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文物珍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蔚州文物珍藏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泽图 发布时间:2020-08-23 15:29:03
东西很好,南安寺塔地宫出土文物尤其好,可见辽代的精英工匠多在佛教艺术方面。可惜尚未收录该博物馆最好的汉代彩绘青铜雁鱼灯和陶楼(高达惊人的1.8米)
作者:chrisminte 发布时间:2023-11-06 23:33:02
地宫金器比较有特色,去的时候地上部分倒开发得很局促。
作者:武曦 发布时间:2020-06-20 17:21:22
河北省一直被低估,但实力非凡,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那河北可就是地上地下文物看河北了。就连蔚州这样的县城,其博物馆藏品都非常优秀。这本画册收录的文物自然十分出色,可惜毁在了开本上。有时候一本画册,为了定价高一些,就将其无限放大,导致本来以小型文物居多的蔚州博物馆,画册非要弄成八开巨册,以至于很多图片硬被拉大,像素不佳。其实将其做成标准16开,哪怕是32开,都会是本相当好的画册了。我十分喜爱南安寺塔地宫的几个小物件,希望将来能出一本符合其尺寸的小型画册吧。
作者:哇哦 发布时间:2015-05-19 21:46:09
短的我现在还觉得电子书没弄完
作者:会稽任公子 发布时间:2023-06-08 01:14:26
图版不是很清晰,还没我在博物馆拍的好。黄梅村出土的汉代大陶楼没收入挺可惜。另外两面标宋代铜镜断代有误,这类镜钮呈银锭形的铜镜应该是明代的。
作者:霜闕〆 发布时间:2018-07-18 13:43:12
在书店翻完,南安寺塔地宫文物很有特色
深度书评:
生命的需要
作者:介甫 发布时间:2012-05-28 10:41:24
看完这本书解决了我近来的两个疑问:
1. 如果你不能轻松的完成一件事应该怎么办?
2. 我们应当控制还是放纵?
活着的时候,需要禅的帮助,以更好的认识和挖掘自己。禅,不是一种宗教,也不是一个信仰,却更像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知识或经验的累积,而是一种修行的过程,从过程生发出来。
或者,我大概可以笨拙的回答前面我的两个疑问了:
1. 不能轻松的完成一件事,这正是修行意义的所在。从努力中找到平衡。
2. 单纯的控制或放纵都是不对的,它非二,也非一。修行过程中,需要努力,需要控制,但绝对的控制也是不行的,而是在控制中忘掉自我。
当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又要保持怎样的态度呢?
禅师说:如果你是因为身体的因素造成打坐时会疼痛或不舒服,那不妨用厚一点的蒲团,甚至不妨坐在椅子上,总之,不管怎样,就是要继续打坐下去。哪怕你是最下等的马,一样可以领悟到禅的精髓。
吃饭也好,走路也好,睡觉也好,你要知道一点就是,自己无时无刻都在修禅。
==============================================================
序:
1. 开悟不是不重要,只是并非禅需要强调的部分。
2. 禅心是禅门老师常用的谜样字眼之一,他们用这字眼来提醒弟子们跳出文字障碍,刺激弟子们对自己的心和自身的存在产生惊奇。这也是所有禅训练的目的——让你产生惊奇,迫使你用你本性最深邃的表现来回应此一惊奇。
3. 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那个质朴无知的第一试探(“我是谁?”)有必要贯彻整个禅修的历程。初学者的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像老手的心那样饱受各种习性的羁绊,他们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4. 一位禅师就是实现了完全自由的人,而这种完全自由是所有人类的潜能。他无拘换束地生活在他整个存在的丰盈里。他的意识之流不是我们一般自我心中意识那种固定的重复模式,而是会依实际的当下环境自然地发生出来。结果就是,他的人格表现出各种不凡的素质:轻快、活力充沛、坦率、简朴、谦卑、真诚、喜气洋洋、无比善悟与深不可测的慈悲。他的整个人见证了何谓“活在当下”的真实之中。
前言
5. 禅修困难之处不在于要盘腿而坐,也不在于要达到开悟。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难以保持心的清净,以及修行的清净。
6. 学禅者最需要谨记的就是不要坠入二元思考。我们的“本心”一切本自具足。它总是丰富而自足,你不应离失本自具足的心灵状态。自足的心不同于封闭的心,它是颗空的心,是颗准备好要去接受的心。如果你的心是空的,它就会随时准备好要去接受,对一切抱持敞开的态度。初学者的心充满各种的可能性,老手的心却没有多少可能性。
7. 如果你有太多分别心的思想,就会画地自限。如果你太苛求或贪婪,你的心就不会丰富和自足。如果你失去自足的本心,就会无戒不犯。当你的心变得苛求,当你汲汲于想要得到什么,到头来你就会违反自己誓守过的戒律,包括不妄语、不偷盗、不杀生、不邪淫等等。但要是你能保持本心,戒律就会守好它们自己。
第一部分
8. 非二,非一
我们的身与心既非二,也非一。 我们总以为所有事物不是一就是多于一,不是单数就是复数,但在实际经验里,我们的生命不只是复数,它也是单数。我们每一个人都既独立而又依赖。
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死。如果我们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就是个误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那也同样是个误解。我们既会死,但我们又不会死,这才是正见。
尽管我们有“心灵”和“肉体”这两个不同的观念,但它们实际是一体的两面,这才是正见。
