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互联网金融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精选85幅逻辑图、47张表格,按照官方意见,分门别类介绍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小额贷款、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基金销售、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在内的多个领域的概念、特点、现状、模式、监管、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等相关内容。适合互联网金融创业、投资、监管及律师、法务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互联网金融概述5
第一节互联网的勃兴5
第二节互联网与金融的碰撞6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的基本要素7
第四节互联网金融的立法综述9
第二章互联网支付16
第一节什么是互联网支付16
第二节互联网支付的发展现状17
第三节银行互联网支付18
第四节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29
第五节美团事件与域外规定40
第三章网络借贷45
第一节什么是网络借贷45
第二节P2P的发展现状46
第三节P2P的模式47
第四节P2P的监管历程52
第五节P2P与资产证券化56
第六节网络小额贷款61
第七节e租宝事件及启示65
第四章互联网信托69
第一节什么是互联网信托69
第二节互联网信托的发展现状71
第三节互联网信托的模式及分析72
第四节互联网信托的监管80
第五章互联网消费金融85
第一节什么是互联网消费金融85
第二节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87
第三节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88
第四节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92
第六章互联网基金销售94
第一节什么是互联网基金销售94
第二节互联网基金销售的发展现状95
第三节互联网基金销售的模式96
第四节互联网基金销售的监管101
第七章众筹104
第一节众筹概述104
第二节股权型众筹105
第三节债权型众筹114
第四节回报型众筹115
第五节捐赠型众筹117
第八章互联网保险121
第一节什么是互联网保险121
第二节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121
第三节互联网保险的模式122
第四节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产品127
第九章其他互联网金融132
第一节互联网货币132
第二节互联网银行136
第三节互联网证券163
第四节互联网保理172
第五节互联网典当179
第六节互联网融资租赁187
第七节互联网征信194
第八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200
第九节配资与解杠杆208
第十节涉外互联网金融212
第十一节综合理财平台223
第十二节区块链
第十章互联网金融共性法律问题234
第一节身份认证234
第二节协议效力236
第三节举证责任238
第四节信息保密238
第五节权益保护240
第六节客户授权243
第七节系统安全244
第八节客户投诉246
第九节通知送达247
第十节非法集资248
第十一节业务宣传256
第十二节争议解决260
第十一章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264
第一节如何选择互联网金融机构264
第二节警惕风险,从连接互联网开始267
第三节识破广告面纱269
第四节如何防范电信诈骗270
第五节拿起法律武器272
第十二章互联网金融监管274
第一节为什么要监管互联网金融274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276
第三节互联网金融监管应注重成本收益分析278
第四节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282
第五节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287
作者介绍:
刘进一,四川省泸州市人。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金融部合伙人。曾就职于中国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中国演讲协会理事。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特约作者。北京大学经济法博士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士。2014年被评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专业能力zui佳律师。
顾问单位: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中信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民生银行总行、包商银行总行、平安信托总部、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信和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鑫茂荣信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亿谱汇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金网络(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航金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疯网云端(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成功主办150余个互联网金融项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精选85幅逻辑图、47张表格,按照官方意见,分门别类介绍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小额贷款、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基金销售、众筹、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在内的多个领域的概念、特点、现状、模式、监管、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等相关内容。适合互联网金融创业、投资、监管及律师、法务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精彩短评:
作者:killer 发布时间:2017-09-04 17:20:31
莫高窟的参观体验是我目前旅途中最惊喜和激动的行程,研究员讲解小哥哥讲得太棒了,十几个人在黑黢黢的洞窟中听他深入浅出用手里的手电筒带我们领略惊人的美。如果没有他我不会翻开这本书,比较浅显,但是图太糊,一边身临其境一边听人娓娓道来的体验恐怕难以重复。
作者:小五 发布时间:2022-11-30 17:23:00
嗯法农讲黑人被自动地与性,野蛮,乱伦的生物欲望相联系那部分让我联想到波伏娃谈女性……白人惩罚黑人是在无意识中惩治自身。有的地方没看懂,倒是结尾挺明白的,很存在主义……一生就像射出去的一支不能回头的箭,人只能从行动中获得自由,而不能接受他人手中赠予的自由。自由如果真的有内容,那就必将包含死亡的重量
作者:lalalalisa 发布时间:2022-10-11 09:46:07
看多了感觉有点顶?这本感觉马马虎虎
作者:涵泳轩主 发布时间:2017-04-18 23:57:24
再艰难也要鼓起勇气,坚持下去!
