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家、评论家张效民为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编辑木斧所立的一本评传,木斧本身的人生经历,不乏各种戏剧性之处和闪光点。他在解放初期到文革受到不公正待遇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很值得今天的读者了解、反思。全书梳理了木斧从出生至今八十八年的人生经历,并专门对木斧的文学创作、戏剧作品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以及分析评价,是迄今一部较为完整的木斧评传,把木斧老人精彩而又跌宕的一生描绘得入木三分。其中对木斧诗文、戏剧作品的分析,有非常的研究价值,可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学者作为资料收藏。其不仅折射了中国现代文学新诗发展的曲折路途,也对广大读者认识和理解木斧其人其文其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木斧是“七月派”诗人中年龄最小、“硕果仅存”的一位,他跨越时代和领域,一步一个脚印,从二十世纪一路走到今天。七十余年的创作历程,穿越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留下无数文学作品,也同时折射出中国新诗的曲折发展。
◎ 本书作者张效民历时三十余年,研读木斧诗歌、小说、戏剧作品,首次披露木斧的创作道路,这些往事经过岁月的沉淀,更显弥足珍贵。
书籍目录:
诗以为序/木斧
前言
引子:水街有场生日聚会
——————
第一章:在严冬季节(1931.8—1941.7)
降生在动荡年代
杨氏一门
“根在固原,影在康定”
——————
第二章:黎明前的呼唤(1941.8—1949.12)
西御街的邻居们
回民学校的读书生活
难以忘怀的启蒙老师:王育民
方然,革命的引路人
“走上革命的道路”
——————
第三章:“学诗,在严冬季节”(1945.6—1949.12)
没有见过面的老师和见过面的编辑
闪烁的星群
“疯孩”的控诉
创作从小说起步
——————
第四章:春暖花开(1949.10—1954.4)
“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广汉五年
曲折的写作历程
——————
第五章:风雨人生(1954.5—1978.12)
晴空霹雳
坚贞的女性
坎坷十年
销声匿迹
在“文化大革命”中
——————
第六章:冲出茧壳(1979.1—1984.5)
“三中全会冲开了我的心扉”
选择了编辑生涯
——————
第七章:诗海扬帆·上(1981—1984)
艰难的起步
春蛾
请三大诗人题字
崛起
——————
第八章:故乡行(1984.6—1991.7)
游子归来
在大自然怀抱里历险
康定觅踪
——————
第九章:诗海扬帆·下(1984.6—1994)
锦绣嫁衣
潸潸的笔
木斧诗话
——————
第十章:找回生命的艳阳天(1991.6—2018.8)
木斧的老年观
成了全方位作家
晚节渐于诗律细
为二百位诗人画像
——————
第十一章:粉墨春秋(1991.6—2015.5)
学戏与演戏
戏装照、戏装画与戏诗
木斧的戏剧观
——————
第十二章:纯真的人
赤子之心
告别酒神
良师益友
不老诗心
——————
后记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木斧评传》主要引用书目
名人题字
作者介绍:
张效民,文学和历史文化研究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1954年3月出生于四川,祖籍河南巩义市。曾执教于成都师专,后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至今。著有《艾芜传》、《艾芜评传》、《雍陶诗注》(与人合注)、《典型创造寻踪》、《孤独者的孤独》、《探寻与沟通——鲁迅作品鉴赏性阅读》、《边缘杂记》、《湖滨絮语》、《中国历史文化散论》及旧体诗《荒腔闲吟》三卷、《江湖野唱》、《旅路屐痕》等。主编有《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以及教育类著作多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作家、评论家张效民为我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编辑木斧所立的一本评传,木斧本身的人生经历,不乏各种戏剧性之处和闪光点。他在解放初期到文革受到不公正待遇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很值得今天的读者了解、反思。全书梳理了木斧从出生至今八十八年的人生经历,并专门对木斧的文学创作、戏剧作品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以及分析评价,是迄今一部较为完整的木斧评传,把木斧老人精彩而又跌宕的一生描绘得入木三分。其中对木斧诗文、戏剧作品的分析,有非常的研究价值,可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学者作为资料收藏。其不仅折射了中国现代文学新诗发展的曲折路途,也对广大读者认识和理解木斧其人其文其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木斧是“七月派”诗人中年龄最小、“硕果仅存”的一位,他跨越时代和领域,一步一个脚印,从二十世纪一路走到今天。七十余年的创作历程,穿越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留下无数文学作品,也同时折射出中国新诗的曲折发展。