9.你必须拥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万物都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存在于正确的地方。这样就什么问题都不会产生。
然而,我们通常都会不自觉地试着改变别的东西,而不是改变我们自己,我们都会试着让自己以外的东西变得恰如其分,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恰如其分。但是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话,也就不可能让任何东西恰如其分。反过来,要是你能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做事情,那万事就会妥妥当当。
10. 当你以正确的姿势打坐,你的心灵状态本身就是开悟。
11. 我们说“我在呼吸”,但话中的“我”这个字是多余的,根本没有一个“你”可供你说这个“我”字。所谓的有“我”,只是我们在一呼和一吸之间开阖的两片活动门而已。它只是开阖,如此而已。如果你的心够清净静谧,就会察觉到这个开阖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我”,没有世界,也没有身或心,有的只是两片活动门。
12. 觉察呼吸就是觉察佛性
13. 坐禅时,没有时间与空间观念
一刻接着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停重复这种活动。其中既没有时间的观念,也没有空间的观念。时间与空间合而为一。
14. 善与恶只是存在于你心里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应该说“这是对的”、“这是错的”之类的话。与其说“这是错的”,你应该说的是“别去做!”当你有“这是错的”的想法时,就会给自己制造出困惑。
15. 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事情来到,就做什么事情,好好做它!我们应该活在当下。
16.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世界的万千事物之中,但一刹那接着一刹那,我们又都是身处于这个世界的中心。所以,我们是完全独立而又完全依赖的。
如果你有这样的体悟,有这样的存在,你就会拥有绝对的独立性,不被任何事所打扰。
17. 要活在佛性之中,就必须让小我一刹那又一刹那地死去。失去平衡时,我们就会死去。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茁壮成长。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是正在失去平衡的。任何东西之所以看起来美,就是因为它失去了平衡,但其“背景”却总呈现完全的和谐。所以,如果你只看到万物的表象,而没有意识到作为它们背景的佛性,就会觉得万物都在受苦。但如果你明白了这个存在的背景,就会了解受苦本身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扩大生命的方式。
18. 看就好了,别去掌控
尽管你想尽办法要把某些人置于你的管制之下,但那是不可能的。管理别人的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们使坏,然后,广义地来说,他们就会受到你的管制。给你的牛或羊一片宽敞的绿草地是管好它们的方法,对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首先,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你从旁看守他们,这是“上策”。要是对他们置之不理,那是不对的。是“下下策”。“次下策”就是试图去驾驭他们。“上上策”是看着他们,但只是看着,不存有任何想控制他们的心。
19. 任杂念自由来去
如果你拼命压制心念,你的努力就是不正确的努力。唯一可帮助你的努力就是数息,或是把心念专注在一呼一吸上。但“专注”不是禅的真正本意,禅的本意是如物之所如去观物的本身,让一切自来自去。这是最广义的把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20. 对禅修者而言,遵行某些规则是绝对必要的。只要有规则可循,你就拥有获得自由的机会。对规则不屑一顾的人,可别想要有任何自由可言。我们之所以禅修,正是为获得完全的自由。
21. 尽管心上会生起涟漪,但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就像是带有些许涟漪的清水。事实上,水总是带着涟漪的,涟漪就是水的修行。
22. 坐禅时不要刻意压抑思考,让思考自己停止。如果有什么杂念要进入你的心,就让它进来吧,它不会待太久的。如果你刻意停止思考,那就代表你受到它的干扰了。不要被任何事物所搅扰。
杂念看似从心的外面进来的,但事实上,杂念只是你的心所产生的涟漪,只要你不为杂念所动,它们就会逐渐平伏下来。
23. “大心”与“小心”
没有任何在你之外的东西可以引起困扰。你以上的涟漪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如果你让你的心如呈现它自身的样子,它就会变得平静。这样的心称为“大心”。
如果你的心与某种外在的事物产生连接,它就会沦为一颗“小心”,一颗有限的心。
一种是包含一切的心,一种是与外物连接的心。两种心事实上只是同样的东西,但因为你的了解不同而有了差别,连带使你对生命的态度也因此一了解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谈论“没有涟漪的水”或是“没有水的涟漪”,两者都是荒谬绝伦的。水与涟漪合而为一,大心与小心合而为一。当你能这样去理解你的心,你就会有安全感。你的心并不希冀任何自外而来的东西,总是充盈的。一颗带着涟漪的心并不是一颗充满纷扰的心,而是一颗扩大了的心,你体验到的一切就是大心的表现。
24. 拔除心中的野草
哪怕你修行时碰到困难,哪怕你打坐时会感受到心的涟漪,但这些涟漪本身是可以帮助你的,所以你不应该被搅扰。
你应该对心中的野草满怀感激,因为到头来,它们将会滋养你的修行。如果你体验过心中的野草是怎样转变成心灵养分的话,那么你的修行就可以突飞猛进。
