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研究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犯罪心理研究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内容简介:当人们每天打开报纸或打开电视看新闻时,经常有一类新闻会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甚至震惊,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刑事案件:街面上的抢劫,住宅内的侵害,滥杀无辜,还有弑亲案件……每当人们听到或看到这类案件报道时都会出现相似的疑问:作案人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类问题答案的学科。
寻找这类人的行为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发现如何减少或控制这类犯罪危害的途径。如果说,吃五谷杂粮的人难免会遇到疾病侵扰,防病保健是人人都需要的知识,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遇到犯罪现象的侵扰,因此,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是人人需要的知识。
笔者从1977年上大学到1982年毕业,期间从未想到过自己将用一生来研究犯罪人和犯罪心理问题。当时唯一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看书、思考……这恰恰是我从幼年起就喜欢的生活。于是,1982年1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就来到了当时的中央政法干校,即现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我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大概是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又面临社会改革开放带来的转型背景,从我穿上警服那时起,社会上的犯罪问题就开始呈现较严重的态势。记得我工作的第一年是在县级刑侦局长班里当班干事,每天除行政工作外就是与局长们一起听课,有法律课、刑侦课等,同时还参与他们的学习讨论。一次讨论中,有位刑侦局长发言说:“为什么现在犯罪的大多是青少年?这些人年龄不大,却非常胆大和残忍,为什么?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犯罪心理……”那时,别说我们学校,其他各大学也没有人专门从事犯罪心理研究。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心结的发生也可称作心理发展停滞现象的发生。若形象地比喻:日子在一天天过去,但某人内心深处的某一页永远翻不过去。正是这种执著于挫折或固于失败的人才容易出现不择手段的弥补行为。许多犯罪行为之所以让人难以理解,就在于导致其行为的原因不在眼前,其心理创作点不在眼前。因为,他内心存在着对这一刺激过敏的或痛苦的记忆与心结,这种刺激如同某人曾经被染过某病而对类似染病环境极为恐惧一样,使他在“对常人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的问题面前有着超出常人的过度敏感反应。因此,在这种危险心结的影响下有些人可出现怪异的行为表现,有的还可引起精神疾病,同时,还有些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甚至严重的犯罪行为。
第一种是匮乏性抚养,这类抚养方式导致的危险人格被称为犯罪人格。匮乏抚养主要指缺乏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缺乏情感的抚养。这种抚养有时几近不抚养,因此使尚未达到独立生存的人过早的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当弱小的生命不得不挣扎着自我生存时,他只能采用“不择手段”的方式。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恰恰与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方式非常接近。从幼年到成年,“不择手段”一旦成为习惯并形成相应的观念,这类人就会在一生中都以不择手段的方式生存,由此而与犯罪相伴、与监狱为伍。这种以自生自灭、不择手段方式长大的人事实上是在违法生存的方式中进行着基本社会化,并在这过程中形成其特有的人格特征。所以,他们的基本社会化就是一种犯罪化的过程。
第二种是溺爱性抚养,这类抚养方式导致的危险人格被称为缺陷人格。与前者相反,溺爱抚养,是指抚养中爱的过滥和无原则放纵式的抚养。这种放纵抚养使弱小且无知的孩子从小处于一种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的境地。当他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与人相处的性格和观念走入社会时,自然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外部的社会规则、无视道德甚至法律的态度与行为习惯。他们仍惯于任性、自私的行为方式,结果是经常地侵犯别人的权益或公共利益而不能自我控制。
当他被抓捕后人们才得知,他入室杀害全家的目的仅为了得到一下性满足。他每次几分钟的快乐竟是以一家人的性命来换取,人们不禁要问这又是一个什么心理的犯罪人?