◎ 本书作者张效民历时三十余年,研读木斧诗歌、小说、戏剧作品,首次披露木斧的创作道路,这些往事经过岁月的沉淀,更显弥足珍贵。
精彩短评:
作者:momo 发布时间:2010-11-07 23:47:24
知识普及啦
作者:芽! 发布时间:2013-11-16 22:50:20
条理很清晰,很中国
作者:落幕时祈祷 发布时间:2021-09-03 22:18:54
书很好,可我没有烹饪热情。
作者:四点水Rosalyn 发布时间:2024-01-27 23:48:45
居然没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不过封面的《黑猪》和《画向日葵的梵高》很有意思。
作者:李广的夏天 发布时间:2024-05-28 00:48:51
了解点地图基础入门知识吧。
作者:底层人民彼得潘 发布时间:2011-01-17 16:28:48
这本封面那个创可贴好萌~~~~
深度书评:
试析记忆术中艺术形象的建构
作者:Finally 发布时间:2022-04-05 22:12:19
《记忆之术(The art of memory)》是弗兰西斯·叶芝(Frances A. Yates)在1966年出版的学术性专著,为其著名研究《乔达诺·布鲁诺与赫尔墨斯神秘传统》的续作。此书重点探讨了16世纪的记忆术,同时对此前的记忆术发展历史做了详细的梳理。“记忆术与意象形成的关系”是作者在本书中想阐明的重要主题之一,而意象生成的各类图像在今天已进入广义上的视觉艺术的范畴中,对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书中论述的记忆术与艺术的关系的基础上,试图对记忆形象和视觉形象背后所体现的不同的“艺术”系统作一分析。
记忆术发源于古希腊罗马,原作为修辞学的技巧被运用于演说、雄辩。叶芝将记忆过程称为“记忆的艺术”(the art of memory),强调了记忆术中的“艺造记忆”,与自然记忆相区别。“艺造”来自“技艺”一词,是”通过头脑的技巧获得的”。在古希腊时期“艺术等于技术”,因此“艺造记忆”的艺术属性在于人工性、技巧性。叶芝将记忆术视为一种“看不见的艺术”不禁让我们思考其与以视觉呈现为主的“有形的艺术”之间的关系。
叶芝将不同时代中可能与记忆术有关的艺术形象作为体现记忆术的思想原理、所产生的影响的案例,在叙述中贯穿了她对于“内在的记忆形象流溢为外化形象”这一过程的思考。她所关联的艺术作品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这也是传统的西方艺术史的三大主要门类。接下来笔者将按时间顺序对相关部分做一梳理。
古典时代
叶芝在本书第一至三章中对古典记忆术的论述主要来源于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昆体良(Quintilian)的《雄辩术原理》和作者佚名的《献给赫伦尼》。古典时期树立了记忆的两个基本原理:场景原则和形象原则,即在广阔的场景中进行形象化的记忆。关于记忆场所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排列有序、光线明亮、距离适中,一般选择当时的建筑;形象原则指用形象来代表要记忆的事物和字词(即“事物记忆”和“语言记忆”)。这一时期记忆形象以拟人化形象为主,譬如在进行“语言记忆”时通过构建一个字词的形象来提示整个句子”就如一个高明的画家通过修改形象的轮廓,来呈现其所处的位置“。通过在脑海中把要记住的事物“构思成图像,然后将那些图像储存在各自选好的场景里,这样那些场景位置的顺序就会维系事物的顺序,通过事物的图像标示出事物本身”,西塞罗认为“这些场景和图像就好比可供书写的蜡版和写在蜡版上的字”。可以将此理解为当时的记忆形象还是以文字描绘为主,对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影响还不明显。
在记忆术的萌芽初期已经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艺术观念。一是意识到视觉的重要性。被认为是记忆术的发明者西蒙尼戴斯(Simonides of Creos)发现了视觉感官优于其他感官,是所有感觉中最敏锐的,“因此感知如果再经过眼睛传达给我们的大脑,便最容易保存下来”。二是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对记忆形象的选择。《献给赫伦尼》中专门论述为什么有些形象如此强烈、清晰且适合唤起记忆,而其他形象则如此微弱、无力且几乎无法刺激记忆:“寻常事物容易被淡忘,惊人或奇特的事情则使记忆长久”“因此人的天性就是“不为平凡之事所触动,却为新鲜和特别的事情所感动”。随后他进一步提出要让艺术模仿天性,使得形象能在记忆里长时间依附。因此形象需要鲜明突出、生动而有活力、非凡的美丽或丑恶、用装饰提示代表物并赋予其戏剧性的效果,西塞罗将这一系列要求概括为”生动的、不寻常的、轮廓鲜明的、能迅速触碰并穿透心灵的形象“。模仿“人的天性”从而激发情感、刺激记忆,“这种”天性“实际上是人在认知过程中感知与记忆的规律。
其三是诗画同源理论。普鲁塔克(Plutarchu)认为西蒙尼戴斯是第一个将是诗歌与绘画的创作方法划等号的人,后来贺拉斯(Horatius)将这种理论简洁地概括为一句名言“诗亦如画“。叶芝认为诗画同源理论的首创者是记忆术的发明者西蒙尼戴斯这一事实意义深远,因为这说明记忆术和其他艺术”始终存在着微妙的关系“,他们的共通性在于本质上都是基于视觉感官的优越性,强调运用视觉形象思维。她指出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并举例”从记忆术诞生的传说中也看得出来西蒙尼戴斯正是从强烈的视觉角度来看待诗歌、绘画和记忆术的“,两者间”微妙的关系“的变化贯穿了整个记忆术的历史。
中世纪