我们必须对于野草如何转变成养分的过程有亲身的体验才可以。
25. 在修行时,任何刻意的努力都是不好的,因为这会助长心产生更多的涟漪。另一方面,没有努力,绝对的宁静也是不可能达到的。我们必须有所努力,但又必须在这努力的过程中忘掉自我。在这个领域,既没有主体性也没有客体性。
26. 那些轻轻松松就能把打坐练好的人,通常都要花更多时间才能掌握到禅的真实感和禅的精髓。但那些觉得禅修极为困难的人,却会在其中找到更多意义。最上等的马有时就是最下等的马,而最下等的马有时就是最上等的马。所以谈到禅的时候,我们不能说“他资质很棒”“他资质很差”这一类的话。
27. 一错再错也可以是禅。一位禅师的生活可以说是包含了很多的一错再错,这意味着他需要花许多年的时间来从事专心一意的努力。
如果你是因为身体的因素造成打坐时会疼痛或不舒服,那不妨用厚一点的蒲团,甚至不妨坐在椅子上,总之,不管怎样,就是要继续打坐下去。哪怕你是最下等的马,一样可以领悟到禅的精髓。
28. 透过坐禅,你会体悟到一点,在持之以恒的修行中,经历过一串的顺境和逆境之后,你将会体现禅的精髓,得到它的真实力量。
29. 当你发现你的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了。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阶段。
30. 修行时不应该有得失心,不应该抱任何期许,哪怕你期许的是得到开悟也是一样。
31.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当你打坐时发现杂念丛生,而你又企图去压抑杂念时,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阶段。但尽管你是抱着这样的二元思维在修行,但久而久之,你却会与自己的目标浑然为一。这是因为当你发现你人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了。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阶段。
32. 当限制对你来说不再成为限制,那就是修行。
33. 当你说“做什么都无妨”时,实际上你是在为你做的事情找借口,为你的“小心”找借口。它反映出你执著于某种特定的事情或方式。这与我们所说的“只管打坐就够”或“人们做的任何事都是坐禅”是不一样的。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当然都是坐禅,但没有必要说出来。
34. 打坐时,你应该只管打坐,别去理会腿酸和倦意。这就是坐禅。但在一开始,要如事情之所如去接受它们,是极为困难的。你会受到修行的各种情绪和感受所困扰。当你做任何事(不管好事或坏事)的时候,都能无所挂碍、不受情绪和感受所困扰,那就是真正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5. 修行之初,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时你有必要做一些努力来让修行贯彻下去。对初学者而言,不需要努力的修行并非真正的修行,因为初学者的修行是需要花大力气的。非常刻苦耐劳才能略有所成,你必须竭尽全力。色即是色。 你应该忠于自己的感觉,直到你完全忘掉你自己为止。
36. 如果你倾全力去修行而又不带有得失心,那么你做的一切就是真正的修行。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以“把事情做好”当作唯一目的 。如此一来,色就会是色,而你就会是你,真正的空性也将会体现在你的修行中。
37. 当你忘却一切分别思想,则万物都会成为你的师父,都是值得你敬拜的对象。
38. 叩头是非常严肃的修行,哪怕是人生的最后一刻,你也应该准备好叩头。当你除了叩头之外,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你就应该叩头。这种信念极有其必要。以这种精神叩头的话,那么所有的戒,所有的教法就会内化成为你的一切,而你也会拥有一切存在于大心之中的东西。
39. 在你下定决心去做之前,你会觉得困难重重;一旦你下定决心,就会觉得那一点都不难。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你获得宁静安详。心的平静不意味着你应该什么都不做,真正的平静应该在活动中寻找。
40. 进步是一点一滴的
修行过一阵子之后,你就会明白,想要快速、不寻常的精进是不可能的。哪怕你做了很大的努力,进步仍然只会是点点滴滴。如果你急于求成,就会对自己慢吞吞的进步感到不耐烦,心里会想:“真是慢得要命!”这是不对的想法。
但只要保持真诚,在每个当下尽最大的努力便已经足够,没有任何的涅槃寂静是在修行之外的。
41. 坐禅就坐禅,不为别的
只有在没有计较心的情况下,你才是真正在做事。你坐禅,不是为了坐禅以外的目的而坐。只要你认为你坐禅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那你的候选就不是真切的修行。
42. 即便你无所作为,你仍然是在有所作为,你就是在表现你自己,表现你的真实本性。你的眼睛会表现,你的声音会表现,你的行为会表现。最重要的是,用最简单和最充分的方式去表现你的真性,并且在最微末的事物里去体会它、欣赏它。
第二部分
43. 煮饭就是一种修行
煮饭并不只是你为自己或别人准备食物,它是你的真诚的表现。所以,做饭时应该腾出宽裕的时间,心杂念,不期待些什么,只管煮饭就好!那是我们修行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真诚表现。
44. 远离兴奋
禅不是某种兴奋,禅只是全神贯注于我们一般的日常事务。
当你太忙或太兴奋时,你的心就会动荡不安,这并不好。如果可能,应该让自己保持宁静喜乐,远离兴奋。
45. 建立人格就像做面包,你只能把面粉少量、少量地搅拌,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来,而且烤面包时必须是用中等的火候。
最清楚各位的人是自己,你们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火候,你们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反过来,要是你太兴奋,就会忘了什么样的火候才适合你。
