲解了发动机认知、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方面内容,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专业实践技能经验积累培养,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难易适中,全彩色印刷,实物图片清晰美观。

本书配套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运用“互联网+ ”形式,通过二维码嵌入动画、高清微视频、微课;配套多媒体PPT课件,与纸质教材无缝对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用书,并可供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单元一发动机认知

项目一发动机类型及工作原理

任务一 发动机类型识别 001

任务二 发动机基本术语 006

任务三 发动机工作原理 009

项目二发动机基本结构认识

任务 认识发动机基本结构 013

项目三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及编号

任务一 认识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 017

任务二 发动机编号识别 019

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

项目一机体缸盖组的构造与检测

任务一 汽缸盖和油底壳的拆装与检测 022

任务二 汽缸体的检测 027

项目二活塞连杆组的构造与检测

任务 活塞连杆组的拆装与检测 033

项目三曲轴飞轮组的构造与检测

任务 曲轴飞轮组的拆装与检测 044

项目四曲柄连杆机构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任务 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053

单元三配气机构

项目一配气机构的构造与拆装

任务 配气机构的拆装 058

项目二气门传动组的构造与检测

任务 气门传动组的拆装与检测 066

项目三气门组的构造与检测

任务 气门组零件的检测 072

项目四配气机构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任务 气门间隙的检测与调整 079

单元四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项目一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与检测

任务一 进气测量装置的构造与检测 088

任务二 进气量调节装置的构造与检测 098

任务三 废气排放装置的构造与检测 109

项目二燃油供给系统构造与维修

任务一 电动燃油泵的构造与检测 115

任务二 喷油器构造与检测 122

项目三电子控制系统构造与检测

任务一 传感器的构造与检测 128

任务二 ECM的构造与控制功能 136

项目四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任务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40

单元五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项目一传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构造与检修

任务一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148

任务二 传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与检测 152

任务三 喷油泵的构造与检测 157

任务四 喷油器的构造与检测 167

任务五 传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70

项目二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检修

任务一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传感器的检测 174

任务二 共轨柴油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92

单元六润滑系统

项目一润滑系统的构造与检修

任务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与检测 196

项目二润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09

单元七冷却系统

项目一冷却系统的构造与检修

任务 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拆装与检测 215

项目二冷却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任务 冷却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30

单元八点火系统

项目一点火系统的组成与检修

任务一 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认知 234

任务二 点火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与检测 241

项目二点火系统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任务 火花塞缺火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50

参考文献 256


作者介绍:

李胜永,副教授,2008年9月开始职业教育工作至今,讲述机电和汽车相关课程;主持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2项,校级课题8项;主要参与省级科学研究项目20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专利11项;发表论文21篇,期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曾获省教育厅:“青蓝工程” 青年骨 培养对象(2018);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青年(2019);省人社厅:“江苏省技术能手”(2019);省总工会:“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2019);省教育厅:“青蓝工程” 教学团队(2018);省教育厅: 科技创新团队(2018);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负责人(2019);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职业院校重点实训基地负责人(2019)。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讲解了发动机认知、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方面内容,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专业实践技能经验积累培养,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难易适中,全彩色印刷,实物图片清晰美观。 本书配套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运用“互联网+ ”形式,通过二维码嵌入动画、高清微视频、微课;配套多媒体PPT课件,与纸质教材无缝对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用书,并可供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使用。


精彩短评:

  • 作者:鲁智深 发布时间:2016-07-16 11:05:02

    本书从微生物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体健康的许多议题,包括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的危害,微生物群系与人体健康(特别是母婴健康)的关系。关心科学进展与人类健康的各路人士不可不察焉!

  • 作者:雷震龙 发布时间:2018-08-20 16:39:39

    谁说漫威没深度BOSS脸谱化的?

  • 作者:Sotang 发布时间:2020-04-20 20:22:19

    閱於2020年4月20日

  • 作者:小曼 发布时间:2008-03-16 15:41:34

    所谓作者保罗・托马斯为捏造,根本查无此人

  • 作者:我爱汤普鞋 发布时间:2024-02-17 15:57:24

    讲那些大众眼中的名人,或者素人的女性成长故事,前面部分不错,后面有点烂尾了,每个人要努力活成一部史诗,加油,你也可以。

  • 作者:弥缝 发布时间:2007-10-04 14:26:43

    褪墨: GTD


深度书评:

