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岁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魔法岁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著名亲子专家陈禾、儿童教育专家罗玲、童话作家粲然联袂推荐,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前会长贝里· 布雷泽尔顿倾情作序,《华盛顿时报》、《纽约时报书评》、Parents杂志给予盛赞。
塞尔玛•弗雷伯格是美国幼儿心理健康和发展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创始人之一,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魔法岁月》是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本书畅销美国50年,最初发表于1959年,深受读者欢迎,被誉为关于0~6岁儿童发展的书籍中最好的一本。它还被译成丹麦语、希伯来语、瑞典语、法语、挪威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日语,获得1959年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的年度图书大奖。
本书可以帮你了解0~6岁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放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帮助孩子解决焦虑、排便、自律等问题。尤其是对如何管教孩子还存有疑虑的家长,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必要性。
书籍目录:
推荐序 父母们,请控制你的保护欲/ Ⅰ
前 言 洞察“魔法师”的精神生活/ Ⅴ
第一幕 魔法岁月里的秘密: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001
第1章 寻找女巫和食人魔/ 002
养育孩子前值得学习的心理学知识
孩子能对危险进行自我抵御
想象、智力和心理健康
第二幕 “魔法师”上场了:最初的18 个月/ 023
第2章 “魔法师”的真爱/ 024
新生儿的内心世界
宝宝为什么会微笑
区分自己与外部世界
世界是一块巨大的拼图
违拗期来了
第3章 与文明格格不入/ 050
宝宝哭了,抱还是不抱
按需喂养还是按时喂养
理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父母是规则的制定者
开始排便训练
第三幕 奇妙的咒语:18 个月到3 岁/ 079
第4章 语言是控制冲动的咒语/ 080
魔法师即将失去魔法
控制冲动的咒语诞生
向大人国启航
我和“我”的较量
第5章 认识现实世界/ 112
良知形成
孩子自控力的弱点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第四幕 最后的魔力:3 岁到6 岁/ 137
第6章 原来“我”不是宇宙中心/ 138
理性思考脱胎于魔法思维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 爱上”爸爸或妈妈
第7章 性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性/ 161
性教育的意义
应该满足孩子对性的多少好奇心
孩子的性别认同
第8章 孩子的是非观形成/ 184
良知并非与生俱来
管教的含义
实施有效的惩罚
孩子有感受痛苦与表达愤怒的权利
第五幕 很久很久以后: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215
第9章 父母的爱无可替代/ 216
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模范托儿所的经验教训
译者后记/ 227
作者介绍:
塞尔玛•弗雷伯格
美国幼儿心理健康和发展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创始人之一,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
美国加州大学附属旧金山总医院亲子项目负责人,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曾为患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创立多个儿童发展项目。
出版了多部专著,并在众多顶级学术期刊和知名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对小女孩来说,做一个女孩最大的满足或许就是“能够像妈妈一样”。一位对自己身为女人感到很满足的母亲,不需要依靠语言就能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女儿。一位很高兴有个女儿,很珍视女性的父亲,会通过对女儿的爱和对女儿的女性特质的珍视,极大地促进女儿的女性认同过程。那些有意无意地对生女儿感到失望的父亲和想让女儿变成儿子的父亲,肯定会让女儿的发展复杂化。
在我们努力保护孩子免于痛苦时,我们可能就剥夺了他适应痛苦经历的最佳机会。
如果不让孩子去感受死亡的痛苦和悲伤,孩子不得不退回去使用更原始的的方法进行防御,比如,否认死亡带来的痛苦,对损失感觉无所谓。如果一直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孩子会变成一个内心贫瘠的人,缺乏丰富而深厚的情感生活。
作为家长,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阻断了孩子的感受,因为这些感受对我们来说很痛苦。但这不将成为原因。孩子有拥有自己“预期焦虑”的权利,这也将有利于他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和情感困难。
一旦孩子们之间的竞争超出了边界,变成身体或语言攻击,我们必须加以限制,我们的原则应该是:不管什么原因让你们觉得不舒服,你们都必须找到文明的解决办法。
对于同胞竞争来说,什么是健康、合理的解决办法呢?并非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辈子都在互相竞争。他们中的很多人会与兄弟姐妹发展出强烈、持久的爱,这份爱会战胜竞争。在成长过程中,大家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己不可能独享父母的宠爱。在接受了这一点后,敌意就会消除。
