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52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精美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80846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3-1
  • 页数:677
  • 价格:7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52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作者介绍:

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P128 巴尔干战役延迟了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南斯拉夫突发的政变,上台的反德政府使希特勒大为震怒:

不过为了历史的兴趣,此次战役是否真正已经产生那样的效果,却又还是值得研究的。足以支持这种说法的惟一最具体证据就是下述事实:希特勒本已命令对于攻击苏联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在5月15日以前完成,但到了3月底,这个预定的日期却又被顺延约一个月,然后才决定改为6月22日。伦德斯特元帅曾经说过,他那个集团军的准备是由于装甲师的迟到而发生了延误那些装甲师都是巴尔干战役中所使用的,所以这也就是延误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又还要再加上天气的因素。


如果你容许任何人在锅炉下面不断的加煤,直到蒸汽压力已经超过了危险点,则引起任何爆炸的真正责任也就应该由你负担。此种物理学中的真理对于政治学也同样适用——尤其是以对国际事务的指导为然。


(英国)对波兰的保证的确使世界大战提早爆发,它将最大的诱惑和最明显的挑拨合而为一。它刺激希特勒想要证明对于一个西方所达不到的国家,此种保证将是毫无用处的,它又使顽固的波兰人更不愿意向希特勒做任何让步,同时又使希特勒无法打退堂鼓,因为那将使他失去面子。


波兰陆军共有30个常备师和10个预备师。不少于12个的大型骑兵旅,不过其中只有一个是摩托化的。波兰几乎拥有250万“有训练的人员”可供动员。法国所动员的人力相当于110个师,其中常备师不少于65个,包括5个骑兵师、2个机械化师和1个正在编组中的装甲师——其余则均为步兵师。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动员500万有训练的人员。英国有一支刚刚超过600架的轰炸机兵力——比法国要多1倍,但比德国却要少一半。德国动员了98个师,其中还能够52个为常备师,包括6个师的奥国人在内。其余的46个师中,只有10个师可在动员后即能作战。既便如此,这些部队中的大部分人员又是仅只服役约一个月的新兵。其它36个师则主要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所组成的,年龄都已超过40岁,对于近代化的兵器和战术几乎是毫无所知,也非常缺乏炮兵以及其他的兵器。丘吉尔说德国人在1940年至少拥有1000辆“重坦克”。事实上,德军在当时根本就没有重坦克。当战争发动时,他们只有少量的中型坦克,其重量仅为20吨。波兰和法国当时一共约有相当于130个师的兵力,而德国却一共只有98个师,其中又有36个师是几乎完全没有训练和组织的。唯一足矣抵消此种数量劣势的因素,即为德国是居于中央位置,可以把双方的兵力分割成两部分。


于是罗斯福总统遂于1941年7月24日要求日本从印度支那撤出其部队,又于26日下令冻结所有日本人在美国的资产,并禁止石油输往该国。丘吉尔先生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2天之后,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也被说服采取同样的政策。日本除了自动放弃其侵略政策之外,就只有坐以待亡。值得注意的是,它还再拖了4个多月才动手攻击,而在这个期间之内仍继续努力谈判以求解除石油的禁运。美国政府却坚持除非日本人不仅从印度支那而且还从中国撤退,否则绝不解禁。对于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期待它会吞下这样屈辱的条件和如此的丧失面子——而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则更不在话下。所以自从7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起,就已有一切的理由应认为战争在太平洋方面随时都可能爆发。在这样的 环境中,英美两国在日本发动攻击前还能容许有4个月的宽限期,但可惜的是它们并不曾好好的利用这段期间来从事防御的准备。


。<双方大致上虽接近平衡,但日本人在航空母舰方面却占有巨大的优势,而这也正是最重要的兵种。日本的兵力是组织严密和具有良好的训练的,尤其以夜间战斗为然;它也不像同盟国方面,没有任何指挥和语言上的困难。以物质而论,日本海军也较优。它有许多较新的舰只,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装备较佳或速度较快。在主力舰方面,只有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才有资格和日本较佳的战舰相比拟。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精彩短评:

