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世界秩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4:01

世界秩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世界秩序精美图片
》世界秩序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世界秩序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865269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7
  • 页数:590
  • 价格:6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4:01

内容简介:

21世纪全球政治和经济版图发生着怎样的深刻变化?

后危机时代,在国际事务上呈现出哪些新的挑战?

中美大国关系迎来怎样新的格局和趋势?

中国又该如何抓住战略机遇,适应新常态,谋求持久稳定发展?

基辛格继《论中国》后,92岁高龄的最新力作让你一本书读懂当今世界格局21世纪国际事呈现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历史上的多数时候,世界上各个不同区域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欧洲的均势秩序观,中东的伊斯兰教观,亚洲多样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观,以及美国“代表全人类”的世界观。在全球事务上,每个区域各行其道,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在本书中,他系统梳理了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区秩序观,从文化、宗教、地缘等综合因素解读了这些不同秩序观的形成、冲突和合作,并结合网络科技等当前新的战略要素,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与机遇。他不仅将视野拓宽到全世界,而且将时间拉长到400年,集结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髓,可以说是一部大开大阖、谈古论今、求索国际关系治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书籍目录:

序言 对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

不同类型的世界秩序;合法性与权力

第一章 欧洲:多元化的国际秩序

欧洲秩序的独特性;“三十年战争”:合法性的含义是什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运行;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章 欧洲均势体系及其终结

俄罗斯之谜;维也纳会议;国际秩序的前提;梅特涅与俾斯麦;均势的窘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法性和权力;战后的欧洲秩序;欧洲的未来

第三章 伊斯兰主义和中东:世界乱局

伊斯兰世界秩序;奥斯曼帝国:欧洲病夫;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主义:革命潮流——两种哲学诠释;“阿拉伯之春”和叙利亚的剧变;巴勒斯坦问题与国际秩序;沙特阿拉伯;国家的衰落?

第四章 美国与伊朗:秩序的不同理念

伊朗的治国传统;霍梅尼革命;核不扩散与伊朗;远见与现实

第五章 亚洲的多样性

亚洲与欧洲:均势的不同观念;日本;印度;什么是亚洲的地区秩序?

第六章 通往亚洲秩序之路:对抗还是伙伴关系?

亚洲的国际秩序与中国;中国和世界秩序;放远眼光

第七章“代表全人类行事”:美国及其秩序观

世界舞台上的美国;西奥多·罗斯福:美国成为世界大国;伍德罗·威尔逊:代表世界良心的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与世界新秩序

第八章 美国:心情矛盾的超级大国

冷战的开启;冷战秩序的战略;朝鲜战争;国家共识的瓦解;尼克松与国际秩序;复兴的开端;罗纳德·里根和冷战的结束;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目标与可能

第九章 技术、均衡与人的意识

核时代的国际秩序;核扩散的挑战;网络技术和世界秩序;人的因素;数字时代的外交政策

结论 当今时代能建立世界秩序吗?

国际秩序的演变;我们走向何方?

致谢

注释


作者介绍: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哈佛大学博士、教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论中国》、《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世界秩序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世界秩序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世界秩序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直到现代之前,中国一直成功地让入侵者接纳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使他们完全融入中华文化。相比之下,印度则不同,对于外来侵略者,它并不企图使他们皈依印度的宗教,接受印度的文化,而是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们。印度对外国人带来的成就和五花八门的理念照单全收,从不表现出对于任何一方特别的尊崇。入侵者尽可为自己建造雄伟的纪念碑,似乎是在遭遇了当地人的冷遇后要极力向自己证明自己的伟大。但印度民众的核心文化对外国影响怡然自若,水火不侵。印度文化奠基的几个宗教的教义基础,不是对先知所预言的救世主降临的憧憬,而是对人生脆弱无常的领悟。

在此过程中,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因此,英国对印度的影响和拿破仑对德意志的影响差可比拟。在拿破仑的征服战之前,有着众多邦国的德意志也只是被视为一个地理实体,而非国家实体。

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础将是印度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单纯的国际友好或培养扶植和印度一致的国家制度。此一战略的实质使印度得以在冷战的两大阵营之间左右逢源——稳获苏联阵营的军事援助和外交合作,同时又争取美国的发展援助和美国知识阶层在道义上的支持。无论冷战期间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多么恼火,对一个新兴国家来说,那都是明智的政策。那时的印度,军队羽翼未丰,经济低迷落后。它若是作为盟友会得到尊重,但只能居于次等地位。作为自主自由的国家,它的影响范围则大得多。

美国和中国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值得注意的是,两国在历史上都对它们现在成为中流砥柱的国际体系既支持又抗拒,一方面宣布遵守这一体系,另一方面却又对它的某些方面有所保留。作为众多国家中的一个重要国家在21世纪秩序中如何发挥作用,中国没有先例可循。美国则从未和一个在国土面积、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方面与它相似,但国内秩序却迥然不同...


