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梁漱溟评传:一个现代政治变革者的理想与践行 崔运武 著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本书稿在充分把握有关梁漱溟及其相关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十分复杂的政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真切地还原了梁漱溟探索中国政治现代化之路的心路历程,客观地评价了他的实践努力。
本书稿将时代与个人,历史与逻辑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既真实地反映了梁漱溟个人的政治变革追求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纵向历程,也深入而较系统地对他每一阶段的思想和活动进行了专业性(政治、文化和教育)的评析,展现了一定的历史发展的动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承受新式教育到认同东方文化
一、维新的家庭氛围及发蒙:朝向新式教育
二、中学堂岁月:学堂中的自学及其影响
三、中学堂岁月:师友教诲与思想初成
四、初入社会:涉社会主义、潜心佛法与探究哲理
第二章 执教北大: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价值的阐扬
一、跨进北大与融入东西文化论争
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重建
三、东西方教育:文化路向说观照下的异同优劣.
四、徘徊于未来与现实之间的中国教育样式的构想
第三章 投入学校教育改革运动
一、辞别北大:教育理想的追求及机遇
二、在曲阜大学的筹办过程中
三、曹州办学之一:办理重华书院
四、曹州办学之二:曹州中学高中部的改革
五、曹州办学失败的原因
第四章 走向乡村改造运动
一、讲学岁月:反思及疑惑中的探索
二、融入乡村改造运动与南下广州提出乡治构想
三、接掌广州一中及改革该校的方案
四、北上考察各地的乡村改造实验
第五章 从乡村自治到乡村建设
一、参与河南村治学院筹办:乡村改造思想的变化与表达.
二、对中国民族自救运动道路的最后觉悟
三、对“最后觉悟”的调整和补充:走向乡村建设
四、《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旨趣及办法概要》:乡村建设基本理论框架的成型
第六章 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上)??对乡村建设基本理论的深化与完善
一、对乡村建设任务与目标的再论述
二、乡村建设的内容:改造社会的大教育工程
三、乡农学校的设计和实施
第七章 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下)??乡村教育与社会教育.
一、乡村建设与社会教育
二、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
三、乡村建设中的国民基础教育
第八章 置身抗战与超然内战
一、置身抗战:乡建实践无奈落幕与为抗战奔走
二、超然内战: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从承受新式教育到认同东方文化
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大舞台上,本书的主人公梁漱溟无疑是一个活动涉及诸多领域,且独具个性特色和颇有影响的人物。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作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家和实践者的梁漱溟。作为一个中国现代政治的思索者和实践者,梁漱溟与那时为数不少的探索者一样,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他是将自己关于中国现代政治变革的理想与追求*终归结到文化教育的变革上,成为了一个文化和教育思想者和实践者。这样,也就决定了与一般的职业教育家不同,他更主要的是从中国的政治改造和文化改造出发来思索中国现代教育变革之路并从事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他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终是社会改造而不单单是教育改造,从而,他的教育构想与教育实践带有浓厚的政治与文化韵味;同时,这种不同之处还在于他在教育领域中的所思所行,在相当程度上是要从事中国传统教育的重建,在一定层面从形式到内容向中国传统教育回归,从而当新式教育即现代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里日见强大之时,他却举起了保守主义的大旗。从个人之于社会的关系看,本书主人公的这种极鲜明的个性和独具特色的思想和实践,无疑是由那时的社会历史所铸成,而更具体言之,应该说这一切首先导源于他早年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与从不同的生活经历,即从蒙受以西方文化为主的新式教育走向对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的一段人生旅程。
一、维新的家庭氛围及发蒙:朝向新式教育
1893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在这一节日的清晨,本书的主人公来到了人世,降生在北京紫禁城附近的一所梁姓宅院里。他初名为焕鼎,字寿铭,及至1912年他初入社会任《民国报》记者后,才以该报主编孙炳文给他取笔名“漱溟”行世,并沿用一生。
