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学 2022新版二年级上册汉字课堂同步字帖 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同步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时光学 2022新版二年级上册汉字课堂同步字帖 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同步教材精美图片
》时光学 2022新版二年级上册汉字课堂同步字帖 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同步教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时光学 2022新版二年级上册汉字课堂同步字帖 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同步教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004741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14:32

内容简介:

《我的汉字课堂》是一款同步部编版教材的语文练字帖,主要包括认一认(课本要求会认的字)、练一练(练字)、写一写(看拼音写词语)、描一描(短片描灰)以及佳句临摹(主要是近距离临摹形式) 本书主打的是练字,为了方便学生练字,每个字都配有书写要点,还配有轮廓框辅助书写,同时为了让孩子在练字中可以学习练字两不误,每个生字都有两个组词和一个造句,让孩子在练字的同时提升词汇量,提升句子表达能力。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我的汉字课堂》是一款同步部编版教材的语文练字帖,主要包括认一认(课本要求会认的字)、练一练(练字)、写一写(看拼音写词语)、描一描(短片描灰)以及佳句临摹(主要是近距离临摹形式) 本书主打的是练字,为了方便学生练字,每个字都配有书写要点,还配有轮廓框辅助书写,同时为了让孩子在练字中可以学习练字两不误,每个生字都有两个组词和一个造句,让孩子在练字的同时提升词汇量,提升句子表达能力。


精彩短评:

  • 作者:请叫我蕾蕾 发布时间:2020-10-21 13:29:27

    童年被爱滋养过的汪老头,用他的爱滋养了家人,更用他的文章滋养了我们。很爱他。

  • 作者:不想吃猫的鱼 发布时间:2022-11-21 21:00:25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一旦归为臣虏,

    垂泪对宫娥。

  • 作者:Victoria 发布时间:2010-08-16 10:01:41

    这本书以Yale University为例,介绍了美国高等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体制、学生如何申请高端院校等。

  • 作者:真绪 发布时间:2021-12-15 01:53:21

    系列中重要的一本,拓海情感受到重击、86也爆缸了,文太的安慰令人动容。

  • 作者:一袋大虾 发布时间:2016-10-20 12:49:03

    曹操,三国里面最佩服的人物,有胆识,有谋略。说他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一点都不错。(作者文笔不咋滴)

  • 作者:pemla 发布时间:2012-09-27 21:18:34

    好多商业小镇设计,还配有标识系统设计,很有西部美国风格,对我用处不大~


深度书评:

  • 垮掉的一代哪里去了

    作者:吴从周 发布时间:2009-12-17 05:03:30

      40年前的10月21日,杰克·凯鲁亚克死了。

      他死于长年的酗酒,无法遏制的内出血杀死了“垮掉的一代”最伟大的作家。凯鲁亚克的第三任妻子斯特拉跟他在一起,但是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整夜吐血不止,束手无策。当他被送到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德斯堡医院时,医生也无计可施了。

      在被酒精和毒品彻底击垮之前,47岁的凯鲁亚克已经文思枯竭,穷困潦倒。他从出版商那里预支了书稿的报酬,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他的最后一篇文章名叫《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个题目借用了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最臭名昭著的格言。

      这一年是1969年,激动人心的60年代即将终结,“垮掉的一代”已经日薄西山。

       “垮掉的一代”聚首

      凯鲁亚克出生在1922年春天,马萨诸塞州。那里也是亨利·梭罗的故乡。这个有法国-加拿大血统的男孩子出生时名叫让·路易·凯鲁亚克,到他28岁出版第一本小说《小镇与城市》时,才改名叫杰克。

      凯鲁亚克出生的小镇名叫劳厄尔,曾经是新英格兰的纺织中心,兴盛一时。不过凯鲁亚克生不逢时,当他的法国移民父母从加拿大魁北克搬到这里时,它已经盛极而衰,变成一副穷困破败的模样。父亲列奥·凯鲁亚克在镇上开了一家印刷厂,一家衣食丰足,还算过得去。

      凯鲁亚克在劳厄尔长到6岁,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在小镇上的其他孩子眼里,这个相貌俊秀的家伙小时候总是嘟囔着一种古里古怪的法国方言。