观念往往形成于父母的唠叨与言传身教之中。由于观念在人的生命早期大多在“观”的背景下形成,即在听、说、看的同时形成看法,因此,观念很容易进入人的潜意识层面,成为人格中深远的背景力量。弗洛伊德在论述“潜意识”概念时,曾将“观念”喻为内心的“检察官”。可见其对人自身行为倾向与行为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果一个人在成长中,父母仅给予物质抚养但缺乏心理抚养,如缺乏给孩子灌输做人的道理,缺乏有意识地让孩子明确所在社会的规范和行为规则,在遇到生活事件的“是一非”问题上没有晓之以理,甚至父母自身在“是一非”问题面前所作出错误的选择等都会让身边的孩子在早年形成错误的观念。而这种观念若没有得到其他途径的及时纠正就会逐渐稳定下来,成为人格中的一部分。
作者在解析各种较复杂的犯罪心理现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刻意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他内心很在意的内容,一个人特别渴望或在意的内容一定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匮乏的内容。从黄某回答提问的话语到他自己在家中门上写的字都展示出他内心特别在意、特别渴望的东西一一酷或很棒。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是一个不酷也不棒的人。
159页 疑问:案发时他已经48岁,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严重的犯罪行为,他已经有妻子,有自己深爱的儿女,有正常的生活轨迹,为何突然在某一天发狂而杀人?这一问题若不解释清楚,人们就难以理解他的犯罪心理。
解答:认识偏,源于现实刺激与难题。犯罪人定有他自己犯罪的理由,这一理由不管旁人能否理 是否可以接受,犯罪人有他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并在这种独特的心路历程中形成他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出现他特有的行为选择。有时,这种个人选择与现实刺激既有关又无关。因为即使面临同一刺激,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并非所有的人遇到不良刺激都会选择犯罪的方式。如前章分析的马某,他面临的刺激如果换作一位见多识广、风流成性的人就不会如此痛苦甚至去杀人。同样,我们没有某种经历的人也很难理解有过某些特殊经历者的心理感受。所以,研究犯罪心理、解析犯罪人的心理症结一定要研究他们的心路历程,研究他(她)曾有什么样的生活背景并以此形成了什么样的生活观念,才能理解他 她 为何如此反应。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内容简介:当人们每天打开报纸或打开电视看新闻时,经常有一类新闻会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甚至震惊,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刑事案件:街面上的抢劫,住宅内的侵害,滥杀无辜,还有弑亲案件……每当人们听到或看到这类案件报道时都会出现相似的疑问:作案人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类问题答案的学科。
寻找这类人的行为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发现如何减少或控制这类犯罪危害的途径。如果说,吃五谷杂粮的人难免会遇到疾病侵扰,防病保健是人人都需要的知识,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遇到犯罪现象的侵扰,因此,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是人人需要的知识。
笔者从1977年上大学到1982年毕业,期间从未想到过自己将用一生来研究犯罪人和犯罪心理问题。当时唯一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看书、思考……这恰恰是我从幼年起就喜欢的生活。于是,1982年1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就来到了当时的中央政法干校,即现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我的职业生涯几乎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大概是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又面临社会改革开放带来的转型背景,从我穿上警服那时起,社会上的犯罪问题就开始呈现较严重的态势。记得我工作的第一年是在县级刑侦局长班里当班干事,每天除行政工作外就是与局长们一起听课,有法律课、刑侦课等,同时还参与他们的学习讨论。一次讨论中,有位刑侦局长发言说:“为什么现在犯罪的大多是青少年?这些人年龄不大,却非常胆大和残忍,为什么?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犯罪心理……”那时,别说我们学校,其他各大学也没有人专门从事犯罪心理研究。
精彩短评:
作者:蒹葭苍 发布时间:2014-10-22 18:00:13