总统竞选几乎变成了互联网运营大师之间的媒体竞争。候选人以前谈论治国理政的实际问题,现在则沦为营销发言人,其营销方法的侵入性在一代人之前还属罕见。候选人的主要作用变成了筹集资金,而不是阐述议题。营销活动是为了传达候选人的理念,还是候选人表达的理念只是“大数据”研究的结果,意在迎合选民的偏好和偏见?能否避免只照顾大众情绪,而将建国先驱们设想的理性过程抛诸脑后,使民主演变成蛊惑人心的结局?如果选举所要求的素质和执政所必需的素质差距太大,培养这些素质可能耗费总统第一任期太多时间,不利于美国发挥领导作用。

…………………………

自文明之初,同一社会内部和不同社会之间就存在冲突。冲突的根源并不限于缺乏信息或无法分享信息。冲突不仅出现在缺乏相互了解的社会之间,也出现在相互过于熟悉的社会之间。即便面对同样的原始资料,人们也会对其意义或主观价值争执不下。在价值观、理想或战略目标存在根本矛盾的地方,披露信息和互联互通能缓和冲突,有时也会火上浇油。

新的社交和信息网络刺激了增长和创造力。它们允许个人表达观点,报道以前从未引起注意的不公正。在危机形势下,它们提供了重要的快速沟通能力、以可靠方式报道事态和宣传政策的能力,还有可能防止由于误解而导致的冲突。

然而,新的社交和信息网络也会让相互冲突、有时互不相容的价值体系短兵相接。互联网新闻和评论的出现、以及数据驱动的选举策略并没有显著软化美国政治的党派立场。如果说有什么作用的话,就是让极端派赢得了更多的拥护者。在国际上,一些不为人知、未被注意的表达方式现在被全世界宣传,被人当成了煽动暴力的借口,就像伊斯兰世界中有人对丹麦报纸上的煽动性漫画或一部无足轻重的美国自制电影做出的反应一样。同时在冲突形势下,社交网络既能消除传统社会裂痕,也可能扩大裂痕。叙利亚内战的视频广泛传播,看来没有阻止杀戮,反而更加坚定了交战各派的决心。而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也使...


尽管美国宏图远大,因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反而觉得外交政策可有可无。美国依托两个大洋而安全无忧,它完全可以把外交政策视为一系列间歇性的挑战,而不是一项永恒的事业。按照这种观念,外交努力和使用武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动阶段,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美国一方面具有全球视野,另一方面怀着矛盾的心情看待他国。其他国家不像美国那样幸运,必须苦心经营国家利益,寻求均势,把外交政策当作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美国陷入了痛苦的辩论,对自己世界角色的本质也产生了分歧。这一切反映了美国具有历史意义的理想主义的另一面。如果把美国的世界角色说成是对完美道德的检验,它必定因力不从心而深深自责。它期望自己的努力会换来一个圆满的结果——威尔逊所预言的和平、民主和遵守规则的世界——但现实中的外交政策永远是忙于应付偶发事件,这又令它心有不甘。几乎每位美国总统都坚称美国拥有普世原则,而其他国家只有国家利益。结果,美国只好在四面出击与黯然撤回两个极端之间徘徊。

“二战”结束以来,为了实现世界秩序愿景,美国打了五场战争。开战时的宏大目标几乎得到公众的普遍支持,但之后公众转而反对这些目标,公众的反对还经常滑向暴力的边缘。在其中三次战争中,当权者的共识突然变成了支持无条件单边撤出。两代人的时间里,美国或因准备不充分或因考虑不周,三次中途放弃战争:越南战争是由于国会的决定,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是出于总统的选择。

冷战胜利后,固有的矛盾随即浮现。美国一直追问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的道德价值何在,它反躬自省,苦苦纠结,历史上几乎无先例,要么是美国的目标本来就不可能实现,要么是美国没有采取恰当的战略。批评家把这些挫折归咎于领导人的道德和智力缺陷。历史学家也许得出结论,认为这源于整个美国社会在武力与外交、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权力与合法性的问题上态度暧昧,踌躇不决。


