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当代中国民生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04

当代中国民生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当代中国民生精美图片
》当代中国民生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当代中国民生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974835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9
  • 页数:387
  • 价格:29.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31:04

内容简介:

  这套《当代中国调查报告》丛书,是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字研究所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CASS)而撰写的,每次调查的主题,也成为研究的主题。基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的全国调查,已经分别撰写出版了《当代中国和谐稳定》《当代中国民生》《当代中国城市化及其影响》。2013年的调查即将开始,它以中国梦为主题。十几年后,当我们用10本著作记录分析了20年的社会巨变时,可能才更能理解这种大规模调查数据的意义,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过的一种历史发展轨迹的记述。


书籍目录:

导论 社会巨变   李培林

 一 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二 社会民生巨大变迁

 三 社会建设:挑战和问题

 四 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成长阶段

 五 新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

 六 调查方法与数据说明

章 中国民生问题总体分析   李培林李炜

 一 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二 公众对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的看法

 三 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公平感和满意度

 四 有关改善民生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 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田丰

 一 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和特点

 二 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差异和问题

 三 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 就业形势的特点和变化   范雷

 一 城乡就业状况的基本特点

 二 城乡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 扩大和促进就业的相关建议

第四章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状况   张丽萍

 一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就显著

 二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快完善的几个方面

 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第五章 城乡居民社会支持状况   刁鹏飞

 一 社会支持的状况与特点

 二 社会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 建设社会支持网的相关建议

第六章 收入差距演变的过程与趋势   陈光金

 一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二 数据与研究方法

 三 20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模式

 四 中国收入分布差距未来变动的可能趋势

 五 简要结论

第七章 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和原因  陈光金

 一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二 数据与方法

 三 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解释

 四 简要结论和讨论

第八章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及社会流动  张翼

 一 阶层认同结构的变化

 二 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

 四 中国的社会流动

 五 研究结论

第九章 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对地位获得的影响    李培林田丰

 一 问题的提出和已有的研究

 二 基本数据和变量的说明

 三 人力资本对经济地位的影响

 四 人力资本对各阶层收入的不同影响

 ……

第十章 家庭背景、教育差异与社会经济地位获得

第十一章 农民工的经济状况与社会态度

第十二章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地位

第十三章 老龄化和老年人口赡养

第十四章 家庭结构变动及对家庭养老的影响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的孩子们

结语 研究的发现和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附录一 应用Kish表入户抽样被访者年龄结构扭曲问题研究

附录二 关于社会调查中家庭户表设计的探讨

际录三 2008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 

《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和谐社会十讲》《村落的终结》《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李培林自选集》《生活和文本中的社会学》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当代中国民生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当代中国民生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当代中国民生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朱俊帆 发布时间:2019-05-25 19:48:22

    到处乱抄*2

  • 作者:九猫锵锵 发布时间:2017-06-18 23:43:54

    这本当时是很喜欢的!

  • 作者:哀骀它 发布时间:2009-10-06 09:31:48

    关于上班这件事……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

  • 作者:小千秋 发布时间:2022-09-30 13:46:08

    补充一些轶事,大概梳理出一条线索。

  • 作者:毛泡居士 发布时间:2013-11-15 17:54:37

    中国古代绘画入门

  • 作者:迟到早退 发布时间:2019-02-03 15:07:58

    文笔一般,不古不今


深度书评:

  • 历史小说的境界

    作者:严锋 发布时间:2006-03-09 09:21:46

    平生最喜欢读历史小说,却总是在哀叹好的历史小说难觅,恐怕正是因为历史小说特别难写的缘故吧。我觉得历史小说有三种境界。第一等尽得历史真髓,彻底打通历史的关节,时空的隔膜,让读者进入一种不知今夕何年的庄生梦蝶的境界。这等境界的作品,我简直就举不出几部来。个人的印象里,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应该可以算一部。如果把《战争与和平》当历史小说的话,马马虎虎也可以算一部。第二等的作者史事精通,史识过人,驾驭各种历史材料游刃有余,能把过去的时代活灵现地拉近到我们的眼鼻之下,让我们痛痛快快把玩个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已经着实不易,是毫无疑问的精品。第三等的作品,也还是能够建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历史框架,可惜这个大框架里填的内容,要么翻翻历史书就可以找到,要么苍白干瘪,缺乏生气灌注的细节,读是能读下去,但总觉让人觉得不够“味道”。坦率地说,我以为我们大部分的历史小说都属于这第三类。

