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迷宫大探险:难度系数2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22

迷宫大探险:难度系数2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迷宫大探险:难度系数2精美图片
》迷宫大探险:难度系数2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迷宫大探险:难度系数2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984229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7:2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冬冬 发布时间:2020-11-24 16:53:18

    把古代画论之中的观点归纳总结,分门别类罗列出来,作者本人的观点和论述太少,像是完成检索工作

  • 作者:TT 发布时间:2016-05-27 12:30:17

    美好的东西还很多,只是我们不知道

  • 作者:黄金魚ちゃん 发布时间:2022-07-22 15:46:15

    画风很好。理想的多胎家庭,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 作者:Mr.Z 发布时间:2022-11-10 18:06:16

    拿公众号文章攒了一本书,好歹也删改校正一下,读着读着就觉得在看公众号。

    内容倒是足够有趣和接地气。上部讲美食讲近代史讲杂谈,知识点是真够零碎的。

  • 作者:很懒不想起啊 发布时间:2022-04-17 16:10:56

    好无聊,我看了300遍就关了(。•ˇ‸ˇ•。)

  • 作者:Tradition 发布时间:2016-08-19 11:19:47

    这个昨天我在上海书展翻了翻,类似谭编辑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政区图之类为多数,后面介绍那段历史简述,史料来源等。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地图地名全部英文。没有翻译成中文


深度书评:

  • 挡风玻璃上的血迹,属于一个不存在的人

    作者:藤堂非 发布时间:2019-12-03 18:25:32

    大雨瓢泼,一辆面包车行驶在山区公路上。

    突然间,不知道车上发生了什么,整辆车忽然猛烈地转向,车子失去重心,瞬间侧翻在地,在一阵惨叫声中,面包车冲出隔离桩,坠下了山坡。

    这看起来像是一起不幸的交通事故。

    毕竟,下雨天的山路,谁也不能避免轮胎打滑。

    但是,当法医的尸检开始后,难以解释的情况出现了。

    事故现场有六名死者,他们的DNA已经一一确认完毕。但车里的物证却显示出另一个答案:前挡风玻璃上的血迹里,竟然测出了第七个人的DNA!

    但是,无论是监控录像,还是相关证人的证词,都表明车上只有六个人;这辆车也没有中途停车让人上车过;警方寻遍了现场的山崖,也没有找到第七具尸体。这个人的血迹又是如何出现在死亡现场的呢?

    更诡异的是,这份神秘的DNA,竟然和其中一名已经确认身份的死者顾某,有着亲缘关系——从DNA的特征来看,这个神秘人,应该是顾某的亲兄弟,但顾某的父母非常肯定,他就是独生子,根本不可能存在亲兄弟!

    那么,这个不存在的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1

    上面的案子出自法医秦明的守夜者系列。

    诡异的高速公路六尸案,让负责侦破此案的守夜者成员们颇感头疼。

    他们不敢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一直努力寻找着第七个人,却发现除了DNA之外,所有的物证都无法证明这个人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DNA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遗传物质,在以往的案子中,我们经常利用DNA的线索,来圈定犯罪嫌疑人。直觉告诉我们,如果现场检验出了七份不同的DNA,就应该存在七个不同的人。

    但这一次,直觉是错的。

    这并不是因为DNA证据被污染,或是检验过程中出了什么低级错误,而是因为在DNA的世界里,

    存在着某种概率极低的特殊情况——嵌合体

    所谓嵌合体,就是指体内存在两种遗传物质的一类人。

    我们看下书中的法医聂之轩,是如何解释这种罕见现象的:

    有那么一种人,他的体内存在两种遗传物质。有一种说法是,细胞在受精时期,形成了一对受精卵,可是,在发育时期,其中一个胚胎‘吃’掉了另一个胚胎。实际上,就是两个胚胎的一种融合和交换。两种遗传物质在一个胚胎之中发育成不同器官,造成了一个人身上有两种 DNA 的情况。

    简单来说,在这个案子里,第七个人并不存在,顾某的“亲兄弟”在受精卵时期就已经融合到了顾某的胚胎里,所以,在现场顾某的尸体上提取的DNA,和前挡风玻璃上提取的DNA,恰好来自这两套不同的DNA,才造成了如此离奇的案情。

    有趣的是,像顾某这样的嵌合体案例,并不是书中的虚构,在现实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在统计学中有一个经典论断称作:

    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

    意思是:即使概率再小的事件,一旦发生在某个个体身上,对这个个体来说,概率就成了100%。嵌合体是小概率事件,但发生在顾某的身上时,这个案子就不能再以常理去推断了。

    这也是守夜者系列的小说里特别有趣的一点。

    守夜者面对的案子,总有那么一些地方脱离了“正常”的范畴。如果单纯依靠直觉和常理去侦破这样的案子,恐怕就会陷入无法打破的僵局。那么,他们破的都是哪些“反常理”“反直觉”的案子呢?

    2

    守夜者组织并不是一上来就主攻“反常理”的案子的。

    他们接手的第一个大案子,是一起骇人听闻的越狱案。

    22个囚犯,通过看守所监区的下水道集体越狱!他们当中,有人杀人,有人饮血,还有人放火专烧新娘……逃犯一日不追回,南安市民就要多一日生活在恐慌之中,在这个紧要关头,守夜者组织的年轻成员们跟随着他们年过半百的导师,直面挑战,协助警方一一追捕逃犯。

    逃犯是找到了,但越狱案里却始终藏着难以解释的疑点。

    组织22名逃犯越狱的人,到底用的是什么方法,才让这帮恶徒言听计从?

    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个答案,是如此匪夷所思。

    竟然是——催眠?

    这可能吗?