46. 佛陀说过:“善于修行的人就像牛车夫”,牛车夫知道他的牛能拉多重的东西,绝不会让牛负荷过重。
47. 如果你的修行是宁静且保有平常心,那么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开悟。
48. 要努力,不要骄傲
如果你修行得很好而因此心生骄傲,这个"骄傲"就是多余的成分。你表现得很好没错,但你却把某种多余的东西加在你的表现上,你应该丢掉那些多余的东西。
修行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正确的努力。朝正确方向所做的正确努力,是不可少的。如果你的努力指向不正确的方向,尤其是你也没觉察到的话,你就会白话一场。
所谓“从有所成转向无所成”,则意味着我们的努力不应该以追求结果为目的。如果你以“无所成”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它就会多出一些不必要的、多余的成分。
49. 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就会犯更多的错
因为我们全犯了同一个错,所以不了解自己是在犯错,因为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犯更多的错。我们以为自己制造了各种麻烦,这一类不好的努力称为“法缚”。你被某些错误的修行观念缠住了,走不出来 。当你被卷入某些二次观念,就表示你的修行并不清净。
所谓“清净”,不是指擦拭某样东西,使其从不干净变回干净。所谓“清净”,指的是只是让事物“如其所知”。当有多余的东西加到其上面,它就不再清净。当某样东西变成二元,它就不清净。如果你认定“坐禅”可以让你得到些什么,你的修行就已经不清净了。
50. 一只手也可以鼓掌
一只手的本身就是声音。哪怕你听不到声音,声音还是会在那里。如果你用两只手鼓掌,就会听到那声音。但如果那声音不是在鼓掌之前就已经存在,你也不可能把声音制造出来。在你制造出声音之前,声音就已经存在,因为有那声音存在,你才能把它制造出来,然后你才能听见它。
这声音无所不在。 不要刻意细听那个声音,如果你刻意细听,声音就会无所不在。如果你只是去听听看,声音就会有时在,有时不在。
51. 修行使众多无惧于失去
因为你早就已经存在,你才能出现在这世上。同样地,任何不“存在”的东西就不可能“消失”,一样东西之所以会消失,是因为它存在。
如果我们看着某个东西,它就有可能会从我们的目光消失,但如果我们不去看它,它就不可能从我们的目光消失。因为你看着它,它才会消失。如果你不看它,一样东西又怎么可能会消失?如果某人看着你,你可以逃开,但如果没有人看着你,你就不可能从自己逃开。
所以,不要把目光放在特定的东西上,不要想取得某种特别的成就。在你自己的清净本质中,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倘若你明白这个最终的事实,就会一无所惧。你也许会碰到一些麻烦,却不会感到恐惧。
52. 如果你执著于你做过的事情,你就会被自私的观念所缠缚。我们常常会以为自己做了好事,但实际情形也许并非如此。
53. 如果你的思想在你的活动上留下了痕迹,你就会执著于那个痕迹。如果你执著于你做过的事情,你就会被自私的观念所缠缚。
54. 别以为自己做了好事
我们常常会以为自己做了好事,但实际情形也许并非如此。
我们不应该忘记做过些什么,但却不该在记忆中留下一个多余的痕迹。留下痕迹和记忆往事是两回事。我们有必要刻自己做过些什么,但却不该执著于这些做过的事。
为了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做任何事情时,就须全副身心都投入去做,应该全神贯注于手边的事。你应该把事情做得完整,就像一团熊熊的篝火那样,而不应该当一团蒙蒙的火。你应该把自己彻底烧干净,如果你不把自己烧干净,自我的痕迹就会留存你所做的事情上面。
55. 与其批评你的文化,不如将全副身心投入这个道理简单的修行。 这样一来,社会和文化就会透过你而得以更新、茁壮。人们会对自己的文化抱持批判的态度,那是因为他们热恋于自己的文化。
我们的活动不应该留下任何痕迹,我们不应该执著于某些空想的观念或美好的东西,我们不应该追求善。真理总是近在手边,而且是你伸手可及的。
56. 六种生活方式
有六种生活方式可以实践人生目的“布施波罗蜜”就是第一种,意味着以布施而渡;第二种是“持戒波罗蜜”,意味着以持戒而渡;第三种是“忍辱波罗蜜”,意味着以忍辱而渡;第四种是“精进波罗蜜”,意味着以精进而渡;第五种是“禅定波罗蜜”,意味着以禅定而渡;第六种是“智慧波罗蜜”,意味着以智慧而渡。这六种“波罗蜜”事实上是同一种,只因为我们从六个不同的方面观察人生,所以把它们分成六种。
57. 布施波罗蜜
布施是无执,也就是说单单无所执的本身就是一种布施。
只要有正确的精神,那么我们所做的、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就都是“布施波罗蜜”。
58. 禅告诉我们不要设定目标,但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们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其实,这些并不矛盾,如果你了解了其中的含义。不设定目标,是为了让你忘记一切,从而创造一切。但忘记这一切的过程中,是以设定目标而努力的,它只是一个过程,而不应该是一种结果。在这个过程里,
59. 三种创造
第一种是我们对自己的觉知,打坐时,我们什么都不是,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谁。我们只是纯然地坐着。但是, 当我们站起来时,我们便再次存在,这就创造的第一步。当你存在,万物就会存在,一切都在同一刹那间被创造了出来。当我们从“无”当中出现,当万物从无现身,我们会看到一次崭新 的创造,就这是无执。
第二种是当你在活动、制造或是准备某些东西像是食物或茶的时候。
第三种是你在自己里面创造了些什么,如教育、文化或艺术。