      无论如何,小凯鲁亚克是一个让大人们骄傲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迷恋歌德、雨果等人的作品,甚至崭露头角的威廉·萨洛扬和海明威。尽管生性腼腆,这个孩子在运动场上却充满活力,喜欢骑马,对棒球和足球也乐此不疲。在小凯鲁亚克身上,能看到一个标准的美国社会精英的影子:文雅、健康、有品味,谁也想不到他后来会流浪、酗酒、吸毒,成为“垮掉的一代”的标志。

      凯鲁亚克14岁的时候,一次洪水摧毁了他父亲的产业,家境从此一落千丈,母亲甚至不得不去鞋厂打工养家糊口。加上年幼时哥哥杰拉德的夭折,这些变故使凯鲁亚克的心灵遭受了终身不愈的创伤。

      1939年,17岁的凯鲁亚克迎来了初恋,与一个叫玛丽·卡勒的姑娘坠入爱河。但是出于对探寻新世界的渴望,凯鲁亚克选择远赴纽约,去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因为橄榄球打得好,哥大为他提供了奖学金。在一年的预备学校期间,他学业成绩优异,热爱惠特曼和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并为爵士乐所着迷,但是也开始染上了醉酒的毛病。

      凯鲁亚克没有参加预备学校的毕业典礼,因为他买不起白色礼服。在举行典礼的体育馆背后,凯鲁亚克坐在草坪上,一边嚼着草叶,一边阅读惠特曼那些粗野的诗句。

      在哥伦比亚大学,一次比赛中凯鲁亚克弄伤了自己的腿,倒霉的事情从此接踵而来。这个曾经带领球队夺冠的明星沦为千年板凳,教练对他非常不满。父亲试图挽救家庭经济危机的努力也彻底失败了,成为小镇街头惹麻烦的酒鬼。凯鲁亚克沮丧之中选择了离校,在服装厂、修理站和餐馆打工,甚至还为报纸写过体育报道——这份工作他做了几个星期就厌倦了。

      1941年冬天,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凯鲁亚克报名参加海军,决心要去太平洋教训那些罗圈腿的小矮子。但是还没有等到军队征召集训的通知,他就不耐烦了,跟一群水手跑到轮船上,给船上的厨师当助手。这期间他干过最刺激的事,是跟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水手一起,向一条全副武装的德国潜艇发动进攻。这些丰功伟业被他写进了小说《大海是我兄弟》里。

      1943年,凯鲁亚克终于等到了海军的征召令,但是仅仅在训练营地呆了一个多月,他就被除名了,因为他总是在训练时躲进图书馆看书,被军医鉴定为精神病。

      随后,他在纽约结识了艾伦·金斯堡和卢西·卡尔,以及年长他8岁的威廉·博罗斯,后者是一个古怪的人物,他毕业于哈佛大学,热衷于文学、语文学、人类学,出生于名门望族,却一直非常渴望能够体验犯罪行为的感受,以及浪迹天涯。他曾有意识地参与过贩卖赃物、致幻毒品,并有超过十年的吸食鸦片的历史。这个人开创了美国毒品小说的先河,后来成为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中的老布尔·李的原型。

      1946年,24岁的凯鲁亚克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小镇与城市》。在金斯堡的帮助下,这本书在1950年出版,并没有为凯鲁亚克带来什么声望。

      但是对于凯鲁亚克来说,24岁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而来自丹佛的痞子尼尔·卡萨迪闯入了凯鲁亚克的生活。

      卡萨迪是《在路上》主人公迪安·莫里亚蒂的原型。在“垮掉的一代”伙伴中,他是个“天使”兼“恶魔”似的人物。正如《在路上》所描述的,卡萨迪的父亲是个酗酒成性的流浪汉。1926年,他父母正在流浪,途经盐湖城时,在一家慈善医院生下了他。他从小混迹于乞丐、酒徒和流浪汉中,长得一表人才,读过不少书,思维敏捷,行动果断,谈吐机智。在受过教育的“垮掉”伙伴中,他并不自卑,相反却独具魅力,颇得女人青睐。同时他也与凯鲁亚克、金斯堡有同性恋关系。