  • 作者:lll_ronnie 发布时间:2021-07-23 15:42:35

    历史即当代史

  • 作者:黑潴河畔林二郎 发布时间:2021-10-01 19:50:46

    又注论语又画图,在教育万历上张先生可说是用心了。

  • 作者:这么近,那么远 发布时间:2018-10-23 16:31:08

    按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

  • 作者:树上的企鹅 发布时间:2022-06-05 14:04:40

    看了一半

    我要睡着了

    不想听这个英国佬吹逼 不过他确实有点东西

  • 作者:达洛维 发布时间:2021-10-29 17:37:04

    这本书作为第一本二战史是非常优秀的,况且李德哈特是亲身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人,所引史料十分充足,文中的括号常常有哈特先生不知真假的自我吹嘘(事后诸葛亮)。美中不足的是,作者的笔触侧重点过于明显,作为二战史,侧重于欧洲战场无可厚非,北非多少也写了一点,太平洋写的多我也能理解,但是远东战场竟然只提了缅甸连抗日战争提都不提一下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 作者:感冒的冬天 发布时间:2022-01-24 19:20:47

    作为二战入门确实很合适。各个战场和国家详略差异较大。英德详细,然后是美,苏。远东,太平洋战场信息就很少。在作者的描述下,英国军队感觉各种饭桶。。然后美作为资源大国,展现出来的后勤就很夸张。描述了很多北非战场,隆美尔好强,但是比如美的巴顿就很少描述他的指挥。配的地图还是有点少,不过每张信息密度都很大。


深度书评:

  • 了解二战历史必读之作!

    作者:麒麟 发布时间:2024-04-10 14:04:10

    这本书很牛!李德·哈特是享誉世界的军事理论家与战略学家,他与克劳塞维兹一同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上的两位杰出现代战略大师。这次看的是后浪出版社2024全新版本全新翻译的最新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内容非常的扎实,绝对属于历史类书籍中的大部头作品,这本书畅销50余年、全球再版40余次,新版本包含了54幅珍贵战场手绘地图, 672页,精装书大部头,绝对是二战史爱好者的必藏书籍啊!

    李德·哈特写这本书一共花了23年的时间(1947—1969年),可以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然而直到他去世,世界尚在冷战阴云之中,不禁令人唏嘘。阅读的直观体会,我感觉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采用上帝视角,更加公平地看待这场影响全人类的世界大战。这点很重要,一般的历史学者写历史都是以一个国家或一方立场为线索来书写,而李德·哈特是兼顾了战争各方角度去描写,然后通过运用分析、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将复杂的军事现象和战略思想梳理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跟上他的思路。这一点会让读者感觉无门槛,看完有种透彻的收获感。

    对于张伯伦而言,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的意义即为“我们时代的和平”。对于希特勒而言,那是一个更进一步和更伟大的胜利,这又不仅是对于其国外的对手,而尤其是对于其本国的将领为然。当他们的警告如此一再地为他的那种无敌的和不流血的成功所否定之后,他们也就自然地丧失了信心和影响力。同样的,希特勒本人对于其一帆风顺的成功也就自然地有了踌躇满志之感。”

    ——————

    斯大林完全明了西方国家一向都在鼓励希特勒向东扩张——即朝着苏联的方向。他很可能认为苏德条约是一种足以把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引向相反方向的方便的工具。换言之,采取这样微妙的一着,他可以引诱他远近的敌人互相冲突。至少还应该能够减轻对苏联的威胁,而且甚至可以使他们两败俱伤,好让苏联坐享渔人之利。”

    区别于其他史学家依靠自我猜测的方法,作者李德·哈特非常重视实证和细节的挖掘。他的这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是基于大量的资料和实证研究,通过详细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撑他的观点和论证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我们很容易在书中看到大量的确切数字的数据,从而直观感受战争事态的发展以及此消彼长的实力对比,让读者感受非常清晰。

    波兰陆军共有30个常备师和10个预备师。它同时也拥有不少于12个的大型骑兵旅——不过其中却只有1个是摩托化的。其在数量方面的潜力甚至于要比上述单位数字所表现的还更大——因为波兰几乎拥有250万“有训练的人员”可供动员。”