梁漱溟来到人世时,他之上已有大哥焕鼐,后又有了妹妹焕浩、焕坤。应该说,梁家并非一个寻常百姓之家,其家族渊源可远溯至蒙古人人主中原之时。据梁氏族谱记载,梁家的一世祖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和齐之子也先帖木儿,曾袭封为云南王,后改营王。元朝灭亡后,或许是在悠悠的岁月中已习惯于中原的生活,梁家祖先并没有如其他众多的蒙古贵族一样随元顺帝逃往漠北,而是归顺了明朝,在河南汝阳定居下来,并因汝阳历目前属大梁而改汉姓为梁。至19世纪初,梁家**9代传人梁重由河南迁往广西桂林,梁家人又据这一实际上不太长的居于广西的时光,将自己的祖籍定为广西桂林,以广西籍应科举。如此,梁漱溟不仅每每以广西桂林为自己的祖籍,而且再加之自己的外祖父为云南大理人、外祖母为贵州毕节人,从而认定自己一家“兼有南北两种气息,而富有一种中间性”,①似乎认为自己的性格是由南北两种不同的气质和习俗造成的。无疑,中国南北有不同的习俗,南北之间的人在性格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这更多的应是地域环境的影响而非遗传所成。对梁漱溟这一从曾祖父一代起就一直居于北京的家庭而言,如果说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他的性格的话,那么应该说他一生中的刚直与直率或许更多的是得自北方的豪爽与刚健。
其实,对梁漱溟一生的人品人格乃至思想倾向的形成来说,恐怕影响更为直接与明显的,是他居于北方的、让他生于宦世长于世井的家庭及其环境。梁家虽说从种族血统上看是着元朝宗室后裔,甚而在有明一代也拥有贵族头衔,清代以来祖上也做过知州、知县一类的官职,但并不很富裕,且实际上从梁漱溟的曾祖父起,梁家就陷入了贫寒,家道中衰。及至梁漱溟的父亲梁济,虽中过举人,但并未能从此而人仕,而是迫于家庭经济的窘况,20岁起就教书养家,此后也不过或为幕僚,或为小官、或为教书先生,一生大多在不得志中渡过,且常为贫困缠绕,以至于梁漱溟的祖母变卖衣物、母亲变卖妆奁来维持生计。这样,梁家从梁济时起,实际上的市民生活,已使得祖上落拓豪放的大家气派已踪迹全无,使得梁济全无当时北京官宦子弟的纨绔习气,朴实方正,不仅生活上属于中下层,在情感上也贴近中下层。生于这种环境之中的梁漱溟,祖上往昔的荣华富贵与权力较之父亲梁济更难企及,实实在在的平民生活乃至生活的艰辛,父辈的教导以及耳濡目染,不仅使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还使他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行为上都从属于市民阶层。这种幼年生活所得对他一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平民情感,因为广义地说,那时的中国,市民与农民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正因为此,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仅保留着这一所形成的民粹意识,而且将这一情感更多地投向乡村,如他的“自幼随父母住家北京,然竟投身农村运动”,如他终身以民众特别是农民的代言人自居,等等。
进一步看,如果说梁漱溟生于宦世长于市井的特殊家庭环境铸成了他一生的思想倾向的话,那么应该说,也正是这一家庭在中国历目前的“**之世”中形成的新的价值趋向,决定了他以新式教育作为启蒙的早年成长之路的与众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梁家从名门望族而沦为平民,从拥有财富与权力到家道中衰,正是封建清王朝步步走向衰落的缩影。1840年,中国在那一场罪恶的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被迫开关议和,割让领土,出让主权。自此,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大炮和刺刀强行推入了近代世界历史舞台,并由于西方列强步步加深的侵略,使数千年的大一统的封建政治文化、制度乃至生产关系都发生了裂变,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尤其是梁漱溟出生的第二年即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结果是**的割地赔款,陷入了近代以降不曾有过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面对这一愈来愈深重的民族危机,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思索,都在谋求救国之方。救国之方从何而得?西方列强军事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以及与大炮刺刀相伴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尤其是对迫使中国传统封建政治文化裂变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正因为此,中国人在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封建文化在近代资本主义文化面前的虚弱和不足……
P1-3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稿在充分把握有关梁漱溟及其相关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十分复杂的政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真切地还原了梁漱溟探索中国政治现代化之路的心路历程,客观地评价了他的实践努力。