      在1940年至1947年间,卡萨迪偷了五百次车(并非为了钱,只是为了“在路上”的游历)。1946年,他从丹佛到纽约时已被逮捕七次,过了一年多的监狱生活。在凯鲁亚克看来,卡萨迪的执著坚毅、热情疯狂与玩世不恭,最能体现“垮掉的一代”作为“局外人”的个性。

                      切·格瓦拉与《在路上》

      凯鲁亚克开始写作《在路上》的时间众说纷纭,总之是在1950年前后。那是墨西哥城的夏天,像许多雷同的文章所描述的那样,正在奔三的凯鲁亚克患着严重的痢疾,依靠咖啡、大麻和安非他明支撑自己的精神。他把10张12英尺的打印纸粘在一起,卷入打字机,开始这份长达36.5米、几乎没有分段的手稿的写作。

      20天之后,精疲力尽的凯鲁亚克大功告成。可以想象,当他从打字机前起身时,闷热的房间里弥漫着怎样令人难以忍受的烟雾和气味。当时的文学评论家诟病他,说三个星期写出来的作品是不负责任的,但是他们忘记了,康德写作《纯粹理性批判》也不过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当凯鲁亚克坐在墨西哥的小屋里打字的时候,在美洲的南方,23岁的切·格瓦拉正骑着一辆1939年产的Norton摩托车,进行一场环游南美洲的旅行。他和他的好友,药剂师阿尔贝托·格拉纳多一起,沿着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南美洲,经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到达委内瑞拉。途中,他还在秘鲁一个麻风病人村做了几个月的义工。

      这趟旅行长达8个月之久,后来他乘坐飞机,回到了阿根廷时,被家人期望成为一名杰出医生的格瓦拉写下了一篇日记:“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

      当格瓦拉踏上他浪漫的革命旅程之时,凯鲁亚克依然是一个落魄潦倒的作家。他辗转于旧金山、新墨西哥和纽约之间,和卡萨迪之类的朋友混在一起,漂泊不定。这些年他写作的小说包括《萨克斯医生》、《玛吉·卡萨迪》和《地下的人们》。最后一部小说以作家列奥·贝尔斯皮耶的名义,追忆作者自己同一个黑人姑娘的爱情故事。”地下“指的是纽约波希米亚聚集区的底层生活。小说以黑人姑娘玛尔杜的背叛告终。自发性写作方式在小说中可以说达到了极致,从不间断、跳跃而又起伏的长句有时竟达半页之多。

      这些小说都要过几年之后才得以出版,凯鲁亚克的作家之名依然依赖那部反响平平的《小镇与城市》。他背着这些小说的书稿——包括那卷长达30多米的长卷,在北美大陆漫无目的地游荡,几乎没有什么出版商对这些书稿感兴趣。后来凯鲁亚克跟金斯堡和卡萨迪到了伯克利和旧金山,在那儿他与年轻的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成为好友。此时,年轻的斯奈德正致力于翻译中国唐代诗人寒山的诗歌,并深受影响。后来,他跑到日本出家为僧3年,研习禅宗。凯鲁亚克从斯奈德那里获得了某些启示,并发现佛教可以安抚自己的困苦与沮丧。

      在加里·斯奈德远赴日本的前一年,也就是1955年,凯鲁亚克的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机。1955年10月,在充满传奇色彩的旧金山第六画室诗歌朗诵会上,金斯堡朗诵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名诗《嚎叫》:“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毁于疯狂……”。他一举成名,标志着“垮掉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正式登场。在金斯堡的推荐之下,《新世界写作》和《巴黎评论》发表了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前两部。

      与此交相辉映的是,在南方的墨西哥,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相遇。

      1957年,评论家、《流放者归来》的作者马尔科姆·考利对《在路上》大加赞赏,于是维京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小说。

