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几何形体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高中生的几何形体课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几何形体基础类辅导书,全书结构严格按照主流的教学流程进行编排。内容从基础理论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解了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点。以几何形体之间的演变关系为突破点,把理论知识与作品紧密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李家友,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教系,现任重庆亿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从事美术高考图书的市场发行和策划工作,对该类图书有敏锐的判断力。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2heros 发布时间:2008-06-28 22:46:50
在一期学校处理的杂志上看到全文,就不用去买原书了
高三暑假才开始看他的童话书,之前反而没有听说,真是....
以前在《儿童文学》上或许看过他的短篇,但是对不上号
这本书要是没有”书记“这个对于杜元潮的称谓以及其他一些1949年后才出现的称谓,放在任何时代背景下,这个故事都讲得通。
其实这些词汇也不妨碍这个故事的叙述,曹先生讲的故事与政治价值无涉,超越了意识形态,这样的故事反而是真正久远的童话。
童话真正由政治灌输回归到心灵教育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郑渊洁还是曹文轩?
作者:康踏踏 发布时间:2022-06-23 16:12:26
弹过
作者:鎮長 发布时间:2019-11-08 11:05:50
翻過。整體編排跟中學教科書差不多,有一頁把劉賀墓挖出來的金幣照片放大成兩頁,畫素不夠的情況下整個是糊的,編輯到底在想啥實在猜不透。這種書的水平還是不如日本跟歐美.....
作者:非洲难民娃 发布时间:2019-11-11 10:16:56
如果这个世界有一个裂缝,那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如果你不幸患了精神分裂症,那就让裂缝成为你的记忆。
作者:可欣-Clio 发布时间:2018-01-13 17:31:47
辛词之伟大自不用说。可惜百度了编者,是历史专业,不是汉文专业。没有买的另一套苏词那么专业和认真。但也非常棒了。
作者:浅采 发布时间:2011-06-08 01:07:52
最大的优点是每一篇论文都简短有力,深入浅出。由文及人,这本书,让我对现代企业家应有的品质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社会问题解读蛮有启发。且简洁易读,对非政治专业的人但有兴趣的人来说,也许比特别学术的书更容易接受。
深度书评:
纸上谈兵话教育
作者:FCperson 发布时间:2020-01-10 20:19:14
零、引言
育儿圈流行一句话:开个车都必须考驾照,为人父母却不需要持证上岗。我觉得此话颇有些道理,这么大的责任,既无专业的培训,也没统一的标准,经验还严重不足,难道只有随波逐流或者全凭本能行事么?
这种没着没落的局面让我十分不适应,犹如置身于一座陌生的城市,要去往一个陌生的地点,手边却没有任何导航设备。于是我读了一些书、做了一点调研,算是勉强拼凑出了一幅关于教育问题的简陋地图。
本文的内容大量综合了文末所列的参考文献。首先要声明的是,这套“混合理论”里所有的观点都不是我原创的,我也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其正确性。我之所以选择相信这些观点,主要是基于作者背景靠谱,论述逻辑自洽,或者暗合了我心中的“常识”。
毕竟育儿这项工程,一旦上了生产线,就再也无法暂停或者取消。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我们就出发吧。
一、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也就是说你想“培养”出一个(一群)什么样的孩子?我调研的结论是:
我希望他们内心乐观、有安全感、掌控感和自控力,“擅长”数学和体育,敏感而自由。
在展开阐述之前,我要先抛出另一个可以让家长们长舒一口大气(或者倒吸一口凉气)的结论:
重要的不是你教了孩子些什么,而是你本身是什么样的人,言传远不如身教。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中写到:依恋学习是人类学习过程中最奇妙的一点。依恋学习最主要的特征是学习的过程跟随情感依恋。人生活在一个复杂世界中,小孩子如何筛选和处理这么多的信息源?答案就是,小孩子给自己的依恋对象赋予极高的权重。《宝宝也是哲学家》一书里也提到:模仿亲密的人的行为是儿童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就是说,除非你能彻底改变自己,或者故意疏远亲身骨肉,否则
留给我们操作的空间其实不大。你的小孩基本上就是在copy你。
二、性格黄金
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习惯塑造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对孩子技能和学业的培养属于细节层面而且不可控因素太多,我觉得你给五岁的儿子报一个珠心算班,这对他今后人生道路的帮助应该为…零。唯有习惯和性格才是家长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
而乐观、安全感和掌控感就是能带来长期幸福的性格黄金。
1、乐观
乐观性格的核心是形成一种“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解释风格来应对挫折。
相反的,要防止形成一种“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的悲观思维模式。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对此有过阐述:
永久性是指,
