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全6册精装图文版文白对照正版全套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原著吕氏春秋名句鉴赏寓言故事智慧通解中国历史国学 相关出版: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集释 上海古籍新校释 南京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吕氏春秋 全6册精装图文版文白对照正版全套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原著吕氏春秋名句鉴赏寓言故事智慧通解中国历史国学 相关出版: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集释 上海古籍新校释 南京大学出版社精美图片

吕氏春秋 全6册精装图文版文白对照正版全套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原著吕氏春秋名句鉴赏寓言故事智慧通解中国历史国学 相关出版: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集释 上海古籍新校释 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书下载地址

》吕氏春秋 全6册精装图文版文白对照正版全套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原著吕氏春秋名句鉴赏寓言故事智慧通解中国历史国学 相关出版: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集释 上海古籍新校释 南京大学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吕氏春秋 全6册精装图文版文白对照正版全套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原著吕氏春秋名句鉴赏寓言故事智慧通解中国历史国学 相关出版: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集释 上海古籍新校释 南京大学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202141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49.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5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假装是成宝拉 发布时间:2020-04-08 10:33:27

    挺全面的

  •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02 09:50:27

    作者挺可爱的,不过大家都是广东人最好不要分帮派嘛…

  • 作者:JO 发布时间:2020-04-30 00:24:05

    陈红彦老师带我们进过国图参观过很多珍贵古籍,尤其是部分卷子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因此不打分了,但真的是雷区。

  •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02 19:52:54

    随便翻翻

  • 作者:五排第三个 发布时间:2011-10-05 17:08:14

    读了但没有灭掉。姑且算读过。

  • 作者:ღ 狐不悔, 发布时间:2018-12-01 13:25:27

    我也希望我儿子有一天这样说“我是被吃货养大的小孩。我父母很可能记不得我是几岁接受洗礼的,但他们肯定记得那天我吃了什么。”很喜欢这本书的设计,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手绘料理笔记,边看边学,相当有新意了。


深度书评:

  • 我和智量师在一起的日子 王志耕

    作者:杨思的姚 发布时间:2016-07-04 15:27:23

    时间过得很快,智量师80寿诞的日子到来了,而我也从当年随先生读研究生时的毛头小伙子成了年近半百的人。我是个心事较重的人,自从40岁以后便常有老年人的心态,喜欢回顾自己的一生,新事记不住,旧事却越来越被唤回心头。而回想最多的,是我从石家庄到上海读书的日子。因为,对于我来说,那是我生命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其重要性超过了我1978年初从偏远的乡下进省城读大学。可以说,直到跨入上海滩之前,我一直是靠自己的摸索走路的,只凭着一种年轻人的凌厉之气在懵懂中闯荡。可以说,除了父母之外,从来没有人告诉我,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人到底应当怎样生活。直到认识了智量师,我才有了生命中第一个导师,在我们相处的三年里,智量师成为影响我成长的最重要的人。直到今天,仍然如此。从本性上来说,我自认为不是个勤奋的人,但我的心里却始终存着一个信念,不要让我的老师失望,要努力,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的老师,做一个好的学者。我相信,是这种信念推动着我去学习、去教书、去研究、去做人。

    我第一次见到智量师是在1984年暑假。当时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有一个外国文学讲习班,规模很大,学员有二百多人,基本都是全国各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师,授课老师则是本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如张月超、许汝祉、夏仲翼、草婴、王智量等。我那时刚从河北师大毕业留校不久,正处在业务的迷茫期,急于找一个专业导师为自己引路,所以满怀热情地报名参加了这个讲习班。在课上,一下子见识了这么多名流人物,感觉有些眼花缭乱。我虽然年轻时行事颇莽撞,却不善交际,尤其是与前辈名家。但我已记不清当时为什么在那么多先生中就选择了智量师,并在课余时间贸然敲开了他在宾馆的门,那一刻起,我心里就有了一种确定不移的感觉:这就是我的老师。今天想起来,当时我之所以选择智量师,是因为他身上的一种特殊品性:很高的名望与平易的谈吐所造成的亲近感。正是这种亲近感打消了我的忐忑,并使我们彼此走进对方的世界。