而那些深爱着孩子却不求任何回报的父母,可能比较适合当圣人,但不是合格的父母。因为一个要求得到爱却不履行任何爱的义务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在讨论“某个发展阶段”时,我们遇到的困难之一是人们认为“孩子长大就好了”,通俗地说,人们常常把这视为一种蜕变,认为这是生命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出现的新阶段,就像毛毛虫最终会变成蝴蝶一样。不幸的是,人类的孩子不会蜕变,如果只是耐心地等待奇迹出现,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感的形成袖手旁观,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热爱享乐的小家伙完全满足于顺其自然。
必须注意,不要混淆了孩子生理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身体发育遵循着一个明确的、可以预见的途径走向成熟。例如,一个学会爬的孩子再长大一点之后,肯定会放弃这种行为方式,学会直立行走。这种生理上的成熟遵循着人类的遗传规律,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后天教育。但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即行为标准的获得、对冲动与欲望的抑制,离开了教育便无法形成。
说到幼儿“道德感的形成”,我们只能遗憾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便父母采用了最好的教育方法,让两岁孩子在他满三岁时,自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仍然不能说他形成了道德感!因为这时孩子的自控能力仍取决于外部的因素,即父母对其行为的赞同与否。而道德感,就其本意而言,是由人格掌控的行为准则和禁令构成的,并从内部约束人的行为。这种内在的准则通常不受外在控制的影响。当一个人有道德感时,无需外部的“警察”,他也会禁止自己做某些事情,约束自己的冲动,对违背道德感的行为感到内疚。这样的道德感直到孩子五六岁时才会出现;到9岁或10岁时,才能在孩子的人格中稳定下来;在青春期的最后阶段,孩子开始独立于父母,他们的道德感才能完全摆脱外在权威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最高水平,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自由地运用他的才智,解决他自身的问题和所处社会面临的人类问题。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著名亲子专家陈禾、儿童教育专家罗玲、童话作家粲然联袂推荐,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前会长贝里· 布雷泽尔顿倾情作序,《华盛顿时报》、《纽约时报书评》、Parents杂志给予盛赞。
塞尔玛•弗雷伯格是美国幼儿心理健康和发展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创始人之一,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魔法岁月》是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本书畅销美国50年,最初发表于1959年,深受读者欢迎,被誉为关于0~6岁儿童发展的书籍中最好的一本。它还被译成丹麦语、希伯来语、瑞典语、法语、挪威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日语,获得1959年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的年度图书大奖。
本书可以帮你了解0~6岁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放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帮助孩子解决焦虑、排便、自律等问题。尤其是对如何管教孩子还存有疑虑的家长,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对孩子进行管教的必要性。
精彩短评:
作者:Mignon松弛地 发布时间:2018-03-02 03:27:10
对于不会说话只会哭闹的娃的行为,看完这本书豁然开朗。简直是婴儿心理活动翻译大全,了不起。
作者:璃人泪@2011 发布时间:2017-05-10 22:36:25
这本写得很中肯也很朴实,很多实用案例,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小朋友总是作睡:睡觉这么舒服的事,为什么明明想睡还硬撑着不睡发脾气呢?原来令人抓狂的背后有这么可爱的原因
作者:云泉晶舍 发布时间:2010-12-21 17:49:22
1“这些时候,我总是观察着她们。每一次,我听到远远传来一曲西班牙小调:‘哎呀!你的眼睛在注视着我呀!’而我也总是微笑着,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微笑。”
对这本小说感兴趣,大半是因为强烈的异域色彩。
眼睛,代表注视和观察。还有怀疑。
眼睛是一个传达室,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
2“我觉得,所有这些不过是一个正在表演某出戏剧的舞台,剧中的演员突然间都消失了。然后,我被很快地喊来,代替这些演员们表演。”
灵魂可以坐在椅子上?抑或藏身于墙壁夹缝之中?
当世界的眼睛移向某一个位置,那就是社会焦点。然而真正的重要人物呢?
3没有人是可代替的。如果离开了,你的位置将永远空在那里。
弃儿。
唤醒悲痛。好了,不要再提一个字。
当代版的蝴蝶梦罢了。虽然是给小孩看的书,却太晦涩。
任何领域都有一套定式。闯入就会惊扰。天
作者:N 发布时间:2015-08-18 07:17:44
或许是时间太早了,很多观点我们现代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看了没有什么感觉。
作者:lin12835 发布时间:2016-05-04 10:07:19
孩子才是真正的神!(4.19)简直就是儿童的御用翻译!!(5.4)
作者:查无此人呀 发布时间:2018-09-06 17:49:06
亲密的情感联结才是育儿的终极奥义,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孩子有多么爱你,多么渴望得到你的爱。为了你的爱,他能够克服追逐愉悦的本能,让自己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前进。希望不辜负孩子的这份爱,让自己变成更好地父母,带着他一起成长。
深度书评:
全书读书笔记
作者:削发为尼 发布时间:2022-01-28 15:26:32
前言:父母们,请控制你的保护欲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感觉到自己拥有了新的力量/技能,这种力量/技能会对他的世界造成影响。
为了认识这种力量/技能,他产生了主宰世界的冲动。
调整/控制这种力量/技能,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能感受和使用这个力量/技能。
