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竞赛工作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国际象棋竞赛工作手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国际象棋竞赛工作手册
精彩短评:
作者:岚大爷本人。 发布时间:2012-04-28 16:45:53
难读地要命、陆陆续续读了两三个月。因为要达到实战中的“完美”效果所以作者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的指导读者应该如何不该如何,把语句咬碎了来解说给读者听——这份苦心大概只有有实际经验的人才晓得。总之实战性很强且需要反复阅读体会。
作者:Babynumb Nada 发布时间:2011-02-17 05:32:58
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接下来就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领悟其中讲到的哪怕万分之一 (ps 以上评论是给秋阳创巴仁波切的同名书“突破修道上的唯物”的评论,现在这本乃豆瓣狸猫换太子产物,与本短评无关。。)
作者:忘予 发布时间:2022-07-30 19:23:17
沈德潜选的太好了,清初诗最好的选本。(除了钱谦益七律选的太少等等)
作者:Spreewald 发布时间:2022-04-08 11:20:48
没意思的故事 非常有意思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03 13:39:44
真的就随便翻翻,无内容深度
作者:黑锅 发布时间:2015-12-28 19:58:17
还不错,很多内容以前或多或少都接触过
深度书评:
纪念张纯如专题
作者:和菜头 发布时间:2005-11-13 22:57:43
张纯如简历
1968年3月28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1968-1989年,在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城校区随研究物理和微生物学的父母亲成长。
1989年,获得伊利诺斯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
1990年,担任《芝加哥论坛报》记者,撰写重要新闻稿。订婚。
1991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和电气工程师布莱特.道格拉斯博士(Brett Douglas)结婚,7月迁往旧金山湾区。
1995年,自由撰稿人,为《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和美联社撰写稿件。冬季,在国家档案馆和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的初步资料准备,前往北京、上海、杭州进行为期六星期的深入调查。
1996年,出版《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迷》。
1997年7月,前往中国南京,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
1997年12月,出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998年,获得华裔美国妇女联合会的年度国家女性奖。
1999年8月,《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被拍摄电视节目,成为历史探索频道节目专题之一。
2002年5月13日,获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2002年8月,儿子克里斯托佛.道格拉斯(Christopher Douglas)出生。
2003年4月28日,出版《美国华裔史录》。
2004年11月9日,于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以手枪自杀身亡。
1968.03.28---2004.11.09,36岁。
(标题)寻找自己名字的人
(引文)11月9日,张纯如女士结束了自己36岁年轻的生命。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却留给了我们整个民族一段段记忆。凭借着这一记忆,提醒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如此的伤痛。而又因为这伤痛,使我们即使分散在世界各地,也能在一呼一吸之间都能感觉到彼此的血脉相联。她让我们无法忘记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正文)
IRIS CHANG,张纯如。镜之两面。
IRIS CHANG是一个出生于1968年3月28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美国籍女孩子。她的父母60年代从台湾迁移到美国中西部,她自己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美国公民。她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中文,可是她不能阅读和书写中文。因为对于她来说,英语才是她的母语。
纯如,语出自《论语八佾篇》:“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 纯如,是一个中国女孩子的名字,是我华夏同族,是我阿姊同胞,是地球村千人万人里绝对不会认错的那个背影。
IRIS CHANG,张纯如。究竟是谁?