叶芝在本书的第三、四章回顾了中世纪的记忆术,认为其是“古典记忆术的变形”。笔者对她的相关论述进行归纳后,认为她提出的“变形”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记忆术古典传统原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经院哲学派将记忆纳入基督教的基本美德之一——审慎,使得记忆术在这个信仰虔诚的年代被道德化和宗教化。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贯穿这一时期记忆术发展的线索,从这两个角度切入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看清这段复杂的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世纪在继承古典记忆术的基础上,将记忆当作审慎的重要部分纳入经院哲学的宗教体系中。因此这个时代的记忆术要解释的核心问题就是:记忆是如何进入宗教艺术并成为基督教基本美德的一部分?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是这个时期宗教、哲学思想发展的主线之一,为艺造形象的建构提供了思想基础。叶芝认为西塞罗在这场转变中具有关键的先驱作用,当时与艺造记忆有关的两本最重要的著作——《论发明》和《献给赫伦尼》,都归在他的名下,分别被称为“第一修辞”和“第二修辞”。在“第一修辞”中西塞罗对四大基本美德及其要素做了说明,详细论述了演说家的伦理和美德,指出在演说中它们应被当成“题目和论据”或“事物”;在“第二修辞”中他论述了如何将这些“题目和论据”或“事物”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叶芝由此得出推论: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之下,中世纪的人最希望记住的事物“一定是关于救赎或惩罚、信仰与规则、美德通往天界或邪恶连接地狱等”,她认为这些道德说教的复杂材料被雕刻在教堂各处(教堂被认为是最佳的记忆场景)、画在窗户和墙壁上,需要记忆术来帮助记忆。彭冈巴诺(Boncompagno da Signa)则将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德与恶习称为“记忆提示”,是在记忆天堂和地狱时附带的记忆内容,进而将记忆与美德相联系。
经院哲学派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哲学思想注入记忆术,将之作为艺造记忆的哲学依据。亚里士多德认为五种感官带来的感知首先由想象功能处理加工,由此形成的形象成为智慧的材料。想象是感知和思想之间的媒介,灵魂创造形象,”若灵魂无心智图像便不思维“”思维功能以心智图像想象其形式“,强调思维必须通过形象才能理解和感知事物。在《论回忆与记忆》中称将来自感官印象的心智图像比作一副画像,把画像的持久状态称作记忆,回忆则是恢复曾有过的知识或感受,在记忆中寻找自己希望找到的事物。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艺造记忆属于回忆,“回忆艺术”是灵感忧郁的独有产物。他对艺造记忆按经院哲学派的分析规则展开讨论后,得出定论:”我们认为图留斯教诲的记忆术是最好的,特别是在用于记住与生命和审判有关的事物的时候,这种记忆[即艺造记忆]特别涉及有道德的人和雄辩家。人的生命活动由具体事物构成,那些事物本身无法存在于灵魂之中,必须通过物质形象才能存在。据此,我们认为在所有属于审慎的要素之中,记忆是最必要的,因为我们是被过去的事物脂导着进入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非反其道而行。”阿奎那(Thomas Aquinas)继承了大阿尔伯特融合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使得记忆进一步“基督教化”。对于理性是抽象的而记忆是感性的,需通过想象、形象、比喻来激发情感这一矛盾,他解释为“形象附着于灵魂之上”,记忆也有属于灵魂中理性的部分。譬如圣经中会使用诗歌、比喻这种低级的想象活动,是为了在表现在记忆之外的精神象征,即灵魂中的理性部分。记忆就像桥梁,通过它将抽象的精神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由此可见,记忆术对内心形象的外化——无论是文字描述还是图像表现,一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助记术来帮助记忆,二是作为物质象征,体现所代表事物的精神内涵。图像本身就能包含对象的内在涵义,不需要二度阐释,因此作为内心意象的物质象征是非常合适的。对此叶芝做了一个很巧妙的类比:”欧文·潘诺夫斯基( Erwin Panofsky)曾指出高耸的哥特式大教堂就像一部经院哲学大全,根据’一个由同源要素及其部分的组成要素构成的体系‘排列。如果托马斯.阿奎那按照《神学大全》各个部分的顺序,通过在场景上安放’物质象征’来记住自己的《神学大全》,抽象的《神学大全》就可能在记忆里被物化成哥特式大教堂那样的庞然大物,其中并然有序的场景上摆满了形象。”
需要指出的是,中世纪新的宗教信仰体系的形成以及对原本的信仰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是经院哲学重新强调记忆的重要原因。新的信仰需要大量的新意象与之相适,艺造记忆能通过非凡的想象力对新意象进行形象建构,同时这些意象也要通过记忆术才能被更好地记住。记忆术在13、14世纪发展到了高峰期,叶芝认为记忆术“这一内在艺术鼓励将想象力作为一种责任来运用,想必是启发意象创造的一个主要因素”。接下来笔者通过梳理叶芝所举的具体例子,分析记忆术如何在意象形成过程中起到启发作用。