作者:爱澜 发布时间:2008-11-14 14:34:22
苏联的解体是个永恒的话题,这本书是比较适合中国人读的,比较透彻和有深度反映那场变化的作品.
作者:ご 发布时间:2020-06-10 23:41:19
浪费时间,而不感到焦虑,这就是我的梦想。
深度书评:
文学经典的际遇
作者:feimo 发布时间:2006-10-25 17:52:03
美国学者协会曾对40所大学进行抽样调查,测定20世纪学生文学知识的变化。结果显示:如果把1900年定为100分,1914年一次大战前就是99分,1939年二战前则为73分,1964年越战前降至69分,1993年伊拉克战争后只剩了25分。总之这条曲线一个世纪来持续下落,最近的40年更几乎就是自由落体。
这个结果广受瞩目,同样也引起巨大的争议。有人尖锐地说“文化产业”已经把大众变成了“广众”(admass,盲目跟广告走的大众),“民主”成了“笨主”(Dumbocracy)。而很多当代教育的辩护者以为,在今天的世界,“文学”已是个奢侈品,学生对新式文化产品,如影视传媒、网络通讯相当熟悉,这个测定结果只是表明各个时期学生的知识侧重不同而已。面对这样的世界,温和者称之为“多元时代”;时髦者称“后现代文化”;反对者如哈罗德•布鲁姆干脆痛心疾首得称之为“混沌的时代”。
哈罗德•布鲁姆是一位传奇性的学者。他在语言和文学方面禀赋过人,阅读速度奇快,记忆力超常,自称过目不忘。这位布鲁姆向来以不与学术传统妥协著称。作为终生任教于耶鲁的教授,他从不写自己的学术简历,却和惠特曼一样,不避讳评价自己的作品。他的很多著述完全依靠记忆引用并避免学术化的标准引注,原因在于他著名的“影响理论”反对出处的常规说明,强调文学和批评中的影响与反抗、占用和压制功能。但就是这位反对学术传统崇拜的怪才却在1994年写作了《西方正典》(Harold Bloom, 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1994。中译本江宁康译:《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2005年),为坚守传统文学经典大声疾呼,极力强调看似老生常谈的文学的“审美价值”。
美国批评界在60年代经历了黑人民权运动、学生反战运动以及新左派的崛起之后,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经典作品也产生了质疑和反叛。对理论的日渐关注使得人们意识到应该用批判的观点重新审视“经典”的操纵过程,于是看似独立的文学及其价值一下子成为人为制造出来的维护世界观或意识形态的工具,“文学”、“文学经典”、“文学性”等问题失去了过去为我独尊的地位,研究者开始热衷于探讨文学经典形成过程中那些微妙的外部因素。
1981年著名学者莱斯里•费德勒(Leslie Fiedler)和休斯顿•贝克尔(Houston Baker)编选了一本学者两年前在哈佛讨论经典的文集《拓展经典》(Opening Up the Canon),标志着质疑与重建经典的论争正式进入美国和西方学术界主流,甚至成为了一项“学术事业”(academic industry)。这其中,旧知新学不乏其例,纷纷对文学经典指手划脚。布鲁姆便勇敢列举了自己反对的名单:艾略特的新批评、保罗•德•曼的解构主义、所谓的新左派和老右派,还有“愤怒学派”的六个分支:女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拉康派,新历史主义者,解构主义者,符号学派等,要求拓展新经典的呼声越来越高。布鲁姆嘲笑这类文学研究者是“业余的社会政治家、半吊子社会学家、不胜任的人类学家、平庸的哲学家以及武断的文化史家”,无疑布鲁姆因此而树敌众多,但估计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暗中的支持者都会钦佩他坚持己见的勇气。
布鲁姆所勇敢指称的这些研究方法对文学的“侵害”的确已经非常严重。代表文学与多学科交叉最明显的比较文学很能凸现这一“盛况”。美国比较文学协会每十年发布一次报告,对美国国内的比较文学历史、现状与走向作出评估。如果说1993年的伯恩海默报告(Charles Bernheimer)对文学所处的“多元文化时代”还有些许乐观的话,那么到了2003年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与比较文学系教授苏源熙(Haun Saussy)的报告则对这一状况提出担忧。他的报告中干脆专辟一章强调“文学性”的问题,认为近几十年来不用文学就能进行文学研究、单纯罗列理论和术语,忽视文学的内在审美就将文学研究建立在虚弱的假设上已成潮流。这些正是布鲁姆10年前那本书里所大力批判的。
事实上,问题的焦点在于布鲁姆所坚持的精英立场正与这个大众文化时代水火不容。布鲁姆本人8岁就饱读诗书。在他以为,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想象,与所谓的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和形而上学无关;衡量经典作品的标准是美学,由此引发的文学批评则绝对是一种精英现象。布鲁姆可不在乎这种论调的危险,他坚持说文学从来都是无用的,甚至是痛苦的。同样,《西方正典》“并不专为学术界而著”,而是给一小部分仍爱阅读的学者和被约翰逊及伍尔夫称为“普通读者”的人而写。这些普通读者正是伍尔夫所谓“未受文学偏见污损”的人。
布鲁姆以“对抗性批评”(antithetical criticism)反抗今天的大众文学,力图重建西方文学的经典传统。他的精英式路线弃绝凡尘,与当今流行理论格格不入。特里•伊格尔顿很早以前就质疑:在那些认为文学是美学的或非政治的理论中,暴露出杰出人物统治论、性别歧视论或个人主义,持此论者基本上认为,世界的中心是沉思的自我,但关键是为什么个人却最终成为检验一切:经验、真理、现实、历史等等的一切标准?(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P283 )与这类左派的激愤相比,布鲁姆的防守式反击显得多少有些悲壮。