可以从“纯如”这个名字里嚼出不同的滋味来:语出《论语》,那是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含义美好,那是父母美好寄托的香甜;本意和谐,那是父母对不能融入美国族群担忧的酸楚。因此,生在美国的IRIS CHANG会说中文。在谈话中,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大城,在那一年那一城发生了些什么?有关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座活火熔城,有关长江水如何在一夜之间变成红色。。。。。。
没有证据表明张纯如和她的父母看过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家史小说《根》,是否看过书里的这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是从哪儿来的。但是,张纯如的确在学校图书馆里找过,找英文历史书里关于1937年南京发生的那些事情,那些被她父母重复过不知多少次的情景。可是她失望了,没有1937年,也没有南京,更没有红色的江水。如果这些事情不曾真的发生过,那么所有父母讲述的关于中国的一切究竟是事实还是想象?于是,中国就成为一种虚幻的概念。没有1937,没有南京,没有中国,世界上也就没有张纯如,只有IRIS CHANG。没有根的人,连名字都会丢失掉。
因此,可能可以从某个侧面理解一个新闻学系毕业的女孩子为什么会对钱学森这么一个火箭物理学家如此感兴趣。甚至写了一本《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用自己的第一本书为这个人专门做传。Tsien Hsue-Shen离开了美国,Tsien Hsue-Shen曾经在美国被以“间谍罪”判刑入狱。而等到他返回中国,Tsien Hsue-Shen就变成了钱学森,中国飞弹之父。从美国到中国,从Tsien Hsue-Shen到钱学森,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或许,这一条线也能把IRIS CHANG和张纯如联系起来。《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一书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蚕丝》。
1994年12月,当IRIS CHANG在加州矽谷心圣荷西郊区的库帕提诺生平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色照片时,丝线拉直了。张纯如感觉到了无比的愤怒,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大大超过了IRIS CHANG所能产生的情感烈度。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在屠杀发生后近60年居然没有一本提及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历经两年,访问了14位幸存者,参阅上千页的历史文献,出版了她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这本书一经问世,震惊了英语国家,在美国连续数月位于排行榜首位,并且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印刷超过50万本。她用她的努力和勇气,直面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告诉世人:“人类残酷对待自己同胞的历史纪事,是一段漫长而悲伤的故事。如果要将这类恐怖的故事作一比较,那么,在世界历史中,很少有哪些暴行,在强度与规模上,能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抗衡。
张纯如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美国评论家乔治.威尔在听完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虚构论”和看完她的书后说:“由于张的这本书,她终结了对南京的第二次强暴。”当屠杀真相被掩藏时,屠杀永远都是屠杀。只有屠杀为世人所知时,冤魂才能远离追杀,成为历史上的定格。
她可能都不知道,这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华人在偶然间拿起这本《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就再也不能释手,一气读完,泪流满面。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有太多这样的人,在美国、在法国、在马来西亚,在飞机上、在书店里、在网络中。有移居海外30多年的老华侨,有在南洋的第四代华人,他们不能停止阅读,因为那些文字疼痛而灼人,因为那些文字就烙在他们的根上。
那位老华侨说:作为一个来美定居三十年的“老华侨”,我很有“理由”不关心中国文化。比如说:对中国历史社会感到很遥远;既已入籍,落地生根;现实生活忙碌,哪有时间去想那么玄那么抽象的事;况且中国问题那么复杂,我这样一个文化边缘的任务能起什么作用?可是四月十七日那一天,我在柏克莱大学听张纯如讲南京大屠杀后,我的种种“理由“不得不丢进字纸篓……假如张纯如、拉贝都那么关心中国,我作为一个吃中国奶水、在中国文化土壤生长过,后来移民来美国的“老华侨”,真的没有理由不关心中国大地的一切。
可是,在用丝线穿起无数同胞的同时,回顾这一段人类史最黑暗最恐怖的历史,张纯如也在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煎熬。有什么人能在面对自己的同类,自己的同族被暴行残酷蹂躏的时候不会觉得撕肝裂胆、目眦欲裂呢?在《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的写作过程中,张纯如经常“气得发抖、失眠恶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她一个人替我们所有人完成了一项我们60年都未完成的责任,因此她也承受了我们所有人痛苦。
写完第二本书之后,张纯如把目光转向了150年前的美国。在那里,也有一群无声的同胞。作为苦力,大量华工从19世纪中叶进入美国,充当金矿矿工、铁路劳工。1865年,华人移民的人数激增至5万人,其中90%都是青年男子。同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收了第一批50名中国劳工。看到中国人能吃苦、工资要求低,又十分顺从,这家公司便开始大量招收华人,总共有10万华工参加了美国铁路的修筑。
华人的付出,为美国铁路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吃苦精神和工作水准甚至超过了爱尔兰劳工。1869年4月,一位雇用了华人劳工的老板说,他的工人每天可以铺 设10英里铁轨。另一个雇用爱尔兰劳工的老板不服气。前者就表示愿以1万美元来赌个输赢。结果,华人劳工在12小时45分钟的时间内铺完了10英里多的铁轨。
在修完铁路以后,美国人担心中国劳工抢了他们饭碗,美国开始排华。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将华人赶出美国。150多年过去了,这些吃苦耐劳,为美国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同胞却被淡忘,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张纯如为了他们,也为了她自己,写了自己的第三本书《美国华裔史录》。张纯如说,她12岁那年,一位白人同学问她,如果中国和美国发生战争,你会站在哪一边?张纯如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件事让她认识到,虽然她出生在美国,但在美国人的社会定义中,她不是美国人,而是拥有美国国籍的华人。因此,为了让人们认识到华人其实也是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写了这本书。
透过这本书,张纯如又站在了IRIS CHANG的对面。她意识到“华人在美国的经历不是一条渐进的单线。他们作为模范少数族裔之一,并非像某些少数族裔那样是从受迫害的社会最底层渐渐发展到社会上层的。华人在美国处于周而复始的循环,美国社会对华人一直在容忍接纳和疑虑恐惧中旋转。”她依然同时站在镜之两面,痛苦地挣扎。张纯如曾经表示,她把《美国华裔史录》一书当成是“她个人写给美国的情信”,可是这种情怀又有几人能懂呢?