叶芝重点分析了佛罗伦萨新圣玛丽亚多明我会教堂14世纪的壁画《圣托马斯的胜利和科学寓言》(图一)。壁画中部表现的是托马斯坐在宝座之上,代表三个神学美德和四个基本美德的人物形象在他周围飞舞,他的左右两边坐着圣贤前辈,脚下是他用博学制服的异教徒。下部十四个女性人物形象按序排开,右边七个为人文艺术的拟人形象并在其前各坐着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图二);左边七个可能代表神学或科学的各个方面(图三)。
图一 Andrea di Bonaiuto,《圣托马斯的胜利和科学寓言》, 1365-68年,壁画;Cappella Spagnuolo,Santa Maria Novella,佛罗伦萨
图二 图一局部
图三 局部图
对七大美德和人文七艺的拟人化现从古希腊一直到中世纪都有,譬如沙特尔大教堂门楣浮雕上生动表现了人文七艺的拟人形象及其所对应的事物和人物(图四),因此这副壁画中的内容系统并非原创,除了人文七艺外新的七个学问应该只是一种延伸,体现的还是对教会传统的继承。叶芝进一步提出猜想:在画面中西塞罗坐在修辞学前,表现为一个老人拿着一本书,右手高高举起,他在七艺中的地位也许比表面看起来的要高?十四个女性形象在象征托马斯的学问、智慧之外,也许还象征着西塞罗式的记忆方法?她们或许是作为物质象征,一部分是对人文七艺形象的改造,另一部分则是新创造的人物?
图四 沙特尔大教堂门楣浮雕局部
她从记忆术的角度对其他著名画作也做了新阐释,一是14世纪初洛伦泽蒂的壁画《好政府与坏政府的寓言》,叶芝认为可能表现的是正义和不公的论辩,不同的论点穿着“物质象征”的外衣按序展示。这种对刻骨铭心的形象的刻画来自艺造记忆传统,充满精神涵义和象征性,同时体现了经院哲学派”为道德创造物质象征“的新思想。二是乔托系列壁画中的《美德与邪恶》,富有戏剧性、奇怪荒诞、鲜明突出的人物表现是艺造记忆对形象多样与独特性的要求,乔托对三维幻觉空间的表现似乎是要将人物放在记忆场景中,每幅画作整齐地挂在墙上可能与记忆的顺序原则有关。叶芝认为乔托对古典记忆规则的遵守是他为恢复古典记忆术所作的努力。同时,这一系列壁画与教堂正面墙上的审判图相呼应,背后是将记忆作为审慎的一部分的经院哲学思想。更为普遍的例子是出现在抄本中的众多奇特形象,可能也与对艺造记忆古典规则的遵从有关。有些抄本上形象会附有文字就像插图一样(如表现四大美德的形象及其属性),叶芝认为这种图示方式可能是对古典记忆术中“字词记忆”的错误理解。
文艺复兴时期
15、16世纪的记忆术是叶芝研究的重点,资料也最丰富,这一时期的理论基础是赫尔墨斯的神秘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龙贝格(Romberg)在《艺造记忆汇编》对存放记忆的场景的描述来自古典规则,记忆形象采取视觉字母表和图例的方式,继承了多为拟人形象的传统。对于这个时期与记忆术有关的艺术可以分别从建筑、雕塑、绘画三个门类展开论述。
在作为记忆场景的建筑中,最重要的应是卡米罗(G. Camillo)的记忆剧场。虽然对其是否真正建成尚有争议,但它曾经存在过(起码是模型)是毋庸置疑的。将剧场作为记忆场景是文艺复兴时的新发明,卡米罗的”剧场“代表宇宙发展的各个阶段,其中有七大行星的通道,最后的两级行星与艺术有关:“第六级的行星门上全都画有飞行鞋和其他装饰物,在荷马的诗中,墨丘利(Mercury)穿上飞行鞋为众神传递消息。借着这个形象,记忆被唤醒,想到人可以自然地、不借助科学艺术开展所有活动。”“第七级代表所有高尚和邪恶的艺术。每一扇门都绘有普罗米修斯举着点燃的火炬。”叶芝解释说普罗米修斯偷取圣火,教诲人类神的知识和所有科学艺术,因此他的形象成为最顶端的形象,出现在剧场最高一级的门上。这一级不仅涵盖所有艺术和科学,还囊括了宗教与法律。除此之外,叶芝认为卡米罗剧场的建筑样式不是圆形剧场而应是维特鲁威(Virtruvius)笔下的罗马剧场,卡米罗参考并改造了罗马剧场的样式使其适用于助记术。
卡米罗吸收了赫尔墨斯神秘传统,他在对埃及《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魔法塑像的解读中说道,”埃及有非常杰出的雕塑家,当其雕塑的比例达到完美时,雕塑便充满了天使般的精神,因为如此完美的雕像不可能没有灵魂。与这些雕塑相似,我发现字词的构成,其功能是将所有的字词按照悦耳的节奏分配......这些字词一旦被放在合适的地方朗读时,它们就好像被注入了生命,充满了和谐。“由此可见卡米罗认为埃及雕塑的魔力来自其完美的比例,叶芝进一步分析指出”这种比例完美、和谐的艺术魔力是文艺复兴艺术成就的推动力“,绘画中的形象在神秘主义的背景下也具有了魔法魅力。
多尔切引入现代画家描绘的神话性意象为记忆形象,波特进一步使用埃及的数字、字母形象和杰出艺术家的画作为记忆点,譬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被认为构建了记忆场景,与罗塞留斯记忆美德的人物形象表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题铭图案也被认为是一种记忆形象,从卢尔的记忆阶梯到布鲁诺将发明者的形象当作记忆形象、拉姆斯主义抛弃艺造记忆的形象表现,反对对想象力的运用。布鲁诺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印记”以画家宙克西斯和雕刻家菲迪亚斯为代表,他们一个是在记忆中作画、另一个是在内心雕刻形象,抽取出神性的本质。
布鲁诺认为,记忆是众缪斯之母,艺术家、诗人、哲学家是一体的。米涅瓦提出人借助艺术(精神形象)连接世界,认为思考就是用形象推断,只通过形象工作。对于这一时期记忆术的发展,叶芝总结道:爱与魔法的宗教建立在想象、意象的艺术上。
两种形象的区别与联系
从作为记忆术的内在意象到外在的艺术形象,两者区别的关键在于“外化”,叶芝认为对于艺术和记忆术必须非常谨慎地区分;但她强调“两者的交界一定会有所重叠”,一是深藏在使用者的记忆中的形象可以成为外化形象的创造力,激发艺术创作,这在她对各个时期记忆术的阐释中都有体现;二是艺术形象有可能是记忆这种内在形象的外在表征,特别是”当通过内在形象记住的’事物’与基督教说教艺术通过形象教诲的’事物’是同种类型时,基督教真实艺术中的场景和形象就很有可能进入记忆之中,构成’艺造记忆’”。也就是说,人们在为了记忆而练习建构形象时,这种内在形象有可能会在某个时刻呈现出外在形象。