但如果你忘掉了第一种(最重要的一种),那么其他两种就会像个失去父母的小孩——这两种创造出来的东西会显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60. 我们应该日复一日忘掉我们做过的事,这是真正的无所执著。我们应该做些新的事情。做新的事情当然要以旧的事情为前车之鉴,但我们不应紧抓着做过的事情不放,而是只要反省就好。
61. 别设定目标
只要你的修行是建立在贪念之上,只要你是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来坐禅,就不会真的有时间去实现你的理想。此外,你也会牺牲掉修行的意义。因为你的眼睛总是看着前面,你就会为未来的你牺牲掉现在的你,最后只落得一无所得。这是荒谬的,不是正确的修行方法。比这种理想主义态度更糟的是,抱着与别人争胜的心理坐禅。
62. 坐禅时,我们就只是坐禅,而不管有没有从中得到快乐。哪怕我们昏昏欲睡,哪怕我们厌倦了修行,我们还是会继续修行。不管有没有人鼓励我们修行,我们只是去做就对了。
63. 只要你能够持之以恒地修行,就会相当安全,但要持之以恒地修行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你需要找些方法来为自己加油打气。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单独修行,而你采取的又是某种差劲的修行方式,那么想要找到为自己加油打气的方法就会相当困难。
所以主张修行时应该有个师父,道理就在这里。
64. 小乘佛教的四类修行:最好的一种修行是没有快乐的感觉(包括精神上的快乐),修行的人只管修行,忘掉了肉体与心灵的感觉,也忘掉了自身的存在;次一等的是在修行时,感觉到一点点肉体的快乐,而你之所以修行,也是为了这种快乐;再等而下之的是,在修行时,会同时感到精神与肉体的快乐;最下一个层次则是修行时,既无思想,也没有好奇心。最好的层次是只管修行,不求其他。
65. 哪怕是错误的修行,只要你知道它是错误的并持续修行下去,自然而然就会变成正确的修行。
66. 成见是冲突的根源
冲突的根源是一些成见或一边倒的看法。明白了这点,你就能出入于各种不同的修行方法而不为其所囿限。要是你不明白这一点,就会被某种特定的方法所缠缚。
67. 真切的修行是没有特定方式的,你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且弄明白其优缺点所在,等搞清楚之后,当你采用这种方式来修行时,就不会有危险了。
68. 我们的修行方式不设定任何特定的目标或目的,也不崇拜任何对象。
69. 通常,当人们相信了某种宗教,对自己的态度就会像个角尖食不愈来愈朝外头的尖角。但我们的禅道却不是这样 ,在我们的禅道里,角尖总是向内,而不是向外。
70. 不管在任何环境之下,你都不能够忽视佛,因为你自己就是佛,只有这个佛能完全帮助你。
71. 研究佛法,研究自己
研究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佛法,而是为了研究我们自己。
应该记住的是,我们在某个地方从事修行,其目的只是在于研究自己。我们是为了变得独立而研究自己。
72. 佛法无关乎好与坏。我们只是做我们该做的事,这就是佛法。
73. 学佛的最终目的是忘掉自己
研究佛法是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是为了忘掉自己。当我们忘掉自己,我们就会成为存在(亦即实相)的真实活动。了悟这个事实以后,这个世界将再也没有烦恼可言,而我们也可以毫无烦恼地尽情享受生命。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了悟这个事实。
74. 静坐于烦恼之中
要解决烦恼就是要成为烦恼的一部分,与烦恼合而为一。当你成为四周环境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把自己叫回到当下来),就不会有烦恼可言。但是当你的心游游荡荡,那你四周的环境就不再是真实的,你的心也不再是真实的。
75. 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坐禅。哪怕你是“躺”在床上,一样可以是坐禅。反过来说,就算你是在禅堂里打坐,如果心不在焉,我也怀疑各位是不是真正的自己。
76. 如果我们能像只青蛙的话,就总会是我们自己。但一只青蛙也会有迷失自己的时候,这时它就会哭丧着脸,而有昆虫飞过时,它会快速伸出舌头,“啪”的一声把昆虫卷住,然后吃掉。
所以,我想青蛙经常会喊自己的名字,你也应该这样做,哪怕在禅堂打坐时,你有时也会迷失自己。当你昏昏欲睡,或者当你的心思开始游荡,你就会迷失自己。当你觉得腿酸,心里想着“我的腿怎么会这么酸?”那时你就迷失了自己。
因为迷失了自己,烦恼对你来说就会成为真正的烦恼。当你没有迷失自己,哪怕你碰到麻烦,都不会觉得它们是什么烦恼。
77. 大多数的人都活在幻相之中,他们被烦恼卷住,并企图想要解决烦恼。但活着无可避免地只能活在烦恼中。要解决烦恼就是要成为烦恼的一部分,与烦恼合而为一。
78. 佛性并不存在于你的平常心之外。当一辆牛车不走,你是要鞭打牛还是鞭打车?
你要鞭打哪个,这个问题就代表你的心已经四处游荡。如果你不问问题而只是确实去鞭打马,那么车子就会动起来。事实上,车和马是一而不是二。当你是你,就不存在鞭打马还是鞭打车的问题了。当你是你,坐禅就会是真正的坐禅。
79. 只要你是真正的坐禅,那众生就会在同一时间修习我们的禅道。
80. 只管做,别问结果
黎明与中夜是没有缝隙的。在夏天过去之前,秋天就已经来到。我们应该以这种方式来理解人生,我们应该带着这种理解来修行,来解决我们的烦恼。
81. 你应该吃眼前的食物,有时候你并没有真正在“吃”。你的嘴巴是在吃东西没错,心思却飘到别处去了,你对嘴里头的东西食不知味。你在吃饭时能够专心吃饭,一切就都顺顺当当的。不要带一丝丝的忧虑吃东西,那表示你就是你自己。当你成为你,你就会以事物的本然面貌看待它们,与周遭浑然为一。这才是你的真我,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是青蛙的修行。
青蛙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好榜样——当一只青蛙成为一只青蛙,禅就会成为禅。当你把一只青蛙了解得彻彻底底,就会得到开悟而成佛,而你也会别人带来裨益,这就是坐禅!