    法国所动员的人力相当于110个师,其中常备师不少于65个,包括5个骑兵师、2个机械化师和1个正在编组中的装甲师——其余则均为步兵师。就总数而言,即令扣除了驻防法国南部和北非以对抗意大利可能威胁的部队,法国统帅部还能在其面对德国的北部国境上集中85个师的兵力。此外,他们还可以动员500万有训练的人员。”

    德国动员了98个师,其中52个为常备师,包括6个师的奥国人在内。其余的46个师中,只有10个师可在动员后即能作战。即便如此,这些部队中的大部分人员又都是仅只服役约一个月的新兵。其他的36个师则主要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所组成的,他们的年龄都已超过40岁,对于近代化的兵器和战术几乎是毫无所知。他们也非常缺乏炮兵以及其他的兵器。要想把这些师组训完成,使其能够变成真正的作战部队,则必须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比德军统帅部所预计的还要更长,对于此种进度的迟缓已经使德军深感震惊。”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这本书在军事战略和历史研究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作者敢于挑战传统的军事观念和战略思想,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战略性过分伸展的后果使德军所受痛苦日益加深——拿破仑就是这样失败的。由于墨索里尼想利用法国的崩溃和英国的弱点来捡现成的便宜,所以他贸然地投入战争,这样遂使战火在1940年延烧到地中海方面——而对德军增加更多的压力,并且也在这个海权可以发挥影响作用的地区中给予英国人以一个反攻的机会。

    ————————

    两国高级将领的自我陶醉也都已达到了致命的程度,这是他们失败的主因。在法国方面,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培养了他们的骄气,而其他国家的军人也都一致推崇他们的军事知识,于是也就更使他们有不可一世之感。在波兰方面,由于他们在1920年曾经击败过苏联人,所以也就养成了自负的心理。这两国的军事领袖对于他们的军队和军事技术一向都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他们那种自鸣得意的态度真是不堪入目。不过凭良心说,法国还有一些青年军官,例如戴高乐上校(Colonel de Gaulle),对于正在英国被提倡的新坦克战争思想曾经表示非常有兴趣。但是那些较高级的法国将领们对于这种英国产生的“理论”,几乎完全不加以注意——这与那些积极研究的德国新派将领们恰好成一强烈对比。

    (原注:在战争将要爆发之前,我出版了一本叫作《不列颠的防御》〔The Defence of Britain〕的小书,在书中我对于波兰军事领袖们仍然继续信仰骑兵冲锋的情形表示忧虑。结果却引起了他们的愤怒,并促使波兰外交部正式提出抗议。这也可以算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

    “西方同盟国在进入战争时是具有一种双重目标的。其当前的目的就是履行他们维护波兰独立的诺言。其最后的目的则为消灭一个对他们本身的潜在威胁,从而确保自己的安全。结果是两个目的都没有能够达到。他们不仅未能阻止波兰被蹂躏,继而又受到德苏两国的瓜分,而且经过6年苦战之后,虽然能以表面的胜利为结束,但却还是被迫承认苏联对波兰的支配地位——而放弃了他们对于曾经比肩作战的波兰人的保证。”

    总的来看,这本后浪新出的重磅大部头历史书籍新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应该属于军迷、历史爱好者必读的书目之一了。全新制作的书籍更具有收藏价值,内容和图片都非常精良,精装书也适合保存,我感觉书架上应该有这个本书,不错。

  • 一场不需要的战争

    作者:沉默的导航 发布时间:2012-05-06 14:57:07

    丘吉尔曾经说过,二战实在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起因是为了避免战争和抑制希特勒,而战争的结果是苏联进入欧洲,并且支配了中欧。

    我记录了一些二战的重要片段:

    入侵波兰:

    需要明确的是波兰并不弱,它拥有30个常备师和10个预备师,而德国负责攻击的兵力由48个常备师组成。那波兰为什么输的那么快:首先是波兰过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要求他不能损失一寸土地,所以他们将兵力在国境线上一字排开。大大分散了兵力。而如果他们后退一些,集中到桑河的后方,也许是更加聪明的部署。其次德国的装甲师编制成为二战最强大的武器,而波兰的战略思路还停留在骑兵的阶段。所以被德国快速突破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最后的打击来自于苏联的入侵,苏联在战前就已经和德国谈好如何瓜分波兰,波兰在德国和苏联的双重夹击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全崩溃了。而说好支援的法国还在进行他漫长的征兵动员呢。

