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库存 保证正版 可开发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正版现货)内页干净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自有库存 保证正版 可开发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正版现货)内页干净精美图片
》自有库存 保证正版 可开发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正版现货)内页干净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自有库存 保证正版 可开发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正版现货)内页干净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246231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8
  • 页数:199
  • 价格:162.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3:44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自体的重建:回应与反思1 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可分析性2 对阉割焦虑的再思考3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与精神分析治疗理论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治疗的本质4 自体一自体客体关系的再思考5 精神分析的疗效:以自体心理学的发现为基础的初步声明6 精神分析的疗效: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进程的重估7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和阻抗的看法8 对自我分析功能的反思9 共情在精神分析治愈过程中的作用10 自体客体移情及其解析附注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训练。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精神医学至1981年为止。他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并在那里担任教师与训练分析师。身为许多专业论文的作者,科胡特写过两本书,《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他曾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1964-1965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1965-197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的副馆长(1971-1981年),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他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与辛辛那提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我将详细说明,在分析情境中,面质的合理性只能源于它用得是否恰当:面质不是结局,而是通向理解和解析之路的守护者。以下的例子来自一次分析。

我对这个患者的分析已经进行到第三年了,他是一家大学医院的精神科住院医生,我偶尔会去那所医院主持一些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研讨。他迟到了二十五分钟。他走进开着门的办公室,把皮夹克丢到椅子上,招呼也不打就一屁股坐到躺椅里。他迫不及待地开始飞快地说——他所说的让我感到一丝傲慢的挑衅——他又一次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拦下,本来警官考虑到他是医生只打算口头警告他一下,但他对这个病人的无理态度感到十分吃惊,因此给他开了一张很重的罚单。病人以一种毫无悔意的、愤怒的语气告诉我这些事情,并想起分析之前和接受分析的这些年来发生的类似事件,包括他像“飞出地狱的蝙蝠”一样驾车时造成的小事故——至今为止还没有特别严重的。我静静地听他滔滔不绝大倒苦水,但在大概五分钟后他停了下来,我极其严肃地告诉他我将对他进行至今为止在他的分析过程中最深层的解析。我可以感觉到他的诧异,这与我之前跟他讲的所有话都完全不同。在安静了几秒后,我非常坚定而又严肃地说:“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又安静了几秒后,患者忽然放声大笑,笑声温暖而友善,同时整个人也在躺椅上放松下来。之后我用几分钟的时间表达了我对他的行为的担心,特别是他鲁莽驾车可能造成的破坏与自体损伤,以及他发脾气时的行为,包括攻击反应迟钝的店员等类似的行为。最后我说,当然我们需要了解他的过去,特别是他童年那些让他在某些情境下特别敏感而做出这些行为的因素,但首要的问题是:如果他因意外而受伤或死亡,我们就无法分析他的动机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体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学家不会指责任何人,不论是患者还是他们的父母。分析家们辨认因果关系,向个案表明他的感受和反应可以用早期的生活经验加以解释,但终究他指出,是患者父母成长的环境使他们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所以不应被指责。因此,自体心理学取向的精神分析学家抱有人性所有的温暖,但仍然是一位科学客观的观察者。……他的知觉会因为俄狄普斯自体的碎片而开始受损。因此,就像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的完整个体而只看到他的“驱力”,因而不能全盘经验到他一样,患者也无法看到父母的人性和整体。结果当父母确实给孩子以温暖并且尝试给孩子共情性的双亲回应时,他或许经验到的是诱惑或敌意-竞争。


我在分析生涯中学到这样一堂课,也就是,患者告诉我的可能是正确的——很多次我认为我是对的而我的患者是错的,但往往事实上,经过长期的探索后发现,我的正确是表面的而他们的正确是深层的。


我认为精神病和边缘状态仅仅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是前心理期的混乱状态,这个状态不能被观察者的共情机制(empathicinstruments)所理解。]然而即使如此,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精神分析对于消融包围着自体持续的空虚中心的防御结构是无效的,

即使那些个体经历了中心空虚的痛苦想要寻求精神分析的案例也是如此。


(Kohut,1977,1978b,2:783-792),即在我看来是原发的心理现象(感情和自我确信)在传统的精神分析看来次发的(认为它们源于本能冲动的升华),而在我看来次发的心理现象(放纵的情欲和破坏性)在传统的精神分析看来是原发的(认为它们是未升华的内驱力)


简要地说,当患者小的时候,暴露在我所描述过的对情感有害的、使自我发展受阻的情境中,他仍然能使核心自体中重要的残余部分存活下来,因此至少保有了潜在的可能性,能对新的成长机会做出反应,重新开始建构人格。用技术性的术语来说:他保有了可分析的潜能。用日常生活、人性的用语来说:他从未放弃希望。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回答手边两个相关的心理学问题:(1)为什么这个患者能够保有他的核心自体?这主要是起源上的问题。以及(2)他是如何克服心理恐惧而保存这一核心结构的?这主要是动力方面的问题。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精彩短评:

  • 作者:Bill 发布时间:2009-06-18 21:50:00

    工具箱?