悲观的人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永远存在的,相反乐观的孩子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
。比如悲观的孩子认为“永远没有人愿意和我作朋友”,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当你转学时,需要一段时间来交新朋友”。
普遍性是指,
悲观的人认为失败是对自己的完全否定,乐观的人则认为导致失败只是因为局部原因
。比如落选足球队,悲观的孩子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所以注定一事无成。乐观的孩子的解释是自己在这方面的运动能力不够好。形成了普遍性解释风格的孩子容易一遇到失败就完全放弃。
个人化是指,当坏事发生时孩子是怪罪自己还是外部因素。这里就涉及到批评和表扬的原则以及成长型心智和固定型心智对孩子的影响。
成长型心智的孩子乐于迎接挑战、遇到困难也不放弃,而固定型心智的孩子害怕挑战、遇到困难会轻易放弃。
而家长正确的表扬和批评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成长型的心智模式。
当孩子犯错时,
批评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个性
,家长要做到不贴标签,对事不对人。要让孩子明白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原因,自己导致的问题自己要负责,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则不用责怪自己。
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表扬努力,而不是天赋,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或者说
表扬要基于事实,以及由事实引申出的“品质”,而不是引申出的“特点”。
特点是可以“扮演”的,而品质则很难假装。比如,“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是合格的表扬,而“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则不是。因为诚实是一种品质,聪明不是。孩子可以通过偷看答案来显得聪明。而通过故意犯错然后承认来显得诚实,好像有点…太新颖了吧。
另外,
奖励孩子虽然可能会短暂增加他的行为,但是也可能会杀死他长久的热情。
当孩子愿意主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
要降低给他的物质奖励,而给孩子更多关于他喜欢的事情的信息。
其实还是同样的道理,提供信息是把注意力聚焦在事情上,而提供奖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金钱”上。如果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你就多陪他解难题,而不是考了满分就给他买变形金刚。孩子本来喜欢的是数学,又不是变形金刚。
结合“言传远不如身教”的教育零号定理,“永久性”和“普遍性”其实是要求我们在
面对事实时做到“实事求是”
,“个人化”是要求我们在
发表观点时做到“就事论事”
。
我自己一贯都比较“消极”,尤其反感过于阳光的鸡汤教育。你不能先告诉孩子“有志者事竟成”,最后没成又安慰他“everyone is a winner”,或者直接翻脸怪人家怎么“一无是处”,外加未来“一事无成”的祝福。大多数的事情,不努力肯定成不了,努力了也很可能不成,我们聚焦在努力的过程就行了,最后如果输了就是输了,也许我们收获了经验,也许纯粹只是遭受了损失,也许可以总结教训再试一次,也许应该就此放弃另做打算,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安全感
童年时期家庭内部及同伴之间的相处模式是个人成年后能获得内心安全感的源泉。
在幼儿阶段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无条件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自由和自律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孩子实际上喜欢大人给他们立规矩
,规则为自由提供了条件,越有规矩的孩子越快乐。
对孩子抱有合理的高期待,询问孩子在校的表现,检查孩子的作业,全家人一起吃饭,这些关注和陪伴的行为都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感。另外,给孩子清楚的安全警告,比如打针之前明确告诉孩子会痛,但只是一下下,出差之前明确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但不久就会回来,而不是骗孩子或者偷偷溜走。这些都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从十三岁开始,孩子对同辈人的重视,就超过了对父母的重视,他们开始追求自己在集体中的社会地位。而
一个人在中学的社会地位,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简单来说,做一个“被接受”的人是一种好选择。
“被接受”是指,班上有很多同学都和你相处得不错,不是认为你很酷,也不是怕你,而是喜欢你 。
你的孩子不必去争当团队中的明星,更要避免成为集体中的另类。
他应该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有小伙伴能一起愉快地玩耍。
十三岁是人生的关键一年,从此之后我们开始追求自己在同辈人之间的社会地位。那些主要愿望是外在愿望的人,比如追逐名望、权力、极度的财富和美貌,更多的感觉是不满、焦虑和抑郁。要让孩子享受赞美,但不能把赞美当成唯一目的。为了取悦别人去做事,容易压抑自我。这种情况在学术界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哈佛谬误。就是指高成就的人因为缺乏自我认同反而不快乐。对比之下,
那些有强烈内在愿望、希望拥有更亲密的关系、追求个人内在进步的人,获得了长久的幸福。
总结起来,
父母的关注和陪伴自然而然就会带给幼儿安全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之后家长能做的就很少了,也就是鼓励他请好朋友来家里做客,还有如果发现孩子被孤立霸陵了及时干预。最后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关注自身的成长,避免过度地向外对比,拒绝“虚荣”,活得“朴素”一些。