在这样一个大众唱主角的时代,像布鲁姆一样坚守精英式文学观的人要冒“政治不正确”之大不韪。他的同道如今真是屈指也数不出几个,比他更早一点的纳博科夫或许还算一例,这位俄国流亡贵族所尊重的奥尔巴赫也算他们的前辈。
其实美国文化历来有实用主义和世俗化倾向的传统,这决定了当代的人文选择只能是选择现代需求而不是坚守传统。泰纳曾讽刺时人的油滑,说:“先生们,务必永远脱帽致敬,因为实在说不准谁原来是个天才!”今天,日渐流行的文化相对主义的确已经使得很多批评家不再敢大胆断言哪些是真正的文学经典。当大多数人以审慎乐观或辩证圆融的观点看待这一变化时,布鲁姆统一经典的雄心和对文学性的执著固守,无疑成为空谷足音,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唐朝之画论篇——明乎所业,探于史传
作者:荒芜拾色 发布时间:2022-09-16 16:58:42
《历代名画记》共十卷, 是作者张彦远出于
“明乎所业”、“探于史传”
的目的,根据所见所闻,搜集了先秦至隋唐三百余位画家的小传和创作特色,旁求错综、编次诠量,遂以“心目所鉴”,“撮诸评品”,终于在唐穆宗大中元年撰写而成。
这年,距盛极而衰的唐王朝灭亡,正好还有五十年。如果按照目前所推断张彦远的生卒年代来看,那时他仅仅三十余岁。《历代名画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具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
古人治学,有两种情况,一是虽出身贫寒,但依靠个人的发奋用功、勤学苦练而终有所成;二是凭借家庭传统的深厚积累和有利条件,加上自己的勤勉用心,由此获得新的业绩。《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张彦远明显属于后一种情况。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
张彦远(
815——907
年), 唐代河东人,字爱宾。曾官至大理寺卿,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和祖父张弘靖均官至宰相。出生于“三相盛门”之家的张彦远,从小耳濡目染、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
张氏一门原为河东名门望族, 其祖三代也都以爱好书画著称于世,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家中藏品一度能与皇家内府相并提,连皇帝都不免眼红。从其叔祖高平公被迫进献给宪宗的书画中亦可窥见家学渊源。
作为一位绘画史论家,张彦远自小便在这些书画堆里长大。虽到他这一代时,家中藏品已所剩无几,唐朝亦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但也丝毫没有削弱彦远对于艺术的喜爱。
△《洛神赋图》东晋 顾恺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绢本设色,宽 27 厘米,长 573 厘米。 原作已佚。
优裕的家庭环境给张彦远创造了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学习条件,但他认为自己不能在书法创作上有所发明,为此曾“夙夜自责”,甚至引为“终身之痛”。所幸的是,家藏书画虽已“十无一二”,但鉴赏收藏的学问却不会随着这些书画的流散而消失。
张彦远曾自叙:“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爱好愈笃,近于成癖,常恨不得窥观御府之名迹,以资书画之广博”;“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由此可见本人对于书画的痴迷。
自古以来,名画书法流传虽多,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因此也没有发挥它们真实的作用。战争导致书画的流散毁坏、存世作品的真假难辨等等,都会给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为此,张彦远萌发了编写一部绘画通史的想法。
既有家学之渊源,加上自身对书画艺术的笃好成癖,使彦远终于成就了《历代名画记》和《法书要录》两部书画学巨著,前者已成为中国艺术理论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史论作品。
△《游春图》隋代 展子虔,横80.5厘米,纵43厘米,长卷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在介绍《历代名画记》之前,我们先来大体了解一下此前的艺术理论史背景。中国艺术理论史的发展,真正开始走向独立并且形成一定逻辑体系的时代,当属魏晋南北朝。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已进入中世纪,但与欧洲中世纪那黑暗的漫漫长夜不同,魏晋及其后来的时代,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期。
魏晋玄学发展至后期,同印度传入的佛学产生联系,这对魏晋南北朝的美学发展确立了基调。如关于灵魂与肉体即“神”与“形”的关系辩论,直接影响到当时的艺术理论。人们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诸子百家美学,也不满足于外部规律探讨,而是拓展和深入到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各个门类,涌现出一大批系统分明的美学与艺术论著。
