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盟友:在最黑暗、最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三位美国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美国民众明白,孤立主义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大威胁,在拯救英国的同时,他们也在拯救美国。
内容简介:
《盟友:在黑暗、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Citizens of London),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加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过程。
在至关重要的抉择中,三位美国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美国CBS电台驻欧洲负责人默罗、美国驻英国大使怀南特和美国租借援助项目监督人哈里曼。他们说服罗斯福政府在英国艰难、无助的时候同英国站在一起。美国民众终于明白,孤立主义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大威胁,在拯救英国的同时,他们也在拯救美国。
书籍目录:
001 前言
001 第1章 除了英国,我哪儿也不去
023 第2章 您是全欧洲棒的记者
047 第3章 千载良机
071 第4章 有我们陪在身边,他好像更有信心了
093 第5章 一家人
115 第6章 哈里曼先生很欣赏我的自信
128 第7章 我想和你们在一开始就并肩作战
142 第8章 珍珠港遇袭了?
151 第9章 结盟
167 第10章 一个英国人在格罗夫纳广场侃侃而谈
181 第11章 他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
191 第12章 我们是在和纳粹作战,还是同他们睡觉?
210 第13章 被遗忘的盟国
230 第14章 的特权
250 第15章 一个永远的护航员
273 第16章 跨越大洋并不意味着你们就是英雄
292 第17章 你会发现我们站在俄国人一边
308 第18章 行动到底会成功吗?
330 第19章 盟国内部危机
347 第20章 终结
357 第21章 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伦敦人
369 第22章 我认为我们失去了一位共同朋友
385 致谢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琳内·奥尔森,长期从事记者工作,先后担任美联社(AP)驻莫斯科记者、驻华盛顿政治记者,和《巴尔的摩太阳报》驻白宫特派员。现为专职作家,已出版七部著作,大多与“二战”及英国在“二战”中的关键角色有关。琳内·奥尔森的其他著作还有《后的希望之岛》(Last Hope Island)、《那些愤怒的日子》(Those Angry Days)。
译者简介:
钟鹰翔,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译作有《塔利班》《军情五处》《黑旗》等畅销书;
李 庆,天外传神多语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翻译,质量总监。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盟友:在黑暗、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站在一起的美国人》(Citizens of London)是美国著名作家琳内·奥尔森又一部关于“二战”的非虚构作品,也是其著作《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Last Hope Island)的姊妹篇。记者出身的琳内·奥尔森写作态度严谨,注重史料的运用,这其中有她查阅的各种档案,也有她采访当事人得来的大量一手资料。
《盟友:在黑暗、辉煌的日子里与英国人站在一起的美国人》焦点集中在三个有代表性的美国人身上,他们是美国驻英大使怀南特、CBS电台欧洲负责人默罗、美国租借援助项目监督人哈里曼。他们对美国政府的欧洲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他们又都是丘吉尔的朋友,了解英国人民的战争意志,也了解英国军队所面临的巨大危机。
