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 集中营幸存者的真实经历 徐贲导读推荐 历史纪实文学新星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 集中营幸存者的真实经历 徐贲导读推荐 历史纪实文学新星出版社精美图片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 集中营幸存者的真实经历 徐贲导读推荐 历史纪实文学新星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 集中营幸存者的真实经历 徐贲导读推荐 历史纪实文学新星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333052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7
  • 页数:208
  • 价格:32.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34

内容简介:

威廉·布拉塞,一位波兰摄影师,于1940年8月31日被纳粹逮捕,随后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编号3444。自1941年2月15日起,他被调入鉴定科,被迫为党卫队拍摄照片,不仅包括犯人的档案照,而且还记录下臭名昭著的“医学试验”。透过取景器,他看到的是瘦得皮包骨头的犹太儿童、用于“人种研究”的赤裸着身子的犹太少女、用于“医学试验”的双胞胎……是一双双充满恐惧的眼,一张张去日无多的脸,而他能做的太少。

1945年,当苏联军队逼近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布拉塞被要求销毁所有照片,但他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数千张底片,如今成为见证奥斯维辛历史的珍贵资料。但布拉塞却再也无法端起照相机,因为那些恐惧的面孔总出现在取景器中,挥之不去。


书籍目录:

导读:写给青少年读者的幸存者故事/ 徐贲

导言/ 马克斯·曼海默

前言

01 1940年8月31日

02 被拒绝的签名和一次失败的逃亡

03 奥斯维辛的欢迎词

04 第一批劳动小分队

05 圣经研究者

06 奥斯维辛的圣诞节

07 威廉·布拉塞的新任务

08 摄影师威廉·布拉塞

09 集中营摄影师的日常工作

10 “布拉塞,我很担心你”

11 熟人

12 第一批毒气试验

13 德国姑娘

14 文身

15 夜班

16 第20号营区

17 婚礼

18 朋友

19 切斯拉娃·瓦佳

20 党卫队人像照

21 三色堇

22 约瑟夫·门格勒博士

23 主任医师爱德华·维尔斯博士

24 卡尔·克劳贝格博士

25 教授约翰·保罗·克雷默博士

26 “假钞”

27 布洛德卡的爱情

28 抵抗运动斗士——皮雷茨基

29 预兆?

30 1945年1月15日

31 死亡之旅

32 毛特豪森

33 返回波兰

后记

附录一:词汇表

附录二:党卫队军官生平简介

鸣谢


作者介绍:

莱纳·恩格尔曼 Reiner Engelmann,1952年生于沃肯洛特,毕业于社会教育学专业毕业,长期从事与学校教育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写作,包括学校暴力、少年犯罪、儿童与人权、阅读推广等。已出版《奥斯威辛摄影师: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Der Fotograf von Auschwitz:Das Leben des Wilhelm Brasse)《我们在集中营幸存下来:当代证人报告》(Wir haben das KZ überlebt:Zeitzeugen berichten)《奥斯维辛的簿记员:奥斯卡·格鲁宁之罪》(Der Buchhalter von Auschwitz:Die Schuld des Oskar Gröning)等书。

译者 祁沁雯,德籍华人,德国卡塞尔大学教育学和日耳曼学双专业硕士。在德国哥廷根大学驻华代表处从事中德高校交流工作,业余爱好阅读及译书。已出版译作《海德格尔与妻书》(2016)。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在绝望的处境里活下来,活着是第一要义的,与当英雄无关。这样的幸存故事只是活下来的故事而已。而且,活下来是后来才成为故事的,活着的时候就是为了活着,不是为了讲故事。故事是活着的副产品。照片讲故事也是一样,故事是照片的副产品,照片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讲不同的故事,讲成什么故事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照片故事是一种受制于历史偶然性的故事。


隔代的记忆是无法直接传承的,记忆是通过“说故事”来传递或传承的。就算是在同代人之间,除非有共同的经历或经验,记忆的分享也需要通过说故事来进行。至于隔代记忆,祖父的经历再丰富,事情记得再清楚,都无法把自自己的记忆直接传给他的孙辈。孙辈必须通过祖父讲述的故事,才能分享祖父的记忆。然而,这样的记忆分享经常是零碎的,在内容和意义理解上都是欠缺的。这是单纯语言型后记忆的特点,图像和实物可以使它不断地充实和丰富。


