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极端的人群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35

极端的人群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极端的人群精美图片
》极端的人群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极端的人群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11919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5-1
  • 页数:220
  • 价格:2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35

内容简介:

恐怖主义为什么在全世界蔓延?为什么会发生激进的学生运动或群体事件?互联网上为什么充斥着极端的言论?人们为什么疯狂地投资房地产或股市直到泡沫破灭?……简而言之,人们为什么会走极端?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畅销书作家凯斯·R桑斯坦通过对众多社会学、心理学实验与案例的整理分析,提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绝不会考虑和做的;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佐证并加强了彼此的观点,他们因而更有可能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成员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物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回音室,充斥着志趣相投的人们组成的小群体,正在成为极端思想与活动的滋生地。

群体与社会自我隔离、人的从众心理、对权威的服从、社会流瀑效应、群体思维的特征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是群体走向极端的推手。群体极化的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机构中:宗教组织、公司董事会、投资俱乐部以及政府部门。

本书对我们了解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对社会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极化 群体与极端主义/4 红色州、蓝色州/6 联邦法官和极化的意见分歧/10 惩罚作恶者/15 冒险/21第二章 极端主义:为什么发生,什么时候发生 新的信息/28 进一步的证据/30 名誉感:极化的推手/33 极化的两个作用/39 “舌战优势”和抱有偏见的辩论/44 极端主义的增减/51 较长时间段中的群体:“极化博弈”/72 人们在临界点和转折点上是不同的/75 权威与服从/78 境遇主义、虐囚和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87 互联网与极端主义/102 同嗜性与好奇心/106 群体思维与群体极化/109 流瀑效应/115第三章 各种运动 反对派运动与地理上的孤立/128 泡沫、投资不利与2008年的次贷危机/130 民族运动与“民族化”/133 阴谋论/138 义愤、社会影响和恐怖主义/146 具有理性的极端主义?/156第四章 预防极端主义 传统主义/163 后果/169 制约与均衡/173 协商式民主和群众的智慧/179 群体极化和战争/183 多样性与平衡/186第五章 好的极端主义 多样性/191 小圈子和自我沉默/193 言论自由、公众论坛和意外发现的结构/197 无所不在的制约与均衡/201附录:有关群体极化的研究成果/204致谢/218


作者介绍:

凯斯·R.桑斯坦(Cass R.Sunstein)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现任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他的许多著作已经被译成中文出版.包括《助推——事关健康、财富与快乐的最佳选择》《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偏颇的宪法》《网络共和国》《就事论事》《行为法律经济学》《设计民主》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极端的人群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极端的人群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极端的人群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本来绝不会考虑和做的。

进行讨论的一个群体的成员通常到最后所采取的立场,与谈论前成员所持有的倾向总体相同,而且更为极端。这种现象称为群体的极化。群体的极化是谈论小组的典型模式。它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时期、国家或者文化。

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他们尤其可能会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成员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士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

创建一个极端主义群体或者任何种类的派别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把群体的成员与社会的其余部分相分离。这种分离可以通过形成对非成员的一种怀疑意识而在肉体上或者心理上实现。


群体极化最重要的原因以及造成所有形式的极端主义的一个关键因素,涉及新的信息的交流。群体极化之所以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们彼此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对方,而他们所知道的却在一个可以预测的方向上呈偏斜状态。当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时,他们就采取行动。

缺乏信心且不确信自己应当持何种观点的人们,倾向于使自己的观点变得温和。人们的意见之所以被证明变得更为极端,仅仅是由于他们最初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证据的证实,还由于在了解到别人的相同看法后,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满满。

名誉感:极化的推手。人们希望得到群体的其他成员的好感,并对自己有好感。

极化的两种作用:

1)极化揭示了隐藏的信念和欲望:人们在一个小圈子里能够公开谈论以前关心但迫于某种压力保持沉默的议题,比如性骚扰、男女平等

2)极化创造了新的信念和欲望:这是自发的极化,整个过程有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比如网络博客

产生舌战优势的根源:群体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具体行为规范。

极端主义的增减

人们若对自己的观点没有把握,就会倾向于温和的态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满怀信心的人在讨论中占有优势。

“团结一致与情绪造成的联系会使极化加重”

提醒人们注意群体成员的身份使人们朝着不同群体人们所主张的方向转变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极化可能会得到“退出”的加强。温和派的成员会退出,留下真正的极端分子,整个团体会缩小规模,但变得更加极端。

一个群体如果使得人们容易离开,那么就更可能会变得极端。

如果群体中的一个以上的人相信自己所知道一项有关事实的问题的正确答案,群体就很可能会朝着做出准确判断的方向转变。

当群体包含势均力敌的两个亚群体时,如果彼此能够倾听意见,可以实现去极化。

人们在已经进行了广泛讨论的问题上,立场很难有大的转变。(比如堕胎、死刑之类,因为已经形成了自己根深蒂固的观点)

抱有偏见的同化的产生:抱有强烈动机的同化、事先的信念与偏见

如果群...