三位美国人证明了个人外交的变革性力量。怀南特、默罗和哈里曼三人不懈的努力让美国民众明白,孤立主义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大威胁,在拯救英国的同时,他们也在拯救美国。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纪实作品,是一部了解“二战”历史之书。
媒体评论
居住在伦敦的三位美国人巩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的联盟。琳内·奥尔森为我们讲述了哈里曼、默罗和怀南特的精彩故事。本书成功地将历史研究和故事讲述结合起来,是一本贴近生活的历史著作。
——沃尔特·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作者
引人入胜、富有原创性、充满轶闻和见解,这是一部了不起的历史著作。
——乔恩·米查姆,普利策奖得主《美国雄狮》作者
《盟友》 是一本极好的著作,讲述了几个美国人帮助英国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黑暗日子的故事。我原以为自己知道很多关于这个危险时期的事情,但琳内·奥尔森教了我更多。
——汤姆·布罗考,《伟大的一代》作者
以独特方式写就历史……奥尔森,一个有洞察力的历史学家,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塑造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出版者周刊·星号书评》
前言
1947 年年初,寒夜的伦敦西区,一个美国人走出剧院,他身材高瘦,头发乌黑蓬乱。观众从附近的剧院一涌而出,来到街上,纷纷驻足,因为他们立刻认出了经常出现在战时新闻纪录片和报纸上、有着棱角分明的面庞和略显驼背的这个美国人。他和两名同伴沿着沙夫茨伯里大街步行,很快就被人群包围。“晚上好,怀南特先生,”人们问候道。几个男人脱掉帽子致意,一名妇女伸出手去,怯生生地碰了一下他的外套。
对于这些人来说,看到约翰·吉尔伯特·怀南特(John Gilbert Winant)会让他们回想起1941 年年初战火纷飞的夜晚,美国驻英大使怀南特走在伦敦街头,德国对英国历时九个月的狂轰滥炸在那时达到疯狂的程度。对于在街上遇到的每个人,不管是消防员、被爆炸弄得晕晕乎乎的市民,还是忙着将尸体拖离废墟的民防人员,怀南特大使都会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在那段人人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岁月里,一个伦敦市民是这样回忆的:怀南特“让大家相信他是连接我们和广大美国人民的纽带,他的讲话鼓舞人心,直抵内心深处”。
尽管怀南特在英国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美国人听说过他的名字,更遑论了解他在打造并维持“二战”期间美英同盟关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这一历紧密、成功的战时同盟关系被称为“特殊关系”,帮助双方赢得战争、保存民主并挽救世界。随着时间流逝,围绕两国同盟的各种传奇基本成形,两国联盟似乎已是水到渠成:首先,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鼓励英国国民独自抵抗希特勒,随后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与美国出手拯救了丘吉尔和英国人。
然而,当怀南特1941 年3 月抵达伦敦就任时,未来的日子到底是福是祸,他自己也是毫无头绪。在刚刚过去的六个月里,纳粹德国空军大肆轰炸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数以万计的英国人罹难。英国皇家部队装备不足、弹药短缺,在各地都处于守势。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恣意妄为,击沉无数商船,不断绞杀英国的供给线,平民面临着饥饿威胁,而德国很有可能跨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局势危在旦夕”,英国战时军事指挥官、陆军元帅艾伦·F. 布鲁克(Alan F.Brooke)勋爵回忆说。怀南特自己后来也写道:“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大势已去了。”
英国人心里非常清楚,美国援助是力挽狂澜的希望。然而,即便英国前途愈发黯淡,来自美国的援助仍只是涓涓细流。美国决策层中有很多人已经弃英国如敝屣:尽管在军事上有着辉煌历史,但是一个弹丸岛国如何能抵抗住已经摧枯拉朽般灭掉众多国家的德国入侵者呢?相信英国必败的人群中就包括怀南特的前任—约瑟夫·P. 肯尼迪(Joseph P. Kennedy)大使,他在伦敦大轰炸疯狂的时候,和数千名在英国的美国侨民一道撤回了美国。