更像是一本儿童教育角度来让家长学习的书
作者:姜粒儿 发布时间:2014-01-04 09:39:35
①在锵锵上听李老师分析的特别好,但是看书可能因为专业性太强近似于专业课本的原因读起来略显冗长枯燥。②李老师深入探索罪犯心理,了解其童年/经历/情境后得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
作者:Zoooe 发布时间:2011-08-10 17:52:43
读了之后才觉得自己是正常人啊。。。。
作者:古籍萌主 发布时间:2013-04-17 08:26:40
相比于楚式铜器的密集恐惧,漆器实在是表现楚人浪漫主义风格的上佳载体~(PS 很多图反光严重。。
作者:helloJulie 发布时间:2017-12-29 21:03:07
心理学,哪怕是犯罪心理学,看完后都是对自己的认识,并通过这种认识,去认识周围的人,解释遭遇的事。
看完后最大的感觉,不是对我的创作有用,而是对我以后抚养孩子有用,家庭氛围和爱的抚养,在孩子的情感依恋期如此重要,难怪作者最后成了儿童心理学专家。
作者:魏晓波 发布时间:2016-02-14 15:21:31
我的心理还算健康
深度书评:
什么人在犯罪,他们为什么要犯罪
作者:雪糖棒棒 发布时间:2019-08-19 15:13:14
《犯罪心理研究》
本书深入探讨了究竟什么人在犯罪,他们为什么要犯罪,也就是犯罪人的基本类型和犯罪心理的不同表现。
以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否稳定持续为标准,作者把犯罪人分成了两大类:
第一类 危险人格犯罪
占40%,以犯罪为生甚至以犯罪为乐;而心结犯罪是在某个点上因外部刺激造成心理创伤和纠结,纠结越来越深最终形成了偏执,危险心结犯罪往往令人意外,如果早点把心结打开,他们可能不至于犯罪。是累犯、惯犯,重复制造了大部分的刑事案件,危险人格分为先天形成的反社会人格和后天形成的犯罪人格、缺陷人格。
1. 先天危险人格犯罪----反社会人格、无情型人格障碍
仇恨社会、报复社会,其实具有反社会人格特征的人,对社会没啥概念,他们就像撞进文明社会的野兽,毫无良知、冷酷无情、肆意妄为。形容这类人还有一个术语叫“道德白痴”,俗称“白眼狼”。对反社会人格来说,不管是早期的家庭教育,还是后来的法律惩罚,都很难阻止他们走上犯罪之路,他们不仅无情,而且毫无羞耻和罪恶感,是名副其实的“天生杀人狂”。是最高危人群,由于先天因素影响、缺乏基本情感和聪明善于谋划三个基本特征,往往以犯罪为乐,会反复制造系列恶性暴力案件,给社会带来极大威胁和破坏。
主要特征:
① 先天形成为主,早年开始犯罪。
犯罪学的创始人龙布罗梭,在解剖了300多具死刑犯的尸体之后,他发现这些犯罪人的头盖骨都出现了类似原始人的“返祖”现象。他发表了著作《犯罪人论》,首次提出“天生犯罪人”的概念,认为那些最不人道的犯罪是由于生理性的返祖带来兽性本能,而非理性选择,法律在这种人面前几乎毫无威慑力。
② 缺少基本情感,后天难以教化。
③ 聪明善于谋划,操纵团伙犯罪。
反社会人格在实施犯罪时都表现得极其聪明,不光聪明,他们还特别善于驾驭和操纵别人,所以反社会人格很容易成为犯罪团伙的头目。
2. 后天危险人格犯罪
受后天环境影响的犯罪人通常要到青春期或者成年以后才首次犯罪。
① 犯罪人格:因为生而不养。
如果一个孩子过早失去监护和照顾,成为孤儿、流浪儿,自生自灭,没有谋生的能力,为了生存他很容易发展到以偷抢为生,而且成年以后因为需求升级,比如产生了性需求,那他的犯罪形式也会相应升级恶化,犯罪人格的特点是动机特别简单,但是手段非常残忍,他们基本上以犯罪为生,也就是说他活一天,他所有的需要,食色性也这些东西,都会以犯罪的方式来解决。
② 缺陷人格:因为养而不教。
无原则的放纵宠溺养成了自我中心、任性冲动的性格,当自私与任性成为一种心理基调,人格缺陷就已经形成。
第二类 危险心结犯罪
占60%,虽然平时表现完全正常,只要遇到与其心结有关的刺激源,他们就有可能突然出现犯罪行为。其“危险心结”分为意结、知结和心结。
① 意结类
在潜意识层面产生心结的犯罪。容易产生意结犯罪的人一般都具有保守性人格,往往表现得非常老实正派。
② 知结类犯罪
主要由于偏执和心灵的扭曲造成,有一句歌词特别能代表这类人的心声:“都是你的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后,不能正确认识问题,而是把责任推向他人,所以知结类犯罪往往具有很强的报复性。
③ 情结类
这类犯罪人因为早年在养育过程中受到过情感创伤,和亲人在情感以及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所以他们大都少言寡语、内心封闭、情感孤独,过去的创伤也一直淤积在心里,始终无法摆脱痛苦的感受。当这种痛苦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又无法宣泄,就会以犯罪的方式来表达。最大的特征和危害是“侵害对象泛化”,也就是见谁杀谁,前面说到的意结性犯罪有针对性,知结类犯罪有报复性,也就是说这两类犯罪指向性都比较明确,但情结类犯罪就真的是滥杀无辜了,也没有功利目的,是一种发泄性的犯罪。
在情绪层面产生心结的犯罪。
此外犯罪心理研究能够帮助刑事侦查缩小范围抓捕嫌疑人,还能找到防控犯罪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对大众也能产生警示和启发。
犯罪人的心理
作者:Derek荆荻 发布时间:2018-02-21 21:53:45