一个晚上,营区主管,党卫队一级小队长盖尔哈特・帕利奇走了进来。帕利奇到哪儿,哪儿很快就会爆发恐慌。他是集中营里人人害怕的凶残的杀人魔。

“圣经研究者,出来!”他开始咆哮。

两个佩戴紫色三角臂章的其中人向前迈了一小步。

帕利奇冲着他大喊大叫,让他立即当着所有犯人大声说:“上帝不存在。”

圣经研究者什么都没说,他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帕利奇。

帕利奇恼火了。“我要听到这句话!你明白吗?上——帝——不——存——在!说!我要听到这个,大声地清楚地说出来!要其他人都能听到!”

圣经研究者没有反应。让他说的那句话他只字未吐。他就那么平静地站着,直视帕利奇的双眼。

帕利奇大发雷霆,冲向圣经研究者,拽住他的头往墙上撞,一次又一次,一次比一次重。还不断地吼叫着要他把那句话说出来:“上帝不存在!上帝不存在!”

他一直拽着圣经研究者的头往墙上撞,直到他死去。帕利奇转身离开了囚室,没再开口说一个字。


爱德华·维尔茨博士(Dr.Eduard Wirths)

生于1909年。集中营医生,党卫队二级突击大队长,1942年9月1日起任奥斯维辛集中营医生主管,进行了诸多“医学研究”,拿犯人做实验,把生病的犯人送往毒气室或者进行“喷射”,是所谓的T4行动的鉴定人之一。鉴定人全都是医生,他们的诊断用来确认残疾以执行安乐死。后被英国人逮捕,他在狱中给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到底犯了什么罪?我真的是不知道!”


图像有说明和描绘的功能,但没有叙述功能。让图像说故事的最普遍手段就是提供文字说明,博物馆或展览会都运用这个手段,为了言简意赅,所有的图像说明词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说明词是让图像说故事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让图像说故事还可以借助图像的展示情境,叫作情境示意( contextualization)。


纳粹管理人员要求犯人在照片上显得整洁,脸上不能被人看出有被打过的痕迹,不能有青紫斑块或者青紫的眼眶,也不能有化脓的伤口。凡是有这些伤痕特征的犯人,必须被遣回,先把伤养好。可是布拉塞后来发现,这些犯人是不会再次来拍照的,他们在“养伤”期间就已经被处决了。从此以后布拉塞就对囚犯脸上的伤痕睁只眼,闭只眼了。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威廉·布拉塞,一位波兰摄影师,于1940年8月31日被纳粹逮捕,随后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编号3444。自1941年2月15日起,他被调入鉴定科,被迫为党卫队拍摄照片,不仅包括犯人的档案照,而且还记录下臭名昭著的“医学试验”。透过取景器,他看到的是瘦得皮包骨头的犹太儿童、用于“人种研究”的赤裸着身子的犹太少女、用于“医学试验”的双胞胎……是一双双充满恐惧的眼,一张张去日无多的脸,而他能做的太少。

1945年,当苏联军队逼近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布拉塞被要求销毁所有照片,但他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数千张底片,如今成为见证奥斯维辛历史的珍贵资料。但布拉塞却再也无法端起照相机,因为那些恐惧的面孔总出现在取景器中,挥之不去。


精彩短评:

  • 作者:溺在水瓶里的牛 发布时间:2022-05-19 19:20:46

    一、基因的作用就相当于一张蓝图,告诉细胞如何合成蛋白质;二、癌细胞基因组中的罪魁祸首就是细胞“加速器”和“刹车”的失衡;三、洗牌的是命运,但打牌的是我们自己;四、基因疗法,是一种通过向遗传病患者的DNA中植入一个正常的基因拷贝,以置换某个有缺陷或缺失的基因的治疗方法。