    其实,智量师身上这种亲近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人格表现形式。从家世上说,智量师可称出身名门,其祖父王世镗是中国近代书法大家,尽管后来家道中落,但书香门第的气度却是在血液里流淌着的,在四十年代能供子女读北京大学的,显然不是普通寒门之家所能为;从成长经历上说,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学业上始终领先于同侪,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进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这些经历都发生在他人格形成的青少年时期。以上这些因素,一是奠定了他将来学有所成的基础,所谓名望之由来,二是养成了他孤高绝傲的性情,所谓潇洒之由来。以我的推断,本来智量师可以由上述条件而最终形成一种卓尔不群、目高于顶、傲视尘俗的个性,然而他进入成年后的一系列遭遇却彻底改变了这种可能性。正当他要实现自己超越凡俗的理想宏图之时,他被打成右派,继而被发配到大西北劳动改造,继而患上严重的肝炎,几乎抛尸流放地,继而家庭破裂,妻离子散,这一系列超乎寻常的打击,沉重地挫伤了他血液中书香门第的尊严和年少轻狂的高傲,尽管在内心深处仍保持着体面生存的坚毅信念,但任何人在这样的境遇中,如果你想保持完整的肉体性存在,就必须学会卑微地生存。智量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生存方式,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以世代书香、北大才子之尊,卑微地从事过各种可以赚到铜板的活计,他忍辱负重,承担着在他看来本无法承受的卑微。然而,不知有幸还是不幸,智量师未能将卑微进行到底,他的卑微一方面体现为对苦难的承受,一方面体现为对同陷于苦难中的小人物的怜悯、同情与救助,――这正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在他身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另一方面,他的卑微又体现为对救助者的感恩,正是基于感恩的想法,当年华东师大校长、教育学家刘佛年接收他到学校工作时,他竟会放弃自己的专业而主动到教育系去做一个普通助教;而他对曾在落难时帮助过他的老师余振先生敬如长辈。然而,他的卑微却并没有转化为对强权与优越者的屈服与忍让,这或许也是他屡遭磨难的原因,――相反,他从始至终,总是会对可能威胁到他做人尊严的因素做出激烈的反应,这使他在很多情况下显得不会“做人”;然而,正因为他的这种不甘卑微,也为他赢得了许多赞赏,因为他从不会为了一己形而下的利益而放弃哪怕是心血来潮的一点信念。

    所以我最初看到的这个温和平易的老头,其实是一个狷介不羁、有着坚毅信念的学者和诗人。我相信我最初与智量师的亲近绝不仅仅因为他的平和,而是他那种历经磨难之后的平和以及这平和中透露的坚毅。这也正是我对自己的一种人格理想,并且我也的确受到这种人格的引导而具有类似的特点。只不过我的平和与耿介混合的性格,不是因为出身的高贵与经历的坎坷,却是因为天性敏感而对挫折的夸大感受、最终形成的自卑与自傲。在我这样的平和中就少了些骨气,而在这样的耿介中却多了些乖戾。好在我本质上是个好学生,这使我在很多方面都不枉是智量师的学生。

    我最先从他那里学到的是感恩。1984年结识智量师后,第二年我就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投往他的门下。我的底子先天不足,学不得法,所以考试时专业课勉强及格,侥幸进入复试。在面试时,我把自己成绩的不理想和基础的薄弱都归结于本科教育的质量差,对本科阶段专业课老师的教学大表不满,以至当时的面试已不是我在回答问题,而是在控诉我所接受的本科教育。可以想见,我的面试成绩仍然不理想。面试后智量师单独约我谈了一次话,谈话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析了我整个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是指出我面试时指责本科老师的问题,他说的许多话我已记不清楚,唯有一句却让我毕生难忘,至今仍时时响在耳边,这句话就是:“不管你的老师怎么样,你所学过的知识毕竟是从他们那里来的。”现在想起来,一个学生大肆指责自己过去的老师,其实是一件相当恶劣的事,但智量师没有用激烈的言辞斥责我,只是用一句最普通的话来点醒我。接下来谈话的第三个内容是要我回去后帮他誊抄屠格涅夫《散文诗》的译稿,并嘱我在誊抄时提出意见。当我把译稿拿回住处时,忽然意识到,这意味着智量师原谅了我的浅薄,并接纳了我。联想到他说的对待老师的态度,我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也许不是一个知识宝库,但他引领学生入门,给学生提供机会,这就是一种恩情!或者说,当一个老师肯于教给你知识,教给你人生道理的时候,作为学生,你和他就已建立了一种不可割裂的关系,这种关系将会伴随你一生,尽管这种关系并不像父子关系那样唇齿相依,但它却是你生命中亲情的一部分。时常感念着它,你会感到生命的充实和温馨。