怀南特刚刚就任,就明确表态要和英国共存亡。“有一个人会站在我们身边,他永远不相信我们会屈膝投降,他就是约翰·吉尔伯特·怀南特”,说这话的人叫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是丘吉尔政府的一名领军人物。
新大使到任后没有几天,使馆一位工作人员评价说,怀南特“向全体英国人表明,真正的朋友来了”。
但是,在伦敦的美国人中,并非只有怀南特一人为鼓励英国人、推动英美伙伴关系摇旗呐喊,还有两个美国人—W. 埃夫里尔·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和爱德华·R. 默罗(Edward R. Murrow)—他们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关键作用。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长哈里曼做事强势、雄心勃勃,他在怀南特就任后不久即抵达伦敦,成为美国对英租借援助项目的行政管理官。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欧洲分部负责人默罗自1937 年起就常驻伦敦。
作为“二战”初期在英国地位的美国人,怀南特、哈里曼和默罗深度参与了美国是否应出手挽救英国—欧洲仅存的对抗希特勒的国家—的争论。默罗在对美国广播中大力宣传英国人的抵抗斗争,哈里曼和怀南特在孤注一掷的英国首相和行事谨慎的美国总统间积极斡旋,后者对美国国内的反对孤立主义者心怀警惕,起初也对英国能否挺住心存疑虑。虽然行事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的两位领导人后来发展出了举世闻名的个人友谊(罗斯福总统的首席助手哈里·霍普金斯称他们为“位高权重者”),但在当时,他们之间的关系还远远称不上友好。
战后,美英联盟的胜利都被归功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密切合作,很少有人关注怀南特、哈里曼、默罗等为两国领导人结盟起到的重要铺垫作用。其实,罗斯福和丘吉尔初不仅形同陌路,甚至相互怀疑、水火不容。
怀南特和哈里曼作为罗斯福总统的耳目被派到英国,负责评估英国抵抗、生存的能力。很快,两个人得出结论:英国不会倒下。他们向华盛顿表明,将与英国共存亡。两位使者游说罗斯福和他的团队尽可能为英国提供援助,甚至直接参战。在广播中,默罗使用的语言要更加含蓄一些。丘吉尔深知这三个人的态度事关英国的生死存亡,对他们极尽拉拢之能事,用心之精毫不逊色于后来对罗斯福的大献殷勤。首相推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就与默罗密切相关,怀南特与哈里曼进入了丘吉尔的核心圈子,可以直接接触首相本人和他的政府高官。外交关系发展为如此紧密的个人关系可谓,他们甚至将交往的触角延伸到丘吉尔的家庭成员中。实际上,哈里曼、怀南特和默罗都和丘吉尔家族的成员在战时发生过浪漫故事。
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这三个美国人对美英联盟的坚定支持终于开花结果。作为两国联盟的重要推手,他们在1941 年12 月7 日那一天的行踪凸显了自身的重要:怀南特和哈里曼在契克斯别墅与丘吉尔共进晚餐,而默罗则在白宫与罗斯福在一起。
据说,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首相乡间寓所的气氛甚是喜庆。珍珠港的消息甫一传来,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漫长的独行即将结束—美国参战了。根据一个在场人士的叙述,丘吉尔和怀南特甚至在房间里共舞了一会儿。美英之间错综复杂的同盟历史就此拉开大幕。
尽管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将两国同盟粉饰成双方共同执掌权力,但实际上,同盟建立之初,两国关系极其脆弱。虽然语言和文化传承相同,但是从丘吉尔和罗斯福一直到后期的两国军政领导人之间既不互相了解,又不相互理解。
同盟双方对对方的历史文化毫不了解,对大洋彼岸远房亲戚的看法陈旧老套,对对方政治、军事上的困难缺少认识。
刚刚成立的同盟还未来得及巩固,相互之间就开始怀疑、猜忌、抱持偏见,甚至针锋相对。英国人对待美国人态度倨傲,而美国人则对英国人心怀不满。英国军事历史学家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写道:“英国人认为在两国同盟中,美国人应该向他们虚心学习。而美国人则认为,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在战场上一败再败的英国佬来指手画脚。”