绘画理论在此期间也越走越远,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了 “以形写神”的观点;宗炳写在《画山水序》中的“山水以形媚道”、“近大远小原理”、“山水画的圣人之道”以及“畅神说”等原则,也已经涉及到绘画艺术的内在本质,尤其是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更是明显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艺术内核的深刻认识,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画论的基础。
△《捣练图》唐 张萱,工笔重设色画,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145.3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后来统一强盛的唐帝国崛起,使得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社会呈现出一派宏大的创造气魄。从初唐至盛唐,先秦儒家美学的积极方面得到了发扬光大,《易传》所阐扬的‘刚健之美’风格也在散文、诗歌、书法、绘画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得儒家美学束缚个性的一面得到进一步的克服,门类艺术理论进一步发展,构成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得以形成。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的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一文中,对“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亦即“汉魏风骨”的提倡,进一步从美学上概括了唐代上升发展时期的审美倾向。
然而自中唐开始,帝国从繁荣的顶峰逐渐步入衰落,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佛学禅宗日益侵入文艺和美学的领域。“诗佛”王维,其晚年的诗歌和绘画被认为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最早体现者。佛教法师兼诗人「皎然」的《诗式》,把佛学思想应用于诗歌理论,并且在标举各种诗体时独尊“高”“逸”,提出明显体现禅宗思想倾向的“闲”“达”“静”“远”诸体。
△《步辇图》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家张璪有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也同禅宗强调“心”的作用有所联系。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更为集中和鲜明地表现了禅宗的深刻影响,更加成功地把禅宗的思想倾向化为一种审美的理想和境界,标志着晚唐美学的重大转变。
此外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在其著作《笔法记》中,对张僧繇、李思训、吴道子等名流皆有微辞,而独推崇王维、张璪的创作——“真思卓然,不贵五彩”,也表现出禅宗对美学的影响。
因此,唐代美术理论家在对前人的书画艺术及其理论成就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那个时代对于书画艺术的种种认识,这对我国书画艺术及理论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女史箴图》东晋 顾恺之 大英博物馆展览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被誉为行走的“古代女子图鉴”。
张彦远在美术理论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史论逻辑体系。他在前人有关绘画品评与著述的基础上,对绘画史的框架进行总体构思,以史传为经、品评为纬,编织出《历代名画记》那宏大的艺术史体系。
在《历代名画记》以前的那些画论,如谢赫的《古画品录》、李嗣真的《续画品录》、张怀瓘的《画断》,均以品带史,品评作品及区分品次高低是其主要任务。而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则是史品结合,增加了叙述画家故事与画家小传的内容,向独立的艺术史迈进了一大步。
《唐朝名画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绘画断代史,全书按“神、妙、能、逸”四品记叙唐代画家120人,这为后世列传绘画断代史的编写提供了发展基石,只可惜全书仍限制在神妙能逸的品第框架内。而《历代名画记》则以史传为主,兼及品评鉴藏。因此张彦远的艺术史论意识是强烈而又自觉的。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 张萱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张彦远在这部著作中明确论述了绘画的功能,即教育娱乐功能。
“夫画者, 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叙画之源流》。