  • 图美~文字也很美呢~~~

    作者:窗台上的薄荷草 发布时间:2010-03-12 14:08:33

    “旅行者的脑袋里,总是转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繁忙拥挤的公路、不知何人居住的房间和长久的等待——这些都隐含着远离故乡,远离熟知的一切的信息,也更接近于爆发诗意的各种可能性。

    于是,常常是出乎意料,花园就这样不可思议地呈现在你的眼前。它无所不在。通常,这份惊喜温和而适度:用鲜花装饰的一面墙,或者是霏霏细雨中匆匆走过的俄罗斯姑娘头上的一朵花;餐馆饭桌上的一小束风情万种的小野花,或者是公共汽车上男人受众紧握的一束花;废料堆上开出鲜花来,一只鸟儿飞掠而过;暖气片上的小小神龛;一个男人在窗口描画着窗外一棵开满花的树。

    这些都是逝去时刻的花园。但是每当看到这些让我感动的花园景象,我都会停下脚步,把它们收入镜头。对于我来说,把它们拍下来,就是一种欣赏和感恩。我在这些美丽的景象上花费的时间和心力,让我的思想与这些小小花园紧密相连。

    通常,我们都离心目中梦想的花园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只要回头留心身边,就一定能找到一幕幕一只守望在身边的美景,它们在等待着你的发现。”

  • 旧制度下的俄国与十九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 发布时间:2023-11-06 11:52:45

    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俄罗斯自九世纪以来在国家政权的发展上形成了迥异的风格。由于严酷的地理条件和庞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建立一个有效的政权极为困难,将国家视为沙皇私有财产的世袭制政权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名俄国史学者理查德·派普斯的代表作《旧制度下的俄国》分析俄罗斯国家从最初的形成到变为腐朽的沙皇俄国这一历程,揭示了俄国的世袭制对于俄罗斯历史和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旧制度下的俄国》是一本了解俄罗斯难以绕过的重要著作。

    下文是“帝国三部曲”作者、青年学者郑非为《旧制度下的俄国》撰写的书评。作者特意在文章开头指出:

    “对感兴趣的读者,我想在此提醒各位,这并不只是一本有关俄罗斯历史的书籍。本书名为《旧制度下的俄国》,其重点在‘旧制度’三字,俄国只是旧制度的表现型之一。所以本书虽然字字写的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俄国,但我们都很熟悉的旧制度气息喷涌而出。

    这本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及其历史影响,第二部分则描述俄罗斯旧制度的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第三部分则展示在旧制度下俄罗斯各社会团体的偏好与考量。在下面,我将先按此顺序复盘作者的主要观点(我认为这是有价值的),最后再对其内容进行评价。”

    旧制度下的俄国

    8.8

    [美]理查德·派普斯 / 2023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旧制度下的俄国》

    《旧制度下的俄国》还入选了今年7月的书评周刊·新书月榜。我们在此附上新书月榜的推荐理由以便读者阅读下文。

    书评周刊·新书月榜:《旧制度下的俄国》

    推荐理由:旧制度下的俄国之所以是个谜,正是因为它的表象与实质是如此的不同,分明方凿圆枘,却又如丝丝入扣般运行了数百年之久。作为俄国史巨擘,理查德·派普斯的《旧制度下的俄国》正是解答帝俄之谜的一把钥匙,但与其他历史学者不同的是,他并未将着力点放在帝俄的政制是如何的表里不一,而是这一表里不一的政制是如何成立并在这个国家运行到革命爆发的那个临界点。派普斯将分析重点放在了一个常为历史学家所忽视的关键点上,即财产与政治权力两者的关系上,因财产而派生的所有权与因政治权力而派生的主权在现代政治实践中本应有着各自的界限,但在旧制度下的俄国,对人的权力和对物的权力被结合在一起。沙皇将整个国家都变成了一个巨型的皇家领地,曾经施行于沙皇私人财产的管理体制,随着土地的吞并与扩张,被政治化并逐渐强加于国家的其他地区,直到渗透到帝国的每个角落,在这个国家中,沙皇是领主,而所有人都是他的奴仆,所有资源都是他的财产。

    即使时序进入现代社会,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兴起也未撼动这一根深蒂固的基础,尽管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二世这样的沙皇都在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并非培育现代社会的根基,而是在不触动沙皇绝对主权与所有权的基础上,企图通过小修小补的替换方式,将沙皇认为可以增强国力的西方革新技术替换掉原先的老旧零件。但一个如此桎梏的政制是无法提供滋养这些革新技术创造力的土壤的,它只能通过政治手段不断榨取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累积。旧制度下的俄国之所以崩塌,正是落在了这一自己创造的陷阱中。