3、掌控感
一项针对英国公务员的跟踪调研显示,底层公务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不如高层官员,尽管后者的工作强度要远高于前者。关键在于前者没有控制权,只能对周围事物做出被动反应。所以如果想当个快乐的、健康的人,就要时刻争取主动权。虽然世上的大多数人只能被管,但
掌控感的获得其实不取决于社会地位,而来源于思维模式。
培养孩子的掌控感,要重视孩子的内在自我体验,不过于重视结果。形成一种“二分法”的认知模式,
重点关注“内在目标”,而非“外在目标”。
比如参加比赛,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而不是能不能赢得比赛。喜欢某个人,想获得对方的爱,对方怎么对待你是你无法控制的,但你能控制的是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由于设定的是内部目标,那么对于不能控制的最后结果,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相反如果把重心放到外在目标上,就容易出现各种焦虑不安的情绪。
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体验到精通某事所带来的喜悦,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小事逐步增强孩子的掌控感。在这个过程中,
家长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拉拉队,要对孩子的表现做出及时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而不是无条件的称赞。
自尊是实际行为的副产品,而坏情绪和挫折也是学习乐观与逃避无助的必要过程。事实上,
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既不高估也不自卑,是很重要的元认知能力。
教育理论里用一个术语来表述这种状态: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能获得的成就有真实的感知,既不夸大也不低估;指这个人能认识到,即便一开始不成功,再试一下,可能就会取得进步。自我效能不同于自尊,自尊指一个人相信自己的价值或意义。自尊对自我效能有影响,但自我效能的形成基础是工作,以及看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成功。很大程度上,自我效能的建立取决于童年时期反复试错的机会,这就是“童年”给一个成长中的人带来的人生价值。
当孩子出现坏情绪时,第一步,引导他描述情绪,现在你是在生气么,还是很伤心呢?第二步,引导他分析情绪,发掘情绪的来源;第三步,引导他反思情绪,认识到负面情绪对解决问题无帮助。
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分析情绪发生的源头,并且学会反思自己,同时体验他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情绪和理智才能整合得更好。
孩子的发脾气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操作型发脾气和气质型发脾气。操作型发脾气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不买玩具我就在满地打滚”的行为;气质型发脾气指的则是孩子正常的负面情绪表达,比如鞋子不合脚,让他感觉不舒服而发脾气。面对气质型发脾气,家长需要先做到充分的共情,表达自己对孩子这种难受的感觉可以理解,然后尽可能地想办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操作型发脾气,处理手段就要复杂得多了,但本质上的原则还是只有一条:
家长对孩子应该做到坚定而不强硬。
当孩子遭受挫败时,父母不要否定负面事件,
但也不用泛化负面事件,
而是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上。
让孩子明白自己同情并理解他,对孩子遭遇的困境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孩子坚强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骗孩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更不应该直接越俎代庖,这样相当于告诉他当遇到挫折时,你就放弃然后等别人来解救你。简单地说,
孩子掌控感的建立来自你和他一起经历的一次次成功与挫折,以及你们应对成功与挫折的方式。
三、核心能力:自控力
前面说过,教育这件事,除了以身作则,留给家长的操作空间其实不多。越落到具体的环节,确定性就越差、不可控因素也越多。不过,有一项能力的培养我倾向于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它就是自控力。
一说起自控力就不得不提到棉花糖实验。其实我对这个实验的可重复性非常怀疑,吃不吃那颗棉花糖本身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过,我对从中引申出的结论有种莫名的认同:
自控力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最核心的素质。儿童早期的自控力对于之后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
我只是朴素地觉得,你没法让狗自愿忽略眼前的骨头,而人却能够为了长期目标屏蔽短期诱惑。从某种意义上,自控力赋予了人“时间旅行”的能力,而动物只能“活在当下”。
万维钢老师的专栏里曾经讲到:自控力来源于人脑的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也负责人的理性认知,它发育得十分缓慢,在孩子上小学的前几年才会逐渐变得活跃,直到 20 多岁完全发育成熟。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多巴胺 D2 受体,它是接受多巴胺,获得满足感的关键。D2 减少,人会更不容易满足,自控能力会下降。压力和过度满足都会损害前额叶皮层,减少 D2,形成恶性循环。压力持续的时间越长,认知能力受损就会越严重。这里说的压力主要指生存压力,比如社会地位低下导致的贫困和无助感。工作太忙之类的不算。