拿破仑时期标志着启蒙时代的顶峰。这一时代的思想家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汲取了灵感,视启蒙为理性力量。这意味着权利从教会下方到世俗的社会精英手中,现在有一步步落到了这位代表全球权利的领袖手里。


亚洲国际最广泛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认为自己是“新兴的”或“后殖民时代的”国家,都努力通过突出自己的国家特点来克服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后果。这些国家都坚信,经历几个世纪西方超乎常规的异军突起,现在世界秩序正再次趋向平衡。但他们从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吸取的经济教训大不相同。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在确定本国核心利益的时候,借鉴的是不同的文化传统,向往的是不同的黄金时代。

亚洲坚信自己正在“崛起”,认为世界尚未完全给与它应有的重视。尽管没有国家挑战别国的主权和尊严,各国均宣布止于礼“非零和”的外交,但许多国家同事最求树立国威,这本身就给地区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动荡性。


自从中国在公元前211年统一为单一的政治实体一直到20世纪初,中国局域世界秩序中心的理念对于精英思想的影响可谓沦肌浃髓。这一理念被认为理所当然,不言自明,汉语中竟然没有一个面熟这一状况的词。到了后来,学者们回过头去才把它定义为“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制度。根据这个传统观念,中国自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主权政府。皇帝统治世间万物,人通过他保持和上天的沟通。他管辖的不单是他统治下的“中国”这个主权国家,而是“天下”。中国是天下文明昌盛的中心,是启发狡猾其他地方人民的“中央王国”。

按照这一观点,世界秩序反应的是全球的等级制,而不是互相竞争的主权国家质检的平衡。每一个社会都和中国有某种附属的关系,至于这种关系紧密到何种程度,部分地要看它和中华文化有多近似。没有一个社会能和中国平起平坐。别国的国王不是和中国皇帝一样的君主而是想中国皇帝认真学习治国方略、倾心向化的小学生。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21世纪全球政治和经济版图发生着怎样的深刻变化?

后危机时代,在国际事务上呈现出哪些新的挑战?

中美大国关系迎来怎样新的格局和趋势?

中国又该如何抓住战略机遇,适应新常态,谋求持久稳定发展?

基辛格继《论中国》后,92岁高龄的最新力作让你一本书读懂当今世界格局21世纪国际事呈现出了新的挑战。以往历史上的多数时候,世界上各个不同区域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欧洲的均势秩序观,中东的伊斯兰教观,亚洲多样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观,以及美国“代表全人类”的世界观。在全球事务上,每个区域各行其道,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在本书中,他系统梳理了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区秩序观,从文化、宗教、地缘等综合因素解读了这些不同秩序观的形成、冲突和合作,并结合网络科技等当前新的战略要素,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与机遇。他不仅将视野拓宽到全世界,而且将时间拉长到400年,集结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髓,可以说是一部大开大阖、谈古论今、求索国际关系治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精彩短评:

  • 作者:大王 发布时间:2015-08-14 19:48:12

    看似格局广大的机场书而已

  • 作者:愚公 发布时间:2015-08-10 12:10:16

    基辛格的书,在整个布局上是精心安排过的,以威斯特法利亚合约为基础的欧洲秩序为基础,描述了一个从欧洲向世界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从欧洲向世界扩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伊斯兰世界和东亚国家,则是“世界秩序”所需要面对的挑战,最后基辛格以美国作为新的国际秩序的领导者,在历史和现实中所面对的挑战与困境。基辛格的想法不难理解,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

  • 作者:Chris 发布时间:2015-08-10 00:30:32

    可以看作是一本自启蒙运动以来,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但基辛格的观点基本上用千把子就可以总结出来,其他的史料内容占了很大篇幅,他对世界各国外交策略的描述让人耳目一新,但30多万字的书硬是搞成570页,出版商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 作者:枣树和枣枣 发布时间:2023-05-10 15:07:04

    至今我都记得自己的首本英文原著书,《浪漫与偏见》。Knowledge advances by steps and not by leaps,如果想让孩子学好英语,一定要从培养孩子养成读英文原著的X惯,让孩子学有所用、学有所乐。

  • 作者:Junior Knight 发布时间:2015-09-24 06:05:23

    中东和伊斯兰一章就值回票价

  • 作者:magnus 发布时间:2015-10-10 11:52:25

    http://www.ximalaya.com/72504648/album/6714749/ 基本上在炒大外交的冷饭,历史缩点水、再兑点新闻而已,没啥实质长进。基辛格的见识,无论高度、深度、广度都远逊亨廷顿,眼界窄、没才华、于丹体,白多活这么多年