具有理性的公民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因而实际上会把大量的权利授予自己的传统。 在许多领域,传统主义是对毫无正当理由的运动的一种重要的制约因素,但传统自身往往是引导人们朝着恶劣方向发展的种种力量的产物。

应对与群体极化相关的风险的另外一种对策就是要求认真调查某种行动方针的后果。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恐怖主义为什么在全世界蔓延?为什么会发生激进的学生运动或群体事件?互联网上为什么充斥着极端的言论?人们为什么疯狂地投资房地产或股市直到泡沫破灭?……简而言之,人们为什么会走极端?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畅销书作家凯斯·R桑斯坦通过对众多社会学、心理学实验与案例的整理分析,提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的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绝不会考虑和做的;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信息的交流佐证并加强了彼此的观点,他们因而更有可能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成员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物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回音室,充斥着志趣相投的人们组成的小群体,正在成为极端思想与活动的滋生地。

群体与社会自我隔离、人的从众心理、对权威的服从、社会流瀑效应、群体思维的特征等社会心理因素都是群体走向极端的推手。群体极化的现象可能发生在任何机构中:宗教组织、公司董事会、投资俱乐部以及政府部门。

本书对我们了解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对社会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精彩短评:

  • 作者:李清厚 发布时间:2015-05-27 11:29:16

    群体带来极化

  • 作者:夜鱼 发布时间:2021-01-09 23:01:25

    希腊众神其实是带着人类性格的“超人”,我们继承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欲望,延续了他们的诡计和错误。作者在书中注意还原希腊众神的人性特点和发掘希腊神话的现实意义,用“众口讲述”的方式呈现经典的特洛伊战役,既有强烈的现场感,使读者可以第一视角过瘾地体验自己钟爱的角色,又交叉补充和观察细节,把宏大的故事全面展现出来。

  • 作者:新月 发布时间:2014-03-26 07:11:25

    有意思的研究

  • 作者:Laevatein 发布时间:2010-09-22 20:44:55

    没想象的好 3星半

  • 作者: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11-05-26 10:45:44

    不比乌合之众,但是观点内容很现代,绝对值得一读!

  •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09 18:12:18

    :

    C912.2/7944


深度书评:

  • 脂艳斋批豆瓣:Going to Extremes

    作者:malingcat 发布时间:2010-07-15 17:09:36

    越来越,我喜欢名家写的小书。真的“名家”,不是浪得虚名的名家,看到名家的名字印在书皮上,就像看到蓝色的检疫戳盖在猪肉皮上,放心。而真的“小书”,字大行稀,文字平易,妇孺咸宜,就像在难啃的大部头之间喝了碗大米粥,舒坦哪。我有时疑惑,名家抽出时间信手写部小书,是不是类似于用鸿篇巨制的边角料熬了锅生滚瘦肉粥,对自己算是种休息,对读者也是意外之喜吧。

    凯斯•R•桑斯坦(Cass R.Sunstein),出生于1954年9月21日,有犹太血统。他一路优秀着,在1978年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任麻省高级法院本杰明•卡普兰(Benjamin Kaplan)法官以及美国最高法院瑟古德•马歇尔法官(Thurgood Marshall)的助手,又任美国司法部法律顾问室顾问。27岁时在芝加哥法学院谋了个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职位,30岁时在芝大政治科学系谋了同样的职位,不过又两年的时间,他已是法学与政治学双料教授,34岁时拥有卡尔•卢埃林(Karl N. Llewellyn)讲席教授头衔。桑斯坦在芝加哥大学服务27年,然后在2008年加盟哈佛法学院,同年担任风险治理项目总监(director of the Program on Risk Regulation)。2009年,他成为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此外,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律师协会分权与政府组织委员会副主席、美国法学院联合会行政法分会主席。是《新共和》(New Republic)和《美国前景》(American Prospect)的社论撰稿人,也经常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类著名出版物的撰稿人。此公还有精力写博客。最惊人的倒不是以上这些辉煌履历——我有点相信“英雄不问出处”——惊人的是他的“学术成果”。迄今,他已经发表了600多篇论文,至少51部学术著作。在一个粘湿的夏日,我鼓起勇气做了个桑斯坦豆列,“添加”到手酸,发现他的著作译成中文的已经有14本,英文的我加也加不过来,服了。