    当然,我和智量师这种如亲情一般的关系的建立更有赖于三年的密切相处。我1985年入学时已经26岁,但这在我们同届的五位师兄弟(王圣思、王璞、刘文荣、戴耘和我)中却还是年龄最小的,所以,智量师一些跑腿的事常是我来做,这也就使我们有了更多日常接触的机会。在这些日常事务中,我做得最多的是为余振先生取书信等物,那时余振先生已退休,年龄大了,不便来校,这些事原来一直是智量师自己在做。从学校到汾阳路余振先生家骑自行车要半个多小时,乘公交车就更慢,因为要换乘。而智量师多年来就一直为余振先生跑腿。自从我接了班后,每次去智量师处取东西给先生送去,都要在二位先生处闲聊一番。余振先生晚年耳背,常常听不到敲门声,智量师就告诉我使劲用脚踢门,甚至拿砖头砸,好在余振先生住处的外门是块破木板做的,否则即便是好门也被砸坏了。但就是这样,也往往是把邻居都砸出来了,先生还是没听到。因此,我和老先生的聊天其实就是我在听他讲过去的事。而我对余振先生本人的更多了解还是从智量师那里得到的。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余振先生的老伴在家里掌有财权,且过日子极为节俭,因此余振先生尽管拿着文革前二级教授的高工资,却常常“身无分文”;一次智量师把一点稿费偷偷给了余振先生,说不必告诉师母,老头当时很高兴地赶紧把钱揣起来;然而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余振先生就来敲门,他一脸疲惫地说:“智量啊,你这点钱把我闹得一宿没睡好,我把钱放在棉裤里,怕被你师母发现,就把棉裤枕到头下,你师母问,我说枕头低,垫高点,又怕你师母怀疑,这一宿没睡着啊!钱还是给你,由你去交给师母吧。”无奈,智量师只好再直接把钱送给师母。余振先生在家里吃得简单,师母也不擅烹调,智量师就时常找机会请他到家里或外面吃饭,每次余振先生都是憨憨地笑着说:“又过了一回年。”我在读期间,智量师主编的自考教材审稿,还专门请余振先生在华东师大招待所住了三天,由我陪同,伙食是包在那里的,规格很高,那几天把我的胃都吃坏了,怪不得余振先生当时也跟我说:“这不是天天过年吗!”从智量师和余振先生的关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师生间那种一生相伴的真情,并真切地体会到,如果能有机会做些什么来报答老师的恩情,那是一种很幸福的事。