    撰文|郑非

    俄罗斯的地理与自然

    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原不足以支撑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俄罗斯本部地区地处极北,农耕季节极短,外加土壤的贫瘠与降雨的不均,使得俄国处于长期的农业低产之中(这也同时造就了稀疏的人口)。加上俄国又跟主要的国际贸易路线不搭界,使得该地方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来建立国家。俄国的出现因此完全是外来政治影响的结果。

    这种外来政治影响首先来自于北欧的诺曼海盗,他们沿着通向拜占庭的河流贸易线路建立了一个征服国家——基辅罗斯。这个基辅国家与其说是一个国家,倒不如说是一个殖民公司。作者指出,“诺曼精英始终保持着半殖民的特性:其主要利益不是来源于土地的开垦,而是来源于贡物的收缴。其在当地的根基非常浅薄……其特征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着一条异常鲜明的鸿沟。”

    在基辅罗斯的土地上,无政府的气息特别地重。王朝没有稳定的继承体制,地方居民、贵族(波雅尔)和各王公之间的关系相当松散。作者特别指出,过去我们看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总会认为这是一种弱国家体制。但如果相较于基辅罗斯,封建制度至少在上上下下之间确立了某种契约关系,至少会让大家产生某种公共权威、公共利益的理念,但在基辅罗斯,这一切都付之阙如。这里的一切政治关系都处在混沌态,还没有脱离那种唯力是从、征服-依附的简单状态。统治者视天下如私产,被统治者也同样如此认为。

    《叶卡捷琳娜大帝》(2014)剧照。

    蒙古入侵提供了第二种外来政治影响。莫斯科公国在蒙古人的扶持之下,得以吞并基辅罗斯的其他分支。作为有效的掠夺者,蒙古征服者给莫斯科人输入了成套的专制技术。“正是在萨莱,他们得以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绝对君主制的运行,观察到一种不容人们协商而必须无条件服从的权威”。正是蒙古人给了莫斯科人以典范,展示了一个只有权力而无义务的政权行事是什么样子的。“有迹象表明,早期的沙皇将自己视为蒙古可汗的继承人”。

    简而言之,俄罗斯国家其实是作为外来征服国家而出现的,统治者持有征服者心态,视其臣民为虏,视国家为一整块被殖民地。作者说道,“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帝国的打造,这两个在西方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明显分离的过程,在俄罗斯是同时进行、连续发生的,实际上是无法区分的。”这其实说的是俄罗斯统治者并不把俄罗斯人看成是“自己人”,俄罗斯社会在整体上匍匐在沙皇脚下,同其他被兼并地并无两样的事实。当伊凡三世击败诺夫哥罗德这一古老的基辅城邦之后,该地的居民开出了投降条件,请求伊凡三世不要终结本地的自由传统。伊凡三世不耐烦地回答道:“我们希望诺夫哥罗德的国家与我们在莫斯科畔的低地建立的国家一样。现在你们是在教我应该如何统治你们吗?那我将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正因如此,十六到十七世纪的俄罗斯沙皇们在相当程度上瞧不起其西欧的同侪,伊凡四世轻蔑地对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说道,“我本以为你是自己国家的主宰”。在沙皇们看来,只有能掌握不受限制的权力者,才配称孤道寡,英国女王显然是不配的。

    帝国的技艺

    8.6

    郑非 / 2021 /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帝国的技艺》

    沙皇体制与行政建设

    在这个视天下如私产的俄国世袭政权里,沙皇动用了各种手段来粉碎各地方和社会群体的组织度,使之原子化。窃以为,沙皇的所作所为,几乎和周秦之变中的秦王改制一样,同《商君书》和《韩非子》中的语句可以一一对应。