这种令人忧虑的状况凸显了中间人的重要性。尽管罗斯福和丘吉尔都为两人间紧密的直接沟通感到自豪,但事实是,怀南特和哈里曼在两国领导人中间充当着解读者和调停人的角色,向他们解释对方的想法和行动。此外,怀南特还努力在两国高层军政领导人之间缓和关系、增进合作。英国《泰晤士报》认为,美国大使是巩固战时同盟关系的“黏合剂”。战争结束后,《泰晤士报》是这样评论的:“要说建立史无前例的紧密英美同盟关系,可能功不在怀南特。但是,他却建立并巩固了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并确定了未来目标,正是这些使得同盟成为可能。”
随着默罗和首任驻英美军司令德怀特·D. 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到任,怀南特开始想方设法帮助两国人民加深相互了解,以消弭随着战争达到高潮而日益加剧的误解与紧张。当大批美国人进入饱受战争摧残的英国,准备开辟欧洲战场时,人们更加明显地感觉到这种紧张关系。1943 年年中,美国人在伦敦和英国其他地区的存在达到顶点。在国土面积大约相当于乔治亚州或密歇根州的英国,到处都在建设美国空军基地、陆军训练营等设施。伦敦的街头和酒吧充斥着大量休假外出的美国大兵,他们行为粗鲁、喧闹无比。
20 世纪40 年代初期的伦敦是同盟国策划欧洲战场的中枢之地,很多人对伦敦趋之若鹜。一位历史学家是这样评论的:“尽管伦敦深受灯火管制、狂轰滥炸和生活成本飙升的困扰,但仍然是‘二战’期间人们的向往之地,就像当年的巴黎一样。”那些腰缠万贯而又人脉广泛的美国民众,从纽约的投资银行家到好莱坞的大导演,都纷纷争取来到这里弄个短期的官派任务干干,因为他们认为伦敦在当时一片混乱的时局中是令人兴奋的地方,也是有活力的一座城市。
在伦敦和英国其他地方的美国人,不管是军事人员还是平民,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远远高于绝大多数的英国人,后者每天还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苦苦挣扎。这种生活水平上的巨大落差反映了两国在“二战”期间截然不同的境况:一个在前线饱受战火,缺吃少穿;而另一个远离战场几千英里,国民享受着日益富足的生活。
如此巨大的差距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也导致了美国的进一步强大。“二战”后期,美国终于成为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世界强国,同时也揭示出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罗斯福和美国政府一方面高调支持各国自由、公正和平等,另一方面却给英国和欧洲其他小国留下这样一个感觉:美国正在主导这场战争,也将要主导战后的世界。1944 年,《芝加哥论坛报》的一篇社评是这样写的:“这是美国人带来的胜利,也是美国式的和平。”
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心里非常清楚,美国参战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希特勒的魔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认为美国人在欧洲有些横行霸道,丝毫不顾忌他们的行动会带来哪些长期性的国际后果。在他们看来,美国人行事嚣张,有一种被误导的使命感,对美国以外的世界知之甚少,缺少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经验,却打算接管世界,想要凭一己之力帮助全世界走上正途。一位“二战”期间在美军驻英海军司令部工作的英国女士对她的美国同事是这样说的:“要想领导世界,首先要深入了解它。”
吉尔伯特·怀南特和爱德华·默罗这对挚友始终支持战后经济社会变革和国际合作,这反映了美国理想主义的一面,而有着坚强意志的实用主义者埃夫里尔·哈里曼,却意图扩大他本人和美国的权力与影响力,并因此成为美国例外主义的代表人物。“二战”结束后,哈里曼等人的世界观主导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与多年的好友兼同事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罗伯特·洛维特(Robert Lovett)、约翰·麦克洛伊(John McCloy)(均为“美国智囊”成员)一道,哈里曼打造了风靡世界的“美式和平”。
战后几十年间,怀南特“专注于团结而不是分裂人类”的国际关系论被认为是单纯幼稚的。力量被奉为圭臬,美国到处炫耀自己的军事、经济实力,将自身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强加到他国头上。