82.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
了解空性的人却总是能以事物的本然面貌接受它们。他们能欣赏一切,不管做什么,他们都总是能以坚定不移来化解烦恼。
83. 说你想说的话
不要刻意迎合别人,最重要的是如实表达你自己,这样你才会快乐,别人也才会快乐。
84. 忠于自己,打开自己
你应该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的心。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该毫无保留,这样子可以让对方更容易了解你。
听别人说话时,你应该把所有的成见与主观意见摆在一边,就只是聆听对方说话和观察他说话的方式,不可以对太多对与错、善与恶的价值判断。我们应该只是聆听和接纳,这才是我们与人沟通的正确方式。
85. 如果我们刻意调整自己去迎合别人,就不可能保持自然。 不要刻意迎合别人,最重要的是如实表达你自己,这样你才会快乐,别人也才会快乐。透过禅修,你将获得这种能力。
86. 我们的修行是以大乘的精神来进行小乘的修行,也就是用无定形的心来进行严格的、形式化的修行。尽管我们的修行看起来很形式化,但我们的心却是不拘一格的。尽管我们每天早上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坐禅,但不能因此就说那是一种形式化的修行,所谓的“形式化”或者“非形式化”,完全是分别心的产物。
87. 如果你对某人说什么而他不赞同,不要尝试从知性上说服他。不要跟他争辩,只要听他的反对意见,让他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也就是不要把观念强加给别人,而是与对方一起思考。如果你觉得自己刻了辩论,那一样是错误的态度。试着不要去争辩,不要有争胜心理,只是聆听就好,但我们要是摆出辩输了的态度,那也是不对的。
88. 生与死只是同一件事,明白这点之后,我们将不再恐惧死亡,生命中也不会有实质的烦恼。
出生让我们脱离一体性,让我们有了七情六欲。你会有烦恼是因为你有七情六欲,你执著于七情六欲而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当你不明白自己与河流、与宇宙为一体,就会产生恐惧。但不管有没有分成一滴一滴,水始终是水。生与死只是同一件事,明白这点之后,我们不再恐惧死亡,生命中也不再有实质的烦恼。
第三部分
89. 不管你坐禅与否,佛性都是你本自具足的。因为你佛性本具,所以你的修行中自会有开悟。我们强调的并不是达到的境界,而是对我们真实本性的强烈信心和修行的真诚。
90. “我”的观念只是迷执,会蒙蔽我们的佛性。但我们总是不断去制造这个“我”,把这种过程重复又重复,结果是,我们的人生完全被各种自我中心的观念所充塞,这样的人生称为“业命”。
佛的生命不应该是一种业命,我们的修行目的在于切断“业”片旋转的心。如果你刻意开悟,就会造出业来,并且为其所驱策,那样你只是坐在黑色蒲团上浪费你的时间。
91. 佛教的基本教法是“无常”,也就是变动不居。对万物来说,无常是基本的真理,没有人可以否认这个真理,而佛教的一切教法,也可浓缩在“无常”二字之中。无常的教法也可理解为无我的教法,因为,如果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变动不居,那它们就没有常住的自性可言。
92. 每一种存在的东西本身并无单独、分立的自性可言。这种教法,即称为“涅槃之教”。当我们了解了万物无常这个长住不变的真理,并因此获得从容自若时,我们就是身处涅槃之中。
93. 在痛苦中寻找快乐,是我们接受“无常”此一真理的唯一方式。不懂得怎样接受这个真理,你就无法活在这个世间,想要逃离这个真理,那只是白费力气。
如果你够诚实、够坦率,那要接受这个真理并不是那么困难,你只消改变一点点思考方式就成。
94. 你是独立的,我也是独立的,各自存在于一个不同的刹那。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是相当不同的存在,我们事实上是同样的一回事。我们既相同,又相异。
95. 当你从事某个活动,只要你的心能够专注,且保有信心,那么,你心灵状态的本质就是活动的本身了。当你专注于你存在的本质,你就为活动做好了预备工夫,活动不外乎就是我们存在的本质。当我们坐禅,静谧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大活动本身的本质。
96. 木炭不会成为灰烬。灰烬就是灰烬,灰烬不是从木炭来的。木炭与灰烬都有自己的过去与未来,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因为它们都是浩瀚表象世界的一下电闪。木炭与熊熊火焰是相当不同的存在,黑色的木炭同样是浩瀚表象世界的一下电闪。只要是黑色的木炭,就不会是火红的木炭,所以黑木炭独立于烧红的木炭之外,而灰烬又是独立于木炭之外,每个存在都是各自独立的。
97. “柔软心”就是一颗柔顺、自然的心。如果你能有这样的心,就能享受生命的欢乐;如果你失去它,就会失去一切。尽管你自以为拥有什么,实际上你一无所有。
自然就是某种独立于一切的感觉,是某种基于“无”的 活动。来自“无”的东西就是自然,从土地里发芽长出来的植物就是一个例子。
种子并没有“要长成一棵植物”的观念,但种子却拥有自己怕形相,且与土地以及四周环境处于完全和谐的状态。
98. 如果你会这样想:“我所有的朋友都跑去小睡一下,为什么我不去睡?既然大家都不工作,为什么我要卖力工作?大家都有那么多钱,为什么我不能有多一点的钱?”这不是自然。因为你的心被某些别的观念或别的观念给纠缠住了,你不是独立的,你不是你自己,也因此那不是自然。
99. 没有“无”就没有自然,就没有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存在是从“无”而来一刹那接着一刹那地来。“无”总是在那里,万物从中涌现。但是通常为,我们都会忘了“无”这回事,行为举止就像是我们拥有了“有”。
100. 柔软心就是一颗柔顺、自然的心。如果你能有这样的心,就能享受生命的欢乐;如果你失去它,就会失去一切。尽管你自以为拥有什么,实际上你一无所有。但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无”,你就会拥有一切。
101. 如果你刻意去追寻自由,就不会找得到自由。在得到绝对的自由之前,你必须先拥有绝对的自由,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102. 只要我们对未来有某种确定的观念或期望,我们就无法以真正认真的态度面对当下。我们常说“这件事情明天(明年)再来做吧!”我们说这样的话,是因为相信存在于今天的东西会继续存在于明天。
103. 了解自己,就能了解一切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道路,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开拓出的道路,就会是一条遍通一切的道路。所以,当你努力开拓自己的道路时,就能够帮助登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开拓自己的道路之前,你帮不上任何人的忙,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得上你的忙。