张纯如再次以IRIS CHANG的身份上路了。为她的第四本书进行研究旅行。这本书主要是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菲律宾巴丹半岛和日军作战的美军坦克营官兵,他们后来被日军拘禁并残忍虐待。在一次外出做调查的旅行中,张纯如身心崩溃,不得不住院,住院后她继续与忧郁症抗争。从《南京大屠杀》到她近来准备写的美国二战被俘军人受日军虐待的历史,都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这些内容也与张纯如的病因不无关联。
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以手枪自杀身亡。在她最后给家人留下的字条中说,希望他们要记得那个没生病前的张纯如,那个“曾全心投入生活”的张纯如,那个“为事业、写作和家人献身”的张纯如。
她希望家人记住谁?究竟是张纯如还是IRIS CHANG?她丢失过张纯如这个名字,她又找了回来,而且为我们找回了两段历史。但是这好像依然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还在这世间不断找寻找着。如今世间再没有了张纯如的身影,在她身后也无从寄托我们的哀思和感激之情。唯有风从远方吹来,也许只有在那遥远风声里,依稀还有着她的气息,还有她找寻的脚步声。
张纯如的儿子叫儿子克里斯托佛.道格拉斯,2岁零三个月。
张纯如的遗产
三本书:《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迷》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美国华裔史录》
两位朋友:
约翰•拉贝 德国纳粹党员,从1937年9月开始,一直到1938年4月为止,拉贝先生被选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主持安全区难民的保护工作,这段时间正是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期。他从日军的刺刀下救下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作为侵华日军大屠杀的见证人,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500多起惨案。
张纯如女士为撰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收集资料,“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通过她与拉贝的孙女赖因哈特夫人取得联系,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寻觅,终于使屠城血证《拉贝日记》公诸于世,重见天日。也使得中国人民找到了这位“中国的辛德勒”。
明妮•魏特琳 魏特琳女士曾经在中国担任神职人员,身后留下了一部日记。其中1937—1941年期间的日记,约占其全部日记的四分之一,详细记载了她在金陵女子学校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她由于保护南京妇女免于日本侵略军的蹂躏,而为南京市民所铭记。这些日记、报告与文章等在美国耶鲁大学特藏室里沉睡多年,于1995年被张纯如女士发现,并公诸于世。
一份勇气:在伯克莱大学演讲结束后,进入提问时间。第一位发问者是一位亚洲男士,来势汹汹地一边走上前一边语带恐吓地说,他們的团体正在搜集资料,要证明张纯如书上所写所說的都是谎言。当时气氛颇为紧张,但张女士却神态自若地回覆说她欢迎任何的新的可靠的资料,又说:“寻找真理是我感兴趣的事。”她再强调自己不是特意要为日本人抹黑,因为她深信这也是人性的问题,所有人都应该自我警惕,从历史获得教训。
一个未完成的梦想:张纯如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认为早婚对我的事业很有帮助,这样我就将本来会花在约会和建立男女关系等上面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我的写作上。”张纯如称丈夫是自己的“最好朋友,经济筹划人,精神咨询家,按摩师”,虽然种族不同,但彼此有很多共同点。她希望将来有三个孩子。
一戰期間英法勢力對旅滬德僑的「清算」
作者:Fal Conde 发布时间:2022-09-15 22:07:50
上海近代曾經存在大量德國建築和團體,但因為兩趟大戰的關係,遺留下來的痕跡很少,本文或可作為第一次被迭代的見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和德奥为首的同盟国为各自利益激战,旅沪的外侨们在租界内也发生了冲突。那时的上海租界,基本是英法美侨的天下,德侨没有什么势力。在公共租界,1915年时,英国侨民5000多人,而德侨仅1000多人;工部局9人董事会中德侨仅有1名,英侨有7名。在法租界,虽然德侨人数没有比法侨少很多,但是公董局完全被法国人掌控。于是在一战期间,旅沪德侨就只有“挨整”的份了。
01
被英国人赶出上海总会