本书稿将时代与个人,历史与逻辑较好地结合在一起,既真实地反映了梁漱溟个人的政治变革追求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纵向历程,也深入而较系统地对他每一阶段的思想和活动进行了专业性(政治、文化和教育)的评析,展现了一定的历史发展的动态。
精彩短评:
作者:nuonuoan 发布时间:2008-04-07 21:49:06
好像看见那个小小的自己。纪念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1-10-20 14:12:23
本科导读用比较好的,系统地介绍美国宪政体系的书。
作者:马大破 发布时间:2011-05-05 09:43:03
也只是概况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11 13:43:22
都说青岛是德国人唯一座当自己国家建设的城市,只可惜那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及城市设施除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那几幢,其余不是消失就是面目全非。
作者:Claire 发布时间:2023-05-29 14:52:54
全是甜言蜜语
作者:saidelizi 发布时间:2016-06-01 13:49:59
古斯塔夫一章最好,高手游刃有余之作,由此对三十年战争的各方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法国,这个涉及到了黎塞留,准备收后者的好的传记。货币币值一章颇具慧眼,第二篇的观点偏重土地和经济是很好的,史观虽老,但是逻辑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没控制住自己的节奏,90页这节写偏题了。没有详细参考文献是缺陷,第一章大算经济账,我很喜欢,以百年战争的英法为例,皇帝如何为战争算经济账并为之建立有效的财税、货币体系以及如何与贵族、老百姓讨价还价的,如何从贵族封建义务以及征召兵体制向国王收税 出钱建立常备军以及雇佣兵体制转变
深度书评:
次子梁培恕:梁漱溟“文革”日记解读
作者:文景 发布时间:2014-09-01 19:20:43
转载自深圳商报
编者按
梁漱溟之子梁培恕说,“文革”与父亲梁漱溟直接发生关系是从红卫兵抄家开始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失去起码的生活条件。这都不要紧,唯有不能写作无法忍受。‘文革’期间一共给毛泽东、周恩来写过三封信,都是为了要继续工作。”“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这样的句子时常出现在梁漱溟的日记里,几乎就是他“文革日记”的主题,读来让人唏嘘。
这篇文章是对梁漱溟“文革”日记的专门解读,节选自梁培恕今年在香港出版的新书《我生有涯愿无尽——记父亲梁漱溟》,文章原名《耕耘与收获的年代》,作者委托出版社授权本报刊发。
他和大家一样只能干着急
写“文革”十年用“耕耘与收获的年代”为标题,读者恐怕不免要疑心我是在标新立异吧。不是,真的不是。大家想理解他,那么请看在人们普遍身不由己浪费着生命的十年里,他是怎样度过的。他比正常年头工作得更多,超计划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
他是知名度很高的“反面教员”,按说日子应该很不好过。而且事实上凡斗争对象遭遇到的,他都不曾幸免。然而他耕耘了,收获了。
在分几个方面介绍这十年的生活之前,还需要回答读者心中的一个问题:梁先生对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持”何种态度?
和全国人一样,先是赞成,后来不赞成。读者当能记得我父亲在《中国——理性之国》里预言苏联由于其民族历史短浅不免要“补课”,还说中国革命如果丧失高度自觉也难免要补课。他反对“文革”中发生的许多事,例如纵容打砸抢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为口号胡作非为。国家陷入乱局,他和大家一样只能干着急。
受冲击始于红卫兵抄家
不妨说,“文革”与他直接发生关系是从红卫兵抄家开始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失去起码的生活条件。这都不要紧,唯有不能写作无法忍受。“文革”中一共给毛泽东、周恩来写过三封信,都是为了要继续工作。
请看抄家后第十三天至第二十天,一周之内日记摘录:九月七日“天冷,以毛巾连于短裤,穿在内面”。此可见生活困苦已极。八月,山西来人外调,谈话又写书面材料,耗去上半天时间,叹息耽误写稿。下午房管来人,宣布房产归公。九日,为找回文稿事致信毛泽东,自认“心境较正大开明”。十日,扫街后发信。下午覆阅《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十一日再阅《卓姬》书并加圈识。十二日,天阴,早起室内光线不足,“坐于门前看书”。十三日,早起扫街,活动身体。“思当致力于反躬自省,无虚度时光”。
如果将第八天加上,那么,这天早四时醒,“悟口诵佛号唤醒自心,克化一切渣滓。昨日所谓自修应在此”。下午在街上见到重庆告急的大字报,忧虑各地颇有问题。
良性互动是指那些原本把他当做敌人的人,于不知不觉中受他影响,凶蛮的心态回归正常,甚至有一点(不能表露的)敬意。
《人心与人生》半部手稿虽说被抄去,起初一段时间,其实近在咫尺。他此时住在小南屋,而手稿就在北屋地上。这是父亲讲给我听的。红卫兵没有将手稿随其他物品一并装车运走(这是万幸)。红卫兵撤走,那一摞纸赫然放地板上。