掌握控制这种力量/技能的方法,他就慢慢形成了自我意识。
依据孩子自身的发展阶段管教孩子
根据其心智发展所处的阶段,推测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
比如,2岁的孩子还做不到自我控制,我们管教时就要考虑到孩子自我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
5岁的孩子们已经形成或开始形成两只,和自我控制能力,那我们我们就可以用良知来教育他。
只有这样,在管教他时,更容易做到教导他,而不是由上而下的灌输。从“我们怎么说你就要怎么做”会变成“让我们分享彼此的观点”。
第一幕:魔法岁月里的秘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取决于生理需要、本能和外部世界要求之间的平衡,但一定不能将这种平衡视为静态的。按照社会规范调节本能、欲望、愿望和追求纯粹自我中心的过程,发生于更高级的心理活动中。
心理健康不仅需要通过人类自我中相对和谐的部分所占的比例来判断,还需要根据一个文明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社会价值的程度来判断。
什么是焦虑
焦虑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个体在应对危险时,采取的一种必要而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孩子能对危险进行自我抵御
在孩子的正常发展过程中,危险能够被当做孩子假装游戏中的老虎来处理。 运用想象和想象中的人去解决自身问题的孩子,是在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他能在维持其想象世界的同时,保持与他人和现实世界的有益接触。
但是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所爱的某个人会给他带来“危险”,而且他有害怕这个人的理由,那么孩子在处理自己的这种恐惧时,就会有很多困难,因为这种恐惧至少部分是真实的。
换句话说,一旦现实强化了孩子想象中的危险,孩子就会更难客服这些危险。因此,尽快父母并不认为打一下屁股就是对孩子的人身攻击或侵犯,但孩子可能这样看。 而且他们会借此来确定自己的恐惧,那就是大人在某些情况下真的会伤害自己。
因此,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尽量不让孩子体验到真实的危险。
E.G. 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邻居或学校里其他同伴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受某种幻觉的驱使才这样做的。在这种幻觉下,他认为自己有被攻击的危险,为了自卫他必须首先出击。
第二幕:“魔法师”上场了
最初的18个月
什么是违拗期?
“违拗期”表示宝宝开始要求独立,表现得任性和在精神上的紧张不安,还开始偏爱父母中的一方。违拗期一般从14个月开始,18个月之后到达顶峰,24—30个月结束,但每个孩子有所不同。
不要打击这种新出现的独立精神,而是要把它引向其他方面,鼓励他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有益于其人格发展的地方,理智地约束自己并遵守禁令。如果错误地把这个违拗期视为一场危及政府的革命,而不是孩子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我们就会陷入与孩子的斗争之中,这种斗争可能会持续很多年,常常导致孩子的行为举止就好像如果他屈服于父母任何小小的要求就会危及他做人的尊严一样。
我们应支持他的独立,又不会为了让他更加独立而向他施加额外的压力,而且, 如果他想到话,有时允许他做个小宝宝。
如何克服婴儿早期的分离焦虑**?**
在整个童年早期,儿童常做的一种类型的梦就是焦虑的梦。而且,在婴儿期和童年早期,孩子会认为梦里发生事是真实的。在梦中,白天醒着时遇到的可怕经历会一再重复。孩子在梦中会再次体验到那种焦虑,惊恐地哭喊着醒来(这既是对梦的反应,也是对父母的呼唤 )。
其中的一种焦虑为分离焦虑,这是由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消失和重现”原理的理解还不透彻。
怎样克服分离焦虑呢? 通过捉迷藏之类的游戏,或者把尿布或围嘴蒙在脸上,然后快活的叫喊着把它拽下来的游戏。 宝宝通过在自己可控的条件下,一再地重复“消失和重现”能帮助自己克服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焦虑;同时这个游戏能把他现实中遭遇痛苦的情形转变成愉快的经历。在游戏中重复体验“消失和重现”,那么,她或许能在白天而不是晚上解决她的问题,用游戏而不是做梦来重复她的经历。
由于“消失和重现”的游戏是可控制的,但控制做梦和夜醒并不那么容易,因此,游戏提供了比梦更好地控制焦虑的机会。
不对孩子说“不”,是纵容吗?
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对各种东西主动摆弄,这其实是对他发现和熟悉自己周围的世界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限制和禁止孩子,而是要把“不”留在确实需要的时候采用。
但是,这难道不是可怕的纵容吗?难道孩子不需要学会自我控制吗?
是的,孩子当然需要学会自我控制。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婴幼儿还没有掌握自我控制的方法。 他只知道父母不允许自己做出某些行为,但他还无法对自己下禁令。 而童年早期,极端的限制和禁止孩子摆弄和体验物品会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并导致孩子失去语言能力。
第三幕:奇妙的咒语
18个月到3岁
孩子何时意识到他不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最初,孩子会把所有的东西和事件看成他自己行为的结果。拨浪鼓自己不能发出声音,他摇晃它,让它发出了声音。世上并没有泰迪熊,只有他看见它时,它才会在“那儿”。他把自身之外的物体和事件看做是他的活动、抓握、看和听的结果。他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
在出生第二年的上半年,他已经通过一些观察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那就是在他之外的物体可以独立于他对它们的感知而存在,他能够富有想象力地再现它们在空间的运动。相比之前的观念,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过,他在心理上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他仍然是万物的创造者,因为他必须为了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去操纵外界的物体和申请。
.