上海总会由英国人创立,但是会员并不局限于英国人。1909年,总会会员达1300余人,内中四分之一会员为非英国人。该总会可以说是当时外侨中的第一总会,入會費用高,成員非富即貴。成為会员无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第一代上海總會
当时不少“名人录”中,在介绍某个人时,最后总是把参加什么总会写进去,参加的总会越多,表明该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被总会开除,完全是一种耻辱。
1915年,上海总会借着一次事件把总会中旅沪德侨全部开除。
一战爆发后,英德两国成为敌对的国家。两国除了在陆上作战外,海上也进行激烈对抗。德国用潜水战来封锁英国的海上运输,想从经济上扼杀英国。
1915年5月7日,从美国驶往英国的英籍邮船卢西塔尼亚号在北海一带,被德国潜艇V-20号击沉。
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
盧西塔尼亞號的沉沒介紹
盧西塔尼亞號的沉沒成為當時的報紙頭條
邮船上有1959人,其中440名是妇女和儿童,除761人获救外,其余全部溺亡。
上海总会内的“英国臣民”对此极为愤慨,认为德国袭击民用船只,杀害平民,实难容忍,于是借机将德国人从上海总会中驱逐出去。
02 伊尔底斯碑被法国人偷偷拉倒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德国调遣多艘军舰进入山东等地。战争结束后,这些军舰陆续返回。其中一艘名为“伊尔底斯”号的炮舰,1896年7月23日行驶在黄海海域时,因遭遇风暴而沉没。船上77人遭难,有四五人抱着炮舰的半截船桅,漂流数日至山东某地海滩,被当地人救起。
伊尔底斯的沉沒
旅沪德侨在怡和洋行的帮助下,把这断桅弄到上海,托上海徐家汇教堂用电镀的方法,在断桅上镀了一层铜质。在外白渡桥南堍、德国总会的前面,竖起了一座纪念碑。
伊爾底斯紀念碑
復原的彩色照片
这座纪念碑由德国雕塑家莱因霍尔德·贝加斯与另一艘舰艇艇长格奥尔木·米勒合作设计:以断裂的桅杆及轮舵为主体,以雕塑的德国军旗及花环为装饰;下面为大理石石碑,上刻德文碑文:“纪念1896年7月23日在中国黄海风暴中遇难的伊尔底斯号炮舰全体船员。”
该纪念碑于1898年11月20日落成,威廉二世的兄弟海因裡希親王专程来上海参加揭幕式,为那些溺亡官兵举行隆重的悼念。当时的德文《上海新报》还配发了悼念文章。以后每年的纪念日都会有西侨来此祭奠。
紀念碑揭幕儀式
瓦德西元帥向紀念碑獻花
一战时期,法德是交战国,寓沪法人由仇视德人进而采取实际行动。1918年12月1日凌晨,法国兵士和平民约四五十人,悄悄到黄浦滩,以绳系于此碑的柱子,将其拉倒在地。
工部局借此机会将纪念碑的底座全部拆除,将半截船桅弄到工部局苏州路仓库收存起来。后来德人将纪念碑重建于赫德路(今常德路)上。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人又将纪念碑迁入到新德国总会(今贵都大酒店)的草地上。
一戰中被推倒的紀念碑
03 德国花园总会被没收
1879年,英国人设立了斜桥总会,原文直译为上海乡村俱乐部,又俗称乡下总会、英国乡下总会。该总会会员只限于英国人,德侨为无缘问津而耿耿于怀。
1902年11月,颇有声望的德侨冯·都林、莱墨斯等人发起,在外滩德国总会内举行了设立德人乡村俱乐部的筹备会议。会上选出以龙特为首的委员会,要求他们进行募集资金、制定俱乐部细则、寻找建造地点等准备工作。
经过一年的努力,1903年10月,终于买到了宝昌路迈而西爱路(今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上的一块20多亩的地皮。1904年年中,德人乡村俱乐部建成。该俱乐部习惯上叫德国花园总会,或简称德国花园。
经过进一步的购地与建造,这里成了一个比较著名的西侨娱乐场所。
俱乐部主楼由著名建筑师倍苟设计建造,这是上海第一幢德国风格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德国巴伐利亚乡土气息。
矮矮的两层小洋房和四周的环境天然合成。室内的装饰也很别致,会客室的布置追求古雅,家具用天然彩色柚木制成,配以墨绿色的传统挂毯,地面上铺设苔纹绿色天鹅绒毛地毯,墙刷成品红色,墙底部的踢脚线是硫磺色。女会员会客、休息的房间,则追求浪漫的格调,安置白色家具,配上色彩柔和的法国地毯。
俱乐部的花园和草地由艾克哈特设计布置。艾克哈特将花园安排得颇富乡村气息:草顶的圆亭和竹制的小桥散置在花园的草地旁和小溪上。在草地上陆续建造了十余个网球场、棒球场和草地滚球场。
开始的时候,俱乐部仅在夏季打网球季节时对外开放,偶有重要活动时也临时使用。在夏季的夜晚,常请乐队举行“纳凉晚会”。当有一流乐队光顾时,俱乐部内一派热闹,园内张灯结彩,会员们和被邀的宾客常在一顿丰盛的晚餐后,于音乐声中载歌载舞。
1910年,德国总会又建造了上海第一个露天的溜冰场。与室内溜冰场相比,不仅宽广得多,还避免了室内溜冰场的灰尘和浑浊的空气。近千平方米的露天溜冰场的建立,在西人社会中引起极大的震动。一个西人受邀光顾,随后写下了感受:
在上海有助于消磨时光的娱乐,最有趣的是德国花园总会内的溜冰。时值金秋,天高地爽,丝丝微风轻轻拂过。明媚的阳光下,衣着时髦的女士们千姿百态,注目场中。场中好多优秀的溜冰能手正在献技:墨莱夫人在场子边缘以雅致舒缓的表演得到众多的赞叹;韦博的溜冰令人眼花缭乱,表现出来的种种花样,使人感到他完全像个职业溜冰家。薛福特、雷克修斯及一些我不知其名的几位,看来略差一些,因为他们有时会显得比较忙乱……这里是这样的欢乐,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场地即使扩大五六倍也不会显得其大。