    最近一鼓作气读了三部篇幅浩瀚的历史大作,一是高阳的《红楼梦断》,我毫不犹豫地把它列入上面说的第二类。二是《李自成》的第四第五卷。看这两卷的时候,我不断地在回想我当年看过的第一卷,不断地在回味当年的那种心情,那些闭着眼睛就能想起来的细节,那一次次的心跳和激动。所有这一切记忆支撑着我,让我终于把最后两卷看完了。我不能相信这最后两卷真的是出自姚雪垠先生之手。为了证实这种感觉,我把第一卷又看了一遍。没错,第一卷还是第一卷,我几乎愿意把它列入第一境界的历史小说,雪垠先生在那时候是真正的大手笔,可是第四第五卷该归入哪一境界呢?我不愿意想下去了。再一部就是唐浩明先生的《张之洞》,这是一部材料丰富,写得非常用力的历史小说,但我掩卷之余,还是觉得心有不足。

    写晚清,有高阳的几十部作品在前头,要论史料的圆熟,细节的丰富,人情世态的生动微妙,大陆作家是万万拼不过高阳的。好在我们手中也有利器,那就是所谓的历史意识,宏大开阔的视野,对历史的痛切反思等等,这些东西是在高阳那里连影子也看不到的。那么这些深刻的历史思想是不是把我们的历史小说救活了呢?按说选取张之洞这个人做主角,绝对是非常有眼光的,这个人正好在半新不旧之间,在方生未死之际,在传统与未来的冲撞之下,在历史风云际会的最前沿,在他身上可以发掘出非常丰富的东西。作者正是努力去那样做的,从张之洞作为清流坻柱,出任山西巡抚,禁毁烟田,中法战争中危难受命,镇南关大捷,到建汉阳铁厂,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张之洞一生的每一重大阶段都浓笔重彩地出现在小说中,而这每一阶段都和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密切关联。作者努力表现特定历史氛围和情境中特定人物的性格矛盾和命运悲剧,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最后留在我们脑子里的张之洞,还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清廉,爱国,忠君,既讲传统的道德,又有开放的心态,学识过人,不拘小节。作者想写出人物的复杂性,可我们最终得到的还是一个简单化了的形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细节!这是历史小说最困难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甚至设想,一部历史小说,是不是只要有了丰富生动的细节,可以其他的什么都不要,高阳又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张之洞》里的一些细节就让人觉得比较嫩弱浮浅。小说里有一段写同样是晚清名臣的张之万与张之洞密谈时吐露心腹之语,告诉后者一条官场进身的诀窍。是什么呢?“这诀窍就在于要寻找一个有力的靠山。”听到这个诀窍,“入仕已经近二十年了”的张之洞受到“如同佛手摩顶一般”的震动。这就未免有点太看不起读者了,像做官要有靠山这等稀松平常的道理,不要说张之洞了,地球人都知道哇,有必要在小说里那么郑重其事地强调吗?