但是,美国的独断专行很快就迎来了反抗。各国厌倦了被呼来喝去,越发抗拒美国的领导。进入21 世纪,很多国家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60 多年前刚刚取得霸主地位的美国,正面临着影响力和权力的快速衰落。随着巴拉克·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认为有必要推动全球合作,并开始打造与其他国家的真正伙伴关系,而不再是一味的美国利益独大。
伴随着与外部世界的更多接触,美国对“二战”期间美英同盟的胜利会进行更好的回顾,更加承认怀南特、默罗、哈里曼、艾森豪威尔等人为维护两国同盟做出的勤勉努力。在他们努力维护同盟关系的同时,民族主义和其他势力却费尽心机要打破同盟。1945 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不久,怀南特参加了英格兰东南部诺曼底登陆纪念碑的落成典礼。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直播中,这位驻英大使说道,人类要想在当今危机四伏的时代生存下去,必须“学会友好共存”,要将“邻国的福祉赋予同自身福祉同等的重要性”。怀南特承认这一目标极难实现,“但是,这正是诺曼底登陆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
书籍介绍
本书原名《伦敦公民》 ,讲述了三个决心从希特勒手中拯救英国的美国人如何帮助说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不情愿的美国公众在最黑暗、最关键时刻援助英国。
这三个人中,最著名的是埃德•默罗,1937年任欧洲CBS电台的负责人。他在纳粹轰炸伦敦的现场直播使他成为名人,他的播音开场白:“这里——是伦敦”为美国和欧洲大陆人民耳熟能详。最令人钦佩的是吉尔•怀南特,1941年任美国驻英大使。他巧妙地助力英美联盟的建立。最有趣的是埃夫里尔•哈里曼,自1941年罗斯福把这个有钱的花花公子送到伦敦监督租借援助项目, 他便开始了漫长的公共服务生涯。他们三人分别与丘吉尔的女儿和儿媳妇发生了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的关系和许多他们有争议的重要事件。此外,作者还描述了英国人民和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士兵之间的情谊,尽管这些事件发生在很多年前,但对读者说,有很多是新的。
通过这部书的阅读,读者很容易发现奥尔森对本书的相关资料研究是如何引导她写出《最后的希望之岛》——这部“二战”历史编年史的。
精彩短评:
作者:撒旦的咆哮 发布时间:2022-03-27 14:17:53
一本站在英美同盟立场上写的大众普及性读物。对中国人来讲,本书能够提供一个不同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二战视角。在印象里,英美同盟好像从二战伊始就坚实紧密,但本书揭露的不少历史细节颠覆了这种既有印象,这一同盟是人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得以达成和维持的,其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算计和考量,而本书记述的最具理想主义的人物的结局,似乎象征了“二战”神话中理想主义叙事在现实世界中的失败。
作者:重金属海王星 发布时间:2022-02-09 20:58:55
2022年NO.23
二战的战时伦敦,三个举足轻重的美国人,由他们的人生际遇引出一段段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时期有点不为人知的细节史,桃色花边有,政治秘辛也有;三人的理想在风云际会的年代,最终实现了也好,郁郁而终也罢,终归已经远去。除开有时候对某些人物的过分溢美之词以外,还是一本趣味十足的书,尤其是德军轰炸和物资短缺下的伦敦生活这一部分,最后,曾经广受英国人民爱戴的大使颓然自裁,挺让人意外的。
作者:阿布 发布时间:2020-06-06 23:19:40
“一场出版风波的追思”是指80年代编《胡风评论集》将后记删了近万字,现在还在为自己强辩,其实承认自己当年水平不够认识不深也没什么丢人的。《埃及七日》写2011年反穆巴拉克革命,这群参加埃及书展的中国出版界大佬,新闻来源居然是中国移动的电子报,够丢人的。后来手机收不了信息,在懂中文的埃及人建议下才看半岛台新闻。有一花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率团与埃方开会,一个懂阿文的中方专家亢奋地讲了半个多小时,说自己要以毕生之力争取言论自由与普世价值,语毕掌声“或许能讨好埃及同行,但我们的柳署长坐在台下可能心情会比较复杂吧”——那本埃及小说《亚库比班公寓》胎死腹中,简体中文版译者会不会就是此专家?