      确切地说,是1957年9月5日,星期三。在出版当天,《纽约时报》发表了书评家吉尔伯特对这部小说的长篇书评,名为《时代之作》。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小说)写得十分出色,是多年前凯鲁亚克本人为主要代表,并称为‘垮掉的’那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这一天凌晨,凯鲁亚克和女友乔伊斯·约翰逊在曼哈顿的街头等待《纽约时报》出炉,他们在一家酒吧读完了吉尔伯特的书评,但是凯鲁亚克令人不解地感到闷闷不乐。然后他们回到公寓里睡觉。在后来的回忆录里,乔伊斯写道:“杰克最后一次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躺下,然后电话铃声吵醒了他,他出名了。

     

                     ALLEN,结婚吧

         《在路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多年以后,鲍勃·迪伦在他的自传《像一块滚石》中写道,“《在路上》是我年轻时代的《圣经》。”

      事实上,它几乎成了几十年中一代代年轻人的《圣经》。

      在少年时光中,风尘仆仆地穿越荒野和城市,见识辽阔的世界,去赢得陌生姑娘的爱慕……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生活更能激荡一颗年轻的心脏?在过去50多年中,无数年轻人把这样的旅行当作自己的成年礼。他们对未来一无所知,但是毅然决然地上路——就像凯鲁亚克在小说中描写的那样:

      “你们去哪?”

      “洛杉矶!”

      “去那儿干吗?”

      “我们也不知道,管他呢!”

      《在路上》成为畅销书后,威廉·博罗斯写道,“(《在路上》)帮着卖掉一万亿条李维斯牛仔裤,一百万台咖啡机,并且驱使数不尽的孩子们上路。”

      而约翰·霍尔姆斯在一篇名为《这就是垮掉的一代》的文章中这样描写“垮掉的一代”:“任何试图给整个这一代贴上标签的做法注定徒劳无益。不过,这是经历过上一次战争,或者至少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痛快地饮上一口酒的一代人。……(垮掉的一代)这个词的意义原本就模棱两可,不过,对于美国人来说,其意义却再清楚不过。这个词不只是令人厌倦、疲惫、困顿、不安,还意味着被驱使、用完、消耗、利用、精疲力竭、一无所有;它还指心灵,也就是精神意义上的某种赤裸裸的直率和坦诚,一种回归到最原始自然的直觉或意识时的感觉。简言之,它意味着他们情愿以一种并不耸人听闻的姿态驱使自己陷入困境。一个‘垮掉’的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总是全力以赴,精神振奋,对任何事都很专注,像下赌注似的把命运孤注一掷。这年轻的一代人从他们一懂事就这么干了。”

      时至今日,“垮掉的一代”和“在路上”都变成了令人厌烦的俗套词汇。前者被用在无数次长者对后辈的鄙视和后辈对长者的不屑的争辩中,后者则成了困守于庸常的人们的自我安慰和意淫。

      “垮掉的一代”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两代人的时光远去。轰轰烈烈的反抗主流体制和文化的时代消逝了,商业与传媒巨头统治了一切。对于美国来说,9·11的阴影比远去的梦想更加真切;而对于中国人——当《在路上》出版50周年的时候,他们前所未有地开始追捧“垮掉的一代”的作品,大多数人消费了那一代人的反抗精神,如一篇纪念的报道中写的:“《在路上》实在已经不够‘前卫’,像凯鲁亚克他们那种旅行我已经消受不起,即使那些死忠的背包客朋友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只为上路而上路———一路拍了哪些好风光、遇到多少次艳遇,这才是饭后的重要谈资。 ”

      令人惊异的是,《在路上》出版5年之后,它的中文译本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个译本的目的,是反映“西方国家中青年(尤其是工人) 对社会颇为不满的情绪”。

      1973年,诗人芒克读到了1962年版、黄色封皮的“内部参考”版《在路上》,北岛、多多等人都相互传阅了这本小说。

      “在看完《在路上》之后,我和画家彭刚受到鼓舞真的上路了,一路从北京爬火车来到武汉,最后穷得连衣服都卖了,还是民政部门把我们遣送回北京。”芒克回忆说。

      在出名之后的几年里,凯鲁亚克那些积压的作品相继出版,其中包括1956年完成的《孤独的天使》和1957年写完的《达摩流浪汉》。

      1969年10月21日,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成为传奇的两个月之后,杰克·凯鲁亚克死了。两年前,同样在10月,切·格瓦拉被玻利维亚军队的陆军中士玛利欧·塔兰开枪打死,身中9弹。