    进攻古老权利,代之以束缚,是沙皇政权的常态操作。沙皇以依附于自己的服役贵族(官僚)取代古老的波雅尔,并在实质上取消了土地私有制(所有的贵族都只是土地的代管者)。新的侍臣阶层,相比于欧洲的同侪贵族,独立性要差很多。在皇权面前,他们几乎总是没有抵抗之力。莫斯科公国原来还有一些遗留贵族政治机构——杜马和缙绅会议,但逐渐都被弱化,成为官员们的聚会而已,并最终消失。民众也被编户齐民,负责承担国家的赋税。而“政府总是通过新的税目进行搜刮,以防止民众手中积累盈余财富”。而居民不仅在财产上,也在人身上受到国家的支配。俄国的农奴制度并非古老历史的遗留,而是十六、十七世纪沙皇们的发明,大部分农村人口在这个时期中被政策变成了农奴,丧失了自由迁徙的权利,被局限在一片土地上,无法自由更换社会身份(俄罗斯国家实际上引入了户籍制度,将个人居民权利与户籍对应)。同样,为了方便征税与管理,农民也被迫“单位化”。沙皇利用并扩大了已有的村社制度,强令农民隶属于某一村社,土地归村社集体所有,不得擅离。

    对民众个人生活无所不入的管制,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政府鼓励民众检举揭发任何“不法”行为,并使之上升到义务层面,这在相当程度上败坏着俄罗斯社会的道德人心——“公平”从此被看成是俄罗斯人最热衷的价值,但这一价值在实际上反映为“没有人应该过得比我好”。国境线被严密封锁,国际交流被严格管制,国际资讯饱受怀疑,“在1703年1月以前,所有的国内和国外新闻在俄国均被视为国家机密”, “俄罗斯人与外国人的任何谈话都会招致前者受到严重怀疑……一个外国人难以在街道上驻足而观却不被当作间谍”。

    与沙皇制相伴而生的,是俄国在地球表面的迅速扩张。从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末,莫斯科以每年获取3.5万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荷兰的领土面积)的速度,向外扩张了整整一个半世纪。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沙皇们“将主权与获取领土画上了等号。……沿着地球表面的领土广度扩张与对臣民在政治权力意义上的深度扩张……结合了起来”。

    请注意,这一切在彼得一世改革之前都已经就位。当彼得一世继承沙皇之位的时候,他已经继承了一个成熟的“秦制”国家。问题在于,这一个“秦制”国家在当时已经无法靠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在欧洲复刻秦灭六国的故事了。当时的欧洲,已经在陆陆续续走出旧制度。较先进的社会、经济与教育使得西欧国家在无需全面动员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对俄国的军事优势。波兰和瑞典能够轻易地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俄国对手。

    纪录片《沙皇帝国: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剧照。

    彼得一世的反应是一次“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与特定体制。正如之后一切洋务运动一样,皇权拥有和控制一切的体制与创新与繁荣不相容,沙皇们发现,仅仅引入技术是不够的,必须向社会做出让步,这也是彼得一世后的沙皇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彼得一世也向同僚们吐露:“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需要欧洲,然后我们就应该背弃它”(第162页)。彼得一世及以后的沙皇都会发现,需要/背弃之间会产生一种张力,使得沙皇政权僵在原地。它虽然还能胁迫/控制每一个人,但皇权的基础却在缓慢消解之中。

    彼得一世建立了一支新军,一支新官僚队伍。为了填充军官与技术官僚,彼得一世不得不引进西方教育,而引进西方教育的同时,也就创造了一个受过教育的精英队伍,引进了西方的思想——为了国家富强,其臣民不应该被当成仆属任意对待,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被当成是合作伙伴,同时灌输以某种共同利益、公共社会等思想。但“一边呼唤俄国人民的公共情感,一边又否认他们在面对强大的国家时有任何法律或政治上的保障,这显然是矛盾的”。

    彼得一世向西方影响屈服的另一个作为是为自己的子嗣求取德意志血缘的妻子(在此之前,沙皇们会从本国的王公大臣家族挑选配偶),自此开启了罗曼诺夫家族与德意志贵族联姻的历史。远嫁过来的公主自然也带来了家乡的影响。叶卡捷琳娜二世号称自己是一位启蒙主义沙皇,并非全然的虚妄。作者认为,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彼得三世与叶卡特琳娜二世之时),俄罗斯就逐渐走出了那种原始征服秩序,引入了一种二元政治——在内政上,沙皇开始受到贵族和官僚的制约,某种理性行政秩序出现了。

    《叶卡捷琳娜大帝》(2014)剧照。

    俄罗斯的社会结构

    但是,如果说皇上不再能为所欲为,也并不意味着皇权受到了社会的挑战。即使走进了新时代,俄罗斯的各主要社群同旧制度的耦合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仍然听命于沙皇。