  • 作者:乙霆 发布时间:2010-09-16 22:57:59

    有图有真相

  • 作者:逗比侠 发布时间:2019-05-21 11:57:42

    本书有助于了解些设计方面的原则和思想,但建议作者还是应该将品牌策略和设计策略分开来,术业有专攻。

  • 作者:嗯哼 发布时间:2012-02-20 19:01:43

    动力方向的必看书籍之一

  • 作者:OB叔 发布时间:2015-03-29 08:11:48

    这本书在kindle上是1-4作为合集,太长了,让我读的很痛苦。内容上写的很活泼,但是我对立面史料的真实性保持怀疑,所以给三星。读到最后有一个感想:民国时期和战国时期很类似,都是那种纵横四海,天下大乱的背景,正因为如此,也是大师辈出的时代。但是战国离我们太久远了,读读民国史挺好

  • 作者:考拉猪kimi 发布时间:2013-12-14 16:48:08

    我对fxh没啥意见,但是敢不敢错别字这么多,概念这么模糊,啥都没说清楚,排版这么sb?


深度书评:

  • 译者手记丨翻译有关奥斯维辛的书并非易事

    作者:觅汐 发布时间:2018-11-26 09:30:43

    转自新星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撰文丨祁沁雯(《奥斯维辛的摄影师》译者)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是我翻译的第二本书,也是我在人生的非常时期投入精力时间和情感相当多的一本书。译稿跟着我辗转德国哥廷根、南京、台北、北京、成都甚至是医院病房,七易其稿,才最终面世。

    2018年9月初我才拿到样书,此时距离此书正式出版已过去了两月有余,看到书封面上三组照片,以及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略感自豪。兴奋之余,这几天都在胡乱地、故意不按章节地翻看,译书时的点滴往事渐渐忆起。

    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是我自己争取来的。我不过是从朋友那边听到了有这么一本书在寻找译者,就赶紧毛遂自荐取得了书稿。青少年时期看过的三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逃离索比堡》《钢琴家》和美剧《兄弟连》是一直留存在记忆中的关于二战期间犹太人悲惨遭遇的影像,长久以来挥之不去。而我长年在德国留学、工作、生活的经历又让我多次面对或者逃避这个德国人尚且禁忌不表的母题,我坚决地接下此书的翻译工作,为的是更近一步接触历史,接近真相,求个明白。

    作者恩格尔曼的语言简单平实,讲述的方式极为直白,就像一本完全不加修饰的日记,将一件件事、数个重要的日子娓娓道来。此书主要是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因此我能理解作者使用语言的方式,如此这般白描“人间炼狱”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生活,这些貌似极为平淡朴实的德语,读起来却更让人有触目惊心不忍卒读之感。

    正如书中导言所说的,“谈论奥斯维辛并非易事”,翻译有关奥斯维辛的书也并非易事。

    首先是语言方面。和我上一本有关海德格尔哲学的译作不同,这次原书的德语相对简单易懂很多。可越是简单,翻译起来就越需要字斟句酌,唯恐译得流水账一般,读者三五句便不想再看。又怕译得过于意译,偏离原著冷静克制及平实的风格。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SS”,即德语的Schutzstaffel,到底是译为“党卫军”还是“党卫队”就让我翻遍了资料,看遍了国内最知名的几个军事论坛。我搜罗并一一阅读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几乎所有迫害犹太人和集中营题材的书,例如,莱维的《这就是奥斯维辛》《这是不是个人》《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劳伦斯里斯的《奥斯维辛:一部历史》,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温迪霍尔登的《天生幸存者:集中营里三位年轻母亲与命运的抗争》,还有同样题材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幸存的回忆》和《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这些书对“SS”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译名,多数译为党卫军。

    在继续埋头钻研、苦翻资料后,最终我还是决定不随大流,把“SS”译为党卫队。“SS”并不是德国的正规军队(德国国防军),在初期更像是一个兼有保镖性质的宣传小分队。之后希特勒命令党卫队从难以控制的冲锋队中独立出来。“冲锋队指挥官无权向党卫队下达命令”,他还规定了党卫队的任务是“主要在党内行使警察的职责”。在党卫队头目希姆莱的把持下,党卫队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机器中,包括警察和军队。党卫队可以逮捕任何被怀疑是“国家敌人”的人,不经审判就将其投入“保护性拘留营”即集中营中。集中营的管理和发展全部操纵在党卫队手中。