  • 作者:熊脑脑 发布时间:2012-01-30 12:49:47

    原著的文本太跳跃了 也许是因为这是科胡特最后一本书 前面少了铺垫过程 我一时连接不上 自体要从哪儿看起呢

  • 作者:早就想叫白玉狐 发布时间:2015-05-12 09:21:12

    读完后,我反哺了送书给我的师姐,给她做了一场焦虑分析,修通了她。她十分惊讶我的悟性。其实吧,我就是有蛊惑人心的力量。【我要当传销头目!怎么没人高薪聘我!】安德一样的共情能力,带来安抚人心的力量和扰乱自身的阻力。

  • 作者:鲁西西 发布时间:2012-02-11 15:58:38

    对于这么一本纯理论而且文字有点绕考验耐心的书,竟然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尤其是对治疗过程的理论与历程两方面都写得很清楚,对临床实践很有价值。

  • 作者:茉莉叶 发布时间:2014-12-31 14:09:54

    10月,读完前四章就读不下去了,翻译过来的句子看得很累.12月,再次拿起本书,从头开始读,读来却顺畅无比 .终于看完此书,收获颇丰.保持自体的完整是第一位的,而症状是第二位的.一位自体心理分析师会不遗余力地去了解这个人,带着共情进入他的内在世界,而不光光是了解症状.

  •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19 16:32:01

    :

    R749.055/2942


深度书评:

  • 精神分析新维度——修复那些饥饿的灵魂

    作者:读影识光 发布时间:2020-07-10 10:25:41

    3、自体的两极

    自体的两极概念从狭义自体理论中的志向与理想的形成处发展而来,科胡特后来又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中又增加了才能与技巧这一新内容,总体上算是一个“三极”的结构,一般表达为“包含三个成分的两级结构”。

    此两极结构是科胡特自体理论的基本框架,可类比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两者含义不同,但是对于各自理论都具有凝聚和整合的意义。两极自体的完整性决定了个体的健康与否,自体结构的不同缺陷将会导致不同的防御结构与补偿结构。理解自体的两极是理解自体心理学理论的锁匙,掌握自体结构的形成以及结构缺陷的代偿形式是成功治愈自体障碍的核心。

    科胡特写到:“广义的自体心理学认为:‘只有自体的三个成分中至少两个因童年期自体客体的错误反应或不充分反应存在严重缺陷,才会出现致残性自体障碍。反过来说,如果只有一个成分存在缺陷,其他两个成分依然健全,自体就仍能保持活力和内聚性,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不会形成自体障碍’......”(摘自《自身心理学:科赫特研究》)

    科胡特将自体定义为人格结构的核心要素,核心自体将驱力模式下的种种病理统统收编到到自体概念之下,最终使得驱力成为自体的衍生物和次级单位。比如,科胡特认为攻击驱力是自体破裂以及防御自体碎裂的产物。如果说狭义自体心理学是对于经典理论的修正,那么广义自体理论似乎更像是是一次颠覆。广义自体概念统摄了经典理论的驱力模式,自体概念不再以分支的姿态做做补充,而是鲸吞了整个经典理论。

    整合了经典理论的广义自体概念依然延续了狭义自体概念对主体价值感以及存在感的核心影响。自体不仅参与人格构建促进对于驱力的中性化与控制,而且维持着个体的精神活力。

    科胡特在描述广义自体概念时运用了“两极”这样一个比喻性质的词汇,他在《自体的重建》中写到:“我借着使用启发性的术语,以试着表达这个假说。就像空间中分离的两个不同电极,正负之间存在着‘张力斜率’(tension gradient)使得电力弧形成;而电流被认为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就像是自体的情形一样。术语‘张力斜率’指的是一种关系,其中自体的成分彼此确立;是个人的自体所具备的特定关系,即使在自体的两极间没有任何特定的活动。张力斜率指示存在着活动—促进的情形,此情形从一个人的企图心与理想‘之间’产生。然而,术语‘张力弧’”指的是实际的心理活动的永恒流动,建立在自体的两极之间,也就是,一个人根本追寻的方向在于:‘推动’他的企图心以及‘引导’他的理想......”。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两极概念是自体的“动力性结构”,因为两极的的位差,造就了自体的“动能性”。活力与才能在健康结构中是自动运行的,自尊维护以及对于理想的追寻也是从此源泉中自然涌出。