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甚至自控力是不是天生的,能不能后天培养,我没找到特别确定的结论。总结起来,家长能做的大概有以下这些方面:
1、避免孩子承受长期物质匮乏的压力,这条在今日社会几乎已经不存在了。相反,
要什么给什么的小孩不见得幸福。
因为他的满足感阈值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容易被满足。
2、
在外部环境上降低冲动的诱发条件
,比如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当孩子专注于某事时不要去打扰他。
一个不够专注的孩子身边,往往有一个总是打扰他的大人。
3、用“如果 - 那么”计划来
建立起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
,并且提前强调规则。比如,如果看完一集动画片,那么就去刷牙。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产生“家长说了不听”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说的那个规则,其实孩子并没有参与制订。
一个让人守规矩的好方法就是让他来立规矩。
4、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信任感的环境,
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这种信任感的培养对孩子自控力非常重要。
5、当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时候,可以从“情绪——认知——行为”链条中寻找孩子冲动的原因。比如,孩子为了吃冰淇淋大哭大闹。在情绪端,要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现在正在“生气”,控制负面情绪的前提是能识别出负面情绪。在认知端,告诉他“控制甜食,保持健康”的意义。最后落实到行为端就是不买冰淇淋。以我的经验,后两步的成功率并不高。但是第一步的操作性还可以,所以简化的版本就是:
先引导孩子识别出负面情绪,然后温柔而坚定地拒绝他的要求。
6、一个有效的方法是
玩假装游戏,让孩子想象如果他崇拜的英雄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当他们是从第三视角来看待问题时,会更加冷静、理性,也能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面的脑科学原理是,不管你是假装的坚持不懈,还是你本来就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这两种行为共用同一个大脑网络。
7、过度控制很可能会破坏了孩子自控力的发育,父母要注意
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8、
和孩子一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9、
体育锻炼
可以显注提高人的执行能力。
四、习得技能:数学和体育
到了智力开发和学业辅导这个层面,问题已经非常个人化,不具备普适的指导意义了,而且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并不太重要。但这块好像反而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地方:我该给孩子报些什么班?
我基本的观点是:
对于幼儿教育,越是底层的原则,赋予的权重应该越高。
乐观、安全感、掌控感的性格养成在最底层,应该给予最多的关注。往上是中观层面的自控力培养。再往上才是微观层面的具体技能学习。
就算只看最上面这层,也是同样的逻辑。每个家庭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有限的,
资源应该多花在练“基本功”上
。在这个阶段,修道远胜于炼术。我实在看不出训练珠心算这种雕虫小技的意义何在。甚至英语学习的地位也被摆得过高了。小主持培训?那不就是报幕员么?舌灿莲花的基础是对思想和知识的掌握,不是对口腔和声带的控制。如此这般、林林总总,不过是江湖术士、舍本逐末罢了。
我个人最看重的基本功是数学和体育。
数学≠算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前面讨论的那些“大道”是相通的,比如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认知方式。至于体育,好处太多了。运动对大脑发育、性格养成、意志力培养等几乎所有能力都大有帮助,而且没有门槛,你无需走专业化的道路,多带孩子去户外锻炼就已经能收益满满。
必须再次声明,
上面这几段内容纯粹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完全不保证正确性。
实际上,我自己就经常被批评为思维偏激、情商低劣、属于家教失败的产物。我最想表达的是,如果孩子有兴趣或者表现出了明显的天赋,家长肯定(其实也不一定)应该全力支持。否则,泛泛而谈,
幼儿(甚至一直到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都是给孩子保留未来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好比大学选专业,先上个数学系,以后可以往计算机、金融、自动化等等多个领域转。用不着一上来就直奔会计学。
落实到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总结起来就两点:
1、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给他全方位的刺激。
你想让他学什么,就多让他看、多给他讲、多带他体验。
2、
对于学龄后的孩子,要反复刻意练习。
每次练习须保质保量,不能一直在舒适区里低水平的重复。刻意练习不好玩,寓教于乐是扯淡。吴军老师说过:
学习肯定会很辛苦,但不一定要痛苦。
五、解锁技能:敏感和自由
这个层级已经超越了我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可以看作是解决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刚需之后的“贵族能力”。不过养孩子不就是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么?