    而在二战中真正参与作战的,令欧洲颤抖的希特勒的精锐“御林军”,是经由德国国防军认可下筹组训练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T),几年后希姆莱将这支军队命名为武装党卫队(Waffen-SS)。国内普遍的译名党卫军多半是因为将“SS”误认为武装党卫队了。

    另外,相同题材书中出现的同样的词,比如“营区”“技能犯/职能犯”"卡波”等,也都在斟酌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同样的译名,以便和已有的普遍译法保持一致。但是之于我,尊重历史和准确性是第一位的,一致性其次。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对集中营及迫害犹太人这段黑暗历史,国人及中国历史学家的研究并没有读者想象的那么多,至少市面上可供参考的此类题材的书没有研究二战战争史的书那么多。作为译者,我对这段黑暗历史做了相对多的功课,深感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之恶乃至集体无意识之恶的理性思考,应当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如布拉塞所愿:“集中营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其次,“

    当你久望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

    ”,尼采的名言在我译书的过程中一语成谶。翻译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题材的书其实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我要面对大量投射自身的情感、极度的憎恶纳粹之恶、对集中营犯人的同情,同时又要在强烈感情下保持翻译的公正态度,选择冷静克制的用词。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家人几乎每天都关心我翻译的进度,我每天告诉他们的基本都是同样的话:“今天又死了五个”或是“今天又是谁谁死了”。死、殴打、虐待、折磨、屠杀,这些词出现的频率极高,而我还要为了不重复用词而对这些词进行微调,比如打有殴打、暴揍、虐打之分,死有打死、射杀、毒死、折磨致死之分。

    翻译时,由于某些场面和过程的描写非常直白,很容易产生画面感,有几次自己都觉得书中描述太过残忍,要离开工作喘口气换换脑子。我甚至做过噩梦,梦见自己和纳粹党魁希姆莱一起巡视集中营,那些瘦骨嶙峋的犯人一起往我腿上扑,每个人都是黑洞洞的眼睛,像地狱里的鬼魂,可怕极了。书中第十一章最后一段写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布拉塞)曾向鲁斯基求情的事一直纠缠着他。……他大汗淋漓地从噩梦中醒来。

    未曾想过译者也会和书中主人公有一样的体验,这种体验在我之前的翻译工作过程中从未出现。而这种体验恰恰对译者来说又是另一层挑战:对待手头的翻译工作,是感同身受工作的效果好,还是永远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保持克制冷眼旁观的翻译工作效果好呢?作为译者,如何把握这个其中的平衡度呢?这是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直到交稿也并没有找到最后的答案。也许答案在我的译文中,留给读者们体会吧。

    最后,请容许我用一小段篇幅来讲述这本书翻译过程中的私人感受。我在开头提到过这本书是在我人生的非常时期翻译的。我多次把书稿和我时不时翻阅的参考书目带到病房,和我的第一位读者也是第一位校对者——我的父亲进行探讨。那时他已经接近人生的最后阶段,身体不好但头脑极度清醒。他不懂德语看不懂原书,只能对我的译稿提出意见。但他和莱维一样,是个冷静客观的化学家,对于译稿中文字的客观度和准确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文中几处译者注,都是在他的要求下加进去的。我不仅要面对书中一再出现的死亡,也要面对即将到来的至亲之人的死亡,也许正因为此,我才对死亡、恐惧、绝望这些本不属于我这个年龄的人的话题,有更深层的了解,更有切肤之痛。父亲一字一句地看完了我的第三稿,稿纸上满满都是他用铅笔写下的修改意见,对于我没有表述清楚之处他全部打了大大的问号,有这么认真的读者和校对者,我丝毫不敢懈怠,最后又校对四遍,把第七次改好的稿子交到编辑手中。