父母就像是传教士,要给这个野蛮人带来高级的外来文明,以便能让他发挥想象力,形成更高级的思维模式,让他的行动和文化成就摆脱生理需要的束缚。因为,只要原始思维受生理需要,以及满足生理需要的迫切性控制,心理活动就会受制于生理需要及满足他的手段上。
.
而父母对孩子(魔法师)的要求是,效忠于现实原则,把魔法存放在心灵的某个角落。我们允许被免职的魔法师实战名为白日梦的魔法,我们在现实世界里为他提供一座岛屿,在那里,他能用游戏统治他想象中的生灵。
控制冲动的咒语是语言
之所以只有人类能够做到控制、延迟甚者放弃满足生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让高级心理过程成为可能。人类能够有意识地抑制某种行为,放弃愿望的满足,哪怕只是暂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的判断力和理性。如果没有语言,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
.
而一旦孩子开始学说话,他有时会通过对自己说出父母的禁令来控制自己的冲动或避免危险。 语言,从而使孩子有可能内化父母的口头禁令,并把禁令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事实上,一个人道德成就、所有与两只有关的复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2岁孩子的焦虑由何而来?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之所以我们未能保存童年早期的回忆,是因为在这段时期我们还不会说话或者只有只言片语。语言是心里意象的定影液。
.
两岁孩子的世界有时候仍然是一个阴森可怖的朦胧之境,它更接近于梦而不是现实。 做梦的人醒过来了,他深感星宇:“那只是个梦!” 现实感像潮水般涌来,把他带回到安全地带,远离那些黑暗和可怕事件。但是,孩子生活在魔法和现实这两个世界之间,他不明白这两个世界互相排斥。他认为,这两个世界同时存在,出现在客厅的怪物,或者出现在厨房里的食人蚁,并没有侵犯到理性。而是他的现实感还没有强到能做出判断, 并把某些现象排除在显示世界之外。
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第一步
在这个早期成长阶段无法满足的“我”,这个与紧张和放松、愿望和即时满足这些生物学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我”,开始逐渐转变成一个一照现实要求来限制自我欲望的“我”。 一边是生物的力量,即源自于生理需要和满足生理需要的强烈愿望;另一边是现实的力量,物质条件和社会冲突。 当现实需要抗衡生物需要时,自我就会出现冲突。这就是自我要承担的一项特殊的工作:判断和思考。自我要通过判断和思考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去协调这两股相反的力量。解决办法通常是妥协,自我作为调解人兼顾争吵的双方。自我就像一位法官,通过部分的满足双发,并要求双方都放弃自己的某些诉求,来解决权利对等的原告和被告之间的纠纷。
.
在每一个我们能看到纵容犯罪、贿赂和狡猾地变通的案件中,都存在一个明显的事实:这个两岁大的自我已经开始考虑现实的要求,即便在它运用计谋想要绕过现实要求时也是如此。比如,当孩子往地上扔鸡蛋,并因此而责骂自己时,她摇摇晃晃地向自我控制迈出了第一步。在迈出这第一步时,她的行为在前,自己的批评在后。但很快,批评便会出现在行为发生之前,并且会阻止、禁止行为的发生。再比如,不论我们何时开始教一个非常小的孩子学会控制排便,你都会发现有与上面同样的机制在起作用。开始接受排便训练的孩子一般都会在尿布里大便了之后,才会告诉我们他要去便盆。这是进步的一个标志,我们此时就可以期待他很快就会在排便之前告诉我们他要排便
.
在这个年龄,我们无法与孩子谈论任何类似于愧疚感的东西。孩子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已经有了内疚感,但这种内疚感只有在其行为被发现时才会出现。大一点的孩子所形成的愧疚感是,即使他的所作所为没有被别人发现,他也会为自己的淘气行为感到自责和羞愧。因此,大一点的孩子就能够听得进去批评。这种批评会进入孩子的自我,在那里它相当于良心的呼声。但是,这些两三岁大的孩子只有在感受或预料到外界的批评时,才会有负罪感。这么一来,他们就向道德感迈出了第一步。不过,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外部的警察才能变成内心的警察。
.
在任何情况下,终其一生,那些需要否认自己的愿望、抑制自己冲动的学习都是最为困难的一种学习。在文明社会,这种学习是必需的。教育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本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和自己作对。有时候,对本能的控制可能只是要求延迟满足;有时候,需要我们有能力接受部分满足;还有些时候,要求能够接受替代满足;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机制来阻止本能的满足。
.
孩子深深地、温柔地、不顾一切地爱着他的父母,把父母的爱看得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宝贵。为了公平起见,他也非常非常爱自己。爱自己和爱别人之间的冲突是导致他这个年龄许多问题的根源。但在面临考验时,胜出的将是对父母的爱。如果他惹得父母不高兴了,他就会闷闷不乐,甚至他对自己的爱也会减少。他想变好一点儿,以赢得父母的爱和认同,这样他才能爱他自己(这就是我们在后面要说的自尊)。他通过内化父母对自己不可接纳的行为的态度,开始他的社会化进程,他自己也开始不喜欢这些行为。他通过把自己与这些行为脱离干系,并将其归咎于别人或其他东西,来处理自己不被接纳的冲动。这是他的第一个进步,但我们很难立刻识别出这一点。
孩子寻找“替罪羊”,是否需要担心?