    福尔摩斯曾经说过:

    “排除了一切的不可能,剩下的即使有多不可思议,一定也就是真相。”

    当守夜者的成员们放下成见,开始挖掘越狱案背后的隐秘时,他们发现自己踏入的是一张从几十年前就开始搭建的黑暗巨网。

    这些诡异的案件都和人类某种潜能有关。凶手都在某一方面“天赋异禀”,他们的身体被某种因素所刺激,产生了演化能力,成为了演化者。演化者的能力,和漫威、DC宇宙里的超能力不同,它们没有架空人体的生理机能,而是在人类某项已知能力的极限上多踏出了一小步——就像是严复的《天演论》里说的一样,“物竞天择”,虽然只是微小的突破,这些演化能力却足以让他们踏出“常理”的限制,也让他们可能的犯罪变得更加游刃有余,难以被抓获。

    如果你面对的对手,都是那些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状况的演化者,你甚至也无法预测他们的演化能力究竟是什么,那这样的案子——还能怎么破?

    比如《守夜者3》里,当你知道你要押运的某辆囚车,就是这群演化者的下手目标,你要如何做准备,才能防止他们得手呢?

    守夜者系列的主角,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和法医秦明系列相比,守夜者系列中侦破罪案的主力不再局限于法医小组,而是扩展为各个精锐警种的分工合作。在守夜者里,有专门负责网络侦查、电子物证、法医解剖和痕迹检验的天眼小组,前文说到的聂之轩就是其中的成员;此外,由读心者、伏击者、策划者和捕风者组成的狩猎小组,则是在最前线与演化者们对抗的精英。

    守夜者系列里两位重要的男主,是善于追踪围捕敌人的伏击者萧朗和善于心理分析的读心者凌漠。他们的关系,虽然不像法医秦明系列里的老秦和林涛那样亲密无间,但性格迥异的两人,曾通过分析监控里的细微步伐,找到了伪装能力异于常人的嫌疑人,也曾通过厨房窗框上的几个小孔,发现了银针扎死女婴案里的真正凶手。他们从各种有悖常理的线索中,找到了应对演化者的破案方式。

    “只要我们坚持本质问题,绕过那些可变的因素,即便不符合常理也继续侦查思路,就可以破案。因为我们的对手不同,我们的办法也自然不同。”

    靠常理解释不了,靠直觉行不通,那就只能排除一切不可能。

    去找到哪怕诡异到让人发毛的真相。

    3

    回到现实,即使小说中的演化者尚未出现,那我们就可以放心依赖直觉的判断了吗?

    我们会发现,“反转”已经成了网络热点事件的常见走向。

    当一个热点事件发生,还没有厘清前因后果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抓住事件中的一两个片段,凭着直觉做出理所当然的判断。

    比如曾经广泛流传在网上的这段视频:

    游泳池里,一名年轻女子好像在与两名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大声说话,之后女子身边的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将其中一名小男孩往水里按,小男孩拼命挣扎,看起来似乎非常痛苦……

    这段监控于去年8月中旬由男孩家长发布后,网上热议不断。不久,视频中的女子遭到了人肉搜索,谩骂声和诅咒声疯狂肆虐。

    那,这段视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视频里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

    根据视频里的成年男子说,他是女子的老公,他的老婆当时被这两个小男孩轻薄,要求他们道歉无果后,起了冲突,才有视频里的这一幕。

    而家长发布的视频也只截取了孩子被打的片段。

    所以,看起来,原本只是一起纠纷事件,双方都有过错。但很多人早早就开始“站队”,恨不得将最难听的言辞全都灌注到那个他们认为的“坏人”身上。对这些人来说,发出这些偏激的评论,只是自己根据直觉做出的惯性判断而已。

    常理有什么错?直觉有什么错?就算是判断失误了,又能怎么样?

    但现实的残酷你可能想不到。

    视频中的女子,因为不堪忍受网络舆论的谴责,自杀身亡了。

    就像撒贝宁老师所说的:

    人在判断一个事情真相的时候

    你究竟是相信自己最执着的那个想法

    还是说你始终在最后

    仍然不肯放弃分析各种可能

    只相信一种说法

    这对于人来讲是最偷懒的

    就是当人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时候

    实际上是很可怕的

    有些人可能只是因为懒于思考,不仅看不到真相,还会被情绪蒙蔽双眼,甚至成为推动悲剧发生的其中一员。

    而这同样也是守夜者系列小说中,用一个个反转又反转的案件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靠切合实际的证据才能确定事实的真相,捉到真凶。在此之前,不要被常理和直觉所局限,不要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性,不要轻易将自己想当然的想法认为是事情的真相。

    毕竟,

    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突破了常理的结果。

    我们的直觉,也都只是经验的累积,无法引领我们探索每一个未知的领域。

    4

    反常理、反直觉的守夜者系列,现在已经出版到第三部了。

    《守夜者3:生死盲点》的书名,似乎就已经暗示了,

    一切线索都在我们日常判断的盲点之下

    守夜者组织的对手演化者们,到底是如何“诞生”的?这场战斗的幕后,到底还有什么反常理的隐秘?

    阅读之前,用《守夜者3:生死盲点》里的一个罪案现场来简单测试下你的“反常理”推理能力:

    在一处臭气熏天的下水道里,发现了很多碎尸块。当法医将这些碎尸块拼接完成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尸块的躯干、头颅和四肢都是同一人的。可是,从死者心脏提取出的心血,检测出的DNA,却跟死者肋软骨、头颅、四肢的肌肉组织的DNA不吻合!

    排除死者是嵌合体的情况下,还有哪些可能需要去调查和验证的呢?