    书出版了,父亲人却已不在。作者可以在书上写上谨以此书献给谁,译者却不能。那请允许我在译者手记的最后一句写上: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威廉·布拉塞的生活纪实 》丨(德)莱纳·恩格尔曼著;(德)祁沁雯译, 新星出版社,2018年7月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讲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威廉·布拉塞(1917-2012)在纳粹集中营的真实经历。威廉·布拉塞,一位波兰摄影师,于1940年8月31日被纳粹逮捕,随后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编号3444。自1941年2月15日起,他被调入鉴定科,被迫为党卫队拍摄照片,不仅包括犯人的档案照,而且还记录下臭名昭著的“医学试验”。透过取景器,他看到的是瘦得皮包骨头的犹太儿童、用于“人种研究”的赤裸着身子的犹太少女、用于“医学试验”的双胞胎……是一双双充满恐惧的眼,一张张去日无多的脸,而他能做的太少。1945年,当苏联军队逼近奥斯维辛集中营时,布拉塞被要求销毁所有照片,但他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大量底片,如今成为见证奥斯维辛历史的珍贵资料。但布拉塞却再也无法端起照相机,因为那些恐惧的面孔总出现在取景器中,挥之不去。

  • 饿了的人只知道吃——我所解读的《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作者:别梦瑶 发布时间:2020-01-19 14:59:09

    我对于这本书的所有短评和书评都非常失望之后决定自己写一篇为此书正名。因为其他人都写的是什么垃圾,简直太降低此书的可读性了。

    ——前言属于吐槽

    这本书,我坐在国图大约花了六个小时左右全部看完,平生第三次在阅读中享受一气呵成的快感。该书应该属于传记类,传记类的书籍最大的特点是接近真实事实的叙述,内中关于情感流露也必定来自于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我非常喜欢看传记作品,因为故事的真实性总是更富有吸引力。而我对二战的书籍影音作品有着迷之痴恋,但是我从未翻看过《拉贝日记》和《安妮日记》。这两点让我看到书的名字后,就决定看一看如何,然后便坐下来就不肯阖上了,如同一个傻瓜般哭哭笑笑看完了。在此说一点,在图书馆接电话声音还那么大,应该都拉入黑名单。

    文章语言的修饰,润色程度很少。

    这是汉译本最基本的原则,信达雅首先需要还原原文,我非常反感国内某些人翻译作品强行为了语言豪华,大加修饰词。至于其他人说翻译里面语言不通,我没感觉到,可能我读的太畅快了,根本没注意这些细节。其次,奥斯维辛集中营本身就和恐怖、惨无人道等带着浓重死亡气息的名词相连接。所以作者的形容和描述,本来就不需要更多的铺成和措辞的修饰。这种以原文的陈述转换就足够了,还需要再极尽所能的寻找惨,更惨,非常惨的修饰语?所以我对于以语言为指责该书的行为实在是不能理解。我喜欢这本书,简单,直接,基本每一个章节都讲了一个故事,作者应该是根据被采访者的叙述简要分类整理成册的。文章末尾的一些名词解释,我倒是觉得可有可无,不过放在文末的附录而不是注释里,译者和出版商是脑回路不太正常。而关于奥斯维辛官兵们的解说,放在文末倒也合情合理。对于全文,我的评价是翻译本

    朴实无华,精炼厚重

    。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我再一次想起小崔做口述历史这件事真的功盖千秋,只是很遗憾,这件事本该由政府出资,以科研资助为帮扶,却成了小崔一己之力徐徐图之。

    照片——它们代替数十万死亡者的控诉。

    这应该是这本书的价值立论点,因为它以直观感受和证据冲击着所有人,并且让他们去正视这场不幸的发生,而不能当做这件事从未发生过。摄影者的陈述将还原照片记录了什么?他的视角将真实并真正的转换成你的视角,毕竟有时候只看图片,你不知道的太多了。谁能通过一本书的名字就了解一本书呢?这本书就是“一张”二战照片的解说员而已。这样我们可以勉强感受到被迫害致死的死亡者,内心的独白。再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去体会,有些人能无比真实的靠近事件发生,有些人却依旧是水中望月,镜里看花。布拉塞说希望这本书可以警醒后来者不忘过去发生的灾难,从而避免灾难。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政治领导人都是带有醒世情怀的人,那么即便没有这本书一切都可以阻止。我很遗憾他的愿望非常美好,但是对人类发生的一切都无能为力。二战过去不过七十来年,与此相关的人都老去,离开,而战争从未停止过硝烟。不过我想至少有一点是有用的,在集中营被迫害死亡的数百万人,他们经历了人类最残酷的对待,这件事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小说故事。毕竟还有那么多人以为一切都是幸存者夸张和虚构了人的残忍性。它也会让一些人了解历史,改变作为,重新审视政治,现实和人。就像: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骗子,诚实的人不说话,那么骗子就会肆无忌惮。