    历史小说要讲究虚实相间,虚实互补。《张之洞》的“实”的一面应该是过硬的,大的环节都忠实于历史。问题就出在“虚”的一面。这个虚的的一面最是微妙,它是由细节、韵味、笔力、文字功夫等等因素综合而成。它是虚构,但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虚中有实。这个虚的方面玩不好,再精当的历史选材,再深刻的历史意识也是徒然,只能成为概念的牺牲品。在读《张之洞》的时候,我们特别难以认同一些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句式构造出来的对话,历史场景,和人物心境。比如说,为了突出张之洞忧国忧民的感性的一面,就把他写得特别容易心潮澎湃,每每“激动得两眼闪动着泪花”,“激动地握着桑治平的手说”,“两双滚烫的大手紧紧地握着”,“凝重的目光遥望着窗外”,“人生难得最是情。是的,情难得!”……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晚清官场上滚爬了几十年位置不倒的封疆大吏的风范。这种描写中恐怕折射出的还是我们的作家难以摆脱的急于以古注今、借古喻今的心态,丧失的则是历史小说应有的苍茫沉郁的独特韵味。借历史小说对当代文化进行反思,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再评价,对中国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再思考,这些当然可以成为创作的题中之意,但历史小说首先应该是小说,我们的历史小说作家可曾把这句话一直放在心上?

    作者:严锋

  • 男性推荐被赞誉,女性推荐被群嘲,金智英戳穿了谁的面具? | 专访“金智英”作者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 发布时间:2019-11-21 12:03:00

    当《82年生的金智英》在韩国初版时,没有人想到它会在东亚三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图书编辑没想到,作家本人也没有。

    起初人们预估的销量仅为8000册,谁也没想到它日后不仅成为了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还因为女性艺人的推荐和同名电影的上映,引发了丰富的议题讨论。时至今日,“金智英”这三个字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文学文本本身,它融合进韩国乃至东亚的性别平权运动之中,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

    近日,赋予“金智英”生命的韩国作家赵南柱来到中国,与中国读者分享了她的创作感悟。我们借此时机对她进行了一场专访,采访中她在回应网上的恶评时笑着说,看到以后不可能当完全没有事情发生,但她无视了。

    撰文+采写| 吕婉婷

    赵南柱,1978年出生于首尔,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系毕业。2011年以长篇小说《倾听》获得“文学村小说奖”;2016年以长篇小说《为了高马那智》获得“黄山伐青年文学奖”;2017年以《82年生的金智英》获“年度作家奖”。

    赵南柱在回答问题时,措辞很谨慎。问及韩国女性的处境,她说性别平权运动一直在推进之中,问及韩国#Me too运动的进展,她答韩国算是开展比较积极的国家,有一定的成效。虽然有人会反过来诉讼女性诬告诽谤,但目前没有人诉讼成功。

    问她网上的恶评有没有影响她的生活,她说生活中没有人反对她,但是看到网上的评价,不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

    她笑着说“无视了”。但谁也不知道那些恶言恶语,到底给她留下了什么。

    做电视时事节目出身的赵南柱,不可能不知道言论的力量。在接受韩国网络书店“Yes24”的采访时,她说到自己在当小说家之前,表达就非常小心谨慎。但当有人说“这种事情爸爸来做最好”,“这种事情还是应该男人来做”,赵南柱会尽量谨慎地表达:“我们家这件事是我来做。”“也有很多做得好的女性。”

    赵南柱不喜欢让别人感到不舒服,但为了让孩子以后能过上平等的生活,有些话不得不说,有些故事,也为此而作。

    《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韩)赵南柱 译者:尹嘉玄 版本:大鱼读品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

    01
    我们都是“金智英”

    一个女孩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会经历多少坎坷?赵南柱用一本近似“流水账”的小说做出了回答。

    金智英,1982年出生,成长于公务员之家。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80年代是韩国历史上重男轻女较为严重的时代,当时出生的孩子还会面临韩国日后的经济危机,因此赵南柱选择让金智英出生于1982年,虽然韩国推行了很多保障男女平等的制度,但无形的观念仍然压迫着“金智英们”,困于迷宫的中央,永远找不到出口。

    文学作品的主角往往具有值得关注的特殊性,而金智英普通到你在阅读小说时无法勾勒精准的形象。她是所有重男轻女时代出生的韩国女性的缩影——家里最好的东西,永远先给弟弟;和姐姐共用一个房间,一床被子;男生欺负女生,老师说那是“喜欢你”;工作时最难的工作会分配给女性员工,因为女性早晚会辞职回家育儿,能长久工作的男性不能被累坏了;怀孕后出门乘坐地铁,被地铁里的年轻女子讥讽:“肚子都大成这样了,竟然还坐地铁出来赚钱,不知道怎么想的。”