    至于答案,就到书中去验证吧(笑)。

  • 城堡:我们所谓的道路,不过是踌躇而已。

    作者:亚比煞 发布时间:2019-09-17 12:37:45

    【注:这是我在一个读书会上的讲课录音的文字转写,所以和平时写作风格有点不一样:)】

    好,我们今天来讲卡夫卡的《城堡》。

    如果讲其他的作者,可以直接讲他的作品,但是卡夫卡这个人,他的作品跟他本人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讲一下这个人。

    卡夫卡是谁?

    卡夫卡是犹太人,这个名字,在捷克语的里面,意思乌鸦,他整个家族就叫卡夫卡家族。这也是当时给犹太人指定的姓氏之一,有一些贬低的意味,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给身份低下的人的“黑姓”。

    卡夫卡的爸爸是一个小商人,他们家住在布拉格,他爸属于白手起家的那种犹太人,你就可以想象一些文学作品,比如《威尼斯商人》里面的那种人,他算是一个比较势利,看重钱的一个人,他父亲就觉得自己比较牛,有本事能做生意,养活全家人。

    所以,有这样一个父亲,卡夫卡其实他从小被父亲严格要求的,是用很正统的标准去要求他的,希望他也能够成为一个商业强韧,或者是有头有脸的人,但卡夫卡他的性格不是这样,他性格是比较敏感忧郁的,所以他爸就一直很看不上他,就经常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觉得他没有符合自己的期待,是一个扶不上墙的儿子。

    卡夫卡他比较爱读书,他读的是法律,一直读到法律博士。博士毕业以后,他就进了一个保险公司,做理赔的工作。他的性格不是一个会搞人际关系的人,不是像我们中国说会来事的那种人,所以他其实一辈子到他死,都只是一个小职员而已。

    他爸就很看不上他,就觉得他是没本事的人。 所以在他很多作品里面,你可以感觉出来他对父亲这种畏惧的感觉,他父亲给他造成的心理伤害还是比较严重。

    卡夫卡的朋友也比较少,他最好的朋友就是他大学时代认识的,叫布罗德,那个人也是个作家。那个人在生前发表的文章比卡夫卡还多点,因为卡夫卡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文章,他非常的爱写作,对他来讲,写作就是他的命,他不写不行,他非常的喜欢写作,可是他写作经常是偷偷摸摸的写,因为他爸不喜欢他写这些东西,觉得他搞这些是没用的事。

    而且他写的那些东西,如果他爸看见了,肯定要又要把他骂死,是相对来说比较灰暗比较悲观的一些思想。对他来讲,写作是一个最自由的地方,他能够把心里想的一切都放在他的写作里面,他常拿给他的朋友布罗德看,他曾经也参加过一些作家的小聚会,把他的东西也给一些人看,可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认同他的价值,只有他的朋友,始终是坚信他的作品非常的有价值,认为他是个天才。

    卡夫卡的写作其实非常的纯粹,他写完以后,就觉得这个东西的使命已经达到了,他完全不为了其他任何目的写作,不为名不为利,他就是要写而已,是一种纯粹的写作欲。

    他有点像林黛玉,临死前焚稿。我们说林黛玉是诗魂,他里面也有这么一种灵魂。而且他后来也是得了严重的肺结核,41岁就去世了,39岁左右,他就在一直生活在疗养院里面。

    死前的两年里,他就陆陆续续的写作,包括我们今天讲《城堡》其实是没有写完的,他就已经死了,死之前他把一些稿件交给他朋友,就说你看完这些稿子你就把它烧掉吧。你不要留下来,也不要给别人看,可能他觉得这些东西被别人看到以后,是一种羞辱或,因为他的整个家庭的那种氛围,就让他觉得你其实不该有这样的思想,你不能够有一个肮脏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环境,我觉得其实都给他这样的压力,就是说你要做一个正常人,你要做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人,然后他心里那些阴暗的东西,其实对他来讲就是他的耻辱,所以他就也不愿意把这东西给别人看,就只给了能够理解的他朋友看。

    卡夫卡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死之后,他的朋友还是把这些手稿拿去出版了,出还很积极地去推动手稿的各种的翻译和宣传,后来大家读了卡夫拉的作品以后,很多人就震惊了,就觉得这个作品简直是写的太好了,然后就开始积极的去挖掘关于他的一切。

    他们到卡夫卡工作的保险公司里面去找留下的工作资料,发现卡夫卡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他虽然平时比较内向,不大交朋友,看起来他好像对这个社会不大关心有点冷漠,其实他在工作里面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他主要做的事工伤理赔这一块,当时的有很多新的小作坊小工厂,对工人的保护的不到位,有很多工人的手被切断了,手指被切掉了,或摔下来哪里受伤了,很多都得不到理赔。

    卡夫卡为了能让他们得到理赔,他把每个报告都做的非常的详细,他甚至会把工人受伤的位置画出来,表示说这个人真的伤得很严重,对他影响很大,希望你们能够给他理赔。这是让我觉得挺感动的一点,就是他的认真和他的那种温暖,但是这一面几乎不被人看见,甚至你读他的作品,你都很难看到这一面,他的作品忧郁和悲观的东西会更多一点。

    城堡在讲什么?