自此,时时在他的目注“守护”之下。开门的钥匙在一位姓韩的民警手里,他对这位民警说:那一摞稿纸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对别人没有用,能够还给我吗?民警说,自己的责任是看守这屋子不让人进来,没有权力动这里的东西,但是他可以注意着不让人随便拿走。
父亲对这个答复的评价是:这个意思也很好。——一个善意的答复。
二十六日(编者注:1969年10月)日记:“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厕所。”
我们一向很委婉地将“文革”中发生的这类事情称为“受冲击”。他受冲击始于红卫兵抄家,继之是长期群众专政。
最后的日子在孤寂中度过
“革命行动”猝然加之于身,一直都心境平稳吗?那倒不是,起初非常想不通。他这个人爱讲理,因此我想,抄家之后对他最有帮助的莫过于帮他了解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已进入非常无序状态,凡按诸常理不该有的事,此时都可以有。自己只是北京市被无端抄家的数万家之一。一旦了解到这个基本事实,他便会知道何以自处。
第一个(敢于)去看他的友人是王星贤。(十月七日)两个星期之后,“晚饭后久候恕儿不至”。(十月二十四日)次日,“收恕儿信说明不来之故”。又过四天,“晚饭后渊庭、大中来谈彼此情况,盖不见面已有两月有余”。又过两天,“八时半宽恕两儿先后来家,为我安装屋内火炉,整理厨房天窗,解决许多琐碎问题,亦略谈彼此情况,知诸孙情形”。
凡事,只要开始做了,继续做就不难。我希望由我去看他,这比他到我宿舍来要好——不显眼。可是这一点他不体会。也许,一个人越被社会孤立越想与人亲近,“写发恕儿胡真一信,告以星期日去看他”。我始终不曾开口说:少来为好。
下面要告诉读者的是:是别人而不是我们为人子者,在“文革”期间给他极多关心和具体帮助。他们(那些我至今怀着感激的心情回想起来的人,如今过半已经逝去)是真正不可少的。特如陈氏兄弟所做的事,虽子侄辈也不易做到。父亲尝说,危险总是与他擦肩而过———这种感觉一再得到验证。如今我想补上一句,在困境中他从别人那里得到关爱同是一般人所没有的。当然,在那失常的岁月中,也有一些人从他那里得到关爱。这两个方面都值得写下来。
一月八日的日记里写着,“陈维博之弟来”。而一九六七年十月六日,日记里第一次提到“陈维博来赠书,又托他代购香油”。这是陈氏兄弟次第出现的相关记载。他们的身份是工人,赵氏姐弟是学生,当时,学生需要接受再教育,工人则无须为受教育而离开北京。
第三个冷清的阴历除夕“维志晚来,为讲社会结构为文化骨干之义”。这个观点我比陈维志晚知道二十年,而且是为了写这本书研读全集而后得知。我在父亲生前没有机会,首先是没心情听他讲这些期望传之后人的话。
通过读这一时期的日记,我有一个发现,父亲日常生活最需要的是可以与之对谈的人,不够条件对谈,有人能够听他讲也好。“文革”前始终有人可以对谈,即早年的学生和友人,“文革”把这些人赶走了,维志遂成为此时惟一够条件听他讲的人。进入“文革”后期,可以对谈的人一度重聚,旋又因亡故而失去,永远的失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最后的日子(八十年代)是在孤寂中度过。
达尔文的遗产2
作者:小李匪盗 发布时间:2007-07-31 20:19:37
鉴于达尔文与斯密和马尔萨斯之间,有较为复杂的关系,除了翻《物种起源》之外,尚有必要关注达尔文及其后来的生物学者对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后来的经济学对生物学的影响,梳理一下达尔文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1
友人贾拥民凭一己之力,完成了《神经元经济学》(鲁慈齐(Rustichini)和葛礼谦(Glimcher)等著:《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贾拥民译,世纪出版.上海人民,2007年4月,28元)一书的翻译,令人赞叹。(两作者的名字并没有按照我的译法,而是采用了拉切奇尼和格林切尔的音译)这本书最大的思想是利用对脑部神经元活动镜像的分析,来描述和判断行为之理性与否,进而从生理学的基础上定义我们所谓的“经济学上的理性”。与传统为“经济人”假设辩护的方法不一样,《神经元经济学》,例如葛礼谦的工作不仅在于寻找理性的生理基础,也试图推进对理性的理解,从另一个层面改写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基础。这看起来似曾相识的工作,把我拉回了达尔文那里。
2
达尔文非常谦虚,在其各种流传下来的文字材料中,自谦之词随处可见,并且总是认为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自己毫无建树,这就容易让人误会他好像是接受了别人的意见而没有主见。但事实上,他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不少意见。1844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的基础稿》第二章中的名为《自然选择方法》的一节,谈到了他对马尔萨斯的不同意见:1,用道德约束力,可以抑制人口增长;2,用择优去劣的人工方法,可以大大增产,因此即使不到25年增加供应1倍人口所需,也是有可能的。第一点实际上涉及宗教,在后来的《物种起源》中删除也可以理解,因为达尔文毕竟不相信上帝;第二点涉及到的技术,最著名的应用就是中国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了,中国尽管饿死过不少人,但大规模解决温饱问题,杂交水稻的确功不可没。
《自然选择方法》这篇文章1858年7月1日在林奈(Carl von Linné)学会进行宣读,后来发表于学会的《会报》上。林奈是生物分类学的鼻祖。不过正如林奈分类法是“以植物的生殖器来分类的”这一事实鲜为人知一样,这一学会本身闻者甚少,所以知道《自然选择方法》的人也很好,连生物学家都很少关注。更不消说是我这样的经济学外行了。不过毫无疑问,这一思想奠定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基础,也是对斯密市场竞争机制的一种传承。