    构成金智英人生的无数细节,来自于赵南柱广泛搜集来的具有普遍性的现实素材,这些故事普遍到,即便全部集中于一位女性身上,也让小说的女性读者感到无比真实。

    “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转角懂得避免,否则问题是出在不懂得避免的人身上。”

    ——《82年生的金智英》

    “智英,我觉得你不要只想着自己会失去什么,要多想想你会得到什么。成为父母是多么令人感动又有意义的事情啊!……我会负责养你们的,不会让你出去辛苦赚钱。”

    “所以你失去了什么?”

    “啊?”

    “你不是说叫我不要老是只想着失去吗?我现在很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会人脉,还有我的人生规划、未来梦想等种种,所以才会一直只看见自己失去的东西,但是你呢?你会失去什么?”

    —金智英与丈夫的对话

    左二为赵南柱

    02
    写作,一场针对“言语暴力”的反抗

    赵南柱出生于1978年,毕业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系。熟悉韩国时事的读者想必对这所学校不会感到陌生。2018年,正是梨花女子大学的学生反抗校长开设的短期学制,揭开了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门”的序幕。

    赵南柱毕业时,韩国的媒体业是朝阳产业。当时的人们都向往进入电视台工作,赵南柱也当上了时事节目的编导。一线传媒工作经验让她得到了全面获取信息、跟进社会动态的技能。她本以为自己会做一辈子,结果和她笔下的金智英一样,辞去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母亲。

    在北京西西弗书店的读者见面会中,赵南柱提到韩国女性的就业曲线,随着年龄的上涨呈现字母M形状。30-35岁的女性会自动放弃职场。直到孩子不需要24小时看护,或者家庭出现经济危机,女性不得不再次就业。小说中金智英的母亲,就是一个为了家庭生计坚持打零工的“勤劳”形象。

    韩国电影版《82年生的金智英》(2019)剧照

    相比较男性为家庭挣得的收入,女性在家务和育儿方面的付出被严重低估。这为“妈虫”之类的侮辱性名词提供了土壤。

    “妈虫”原意指没有带好小孩的年轻妈妈,后用来贬低没有收入、依赖丈夫的全职母亲。隐藏在侮辱性语言背后的攻击者认为,全职母亲只会把自己打扮得时尚亮眼,在丈夫不在家时带孩子出门拍网红照片。

    韩国电影《世上最美的离别》(2011)也讲述了一个女性为家操劳不休的故事。

    “我也好想用先生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去闲晃……妈虫还真好命……”小说中的金智英,在听到路上上班族对她的议论,气得对丈夫吼道:“我又不是偷先生的钱来用,我赌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来,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梦想,只为了带孩子,但我却成了他们口中的一只虫,你说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被“妈虫”提法刺激到的赵南柱,开始动笔写金智英的故事。起初她完全没想到这本书能登上畅销书榜。她像每一个默默无名的作者一样,写完书稿,向出版社投稿,等待结果。随后,美誉与攻击同步而至,赵南柱亲眼见证了自己的作品,如何在那张无形的性别网络的束缚下,成为了恶评的众矢之的。

    赵南柱的写作,是一场针对言语暴力的反击,但她并不想旗帜鲜明地发起两性平权运动。她的工作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记录。

    平淡无奇的文字,拥有让人陷入沉默的魔力——“金智英”式好女孩的一生,在不公平前的隐忍,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正在经历的日常?“金智英”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把戳穿当时韩国社会伪善面具的利剑——为什么男性推荐《82年生的金智英》就能获得赞誉,而女性推荐就会被群嘲?小说中集中体现的对日常女性行为的规训话语,歌颂母亲牺牲与伟大的话语,一次又一次为男权赋形。

    然而不同于流行影视作品中决绝的反抗姿态,赵南柱的反抗是温和的。她写作时想到的是女性之间的互助,想到的是给予正处于迷茫中的女性以慰藉。

    “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到各种限制和差别待遇,导致没有办法获得相匹配的成就,甚至认为那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深感自责的女性,希望她们在阅读本书之后,可以获得一丝安慰。”