1917年3月17日,中国宣布和德国断绝外交关系,3月26日,德国花园被法租界公董局没收。虽然那时所有权仍属德商的三发洋行。6月11日公董局做出决定,将德国花园改名为凡尔登花园,即日起对外开放,任人游览。从此该花园逐渐成为中西人士集会、游乐的场所。
今天的花园饭店
一战刚结束,早已被封的上海德华银行开始资产清理,对欠该银行的德人和德商洋行进行追控。法租界会审公堂下令三发洋行将其所有的凡尔登花园拍卖,以抵偿债款。1918年12月11日午后,经过六分多钟的拍卖,公董局以95000两银子拍下凡尔登花园,共计土地六十一亩九分九厘一毫及洋房一所,并包括所有家具。1925年,改名为法商球场总会,即现在的花园饭店。
04
德侨的登记、报到制度
让旅沪德侨最难受的莫过于 “登记、报到制度”。总会被夺走,会员资格被取消,只是牵涉到一部分德侨,而这“登记、报到制度”却是在告诉每个旅沪德国人:你是个被监管的人。
“登记、报到制度”最先在法租界采用。1917年,公董局规定:所有居住或进入法租界的德国人都应到巡捕房报到,男人应每天去登记,女人每周一次。这样才能取得居住或迁移的许可证。
法租界巡捕
北洋當局对德宣战后,德侨就成为敌对国侨民。为防止这些侨民可能做出不利的事情,同时也出于监视目的,要求这些侨民到设在公共租界内的交涉署淞沪稽查分处报到。但工部局认为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公共租界的事务不容许北洋當局插手。
9月17日,工部局召开会议,讨论在对德国和奥匈侨民进行登记注册时应采取的步骤。会上,总董表示已致函英国总领事。在函中表示工部局对因中国当局所造成的僵局甚为不满,并认为工部局应制定对租界内德奥侨民的登记和监视的措施。
总董告诉董事们:英国总领事批准了一份《工部局通告》草稿。通告中禁止敌国侨民在10月6日以后未经许可,擅自离开在租界内的住宅或在工部局所属的任何道路上任意行走。
不久,工部局发布第2466号通告,要求德侨等到市政厅登记;后又发布通告:要那些因不在上海或患病而不能履行第2466号通告条件的人以及德、奥过客,到中央捕房登记。
初期,男性需每周登记一次。在居住许可证上附注的第2条上写着“本证持证者如果是男性,应每周一次在上午6时到下午6时之间亲自去他居住区的捕房将他的许可证呈验。”
原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巡捕房
1918年5月3日工部局会议上,总董通报了英国总领事因为怀疑近来本地骚乱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敌侨所挑起的,会议通过了更严密监视敌侨的决议:“将目前敌侨每周报到一次改为每周两次,分别在星期三和星期日向他们所在区的巡捕房报到,今后,若按正常情况将特别巡捕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之后,如果情况需要应要求敌侨每天报到。”
对一些不遵守规定的人,工部局通常先警告,进一步的措施是逮捕、拘留。有一名叫辛奈克尔的德侨,一直采取不理会的态度, 10月20日会审公堂做出了一份判决报告,要求他在24小时内向工部局登记。但辛奈克尔仍旧不执行该命令, 24日早上他便被拘留,工部局要求拘留至其愿意登记为止。无奈之下,他只得就范。
辛奈克尔为此解释说:“他这样做是根据他的医生的劝告,因为他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他去虹口巡捕房。”之后辛奈克尔对每周报到制度又不予理睬。
到12月19日,工部局会议提出:“辛奈克尔先生再次不去报到,将指令督察长在会审公堂对他和其他违犯规定者提出诉讼。”辛奈克尔曾表示希望搬到闸北,并要求给他一张通行证,以便他能在工部局所属道路通行进入租界。但督察长坚决反对给他发放此类许可证。
一战结束了,德侨的痛苦一时却难以消除。在举行停战庆祝前,负责管理德国利益的荷兰总领事告诫全体德国侨民:在举行庆祝时留在偏僻之处,不得无故逾犯规定并严格禁止示威、骚乱等行为。
1919年,工部局雇用的所谓“敌侨”全部被弃用。在北洋當局与工部局合作遣返“敌侨”时,工部局规定:敌侨每天汇报一次,而不是每周汇报一次。这样就能防止这些人规避遣返,逃离公共租界潜往中国其他地方;同时也便于捕房执行遣返任务。
敌国女性侨民发放许可证的条件也予以变更:从1919年2月24日起要求她们每星期报告3次。一直到12月份,由于战事早已结束,德侨已被允许到任何地方去,在护照方面不再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捕房在碰到拒绝登记的情况时很难采取行动,德侨的“登记制度”这才无声无息地被废掉了。
本文為轉載,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WEZHwoMBPH3Gtsn-xtlLmg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181+)
- pdf(395+)
- 实惠(81+)
- 快捷(630+)
- 品质不错(77+)
- 愉快的找书体验(622+)