深度书评:

  • 《世界秩序》——欧洲的均衡

    作者:陈律读书 发布时间:2021-10-21 22:38:34

    历史只有在回顾时才有意义,而且永远不会有最后定论。——亨利·基辛格

    本书来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在法学应当的价值体系中,秩序、自由、平等各有选择,同等重要。

    秩序是基础价值,当秩序不再、混乱萦绕,自由和平等价值就会收到戕害,在一个暴力横行没有基本的社会秩序中,人们的安全受到威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基辛格提醒人们不要被相互对立的战争给吞噬,在新世界中寻求一种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现代化。

    基辛格

    世界秩序的分界线始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在那个惨无人绝,导致欧洲四分之一人口死于战争、疾病的三十年战争。

    这场奠定欧洲近现代格局的政治宗教战争,随着哈布斯堡家族的战败和神圣罗马帝国的陷落,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导致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纷纷的形成。

    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欧洲各国认识到在没有足够的力量摧毁对方时,贸然发动战争对自己无一好处,各国之间彼此学会了妥协和平等,而不是简单的将矛盾付诸于战争。

    之后欧洲各国以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体系,各国不干涉彼此的内部事务,并通过大体上的均势遏制了自己的野心。

    欧洲的战争和力量的均衡,使各国之间彼此牵制,这样历史的偶然和国家的多样性形成了今天现代基本国家关系的雏形。

    欧洲战争

    欧洲从自己的伤痛当中总结了自己的教训并催生了基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的智慧:避免对绝对价值做出评判,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不再过多的去改造他,通过多样性形成对自己的克制。

    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一种尊重人类社会形态丰富多彩的特点,又尊重人与生俱来拥有自由的传统,而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

    世界秩序建立在各个国家均势平衡、相互融通、共同交流的基础下建立的,当今世界如果忽视过去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秩序根基。

    专做读书总结的公众号

  • 基辛格对世界秩序的观察

    作者:心若菩提 发布时间:2015-03-18 08:01:11

    新华网 ( 2015-02-02 14:56:51 )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李洪峰

        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基辛格认为,不承认西方秩序并不具有普遍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后果;西方国家应当学会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这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关键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基辛格博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战略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以91岁高龄推出了第21本著作《世界秩序》。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观察和思考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走向的书。这本书既是基辛格60年外交生涯的经验总结,又是对400年来国际秩序变迁的历史思考。其中许多深刻分析和卓越见解,给人以启发。

    历史经验:西方秩序不具有普遍性

      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体系解体后,开始组成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成为近代意义上国际体系的开端。400年来国际秩序变迁留下的主要遗产和历史经验是什么?基辛格以他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作了系统清晰的梳理。

      基辛格列举了欧洲、伊斯兰、伊朗、俄罗斯、印度、中国以及美国等各种国际秩序观的历史演进。他认为,在世界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各种文明都曾有过自己的国际秩序定义,把自身视为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的原则视为世界的普遍价值。如果不承认这些差异和多样性,不承认西方秩序并不具有普遍性,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后果。

      基辛格认为,世界秩序不是大一统的实体,而是受到文化和历史影响的产物。各国内部变化和宗教文化影响往往更深刻地改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基辛格认为西方国家应当学会尊重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这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关键。

      这里涉及秩序和自由的关系。基辛格对此有独到的看法。他曾经说过:“如果一种选择是正义和无序,另一种选择是秩序和非正义,我始终都会选择后者。”而从“阿拉伯之春”到“伊斯兰国”崛起的灾难性后果来看,基辛格关于在秩序和价值观之间维持平衡的国际秩序观,是一种明智的判断。

      基辛格在世界上是一个智者的形象。他的智慧源于他对历史经验的不断总结,源于他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的有机结合。基辛格关于世界军事格局、外交格局、政治格局特别是地缘政治格局演进分析的方法论,有时比他的具体观点更重要。

    现实挑战:美国主导世界秩序衰落

        当代世界秩序,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在很大意义上,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是美国面临的挑战。

      基辛格清醒分析了美国主导世界秩序在观念和能力上面临的双重挑战。在观念上,基辛格坦率承认,当代世界,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已难以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拥护,其欧洲盟国也经常与美国发生歧见。

      在能力上,基辛格认为,冷战的胜利具有模糊性和局限性,虽然两极格局结束,苏联解体,但美国并没实现其战略目标。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和道义越来越受到质疑。仓促应对危机、过分冒险投入和不计后果撤出、匆匆打发了事、恶性循环,每况愈下。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地缘力量失衡,酿成更多军事冲突,世界将更加失序。

      那么,出路何在呢?