    ——赵南柱

    《她的名字是》作者:(韩)赵南柱 译者:徐丽红版本:中信出版社2019年11月。努力生活的人们,面目怎么寒酸?《她的名字是》是话题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的作者赵南柱,以2018年在韩国辛苦生存的女性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故事中有许许多多面目不同的“金智英”:准备结婚的

    韩国电影版《82年生的金智英》(2019)剧照

    对话赵南柱

    01

    回应恶评

    很多评价毫无根据

    新京报:小说在韩国成为现象级作品后,得到了很多政界、文艺界男性成功人士的推荐。但是女性偶像推荐它,却遭到了粉丝的谩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赵南柱:

    对男性、女性发声的不同表现,体现了大众对两性发声的不同态度,这也反向体现了我要写这部小说的原因。

    新京报:在我们的视野中,对于这部小说的评价两极分化非常明显。包括电影上映后的评分,男性打出的平均分数远远低于女性。电影中饰演“金智英”的演员郑有美也受到了很多指责,“女权主义者”成为一个黑称。这是在韩国真实的情况吗?

    赵南柱:

    有男性会认为女性权利得到伸张后,男性权利会不会缺失。有的人对“女权”的真实意义并不理解。但男女平等是一种趋势,现在正在积极推进中。具体的数据我没有统计过,这是我的个人感觉。

    攻击改编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女主演的帖子,截图转自“新氧”。

    新京报:你的生活是否会因为小说的恶评而受到影响?

    赵南柱:

    在网上确实有很多人攻击我,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影响。看到网上的评价,不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有很多人的留言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话。看到以后无法当完全没有事情发生,但是还好。

    新京报:你看到了哪些恶评,能举些例子吗?

    赵南柱:

    有的人说,你写的这些内容太夸张了,怎么可能一个女生一生中会遇到那么多的事情。

    新京报:你会反击那些毫无根据的评价吗?

    赵南柱:

    没有,无视了。(笑)

    02

    创作背景

    “妈虫”事件,将“厌女”推向严肃讨论

    韩国电影版《82年生的金智英》(2019)剧照

    新京报:小说的创作源头,是2014年韩国“妈虫”事件。这样一个明显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是如何在韩国流行起来的?

    赵南柱:

    韩国网络中,人们会在不喜欢的事物后面加一个“虫”字表达厌恶之情,这带有玩笑的性质。比如有些学生吃饭吃得很快,就会称呼它们为“即食虫”。虽然网络中有很多厌女词汇,但是“妈妈”一直以来是比较神圣的。“妈虫”这个词的出现,代表对女性的厌恶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后来事件逐渐发酵成社会问题,不再是一个玩笑。

    新京报:除了“妈虫”,小说中还提到“大酱女”这种讽刺性黑称。韩国社会还有“生姜女”“酱油女”的说法。对于这些,韩国女性是如何反抗的?反抗有用吗?

    赵南柱:

    刚开始出现这些词语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没有当回事。但是随着语言影响力的扩大,人们会说某个女性是做“大酱”用的,把女性进行分类,进而出现了更多不好的词汇。女性于是采取了类似的行为进行反击,希望男性也体验一下我们女性被这样评判的感受。但是女性创造的词汇不是侮辱性的语言,比如把“韩国男人”叫成“韩男”,让他们体会一下被贴标签的感受。

    关于反抗的效果,以前网络论坛上“大酱女”之类的说法是可以出现的,但现在包括“大酱女”“韩男”在内的有关性别的说法,有些论坛会进行屏蔽,禁止发布。

    新京报:韩国女性地位有发生变化吗?有哪些体现?