    作为法学和政治学教授,他写过《法律推理与政治冲突》、《行为法律经济学》、《偏颇的宪法》、《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这类板起面孔的书,而这一本《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是2009年的新作,读起来可爱多。“小书”者,桑斯坦并没有提出什么全新的创见,只是整理了一下社会学、心理学的实验与案例,生动地描述了“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现象以及这一现象下面的大众心理根源。

    印在深粉色封面上的是这样三行字:“恐怖主义为什么在全世界蔓延?为什么会发生激进的学生运动或群体事件?互联网上为什么充斥着极端的言论?人们为什么疯狂地投资房地产或股市直到泡沫破灭?……简而言之,人们为什么会走极端?”我停下来对照检查了一番,发现除了没有参加恐怖主义行动,其他的貌似都参与过,于是本着“我是群众”的心态捏着铅笔“批注”了此书。作为资深豆友,写在此书边上的多为豆瓣经验,这也自然。

     “许多时候,一群人最终考虑和做的事情是群体成员在单独的情况下本来绝不会考虑和做的。”点头,如果我没有加入民工继续养猪小组,我对猪是绝不会发生兴趣的。同理,如果我加入了极品老娘团,我是否已经变得剽悍无边?“当人们身处由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的群体当中的时候,他们尤其可能会走极端。当这种群体中出现指挥群体做什么、让群体成员承担某些社会角色的权威人士的时候,很坏的事情就可能发生。”是的,根据我的经验,所有那些指手划脚的组长,“坏事”都是他们做下的,而苦头都是我们大家吃的。桃花我不是说你。

    “由具有相同想法的人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的孤立的小群体,会因为它们的自我隔离而更加急剧地走向暴力方向。政治极端主义往往是群体极化的产物。社会隔离是造成极化的一项有用的工具。”嗯哪,“大营子娃娃小营子狗”,眼界狭窄的狗叫得尤其厉害,同理,在井底长大的青蛙们,一定是呱呱叫而不着调的天空理论家。如果这些都还没有说服力,想想传销培训吧,在一个封闭的公寓单元里,无需多少技巧就可以给十几人同时洗脑。“最偏激的境遇主义者坚持认为,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也许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可能会受到引导,以致犯下暴行。”想起戈尔丁的《蝇王》,颔首称是。实话说,我最怕那种只在一个小组里混、只读几个作家的作品、像册里还存了许多重型武器的人。

    且慢,不是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吗,小组为什么会失去理智地走极端?哦,根子可能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上,当群体中出现意见领袖时,话语权较少、地位较低的成员便会迅速放弃自己独有的信息,而趋向于迎合权威或者群体的声音。这个效应,在传播学里叫“沉默的螺旋”。而原本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如果在小组中发现同类观点,就会信心大增,使自己以前就有的看法放大,并减少观点的内部多样性。我们不仅在政坛上看到这种现象发生,它也发生在家庭、企业、教堂和学生组织中。说到底,我们太想肯定自己,我们又太想取悦他人了。

    进行身份认同是群体活动的基础之一。“如果人们被告知,自己在某个群体中具有明确的成员身份——天主教徒、犹太人、爱尔兰人、俄罗斯人、民主党人、保守派等——他们就不大可能会认真听取身份标明有所不同的人们的意见。”同样可以理解,朱粉组和汪粉组里的骨干成员,不能不固执己见,如果他还想在组里混的话。老桑说,“如果互联网上的人们主要是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进行讨论,他们的观点就会仅仅得到加强,因而朝着更为极端的方向转移。”所以宽带山是不欢迎非上海人的,铁血论坛是受不了鸽派的,乌有之乡是少有挑衅者的,我们小组偶尔也踢人的 :)

    桑斯坦善用比喻,下面是三个:

    “回音室”。根据马克•塞奇曼的研究,“群体起到一个互动性的‘回音室’的作用,从而促使不满情绪和阴谋论观点加重,使之达到仇恨的程度。”在这个回音室里,折射反射加强或形成共振的其实只是某组重复的声音。当我发出某个“我说”,然后经过曲折复杂的过程,看到别人“我说”里的“我说”,就是这个效果了。

    “同嗜性”。相似性助长彼此联系。譬如豆瓣是建立在同嗜性上的网络,我的亲密豆友们,在同样的小组出没,读同样的书,看同样的电影,有同样的朋友,因嗜好而引为知己,又因知己而加固这种联系,惺惺相惜,同仇敌忾。危险不?其实是有些危险的,有时候刷屏半日没有眼前一亮的东西。因此,需要去陌生人的地盘上偷窥一下,怎么?豆瓣上还有这样的东西么?