作者:黑巧燕麦碗 发布时间:2022-11-03 14:08:37
补充了很多二战时期英美同盟的历史知识,之前只粗略知道两国之间有“特殊关系”,但通过这本书,从个体、微观的切入点才发现,“特殊关系”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争吵和摩擦之上的,而那些怀着理想主义并为此努力的个体尤其珍贵。不过感觉中间一些对个人经历、生活的描述有那么一点冗长,而且个人觉得翻译一般……
作者:Max·Planck 发布时间:2021-08-15 15:12:52
把骗美国人去死,骗美国人花钱说的如此冠冕堂皇,西方精英可真是不要脸,敢不敢走共产主义
作者:greatabel 发布时间:2020-11-02 11:47:45
枪一响,就有人死;有人死,就有人哭;人一哭,就要说心里话
深度书评:
有女如伊
作者:蜂鸣振振 发布时间:2012-10-14 09:56:19
浓烈如酒,飘渺如梦。这是安芬,名为安芬,却并不安分的北国女子。她回眸于亚布力思的严寒中,如一杯热气氤氲的藤香茶,暖人心灵,让人迷醉。
初读《依偎》,我与安芬初识。在那北国飘雪的背景下,她傻傻地笑着,眼神如钩。一刹那,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子。
但,那是错觉,一个美丽的错觉。
产生错觉的人在一杯藤香茶的催化下,立时清晰地意识到,名为安芬的女子原来是别样人。
虽是初遇,却待“我”如十年未见的老友。豪气干云地讲黄色笑话,莫来由地索要初恋的故事……女子常见的矜持在她身上无处可寻。
于是我惊奇,惊奇于她身上有那么多相识女子的重影。
大胆,如《甜蜜十一月》中的萨拉.迪弗,偶遇即是爱恋。热烈,如《挪威森林》中的绿子,时时刻刻,热情饱满……
然而,她们这样的女子,在惊艳超然的外表下,无不是隐藏着无法抹去的伤痕。于是,我踌躇地徘徊于字里行间,想要看到,却害怕看到,那即将昭示的伤痛。
家庭的不幸,消失的正常,眩晕的错位,爱与肉欲间的挣扎与彷徨,统统地纠结在名为安芬的女子身上。于是便有了世外桃源,亚布力思和藤乡,让她去依靠,去寻找,在一种自我放逐的状态中舔愈心灵之伤。
受伤的人需要肩膀。于是,她爱听故事,更爱讲故事的人。相濡以沫者众多,但来来去去,多是鱼水之欢。多少男人初遇安芬不是色字当头?或佯装可怜,或郑重承诺,为的不过是一夜激情罢了。
肉欲,只能止痛;爱情,却可疗伤。
名为安芬的女子遇见了“我”,就像迪弗遇见了摩斯,绿子遭遇了渡边。
爱情,在故事的你来我往间萌生,相似的悲伤让二人渐渐心生共鸣。于是,名为安芬的女子找到了肩膀,找到了一个可以在冽冽寒风中依偎的对象。
至此,结局是喜是悲已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两情相悦过,哪怕虚幻飘渺如云烟;因为相互依偎过,有名为爱的温度萦绕心间。
合上《依偎》,闭上眼,我体会着这个不凡的女子。
我在想,如果我是“我”,暮然回首,安芬是否在藤乡?