对于她这一有关记忆术和艺术中形象的关系的看法,笔者认为可能并不十分准确。首先,如果要将用于记忆或是作为记忆意象的外化时视为艺术创作的动机,那么就必须保证画家了解并能运用记忆术的构建原则,进而在作品中呈现了根据文本和想象而形成的记忆场景。但我们似乎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说明记忆术对艺术家有多大程度上的影响,也许当时记忆术很流行,但创作者个人对其不太感兴趣;或者创作者了解这种“流行文化”但不一定热爱到将其作为外在图像的素材来源,毕竟记忆术并没有要求外化,只需在内心构建形象来进行记忆即可。同样,在艺术生成的链条当中,赞助人、观者的知识背景中记忆术占多大的比重、记忆术在他心中的地位、会对观看和创作图像产生直接影响吗?记忆术真的直接介入艺术了吗?这一系列问题是作者推论如果能成立需要解决的,但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人对此作答。
比起将记忆视为创作的动机,不如说是创作的形象在客观上达到了记忆效果。艺术形象不一定是记忆意象的外化,但它确实恰好符合了古典的记忆原则,描绘了应当被记住的事物。这种“恰好”体现的是“记忆的艺术”具有的艺术的共性:一是人为制造、有专门的技巧(艺造记忆的特征),二是运用形象思维来表现感知和认识,能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叶芝认为这是艺术杰作判定的标准之一)。还应指出的是,记忆术能与艺术产生连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与基督教说教艺术、宗教艺术有关的部分,因此绘画(一般为教堂中的壁画)、雕塑这种纯艺术与记忆术能产生有效的对应建构的就十分有限。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绘画和雕塑有匹配对应的可能性(作为记忆形象的图示),但因为不能确切的证实从而无法形成必然的联系。
此外,笔者认为进行记忆和艺术创造的过程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也是两种形象能产生联系的一个重要前提。从艺术创作论的角度来说,艺术的创造活动经历了从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到艺术表现的过程。艺术构思指的是“在观察体验后对内心视像进行进一步加工提炼以形成主体和审美意象”,艺术表现的定义为”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将“记忆的艺术“的过程与这一创造过程相比较就会发现,记忆时选择要记住的事物将其构思成图像、把图像放置在场景中的不同位置,相当于艺术构思中对”内心视像“进行加工,形成记忆场景中的“主体”(记忆形象),之后进行”移步换景“式观看,对异常丑恶或美丽的怪诞形象的注视中也许会不自觉地带有审美欣赏的眼光,将其看作是一种“审美意象”。而记忆过程中所缺少的外在形象正是艺术创造中最重要的最后一步“艺术表现”,这也正是两者的分野所在。也就是说,记忆活动完成了构思(叶芝称为“一种修辞学上的构思“),与之相应的外在形象相当于在构思之后的”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从而完成艺术传达的整个过程。
但从艺术本质论中”直觉说“的观点来看,艺造记忆在内心形成意象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艺术传达,不需要外在的形象来表征。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克罗齐认为直觉本身就是表现,”“对事物形成一个意象,就完成了一件艺术品”,在头脑中就可以完成艺术创作而不需要外在形成的“直觉品”来传达,“直觉品”并不重要。他认为是以直觉在心中认识事物,而与此相类似的,记忆术是以回忆在心中认识事物,避免遗忘,那么在心中生成的这个记忆“宫殿”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与那些具有物质属性的艺术品本质上是一样的。
结语
现在已有研究表明想象中的记忆场景与人们在现实中熟知的地点一样重要,现代记忆术中仍然大量运用艺术来帮助记忆,用艺术作品构建虚拟的记忆宫殿(Virtual Memory Palaces from Arts)。譬如谷歌记忆之旅的艺术项目(Google Art Project:Ideas for Memory Journeys),提供三维的博物馆实景图作为记忆场景;对展览进行专门的虚拟导览,将展厅和作品当成一个记忆系统;甚至还有使用单张绘画作品来打造记忆宫殿的记忆方法。(图五、图六)由此可见,叶芝所指出的记忆术与艺术的连接关系对今天仍在产生影响。
图五 来自artofmemory.com
图六 来自artofmemory.com
综上所述,通过对历史上记忆形象与艺术形象的梳理,以及对记忆术和艺术中形象的内在构建与外在表现的分析,可以看到“记忆的艺术”与视觉艺术可能存在着互为表里的关系,记忆形象可能作为艺术形象生成的来源之一,记忆术所体现的思想和原则也可能影响具体的艺术表现。但我们也发现这种关系是脆弱且不稳固的,还需更多的论证来稳固建立这种联系,让“记忆的艺术”能真正融入到艺术史的书写中,而不仅仅停留在作为叶芝从记忆术角度出发理解艺术的一个有趣猜想。
经典看一遍是不够的
作者:香蕉爱上帝 发布时间:2012-06-05 19:24:08
ps:读书报告作业,开头结尾稍显恭维,请忽略之。
1.图书简介