      在“垮掉的一代”之后,是属于嬉皮士运动的60年代、朋克音乐盛行的70年代。

      艾伦·金斯堡比他们活得都要长久,他在1997年去世。这一年,周云蓬第一次读到了他的诗。在后来的许多年里,这位盲歌手抵达过中国的许多荒凉之地,他在2007年创作了一首歌,名为《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

      ALLEN,结婚吧,拿着钥匙不要再吸毒了

      菜已经买好了,有萝卜西红柿,还有红辣椒

      我在疯人院里一切都很好,每天做着电击,没有烦恼

      每顿饭有鱼有肉还有牛奶

      这里的玻璃一点都不脏

      ALLEN,结婚吧

      拿着钥匙不要再吸毒了

      钥匙在阳光下

      在栅栏旁

      在阳光下的窗台上

  • 隔院声歌

    作者:寄居蟹 发布时间:2014-05-31 19:50:57

    自信的写作者多不愿被批评家拉去排队,也不愿自己的作品被格式化或强行解读。《番石榴飘香》一书中,门多萨与加西亚•马尔克斯聊天,说“评论家总会在你的作品里找到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的”,马尔克斯回答:“要说有什么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的话,那也是不自觉的。不过话说回来,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评论家和小说家完全相反,他们在小说家的作品里找到的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东西,而是乐意找到的东西。”

    汪曾祺常被人贴上“闲适”“冲淡”的标签,其实,他对有些批评意见是有保留的,对自己的创作则颇为自负。在表达个人的意见时,他不像马尔克斯那样咄咄逼人,却也极为坚决,没有丝毫退让。《晚饭花集》的自序中有几句话:“我对自己写出的作品都还喜欢,无偏爱。读过我的作品的熟人,有人说他喜欢哪一两篇,不喜欢哪一两篇;另一个人的意见也许正好相反。他们问我自己的看法,我常常是笑而不答。”读到这里,我似乎可以看到汪先生脸上挂着那么一点轻蔑的笑意,分寸拿捏得刚好,简直让人觉得可爱。清人冯煦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曾经以为,“淡而有味,浅而有致”,拿来形容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很是贴切。然而,读汪越深,越会觉得一切的比拟都简单化了。至于极为流行的“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帽子,戴在汪先生头上就更不合适。

    多年以前,读孙郁先生的《灯下闲谈》,有一篇写汪曾祺的短文,文末的几句话给我印象极深:“在我看来,他介于哲人与平民之间,斗士与闲士之间,长诗与小品之间,江河与小溪之间。他是文化中的纽带,联接着过去与明天。当代文学因为有了他,才使人看到了回归传统与接受域外文明的实绩。”这评价似断语,又说得模糊。汪曾祺清晰明澈,但绝不简单,要作板上钉钉式的描述和评价几无可能。只有深入理解汪曾祺的人,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孙先生先有一部《张中行别传》。作者与张的渊源似乎更深,了解也更深入。写张的传记,却没有以“身边人”的视角,揭露很多“秘闻”;也没有把功夫下在绵密扎实、言之凿凿的考证上。作者落笔很轻,可谓开辟了一种新的传记作法。曾与一位师长聊起《张中行别传》,他评价颇高,说是“诗性的传记”。《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正是《张中行别传》的姊妹篇。有两个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向来是不好的意思,但我想来想去,觉得以之形容《革命时代的士大夫》,似乎合于表象,想孙郁先生不会怪罪。如作者所言,这本汪传,是想通过汪曾祺写一群人。事实上,不要说一群人,单单其中一两位,由这本书拈起的话题,就能敷衍出多少万字。所以,点到即止是更智慧的做法。