张彦远认为绘画能够帮助人伦道德的建立,穷究鬼神的变化,测探微幽奥妙的事物。其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了陆士衡的原话“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利用绘画对统治阶级的丰功伟绩进行大肆宣扬,对其政权的巩固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汉代的有烈有勋之臣,皆登于麟阁,唐代也是如此。“存形” 是绘画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殊功能。
“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赞颂有以永其美,不能备其像,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因此,“宜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叙画之源流》。
表明了绘画既可以“叙其事”,
“永其美”
又可以
“存其形”
。
▲ 《八十七神仙卷》(传为吴道子所绘) 292×30厘米,绢本水墨,徐悲鸿纪念馆藏
而张彦远提出这一点,是基于唐代学术思想的影响。在唐朝,文人士大夫们信奉儒家的经学,儒家思想是历代中国思想之主流,而儒家思想则以经学为中心。中国经学,在两汉时期,有所谓的今文家和古文家的对立。到了东汉晚期,大儒「郑玄」开始把它们综合为一。
东晋以至南北朝,又因种种关系,而演为南学和北学之争。至隋有统一趋势。到了唐太宗时期,才命孔颖达、颜师古等,从事统一经学的工作。唐太宗为了统一经说,将诸经正义颁发全国,张彦远做为士大夫阶层的一员,遵循儒家思想是必然的。他关于绘画功能的论述,也继承了儒家学派的观点。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不是像法家那样把绘画简单地做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是揭示绘画的多功能,这是张彦远在绘画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再则,他认为:
“图画者, 所以鉴戒贤题,怡悦情性,若非穷玄妙于意表,安能合神变乎天机”——《历代名画记》卷六
这是说,尽管绘画有多种功能,但都必须通过审美心理活动来实现。因此,“不知画者, 难可与论”。这些精辟的论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伏生授经图》王维(传)纵25.4厘米横44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在艺术批评上,张彦远也有独到见解。他在系统阐释了谢赫“六法
"
的基础上,融汇六法之精神,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画品体系。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两体工用拓写》中,他提出了“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
其中“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这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凋敝,儒道佛三家多有融合,隐士逸人大多遁迹山野的社会背景不无关系。"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中品之中。
这一品评鉴识标准的提出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美学思想。虽然他所提出的标准不免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支配,但是对当时鉴赏艺术作品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即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帆楼阁图》唐 李思训(宋摹本)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中写到:
“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不倦。凝神退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
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就是
——“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
这十六个字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凝神遐想",说明审美活动既是审美主体精神的高度集中,同时又是审美主体想象的高度活跃,这两者相辅相成。“妙悟自然”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的创造功能。顺应、改造、超越自然,使主客观相符合,使自然更趋完美。“物我两忘"乃是指在艺术创造鉴赏过程中。客观与主观、客体与主体交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互渗的美学境界。