    赵南柱:

    现在有更多女性愿意为了女性发声,去揭露性骚扰之类的罪行。社会也会给她们一定的关注。被她们揭发罪行的罪犯,最终会真正得到处理和处罚。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女性也在通过集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

    韩国电影《最普通的恋爱》(2019)剧照

    03

    创作意图

    “金智英”是一个社会框架

    新京报:小说的行文非常克制,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像一部纪录片。叙述中还穿插很多真实数据反映女性生活的艰难,为什么选择用这样的写法来创作?

    赵南柱:

    虽然《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小说,但讲述的内容对很多人来说是现实性的问题。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它当作一本感性的小说,而是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它,所以我使用了枯燥、普通、简单的语言去叙述它。

    新京报:有评价指出《82年生的金智英》因为真实性而模糊了小说的虚构性和文学性,你对此有什么回应吗?

    赵南柱:

    我写作注重的是想要表达的内容,至于它属于哪种类型、哪种题材,我觉得并不重要。写作风格是根据我想表达的内容来进行选择的。《82年生的金智英》的叙述风格,只应用于这本书中。

    新京报:《82年生的金智英》对你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吗?

    赵南柱:

    要说遗憾的话,那就是结尾吧。小说结尾金智英没有解决自己的困难,比较空洞地结束了。创作的时候,想不到能给她一个什么更好的结局。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金智英”来说,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了吧。

    韩国电影版《82年生的金智英》(2019)剧照

    新京报:小说的结局是一个开放式结局,金智英的医生成为叙事的主角,他的妻子为了家庭放弃了大学教授的职位,改当医生,后来彻底离开职场。这是为了提示“金智英”的故事具有普遍性吗?

    赵南柱:

    不是,我并不想表达它的社会普遍性,而是想要读者更多去理解它,理解金智英这个角色。金智英的抑郁症,可能也是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因为你是“金智英”,才有这个问题。

    新京报:作为创作者,你对“金智英”是什么感情呢?

    赵南柱:

    “金智英”这个人物可以理解成一个社会的大框架,很多人都生活在这个框架内,所以会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写作中,我和“金智英”也产生了很多共鸣,也看到了我过去很多经历。所以在写结局的时候我很痛苦,因为“金智英”到最后没有找到答案。

    新京报:如果现在有机会重写结局,你会改掉这个结局吗?

    赵南柱:

    小说是在2015年写的,当时的社会想不到有什么改变的方式,所以写了这样一个结局。但是这几年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女权也得到了重视。2019年电影版的结局和小说结局不同,金智英身边的人,妈妈也好,丈母娘也好,都去理解她,帮助她。她也积极地去寻找解决的方式。这是2019年的金智英,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一样了。

    新京报:你认为金智英的抑郁症会好吗?

    赵南柱:

    我觉得她的病好不好,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是她身边的人,社会背景共同决定的问题。

    04

    男性与女性

    嘴上说“帮忙”但无实际行动的丈夫

    美剧《致命女人》(2019)剧照

    新京报:近年来流行的女性题材影视作品像《大小谎言》《致命女人》,它们所表达的女性互助关系,以更激烈的反抗男性的姿态呈现。你会采用这种戏剧性、冲突性更强的方式来创作吗?

    赵南柱:

    我写这本小说的第一目标,是希望记录女性生活的现状,希望大家不要再去曲解女性的社会生活,并没有想过要去改变男女关系,去思考如何应对男女之间的冲突。

    在创作过程当中,我有时候也会反省我是不是把女性过于单一化了。以往很多作品所呈现的女性,是那种“我不想给别人造成困难”的女性,她们通常以进取、积极的形象示人。但女性首先是一个“人”,“人”具有多样性,她可能是坏人,也可能会犯错误,不会那么完美。将来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呈现更多样化、更真实的女性形象。

    新京报:小说中金智英的丈夫郑代贤,算不算一个“好丈夫”呢?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丈夫的角色?

    赵南柱:

    我写的时候想把郑代贤写成一个好的角色。我安排他出生于一个保守的城市,做着保守的工作,但是他相对于其他丈夫来说比较理解妻子,愿意帮助妻子。但是韩国读者中有很多人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丈夫”。比如在家务劳动中,他不会主动分担,认为男性做家务是帮助妻子做事。

    另外当金智英生病或者遇到其他困难的时候,他不会采取具体的帮助妻子的行动。虽然他没有家暴等不良行为,但是他也没有起到一个“好丈夫”应该尽到的责任。

    新京报:小说的同名电影已经在韩国上映了,你认为孔侑饰演的丈夫和小说中有什么区别吗?