104. 向西走一里就意味着向东走一里。一般来说,向东走一里和向西走一里是相反的事,然而,如果你能够向东走一里,就表示你也能够向西走一里。这就是自由。没有这种自由,你就无法专注于手边的工作。也许你以为自己专注,但没有这种自由,你做事时就会有某种不自在之感。因为你被向东走或向西走的观念束缚住了,你的活动就变成了二元性的,而只要你被二元性给困住,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你也就无法专注。
105. 专注意味着自由,所以你的努力应该不指向些什么,你应该专注于“无”。
106. 当你能把自己与坐禅合而为一,那就会是青蛙的坐禅。我们常以为,青蛙坐着的时候才是坐禅,跳跃时就不是坐禅,这是个误解。如果你明白“空性”意味的是一切总在当下,那样的误解就会消失。
107. 如果我们能够隋朝准备好去思考,就用不着花力气去思考。这种预备好的心灵状态称为“正念”,正念同时也就是智慧。但我们所说的“智慧”并不是指某种特殊的心智官能或哲学。心的念兹在兹就是智慧,所以智慧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哲学或教法。
但智慧不是某种学习得来的东西,智慧是从你的“念”生发出来的。所以重点是,准备好观物,准备好思维,这被称为心的空性,而空性又不外科是坐禅的修行。
108. 无
“无”不是指虚无,这“无”是某种东西,是某种随时准备好披上特定的东西,而在其活动中具有某些规则、理论或是真理。这样的“无”就是佛性,就是佛本身。当这样的存在被人格化时,我们称之为“佛“;把它理解为终极真理时,,我们称之为“法”;当我们接受这个真理,并把自己视为佛的一部分来行事时,我们称自己为“僧”。
我们应该先开悟,进而修行,再进而思考。开悟就是相信“无”,相信某些东西是无色、无相,而又随时准备好要披上色和相的。这是不可动摇的真理,我们的活动、思想、修行都应该以这个西湖的真理为基础。
109. 禅修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修
禅修与日常生活也是同样的一回事,禅修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禅修。
110. 尽管万物皆有佛性,我们却爱花朵而不喜欢野草。这是人性的本然,但执著于某种美好的东西同样是佛的活动,不喜欢野草也是同样是佛的活动,这是我们应该明白的。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执著于一些什么也就没啥不妥。如果那是佛的执著,那就是无执。
爱与恨是同样的一回事。我们不应该单独执著于爱,我们也应该要接纳恨。不管我们对野草观感如何,我们仍然应该接纳野草。如果你不喜欢它,你大可不必去爱它;如果你爱它,那你就去爱它。
虽然我们爱花朵,花朵还是会谢;虽然我们不爱野草,野草还是会长。
111. 学习什么就是为了了解你自己,研究佛法就是为了研究你自己。学习什么不是为了获得某些你原先不知道的知识,你在还没有学习那些知识之前,你就已知道了。学习什么以前的那个“我”和学到什么以后的那个“我”是没有鸿沟的,愚与智之间也没有鸿沟。一个蠢才就是一个智者,一个智者就是一个蠢才。
112. 生而为人就难免会有许多烦恼,但这些烦恼实际上并不是烦恼。这些烦恼是被创造出来的,是我们那些自我中心的观念放大而成的。
113. 坐禅时,你不应该企图获得些什么,你应该只是单纯地静心打坐,不依赖些什么。保持身体挺直,不要挨着或靠着什么东西。保持身体挺直的意思是,你不依靠任何东西。就是这样,身、心两方面都不依赖任何东西,你就会获得完全的静。相反的,要是坐禅时依靠着什么或想要达到些什么,那么你的坐禅就是二元性的,无法得到完全的静。
114. 努力的意义在于努力的本身
我们应该在达到一些什么之前,就先了解努力的意义。我们应该在获得开悟前,先获得开悟。我们不是在开悟之后才了解开悟的, 努力把事情做好的本身就是开悟。
115. 拿佛教与基督教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佛教就是佛教,而佛法就是我们的修行。当我们抱持着一颗清净心来修行时,我们甚至没有自觉到自己正在修行。
到底佛教在哲学上是不是更深刻、更上乘、更完美,其实这些都无关宏旨,让修行保持在清净的形式才是我们的目的。有时候我会觉得,不知道佛教实为何物却大谈佛教的教法或哲学有多么完美,这形同一种亵渎。
116. 禅修之前,先正本清源
不正清源就无法品味我们这个人生努力的结果。我们的努力必须是有意义的,要知道我们努力的意义何在,就必须找出我们努力的本源。在了解本源之前,不应计较自己努力的成果。如果本源不清净的话,我们的努力就不会是清净的,而结果也就不会尽如人意。
117. 在虚妄中建立修行,哪怕你认为自己身处虚妄,你的清净心却依然存在。在你的虚妄之中体现清净心,这就是修行。只要在虚妄中体现清净心,虚妄就会消失。当你能说出“这是虚妄”这样的话时,虚妄就会无地自容,自己走开。所以,“当在虚妄中建立修行”,不因虚妄而有所挂碍,就是修行。而即使你自己没有意识到,但这就是开悟。
反过来,如果你刻意要把虚妄赶走,虚妄只会更加赖着不走,而你的心为了对付它们,也会愈来愈忙碌。所以,只要对自己说“哈!这只是虚妄”,不必被它困扰,而只是冷眼旁观,你就会拥有你的真心、平静心,一旦你开始要对付虚妄,就会被卷入虚妄之中。
118. 佛性
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还没坐禅之前,还没在意识层面认识佛性之前,我们就已经拥有佛性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无不是佛的活动。如果你刻意去了解佛性,就不会了解佛性;如果你放弃了解佛性,则对佛性的真正理解就唾手可得。
119. 真心
大心总是与你同在,就在你左右。你的双眼就在你的左右,因为你看不到你的眼睛,而眼睛也看不到它们自己。眼睛只会看到外面的东西,也就是客体性的东西。如果你反省自己,那被反省到的“我”就不再是你的真我,你不可能把自己投射成为某种客体的对象来加以思考。
你的真心总是与你看到的任何东西同在,尽管你不自知,但你的心就在你每个当下所看到的东西。氢,这个心不啻就是万物。
真心就是一个观看的心。想要看到鱼,你必须观看水。事实上,当你观看水的时候,就会看到真正的鱼。要看到佛性以前,你就要去观看你的心。观看水,则真性自在其中,真实本性就是那被观看的水。
120. 佛教徒不会有唯物或唯心的观念,不会认为物只是心的产物,也不会认为心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常在谈的身与心、心与物,其实都是一体的。
121.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除刹那生灭的显现于目前的色相以外,别无一物存在,一物会流转为另一物,让人无法抓住。雨停之前,我们就可以听到鸟鸣声。哪怕是下着大雪,我们一样可以看到雪花莲和一些新长出的植物。在东方,我们会看得见大黄。在日本,我们春天就吃得到黄瓜。