    大概介绍完作者,我们就进入对这部作品本身。

    《城堡》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没有写完。它讲的是什么呢?其实也没有什么情节,情节很简单,就是说有一个人叫K,他是一个土地测量员,他来到了一个村子,这个村里有一个城堡,好像是城堡里的人聘他来的,但是一开始他也没有讲,他就来了,来了以后,他就打算到城堡里面去登记入职一下,然后就可以做我的工作了。

    但是这个城堡就非常的奇怪。 首先,没有任何人能够承认他是土地测量员,他到处去找办法想得到承认,比如说他想进城堡,人家跟他说不可能的,你不可能进的去的。村里面所有的人都告诉他,这个城堡你是进不去的,你也不可能找到任何人来承认你。所以,K就在一个酒馆里面呆着,也不知道去哪。

    这个村的情况是这样的,它终年是一片白雪茫茫,雪很深,是一个冰封的地方,始终处在严冬之中,而且时间很奇怪,白天很短,一小会就变成夜里了,感觉这个昼夜不是真正的昼夜,而是根据人的心情走的。

    这座城堡,也不是像我们想象中那种很巍峨很美观的城堡,它是有一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层层叠叠有点像蚂蚁窝的那种感觉,有种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城堡周围的这个小村庄的人口不多,可是城堡里面办事员特别的多,办事员好像都忙的要死,不知道在忙什么,但是你想要找人办事呢,却谁都找不着。

    这个城堡是伯爵的城堡,但是谁也不提伯爵,就都在说一个人叫克拉姆,这个人是城堡里面的办公室主任,K就一直想去找克拉姆来承认他土地测量员的职位,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他。K有一次听说克拉姆在酒馆的密室里,他就想说我就在门口站着等你,他看克拉姆的马车停在门口,就爬到马车上坐着,结果没想到马车夫把把马都牵走了,把马车就单独留在那让他坐着,后来他也没意思就回去了,结果他一离开,克拉姆就走了,还是没见到。

    后来他为了找克拉姆,他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要是跟克拉姆有关系的人他都去找。比如克拉姆的信差,还有一些女的跟克拉姆睡过,他也去找,反正跟克拉姆沾上点关系的人,他都要去找,最后他为了引克拉姆出现,就把克拉姆的情妇抢过来了。

    这个女人是酒馆的女招待,后来K都跟克拉姆的这个情妇都结婚了,他就想说,至少克拉姆能出面跟我聊一下这个事吧,但克拉姆还是没出现。克拉姆很奇怪,所有人都说见过他,但是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有的人说他高,有人说他矮,有人说他胖,有人说他瘦,而且都很确定,好像就是克拉姆有千万种样貌。

    还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K的身份都还没确定,城堡就派了两个助手给他,这两个助手有点傻乎乎的,经常做的一些行为就很没有逻辑,整天干一些蠢事来拖累K,K就很烦他们,想赶他们走,这两个人说与其是助手,不如说是他们是阻碍。这两个在书里面有一种喜感效果,经常干一些很荒唐的事情。

    这两个助手就一直跟着K,K和克拉姆的情妇结婚了,但他的工作定不下来,所以他太太就去找村长,村长说不然你就去干学校的校役吧,就是扫地种地这种粗活你都要去干,k开始不想干,他觉得我是个土地测量员,是个专业人士,为什么要干那个事,但是他太太就劝他,你总要在这呆下来,你也没地方住,到每个地方人家都要把你赶来赶去。

    最后K就没办法,只能接受先去做学校的校役,他很不情愿地接受了。学校给他们一个破教室当住处,但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隐私可言。他晚上他太太睡觉的时候,两个助手在旁边看着,早上经常很早老师就来上课了,把门啪一开,然后就说你们赶紧起床。

    那些老师本来也是很底层的那种,但是他们觉得K比自己更低,所以给他的工作经常是那种羞辱性质的,好像只为了显示我可以对你发号施令,K受不了这种羞辱,就不想干,他们就动不动就拿这个“我要把你辞退”来威胁他,但是又不真的辞退她,只是威胁他。

    这村子里面还有一户人家就是巴拉巴斯家。他们家是什么情况呢?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还有父母,她妹妹长得很漂亮。这个村庄的人,他们对城堡里面的人都是那种好像天生带着那种恐惧和臣服的心态,城堡里面经常有一些官员会下来,对这个村庄里的女孩提出一些xing要求,你们要给我提供一些xing服务,做我的情妇之类,村庄里所有的人都以能够提供性服务为一种荣耀。

    包括酒馆的老板娘,她曾经跟克拉姆睡过三次,从此以后他就地位飙升,她结婚以后,她丈夫就一直很畏惧他,她一辈子就永远地跟克拉姆睡过这件事,她找克拉姆要了一些纪念品,然后经常去看那个纪念品,跟她丈夫唯一的话题,就是克拉姆为什么就不找我睡第四次? 所有的人都以能够提供这种服务为荣。

    巴拉巴斯的妹妹有一次参加了一个会议,城堡里有一个官员应该长得还挺帅的一个官员,也来参加这个会,当时他就注意到巴拉巴斯的妹妹,然后巴拉巴斯妹妹也注意到他,其实妹妹有点爱上这个人了,她回家以后,就收到这个官员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非常的下流粗鲁。 看不到一点爱的感觉,意思大概是要强J她。

    女孩看了这封信以后很难过,就把信撕了,撕完以后他们整个家庭就大祸临头。但这个大祸临头也很奇怪,城堡其实没有对他们有任何的审判,城堡没有说你们犯罪了什么的,这个审判是来自于整个村庄的人。

    当大家知道了这个女孩拒绝了官员对她的性要求的时候,整个村庄的人都自动跟他们家划清界限了。他爸爸是一个做鞋的人,然后所有的人都到他家来退钱,你家鞋我不买了。从前他家在村庄里地位还挺高的,但是这件事之后,她们姐妹俩走在路上,都没人打招呼了,连女招待也看不起他们,所有的人都很排挤他们。

    他爸爸就受不了这种状况,就去想去道歉,但不知道找谁道歉,他就开始像K一样围追堵截。他就在雪里面徘徊了好几天,希望有个机会能抓住谁讲两句,他妈妈也是这样陪着,结果他们夫妻俩被冻的得了很严重的病,类似瘫痪了,却还是得不到谅解。有一个朋友有一点同情他们,就把这家的儿子,也就是巴拉巴斯弄到城堡去当信差,但也是非常低等的那种信差,但这他们来讲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城堡》这个故事,因为没有写完,差不多就停在就讲述巴拉巴斯家人的这段故事里面。卡夫卡后来给他的朋友写过的一封信里面提到说,他有给小说想好了一个结尾,这个结尾就是说K就一直在这个村子里,搞了一辈子没搞出结果来,最后他快死了,他躺在床上。 这时候城堡终于给他来了一封信,信上说是我们可以允许你住在这个村庄里,但是你永远都得不到土地测量员的工作,就这样就结束了。

    怎样理解《城堡》?