    结论: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落伍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迅速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诸实践。同时,在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到时间已经太晚为止。

    法国沦陷

    德国的作战计划在一次非常偶然情况下,做了重大的调整,而这次调整根本上改变了二战的格局。1940年1月,一名空军少校带着全套德军西线作战的计划前往伯恩会谈,但是大雾让他迷失了方向,最后迫降至比利时。比利时获得了部分信息。在作战计划中,德国进攻法国的路线仍旧是参考一战时主攻比利时中部的。在这次事故发生后,希特勒改变了他的计划,最终决定从阿登地区进攻色当。而这个英法认为“不能通过的阿登”恰恰就是联军部队和法国马其顿防线的唯一空隙。

    5月,希特勒发动西线战事,在对荷兰的战役中,空降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德国仅动用了4000名伞兵部队,仅用了5天,荷兰就投降了。5月12日,古德里安指挥的第十九装甲师开始进攻色当,5月14日,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已经渡过了马斯河,并击退了一个迟到的法国反击。这时,向西的道路,已经完全向他打开。接下去古德里安不顾上司的命令,又狂奔50英里,如入无人之境,彻底使得法军的防备全面崩溃。法军的指挥官是根据1918年的慢动作方法训练出来的,在精神上就无法适应德国坦克的行进速度,可以说,在战略和战术上,根本就是不是一个层面的战争。战争才开始3天,雷诺就对丘吉尔说,我们已经输了这场会战。甚至连德国人也被自己取得的胜利吓坏了。希特勒感到非常的紧张,一切都太顺利了,甚至都不像是真的。最后一刻,古德里安受到制止,不让他继续在海岸直冲。希特勒的这个决定让英国人得以从容的撤回33万人。而英国人原来最好的希望也就是能够撤回4.5万人。这个“敦刻尔克的奇迹”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实力,并在5年后卷土重来。此后法国一败涂地,6月9日法国政府撤离巴黎,6月16日提出投降。

    陷入苏联

    德国没有按照原计划拿下苏联有几个原因:1、苏联的广阔领土,导致德军的军队根本不够用,而且由于后勤补给跟不上,使得坦克部队长驱直入后,步兵和补给都无法跟上。而空军又远远不够支撑这么长的战线。2、对于闪电战的执行不坚决,德国高层的犹豫不决几乎浪费了整个8月;虽然在法国,已经证明高速机械化部队的成功,可是在苏联,包围战还是取得了领导地位。到底是直攻莫斯科还是通过包围歼灭红军,德国一直在犹豫。3、进攻苏联的坦克是轮胎式而不是履带式的,不适应苏联的沙石小路,尤其是一遇到下雨天更加的泥泞不堪。进攻速度大大延缓。而且苏联人的顽强抵抗,也让德国人一筹莫展,即使最终以投降结束,但是苏联人还是会顽抗一周以上。4、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的动员能力了。 从原先的200个师,在第一轮的攻击停止后,苏联迅速征兵到360个师。而漫长的冬天,让德军损耗兵力1/3以上。双方的优劣势被倒置过来。5、过程超越了目标,军事的主要目的是要消灭有生力量,而希特勒攻克斯大林格勒的强烈愿望超越了一切。最终导致德国军队进一步陷入苏联的旋窝之中。6、朱可夫针对德军弱点的猛攻,当德军战略撤退时,朱可夫又表现出极其的谨慎。一个好的元帅,是能完全扭转局面的。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也是一步一步沦为不得不战的地步;一战期间日本和英国是结盟的,一战后,日本在英国的支持下,拿下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甚至还提出21条,最终因美国的强烈反对而作罢。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日本损失惨重,于是日本把目光再度对准了中国。1931年入侵东北,成立了伪满。而1937年干脆全面入侵中国。1941年7月,美国要求日本从印度支那和中国撤军,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并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开战,二是接受美国的条件,并逐步陷入更糟糕的境地坐以待毙。而当时军国主义控制下的日本显然会选择开战。于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的海军力量和盟军的力量势均力敌,但是日本在航空母舰的数量上有优势,而且日本军人训练有素,组织严密。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一把直插日本咽喉的匕首,所以必须采用奇袭,让他瘫痪,才能安全的进行其它的战斗。而美国方面,虽然实现得到2次警告,但是美国人就从来没有考虑过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可能性。人是有思维盲点的。而且美国人过于夜郎自大。所以珍珠港事件并不像很多阴谋论者所描述的那样是罗斯福故意设计出来让美国人民能同意美国参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结果,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但是不幸的是没有干掉主要的攻击目标,美国的航空母舰和美国的油库等重要设施。使得美国可以在较快的速度下得以恢复。

