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书】精美图片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正版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809765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
  • 页数:182
  • 价格:4.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57

寄语:

全国三仓发货,物流便捷,下单秒杀,欢迎选购!


内容简介:

1930年,阿德勒出版了《儿童的人格教育》,他对个体人格的关注对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教育关怀是阿德勒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动力之一,人格应是教育关注的核心。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同,阿德勒认为,虽然个体的成长主要是受童年特别是人生前四五年的影响,但人格是社会决定的,不是性决定的;人格的中心是意识,不是潜意识;个体行为的动力是自卑感,不是性。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即生活风格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基本定型了,主要有四种生活风格: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和对社会有益型。他发现,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生活性格有重要的影响,他把养育风格分为:民主与鼓励、过分宠爱、过于顺从、主义、忽视、拒斥、过于强迫、刺激孩子的性意识、惩罚、对健康过于关注,等等;并分析了不同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的重要的、几乎不可逆转的影响。“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而已。”学校教育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是孩子成长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教师应是精通人性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人。对儿童的无知,使教师的教育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阿德勒是治疗“问题儿童”的专家,堪称“现代精神治疗之父”,他注重人格的整体性,注重优越感的目标追求,注重价值观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他总结了儿童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发展积极的异性观。他给出了“问题儿童”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关系建立、收集信息、澄清、鼓励、解释—认可、认知、情感突破、从不同方面进行改变、强化、社会情感、目标重建、鼓励他热爱奋斗,喜欢不熟悉的东西。从心理分析和治疗入手,是引导和解决问题儿童的根本之道。阿德勒的心理分析和人格教育的根本一点是把儿童的生活风格和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导到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上来。


书籍目录:

章引言001

第二章人格的统一性014

第三章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023

第四章追求优越感的引导039

第五章自卑情结049

第六章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情结060

第七章社会情感和儿童成长的障碍: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073

第八章孩子在家庭的位置:

儿童的心理处境及其矫正086

第九章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094

第十章孩子在学校105

第十一章外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120

第十二章青春期和性教育132

第十三章教育的失误144

第十四章对父母的教育151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

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虽然这种补偿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它也它也可能 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从而会扩大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卑感过于严重,那么当事人最终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为上 加以克服。

殊不知学校只不过是让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显现出来而已。

对于这些丧失信心的儿童来说,选择最为便捷的成功之道,最具吸引力。在他们看来,比起走社会所认可的大道,甩开社会的道德责任要容易得多,这会给他们一种毫不费力的征服感。这种人只肯做十拿九稳的事情,借以炫耀自己的优越。选择捷径显示了他们内在的怯懦和虚弱,尽管他们的行为表现得相当勇敢无畏。

接下来,来探讨另—类从未受过关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在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生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事实,即他们在童年时代都受到过恶劣对待。因此,他们就形成了冷酷、满怀嫉妒和恨意的性格。他们无法容忍别人幸福。一旦他们拥有孩子,或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他们就会认为孩子不应该比他们自己的童年过得更幸福。这类人不仅会对自己的孩子持这样的态度,作为别人孩子的监护人时也会持这样的态度。

这类人还会用许多自我感觉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例如例如“收起鞭子,害了孩子”。这些人不断拿出证据和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行为,但都无法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僵硬的、专横的教育只会使孩子离他们的教育者越来越远。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被研究的对象并不理解他自...


决定孩子成长的因素既不是孩子内在的能力,也不是他所处的客观环境,而是这个孩子对于外在现实的看法,以及他对他和这种现实所构成的关系的理解。这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并不决定一切,我们成年人对于小孩的处境的判断也不重要。关键要以孩子自己的眼睛看待他的处境,以孩子错误的判断理解他的情况。我们不能期待小孩的所作所为合乎逻辑⸺ 也就是说,符合我们成年人的常识。我们应当清楚:孩子们在理解和把握他们的处境时会出现谬误。的确,我们必须记住:如果孩子不会出错,对他们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孩子的出错是天生注定的话,我们也就不可能教育或改正他。因此,相信人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人,不能够也不应该做教育孩子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人们更关心表面的成功而不是全面的教育。可以轻易获得的成功只会昙花一现,因而培养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毫无好处。更重要的品质是勇敢、坚持和自信,遭遇失败而不是气馁,反而把失败当成新问题加以处理。”

——《儿童教育心理学》【奥】阿尔佛雷德.阿德勒


在考虑人格的构成时,要注意到:人格的统一体,还有

它独特的方式和目标,并不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相反,一个人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才真正是他的人格结构的基础。人对事实的看法和观念,并不就是这事实本身;因此,人类虽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同一性事实的世界,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