    俄罗斯有四个大的社会群体——农民、贵族、资产阶级和教会。下面我们将分别叙述他们的境遇与选择。

    在1861年前,俄国共有6000万人口,其中五分之四是农民。农民又分成两个群体——国有农民和农奴。农奴占人口总数的33.7%,约2250万人。作者指出,如果就物质生活而言,俄罗斯农奴的待遇没有我们以前想象得那么糟糕。他们所遭遇到的地主的虐待程度,总体上也不大。但是,“农奴制最恶劣的特征,不在于对权力的滥用,而在于权力本身所固有的恣意性,即农奴永久服从于他人肆无忌惮的意志”。

    作者指出,在旧制度的压榨下,俄罗斯农民的突出特质就是不能抽象地思考。农民对超出自身经验的一切事务都敬而远之。无论什么制度,农民都投以怀疑的眼光。这固然使得农民不至于被什么宏大愿景所迷惑,但这也使得他们缺乏公共关切。一方面,农民的理想就是“为所欲为”——不受约束、不负责任的自由,另一方面,个人要从属于集体,村社高于个人。外国人常常惊叹于俄国农民待人和善的特性,但深究俄国农民文化,“会惊奇地发现,里面既找不到智慧也找不到善心,他们的谚语和俗语反映了粗鲁的玩世不恭和社会意识的完全缺失”。农民从心里接受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秩序。因此,俄罗斯农民熟悉和能接受的政治就是威权政治。但是,这并不是说,俄国农民就是沙皇制的坚强堡垒。在其他欧洲国家,君主可能在切实的层面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得农民成为保守之锚。但是在俄国,农民对沙皇的拥戴几乎是纯粹消极顺从、自我欺骗的结果。所以,作者指出,俄国农民充其量是肤浅的君主主义者。

    《战争与和平》(2016)剧照。

    在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下令解放农奴之后,沙俄政府仍然保留了农民对村社的依附地位。农民所期待的个人流动自由和私有土地,仍然没有实现。加上土地的赎金过高、俄罗斯的人口暴增,使得农民的经济境遇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糟糕了。1900年的俄国农民比1800年的农民收入还低。这就为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的动荡埋下了根本的祸根。

    同西欧的同侪比起来,俄国的贵族卑微地可怜。他们更接近传统中国的士绅阶层(依靠为政府提供服务换取收入),而不是拥有行政管理权和巨额土地财富的西欧贵族。俄国诗人普希金曾经很辛辣地评道,“这里(俄国)根本不相信贵族”。为了奖赏贵族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沙皇赏赐给他们土地,但是这些土地并不集中在一个地方,而是细碎地分散在各个地区。在十八世纪晚期的俄国,大部分村庄是被2名以上的地主同时拥有的。较大的村庄被30名以上的地主所共有的情况也并不稀罕。“在整个帝国时代,贵族的土地财产一直处于高速率的流转状态”,这似乎是一种故意设计出来的状态。这跟传统中国“千年田八百主”的情况类似,即土地流转频繁并不代表商品经济发达,而是土地所有权得不到保障的结果。

    贵族与贵族之间差别很大。《战争与和平》里面所描述的罗斯托夫家族、别祖霍夫家族的奢华做派只是俄国贵族中的异类,属于由1400个家庭组成的高级俱乐部。在整个贵族阶层中,大约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能够从田产中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某种独立性。除此之外,在沙皇体制下,贵族既缺乏法团制度的保护,也缺乏法团精神。贵族们的身份地位可以因为沙皇的一道敕令而被完全剥夺,贵族之间的内斗与竞相向皇权争宠,也限制了他们团结起来反抗皇权的能力。同时,沙皇还尽力拉拢外族来制衡本土贵族。在十七世纪末,有超过2/3的沙皇侍臣都具有外族家世。在1700年至1917年里,在2867名高级官僚中,1079人是外族出身(占37.6%)。

    《战争与和平》(2016)剧照。

    这些都导致了贵族在政治上的无力。大贵族们骄奢淫逸,小领主们则逃避国家公共生活,且他们对大贵族既嫉又恨,认为所谓宪政只是大贵族力图实施寡头统治的借口,还不如沙皇专制。换句话说,他们与普通农民的政治观点并没有两样。一名沙俄政府高级官员在1801年如此说道:“我们的贵族阶层是由大量通过当差而获得贵族名号的人构成的。一部分沉溺于深度的无知当中,另一部分在官场当差,满脑子都是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人们是在要求一个完全缺乏公共精神的群体去做那些需要团体精神、智慧以及些许坚持和勇气才能做成的事情!”