跨不过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才是诗和远方
作者:轩静安 发布时间:2018-03-26 08:44:20
周末双休,难得清闲,一直给自己定下目标两天看一本书。这个周末算是很轻松的提前完成了。星期六早上便开始阅读这本我不过低配的人生,是知名作家,自媒体大神雾满拦江2016年10月出版的一篇得意之作。读完之后确实有一种与智者对话,在很多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书中都寻得了很好的答案,有一种收获满满的感觉。
书名我不过低配的人生。这本书与之前我看过的很多类似书名的书籍不一样的是全文并无过多的作者无病呻吟,成篇累渎的矫情话语。
书中有四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里的内容都是教育我们在寻常问题中如何更好的去面对,在遇到解决不到的难题时又应该怎样的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每一个章节里都有很多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或古或今,或国外或国内。故事的妙处是让人感兴趣,之后便能够很好的去佐证作者自己的观点。
之后作者便会在很多问题上用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告知尚处于迷茫中的我们应该如何去更好的为人处事和成长学习。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知道一些人生中的大道理和哲理。但是,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我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恐怕就是我们缺少了一些思考和感悟能力。就像书中说的一句话一样,其实这个世界百分之七十五都是智力很普通之人。那其他百分之二十五也有高于正常值或者低于正常值的。但也只是少数。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获得成功呢!况且很多还并不是那些智力超群之人,或者只是我们身边的一些普通寻常之人而已。
第一章书中说的是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让自己强大起来。普通的人只要找到自己非凡的一面,也会成为一个显赫之人。就在于我们是否能遇到那个能够激发我们斗志之人。正如刘邦手下的一群普通之人都能声名显赫。而沦落到项羽手中的人才反而成了猪头。就在于人的胆量和自信,我们应该学会认知自己,打破思维界限,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个人最看重的是能力,而别人最看重你的却是人品。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情商才可,能力并非万能,心胸才更重要。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不要出现打压的趋势,而要抱着虔诚的心态去学习。
穷人要有富人的思维是说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思维受限,很多人宁愿浪费时间在网吧上,也不愿意去尝试更多的职业。而如果像文中的那个小女孩一般,通过一次辩论赛便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去国外留学,见识多广,从此跨越到富人的行业。跨不过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才是诗和远方。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只有找到真正适合你的行业,再忘情的投入,只要你优秀,这个世界注定会重视你。
最欣赏文中的一句话是我们人这一辈子截长补短不过是三万天,万不可以只居于斗室里巷之间,远古时的人类足迹况且遍布于世界每一个角落。作为拥有足够聪明智慧的我们如若只在方圆几里之内游走,岂不辜负这个技术开明的时代吗?人生就是要不断的奋斗。
习得性无助是如今很多人拥有的一种不好的病态习惯,我们应该相信生活是会改变的,更应该相信生活是美好的。
文中提出人生分为四个等级,能够用挣来的钱去接济穷人,并且有不断挣更多钱的能力,善于驾驭财富的是上等人生。能够用钱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做到,是二等人生。惹出来的问题,连钱都无法解决,则是三等人生。把钱看的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为了钱不择手段是最末等人生。人生在世,要学会规避那些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方不能因钱而生出问题,方可获得经济与心灵上的双重自由。
第二章的题目是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需要思考。第一节中便用了几个小故事来说明两个道理,一个道理是说大智若愚,而另一个却强调人们不能过于愚笨。同样的愚笨,有时会成为智,而有时却还是让人陷入窘境,被人啼笑皆非。其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不一样的场合,不一样的情形道理自然不一样。世界都是在变化的,我们不能固守某一个道理,进而就想证明这个世界的某些事实。这是非常可笑和愚昧的。世界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而第二节作者用被陷害的校长和孙菲菲事件引出人性的弱点,就是恐惧。且耶鲁大学中的很多学生的恐惧感超级强烈,作为世界大学生中的精英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了。所以在了解这些弱点之后,我们便要去克服恐惧,大胆的走出去,去面对更好的人生,从而做出更多的选择。
第三节说的是智慧与耐性的重要性,可能就是人们之所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天下大事必作以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我们无论是自己创业或者给别人打工。终其结果,如果想要变得更好,都离不开这两种能力。
第四小节中说到你不是世界的中心。面对那些小时候不如我们的同学,在长大后你居然发现,他们比你成功多了。于是很多人便不服气上前一句,你这小子,当年如何如何差劲,现在居然混出个人样了!如果在人多的场合去告诉他如今的下属他当年是如何的差劲和邋遢。那么我很负责的告诉你,你们的友情基本结束了。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是脆弱的,你不喜欢别人伤害你,那么你也不能去伤害别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只有学会关心呵护朋友,才会遇到未来的合作伙伴!