敏感度是人文主义者的自我修养。
敏感度低的人,他可以是个好人,也可以拥有很厉害的专业技能,但是他本质还是个粗人。
敏感度是可以学的,理论、概念、艺术和严肃文学等都可以帮助训练敏感度。但是敏感度高也有问题,可能会过度解读。因此在提升敏感度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忽略,只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敏感度,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放松敏感度。
那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罗斯福夫人的名言:“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对应了三种人:“让事情发生的人,看着事情发生的人,和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
以上内容全部摘录自万维钢老师的文章,作为自身的短板,我也没法再多补充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搜索“自由技艺”和“博雅教育”。
六、做权威型的家长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里把家长按照“要求”和“回应”两个维度,分成了四类:
1、对孩子低要求、低回应,是“忽略型”的家长,俗话叫“管生不管养”。
2、低要求、高回应是“放纵型”,惯儿婆。
3、高要求、低回应的是“虎妈”。
4、系统推荐的是最后一种类型:
高要求、高回应的“权威型”家长。
“这类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并坚持目标的达成。同时他们也温情脉脉,积极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为了实现学习的目的,他们跟孩子讲道理,与他们平等沟通。他们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失败,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哪里是在“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与君共勉吧。
最后还是要回到“言传不如身教”的零号定理。
教育这事儿吧,虽然重要,但其实也用不着焦虑。
孩子不是被你雕刻出来的,你也不是在主持探月工程。如果硬要打比方,养孩子有点像是办公司,你首先要让自己足够优秀能进入董事会,从而能够向他分享资源、提供指导、发表意见…你当然希望公司茁壮成长,但是归根结底你只是一个小股东,只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永远是孩子他自己。
祝大家业绩长虹。
参考文献:
1. 艾莉森·高普尼克《宝宝也是哲学家》
2. 郝景芳 王立铭 童行学院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3. 爱德华·哈洛韦尔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
4. 马丁·塞利格曼 《教出乐观的孩子》
5. 沃尔特·米歇尔 《棉花糖实验》
6. 万维钢 《精英日课》
7. 魏坤琳 《Dr. 魏的家庭教育宝典》
8.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9.叶壮 《21招,让孩子独立》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周工讲理》:用理工科思维生活育儿。
读陈从周之印象
作者:aaa111a1 发布时间:2011-07-04 13:54:44
同济大学当年为德国人创办,以建筑专业闻名。虽说大学是以大师而闻名,但像我这样专业以外人士对同济建筑专业的大师仅听说陈从周先生一人。这些年在中国大地上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上海浦东那些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就不逊当年的万国建筑群,遗憾的是我并不知道有关建筑师大名。我只知道上海同济有个陈从周先生。屈指算来,对于建筑方面的知识真是少的可怜,对于建筑大家的大名更是孤陋寡闻,仔细回想也不会超过5人,如贝聿铭、梁思成,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算一个,当今的是吴良镛,还有一个就是陈从周了。
还是在1984年,我偶尔在书店里发现一本散文《书带集》,封面是叶圣陶题字,由俞平伯作序,书的作者就是陈从周。那时我对散文的兴趣正浓厚,只要市面上有且自认为又不错的散文集能买的就买了。看到《书带集》我当然不犹豫,不仅是冲着叶、俞两位大家的推许,也是因为对陈从周先生已经有所耳闻。当时浙江各地正掀起旅游热,到处都在建设景区,能邀请到陈从周先生前去指导是件很值得夸耀的事。确实,有些地方在景点建设上经过陈从周先生的指点真有点石成金之效,曾亲耳闻听当地人士的赞扬之声。