孩子或许会把想象中的伙伴作为替罪羊。
.
其第一个作用,代表孩子开始自我批评了,开始对抗自己的不可接受的冲动行为了。
.
其第二个作用,孩子可以维护他对自己的爱。 若他承认自己心里住了一个淘气的孩子, 也就是他自己,他也许就不能爱自己了。
.
其第三个作用,意味着孩子感到了他的人各种的两种力量的冲突, 一种是我们称之为本能和欲望的力量;一种是我们称之为理性和判断的力量。后者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影响的。人格中这两部分对抗的结果,取决于理性的一面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压制生物性的一面。
.
其第四个作用,是为了让自己出局。因为尽管在某个发展阶段,他能够服务于特定的目标,但显然他不是那种你想永远与之相伴的人。因此,孩子必须为他想象中的“替罪羊”担起责任,承认无论内在的自我如何不和谐、无论与自己的顽皮冲动做斗争有多么不愉快,事实就是,“替罪羊”并非存在于自己的人格之外,他和自己是同一个人,或者,他们是自己的两个部分。这一步自然而然地发生,是父母对“替罪羊”态度的结果,因为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允许“替罪羊”这样一位虚构的人物来掩盖真正的问题。
孩子的良知来自哪里?[18个月至3岁]
我们遇到的困难之一是人们认为“孩子长大就好了”,通俗地说,人们常常把这视为一种蜕变,认为这是生命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出现的新阶段,就像毛毛虫最终会变成蝴蝶一样。不幸的是,人类的孩子不会蜕变,如果只是耐心地等待奇迹出现,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感的形成袖手旁观,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热爱享乐的小家伙完全满足于顺其自然。必须注意,不要混淆了孩子生理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即行为标准的获得、对冲动与欲望的抑制,离开了教育便无法形成。除非我们要求他,否则小孩子无法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
说到幼儿“道德感的形成”,我们只能遗憾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便父母采用了最好的教育方法,让两岁孩子在他满三岁时,自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仍然不能说他形成了道德感!因为这时孩子的自控能力仍取决于外部的因素,即父母对其行为的赞同与否。而道德感,就其本意而言,是由人格掌控的行为准则和禁令构成的,并从内部约束人的行为。这种内在的准则通常不受外在控制的影响。当一个人有道德感时,无需外部的“警察”,他也会禁止自己做某些事情,约束自己的冲动,对违背道德感的行为感到内疚。这样的道德感直到孩子五六岁时才会出现;到9岁或10岁时,才能在孩子的人格中稳定下来;在青春期的最后阶段,孩子开始独立于父母,他们的道德感才能完全摆脱外在权威的影响。
.
幼儿能为了获得父母的赞同、实现情感满足而牺牲自己的快乐之前,我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对同一类事情进行多次重复。
如何跟孩子说“不”?【18个月至3岁】
2岁的孩子在学习自我控制时,很难做到违背自己的愿望。一个很聪明的两岁孩子可能会理解相当多的话、会做相当复杂的智力游戏,但他却无法“理解”“不”的意思。这种困难并不是由于孩子智力的不足造成的,也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倔强”。而是因为,他的欲望非常强烈,不知道如何对自己说“不”。
.
那些还不能熟练运用语言的两岁半孩子来说,如果在采取“阻止”措施(直接禁止和说“不”)时比较温和,并且以提供“替代品”的办法为主,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为其提供另一种满足,他就能够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育。父母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慢慢地教孩子学会控制,以这种方式学会自我控制的孩子以后会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
.
同时,如果我们能为孩子必须放弃的幼稚行为提供新的目标或替代活动,我们的训练就很容易成功。尽管要让年幼的孩子放弃其幼稚的追求并不容易,但最后他会接受替代目标,因为毕竟他的欲望还是能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即便是很强烈的攻击倾向,其攻击目标也能转移到替代品上。
.
理解但不纵容【18个月至3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很多恐惧都是因为他们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冲动。
.
一旦孩子开始说话,就要开始教他不要只是释放攻击情绪,而要逐渐要求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言语来处理冲突,控制冲动。同时,我们要以一种巧妙、有时也要坦率的方式避免让乱发脾气的行为得到奖赏,不能让他因为发脾气而得到什么;与此同时,当他用语言表达时,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并尽可能地实现他的愿望。
.
一旦语言承担起构建心理机制的功能,我们就开始看到一个类似于控制系统的东西,它允许一些冲动“通过”,把一些冲动转移到其他方面,还会在危险的十字路口阻止另一些冲动。
.