有些孩子语言迟疑或不愿说话,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从不让他们说完整一个句子,从不让他们自己回答问题;另一些孩子则是因为说话时被取笑和嘲讽而丧失了信心。对于孩子说话不断地纠正和挑剔,似乎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不良习惯。其糟糕的结果是,这些儿童经年累月地背负低人一等和自卑感之苦。

如果没有社会情感,人的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理解力和逻辑感都是不可想象的。完全独居的人根本不需要逻辑,或者说他对逻辑的需要不会多于任何一个动物。

有时候,有些人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很不明智,不过,从行为者的目的来看,这些行为却是完全明智的。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再那些总以为别人也会像他们一样看问题的人身上。这也表明社会情感和常识在行为判断上多么重要。

社会情感给个体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是他生活的主要支撑。这种安全感也许和逻辑思考及真理所给予我们的新人不同,不过,它是这种信任显著地组成部分。为什么数学计算能给所有人这样一种信任感,从而使我们倾向于把只有能用数字表达的东西才视为真实和正确的?其原因是,数学计算比其他的思想过程更容易传递给我们的同伴,同样,我们的理智更容易对此进行操作。


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记住儿童的生活方式通常在4-5岁的时候逐渐稳固。在此之前,我们要协助他发展必需的社会情感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生活。在5岁以前,儿童对人和事的态度通常已经确定和固化,他将来的生活态度或多或少都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有着固有的模式,儿童容易深陷于此,不断重复早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阿德勒是治疗“问题儿童”的专家,堪称“现代精神治疗之父”,他注重人格的整体性,注重优越感的目标追求,注重价值观在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他总结了儿童教育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发展积极的困难观、发展积极的他人观、发展积极的异性观。他给出了“问题儿童”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步骤:关系建立、收集信息、澄清、鼓励、解释—认可、认知、情感突破、从不同方面进行改变、强化、社会情感、目标重建、鼓励他热爱奋斗,喜欢不熟悉的东西。从心理分析和治疗入手,是引导和解决问题儿童的根本之道。阿德勒的心理分析和人格教育的根本一点是把儿童的生活风格和对优越感的追求引导到对社会有益的方向上来。


书籍介绍

《儿童的人格教育》主要内容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对成人来说,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这对儿童也一样。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儿童尚未成年,给予他们指导就异常重要。其实,成年人有时也需要指导。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放任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有2万年的时间,且在恰当的环境下发展的话,他们也许最终可以适应现代文明的成年人的行为规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有限。因此,成年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成长。


精彩短评:

  • 作者:Mr.Mc 发布时间:2013-11-25 20:26:03

    旅行圣经

  • 作者:kayoko 发布时间:2021-11-20 11:22:45

    注释不够多,没有译文

  • 作者:饥饿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2-11-02 13:22:51

    读的第一本诗集

  • 作者:风风风 发布时间:2022-02-05 16:42:46

    没有人评论都是有原因的

  • 作者:张兮兮 发布时间:2022-01-21 01:06:29

    随便翻一翻

  • 作者:STARFISH 发布时间:2020-01-19 10:20:49

    纸质版的度娘百科。。。。。


深度书评:

  • 了解孩子,更正视自己——译者序

    作者:Sundae 发布时间:2021-09-13 14:53:24

    本书著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和精神病理学家。他早年学医,大概在1900年开始探索、研究人的心理疾病。他是提出关于人的自卑感概念和理论的第一人。在1937年出版的《人的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一书中,

    他提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了人的自卑感。 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亦即心理、感情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

    。后来,他进一 步完善了他关于自卑感及其补偿这一核心理论,并创建了个体心理学。他推而论之,认为

    人的一切努力都指向克服人的不足感⸺ 这种不足感是每个人都体验过的,尤其是在人的幼年时期。人的冲动就是要努力达到完善,这表现为争取获得优越感,也就是对人的不足感和自卑感的一种过度补偿

    个人的人格⸺ 包括他的目标、他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努力方式⸺ 决定了他的一整套生活方式。

    个人的人格,或者说他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人的早年业已形成。他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对事物的理解方式、感觉方式及对事物做出的反应, 就都无不以他的这一生活方式为依据。另外,阿德勒强调

    个人必须与社会构成联系。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对待社会中同类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健全的精神心理是以他的理智、对他人及社会的兴趣和关怀、对于自卑的克服为标志;精神疾病则是以自卑感肆虐、自我中心、全力寻求自己的利益而罔顾他人等特征为记号。由于人格结构形成于儿童期,所以, 要

    找出人格心理问题的症结,只能从人的童年时期入手

    。另外,

    既然关乎人的一生精神健康的人格形成于儿童期,那么,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情,这也就是“教育”一词在阿德勒心目中的含意

    。阿德勒毕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过程,他对于儿童教育的理论是他作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工作成果,或者说,副产品。