    讲完了故事本身,我们来说一下怎样去理解卡夫卡。

    他的作品其实有两种方式来进入,第一种方式就是以寓言的方式来看,寓言的方式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卡夫卡这个小说,其实很没有文采的,小说里面经常有很长很枯燥的对话,所以很多人说看不懂,然后也不想看。

    为什么是这样子?一个和他写作的语言是德语有关,不是日常使用的口语,二是我认为他可能是有意为之,因为他其实想要把这个故事表现的很枯燥,很让人不耐烦,很让人焦躁,因为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人生给人的感觉。对,他其实是故意要带出这样的感觉,当你读这本书,你感到很无聊很枯燥,很不耐烦很爆炸的时候,其实这就是你对你的生活的感觉,他想把这个感觉营造出来。

    为什么他要用寓言这种方式写作?其实我觉得很多最聪明的人都是在用寓言来讲话的,比如耶稣经常用比喻来讲话,他为什么不直接讲?耶稣说有些东西你直接讲,别人反而不懂,你用比喻其实能够把最核心的重点的东西给点出来。比如庄子,伊索这些人,他们善于讲语言,他能把事物之间那种微妙的联系在寓言里带出来。

    卡夫卡其的《城堡》你可以用寓言的方式来读,但它不是传统的那种小故事小寓言,非常明确的指向一个什么东西,他是规模宏大的寓言,里面充满各种的细节,充满很多的方向,能够让你解读。

    它就像一个钻石有很多的切面,每次一转动,它闪耀出来的光都是不一样的,你可以从各个角度进入它。他用寓言写作,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卡夫卡的写作有一种隐藏性,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他其实不太愿意让别人看出他想写什么,他用寓言的方式有一点隐藏,隐藏它最真实的那种感觉。

    马尔克斯是受卡夫卡影响非常深的,他自己也说过,如果没有读过卡夫卡的,我最高的水平也就停留在《枯枝败叶》,马尔克斯的故事,也很像卡夫卡,充满了很多魔幻寓言的东西,让你无从解读,他说,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写作?我们不是故弄玄虚,他说:“现实是如此的匪夷所思。最大的挑战,是我们无法用常规的方式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意思就是说,你直接去表达,我很孤独,我好寂寞,人家根本感觉不到你的感情,你知道吗?有时候你必须要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讲。卡夫卡你看他整部小说,他没有倾诉我很悲伤我很孤独,可是你读完他的小说你会感觉到,就像中国的古诗一样,他从来不讲情绪本身,他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你看到的不是风和水,你感觉到了一种情绪,你讲不出来的一种情绪,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当你写景,但你不是为了写景,你是为了让别人在这个景里面感受到一种东西。

    就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它只写景,可你感受到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对吧?是无法言说的情绪,其实卡夫卡他也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写作。所以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叫王怡,他有一句话说,寓言也是一种诗,甚至可以说它是更高的一种诗,寓言和诗一样,都在用事物之间的那种联系把思想和感情带出来,这就是理解卡夫卡的第一个入口。

    那什么是理解卡夫卡的第二个入口呢?我个人,可以从梦的角度去理解。

    卡夫卡他其实是一个控场力非常强的作家,你注意他每个作品的第一句话,他在第一句话里面,就会把你拽进一个全新的空间,拽进他的世界,拽进一个根本不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空间里面。比如说《城堡》的第一句话就是:K来到城堡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他第一句话就让你觉得似幻似真,半夜?这是在做梦吗?这个城堡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K的一个梦?然人有点不理解,这一句话卡夫卡就开始控场了,他就奠定这个故事的基调了。

    变形记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开头:格里高利一早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大甲虫。他不跟你解释的,他不会铺垫很多,为什么会变?怎么变成甲虫,他吃什么了还是他干了什么吗?他不解释,就是一句话就把你拽入他的世界,就把你从现实世界提出来,丢进他的世界,你就跟着他走。

    卡夫卡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所以你可以把这个故事理解为梦,卡夫卡他也了解一些弗洛伊德,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对梦的一些观点,梦是对现实的投射和转化。

    比如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给你带来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你无法梳理,或无法接受,你就把它压抑了,对吧?你自己都不知道有这种情绪,但是你做梦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编造一个情景,把这种情绪投射进去。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比如说我自己经常做一个梦,就是会回到大学校园里里面上课,为什么会有这种梦?我想可能是上班以后,感觉到现实社会的这种工作压力,我就很期待能够再回到校园去生活,这种情绪我平时是压抑着的,我没有感表达出来,但做梦的时候它就跑出来。

    所以我觉得卡夫卡的故事,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这个故事里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人,好像毫无逻辑,讲一会这个,又讲一会那个,彼此都衔接不起来,你感觉这部小说就和梦的状态一样,包括那种稀奇古怪的城堡,它都不是现实世界中会出现的东西,都像是一个梦境,所以我觉得这是理解他的另一种方式。

    讲完了理解他的方式,那我们现在就具体来解读一下《城堡》里面到底有哪些寓意?有一些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一些是大家普遍的一些想法。

    首先第一个想法就是土地测量员这个身份,我觉得他是对作家这个身份的寓意。因为土地测量,它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去了解这个世界,包括世界上的所有的精细的部分,它对这个世界有一种好奇一种探索欲,这跟作家在某些部分是相似的,这个主人公叫K,是卡夫卡的开头开头字母,所以我觉得这个K就是他自己在梦里的自己或是寓言中的自己。他在心里给自己定位,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个作家,我是一个土地测量员,是这个世界的土地测量员,但是这个身份,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是没有得到认可的。