[美]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畅销书。但是它有别于其他畅销书流于华丽的文字和激昂的语调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一本管理经典节目,但是它有别于其他管理经典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和绵绵不绝的理论来讲述“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管理”。朴实的文字,生动的事例,恰到好处的理论分析,再注入鲜活的思想,这就是P•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下是各章节主题:
全书除去《前言》和末尾的《德鲁克小传》,共有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非常明确的主题。各章节的主题如下:
第一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第二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第三章 我能贡献什么
第四章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第五章 要事优先
第六章 决策的要素
第七章 有效的决策
3.读后感,启示与反思
通读全书,作者的主线就是先摆出两个前提:
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
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然后从个人的卓有成效引申到组织团队的卓有成效。P•德鲁克感情最大的功劳,就是将“管理”这个“高端”的词汇拉近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管理不再仅仅是对他人的管理,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也可以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甚至是下级对上级的管理。人人都是 管理者,只有管理好自己,才有可能管理好别人。全书字里行间讲述的是如何使“个人卓有成效”,但自己一向,通篇也映射着如何使“组织卓有成效”,有效简答,深入浅出,可以说又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
3.1“第二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内容的一些看法
说到这里一直都在说书上的优点,那么如果一定要找一些不足的话,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不是说他不好,只是它不符合中国的民情。西方人把时间视为私有财产,自己的时间完全自己安排,群体性活动(如聚餐)参加与否自己是可以控制的。而在中国,时间就如它的社会体系——公有制一样,随时供他人任意分配的。就比如远方朋友过来聚餐,不来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了“友谊第一,必须去。”;领导邀请你晚上陪客人共进晚餐“这是个晋升职位的好机会,必须去。”;下午去打麻将吧,三缺一呢,快来!“盛情难却,必须去。”……身边许许多多不可预见的事情,如果学P•德鲁克那套“记录时间、管理实践、统一安排时间”,那么我可以很确切地说,你很难在中国社会上进步,因为的时间表不可能跟周围的人完全吻合使得你们不能够同时进行群体活动,导致的后果就是人际关系疏远,最后就是过着一个人的生活。这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目前的中国学者大量学习西方的知识方法,以期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到了中国颇有“南橘北枳”的感觉。西方人理解必须尊重别人的时间安排,对于某些拒绝表示理解。而在中国你的某一次拒绝就可能是一次人际危机的导火索。其实对于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西方人已经有了自己很好的答案——预约,时间管理的辅助神器,在中国却被摒弃了,认为那是某些明星、政要甩大牌的代言词。因此,在中国,如果你一定要坚持P•德鲁克的时间管理理论,那么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尝试坚持预约的办法,要么改变自己的时间表留一点弹性空间。
当然撤了时间管理的内容,第三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对我来说都是了不起的创新,甚至是震撼的。在阅读了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时候,我随性写了一小段读书笔记,在这里也放出来参考一下,题为《论短板效应之谬》,也是继承作者颠覆常规的思维而出的,或许当时第一时间的观点比现在看完全书整理明确得多。
3.2“第三章 我能贡献什么”和“第四章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及时读书笔记
“短板效应”之谬
人人皆说,“短板效应”是衡量一个人能达到什么高度的重要标准,即短处制约着发展。那么,那些没有严重短板的人就一定是栋梁之才吗?并非如此。
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招聘员工就一定要招聘各方面能力都非常优秀的员工,如果不能达到优秀,至少必须没有明显缺陷才好。但是,往往这样的新员工都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且看下面一则三国故事。