    作者提到的第三个社会群体是商人。这个集团代表的是商业利益,而实现这一利益需要法治和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在其他西欧国家的商人要么是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要么至少带来了重大社会改革。但是在俄国并非如此。尽管近乎每一个俄国人都有捞外财的偏好,但是在很早之前,俄国的工商活动就被国家所管制、垄断,从而打断了这个群体的脊梁。

    在莫斯科公国时期,统治者就垄断了几乎所有主要贸易和制造业。作者不无讽刺地说道:“一旦某项商品为皇室带来丰厚的利润,那么它就会被宣布由皇家垄断而退出公共商贸邻域”。“一旦普通商人发现了某些新的业务,皇权一定会以宣布其为国家垄断的方式将其夺走”。“任何进入商业流通领域的产品都能成为国家垄断的对象,很难想象得出比这更有损于企业精神的做法了”。为了替皇室掌握这些产业,皇权任命了一批“客商”(也即古代中国的“皇商”)。这批人是从商人演化而来,但成为客商之后,与其说是企业家,倒不如说是皇室代理人。他们的财富来源于皇室对某一经济领域的垄断,因此他们争相谄媚于权势。

    在西欧国家,城市是商人的堡垒。但在俄国,城市是国家的行政据点,工商阶层也不是城市人口的主体。“居住在城市中既不保障安全,也不保障自由”。不管莫斯科或者彼得堡看起来是多么的富丽堂皇,里面又是如何的人头攒动、经济繁荣,工商阶层始终都是城市的租客,而非主人。除开一小批有特权的商人之外,绝大多数商人都仿佛身处敌占区一样,随时处在可剥夺的状态。除此之外,商人也面临着贵族利用其特权展开的不正当竞争。

    彼得一世开启的俄国工业化进程,也是用传统手段强行推进的。国家拥有全部生产资料,规定价格以及购销几乎所有产品。管理层是被强行指派的商人。劳动力是国家征召而来的农奴,毫无自由可言。即使当叶卡捷琳娜二世放松了对贸易和制造业的管制之后,相当多的企业家由于农奴出身所限,在经营活动中也面临重重障碍。直到十九世纪晚期,俄国还缺乏民间商业信贷和银行业。这些都能说明俄国工商业是在前资本主义经济中运行的。

    以上因素都导致了俄国商人们的保守心态,这是被驯化的人的自然反应。

    《战争与和平》(2016)剧照。

    教会是俄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社会集团。作者指出,东正教会分散的组织结构(受限于国家边界、没有统一的宗教首领、没有国际教会中心,教会分支彼此独立)使得它一开始就容易落入各国世俗统治者的手中。而且,东正教会一直顽固地反对任何创新,一直依赖国家来维持其“纯洁”,这样就更不容易抵御世俗统治者的侵蚀。

    在蒙古统治时期,俄国东正教会积极与蒙古人合作,从而积攒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在十五世纪末,东正教会内部出现了分裂——禁欲派vs.恋欲派。前者要求回归原始基督教传统,摒弃世俗财富,后者则认为经济独立才能保证教会的独立。皇权巧妙地利用了东正教会内部的分裂,先支持后者消灭前者,从而扼杀了教会精神独立的呼声,之后又采纳了前者的主张,开始没收教会的土地。为了保住财产,东正教会向沙皇们屈服。提出了种种主张(第三罗马说、帝国说、基督教普世君主说、君权神授说)来支持皇权专制。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俄国教会再次发生分裂(背后也有沙皇的影子),旧礼仪派从官方教会中脱离出来,夺走了东正教会最虔诚的信徒。

    彼得一世治国时,给教会的自主性钉上了棺材的最后一颗钉子。他出台《宗教条例》,将教会彻底变成了俄国国家行政机构的一个分支。从此之后,东正教的神父的效忠对象就是国家,与警察进行合作、检举揭发政治异见人士就是神职人员的义务。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候,政府没收了教会所有的土地,神职人员由政府提供薪资。

    沙俄时代东正教会面临一个窘境:尽管俄国老百姓在相当程度上虔信宗教(或者说他们淳朴、愚昧),但是神职人员却属于社会的底层。这是因为教会从属于国家如此之深,以至于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不太把他们放在心上。“神职阶层既得不到爱戴也得不到尊重,得到的至多就是民众的容忍”。

