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16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精美图片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812272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232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16

内容简介: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导航星座测控系统设计方法及导航星座构型保持与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导航星座地面测控网设计、MEO/IGSO/GEO卫星/星座构型保持与控制方法、测控信息安全传输协议总体设计、导航星座测控任务设计与实现、导航星座测控大型试验任务设计与实现等。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可作为从事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地面测控管理与控制工作者和工程师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卫星导航领域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导航星座测控系统设计方法及导航星座构型保持与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导航星座地面测控网设计、MEO/IGSO/GEO卫星/星座构型保持与控制方法、测控信息安全传输协议总体设计、导航星座测控任务设计与实现、导航星座测控大型试验任务设计与实现等。   《导航星座测控管理系统》可作为从事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地面测控管理与控制工作者和工程师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卫星导航领域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精彩短评:

  • 作者:お七 发布时间:2009-09-14 14:29:42

    适合自学的同学们

  • 作者:杨不过 发布时间:2017-04-20 22:48:26

    真鸡汤 经典

  • 作者:少年心事当拿云 发布时间:2019-10-06 00:17:25

    详略得当,大致了解。

  • 作者:小呀嘛小匆匆 发布时间:2010-12-09 23:43:59

    超喜欢。语言极美 译本语言亦如此。Rebecca阴魂不散的形象实在经典 可恨可怜可悲。the curious slant R. 需精读。

  • 作者:夜晚烏咪一般困 发布时间:2020-10-10 10:17:43

    今年求个70分

  • 作者:JC 发布时间:2008-10-26 23:44:09

    这本书解说了实业公司可以参考的私募股权公司的六项管理经验。

    感觉这本Bain顾问的作品有点平铺直叙,没有BCG顾问的作品有灵性、有创造性。

    或许这就是这两家管理咨询巨头的风格体现?


深度书评:

  • 为什么读卡尔维诺·,或经典?

    作者:思郁 发布时间:2012-05-02 15:17:18

    1974年,伊塔尔•卡尔维诺接受了瑞士一家电视台的访问,同年以《巴黎隐士》之名限量出版了文字实录。当时的卡尔维诺已经是意大利文化的标志性人物,经过文学评论家戈尔•维达在《纽约图书评论》上介绍过他的全部作品后,他也是少数拥有国际声望的小说家之一。但在那次电视访谈中,他谈的最多的还是“作家的无名”,他觉得对一个作家而言,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接近无名,如此,作家的至高威信才能得以传播。“这个作家不露面,不现身,但他呈现的那个世界占满了整个画面。像莎士比亚,关于他,没有留下任何画面让我们窥其相貌,也没有任何史料能真正说明他的二三事迹。今天作家愈想越俎代庖,他所呈现的那个世界就越空洞,作者亦被掏空,最后落个两败俱伤”。

    正如卡尔维诺说“有一个匿名的盲点,那才是写作的出发点”,但这里存在的一个悖论是,只有你的声望日趋隆重时,才会凸显出无名的意义,匿名的盲点之所以能够成为写作的出发点,是因为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写作寻找一个参照,一旦这个参照形成,匿名的盲点再也没有匿名的必要。卡尔维诺总喜欢说起这样有些奇妙带有哲学意味的悖论,也正因为如此,每次想起他,我总想起博尔赫斯。我的阅读谱系中,这两位作家同样重要,因为他们的写作全部的指向都在于提升写作本身,提升写作的形而上意义。他们两位都是我心目中无限文学的化身。

    童年与童年故事书

    卡尔维诺于1923年10月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取名为“伊塔尔”,意思是“意大利”。卡尔维诺两岁时,父母才迁回到了意大利老家圣雷莫。

    文学史上为大作家作传总不免追溯的一个问题是,追问作者的祖宗八代也要找到作家“天才”的蛛丝马迹。所以,当1969年《命运交叉的城堡》发表时,应出版方提供一份简单的简历要求,卡尔维诺用一种幽默的笔法写了“我是一九二三年正值光芒四射的太阳及阴郁的土星晋入性好和谐的天秤座上作为嘉宾时出生的”。卡尔维诺生前并没有撰写一份自传,据他自己的说法,如果一个人人生没有完整,撰写自传是一种虚妄的虚荣。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某天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完整,也就意味着知道了自己的时日无多,那还有过多的精力回顾一生?既然身为“巴黎隐士”,倒不如学习夏多布里昂,在有生之年完成一部《墓畔回忆录》,或者学习雷蒙•阿隆也行,撰写一部《政治回忆录》,也不枉此生。也许,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文字才能接近完美,我们只有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然后从那些零散的访谈和对话中寻找卡尔维诺写作与生命的踪迹。