话说刘备带着军事庞统进军西川,无奈出师未捷身先死,庞统不慎在落凤坡遇难。远在荆州的诸葛亮不得不帅部入川。但考虑到西川山势险峻,分兵两路入川。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率领一路兵马,而另一路交给张飞率领,当时大部分的谋臣对此表示疑惑,张飞嗜酒成性,性格暴躁,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坚持自己的决定,并认为张飞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将才”。最终张飞不负诸葛亮重托,智擒老将严颜,一路兵不血刃,与诸葛亮会师西川,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正如故事所说,张飞性格鲁莽世人皆知,但诸葛亮为什么仍选择他呢?因为张飞英勇善战,再结合当时刘备入川是想在那里长期安一个“家”,张飞“识英雄,重英雄”的草莽情结,使得严颜顺利归降,才有一路平安入川免去无数干戈,为后来刘备的统治赢得了宝贵的民心。如此可以看出,招聘员工不一定要十项全能,毫无缺点(其实这类人物是不可能有的,以人类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人类是不可能样样精通的),只要他能在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可以了。
那么,如果这么说“短板效应”失去了它的价值了?不是的。作为组织,员工存在“短板”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只要出色完成任务即可。而对于员工不擅长的地方,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合作从而达到组织目的的。
3.3关于“第五章 要事优先”,“第六章 决策的要素”,“第七章 有效的决策”一些大胆地想法
最后我把第五章至第七章又归为一个模块,所谓“决策”,通俗点讲就是选择。普通人的决策都是带有强烈的主官意味的。但是在P•德鲁克的体系下,决策是有章可循的。不仅适用于组织决策,也适用于个人决策,具体的体系是这样的,有以下五点特征:(原书P124)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到解决问题时必要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度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在这五点决策的要素中,有理解起来比较简单的,如第一个“经常性决策建立规则”,起床之后刷牙洗脸,饭前要洗手,这些就是经常性决策的代表,只要建立规则或养成习惯即可。而后面四条,经过一番思考,我有自己的想法。第二三条讲的是思维层面上的决策,边界条件的考虑和满足木匾的条件就好像法律生活中的义务和权利(可能具体深究比喻不太确切),看似处处受限制,实际跟着目标条件的“脚印”,处处都是柳暗花明。说到底,这些只是一个理想模式,思考的过程能否“处处柳暗花明”还要看决策者的经验、学识、阅历等等。而第四五条则是行为层面上的决策。执行,决策的最终目的,这是这五条要素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能够出色完成执行任务的人,远比懂的思考的人少得多得多。正如虽然你不是苏格拉底,但是你可以学习他,模仿他,甚至在思想上很接近他,但是,你可以模仿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吗?显然不行,这就是理论派和实战派的区别。正因如此,我想到现代企业的人才招聘。简历环节、面试会话环节、人格测评环节等都是太过于沉溺应聘者对“理想我”的陶醉,理论知识很多,但对于实际操作的测试却很少。这样企业也就仅仅能够看到音频这理论知识的一面,非常光鲜亮丽、就好像初次见面的婆婆媳妇之间的对话“会做饭吗?”“会洗碗吗?”……媳妇理直气壮地说“会”,然后把步骤说得头头是道,但等到真正娶过门的时候却把家务搞得一团糟。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招聘人才,使用才是最重要的。“你会市场营销吗?三天内拉十万元订单试试。”“你懂得策划,搞个活动给我看。”这样的测试才可能找到真才实干的人。但是,你想考虑成本的话,对不起,你还是继续以前“沙里淘金”的游戏吧。在第五条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重视反馈。反馈在我认为就是又一个调整循环的开始。那么么,反馈的内容就显得特别关键了。有效的管理者认为,不是说生产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9.9%就好了,反馈的内容就是造成那0.1%的不合格产品的原因。所以,反馈就在细节,这些也是进一步发展的指南针。
4.结语
最后,我想用书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这句话印证了我对P•德鲁克的态度:“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没错,就是这么一位有着东方人细腻地观察能力,西方人慎密地推断能力的管理大师,他的思想是如此的具有前瞻性以致于时至今日依然可以通过他的著作启发人们解决时下棘手的问题。希望日后可以继续读他的作品,获得更多的启示。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299+)
- 超值(307+)
- 速度快(238+)
- 目录完整(515+)
- 博大精深(587+)
- 图文清晰(462+)
- 下载快(105+)