如此寂寞,如此苍凉
作者:mado1983 发布时间:2007-11-23 06:29:28
萧红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看,竟觉得再没有一个女作家能及得上她。那些字句,最平常不过,却在心里一点一点蚀出一个大坑,空空落落的直想落泪。
常道人生是苦乐参半,有时乐观一点,就把吃苦当吃补,斩钉截铁对自己说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憋着挺着,不敢松懈,不敢退缩,脸上带笑,心也要拿钢筋水泥加固过,就怕一旦动摇再难鼓起勇气。这人生啊,说不艰辛是骗人的。若碰上某个深夜心思彷徨的时候,看到凄婉的文字,不自觉就会放缓了呼吸,放松了情绪,任寂寞席卷而来。想着罢了罢了,今夜就放肆一回吧。
“请神的人家为了治病,可不知那家的病人好了没有?却使邻居街坊感慨兴叹,终夜而不能已的也常常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呼兰河传》更像一部自传,萧红回忆着出生小城的每条街每间商店,自家的每间屋子每个摆设,当然还有那些人那些事,好的坏的,不好的不坏的,好的不见得怎样优美,坏的也不会有多可恶,总是命当如此,哭也由不得人,笑也由不得人。东大街的泥坑,陷了多少次马,也没有人说要去填;漏粉人家的草房歪得一塌糊涂,也没见人说要去修;七月十五呼兰河上的水灯慢慢向下游漂,漂着漂着就灭了一盏;邻家人的歌声,像一朵红花开在墙头上,越是鲜明,就越觉得荒凉。竟是生也由不得人,死也由不得人。
萧红的文字,总是无止尽地沉落下坠,看着让人又喜欢又心疼。这样的女子纤细敏感偏偏缺少足够的爱,她童年时,母亲父亲都不喜她,唯一亲厚的爷爷没有多久也去世了,当诺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却还有一生的路要走,而这一生,荆棘满路,无人相伴,究竟要怎么走。
满篇满纸,都是回忆,满眼满心,都是萧索。这书不该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说,你若望向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我只怕,萧红她已在深渊。芸芸众生,各有自己的无奈挣扎,保不准什么时候一个念头就放任自己坠落,跌进无边黑暗里,永远永远都不想醒来。而我绝对不能这样,我连那个崖边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但,蚀出的大坑,可以填上;松动的围墙,可以修补;悲凉的人生,却有什么方法补救?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已买(215+)
- 内涵好书(169+)
- mobi(200+)
- 无漏页(294+)
- 体验满分(128+)
- 速度慢(342+)
- 四星好评(325+)
下载评价
- 网友 詹***萍: ( 2025-01-06 09:21:0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康***溪: ( 2025-01-09 04:36:38 )
强烈推荐!!!
- 网友 汪***豪: ( 2025-01-07 00:55:50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师***怀: ( 2024-12-31 13:42:40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后***之: ( 2024-12-17 00:12:1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权***波: ( 2024-12-13 00:50:4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9 21:43:58 )
五星好评
- 网友 芮***枫: ( 2025-01-01 09:54:57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寿***芳: ( 2024-12-19 09:52:1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孙***美: ( 2024-12-19 08:52:1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通***蕊: ( 2024-12-26 04:21:47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隗***杉: ( 2024-12-11 21:50:1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习***蓉: ( 2025-01-03 13:25:34 )
品相完美
- 网友 印***文: ( 2025-01-09 01:48:47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居***南: ( 2025-01-05 07:00:3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宿主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4册英国找不同神奇的专注力训练书3岁幼儿益智智力开发综合训练营迷宫大冒险数字大爆炸图形大猜想儿童大脑思维逻辑训练游戏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编公司法教程/高等学校法学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变态心理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考研大纲: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研英语考试大纲词汇用法手册 ( 精华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寻找巴金的黛莉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经典版图画捉迷藏(全4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笔试+上机)详解与样题精选(附光盘一张)(一级)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111455028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同步字帖课课练·五年级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