    其实,对老师感恩的最高形式,是成为老师的骄傲。在和余振先生的聊天中,老人时常流露出为自己有智量这样的学生而生出的自豪之情。那时智量师已是年近花甲、有很高名望的学者,但余振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提到智量师时总是用一样的称呼“王智量同学”。在我看来,这个简单的称呼中包含着难以言表的自豪,你看,这么大的教授、学者,也还是我教出来的“同学”。余振先生是个大翻译家,起码在俄国文学翻译界,他的汉语表达能力是首屈一指的。老先生除了俄国文学翻译,其国学的底子也十分深厚,而他对中国古代棋经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很高声誉。但他译诗却有一个癖好,只要原文是音步整齐的格律诗,他的译文必须每个诗行字数相同,俗称“豆腐块”。他曾对我说:“这种豆腐块的译法其实是个毛病,可是我就是有这个癖好,明知有时候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更好,可就是拗不过来。你看智量就不这样,还是他那样好,他译的奥涅金就好,要让我译可能就死板了。”老先生其实对自己的“豆腐块”能力颇为得意,因为越是规整,难度越大。在俄语翻译圈里能打得住他老的眼的没有几个,而这其中就有“王智量同学”。因此,从那时起我就有一个愿望,将来也让我的老师亲口说:“你看,王志耕做得就好!”为了这一个想法,我一直坚持着,其实当我毕业后回到河北师院那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时,我还不知道,我离这个愿望越来越远了。但好在我比智量师幸运的是,我得到了一个赴俄进修的机会,使得我没有理由不把俄国文学研究继续下去。记得1993年我回国后到上海去看望智量师,他开玩笑地问我:“现在是你俄语好还是我俄语好?”我不假思索地答道:“还是我好些吧。”后来我仔细想过,其实我这样说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底,以智量师能够把《叶甫盖尼·奥涅金》背诵下来的功夫,我怎么能赶得上?然而我之所以那样脱口而出,是在下意识里有一种想法,我要超越我的老师,我不能让他为我失望。大约是2004年我到上海开一个学术会议,智量师和我走在校园里,遇到了他的一个熟人,就向对方介绍我:“这是我的学生,是北方地区研究俄罗斯文学最好的学者。”我听得出来智量师的口吻中流露的自豪与骄傲,但这句言过其实的话始终像一条鞭子在驱策着我努力工作,尽管我知道,我可能永远也做不到像他说的那样,但我最起码要做到不让他失望。也许没有人知道这一点,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部分是为我的老师写的,就是这种虚荣心,也成为我生活中的动力。

    如今我自己做老师也有很多年了,无论我面对什么样的学生,我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模仿着智量师的样子,他讲给我的许多话,我都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了我的学生。当年我在河北师大给本科生讲课时就对他们说:你们一定要考研,一定要去追随名师大家去学习,因为达到了这一目的,就使你从一个地方院校的普通学生一下子成为名家身边的弟子,当那一刻到来的时候,你和一位过去只从书本上见过名字的长者面对面坐在他家的书房里,你手捧师母递过来的一杯清茶,长者手里擎着一只烟斗,袅袅的烟雾弥漫在书房之中,就在这样的气氛中,你一下子就进入了神圣的学术的殿堂,这是何等美妙的景象啊!其实这些话我都是从智量师那里听来的,他最初讲这些,是说明研究生的学业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是在师生间日常相处的、随意自然的交流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的不仅是老师的学问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为人处事、对待生命与学术的态度。因为在茶叶的清香和烟斗的雾缕中,师生间发生了奇妙的融合,老师身上的一切都在这种氛围中弥漫开来,被学生细细地吸入,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智量师的整个授业过程正是这样的。读书三年期间,他从不填鸭式地给我们上课,我们的课堂全部是讨论的方式,参加讨论的每个人,包括智量师本人,都兴之所致,畅所欲言,大家都像清茶飘香、烟斗吐雾一样,把自己的思想抛洒到智量师书房的空中,由大家细细啜饮、吸食,共同享用。除此之外,智量师力求为这个交流空间带入更丰富、更新鲜的气息,他会随时把到家来访的其他老师、同学拉进我们的讨论课,哪怕人家并不会发言,但有了新的听者,整个语境也会被重新激活,从而引发我们更为活跃的思维。那时参加我们讨论最多的是夏中义老师,智量师非常欣赏他的理论功底和看问题的独特视角,在讨论中夏中义的发言也确实常常带给我们许多新鲜的启发。我们的课堂除了智量师的书房,还有上海市内许多名家名师的客厅。有时是智量师亲自带领我们登门求教,有时是他联系好,我们几个学生自己去,有时则是智量师故意找个情由派我们去拜访这些名家名师。在我曾“登堂入室”过的大家名单上几乎包括了当时上海外国文学翻译、研究界的所有元老级人物:余振(如前述,我去得最多)、施蛰存、徐中玉、朱雯(罗洪)、草婴、方重、辛笛(因圣思兄的关系,也去得多些)、方平、林秀清、夏仲翼、钱春绮、翁义钦等。在和这些前辈的接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不是学习,而是去感受,去感受他们身上洋溢着的大家风范,从他们的言谈话语、一颦一笑中感受与接近他们的人生,进而去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模仿他们的人生态度,模仿他们赖以成为大家的特殊气质。在每一次拜访之后,我的心底就有一个同样的声音出现:“将来我也要成为他!”尽管直到今天,我还远远没有成为“他”,但我相信一点,智量师通过营造各种对话交流的机会,让我领略到了人生可能达到的深邃与高远的境界。