- 一般般(207+)
- 书籍完整(226+)
- 值得下载(348+)
- 赚了(657+)
- epub(334+)
- 盗版少(292+)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4-12-20 04:17:38 )
好棒good
- 网友 曹***雯: ( 2025-01-07 20:56:55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訾***雰: ( 2024-12-28 01:20:5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17:53:54 )
我说完了。
- 网友 相***儿: ( 2024-12-22 11:24:42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陈***秋: ( 2024-12-14 18:34:3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孙***夏: ( 2024-12-15 11:59:00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邱***洋: ( 2025-01-03 01:48:39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隗***杉: ( 2024-12-25 06:25:5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常***翠: ( 2025-01-08 13:53:0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家***丝: ( 2024-12-15 09:19:50 )
好6666666
- 网友 车***波: ( 2024-12-22 12:56:4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冯***丽: ( 2024-12-26 19:04:08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孔***旋: ( 2024-12-21 19:55:2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冉***兮: ( 2024-12-12 17:15:0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宓***莉: ( 2025-01-04 09:09:17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喜欢"正版 心中蓄满露水的诗人 : 木斧评传 一本由木斧本人认证的评传 披露“七月派”诗人中“硕果”一位——木斧的创作道路"的人也看了
全新正版图书 辽金元社会与民俗文化徐练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787552029611汇海图书专营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文明的冲突 (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 著;周琪 等 译 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应试专用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小学口算提优训练(二年级上册 RJ 新课标)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05年全国各类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应试模拟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健康保险核保与理赔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公2016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名师密押卷申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西辽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北方文明讲坛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渝)申论历年真题精解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红孩子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A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st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外汇5分钟动量交易图解 雷霆 中国电力出版社【正版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吕氏春秋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魏寿昆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乱马1/2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