    帝国的失败

    8.4

    郑非 / 202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帝国的失败》

    第三条道路:俄罗斯知识分子的选择

    综上可知,没有哪个社会群体有能力、有意愿去对抗皇权。他们更乐于彼此对抗。作者辛辣地说道:“在整个俄罗斯的历史上,利益群体的斗争对象从来都不是国家,而是其他的利益群体”。

    这就使得反抗皇权的力量只能从纯粹的思想——也即知识分子——中出现。

    最早的沙俄知识分子的出现要归功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这位德国公主松动了整个旧制度,为俄国带来了一定的自由,从这种自由中,出现了第一批俄国知识分子。

    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俄国知识分子内部爆发了第一场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斯拉夫派和西化派。斯拉夫派是最早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西方崇尚理性与个人,是走上了邪路,俄国则坚守真正的基督教理想,讲究集体精神,是更优越的一方。村社是这种集体精神的体现。彼得一世的改革是错误的,俄国必须向传统回归,“不应该有宪法和议会,但也不应该有霸道专横的官僚体制。土地应该还给人民,人民有权在除政治之外的一切事务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农奴制应被废止”。这当然是对俄罗斯历史的一种扭曲想象,不过也包含了对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俄国官僚集权的正当批评。不过,虽然斯拉夫派批评西方,但他们倒是对英国很有好感,他们认为英国跟俄国古代的情形有相似之处——皇权与国民的关系由礼俗而非法律来定,皇权与人民是盟友,官僚机构小而弱,社会免于国家的干涉。

    西化派则是一群观点不一的人的统称,他们的一致之处在于都反对斯拉夫派的幼稚认知,认为这是无知与迷信的综合,在古老俄国,“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谅解从来都不存在,俄罗斯国家一直以巨大的压力粉碎社会”。

    不管他们的争论意见是否正确,争论本身的存在其实就代表着对旧制度的冲击。

    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开启大改革之后,争论的重点从“俄罗斯人是谁”转向了“知识分子应当做什么”。在一系列抽象理论的刺激下,激进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实践。米哈伊尔·巴枯宁和彼得·拉夫罗夫号召年轻人走进农村,从基层发动解放。在经历了相当的挫折与农民的敌意之后,激进运动发生分裂,出现了民粹派和恐怖主义者,后者决定用恐怖主义手段对旧制度发起攻击。

    米哈伊尔·巴枯宁,知名无政府主义者。

    作者指出,其实看数据,激进分子在俄国人口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但是沙皇的反应却非常激烈——“在需要适当克制的情况下,它却采取大规模逮捕行为;在逮捕和短期拘留就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它则采取流放措施”。人们观察到当局并不遵守自己所定的法律,进行了大规模非法暴力。正因为如此,自由派越来越同情激进分子。但这些激进分子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当面临残酷镇压之时,他们呼吁社会正义,要求其他的一切都要为社会正义让步,为社会正义服务。最终,“知识分子开始反向而行,以社会正义的名义扼杀了社会的声音”。

    国家与社会的博弈

    进入十九世纪,面对政治风潮的逐渐涌起和激进分子的挑战,旧制度最后的自保手段是走向警察国家。

    沙俄是一个官僚国家,官僚控制一切、专横跋扈、声名狼藉。在俄国,“法律的主要功能与其说是实现法治,不如说是维持秩序”。有相当多的法律是以非常任意的方式发布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官僚进行了高效的统治与镇压。俄国官僚机构规模很小,同西欧国家比起来,每千人所配备的官僚人数要低三到四倍。俄国官员贪腐且低效的程度令人咋舌。沙皇政府在数个世纪里没给公务人员发过工资(即使在彼得一世开始给公务员发工资后,他们所得的薪水也极其微薄),要求他们“以官养官”,贪污敛财因此是系统性行为。一位保守派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回答俄罗斯在发生着什么这一问题的话,那么答案就只能是‘盗窃’”。

    《末代沙皇》(2019)剧照。

    由于官僚体制实在不中用,沙皇政府不得不另组政治警察队伍。1826年,尼古拉一世在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缘由进行调查之后,设立了御前办公厅第三局——俄国的东厂、西厂与锦衣卫。与此同时,书刊审查制度被制定出来,一系列含糊不清、无所不包的反国家罪也被设立。自1845年起,所有改变现行政府的尝试,甚至只是提出质疑(“不敬”也包括在内),都会认为是犯罪,遭到严惩。在1880年,第三局被撤销,代之以一个中央政治警察机构,名为国家警察司。沙皇所设立的安全机关就是二十世纪所有国家政治警察的原型。