3
我尊敬的罗卫东师2006年1月出版了一本“国际斯密复兴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 秩序 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罗卫东著:《情感 秩序 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39.80元),我翻开又关,心力交瘁在这本书面前挣扎了几下,最终还是觉得学识太浅,不足以评价,就一直放在书架上。罗师此书也涉及到对斯密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的论述,着墨不多,但已经可以明确知道达尔文受斯密影响很深。而斯密又受到自然Nature的影响很深,罗师证明斯密思想与斯多亚神学有诸多关联。但达尔文却不相信上帝。达尔文在这一点上受斯密影响了吗?
4
达尔文的妻子埃玛笃信基督,他俩白首偕老相处了一辈子,埃玛还整理了第一版的《达尔文回忆录》。有件事情可以表明达尔文或许真的不相信上帝。达尔文和埃玛婚后不久,埃玛写给达尔文一封信,埃玛在信中表明自己虔诚信仰上帝,但十分尊重达尔文的科学研究,虽然两人在宗教问题上的意见不一,但希望为家庭幸福而互相谅解,使爱情日增月长。达尔文后在此信上注了一行字:“当我离开人世时,要知道,我已多次吻过此信,并在上面落了热泪。C.D.”。
最近远东社重版了周国信修订的《达尔文回忆录》([英]达尔文著:《达尔文回忆录》,毕黎译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4月,25元。)这本书是周国信之父周邦立所译,周邦立当时为中国共产党工作,混地下党时的名字叫毕黎,1981年译就此书,那年我刚出生。当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翻译,南有周邦立,北有叶笃庄,称“南周北叶”。周邦立后来英年早逝,由叶笃庄编译成《达尔文进化论全集》13卷。成为国内研究达尔文思想的重要作品。一想到中国共产党还能出这样的翻译家,真令人感慨。
而周之所译中文版《达尔文回忆录》是目前最全的版本,周考证此《回忆录》最初是由达尔文的儿子删改后改名《自传》,编入《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第二章。出版前,又经过埃玛删改,埃玛反对把其中诸多关于亲友的姓名、评论、家庭情况和宗教问题公诸于众。所以一开始发表的《自传》被删除了约四分之一篇幅。
4.1
一直到1957年《回忆录》手稿全文单行本才第一次出版,但先出的是俄文版,由索波里教授翻译,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出版。1958年,达尔文的孙女诺拉根据手稿编辑出版了英文版《达尔文自传,1809-1882,原稿未删本》,由伦敦科林斯出版社出版。一年后,索波里又根据诺拉版增订了俄文版,把《回忆录》收入《达尔文全集》第九卷,仍旧由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此后到1974年,英国动物学家加文.德比尔根据诺拉版以及詹姆斯.金斯利重读《回忆录》手稿本的意见,作了修正。而周邦立的这个中译本是以诺拉版,索波里版和德比尔版为依据。在周译本之前,尚有几种达尔文儿子弗朗西斯版的《达尔文自传》中译本。周考证如下:(1)1917年,周太玄译,《学生杂志》第四卷第1-3-7期连载;(2)1935年,张孟闻译,北平中山书局版;(3)1935年,周韵铎译,上海世界书局出版;(4)1939年,全巨荪译,上海商务印书馆,除《自传删改本》外,还有弗朗西斯附录两篇;(5)1957年,苏桥译,上海生活书店。有再版;(6)1957年,叶笃庄和孟光裕合译《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第一卷第二章《自传》,北京三联书店。后又在商务印书馆再版。直到1982年毕黎版修正了上述疏漏,并在俄英译本的基础上推出了中译本。实在难能可贵。
5
《达尔文回忆录》原名“Recoll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y Mind and Character”《我的思想与性格发展回忆录》。达尔文记录了其思想发展的过程,剑桥大学和一段欧洲游的经历影响至深。也就是说一个好大学还有触发灵机一动的契机,大概就能造就19世纪的大师。令人费解的是,到了21世纪条件好了,网络更便捷了,何以反而出彩的思想不多了呢?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种谬见。在达尔文之后,有许多人在他的肩膀上开始大量世界了。朱利安.巴吉尼和杰里米.斯唐詹姆在《哲学家在想什么》([英] 巴吉尼,斯唐詹姆编:《哲学家在想什么》,王婧译,上海三联,2006年12月,25元。)一书中,收入了一些深受达尔文思想影响的当代哲学家的访谈,或有助于理解达尔文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在伦理学上,彼得.辛格对动物权利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动物解放》中辛格认为动物会觉得痛,所以我们应该吃素。背后是功利主义思想作基石:必须最大限度满足有感觉的生物的偏好。推论显而易见:道德上的正当行为就是那些最终能满足最大多数人偏好的行为。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之类的。“满足偏好”的过程一再演化,就形成了道德上的正当性。