    说心里话,这些大家的人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无法模仿的,起码就我个人而言,在全部的人生经历中从未遇到过苦难、磨折,在和平的环境中按部就班地走到了人生的中途。这些名家名师,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缩影,在他们身上凝结着近一个世纪的风雨烟尘,而我20多年来一直追随其踵武的智量师,更是20世纪整个后半期中国动荡、苦难与进取的一部分,几十年特殊的体验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使得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浸润着历史的深度与含蕴。这些,是我们这一代人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无法领略其真谛的,我们只有在他的讲述中在头脑里获得一个朦胧印象。我们缺失了对苦难的理解,渐渐漂浮在后现代的碎片之中,这是比缺失了专业知识更为可怕的景象。但有幸的是,我从智量师这里反复地倾听了这种讲述,反复重叠的印象不断提醒着我:曾经有一个时代,当你每天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不是满怀期待地迎接阳光,而是拖着饥饿的身躯去驱赶黑暗。

    因此,我很庆幸我有今天的生活,尽管我们已不可能像智量师那一代人那样有深度地生活。也因此,我也希望能在每一个快乐的清晨去做出有意义的努力,也许,如果有幸,当我也能迎来80岁的生日,那天,虽然我可能无法拥有如智量师满门桃李这样的财富,却很自豪于曾经得遇一个生命的引路人,曾经拥有许多美好的记忆,而正是这种记忆,陪伴我走过平静而执着的一生。

  • 十七年文学作品《党费》与《百合花》比较分析

    作者:Legend 发布时间:2021-04-08 20:35:43

    《党费》与《百合花》的异同,其实从其篇名就可略感知一二了。《党费》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充斥着浓厚的政治色彩。《百合花》的气质则恰如一朵百合,纯美,悠远,给十七年文学文坛带来阵阵清香。

    虽同为“牺牲”文学,俩篇文章由于截然不同的文风给读者构建出了俩个迥异的文学世界。先从《党费》分析,最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这句话按照一般文艺分析,是很能够更突出黄新的无私大爱和革命决心的。但当我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却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语的堵塞感。这是一种难以理解,即作为读者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相通的感觉。作为孩子的母亲,黄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仿佛是只要能为党为人民,饿死自己的孩子事不算什么,不足挂齿。再想起那抢走“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地倚在她妈的身上”的小孩嘴里豆角的情节,我一个未为人母的女孩都觉得难以置信,于心不忍。于情于理,这种自甘牺牲掉孩子的话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在单亲抚养孩子,甚至一切生活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一位母亲口中。刻意的美化说到底其实就是在逃避真实。就连王愿坚自己也说:“写人,就要描写活生生的人,就要写人和人的关系,就要写人的特定的悲欢离合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感情。只有把真实具体的人性和人情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可这些粗糙的心理和语言刻画,以及不近人情不合世理的行为描写,都让我觉得充满了刻意与失实,难以信服,充满僵硬和堵塞感。《党费》的艺术水平未及《百合花》很大原因也就在于此,其关键情节的推进缺乏情感的真实性,人情人性最真实的一面被遮住了,情感被假冒了,就像读心灵鸡汤,令人失笑,难以下咽。因为它罔顾真实,一味拔高,让本该鲜活的人物都成了僵硬的傀儡。而情感的真实是好的小说必须具备的特质。唯有具备真情实感这一特质,不管情节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小说读起来才不会有堵塞感。