    卡尔维诺回忆到他的父母时,反复提到的一个说法是:“我父亲代表实践的生命力,我母亲是严谨的学者,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中都是佼佼者,这一点使我对他们敬畏有加,同时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为此我没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半点东西,至今引为憾事。”他说他后半生的文学志趣与父母无关,只是少年时借助儿童画报、民间传说、收音机播放的喜剧和电影培养出一种对幻想世界的敏感能力。1985年,卡尔维诺在接受意大利作家玛丽亚的访谈时提到,从六岁到二十三岁这段时间是他作家性格的形成的第一阶段,其中如果寻找一种可辨的连续性,那就是从“《木偶奇遇记》到卡夫卡的《亚美利加》”。前者所代表的童年故事书形象是一种“叙事文学的典范”,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共通性,那就是:迷失在无垠世界中的某个人的冒险与孤独,寻找启发和内心的自我建设。

    从《通向蜘蛛巢的小径》(1947)到《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卡尔维诺与其说通过这种回溯完成了从写实小说到寓言小说的奇特转型,倒不如说是一种对童年世界的回归——这种回归已经不是单纯的童话,而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的探究。《分成两半的子爵》这个不遵循叙事文学逻辑的故事的成功也引发了意大利文学界的一场讨论,有评论家以“寓言色彩的现实主义”评价他带有奇幻色彩的作品,自此卡尔维诺进入了意大利“官方”文学界,奠定了他在意大利文坛的地位。稍后,他相继完成了《树上的男爵》(1957)和《不存在的骑士》(1959),统称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1956年时,他花费两年之久搜集整理的200多篇童话合成《意大利童话》童话出版,在序言中,他声称“童话是真实的”,这是对他一系列寓言故事的最好注解。

    文学的想象与科学的精准

    卡尔维诺说他没有从父母身上学到任何东西是错误的。我们的习常观念中,文学家与科学家似乎处于一种对立地位,文学的想象与科学的精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卡尔维诺的存在仿佛打破了这种对立。他用一种科学家的醒目写作,他用科学家的精准观察生活,这是一种典型的卡尔维诺式的沉思方式。对卡尔维诺的作品有过精湛研究的戈尔•维达曾经评述说:“他看,他描述,他有一种科学家似的对数据的崇敬(超现实主义者和幻想小说家就绝不会这样)。他要我们不仅看到他所看到的,还要我们看到不用足够的注意力就会忽略的部分。”我们还记得在他去世前未完成的《美国讲稿》(1988)中,提到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繁复”文学:“一种高于一切,一种具备对精神秩序和精确的爱好、具备诗歌的智力但同时也具备科学和哲学的智力的文学。”

    当然,他在其中举出了最好的例子就是博尔赫斯,一位“最完美体现瓦莱里关于幻想与语言的精确性这一美学思想,并写出了符合结晶体的几何结构与演绎推理的抽象性这类作品的人”。他说他对博尔赫斯的偏爱还不止于此,“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宇宙模式或宇宙的某一特性的模式,如无限、无数、永恒、同时、循环,等等;他的文章都很短小,是语言简练的典范;他写的故事都采用民间文学的某种形式,这些形式经受过实践的长期考验,勘与生活故事的形式相媲美。”卡尔维诺对博尔赫斯的总结其实完全使用于他自己,这是两位精神上伟大的同类,所以我们在阅读他们某一方的作品时,总顺其自然地想到了另外一方,遥相呼应。就算他们在文学史上的位置稍有差别,但在我的心目中,我的阅读谱系中,他们都是文学的化身。对他们的每次阅读都等同于一次新的滋养,每次阅读都是一次重读,每次阅读都像是在聆听整个宇宙发出声响……

    以上其实是卡尔维诺《我为什么读经典》(1991)中句子。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集子包括收录了卡尔维诺生前写过的对他有所影响和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当然也包括博尔赫斯。之所以提到这本评论集,是因为它与那本《美国讲稿》(又名《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应该是中文译本中销售最好的两本书。很有意思的是,作为小说家的卡尔维诺只停留在一种肤浅的层面,比如童话作品的整理者,童话故事的讲述者。他那些真正讲述的故事反而很少人能耐心聆听。这种奇特的误读也说明了一个国度中理想读者的滋养还需要更多时间沉淀。

    为什么读经典?