      基辛格认为,美国必须摆脱战略僵化,展开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其要点包括:确定其优先目标,回答新的问题,寻找新的动力;重新评估美国式世界秩序的适应性,更新军事实力,重建国家优势;把道义制高点与战略要素结合,研究其他深层次的战略因素,特别是充分研究对手的战略目标和资源配置;重塑新的世界秩序,在不放弃美国价值观基本内涵的前提下,使美国的世界秩序观较少利己性和威胁性,继续保持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权力和合法性。

    塑造未来:中美成世界秩序核心问题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一个是世界头号强国。这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关于国际秩序观的异同和互动,是当今世界秩序发展演进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基辛格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他同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打过交道,对中国问题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此前他出版的《论中国》一书,在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世界秩序》中,基辛格进一步就中美两国的国际秩序观,进行了深入的战略分析。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国际秩序观距离西方的价值观最远。但历史上中国的秩序观并不挑战西方的价值观。中国的价值观是非进攻性的,即使万里长城也是防御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文化主导的心理优势。中国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都是逐步将它们“华夏化”。中国并不输出制度,而是吸引别国前来学习其制度。中国本身就是某种世界秩序,或者是更大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基辛格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融入而不是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都受过现代高等教育,他们受到中华文明、革命传统和西方文化的三重影响,他们在国际秩序观上与世界各国的共同点在不断增加,而不是减少。

      基辛格在书中详细列举了中美双方的异同。例如,中国作为一个主要大国,在21世纪体系中将发挥史无前例的作用,但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美国在如何与这样一个大国保持长久关系方面,也缺乏经验。中美两国文化与政治背景有重大差别。美国的政治哲学是实用主义,中国则是从理念出发。美国从未有过强大邻国的威胁,而中国在其边界以外始终存在强敌。美国人习惯于对可运作项目制定具体议程以解决问题,中国人则习惯于提出总原则和引导问题进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结合,而美国人对这二者都很陌生。历史上相互隔离的中国与美国,只是到最近若干年才进入一个共同的国际体系。中国认为自己是例外的,在很大程度上在这个体系中受到遏制。美国也认为自己是例外的,但在这个体系中传播其价值观。中美两个大国现在都在进行根本的国内调整,不论二者成为敌手,还是成为新型伙伴,都会对21世纪世界秩序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

      中美两国如何避免战略误判和战略冲突,构建 “新型大国关系”,基辛格特别关注。有人别有用心地把21世纪初的中国比作20世纪初的德国,怀疑美国与中国难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基辛格认为,避免这种历史惯性,必须排除一系列巨大障碍。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唯一出路。基辛格提醒,纯军事方式的东亚平衡很可能导致比一战前更为强硬的盟国集团对抗。军事因素不应被当做唯一的、甚至是主要的平衡定义者。

      基辛格认为,“新型大国关系”是大国均势与伙伴关系的结合,伙伴关系理念应成为亚洲均势的核心要素,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他更具体的设想是,能否保持和平取决于各自在实现目标的克制程度,并有能力将竞争限定在政治外交领域。这是中国提出的“不对抗不冲突”底线思维的另一种表述。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太平洋足够宽,足以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呼吁在太平洋地区良性互动、积极合作,体现出中方对中美两国在亚太关系模式的宏观设计。

      世界各国都在展望未来。但未来不是等来的。看到未来、塑造未来,才能走向未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397+)
  • 简单(567+)
  • mobi(179+)
  • 不亏(524+)
  • 已买(307+)
  • 全格式(232+)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4-12-14 06:53:46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曾***文: ( 2024-12-29 06:25:1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汪***豪: ( 2024-12-23 01:40:5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养***秋: ( 2024-12-11 18:14:0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詹***萍: ( 2024-12-23 12:18:4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寿***芳: ( 2025-01-04 15:03:40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丁***菱: ( 2024-12-24 15:41:1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扈***洁: ( 2024-12-23 14:20:0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益***琴: ( 2025-01-01 05:46:3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孔***旋: ( 2024-12-25 13:30:50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林***艳: ( 2024-12-21 13:59:1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