    我极感兴趣的,是这本书开启了很多话题。对于汪的“资深”读者而言,可以这本书作为“深度导游图”,旁涉相关作家、著作,为汪曾祺及其作品补上一个更丰满的背景。

    《浦江清》一章,在我即很觉新鲜。汪曾祺的随笔中,有一类小考据,娓娓道来,清幽动人,原来是浦江清的底色。汪的《八仙》一篇和浦江清的《八仙考》,从语言到结构,都很像。无厘头地想过一回,如果放在今天,有强迫症的“打假学者”,会不会指责汪先生“抄袭”?又想起陈丹青,他用油画笔画董其昌的字和画,怎么画,也是陈丹青,而不是董其昌。

    汪曾祺的文字,是有独一无二气息的。不少人习惯把形式与内容割裂,评价汪,说“语言有特色”,似乎其余不足论。读过一篇翻译家王佐良先生的访谈,说到翻译文本的语言,王先生说“语言意味着作家把握世界的方式和程度”,以此解释,就可以明白汪为什么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学他的人,可以学到皮相,却无法得其魂魄。

    汪曾祺去世后,他的儿女撰写的回忆录中,半认真半戏谑地说,父亲的小说上不了头条。前些时候,偶然买到一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某文学期刊的合订本,翻越这些带着陈年气息的旧刊,那些头条,那些曾经声名显赫的文章,早已锈迹斑斑,而汪的文章仍然新鲜,似乎还带着水气。它们不曾时髦,却有穿透时间的力量。汪文字中的那些赶时髦的话语,现在看倒是有点稚拙、好笑,这类文字极少,嵌在他的作品中,好像地层中一星一点的化石。如:“三中全会一开,全国人民思想解放,情绪活跃,我的一些作品(如《受戒》《大淖记事》)的调子是很轻快的。现在到了扎扎实实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了,现在是为经济的全面起飞作准备的阶段,人们都由欢欣鼓舞转向深思。”(《晚饭花集》自序)。他写的时候也许是很真诚的,但实在不擅长。汪自称“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是朴素的,涉及革命、国家等大话题,政治正确到如同学生的课本。在《黄裳》一章中,作者说“汪曾祺的古风背后,自然也有现代革命因子的影响”,笔下一关涉“思想深度”,就“显得落后、古板,不合时宜,但那是他真心的表露。这与黄裳的思路几乎一致。张中行看到汪曾祺这样的看法,有些微词”。汪与张,在一些方面,或可以庄子与惠施作比。濠梁之辩,正见出庄子、惠子认识外界方式的差异。庄子以观赏的态度,着眼于美,移情同感;惠施关注的是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汪曾祺的小说《卖蚯蚓的人》中,有一段夫子自道:“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能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像我的一位老师一样,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

    汪曾祺为同乡金实秋编的《戏联选萃》作序,说自己很喜欢书中贵阳江南会馆的一副对联:“花深深,柳阴阴,听隔院声歌,且凉凉去;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隔院声歌的意象,有一种含蓄之美。汪曾祺的美学观念,确是温婉、含蓄的,他笔下的世界,经过了过滤,他只愿选择生活中善的片段。孙郁先生的《革命时代的士大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传记作品,同样弥漫着含蓄的美感,一读再读,犹有回甘。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不亏(559+)
  • 内涵好书(181+)
  • 简单(532+)
  • 经典(533+)
  • 藏书馆(234+)
  • 三星好评(115+)

下载评价

  • 网友 养***秋: ( 2024-12-18 19:18:2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康***溪: ( 2024-12-27 16:42:56 )

    强烈推荐!!!

  • 网友 曾***文: ( 2024-12-28 14:11:0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堵***格: ( 2025-01-03 18:59:30 )

    OK,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 2024-12-18 15:01:0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冉***兮: ( 2025-01-03 18:38:2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方***旋: ( 2025-01-01 14:04:08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戈***玉: ( 2024-12-26 14:38:02 )

    特别棒

  • 网友 沈***松: ( 2025-01-09 02:32:0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国***芳: ( 2025-01-09 11:14:11 )

    五星好评

  • 网友 屠***好: ( 2024-12-13 10:41:04 )

    还行吧。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15:10:0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曾***玉: ( 2024-12-24 04:09:5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隗***杉: ( 2024-12-31 19:31:2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