第五节谈到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会思考。作者用了几个幽默的小故事论述了思考的重要性。我们在每一个听到或者看到摆在眼前的结论时,都应该去深思,这个结论是真的吗?那么它又是如何得出的?从而获得强大的思维能力。
第六节,跨不过去的是苟且,跨过去的才是诗和远方。谈到很多很厉害的人物其实刚开始都没有很好的出生,或者拿到的都是一副烂牌,但是他们并未自暴自弃。反而在困境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所以,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对未来抱有希望,在希望到来之前好好等待。只做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如此,便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后面三节相继强调了在年轻时我们应该多和成熟的人交友,慢慢脱去稚嫩的思想,方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最后一节谈到不要读书读到蠢,说到其中有很多当年的高考状元,最后居然沦落为乞丐的事实。原因就是一味的死读书,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对现在的教育方法进行了一种剖析和号召。一个优秀的人绝不是仅仅拥有高文凭或者死读书的人,他一定是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人。
文中第三章系统的谈到情商的重要性。所谓情商,是我们所有年轻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的一大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职场是否风声水起或者如鱼得水。在古代,情商低,乱说话的人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而如今,虽然罪不至此,但我们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如何去洞悉别人的人性变得至关重要。每个人内心都是脆弱和敏感的,无论他看起来有多光鲜,依然避不了那些人性中的弱点。我们在交友时一定要学会择友,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地位。好的朋友值得一生呵护,而不好的朋友却是我们的生活中的绊脚石。拥有高情商,你的职场一定会少去不少麻烦。
文中第四章谈的是教养是一种智慧。有教养的人内心必定强大。正如伊丽莎白那样,整个英国王室一直视其为他们的精神领袖,被人爱戴。拒绝做无知和尖酸刻薄之人,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许就是你高教养的表现。
当我们看完这本书时,内心自然会充盈很多,就像书中描绘的那样,如若我们更加会思考,拥有高情商,高教养,懂的很多道理,那么所谓的低配人生自然会远离我们。
作者雾满拦江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在成长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关,和自己对抗,和困境,和瓶颈期对抗,但我们还是要怀抱自信,要记住这世上所有美好的时刻,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属于勇敢的人的!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种类多(75+)
- 还行吧(484+)
- 推荐购买(290+)
- epub(248+)
- 无多页(366+)
- 经典(204+)
- 格式多(406+)
- 方便(291+)
- 已买(480+)
- 购买多(474+)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 2024-12-11 22:17:39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蓬***之: ( 2024-12-15 20:04:58 )
好棒good
- 网友 益***琴: ( 2024-12-15 18:10:2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车***波: ( 2024-12-14 06:05:1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游***钰: ( 2024-12-19 06:31:31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堵***格: ( 2024-12-12 07:58:45 )
OK,还可以
- 网友 冷***洁: ( 2025-01-05 04:13:1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林***艳: ( 2024-12-14 15:01:1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詹***萍: ( 2024-12-19 17:36:35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龚***湄: ( 2024-12-26 22:19:3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曾***文: ( 2024-12-28 02:04:33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权***波: ( 2024-12-27 18:07:50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瞿***香: ( 2024-12-16 11:55:07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訾***晴: ( 2024-12-30 19:49:0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常***翠: ( 2024-12-26 20:11:2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芮***枫: ( 2024-12-20 11:14:39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全国房地产估价师2020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含房地产相关知识) 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黄河水利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野草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意象师科学解梦 北京科技报社 编 团结出版社【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一日一年一生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金陵五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天一文化·证券业从业人员一般从业资格考试专用试卷·考点精析与上机题库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说文易检 上海书店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99个青蛙兄弟(全6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1年监理工程师考试用书: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核心考点掌中宝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