    译林出版社的编辑任姚在新版的卡尔维诺全集再版之际,接受媒体访谈中,建议我们从阅读《我们为什么读经典》开始卡尔维诺的阅读之旅,这是因为“阅读经典作家,需要更多思考,而不是把它当消遣,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只有经历了这些折磨,你才能真正认识到生活的本质。相反,读穿越小说很轻松,但给你的都是假象,人是可以轻易满足并获得快感的,但你离生活的核心会越来越远。总之,多读多想,就会有收获”。这是很切实中肯的意见,值得推广。

    1985年9月,卡尔维诺逝世时,还在撰写他应邀到哈佛大学的文学讲稿。他准备了八讲,但只完成了五篇讲稿,剩下的还有一些零散的笔记,收录在了《美国讲稿》的最后一篇“论小说的开头与结尾”中。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他似乎没有做好准备,至少从这些未完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伟大的遗憾。也许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帕洛马尔》(1983),这部他生前最后一本小说窥得一部分的缘由。除了后人整理的《巴黎隐士》(1994),也许只有《帕洛马尔》更接近他心灵的自传,尤其这部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如何学会做死者”甚至可以看作是他提前完成的讣告:帕洛马尔决定装作他已经死了,想看看世界没有他时会是什么样。但事实上,没有他的世界依然会旋转,生活依然会有条不紊的进行,这种死亡的失落和焦虑是任何人都会有的。

    这里还是一种卡尔维诺式的悖论,如果他死了当然不会考虑到“如何学会做死者”,但人活着就能够体验到死亡那一刻的思想么?他假设的意义只在于,死亡只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中断,而想要继续维持这种联系,就只能保留自己的记忆、历史和智慧,即是说通过书写。所以帕洛马尔思考的结果是:“他决定开始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个时刻,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但恰恰在这个时刻,他死了。当然,卡尔维诺也死了。帕洛马尔的死有了一种反讽的味道,卡尔维诺的死让我们察觉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反讽,那就是作家的死亡与文学流传,脆弱的肉体与不变的精神之间,后者总因为死亡的形式而永恒。

    思郁

    2012-4-17书

  • 维京人

    作者:晓木曰兮历史系 发布时间:2020-04-26 14:02:58

    维京人——一群海洋上的征服者!千年之前,维京海盗扛着战斧,驾着龙头船,把欧洲的财富劫掠一空,成为欧洲的噩梦。千年之后,维京人的后裔,主动吸收各个国家的文明因子,疯狂的吸纳精华,迅速完成自我重塑,成为当下最发达的地区!同样是索取,维京人的特色很是亮眼,就完成程度来看,维京人无疑是现在最出色的征服者后裔!

    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和现在不得不自称为[北马其顿]的国家;穆罕默德教义的迅速扩张和现在的穆斯林世界四分五裂成为大国的博弈舞台;成吉思汗的雷霆远征和现在的贫瘠内陆国[蒙古]。和这些征服者后裔比较起来,维京人的后裔无疑是最出色的,继承了维京人的征服精神,同时成为当下大多数人心中的理想国。

    如果说陆地上最强悍的征服者是蒙古人的话,海洋上当之无愧的霸主就是维京人!维京人来自冰天雪地,生活在海洋包裹的土地上,凛冬的城市是维京人的桎梏,寒冷的气候让这片土地常年覆盖冰雪,苔原覆盖面积太多,迫不得已,维京人只好把活下去的希望放在海洋上。

    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根基是马,维京人驰骋欧美的利器是船。在一大片的欧亚大路上,蒙古马的威力得到了极致的发挥,这是蒙古人建立成为连续面积最大的帝国的基础。而在欧亚大陆的最西边是欧洲,欧洲实际上相当于欧亚大陆突出去的一个半岛。这种独特的东西方地理差异,使得东方的陆地帝国依靠的是马,西方的海洋帝国必须以船为马!