    第二个就是K 的异乡人身份。K其实是有家的,K其实有老婆有孩子,他有故乡,可是很奇怪,他来到来到这城堡这个村庄以后,好像再也没有想过要回去,这种感觉,在基督教的赞美诗里常常唱到“这世界非我家”,这个世界不是我的家,但是我就得待在这,就是那种感觉。

    K始终有一种身份的焦虑,这异乡人的强烈感受,也许和他是犹太人这样的身份也很有关系,因为犹太人千年来就是不停漂流,他们在任何地方都是异乡人,他们始终无法被那个地方的人真正接纳,就像K在村庄里,没有谁把他当自己人,大家都把他赶来赶去的排挤他,和犹太人的处境是很相似的。

    一方面是村民不接纳K,其实K也不接纳这个地方,他始终在怀念他的故乡,他刚看到城堡的时候。就心想说我家乡的城堡不是这样,我们家乡的教堂也不是这样的,教堂是多么的巍峨,他就一直怀念着逝去的故乡。

    “这座城堡使他大失所望,原来它只是一个相当寒碜的小镇,聚集着一片农舍,其特色是,也许所有的房舍都是用石头建造的,但是墙上涂的石灰早已剥落,石头好像也要塌下来的样子。

    霎时间,K想到自己故乡的小镇,它绝不比这个所谓的城堡差。倘若K只是为参观而来,那么跑这么远的路就太不值得了,他要是聪明一点,还不如回到故乡去看看,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去了。他在脑子里把家乡教堂上的尖塔同山上城堡里的那座塔楼做了一番比较。

    家乡教堂的那座尖塔线条分明,巍然屹立,越往上越尖,宽阔的塔顶砌着红色的砖瓦,是一件人间杰作——谁还能造出更好的来?而且它比那些低矮的住房有着更高的目的,比暗淡忙碌的日常生活有着更为明朗的蕴含。”

    K写到他的故乡,那好像是他的一个理想国,语气充满了对过去世界的留恋,卡夫卡的那个时代,是一个上帝已死的时代,上帝已经从这个世界被抽走了,过去的世界,那里有巍峨笔直的教堂,似乎是一个古典的,充满秩序的时代,他对那个时代好像有一种乡愁跟留恋,但是你回不去了,你就是回不去了。

    你只能在呆在这里,这里不好,可我只能呆在这里了,有人说:“我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想过要活着回去。”K来到了这个地方,他也没想过要活着回去。

    前面说过,这是伊索寓言那样的寓言,其实它也是一个像圣经里的耶利米先知的预言那样的语言。就是他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先看到,对未来世界整体状况的一个表达,你可以把《城堡》解读为是父权的一种压迫,因为他始终没有办法找到方式来和父亲对话,没办法让爸爸来承认自己。

    你也可以把这个寓言解读为对政府和政治的一些批判,也可以解读为对法律的迷茫,因为卡夫卡自己本身是学法律的,他曾说过:“法律使得正义更不可得”,所以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城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法律系统,然后你无论怎么努力,你在里面搞不清楚,你找不到正义。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他其实像一个多面的钻石,其实它是对整个世界的预言,而不仅仅是一个领域,他想说的是,当上帝从这个世界离开以后,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就像尼采说过一句话:“真理是一个迷宫,既然上帝不在了,人们就再也无法区分真理和谎言了”。

    K一直在寻找克拉姆这个人,其实克拉姆这个词,在捷克语中的意思是“骗局,幻境”也就是说,在失去上帝这个绝对的标准之后,人们都陷入了一个精神真空的处境,我得不到我身份的确认了,我到底是谁? 我为什么要到这来?我怎么得到合法确认,我该干嘛?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干嘛的?

    不知道,谁都不知道,所以大家就开始像K那样到处寻找,有的人可能还不如K,K还是一个“我一定要把这个搞清楚“”的人,不管怎样我要搞清楚,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去认识各种人,去到各种办事处,但最后他还是搞不清楚。

    有的人,可能还不如K,就像那些村民,我们就这样活着,我们也不知道为啥活着,反正来了就来了,死了就死了,大部分人是这样的。可是K有一个执着,不行,我非要把它搞清楚。但你看他用什么样的方式搞清楚呢?他寻找克拉姆的方式,其实代表了我们所有人经历过的方式,比如说通过爱情,他跟一个女的结婚,这个女人是克拉姆的情妇,你如果把克拉姆理解为是意义本身,真理本身,或者说我想要的答案本身,也就是说你其实不是为了爱这个女人而跟她在一起的,你以为当你爱她的时候,你可以更接近真理,你以为是这样,所以你接近她。

    其实,通过爱情你不可得,得不到的,还是得不到。通过婚姻,也不可得。当我们在追求这些东西,比如通过事业,他后来又去当校役,其实也是为了留下来等待接触克拉姆的机会,但他发现还是不可得。

    卡夫卡想说的是,其实我们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是我们真正的身份,想确定我到底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干嘛,人生到底意义是什么?在你心里一直烧灼着你的,是这个东西,可是你不知道怎么去接近的时候,你就只能够不停的去通过爱情通过婚姻通过各种渠道,你严防死守你围追堵截,以各种方式。包括K拉到人就问,克拉姆到底什么样子?其实有点像我们,不停的去看书,别人说这个作者很有智慧,他掌握了真理,那我们就赶紧去听听它说的真理是什么样子?