手头的《书带集》只有11万字规模,只能算是小册子了,可内容甚为丰富,谈园林建筑,谈山河游记,还谈人说事。就是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陈从周和徐志摩的关系,并从他的文章中知道了徐志摩的不少佚闻。当时徐志摩的作品正开始流行,而我对现代文学史上一些问题也有相当兴趣,陈从周的文章无疑使我了解相关情况多了一个路径。在《书带集》中,我就发现作为建筑学家的陈从周先生在文艺界的人脉有多么丰富,叶、俞二先生之外,他的学画老师是张大千,和徐志摩有关的林徽因,梁思成,还有沈从文等等。由是我对陈从周的一切便更关注起来。
在《书带集》中,我得知《徐志摩全集》当年都打好了纸型,却一直未能出版。因为我那时也急盼徐志摩的文集,但就是没有打听到,直到1991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才有《徐志摩诗全编》、《徐志摩散文全编》出版。有关徐志摩的八卦当时也很多,也很传奇,成为后人创作有关题材的主要来源,如后来拍摄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就选自其中的一段传奇。
这些传奇甚至还留下了不少谜语让世人去猜疑去侦破。如当年凌叔华与林徽因为争夺徐志摩的日记就发生了一段公案,还把胡适都搅和在里面。事情起因是徐曾有八宝箱寄放在凌处,内有日记数本,可能怕徐日记中谈及和林、凌二女士的拍拖,两人都想把日记据为己有。在这件事上,反而陆小曼倒成了多余之人。而胡适软硬兼施拉偏架,凌委屈只好交出日记,可后来日记再未见天日。日记到底写了些什么?日记到底在何人之手?从此这些成为难解之谜,到现在还有人撰文提出各种推测。在《书带集》“记徐志摩”一文中,陈从周就提供了很多线索。他曾问过林徽因,“徽因告我她一直保存着,她死后,我问思成新夫人林洙,说是遍找无着。如果她女儿梁再冰拿去,但愿仍在人间”。
为徐志摩撰《年谱》,是陈从周的一项亲历亲为的主要工作,也是他的主要成果之一,虽然他的专业是古建筑学家。正是那本《年谱》,如今成为研究徐志摩的最重要依据。编撰《年谱》本来不是陈从周的份内事,可是他对徐志摩的情意促使他自觉自愿地担当起这项工作,这里有亲情的关系,按他书中所说,:“志摩父申如先生,是我妻蒋定的舅舅,又是我嫂嫂徐惠君的叔叔,我是由我嫂嫂抚育成人的,因此有着双重戚谊”。但更多的是他对徐的敬佩和感情,这在文章中表现的是那么浓郁。正是他,为了让徐的画像给在国外子孙做永久纪念,他请画师胡亚光画了徐的头像,并请他的老师张大千补了衣褶加上题字,现在国外所用徐的画像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了这份情感,使陈从周成为年谱编撰的最佳人选。因此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认为他对志摩的感情超过了儿孙辈,只要陈需要徐的材料就很爽快地提供,而陆小曼对陈也非常相信,临终前把所有关徐的资料都托付给了他,徐的其他亲属也一样把有的资料无条件地给了他。陈还从徐的朋友和学生中了解徐的材料,包括赵景深,徐悲鸿,张宗祥和沈从文。陈从周先生不付所托,于1949年完成了《徐志摩年谱》,另外把陆小曼去世后交给他的资料做了妥善处理,《全集》纸版交给了北京图书馆,有的交给了浙江博物馆,从而使徐志摩的这些资料经乱世而得以保存,陈从周先生在文章中多次表达了欣慰之情。
1986年我买了《说园》。《说园》系列是陈从周先生的代表作,部分我已在其它书中读到过,后结集成书。这是本讲园林建筑理论的书,通过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方面阐述告诉人们不少园林建筑知识。同时这也是一本艺术教科书,书中以园林建筑为例,告诉读者什么是美,怎样去欣赏美。不过,它又不同于理论著作,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因为这本书的文字非常优美,充满了文人雅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即便不是园林专业的人,阅读这样的书也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不过说实话,让我买一本读过的书完全是被这本书的装帧所吸引。在书店拿到这本书时我就爱不释手,书有普通杂志大小,软精装,封面画是清人汪荣绘的江苏南京随园图,由俞振飞题眉。内文分中英两部分,其中中文部分用毛笔精心缮写影印,中间插图为清人浙江海盐徐用仪的徐园图32幅。后记应该是行书影印,与正文书法不同,估计是陈从周先生亲笔。后来我买过线装本的《石头记》里面是抄本影印与此类似。《说园》可能是我从只买内容为主的书到内容和形式都讲究的转折。
在《说园》中,陈从周先生提出了关于园林建筑理论的一些概念,如静观、动观、仰观、俯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曲直含蓄等,虽然说的都是审美方面的事,但也关乎构园的关键。正如先生所言:“能品园,方能造园,眼高手随之而高,未有不辨乎味能著食谱者”。这让我想起严济慈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认为青年就应该“好高骛远”,没有对高的理解和境界,怎能做出冲高的努力。话说回来,书中一些专有概念中有几个字对我很有触动。
如“叠”字,在《说园》中多次提到,过去我对“叠”于山的意义并不是很明了,印象无非是重重叠叠这么一种意象。看了《说园》后,我对“叠”字有了一定了感觉,我感到叠不仅是个构园假山的技法,其实也是欣赏园中假山的关键字眼,记得有对名联的上联就是这么比拟的:“书似青山常乱叠”。陈从周先生对“叠”字在构园中有很高的要求:“叠石重拙难”,他还具体提出:“叠黄石山能做到面面有情,多转折;叠湖石山能达到宛转多姿,少做作,此难能者”。