    中途岛战役

    太平洋战役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战役;在此之前,日本的海军力量超越英美的联合。尤其是航空母舰占有更大的优势。日本海军希望能再做一次成功的攻击,可以彻底消灭美国在太平洋卷土重来的可能。于是决定攻击中途岛,用这个行动作为诱饵吸引美国太平洋舰队应战,而后将其消灭。日本拟定了详尽而宏大的计划。总共出动了200艘舰艇,包括8艘航空母舰,11艘战斗舰,22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21艘潜艇。还有600架飞机。而美国方面只有76艘舰艇。日本主要有两个攻击点,一个是荷兰港,一个中途岛。日本希望在攻击荷兰港后,美国舰队可以往荷兰港方面去,正好落入日本两支舰队的中间,然后包围消灭。只是美国人根本没有这么干。美国人的优势是情报优势,美国的长程“卡塔林那”式飞机,能够提早将日本的行踪告诉美国,而日本的飞机搜索则有相当大的缝隙。这点差异,造成双方优势逆转。日本人还有一个战术上的问题,就是他们的飞机不是批次起飞,而是4艘航舰上的飞机同时起飞,在6月4日,日本打算发动对中途岛的轰炸,在所有飞机上的鱼雷都换成炸弹后,日本侦察机发现美国舰队,这时的日本飞机已经无法在空中进攻美国舰队。而美国在确定日本舰队的目标位置后,排出轰炸机分批次的对日本航母进行轰炸,日本人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最终日本在中途岛损失4艘航空母舰和330架飞机。而美国仅损失一艘航空母舰和150架飞机。日本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太平洋作战了。而且由于缺少航母,日本也从此失去了空中优势,最终导致未来的瓜达尔卡纳尔的争夺战中惨遭失败。

    广岛和长崎

    在二战的尾声,日本战败的命运已经彰显。投降只是时间问题。日本天皇在御前会议中已经明确表示要立刻结束战争。而陆相和陆海两军参谋首长则表示需要继续抵抗到可以获得比较温和的和平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为什么要投下原子弹呢:原因有三:1、减少人员损伤,如果原子弹可以解决问题,就不需要再投入兵力迫使日本人投降。2、阻止苏联进入日本。苏联已经要求分享对于日本的占领。如果投放原子弹,则苏联便没有理由进入日本;3、科学家需要这次实验,原子弹的研发已经消耗20亿美元,如果根本未曾使用,则战后人民的质疑将随之而来。所以投放原子弹对于美国民众是个交代。所以为了美国人的利益,最终导致日本在广岛和长崎伤亡30万平民。更重要的是,从此世界便生活在核弹的阴影之下,直至今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好(346+)
  • 微信读书(295+)
  • pdf(537+)
  • 经典(173+)
  • mobi(125+)
  • 在线转格式(324+)
  • 体验满分(591+)
  • 种类多(490+)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凡: ( 2024-12-21 21:41:2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饶***丽: ( 2024-12-30 09:56:20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潘***丽: ( 2024-12-18 00:42:4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24 13:22:39 )

    OK,还可以

  • 网友 汪***豪: ( 2025-01-03 13:47:20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宓***莉: ( 2025-01-09 22:05:2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后***之: ( 2025-01-07 16:18:5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田***珊: ( 2025-01-09 04:50:5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晏***媛: ( 2025-01-03 20:59:13 )

    够人性化!

  • 网友 陈***秋: ( 2024-12-12 04:34:1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康***溪: ( 2025-01-05 22:48:14 )

    强烈推荐!!!

  • 网友 蓬***之: ( 2024-12-14 07:09:35 )

    好棒good

  • 网友 冷***洁: ( 2024-12-17 21:22:2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邱***洋: ( 2025-01-05 18:55:5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