    然而,人们讲述的克拉姆他一直变,每个人都说见过克拉姆,我是克拉姆的情妇,我是他的信使,你就以为他肯定见过,可是他跟你讲的克拉姆,跟那个人讲的又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反正你自己就是见不到,但是别人老是跟你讲他见过。

    加缪写过《西西弗的神话》,西西弗是一个古希腊的国王,他做错了事情,就被神惩罚要每天要把一个石头推到山上去,可那石头永远都推不到山上,每次都快到山顶的时候,石头就滚回来,他又把它推回去,石头又滚回来,他一辈子就要干这种事情,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好像都是无限循环的一种徒劳,我带着希望去做这件事情,我去努力,可是最后你发现老是失败,又得回去重复一遍,就是这种西西弗式的徒劳。

    这种徒劳,在《城堡》这本书里面感受的非常清楚,而且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好像你对城堡来说无关紧要,那些人永远都是毫不在乎高高在上,他们很冷酷很残忍,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卑微,在他们面前都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无助。

    卡夫卡说过一句话,他说,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面写着:我将粉碎一切障碍。然后卡布卡说,我要是有把手杖,我就要写:一切障碍都粉碎了我。所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现在明白,如果卡夫卡他爸看他整天写这些东西,会有什么感觉?或者说别人看到卡夫卡写这样的东西,会对他有什么评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卡夫卡不愿意把他写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看。

    虽然他写的小说,今天我们认为写的非常的好,可是卡夫卡也许宁愿别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他这种心情,他可以不在乎出名,他就是不愿意让别人误解,他宁愿让人们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内心世界很孤独很深邃,但是你们不要去看我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子。

    城堡,你可以说是政府或者是政权,或是法律或是哲学或者科学,就是所有的五光十色的东西,搭建出来的一个像蚁穴一样的一个巨大的城堡。这个城堡就像圣经里的巴别塔,人当初创造巴别塔是为了去接近上帝,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搭建给它,给它添砖加瓦,于是最后它就形成一种很奇怪很错综复杂,让你更加没有办法去找到上帝的这样一个迷宫般的建筑。 就像卡夫卡说,目标是有的,道路是没有的,我们所谓的道路,不过是踌躇而已。

    还有就是,对于助手的解读,这两个助手给这本书增加了戏喜剧效果,他们俩非常的搞笑,在整部作品的灰暗基调里面,会看到这两个人老是上蹿下跳,但这种喜剧人物反而加深了一种荒谬感,就有点像你看卓别林的电影,他在给你不停的跟你逗笑,很滑稽,可是你觉得有点惨,有点悲伤,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这两个人和K的关系,就好像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这两个助手是肉体,那K就是灵魂。你的灵魂,在拼命的想要去做点正事,你想去追求真理,可是你的肉体老是拖你的后腿,老是干些尴尬无聊的事情,老是让你出丑,然后你还要供养这个肉体而不不得不去做些不情愿的工作,比如K为了养活助手和老婆,就要被迫去做校役,在那里扫地种地什么。

    我觉得这也是卡夫卡自己这是的处境,他其实非常喜欢写作,他宁愿就一直写东西,可是他必须得去上班,因为他不去上班的话,他没办法养活自己,也没办法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有一个正常的地位,所以他感受到沉重的肉身这样的一个拖累,所以他创造了这样两个助手,老是在边上搞些有的没的,就是又喜剧又悲伤又笨拙,跟这两个助手相比起来,K是很敏锐的,但助手却一直在给他设置障碍。

    卡夫卡算是英年早逝的,他总让我感觉就像圣经里的何西阿,耶利米那样的角色,这些先知一辈子为了说预言,过的非常潦倒坎坷,但他不说不行,那是上帝给他的使命。卡夫卡也是这样,他好像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要把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说出来,就像耶利米说的:“我骨头里面有火一样的烧,含忍不住“,就像上帝在他骨头里点了一把火,把一种思想放在他的心里,他不写都不行,他必须写,他不知道自己干嘛要写,写了也没有什么任何的好处,还躲躲藏藏,也许别人看到这些东西还要误解还要嘲笑,有些人看了卡夫卡就说,这写的什么东西,文采又不好,又看不懂,然后又很灰暗,所以写作几乎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好处。

    但他就是要写。而且他不止用文字写,好像也在用自己人生的经历写,就像圣经里的先知何西阿一样,上帝让他去娶一个妓女,卡夫卡他一生的经历,你都会觉得好像是一个寓言的性质。卡夫卡曾说:“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你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一点笼罩着你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他还说:“我从来都没有当过成年人,我是从一个孩子,直接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的命运非常像一个先知,他来到这世上好像就是为写作而来,他没有通过写作得到任何好处,没有名没有利什么都没有,只是受尽折磨,可以这么讲,他就是为写作而来,当他把他该讲的话讲完以后,他就走了,40岁他就死了,他一辈子也没有结婚。所以在我心里面,我就觉得卡夫卡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先知,好像是上帝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就为了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对他作品的阐释一直没有停止过,他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这样,像《红楼梦》或者什么,都有丰富的可阐释性。卡夫卡的作品,就像这个世界本身一样,混沌荒谬令人迷惑,令人想要去找答案,他用小说创造了另一个世界,可是那个世界是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镜子。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已经太习惯太麻木了,我们每天就按照这个世界教我们的方式思考,教我们方式生活,我们觉得天经地义习以为常,就像小说里面的那些人就是被强J了,城堡的老爷来强J他们,他们还觉得很荣幸,对不对?当一个女孩子拒绝以后,所有的人都来排挤他。

    这个世界有时就是这样,你可以把这种强J理解是主流社会的文化,如果你不去顺应他,你不愿意被他强J,不愿意接受这种洗脑,你身边所有的人可能都会觉得你有神经病,你没有办法让他们理解,我不愿意被这个世界强J。