    蒙古人的基因随着征服逐渐的扩散到了世界各地,在信仰强者的世界里,东亚地区被称之为蒙古人种。只可惜蒙古人的军事硬实力虽然强劲,软实力方面却后劲不足。在亚伯拉罕三大一神教逐渐稳固的时代,蒙古人依旧信仰长生天,萨满教最终抵不过强大的一神教,三次大规模蒙古西征走出去的蒙古人最终成了一神教的信众。

    从蒙古高原拉开视角,看看远方的斯勘迪纳维亚半岛,这里的气候条件着实恶劣。北欧的寒冷更甚于蒙古高原,蒙古的沙漠荒原毕竟还能够放羊,北欧的冰冷苔原只能少部分麋鹿才能活下来。这种类似的恶劣条件导致这两个地区的扩张性是很明显的,一个民族只要占据了足够的适合农耕的土地就会慢慢完成统一,内敛就会成为民族的特征,中国人可谓是最有感触的,和中国类似的是印度次大陆,不过上帝给这里留了个口子——开伯尔山口。东亚南亚属于典型的农耕陆地属性的国家,而欧洲就是实实在在的海洋属性的国家了。南欧在接受地中海暖风的沐浴下,最快的完成民族国家的内敛,罗马帝国应运而生。欧洲典型的英法德也各自拥有自己的土地,最悲催的就是北欧。

    维京人的发源地就是北欧的斯勘迪纳维亚半岛,高纬度导致了相对比较低的热量,内敛性无法形成,向外扩张就成了必然。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每一次大规模扩散都是由于蒙古高原的环境气候突然变差,北欧的维京人是最有感触的。

    日耳曼语族是欧洲承前启后的一个语族,前面的凯尔特被他们赶到了爱尔兰,他们强势进入欧洲之后,留下的空缺由斯拉夫人填起来。日耳曼语族的覆盖面积很广,实际上北欧斯勘迪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就是日耳曼人的一部分,或者说北欧的维京人就是当年没有随着日耳曼人南下的那部分人,他们是留守部队,就在了日耳曼人生活最艰苦的地区。在英法德地区的日耳曼人逐渐与拉丁人融合,慢慢的走上了文明的道理。(注意,欧洲定义文明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准是是否接受基督教,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仔细观察斯勘迪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图就能够看出来,这里的海岸线犬牙交错,很好的对接了大海。这种地理条件让维京人的基因里面就拥有了海洋因子,海洋思维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这群极具冒险精神的维京人,在后来的欧洲基督徒眼中就觉得这是一群带着牛角头盔的狂战士!(菲利普 帕克的《维京人的世界》已经明确的指出,维京人的牛角头盔形象是虚假的,后来的基督徒捏造出来的,而狂战士形象也是对维京人强悍战斗力的一种主观臆断。)

    现在的世界秩序是由欧美国家塑造的,不得不承认,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就是在欧洲。现在的欧美思维不断的侵入其他的文明地区,导致人们对比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在和欧美国家做比较。

    就像是蒙古人给东亚中亚地区留下的印记一样,维京人也对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声音北美洲都留下了独特的海洋因子。

    菲利普 帕克的《维京人的世界》一书中,对维京人的崛起和发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就像是波斯细密画一样,从细节处入手,逐渐放大视角,进而表述维京人这一个群体的历史地位。菲利普作为一个欧洲人,他认为“北欧人”“维京人”“斯勘迪纳维亚人”这三个词语是可以互通的。北欧是从欧洲地理位置来定义,斯勘迪纳维亚是从基本的生活环境定义,而维京这一词则是后人或者他人视角下的定位。维京代表着征服和血腥,是龙头长船上的海盗气质,也是狠辣无情狂战士的浓缩。

    维京人最早的征服是对英格兰东北部的一所教堂开始的,当然这也是文明国家的优势所在,他们可以记录下来,把这些经历写在纸上。当时的欧洲大陆,已经逐渐走向中世纪的低谷期,基督教作为日耳曼蛮族的自我吸收,逐渐成为欧洲文明的代名词。对于宗教的极端崇拜方面表现出这些人的落后,而本来就是蛮族的日耳曼人,更要牢牢控制基督教的大旗,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他们的存在才有合理性,这也是各自为政的日耳曼蛮族为了争取罗马帝国皇帝遗产的必然选择。