一方面,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纵容,会让孩子觉得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父母不愿意批评孩子,或者不期待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孩子当然没有动力去承担责任。如果孩子感到即便自己随心所欲也不会降低父母对自己的评价,那么,这个追逐快乐的两岁孩子有什么理由要克制自己的行为或批评自己呢?
第四幕:最后的魔力
3岁到6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
开始进行理性思考;但是如果他的思维被强烈的情绪所支配,他就可能歪曲客观事实。
“我”是独立于客观世界而存在的
如果婴儿魔法师一直认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万物之源,他就无法认识外界的因果关系
逐渐形成“社会敏感性”, 即人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有关,并且尊重别人的感受和权利。
孩子的“教化”是双向认同过程
许多父母相信孩子会“度过这个阶段”,因此,他们对“这个阶段”采取一种斯巴达式的容忍,指望到这个阶段结束时,孩子自然而然就获得成长或进步。尽管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确实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他们通过持续发展而取得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
举例: 如果玛西亚从破坏中得到了乐趣,却没有受到她所爱的父母的责备,她就没有理由放弃这种快乐。不放弃搞破坏的乐趣,道德感的形成就会受阻。但是,要让孩子放弃施虐的乐趣不能只靠批评,而是需要让孩子发现,放弃破坏行为能让自己得到父母的爱和赞同,而这些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快乐。通过内化父母的标准,他变得更像父母,并形成对父母的认同。
总之,孩子的“教化”是一个双向认同过程。
他需要具备超越自我限制的能力,能设身处地地“知道别人的感受”,这构成了我们称之为“认同”过程的一个方面。
但是,他还要能够接纳他人的自我,以完善自己的人格;或者吸收他人的人格特点并使之成为自己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就道德发展而言,孩子所爱的人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被孩子所接受,并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这也是“认同”。
性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必须是:教孩子实现自己的性别角色,让他为自己身为男孩或女孩感到恰当的满意;与父母的情感联结必须足够亲密、有力,以确保孩子将来有可能拥有自己的爱情生活,但这种情感联结也不能过于强烈以至于吞噬一切,以免妨碍孩子成年之后的爱情和婚姻。
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孩子性知识,还要让孩子现在和将来都能接纳自己的身体、性别以及性别角色。
孩子**时
每一位明智的父母现在都知道,在孩子自慰或玩性游戏时,什么事情都不要做。我们一定不能让孩子产生羞耻感,也不能威胁孩子。如果与生殖器有关的羞耻感和焦虑感过高,会严重扰乱孩子人格的发展,并且有可能造成孩子成年后的性功能障碍。
先考虑孩子的理论
我们承认孩子有好奇的权利,也没有说孩子的好奇很危险或不好,我们只是要求她说出自己的好奇,以此来代替直接观察和检验。
在向孩子介绍新的事实之前,先考虑一下孩子自己的理论。“妈妈,宝宝是从哪里来的?”“丹尼,跟我说说你认为宝宝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你试着猜猜看,然后我再帮你弄清楚。”这样,我们就能先了解孩子的理论,再帮他弄清楚事实。
接纳自己的性别
在很大程度上,人格的完整是通过接纳一个人的生物自我,即性别,来实现的。当一个人的人格目标与其生物性别协调一致时,这个人的整体人格才有可能最为稳定。
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男孩不是女孩,不能用女人和女孩的行为规范束缚他,他的生理基础使得他倾向于参加更剧烈、更具攻击性的活动。我们可以在教育计划中结合男孩的生理特点,适当地允许他们通过体育活动直接释放自己的精力,通过学习和创造性的活动(这也需要男孩运用攻击能量)间接释放其精力。
我们要教导男孩避免用原始方法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比如欺负别人、发脾气、破坏东西和施虐,我们要把他们的这些精力转移到那些升华活动中去。而且,我们永远不要指望根除或彻底逆转男孩的这些倾向,以免男孩为了赢得我们的赞同而变得被动和女性化。
良知的定义
一个好的良知要能调整和控制人类的本能以适应社会要求,它包括一切道德价值观、理想和行为标准,并为人们提供自我评判和自我批评的可能。
管教的含义
因为做错事而感到内疚对于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必不可少。之后,内疚感会成为一种警报信号,当孩子再次出现淘气的冲动时,他自己就能发出这种信号。当不论大人是否在场,他都能自己发出这种警报信号,他就已经开始形成良知了。内疚感对于良知的形成而言不可或缺。
对于那个朝自己的敌人扔石头的孩子,让他的内疚感达到阻止他扔石头的程度就足够了,而不必让他感到自己像个潜在的杀人犯,不会因为恐惧自己的攻击欲望而否定所有的攻击行为,就像那个连传球也不敢的小男孩那样。由此,我们得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某些时候,孩子需要感到我们的不赞成,但是,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于孩子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感到自己一文不值和被人厌恶,我们就是在滥用父母的权利,会导致这种被夸大的内疚感和自我厌恶影响这个孩子的人格发展。
有效的惩罚
但当孩子控制顽皮冲动的这种动机源于一种对外界权威和惩罚的恐惧,那么以此为基础的良知就非常不可靠。如果危险信号是由孩子对外部惩罚的恐惧发出的,而不是由孩子自己的内疚感发出的,孩子就会有很多的借口。他可能只需要确定自己淘气不被发现就行了;或者,在权衡“快乐–痛苦”的风险之后,他决定先做了再说,哪怕以后会为之付出代价。与那些控制系统属于“外部”的孩子不同,有良知的孩子不需要身边有位警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位“警察”。
惩罚要适度:
对于父母或老师来说,在孩子做出某些不被允许的行为之后,有时候很有必要剥夺他的某种特权。这种惩罚包含一个基本的原则:惩罚不是、也不应该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报复或反击。如果这种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那它必须是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导致的合理的、必然的后果。