又比如“曲”字,陈从周先生也非常讲究。他认为“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我过去受龚自珍《病梅馆记》影响,对“曲”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可是具体到园林,“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在有度”。联想起现在搞水利建设,把过去自然形成的弯弯曲曲的河道都截弯取直,好像更有条理,更为壮观。可是这种一统的审美观造成了自然的极大破坏,如近年洪水要么不发一发则不可收,一泄千里,造成的破坏远远超过没有治理之前。
陈从周先生自号“梓翁”,其书斋为“梓室”,可是因为我读书一贯不求甚解,看到后从来没有细想,以为所谓“梓”总与园林建筑有关系吧。后来读《梓翁说园》一书的前言后方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在我等外人看来作为建筑大师的[陈从周先生,在其任职的同济大学内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他不是所谓“科班”出身,比如认为他设计园林拿不出像样的设计图,是到现场指点,等等,因此称他为“匠理”工程师(工匠)。而陈从周先生听后并不介意,索性自称为“梓人”,这是取自《周礼.考工记》的词语,“梓人”意即木匠,“梓室”就是匠人所居也。
和梁思成专业科班出身不同,陈从周先生是中文系毕业,又师从张大千学画,并有不俗的业绩。他是从美术切入到园林及古建筑专业上去的,在这过程中,他从《木经》到宋代的《营造法式》再到载有梁思成等文章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这么一路自修下来,并问学前辈建筑学家如陈植、朱启钤、刘敦桢及梁思成等先生,拜他们为师,如此成就了陈从周在园林和古建筑方面的名望,他不仅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成为了大家。其实在陈从周先生这样的年代,像他那样非本专业出身而后跨界成为大家的人很多,比如在人文学界就有鲁迅、郭沫若、陈梦家、闻一多等。更何况园林和古建筑专业本来就和文史和美术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陈从周先生成为这方面的大家也有水到渠成的因素。
与同济园内那些不同看法不一样的是社会上对陈从周先生的认可,他在园林和古建筑方面的多种著作都成为治园林与古建筑者的必读书或重要的参考书。贝聿铬聘他为贝聿铬建筑事务所顾问,日本科学院聘他为外籍院士,海外学术界称其为中国园林之祖。这里涉及的就是一个民族特色的问题,若用套话演绎,就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如何能做到很民族的特色?怎样去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不是现代所谓科班教育所能做到。
园林和古建筑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如果没有一定传统文化的浸染,是无法在园林和古建筑专业中脱颖而出的,但若仅有一定传统文化的修养,而不能化到所从事的专业里,也是不能出奇制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陈从周先生不仅不是匠,是家,而且是大家。读陈先生的几种著作,让我感到一通百通的感觉,里面有史有诗有画还有他的专业,而这一切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比如他谈诗文,其中却有不少诗情画意,他谈山水画的审美理论,从中可以悟出他在园林古建筑方面的造诣,而他谈园林的布景造化,也能让人感受到仿佛跟他在一起欣赏一幅山水画。这种意象纷呈的感觉让人如行山阴道上,在摇曳多姿中享受着一种天然浑成的审美愉悦。
同济园那些对陈从周先生的说三道四让我想的很多,在此次写作中我一直在自问:什么是匠?什么是家?我感到,能把各种知识融为一体的是家,而只能依葫芦画瓢的是匠。而这么多年来,我们一边打破原有的文化传统,一边是却食洋不化,或全盘西化或西装马褂混搭。正因为如此,所谓创新所谓原创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流行的都是那些贴牌的模仿的山寨版。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我想同济园内很多只能是器,像陈从周先生这样得道者只能是少数或是个别。
对传统山水园林有着浓郁兴趣的钱学森,最推崇的就是陈从周写的一手好诗。研究园林和古建筑,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是成不了才的,陈从周由文史到国画,再到古建筑园林,恰是一条必须的“科班”之路。正像有人说的,路径决定了境界。如果没有文史的积淀,没有艺术的熏陶,陈从周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成就。这也是他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建造中国式园林“明轩”引起世人瞩目,成为经典的最好注解。据说,陈从周先生晚年醉心昆剧,一天不听昆曲便饭食不香,他还写过《园林美与昆曲美》等多篇谈戏说曲的文章。这是他浸染传统文化最好例子。如今昆曲和园林的结合范例已经耳濡目染,并不以为罕。