    3.1、孪生镜像与才能

    在后期理论中,科胡特加入才能与技巧的维度,他认为个体的才能拥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路线,才能与技巧的发展常常伴随一种独特的镜映方式,科胡特将其称为“孪生镜映”(或者称他-我镜映)。孪生镜映是与同类为伴的心理,此同类在内心中被当做另一个自我(/“他-我”),他-我镜映的陪伴是支撑自体的一个外在的能量源,它的功能补充了自体客体的镜映功能。

    孪生镜映的作用不是镜映个体的自夸与表现癖,这是孪生镜映区别于镜映性自体客体的地方,它似乎主要扮演对于个体心灵的塑形和凝聚的作用。科胡特在分析一个个案时发现,是无言的陪伴而非共情共鸣在起作用,当分析师的陪伴撤离后,来访童年期间幻想的小精灵意象被重新启动。小精灵意象曾经执行了来访童年期的他-我镜映功能,他-我的陪伴以及借由虚拟认同作用提升了个体的内在统合感。在他-我的构型作用下一般还会促进主体能力的发展,比如案例中小女孩曾经陪伴奶奶做食物,陪伴情形伴随做食物这一核心动作,技能与身份的类同可以成为连接个体与他人共性的核心标记,所以才能常常伴随他者镜映而存在。

    孪生镜映常常表现在同性恋的心理结构中,同性恋者彼此以对方的形象来强化自我认同,以欣赏对象的方式欣赏自我,以认同对象的方式认同自身。

    3.2、志向的形成

    双极自体中志向一极来源于夸大自体的正常发展。夸大自体遭受适度的挫败后,经过【转化性内射】作用将自恋力比多收回到自体,收回的能量参与自体的构建并形成主体的雄心与志向。

    适度的挫败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适度的挫败无需特别设计,它总是自然产生,实中不可能拥有绝对理想的镜映环境,偶尔镜映失败一定会到来。这种偶然的镜映挫败会强化个体的现实感,使得夸大自体不再执着于盲目的自夸,而是逐步获得现实认知,使个体领悟到必须在现实中以切合实际的目标来维护自尊与自信,从而现实感逐步取代了全能幻想。

    所谓【适度的挫败】是指在一个整体上是鼓励与镜映的氛围下的偶然挫败,长期而频繁的挫败属于“创伤性镜映”,创伤性镜映环境会导致病态人格。

    适度的挫败(/恰到好处的挫败)可以结合着其他理论去理解,温尼科特认为人的主体性的获得会经历“从幻觉到幻灭”的过程,“幻灭感”是一个关卡,是对于理想化人物与理想化自我的一种重新评估。理想化与全能感逐步被现实感取代,个体从原始自恋的美梦中醒来参与到现实思维。适度挫败的概念包含了认识到“不可能”的逻辑,这其实也是弗洛伊德概念体系中讲到的阉割作用,主体解决阉割的方式是通过认同父亲来获得的,他将放弃回到二元关系的欲望,接受不可能性,从而获得父亲之名给予的社会身份,获得一个参与集体文化的自我。

    3.3、理想的形成

    当孩子将自恋力比多灌注给客体时将构建出理想化的双亲影像,通过与理想化的父母结合的方式孩童间接维护了自己的原始自恋。他们觉得父母是万能的完美的,自己因为接近完美而获得了力量感,这种将父母理想化的心理是继夸大自体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维护自恋的手段。

    健康的发展模式下,个体在适度挫败下将自恋力比多撤回,自恋力比多回流到自体之中,回流的自恋力比多构建了自体的另一极:“理想”。自恋力比多撤回的过程个体以“转换性内化”的方式将理想化的父母影像被转化为具有超我意义的价值体系与个人理想。理想作为引导主体的结构性功能组件而存在,它与“志向”一同构成了自体的两极,完整的两极结构保证了主体的统整感与价值感。

    在发生学上讲,志向的形成发生在前俄狄浦斯期,主要参与自我的构建,理想的形成发生在俄狄浦斯期,主要参与超我的构建。如果进行理论对比的话,志向似乎发生在拉康体系的想象界,理想的构建发生在象征界。理想的形成过程也应该对应着主体“选择性认同”能力获得的阶段,此阶段个体可以认同客体的局部特质来构建自身。

    4自体构建的挫败

    如果没有成功的镜映环境,比如父母拒绝回应孩子的自夸,或者父母利用孩子的自夸举动来维护父母自己的自恋(将孩子炫耀为“好玩的,有趣的”所有物),那么孩子的自夸欲与表现癖会遭受创伤性性挫败。创伤性挫败使孩子无法获得用现实手段来构建尊严的能力,他将病理性的固着于寻求夸赞与认可之中,陷入到各种出格的自夸行为里,比如以搞破坏为能事的熊孩子。他们追求各种新、奇、特,做出种种惊人举动以博眼球。另一类创伤情景是父母忽视孩子的自夸欲望,这会使个体陷入自卑与低价值感之中,缺乏活力与动力。