    “流瀑”。群体思维——社会流瀑效应(Social cascades),“当流瀑发生时,信念和观点从一些人那里传播到另一些人,以致许多人不是依靠自己实际所知,而是依靠(自己认为)别人持有什么想法。这种信念很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人们不是依靠自己的私人的信息,而是依靠自己所信任的别人做出的判断。”流瀑效应在股市和房地产领域中起很大作用,身在流瀑中的人们像染上某种传染病,又像脑子被灌了水,集体被某种社会信念所迷倒——我那建设银行的股票啊啊。“流瀑效应”与“灌输论”倒是相得益彰。

    我最感兴趣的还有桑斯坦援引的两组实验。一是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受试者心甘情愿地、温顺服从地承受电击,只因为实施电击的人看起来像个权威。这个实验是关于权威与服从的,实验证明,“如果一位权威要求你做某件显然有害或者残酷的事情,你可能会完全照办,要么因为你认为应当这样做,要么因为你不想冒损害自己名誉的风险。”另一组是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随机挑选的两组学生,经过几天情景实验后,被分派当囚犯的人们的行为很像囚犯,被分派担任看守的人们的行为很像看守。这个实验充分说明,美军那臭名卓著的虐囚事件,其实是多么容易发生。

    桑斯坦毕竟是大教授,说来说去,说到个深度问题:协商民主是否可能?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人放弃了对协商民主的信心,慎思明辨、交流对话,何其难矣,看看那些不欢而散的“峰会”们就知道了,或者看看我们正掐得热闹的几个小组就明白了。桑斯坦提醒读者,协商民主是要有限定的:“我们需要具体规定协商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对其加以赞美。一项协商制度如果包含不同的人——也就是说,如果它就方法、信息和立场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就可能会运转顺利。” 归根结底,认知上的多样性至关重要,“社会得益于二阶多样性”。

    我是爱豆瓣的,但假如哪里有了豆腐网,我想我也会去。

    我的桑斯坦豆列: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644975/

  • 先验偏见+流瀑效应+信息与权威

    作者:宇与鱼yu 发布时间:2014-04-13 23:34:04

           几年前看过乌合之众,觉得人群的心理研究很有意思,所以在书摊上看到这本书时,忍不住买了回来。

           虽然感觉翻译得不是特别好,但总体说来该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这里只举几个点:

           首先先验的偏见,我觉得不仅适用于人群,对于单个人其实也是这样的,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翻唱不如原唱,我们在与别人讨论前,如果心里就有某个趋势,在与跟我们持相反意见的人讨论时,我们容易趋向于极化,而不是通过讨论使双方向折中方向行驶,我们很有可能是排斥对方的意见,或者把对方的信息视为假象(如果信息不是特别有权威的情况下)

    至于产生极化的原因,有可能是单纯的对与持相反意见的人的反感,面子思想。当持两种观点的人群进行讨论时,结果可能是两种极端人群的出现,我们总是乐于听取我们想听到的观点,从而验证自我的正确性,从中得到满足。

           其次是流瀑效应,这个效应很有意思,而且可以在团队合作中进行运用。所谓流瀑效应是指,一部分首先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又有一些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第二批表达的人因为听取了第一部分的人的论据,就有可能隐藏自己的观点,而跟随第一部分人的判断,然后是第三批人,因为看到前面的人都持有了某种观点,从心理上可能会自我否决从而屈服去前面的人的观点,一直传播下去,最后群体得到的观点很有可能是基于第一批人的观点。在团队合作中,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现象?

           信息与权威,群体在作讨论时,只有当信息足够权威时,人们平均判断正确率在50%以上时,人们才有可能得到比较明智的判断。否则,很多信息将被视为无效等等。

          极化其实并非全然是不好的,但大多数极化都不太好,因此要考虑三种避免极化的方法:

          1. 考虑传统主义,经验法则;

          2. 考虑后果,问结果是什么,分析决策成本;

          3. 制约与均衡,在团队中采取均衡的制度,避免极化。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595+)
  • 推荐购买(526+)
  • 愉快的找书体验(216+)
  • pdf(385+)
  • 内容完整(643+)
  • 内容齐全(401+)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4-12-12 21:52:49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益***琴: ( 2025-01-05 23:35:2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方***旋: ( 2024-12-29 16:08:4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潘***丽: ( 2025-01-05 11:33:4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马***偲: ( 2024-12-22 22:14:32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通***蕊: ( 2025-01-05 06:31:4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林***艳: ( 2025-01-06 00:19:42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寿***芳: ( 2025-01-06 14:01:5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辛***玮: ( 2024-12-21 22:27:0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曾***玉: ( 2024-12-21 04:53:4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饶***丽: ( 2024-12-31 00:14:44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