“离形去智"大意是指:脱去僵硬的形式和板滞的内容,不刻意描绘形貌,不拘泥于心智,所谓“离形存形,去智存智"。“离形去智"充满了辩证意味,它追求的是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圆美之境界,是追求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 从张彦远对审美主体的要求来看,他显然受到老庄美学的思想影响,是老子“涤除玄鉴”、庄子“心斋”、"坐忘”等美学命题的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明皇幸蜀图》唐 李昭道 绢本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彦远还提出了“立意”之说与“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画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人们常围绕着“意”,谈论“意境”、“意气”、“意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张彦远首创“立意”之说,并结合用笔对立意作了明确的表述:
“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沿着“立意”之说,张彦远提出了“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这一著名论说。
在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又说到:
“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意在笔先”是指笔与意的关系应是意在前、笔在后,画家的立意思想指挥用笔,笔是为表达画家思想和塑造形象服务的。画之前,要把握全局,一气呵成,古人所讲“胸有成竹”,正是此意。而“画尽意在”则是指笔墨上的含蓄,这含蓄与内在美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
△《五牛图》唐 韩滉,黄麻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绘画色彩上,张彦远提出“运墨而五色具”,以水墨代替青绿着色。唐代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是以水墨代替青绿着色,这种变化,在美学上有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山水画的基本性格与老庄思想的一致性。按照老庄的美学思想来看,万物本源归结于“道”,“道”是“朴素”的,是无形无色的,它通过气化方式创造了有形有色的自然万象。这正是张彦远说的“阴阳陶蒸、万象错布。”
水墨的颜色是单纯朴素的,它以“无色”蕴含着“有色”,即所谓“运墨而五色具”,这也正应和了《易经》中对有无之间的变易美的阐释,以及老子“有无相生”的哲学观点。老、庄美学和《易传》美学皆认为,天地万物之所创并非人有意为之,而是一个自然无为的过程,所以他说如果“意在五色”,用丹绿的颜色涂草木,用铅粉的颜色涂云雪,这都是人为的对自然的巧饰,就背离了“自然无为”,所以说“物象乖矣”,而水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则最能体现物象的自然本性。
老、庄美学和《易传》美学还认为,创化天地万物的过程是一种神妙莫测的状态。即张彦远所说的“玄化亡育,神工独运。”水墨这种艺术语言最能深刻映含“玄化”的状态。水墨代替青绿着色这一变革将中国的美学品格和意蕴充分展现出来,也将老庄美学和《易传》美学所提及的相关哲学范畴充分表现出来,标志着将绘画从写实转向写意,从而开通宋人“尚意”的新途径,这也是水墨代替青绿着色这一变革的重要意义之一。
△《簪花仕女图》唐 周昉 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同体论”同样影响深远。他在《历代名画记》中开门见山地说: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所谓“是时也”,是指仓颉之际,文字、图画起初皆依据自然物象产生、衍变,“象形”在文字的变革中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而图画亦是描摹物象,书、画不仅同具最初的实用之功,而且最初的形态亦难分清界限。
△《牧马图》唐 韩幹 绢本设色 27.5×34.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因此,作为一部体大虑周、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史论巨著,从艺术史学的角度来说,《历代名画记》的价值有四个方面
——
首先,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表现出鲜明、深邃的史学意识。张彦远在著作中认为:
“吾之不知,盖阙如也。虽有不知,岂可言其有博?精通者所宜详辨南北之妙迹,古今之名迹,然后可以议乎画。”
这显示出他高广的史学视野和雄心,而他对绘画史的整理也显示了他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其次,他对中国绘画作了不同时代的概括描述:
“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人之迹是也。”
张彦远的基本态度是崇尚古代的绘画艺术,但他并不是盲目地厚古薄今,而是秉承了其一贯客观审慎的品评态度,他对同时代吴道子的高度评价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再者,他为绘画史分代的同时也提出了各时代相应的艺术风格,从古人的意淡雅正到精致臻丽,再到焕烂求备,最后是今人的错乱无旨,不仅奠定了日后论述绘画风格流变史的基调,也由此强调了一种崇尚意高趣雅的文人化艺术鉴赏格调。