    “你们想要离开,只有从烟囱出去。”

    我最初很天真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除非你们能从高高的烟囱里爬出去。因为以前看电影按照逻辑四面都是钢丝网和地雷,烟囱很高很窄爬出去的可能性极小接近于0%。结果这句话的意思是,焚烧炉里变成青烟飘出去。

    “饿了的人只知道吃。”

    这句话在整本书重复了频率至少在三个不同篇章中很特意的提到,语言上的差异和留白是读者自我感受程度和领悟程度的修炼。以低俗的解读这句话就是,让你饿到只知道吃的地步。这个程度是怎么样的呢?有人说很困了可以站着还在走眼睛却是闭着的。那个时候应该还是有点思想的,别人碰一下还是能有几分恍惚能力。这是很累却因为服从命令或者其他行动上的驱使,在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些许人可以达到的。但大家很熟悉的还有另一种比喻——梦游——失去正常思维,活在自己的行动支配中。正确解读就是:饿到你只能活在行动支配之中。布拉塞说从奥斯维辛到了毛特豪森,他咒骂上帝抛弃他的信徒,咒骂挚爱的母亲生下了他。好几天没吃饭一直零下十度干活,衣服是湿的,体重直接到了四十二公斤。一个大男人,我看着自己的身高也尚且有四十五公斤以上,却在北方刮一阵大风里,都要被吹的站不稳。一个男人骨头架再加一层皮和基本的生命存在液,应该也需要四十五公斤吧?想来好笑的是:大家如此努力的减肥,也没有哪家广告公司能在十天之内成效如此显著。我们隔了一个时代和文化的差异,但这句话我真的沉默了,因为即便我无法理解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美德和无上的荣耀,但我能有感受过基本的饥饿。

    “能活下去的其实真的是运气,只是运气再加上我会一点点摄影的技术。”

    布拉塞说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摄影技术的比例至少是30%,运气占了70%。《辛特勒的名单》是史蒂夫-斯皮尔伯格很有名的一部电影,也是二战电影中知名度几乎可以排名第一的电影。里面有一处很着重的说道,刚进入到集中营的人被其他人提醒自己在填表的时候一定要写一项技术。这个场景很多电影中被提到,而后面能够被关押很久还存活下来的技术犯我想应该占90%。其实长久以来,我一直被误导了,不是因为技术犯能活下去,而是因为技术犯死在繁重劳作的概率中被降低,但并不表示存活率有保障。不过在集中营几大重要死亡因素里,少了一项,概率自然会有希望一点,比如原本是一千分之一,至少现在是八百分之一。存活率是一个随机事件,那么在随机事件中的概率有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词语——奇迹。所以叙述者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幸运值占99%,技术占1%。作者的幸运之外来源自己的努力,技术过关,很有人缘,聪颖。你说怎么可能一个人在的环境刚好所有人都是那个环境里最好的?从这个层次上可以看出,布拉塞的为人和性格必定是相当不错的。这一点对于参加工作后的群体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而布拉塞的幸运,有一个军官每次到来(名字我忘了),总是喜欢随便翻开名册便处死里面数十人乃至上百人。换句话,翻到哪一页,上面的人就都的死。然而这种事明显不止一次,我看书的时候心惊胆战,尽管我知道布拉塞活下来了,但是他为这个恶魔军官拍照的细节之处,总是不寒而栗而和那带着极度诙谐的自我愉乐都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而这些感受都是任何影视作品所不曾给予的。

    从最初三百张关于三色堇的明信片到最后上千张。从尘埃深处绽放的花总是特别的美。作者放的位置太巧妙了,在经历了一切不能以人类文明的语言解释之后,生存成为唯一话题之处,对于美我们依旧有着向往和希冀。我记得一则关于欧洲恐怖袭击世间,有一个父亲抱着自己的女儿说,尽管我们受到了不公的伤害,但是我们会用花来反击(我忘了原话,但是我当时的感受是这样的)。中国文学之道:兵器为下,仁爱为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容易的境界,其实无所谓去说被伤害之后要去惩罚,反击和杜绝,而是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和爱这个世界。我们不能对和我们表示友善的人说真话,我们喜欢一个人,一见钟情下却需要以生命的勇气说一句“你好”,这样的五年之后,会如何生存呢?尤其是今天很多感情受创或者各种境遇之后,听说近年来抑郁症患者有增无减,现代医学如此发达还可以药物治疗,而二战后期人群完全是自我修复,不得不说大灾大难磨练仁者仁心。这本书中有太多处,你反复思量而又唏嘘不已之处。