    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考虑过政治改革,但是他的遇刺身亡使得改革彻底停顿。继任的亚历山大三世及尼古拉二世都认为,只能用更严厉的镇压来对待革命形势。亚历山大三世引入了更任意、更主观的执法程序,以至于一位卸任的警察司长认为,这“致使全体俄罗斯人的命运取决于政治警察机构中工作人员的个人意见”。

    警察的职权无所不包,任何公民如果没有警察颁发的“可信性”证明,就没有办法接受教育,参与任何社会活动。一切皆受管制,一切都被政治化。乔治•凯南(后来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的祖父)对俄国人受警察支配程度做了如下描述:基本上,任何俄罗斯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得到警察的许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警察是所有人类行为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的监管者,是替代上帝的人”。

    派普斯认为,沙皇警察国家用力是如此之猛,以至于产生了反效果。政治罪的定义是如此广泛,以至于一切批评意见和人物都被看成是沙皇政权的反对者。社会曾想脱离国家的掌控,而现在国家不顾一切要恢复对社会的压制。而这种绝对安全,使得最后国家彻底脱离了社会,也就无法应对外来的挑战。

    《末代沙皇》(2019)剧照。

    俄罗斯的历史回音

    以上就是《旧制度下的俄国》的大致内容。对中国读者而言,上面这些历史绝对不陌生。旧制度在东方国家保持了惊人的相似性。所谓旧制度,本书用“世袭国家”一词概括之。大体而言,这指的是家天下,国家以征服者的姿态凌居社会之上。在操作上,这意味着国家行政的重心在安全而非发展上。为求安全,国家力图使各集团、地方社会组织原子化。作者认为,俄国从很早就踏上了这条绝路,彼得一世及以后沙皇所进行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其国家旧制度的本质。在这里,我需要点出的是,本书作者理查德•派普斯是一位波兰犹太人。可以看出,由于他的出身,他对俄罗斯的反感是相当明显的。派普斯跟索尔仁尼琴之间曾经有过一次争执,索尔仁尼琴秉承斯拉夫主义者的传统,认为二十世纪俄罗斯的悲剧是自西方引进的。而派普斯则认为,俄国前后历史之间存在渊源(正如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与旧制度之间存在继承关系一样),二十世纪的历史完全可以在俄国历史上找到原型。

    如果要说批评的话,正如一开始本文已经提到的,《旧制度下的俄国》与其说是一本俄国历史书,倒不如说是对旧制度所做的一个案例分析。因此,它对俄国历史细节的描写并不是无可商榷的,比如派普斯严厉批评了俄罗斯的知识分子,认为他们从抽象的理想出发偏执行事——一切都要为摧毁沙皇国家服务,从而否认了个人自由,最终造成的情况是知识分子们摧毁了沙皇国家,但也同时摧毁了社会,继承了旧制度。这个观点无疑是相当犀利的,但同时也是失之简单了。金雁老师在她的著作中曾详细描述了“第三种”俄罗斯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认为,需要注重社会建设,放弃一蹴而就的革命,让社会逐渐成长起来。这些第三种知识分子是地方自治局的主要参与人士,做了大量的社会建设工作。这些人其实是俄国知识分子的主流。如果说到沙俄晚期,全俄的知识分子为十万人左右的话,那么这些人至少占了一半。忽视他们的思考与努力,是不正确的。

    我想,这篇文章的最后,还是以托克维尔的话做总结比较好,如下:“只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个时代才能找到照亮大革命的灯火。”换言之,要想告别革命,请先告别旧制度。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刊发。撰文:郑非;编辑:李永博 朱天元;校对:刘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581+)
  • 推荐购买(675+)
  • 好评多(481+)
  • 排版满分(680+)
  • 目录完整(88+)
  • 经典(131+)
  • 格式多(406+)
  • 快捷(303+)
  • 不亏(416+)
  • 少量广告(469+)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4-12-28 20:50:0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益***琴: ( 2025-01-04 01:09:39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利***巧: ( 2024-12-20 12:56:0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仰***兰: ( 2025-01-07 06:14:1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宫***玉: ( 2025-01-04 18:36:51 )

    我说完了。

  • 网友 堵***格: ( 2024-12-10 14:52:01 )

    OK,还可以

  • 网友 冷***洁: ( 2024-12-21 02:18:2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辛***玮: ( 2024-12-18 10:04:0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养***秋: ( 2024-12-29 02:31:4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冯***卉: ( 2025-01-09 07:11:1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