    赵南柱:

    电影和小说不太一样。小说的中心在金智英身上,电影则关注金智英和周围的人发生的关系,包括丈夫、婆婆等家人。大多数人认为电影中的郑代贤和小说中的是比较类似的,比较保守,虽然会劝妻子去看医生,但是没有任何实质的行动。孔侑以前饰演的角色比较不食人间烟火,这次他扮演了一位平凡的丈夫,我认为他把这个角色消化得很好。

    新京报:近年来很多表达女性主体性的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女性之间的互助。金智英的故事中也有,比如她很感激同事给她带来唇膏时,没有讲“黄脸婆也需要化妆”。你是如何理解“女性关系”的?

    赵南柱:

    都是女性,有一些东西不用说,互相之间都可以感知到。比如说在《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小说中,金智英在公交车上遭受了不良男子的威胁,当时帮助她的女性是一名陌生人,也不知道当时确切发生的事情,但是仍然站出来毅然决然地帮助她。

    女性之间是有这种共情和纽带的。现在也有更多的女性愿意站出来,为自己也为别人发声。比如她们会有女性论坛,女性之间组织的活动,这也是女性之间互助关系的表现。

    新京报:女性之间的关系其实比较复杂,互助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人们在分析两性职场不公平问题的时候,会把矛盾转向女性内部,比如是那些一工作就着急怀孕的女性占了单位的便宜,导致更多的女性难以就业。持这种看法的人中,不乏女性的存在。

    赵南柱: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并不是所有女性,因为身为“女性”便了解“女性”。无论男女,我们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下,被同样的社会氛围所影响。很多女性出生以来接受的教育,感受的氛围,还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故即便我生为女性,也不一定能理解全部的现象,这是无法避免的。

    新京报:小说中可以看到在家务劳动中,女性的价值被社会大大地贬低了。现在的韩国社会如何看待家务劳动的归属问题?

    赵南柱:

    具体的数据我记不清了,据统计,大概有1/5的韩国男性表示愿意做家务。现在韩国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夫妇,但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家务应该由女性来负责。

    新京报:你的家庭生活也是如此吗?

    赵南柱:

    我的丈夫和《82年生的金智英》中的丈夫一样,对家务也会说“我来帮你做”。但在书出版以后,他也对我的处境表示理解。

    新京报:有什么想对中国读者说的话吗?

    赵南柱:

    我之前以为,中国女性在亚洲来说相对比较独立,没有想到这本书会产生那么大的共鸣。很希望能和中国读者交流,了解大家的想法。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公号对话框回复“

    赠书

    ”,即可获取书评君为你准备的福利。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吕婉婷 ;编辑:西西;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406+)
  • 内涵好书(237+)
  • 内容完整(365+)
  • 方便(90+)
  • 体验还行(370+)
  • 超值(515+)
  • txt(623+)
  • 赚了(258+)
  • 内容齐全(364+)
  • 无广告(155+)
  • 图书多(324+)
  • pdf(642+)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4-12-10 00:36:29 )

    特别棒

  • 网友 康***溪: ( 2024-12-13 12:22:47 )

    强烈推荐!!!

  • 网友 马***偲: ( 2024-12-15 03:59:0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林***艳: ( 2024-12-15 16:08:2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屠***好: ( 2024-12-23 23:12:31 )

    还行吧。

  • 网友 曹***雯: ( 2024-12-25 04:06:2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玉: ( 2024-12-23 21:40:38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家***丝: ( 2024-12-28 08:02:55 )

    好6666666

  • 网友 通***蕊: ( 2025-01-04 00:53:4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居***南: ( 2024-12-16 15:21:3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寇***音: ( 2025-01-06 13:08:3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