    战争发生,结束直至审判都是灾难。

    最后是解救里那段对白

    “你可以回家了”

    “回奥斯维辛集中营?”

    我记得切尔诺贝利有一段母亲与孩子的对白

    “我们该回家了”

    “这里就是我的家” 母亲恍然理解孩子说的家原来是医院啊。

    这种恍然间得逢天日,一时间如在梦里天堂。布拉塞说我想的不是未来而是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怎么办。在瓦拉西的审判席上,布拉塞和几位同事作证虽然瓦拉西是卡波,但是他对他们极好。我想起布拉塞一个人为了多一份食物配报名到搬尸小分队,文章里他在几个小分队窜来窜去,幸运的没被发觉。我有觉得很好笑,不是嘲讽只是笑了——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在他遇到了一个很和蔼的卡波之后,准备主动去问对方,却被对方先开口说“你是会摄影的”然后去了刮土豆小分队。

    我一直都觉得天堂和地狱是分开的,但是这一处我突然明白其实天堂是在地狱里的,因为只有至恶的环境里你才明白真正的天堂是什么。

    我一直觉得钢琴家是二战最好的电影,尽管辛特勒的名单和美丽人生是知名度排名一二的。因为钢琴家这部电影非常的公正和不迎合任何人的方式给予了历史角度。

    战争发生时,战场上要有牺牲和死亡,战争后期会有清算、报仇和报复。

    在一场大家都带着敌视、仇视的眼神之时,站在大家对立面开始陈述客观事实有时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像我们的十年浩劫,有很多人说他们都是被逼的。霸王别姬里的霸王被逼的不再是霸王,我们不需要指责他们,因为他们做到了自己承受能力之内的事却不能再做到承受能力之外的事情。布拉塞他曾有三次可以更换回德国籍的机会,但是拒绝了。尽管从事实层面而言,最后那一次更改也是死亡,但进入奥斯维辛活着的人未必都出于活的想法而是活着的一种惯性驱使。在瓦拉西的审判中,他们做出不违心的陈述以回报瓦拉西当初对他们的照顾。我觉得不论这件事多么微小,但是在一个全犹太人都恨不得咬死纳粹的时间里,还是很需要勇气的吧,当然这是我自己脑补的。

    我经常会在一些细微之处有特别强的感受,就像我特别喜欢布拉塞说的一句话

    “(这里指的是纳粹)这些是他在集中营中认识的德国人,是德国人里面的一个群体。但是还有一些德国人,他们的行为举止是人道的,尽管营中时势艰难,可是他们依然保持了人的本性。对于这些人,他充满敬意。”

    我喜欢钢琴家的原因就在于此处,它客观的叙述的一场战争,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突出,掩盖以及否认,而这一点往往很多作品会因为群众的意志或者为了便于观众的智商不得已做出妥协和让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无盗版(625+)
  • 二星好评(223+)
  • 四星好评(365+)
  • 速度慢(300+)
  • 还行吧(502+)
  • 博大精深(104+)
  • 赚了(365+)
  • 可以购买(469+)

下载评价

  • 网友 苍***如: ( 2025-01-05 19:09:16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訾***晴: ( 2024-12-23 04:24:2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国***芳: ( 2024-12-24 11:34:56 )

    五星好评

  • 网友 权***波: ( 2024-12-18 22:23:24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蓬***之: ( 2024-12-10 10:26:32 )

    好棒good

  • 网友 相***儿: ( 2024-12-16 07:52:28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家***丝: ( 2024-12-27 14:49:06 )

    好6666666

  • 网友 谭***然: ( 2024-12-13 00:21:32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潘***丽: ( 2025-01-06 11:15:19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