    维京人的征服就是在这个时期,机缘巧合之下,维京人面对四分五裂,沉迷宗教的欧洲国家,展现出最为恐怖的一面。基督教的现实表现就是教堂,中世纪天主教教堂内部的龌龊人尽皆知。教堂不仅仅是基督徒沟通弥赛亚—耶稣的枢纽,也是一个地区财富的集散地,在天主教层层分级之下,教皇的权力自上而下的影响了天主教教堂。维京人选择教堂作为攻击目标是最为合理的,习惯了北欧的冰与火之歌,突然面对教堂的金碧堂皇,原始的野性不断的爆发。但他们带着宝贝回到斯勘迪纳维亚,可想而知带来的震动有多大。维京人的战斧越来越多的集合在龙头船上,维京征服正式上演。

    北欧的挪威人和丹麦人开始朝着英吉利海峡前进,海峡两侧的英格兰和法兰克成了重灾区,英格兰七国时代的动荡持续发酵,法兰克的帝国割让出诺曼地区。维京人有了新名字——“诺曼人”,诺曼人逐渐深入欧洲。这群人后来和北欧大本营联系不多,在十字军东征的一声声哈利路亚中,慢慢的融入了欧洲陆地。在英伦三岛的维京人,继续朝着西边前进,冰岛,格陵兰岛,最终他们到达了[文兰]。所谓文兰就是在北美洲,这比哥伦布早了好几个世纪。瑞典人顺着波罗的海的口岸,向东边进发,来自瑞典的维京人因地制宜的选择了东欧平原。他们也有了新的名字——“罗斯人”,你声音无法想象,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东欧,最早的集权社会的领导人是一群维京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群维京人慢慢的融合在斯拉夫人浪潮中。

    菲利普也无法确定维京人征服的停止时间,各个地区都是不同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维京人的征服,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北欧海洋帝国]。维京人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蒙古人一样,蒙古人的萨满教最终让位于伊斯兰教,北欧神教中的奥丁,索尔,再怎么顽强也成了基督教的一部分,作为对维京人的追忆。基督教的象征圣诞老人,麋鹿雪橇的形象就是来源于北欧。

    今天我们看待维京人的起源地,斯勘迪纳维亚半岛的地理环境的劣势压缩到最小,北欧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成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国。且不论资本与社会,也不说多神崇拜和一神信仰,北欧的发达程度在某种程度超过了美国,这种发达不是那些石油国可比的。在卡尔 马克思 的构思中,当下的北欧无疑是最接近社会主义的,无限接近这个理想国,才能体会到维京人后裔的气质,他们普通祖先一样,从不故步自封,永远在主动的吸收各个文明的精华,选择性的吸纳精英人才,最终完成自我进化。北欧现在很发达,他们不排斥其他文明。

    《维京人的世界》中征服的有多么果断,现在的北欧吸收文明因子的能力就有多大。维京人本来就在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的财富都是来自其他地方;现在的北欧很发达,他们的成功来源于各个文明的不断吸收。菲利普的《维京人的世界》对维京人有了全新的定义,也是整个维京世界的一次浏览。

    感谢[汗青堂]历史出版社,于世界读书日赠送的图书。

    维京人的世界

    7.7

    [英] 菲利普·帕克 Philip Parker / 2020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封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pdf(145+)
  • 藏书馆(107+)
  • 下载快(664+)
  • 值得购买(441+)
  • 体验好(404+)
  • 种类多(417+)
  • 格式多(236+)
  • 小说多(389+)
  • 目录完整(663+)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15 14:31:3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印***文: ( 2025-01-04 04:02:1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孙***夏: ( 2025-01-03 15:12:0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扈***洁: ( 2024-12-30 14:55:2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宫***凡: ( 2025-01-01 17:28:5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田***珊: ( 2024-12-11 19:56:32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冷***洁: ( 2024-12-29 18:17:23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焦***山: ( 2024-12-18 09:20:57 )

    不错。。。。。

  • 网友 宫***玉: ( 2024-12-24 05:43:50 )

    我说完了。

  • 网友 饶***丽: ( 2024-12-30 22:31:29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龚***湄: ( 2024-12-11 14:12:1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瞿***香: ( 2024-12-24 20:04:1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沈***松: ( 2024-12-29 17:47:29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5-01-04 22:47:10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