    理想化挫败与镜映挫败同样多会导致自体的损伤。理想化挫败的情形是指父母拒绝成为孩子的理想化客体,这常常是因为父母自身存在自恋障碍的缘故。(科胡特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自恋损伤会呈现代际传递的现象,一个病态人格的父母无法执行父母功能,从而将自恋损伤传递到下一代,下一代在缺乏镜映与理想化的病态抚养情形下很难获得健康的人格结构。)

    理想化挫败的孩子将形成理想化双亲影像缺失的病态人格,他会固着于此,从而渴望到处寻求理想化的完美人物来填补这一缺失。他内心需要寻找与塑造一个完美的崇拜者来引导自己的人生,比如,有些表现为病理性的追星,有些表现为病理性的求神拜佛等等。这是自体损伤患者的后天补偿模式,简而言之,理想化阶段创伤的个体需要先塑造一尊神,然后再崇拜它。

    不同的自体损伤导致不同的防御机制,比如:无法自控的自夸与炫耀属于垂直分裂的防御机制,消沉无力的抑郁状态属于水平分裂防御机制。垂直分裂产生于父母曾经利用了孩子的表现癖,孩子的表现癖没有被赞赏反而被用来维护父母的自恋与面子,此种病理在于主体以垂直分裂的方式否认这层病态镜映。垂直分裂的典型特征是表现癖与自我功能相分裂,表现癖虽然浮现在意识层面却不受自我控制,于是垂直分裂的夸张欲望总是出格与失控,显得不合时宜,洋相百出。

    水平分裂的防御机制产生于父母的忽视与拒绝,孩子的表现癖不被回应不被鼓励,水平分裂机制意在压抑自己的表现癖以回避创伤,它将自夸的欲望压抑到潜意识,外在表现为活力的丧失。

    垂直分裂与水平分裂普遍存在于自恋人格障碍之中,有些人偏重垂直分裂,有些人偏重水平分裂,但大多二者混合存在。个人认为,混合的两种分裂机制很像是躁抑症的情形,垂直分裂的狂放与自负类似于躁狂状态,而萎靡无力的水平分裂类似于抑郁状态。自体损伤导致个体自尊维护机制的混乱与失效,常常可以表现出一躁一抑的心境紊乱,或许垂直分裂与水平分裂的交替呼应了双相障碍的循环往复。

    来源:

    精神分析读书笔记19-科胡特(二)

  • 科胡特的“自体”精神分析很美

    作者:鲁西西 发布时间:2012-02-05 22:21:39

    刚看了前五章。尽管科胡特的文字有点绕,但他的观点令我很喜欢。先来简单说几句吧。

    以自体的发展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很美,和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出乎意料地有很多相通之处,堪称是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完美融合。

    科胡特指出,和弗洛伊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我们今天这个空虚、疏离、人性被文明和知识异化的时代,精神分析的核心治疗目标并非扩大自我的影响范围(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意识化),而是由早年幼稚的自恋模式发展为能够在自体和自体客体之间建立成人式的共情性协调。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使人有能力建立良好的相互支持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滋养,而不是自恋性的关系。科胡特说,终其一生我们都需要滋养性的自体客体,犹如生物无法离开氧气。而且一个健康的人也有能力建立这种关系。

    因为这种治疗目标的区别,所以治疗过程也不同,在最初的防御分析和移情展开之后,工作的核心是分析师不断地给予共情理解式的解析。同样是分析,这和弗洛伊德的态度(向被分析者展示他本能会排斥的痛苦真相)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态度上的区别是治愈的重要因素。

    看得有些吃力。一方面这实际上是对一些自体心理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对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缺乏系统的阐述。另一方面科胡特的理论脱胎于经典精神分析,有很多对经典精神分析概念的直接引用,发现自己这方面的底子还是不太扎实,很多概念似是而非。看来经典精神分析还是需要耐心地去啃的,它毕竟是一个核心的框架,现代的理论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或者修正,而非推倒重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345+)
  • 图文清晰(663+)
  • 经典(521+)
  • 无缺页(111+)
  • 不亏(393+)
  • 章节完整(554+)
  • 速度快(117+)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4-12-27 01:36:0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4-12-14 14:58:3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堵***格: ( 2024-12-11 03:56:11 )

    OK,还可以

  • 网友 石***致: ( 2024-12-15 03:46:03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养***秋: ( 2024-12-15 11:56:28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师***怡: ( 2024-12-16 21:16:0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訾***雰: ( 2025-01-09 18:45:1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孙***夏: ( 2024-12-16 08:56:44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印***文: ( 2025-01-09 01:01:2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益***琴: ( 2024-12-21 19:20:3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索***宸: ( 2024-12-16 16:14:1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薛***玉: ( 2025-01-01 00:45:27 )

    就是我想要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