    读《党费》高潮部分,也着实让人揪心。且不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人,生死危急中面对一个手无寸铁孱弱的妇女,一个送丈夫参战的妻子,一个有着五岁孩童嗷嗷待哺的妈妈任人抓走,并且结局必然是死亡的情况下,“我”却是迟疑的,纠结的。而当时的情况却是由不得犹豫的。按照人情味十足想去救的主观想法,加上“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的客观条件,面对不用多说的“黄新牺牲”这一结局,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毫不犹豫上去赌一把才符合事理。赋予其具备“干个够本”的资格,那么抗争,就是合理应当的。可如果使其具备了这个条件,却仍打着所谓大局、听党指挥的名号眼睁睁看着黄新牺牲,这个心理活动只会成了多此一举,弄巧成拙,让共产党员的成熟稳重大打折扣,人性与人情疑窦丛生。

    故事为了“牺牲”而“牺牲”了,黄新看似“高风亮节”了起来,但这种人为的拔高和其有违人性的刻意表演,也同时让黄新的勇敢无畏透出几分失实和造作。与此同时,于情于理都该有所行动的“我”的光辉党员形象也矛盾起来。

    不可否认,如此塑造人物和情节是时代的号召和需要,其背后的政治导向是希望能借故事感染、倡导百姓为革命事业奉献。但是,写文章如果完全为了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文字更多是为了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文章与读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精神层次的共通与交融。哪怕是说教文字,也是由于融入了说教者的情感与体悟才能取得巧妙入里的劝诫效果。而这种为了“牺牲”而“牺牲”写法,目的性太强,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忽视甚至排至人性人情。仿佛唯有英勇就义牺牲了才是好,不愿牺牲便是歹,其字里行间塞满的刻意造作使其杀伤力甚至还不如直白的政治鼓动诗,更不能与《百合花》这类作品相提并论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类红色“牺牲”作品一般经不起多读的原因,因为一经细思和推敲,“牺牲”文学构建出的宏伟大厦便会轰然倒塌。当“牺牲”成了公式脸谱,成了一种审美,成了一种政治需求,当人性人情和喜怒哀乐都成了满足政治目的的毫无灵性的工具,文学便丧失了其生命力。若读多此类作品,目视着一个个“人”都丧失人情人性,英勇无畏地叫嚣着扑向牺牲,仍觉得这是情真意切地伟大牧歌,就太一厢情愿了。

    当然,不可置否,《党费》这一单纯简单的故事在感动和教育、唤起百姓红色情怀方面还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这些具有共同主题的短篇小说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财产,反映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人民的英勇斗争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都给我们以革命传统教育和启迪。

    相较于王愿坚,或许是茹志娟作为女性作家的原因,茹志鹃更像是一位诗人。她的文章常有很细微的地方让人心里一动,相比之下王愿坚的行文刻画就远不如茹志娟的细腻眼贼了。王愿坚的笔端更多留于人物的来往语言和直接的心理活动中,而茹志娟则很舍得花笔墨在零碎的细微末节上,并且很善于将奇妙精微的感觉,用几个简简单单的小道具摄取住,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新鲜可爱。

    比如野花是非常常见的,算不得漂亮得勾人心魄,但茹志娟笔下通讯员那“耳边抖抖的颤动着的野菊花和树枝”,却颤进了无数读者的心里。其实,文字世界里,美的从来不是什么稀世自然风色,而是融入了人情人心的物象风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摄取了人性之美的小花,与人相互映衬,将青年通讯员的青春美好嵌在花的情状之中,才传达出了最细微又最大程度放大着的人类心动体验。

    不仅如此,茹志鹃还使得一手好标点。比如借不到被子又碍于面子时的“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如果是改剧本,这段对话部分完全不用加什么“支支吾吾壮”“稍作停顿”“扭捏踟蹰”的说明,演员看一眼就知道该怎么演。作为读者读来也活灵活现,简简单单俩个省略号和感叹号用的无比妥帖。