    阿德勒的儿童教育理论,围绕着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

    。如果我们把对孩子的教育仅仅理解为致力于向孩子灌输空洞的道德说教、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那么我们就会发现,

    阿德勒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 种全新的、和上述对教育的见解迥然有别的理论

    。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总结为一句话,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

    。 其他诸如如何帮助孩子积累书本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智力一类的问题,则是儿童教育的枝节和皮毛。这是因为,

    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精神心理,才能客观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而所谓的智力,不也就是客观地理解和处理人和事的能力吗?阿德勒甚至指出:儿童太过沉迷于阅读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他应该多在户外活动,和他的伙伴一起玩耍;阿德勒提醒我们注意那些阅读量超乎寻常的孩子:他们有可能利用积累知识来追求优越感,而这种争取优越感的方式其实并不足取,这种方式和一些孩子搜集物品的倾向及哗众取宠的习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各种各样,孩子的害羞、孤僻、口吃、尿床, 或者无心向学,甚至打架闹事、触犯法律—— 所有这些问题 都在本书得到细致的分析。

    问题儿童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只是表象而已,这些表象的背后就是由于这些孩子在追求完美、追求优越的过程中迷失了正确、有用的方向,他们因而选择了无用的、错误的发展方向。解读孩子出现的问题的含意并矫正孩子心理缺陷的前提,是对人格形成和结构有一个确切的了解。

    本书正是对儿童人格的构成做了全面、透彻的阐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还讨论了人的天性、遗传的作用等问题。因此,

    本书内容已经超出儿童教育这一专门领域。它是一本探讨人性、人的心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 列问题的力作。

    作为心理学家的阿德勒对儿童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的理论,既独到又深刻。虽然这本书发表距今已经数十年,但他的见解在当今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 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是译者的看法,也是译者翻译这本心理学和教育学名著的原因。当然,所有喜欢了解人⸺ 了解孩子,了解自己⸺ 的读者都会通过阅读这本书得到教益。

    韦启昌

  • 教育,是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作者:初冬山雨 发布时间:2019-08-09 18:22:34

    以前看《自卑与超越》时,就觉得虽然只有薄薄一册,内容却是零零落落,最近看《儿童教育心理学》,感觉到熟悉的风格,不厚的一本,依然没有明晰的框架,知识点散布在内页各处,于是,先来泛泛读,再来细细梳理,总结出一些自觉核心的观点,敬仰大师的洞察和预见,近百年前的作品,对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极富价值的指导意义。

    在阿德勒看来,

    教育,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

    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形成的生活风格,会影响未来的人生轨迹,足可见教育之重。而这本书,正是写给每一个和“教育”有关之人的,不论是教育从业者,还是为人父母,都可以从中收获一些启发。

    生命是一个整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个体

    生命的每一次经历都不是独立事件,它们在生命中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事件都存在于自己整体生命的背景之下,

    儿童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他总体经验和整体人格的表达。

    比如,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入园后表现出极大的不适,长时间哭闹拒绝上学,无法和小朋友相处。

    当孩子的个人生活方式与学校要求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可能就需要家长适时反思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生活背景,

    在家庭教养的过程中,没有为此做出准备,孩子没有获得过于此相关的指引,幼儿园这一环境的变换,不过是让家庭教育的问题尽早暴露出来而已。

    所以,问题不是一夕产生的,总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相信成长不是僵硬的机械论,而是不断持续发展的,教育和改变才有了可能。

    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一体两面的强大杀伤力

    “自卑和超越”是提及阿德勒就会想到的代名词,阿德勒认为:

    所有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个人处境的改善会减弱自卑感,心理学上把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自卑往往代表着负面,而超越则象征着一种优秀品质。但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是自我感觉处于“下游”的状态,超越是对突破现状的渴望,

    两者是基于同一个事实的两个基本面,过度的自卑或者过分的追求优越,都会对个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过度自卑的害处比较好理解,会打击自信,削弱人们对抗困难的勇气,甚至自我设障堵住成功的大门,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

    但对于追求卓越,我们确是有着很深的误解。中国文化一直鼓励拼搏进取、力争上游、勇攀高峰,鼓励追求卓越,像勇者一样一往无前,但过分的雄心、过高远的目标,往往会给儿童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当孩子自觉无法满足期待的时候,还在一味的争强好胜只会摧毁自信,不敢挑战一丁点困难,只拣选那些能带来肯定结果的事情做,执着于分数或者评价,更坏的情况是,为了维护自己脆弱的优越和自信心,这些孩子会嫉妒比自己优秀的人,贬低、中伤他人以维护自己妄自尊大的卓越梦。

    在成年人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人,比如某些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柠檬精”,逞口舌之快寻求心理的满足。