- epub(159+)
- 差评少(644+)
- 服务好(300+)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4-12-20 00:46:03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潘***丽: ( 2024-12-19 12:25:4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温***欣: ( 2024-12-17 23:08:27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辛***玮: ( 2024-12-31 09:50:3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敖***菡: ( 2024-12-11 00:07:1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方***旋: ( 2024-12-16 06:09:4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车***波: ( 2024-12-23 12:10:0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石***烟: ( 2024-12-20 09:20:5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堵***洁: ( 2024-12-10 04:09:43 )
好用,支持
- 网友 习***蓉: ( 2024-12-11 05:16:58 )
品相完美
- 网友 訾***晴: ( 2024-12-29 13:33:5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冷***洁: ( 2025-01-07 17:19:4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宫***玉: ( 2025-01-04 12:25:53 )
我说完了。
- 网友 蓬***之: ( 2025-01-01 15:03:43 )
好棒good
- 网友 通***蕊: ( 2024-12-16 20:17:2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屠***好: ( 2025-01-05 08:17:09 )
还行吧。
喜欢"国际象棋竞赛工作手册"的人也看了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理解与运用 杨立新 主编 法律出版社【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全新正版图书 全球的中国方案:西赵可金五洲传播出版社9787508543826 战争与问题研究世界西班牙文普通大众人天图书专营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23中级经济师必刷题《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增广贤文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24中考真题基础题天利38套对接中考全国各省市中考真题常考基础题英语 中考英语真题基础题测试卷精选典型试题 初三英语测试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好好玩泡泡书(经典故事) 小马过河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阅读理解+句式强化训练(五年级上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CAXA数控车编程与图解操作技能训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山海经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牛津袖珍英汉双解词典(第11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商务英语写作实训(第二版)/“十二五”规划商务英语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平面设计师基本技能培训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蛇的故事(拥有敏锐感官的猎手珍藏版)(精)/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WASISTWAS (德)尼科莱·施拉夫斯基|责编:汪沁//邱雨婷|译者:冯瑗媛 长江少儿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电子信息工程概论(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