说到陈从周的传统文化修养,我从他生前编定的最后一本书《梓室余墨》中略见一斑。这本书中所收随笔近500篇,内容虽以他的专业古建筑、园林为主,却涉及书画、古迹、文物、民俗、人物等领域,就像一本小型的百科全书,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和学术方面的功力,也让人感到作者的知识之丰富,如此的知识储备足以让陈从周先生在专业上取得别人难以取得的成就。正如张舜徽给刘梦溪信中所谈到的:“如欲权衡人才之轻重,盖有专家与通人之别。专家路窄,通人路宽;专家但精一艺,通人则能开廓风气,影响于当时及后世者,则以通人为大。”陈从周先生正是这样一位通人。
读陈从周先生的书让我想到了徐志摩、沈从文,想到了叶圣陶、俞平伯,想到了合肥四姐妹,想到了王世襄,那些走向新世界的传统文人们……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643+)
- 超值(458+)
- 博大精深(623+)
- 体验还行(84+)
- 无广告(213+)
- 差评少(138+)
- mobi(109+)
- 实惠(592+)
- 好评多(61+)
- 无缺页(144+)
- 图书多(322+)
- 快捷(574+)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5-01-05 17:42:1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曹***雯: ( 2024-12-25 19:27:02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相***儿: ( 2024-12-29 11:20:10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屠***好: ( 2024-12-24 11:02:28 )
还行吧。
- 网友 居***南: ( 2025-01-01 20:29:2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石***烟: ( 2024-12-26 03:53:02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汪***豪: ( 2024-12-12 08:17:58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温***欣: ( 2024-12-13 16:08:57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利***巧: ( 2024-12-21 21:41:13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石***致: ( 2024-12-11 21:46:1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寇***音: ( 2024-12-14 12:49:2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辛***玮: ( 2024-12-20 04:07:52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陈***秋: ( 2024-12-11 00:00:3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仰***兰: ( 2024-12-10 19:51:35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宫***凡: ( 2025-01-01 05:21:5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饶***丽: ( 2024-12-11 13:16:1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摇摆女郎:朱德庸漫画作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级会计职称教材2020 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用书教材经济法 新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应试专用教材(2005):艺术概论——专科起点升本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二年级的小豆豆(注音全彩美绘版)/七色狐注音读物 狐狸姐姐 春风文艺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宜兴紫砂文化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呆式心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研究 邓立军 技术侦查研究论文集 刑事诉讼法修正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英汉汉英大词典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实用英语写作指导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