    他爸妈就觉得你为什么不愿意跟着大流走,你就是有病!人家都以这个为荣,你为什么不愿意?其实我们都生活在卡夫卡城堡这样的世界里面,可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我们感受不到我们生活的这种荒唐这种混乱这种徒劳,但在卡夫卡的故事里你会觉得原来这世界如此的不正常,无法忍受,没有逻辑,这种荒唐强烈的凸显出来,所以为什么卡夫卡要去造一个新的世界,因为没有镜子,你就看不清自己。

    卡夫卡的这种写作方式,你找不到他是跟谁学的,在他之前没有人教给他,在他之后很多人开始学他,包括莫言啦,马尔克斯什么的,甚至包括我们很熟悉的那些什么魔戒,纳尼亚传奇之类的,其实《纳尼亚传奇》很像一个儿童版大团圆的城堡。

    首先,他们都是从一个正式正常世界进入一个非正常世界,对吧? 第二点,都有一个城堡,然后纳尼亚的城堡里面也是住了一个什么冰雪女王,卡夫卡的城堡里住克拉姆,第三点,纳尼亚的世界是一个冰雪的世界,卡夫卡的世界也是冰雪的事情,卡夫卡的故事是一个成人版的黑暗版的纳尼亚传奇。

    卡夫卡在创作方式上独创,但他在精神上面和一些人是有共同点的,比如说克尔凯郭尔,卡夫卡本身很喜欢开克尔凯郭尔,首先因为他们的家庭非常的相似,克尔凯郭尔也是有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业能人的父亲,父亲也是比较强势,然后克尔凯郭尔本身也是那种忧郁敏感,沉浸在思想里面的这样一个人。他和卡夫卡一样也是英年早逝,他们俩的经历还是挺像的,思考的东西也很像,

    还有就是卡夫卡也很喜欢尼采,思想受尼采影响也很多,最早他认识好朋友布罗德,也是因为讨论尼采认识的。

    还有一个人,好像大家没有提到,可是我觉得很相似的一个作家就是塞万提斯。就是斗争的那种徒劳,那种可笑,那种没有结果,就有点像唐吉柯得。一个傻乎乎的骑士,整天找一些假想敌打架,大家就觉得他有神经病,他的斗争没有什么结果,这两个作品之间有精神上的相似性,就是那种螳臂挡车,自不量力,孤军奋战,注定失败的感觉。

    虽然马尔克斯承认被卡夫卡影响,但卡夫卡的故事,其实比不上《百年孤独》《魔戒》这种作品那么天花乱坠,绚丽多彩,那么的你人入胜,各种故事跌宕起伏,他都没有,卡夫卡的作品,是显得枯燥和笨重的,可是我觉得他更接近真相,他更加朴素和有力。

    卡夫卡自己讲过一句话,他说:“所谓书,应该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一把斧头。”这句话很准确,他的书就是一把斧头,它不是一把剑或者是什么华丽的兵器,不是那种流畅漂亮的东西,它就是一把斧头,就稳准狠地砍你,你读完他的书,就会觉得被一把斧头给砍了。我觉得他做到了,他心中要求的那种好作品的标准。

    我再讲一点,就是昆德拉对卡夫卡的一段评价,他说:“卡夫卡的故事是喜剧的,他被困在自己生活的玩笑之中,就像一条鱼被困在玻璃缸之中,但他不认为这好笑。 确实,一个玩笑只对于玻璃钢钱的人来说是好笑的,但卡夫卡则相反,他的玩笑把我们带到鱼缸之内,带到一个完玩笑的内脏深处,带到喜剧的恐怖之处。它甚至也不是悲剧,因为它把悲剧扼杀在摇篮里,他连受害者唯一可以企盼的安慰都失去了,就是悲剧中的那种崇高性,他都连这个他也不给你。”

    就是说,看悲剧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悲剧里有一点安慰,就是那种悲剧的崇高,英雄的死亡有一种悲壮,这种悲壮其实也是一个安慰,但卡夫卡连这种情绪他都不要,他都不给你。

    他的故事好像是一个喜剧,你觉得这太好笑了,这些人都神经病把,你会感觉荒唐,但这个喜剧却不是你隔着鱼缸看鱼,而是你就成了那条鱼,你被他带到喜剧的内脏深处,让你感觉到喜剧的恐怖之处,他连悲壮都不给你,昆德拉能看到这一层,我,可以说他是卡夫卡的知音了。

    最后一点,是关于城堡主人的悬念。这座城堡,卡夫卡写,它是伯爵的城堡,可是任何人见过伯爵,克拉姆其实根本不是城堡的主人,它真正的主人是谁?他去了哪里?这个问题,留给你们思考吧,今天我对《城堡》这本书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400+)
  • 好评多(231+)
  • 微信读书(300+)
  • 体验还行(189+)
  • 强烈推荐(540+)
  • 书籍完整(291+)
  • 引人入胜(670+)
  • 无盗版(152+)
  • 中评多(269+)
  • 排版满分(527+)
  • 藏书馆(618+)
  • 差评少(588+)
  • azw3(513+)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5-01-08 16:21:57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利***巧: ( 2024-12-15 20:31:5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饶***丽: ( 2025-01-02 00:44:1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 2025-01-06 18:04:47 )

    还行吧。

  • 网友 索***宸: ( 2024-12-28 21:02:5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隗***杉: ( 2024-12-24 14:03:0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郗***兰: ( 2025-01-03 19:09:2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苍***如: ( 2024-12-13 16:26:0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国***舒: ( 2024-12-17 07:23:41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仰***兰: ( 2024-12-15 23:26:2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印***文: ( 2024-12-22 20:12:4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石***烟: ( 2024-12-20 23:02:34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薛***玉: ( 2025-01-03 07:56:1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17 03:12:0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晏***媛: ( 2024-12-30 12:46:00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冯***卉: ( 2025-01-05 06:03:4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