今天读完的一本书。作者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以前看《锵锵三人行》,李玫瑾老师就是我最喜欢的嘉宾之一,每次节目探讨社会焦点的案件时,她总是能从沸腾而偏激的社会舆论中通过细致的案件分析,从心理学角度上对犯罪人作出理性而合理的犯罪动机分析。
这本书虽然名字看起来很学术很高深,但是其实内容跟作者在电视节目中的风格一致,逻辑清楚,案例详细,叙述清晰,文字简洁。基本上作者把犯罪人分为两大类:危险人格和危险心结。
其中整体犯罪数量中,危险人格虽然人数少于危险心结,但是危险人格制造的犯罪数量远多于危险心结所产生的犯罪。也就是说少数的犯罪人制造了多数的犯罪行为。这也是为什么曾经国家搞的全国“严打”最终都不能有效地减少犯罪率的原因。我记得小时候,经常电视报纸上看到开展“严打”工作的消息,然而最近几年再没有出现“严打”这个词。我曾经认为是国家从保障人权与法律的角度上取消这种违反法治精神的行动。现在看来,原来是“严打”本身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拥有危险人格的犯罪人是不会因为惩戒变严而停止犯罪的,一个人如果形成危险人格,无论何种情况下只要有机会都会不停犯罪,而恰恰是这些人数居少的危险人格犯罪人制造了社会上大部分犯罪。
其中危险人格又分为三大类:反社会人格、犯罪人格、缺陷人格。其中反社会人格是由于遗传等先天因素导致的。而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是后天环境尤其是早期生长经历造成的。
而危险心结也分为三种:意结类、知结类、情结类三种类型。基本上三种类型也是后天心理因素导致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除了反社会人格是先天遗传无法避免外,其他几种犯罪人的心理类型都是后天环境尤其是青少年期成长环境决定的。所以无论是对自己的修养提升还是养育子女,多了解心理学知识,真是非常重要。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265+)
- 藏书馆(573+)
- 无颠倒(262+)
- 内容齐全(494+)
- 值得下载(264+)
- 情节曲折(360+)
- 傻瓜式服务(220+)
- 差评少(547+)
- 字体合适(157+)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4-12-13 14:56:16 )
好用,支持
- 网友 印***文: ( 2025-01-02 20:49:07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芮***枫: ( 2024-12-16 18:44:3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通***蕊: ( 2025-01-07 08:36:49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常***翠: ( 2024-12-29 08:18:32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瞿***香: ( 2024-12-15 00:11:5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丁***菱: ( 2024-12-25 20:39:32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石***烟: ( 2025-01-09 17:22:4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孔***旋: ( 2024-12-21 01:31:1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9787509553596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国房地产法律法规新编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17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考模拟试题(配增值)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决胜高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广东自驾车旅游地图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海外直订How To Draw Surrealist Art: A Creative Drawing Guide For Kids 如何画超现实主义艺术:一个创造性的绘画指南给孩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第2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水浒传 四大名著全套原著小学生初高中生儿童青少年课外图书 精装白话文无障碍阅读古典文学世界名著文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银行柜台英语脱口说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图解羽毛球入门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