    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形成个人的生活风格

    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有社会情感的需求。达尔文观察到,那些防御武器不够锐利的动物总是群体出没,大自然没有赋予这些动物尖牙利爪和翅膀,它们才组成团体一起生活以作补偿。组成团体不仅可以弥补个体所缺乏的能力,还能使他们发现保护自己和适应生存的新方法。所以,在阿德勒看来,

    如果儿童缺乏对社会的参与,不仅是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也会造成心理上的封闭。

    为人父母者,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将孩子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其他人那里去,让孩子具有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个人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

    1--社会关系。

    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对友谊、忠诚、信任等等这些人际关系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如何度过一生。

    即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在社会分工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想要从事的职业、承担的社会角色等等。

    3--两性关系。

    即爱情和婚姻。

    对基本问题的回答,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也反应在个人的具体行动上。

    一个人在接受幼儿教育时,是培养社会情感的最佳时机,儿童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进而影响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一些需要注意的教育误区

    自卑情结的恶性循环

    由于家庭问题或身体问题引发心理缺陷,对这些儿童来说,生活充满了辛苦和磨难,他们在生活和人际中屡屡受挫,对周围的环境保持敌对的态度,心怀怨恨的孩子通常会有一种破坏别人生活的阴暗性格,她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应对环境,试图通过欺压弱小来补偿他们的无力感。

    而那些一直被娇宠溺爱的孩子,习惯了做家庭的核心焦点,当走出家门的时候,会发现世界的聚光灯并没有打在自己身上,则会萌生退缩的想法,以至于厌学逃学,时时刻刻想要再次回到被家人呵护宠爱的环境中去,拒绝长大。

    为了避免自卑情结的产生,

    对于父母来说,既不应该用浪漫美化现实,也不应该用悲观的词语形容这个世界,他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能够从容照顾好自己。

    从家庭开始“预备教育”,帮助孩子不断扩展生活范围。

    ------------------------------------------

    由劣势演变成的防御机制

    有的孩子会表现出懒散、心不在焉或者制造一些疾病的借口,在这些时候,家长往往会惋惜“如果勤快/注意力集中/多运动,就可以把事情做好”,却忽视了这些小行为背后的“小心思”,

    这些行为可能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作为逃避困难的借口

    ,不作为就不会被说成是愚笨,而且还成功吸引了父母的关注和照顾。

    此外,虽然“阅读”一直被我们归为好习惯一类,但阿德勒也提醒到:需要注意那些喜欢读书,阅读量远远超过一般儿童的孩子,他们往往缺乏勇气,有些只是通过阅读赢取力量,这样的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是却不敢面对现实。

    ------------------------------------------

    客观看待成绩单和智力测试

    如果只把成绩看作一个分数或某个排位未免局限了,在某种意义上,成绩可以被视为孩子目前心理状况的反映,包括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兴趣范围和专注能力等等,比如在成绩单中发现孩子的兴趣所长,不妨通过孩子当前取得的成功来鼓励他们追求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学问。

    不论是考试能力测试还是智力测试,这些结果都不能代表一种完整的评定,迷信测试结果来评判孩子的未来往往会成为限制发展的枷锁,请小心那些局限的、绝对的、标准化的、固定不变的评价指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动态变化的个体,更何况是飞速成长中的儿童,“三岁看老”这种话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倘若一个长期崇尚“棍棒教育”的父亲,突然接受了某种新式教育,开始变得态度慈爱而又友好,他的孩子也不会相信这种改变是真诚的,他会觉得这是父亲的一种权宜之计。

    就像是一个一直以“命令式”风格著称的领导,突然有天和颜悦色跟下属表达“民主式”管理的意愿,会让人觉得——这一定是个坑。同样的,孩子相信其与父母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这突然的整改而发生质变,所以,在教育这件事上,父母要灌注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197+)
  • 无广告(585+)
  • mobi(486+)
  • 下载速度快(552+)
  • 一般般(494+)
  • 速度慢(643+)
  • 引人入胜(94+)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4-12-25 16:53:33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居***南: ( 2025-01-07 21:18:1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汪***豪: ( 2025-01-03 05:39:4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习***蓉: ( 2024-12-29 01:21:43 )

    品相完美

  • 网友 邱***洋: ( 2024-12-12 19:17:2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权***波: ( 2025-01-07 16:37:05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郗***兰: ( 2025-01-04 16:15:2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苍***如: ( 2024-12-12 15:15:3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孙***夏: ( 2024-12-15 21:19:28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晏***媛: ( 2024-12-19 14:26:37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冯***卉: ( 2024-12-22 19:41:2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孙***美: ( 2024-12-13 08:45:53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相***儿: ( 2024-12-12 01:23:0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林***艳: ( 2024-12-16 11:54:22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潘***丽: ( 2024-12-26 20:22:3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