在女权主义和生命伦理学领域,珍妮特.理查兹也从达尔文那里汲取了力量。有点像希瑞大喊一声“赐予我力量吧”一样,珍妮特则从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喃喃自语后完成了变身,例如在《多疑的女权主义者》里,珍妮特领悟到堕胎根本不仅仅是一个女权主义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命伦理学问题。堕胎有坏的一面,就像强迫一名妇女生下她不想要的孩子一样。这意味着珍妮特认为需要在堕胎与否问题上划一条界,关键是看堕胎或生孩子是不是可以出于自由的选择,以避免扰乱自然规律。
在进化心理学上,最有名的要数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了,当然或许把爱德华.威尔逊拉上,威尔逊也不会发火,没准还挺乐呢。通常笼罩在他俩头上的是“基因决定论或者简单的还原主义”,实际上,两人都不是,但以讹传讹的事情太多了,难免百口莫辩,就跟达尔文一样。
性别差异与政治正确挂钩合谋之后,任何对性别问题的解释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进化论解释。海伦娜.克隆宁就把男女之间的不同“很大程度”归功于男女不同的生殖策略,无疑又是一个女版道金斯。而道金斯的另一个女徒弟苏珊.布莱克摩尔则把进化的思想引入到了社会文化领域,那本与《自私的基因》同样“臭名昭著”的书叫做《谜米机器》(苏珊.布莱克摩尔著:《谜米机器:文化之社会传递过程的“基因学”》,吴友军,高申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28元。)。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品质不错(642+)
- 差评少(649+)
- 二星好评(481+)
- 三星好评(618+)
- 种类多(150+)
- 章节完整(99+)
下载评价
- 网友 敖***菡: ( 2024-12-20 04:34:1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石***烟: ( 2024-12-30 17:19:0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13 10:09:54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冉***兮: ( 2024-12-23 20:40:4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田***珊: ( 2024-12-20 05:19:0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师***怡: ( 2024-12-28 03:45:35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冯***卉: ( 2024-12-22 09:18:0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益***琴: ( 2025-01-05 22:56:4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宫***凡: ( 2024-12-26 18:46:1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索***宸: ( 2024-12-28 14:21:01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通***蕊: ( 2024-12-31 04:41:5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孙月峰先生批点《春秋左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实用数字报纸版面编辑(数字时代影视传媒系列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全新正版图书 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2000-2015:第四卷 尤静波 上海音乐出版社 9787552313369青岛新华书店旗舰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从课本到奥数 2年级 第2学期 B版 第3版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文】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的法理研究 俞金香,韩敏 中国社会科学 9787516183052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正版韩国文化 9787301329733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国强,李桂瑶,孙麟淑 2022-07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考研英语(二)真题真刷·详解版(三)》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2年贵州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历年真题汇编·高等数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华东外语论坛 第15辑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