我认为,跟孩子讲道理最好等到他发完脾气,至少恢复了一部分的理智之后。
**惩罚要有逻辑关系:**在事件与观念之间建立逻辑关系能够让各种学习更加有效。这就是为什么惩罚要想有效并且能教给孩子东西,也必须要建立起逻辑关系的原因。在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占据主导地位,超越了他的魔法性思维时,孩子也想看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吃饭时的行为让人无法忍受,大人可以警告他,如果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话,就必须到另外一个房间独自用餐。如果他仍然我行我素,就应该立即执行这个惩罚。这是孩子在吃饭时捣乱的一个必然结果,不会让他产生控诉不准自己吃饭的愤怒。实际上,我们这是在说:“如果你不能和大家在一起好好吃饭,今晚就不让你和我们一起吃。”这个惩罚强调的是全家人一起吃饭的社交意义,这是比不许孩子吃饭更符合逻辑、更合理的惩罚。
不需要惩罚:
若孩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他的罪恶感对他的惩罚已经足够了。 让他完全被自己的内疚感所影响,这样会更好。
这个孩子如何才能形成对偷窃行为的道德判断,以阻止他以后再偷窃呢?有些父母拿警察要抓他、关进拘留所或引来地狱之火来威胁孩子,让这个犯错的小家伙觉得自己是一个危险的罪犯,这样也是不对的。我们不用这些残酷的方法也能教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对于那些与孩子感情很好的父母来说,表达出他们对有过偷窃行为的孩子的失望和深深的担忧就足够了。
孩子有感受痛苦和表达愤怒的权利
在我们努力保护孩子免于痛苦时,我们可能就剥夺了他适应痛苦经历的最佳机会。
如果道格能够在看牙医、做阑尾炎手术和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之前,就能为这些事情感到担忧,他就不会反复做噩梦了。由于某种原因,道格没有形成可以帮助他面对危机的预期焦虑。
孩子有权感到气愤,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
当孩子失去自我控制而打自己的父母时,他也会很害怕地发现自己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攻击性,父母阻止他的行为会让他感到如释重负。
如果要让一个孩子学会爱,并且是像成年人那样有能力成熟地去爱,父母们必须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告诉他们,父母们也应该要求得到孩子的爱!
即使是小孩子,也要承担起爱的义务。爱是被给予的,但也是赢得的。在成长中的每一步,孩子都不得不缩小自恋的范围以赢得父母的爱和赞同。要能舍弃许多自私自利的愿望,孩子必须更加看重父母的爱。
第五幕 很久很久以后
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 尽管童年早期经历为人格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童年早期并没有办法能预测这些经历会如何影响人格的发展。
◎ 无论一个孩子出生时的心智禀赋多么的卓越,如果得不到母亲的精心养育,缺乏强烈而且有意义的情感联结,孩子人格的某些方面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 世界上所有的育儿智慧,其本身都无法代替人类亲密的情感联结——也就是家庭关系,它是人类发展的核心。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你才能在每个育儿当下做出智慧选择
作者:吴琼Cissy 发布时间:2016-07-10 17:57:53
读完《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真心觉得我们的孩子在童年的前6年,真的很像魔法师。孩子也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相信自己的行动和想法能导致事情的发生。这个时期孩子所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孩子的原始心理系统还没有被理性思维统治和取代。
我们想解决孩子在这个时期解决的问题,必须要了解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由新的发展阶段引发的问题,在这些阶段,孩子可能会出现暂时的饮食障碍,睡眠障碍和行为障碍。如果单独解决这些障碍没有太大意义,而是要想到障碍引发的源头,想到孩子因为发展阶段带来的问题,因为每个阶段这些障碍都有特殊的意义。只有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才有可能更好的解决因为发展阶段带来的问题。
在孩子出生的前三个月,对于爸爸妈妈最痛苦的莫过于孩子的哭闹了。如果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急性腹绞痛,最大的可能是因为饿,我们是喂还是不喂?有些妈妈会纠结是按时喂养还是按需喂养?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提到 有一种说法基于孩子的观察做出的结论:4小时喂养法(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一般每隔四小时左右就会醒来吃东西)。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按时喂养的问题,在儿科医生和儿童行为辅导诊所的病例里,孩子的吃饭问题始终名列榜首,因为孩子的基本生存需要被抑制了,要开始进行报复。
从婴幼儿发育特点来说,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还不能形成让自己对饥饿延迟满足的能力,他们饿的时候一分钟都等不了,迫切的需要吃到东西。拒绝这种孩子的生存本能对孩子来说太过分了,因为这是他最强大也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果拒绝这种生存需要,会让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加重喂养障碍,对亲子关系也建立也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排除了他是因为饿而哭,那我们是抱还是不抱。之前看到过网上一流传红帖说的是南加州的儿科医生教爸爸妈妈如何让孩子不哭,反复的告诉家长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的时候才有的抱,美名其曰:哭声免疫法。他的这种说法也引得不少父母效仿,见效快,让爸爸妈妈省心,但是后来孩子轻则有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也有另一种说法,觉得孩子哭只是为了想得倒关注,把哭当武器,作为达成目地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把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的太有智慧了,孩子如果在3个月前是有这种想法,那么他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过了解他的哭声和爸爸妈妈抱他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婴儿心理能力来说,显然不可能。