最后,《历代名画记》属史论,有些篇章的记载可作史料考证之用,以补正史之不足。其中一些记载对于鉴别古籍文物、了解唐代佛教思想的影响程度大有裨益。
《历代名画记》从创作、欣赏、艺术接受等角度阐释了绘画艺术的本质,反映了唐代独特的美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理论史上的集大成者,这些理论,既为后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也为艺术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是艺术史学、理论学的宝贵精神遗产。
△《照夜白图》唐代 韩幹 30.8x33.5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总体而言,《历代名画记》不仅作为美术史的撰写范例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在内容上也向我们传递着信息和价值。如何传递这一美术史的「典范」精神,而不是只专注或过分放大某一学术成果的价值,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课题。
现如今我们应立足当下,反思中国美术界的美术史书写现状,美术史学者应该在书写方式、思想深度以及视野上继承这一优秀传统。那么,当我们拿张彦远及《历代名画记》与西方温克尔曼、瓦萨里等人及其著作比较的时候,才能更具有价值,否则只能以一种“怀旧”的、阿
Q
的精神在全球化语境中生存。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55+)
- 无多页(508+)
- 还行吧(374+)
- 排版满分(432+)
- 值得下载(572+)
- 格式多(83+)
- 一般般(591+)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02 11:20:2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游***钰: ( 2025-01-03 13:18:2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蓬***之: ( 2025-01-09 13:48:00 )
好棒good
- 网友 仰***兰: ( 2024-12-10 11:15:20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常***翠: ( 2024-12-13 17:25:1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冷***洁: ( 2024-12-31 10:33:4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邱***洋: ( 2024-12-13 03:33:2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车***波: ( 2025-01-04 12:21:50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戈***玉: ( 2024-12-26 19:08:02 )
特别棒
- 网友 谢***灵: ( 2024-12-25 06:46:12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孔***旋: ( 2024-12-12 21:58:4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陈***秋: ( 2024-12-20 15:04:3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堵***洁: ( 2024-12-18 02:26:37 )
好用,支持
- 私募股权基金基础知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几何形体之从结构到明暗/敲门砖系列美术丛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亲爱的小孩 牵你小手看世界 乌恩 等 北京联合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朗文英语教学实践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汉光武帝刘秀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比较文化概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教材划重点高中政治必修四4人教版2025新版高二上册政治必修四划重点配套新教材新高考地区理想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常用证券法律法规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华图2014公务员录用考试名师微魔块教材(3)常识必背考点100个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孕前悄悄话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