    再看《百合花》的结尾收束得很干脆:“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寥寥数笔,无需再煽情,直接将我们带到那个夜里,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暗下来,只剩一束纯白的聚光灯打在青年人身上,寸步不移,伴着无数百合花绽放。这个结尾杀伤力是极大的,它以极强的节奏感和戏剧感直戳读者内心,非常明朗非常令人动容,却又让人不忍体会。这也体现了作者用意象之精妙,这一象征感情和纯洁的百合花作为线索串起全文,让全文有一种协同性,读完给人久久不散的怅惘和美感。这也是百合花没有背着回忆的壳,却形成了比党费更动人更感伤腔调之所在。

    在审美被规范化的时代,同样是塑造英雄,茹志鹃没有刻意塑造“高大全”的典型英雄形象,不选择老练成熟的“梁生宝”式主角,而是从英雄是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入手,写通讯员的青涩害羞,写通讯员的不善言辞,写通讯员的小俏皮和暖心,这些多维度的丰富刻画,都让通讯员的形象如同我们身边鲜活的青涩少年,饱满真实。相较于浮夸荒诞的叙述方式,本本分分地为现实制作拓本,反而更是一件讨巧出彩地事情。

    我相信读到通讯员和俩个女生对话的羞涩脸红和可爱支吾,没有人会感受不到那朦胧暧昧的爱情氛围。少年与异性相处的紧张和局促都被茹志鹃写绝了,而这又是人人都有体会的真实又私密的体验,这种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敲动着读者的内心,很难不让人为之动容。但通讯员的牺牲,又让这种为萌发的爱情之花陡然收束,转为呈现给读者更为严肃深层的敬意和思考。这就是说《百合花》是一首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的原因。

    《百合花》虽然是写通讯员在战争中为保护战友而牺牲,却没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和斗争描写,看似平平淡淡,但穿插在其中的“清新湿润香味”“绿雾似的竹海”“满月下的白夜”这些平凡的场景本身,反倒增添了一种奇特的张力,以一种琐碎微小的美好洞穿着悠远的意境,让人沉醉在美好风物的同时留念怜惜着同样美好的青年。《百合花》将人情,爱情、军民情、战友情、爱国情凝结在通讯员身上,如同花瓣,层层叠叠,共同生长为一朵盛放的百合花。而人性人情的美丽也借战争这一特定情景无限放大,如美如幻,无需太多花言巧语,却足以让人难以忘怀。

    同是牺牲文学,两相对照,《百合花》就像漂白剂一般,涤净了政治功利性的污渍,交给读者一片洁净纯美的天空,弥足珍贵,更为耐读。当然,作为十七年文学经典作品,《党费》和《百合花》都起到了政治鼓舞作用,超越了文本和肉体,完成了自己的革命价值建构。

    注:文本分析参考了舒明月老师的《大师们的写作课》,带来了很多灵感和启示,非常推荐大家去看!

    才疏学浅,多多指教,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感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426+)
  • 差评少(269+)
  • 格式多(486+)
  • 少量广告(215+)
  • 内容齐全(556+)
  • 强烈推荐(247+)
  • 赚了(228+)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 2024-12-29 02:22:5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石***烟: ( 2025-01-01 06:09:1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冷***洁: ( 2024-12-21 08:51:5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冯***卉: ( 2024-12-29 19:49:1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通***蕊: ( 2024-12-23 13:41:16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索***宸: ( 2025-01-03 13:05:2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家***丝: ( 2024-12-13 09:14:24 )

    好6666666

  • 网友 曾***玉: ( 2024-12-12 19:23:2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薛***玉: ( 2024-12-19 15:41:32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林***艳: ( 2024-12-18 09:23:3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焦***山: ( 2024-12-20 02:19:05 )

    不错。。。。。

  • 网友 菱***兰: ( 2024-12-11 02:12:15 )

    特好。有好多书


喜欢"吕氏春秋 全6册精装图文版文白对照正版全套原文注释白话译文原著吕氏春秋名句鉴赏寓言故事智慧通解中国历史国学 相关出版:吕氏春秋 中华书局 吕氏春秋集释 上海古籍新校释 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人也看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