我们再看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里的 另一种理论,理论觉得孩子的行为被迫切的生理需要所驱使,任何烦躁不安都是因为身体器官不舒服导致的。如果不是因为饿,那又是因为什么呢?我们需要多观察,有时孩子的嘴巴做出急切的吸的动作,甚至会把手放到嘴里来做安抚。有的人可能会想到口欲期,觉得孩子会用嘴巴去探索,去感受。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孩子会把吸奶当作生存需要,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孩子每次吃奶的时候都用力去吸,真的是很用劲,所以我们会有句俗语说:使用了吃奶的劲儿。有的孩子即使在吃饱后,这种吸的需求还没有得倒满足,所以嘴巴里会有一种难以忍受的紧张感。正是因为这种紧张感导致了我们说的烦躁不安,所以我们抱着他摇摇,对着他的耳朵发出嘘嘘的声音都无法满足他的需要。
儿科专家会建议我们使用安抚奶嘴,发现能满足孩子对吸的需求。但是我们会质疑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安抚奶嘴的习惯呢?著名育儿专家本杰明.斯波克博士一直推广安抚奶嘴的使用(斯波克育儿经就是他写的),他表示很少婴儿会养成依赖安抚奶嘴的习惯,当孩子吸的需要开始减弱是,大多数孩子会开始对它失去兴趣。3-4个月后,兴趣就会减弱,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减少使用安抚奶嘴的次数,看看是不是不需要安抚奶嘴。如果爸爸妈妈只是把安抚奶嘴作为让宝宝安静下来的神器,那的确会养成依赖的习惯。所以爸爸妈妈记住一个神奇的月份:6月!6个月后,孩子就不太需要安抚奶嘴使他安静了,如果他依然依赖,那我们就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他使用安抚奶嘴的使用啦!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我们要多去关注到孩子的需要,如果他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孩子的紧张感就会提高,而且会通过哭闹,焦虑不安,饮食障碍,排泄障碍或睡眠障碍释放出来。孩子的生存需要在早期会得胜利,因为对于很小的婴儿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不可能做到“自律”,因为他们还没有能力与我们合作,控制自己的内在需要。
我们知道,没有一种育儿理论和育儿方法是适应所有孩子的,只有针对某个孩子在其发展国政中某个阶段的育儿方法,这个育儿方法可能在这个阶段使用,在下个阶段也可能完全不适合。我们之所以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在早期的需求,是因为孩子完全依赖大人,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强烈的需要。但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的控制能力会越来越强,我们就需要相对应的改变养育方法了。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超值(251+)
- epub(238+)
- 不亏(278+)
- 可以购买(203+)
- 已买(435+)
- 内涵好书(204+)
- 章节完整(430+)
- 购买多(318+)
- pdf(200+)
- txt(258+)
下载评价
- 网友 曹***雯: ( 2024-12-11 00:18:4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车***波: ( 2024-12-13 17:57:38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养***秋: ( 2025-01-06 22:11:0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谭***然: ( 2024-12-25 23:01:25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詹***萍: ( 2025-01-02 09:01:2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15:44:35 )
强烈推荐!!!
- 网友 师***怡: ( 2025-01-02 20:06:2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龚***湄: ( 2025-01-06 20:19:13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潘***丽: ( 2024-12-13 00:34:2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曾***玉: ( 2025-01-09 19:28:05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菱***兰: ( 2024-12-28 07:14:17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马***偲: ( 2025-01-09 02:12:1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PMI-ACP备考宝典 人民邮电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端午颂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短视频入门:80招精通拍摄与剪辑人像、旅行、风光、美食、建筑、星空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最简单、最健康、最地道的韩国泡菜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物权法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作业帮2023版刷透高考真题 物理基础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小学入学英语测试(附光盘)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宁夏明代长城河东长城调查报告(套装上下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汉代婚丧礼俗考 杨树达 撰.【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