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传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霍金传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Few scientists are as recognizable as Stephen Hawking. Despite having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Lou Gehrig's disease)--an affliction thatmany experts expected to have killed him decades ago
Hawking remainsa vital and influential voic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One of the leadingcosmologists studying the celestial phenomenon known as black holes,Hawking has also led the way in popularizing science with his best-sellingwork A Brier'History of Time. This biography of Hawking, written by aphysicist, provides an accessible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and work of aninspirational figure.
Stephen Hawking." A Biograph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life and workof this brilliant scientist that can be read and appreciated by students andlay people alike. The author examines many aspects of his fascinating career:
· Hawking's childhood and early education, and the shocking diagnosisof his disease:
· His early scientific work on black holes that cemented his reputationas a scientist;
· How Hawking managed to remain a productive scientist and scholardespite having a debilitating illness.
书籍目录:
Series Foreword
Introduction
Tmeline
Chapter 1 Destiny's Child: An Auspicious Birth and Eclectic Upbringing
Chapter 2 Scientist in Training: The Oxford Years
Chapter 3 Tragedy and Triumph: Deadly Disease and Dissertation
Chapter 4 Children and Calculations: Family Man and Theoretician
Chapter 5 "Stephen's Changed Everything": Black Holes Aren't Black
Chapter 6 Caltech and Cambridge: Exploring New Horizons
Chapter 7 Physics or Metaphysics?: The "No-Boundary" Proposal
Chapter 8 Challenges and Controversy: An Unexpected Silence and Time's Arrows
Chapter 9 The Best-Selling Book That "No One Read":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Chapter 10 To Boldly Go: Time Travel and Television
Chapter 11 Plays, P-branes, and Polls: Private Lives and Public Pronouncements
Chapter 12 Books and Bets: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and the End of a Paradox
Epilogue Stephen Hawking: Man Versus Myth
Appendixes:
A: General Relativity and Cosmology
B: The Laws of Thermodynamics and Black Holes
C: Inflationary Cosmology
D: The AdS/CFT Correspondence
Glossary
Select Bibliography
Index
Vocabulary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霍金传(英文注释版)》主要内容:Few scientists are as recognizable as Stephen Hawking. Despite having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Lou Gehrig's disease)——an affliction thatmany experts expected to have killed him decades ago Hawking remainsa vital and influential voice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One of the leadingcosmologists studying the celestial phenomenon known as black holes,Hawking has also led the way in popularizing science with his best-sellingwork A Brier'History of Time. This biography of Hawking, written by aphysicist, provides an accessible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and work of aninspirational figure.
Stephen Hawking." A Biograph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life and workof this brilliant scientist that can be read and appreciated by students andlay people alike. The author examines many aspects of his fascinating career:
Hawking's childhood and early education, and the shocking diagnosisof his disease:
His early scientific work on black holes that cemented his reputationas a scientist;
How Hawking managed to remain a productive scientist and scholardespite having a debilitating illness.
精彩短评:
作者:厂医白蓝 发布时间:2010-12-27 14:55:21
咳
作者:神仙虫子 发布时间:2021-02-12 22:38:08
很清晰,但太浅了适合小白。
作者:田季琰 发布时间:2023-02-02 21:51:57
用这个做了读本,舒服
作者:河粉 发布时间:2011-10-04 13:59:16
很欣赏长今,是我学习的榜样
作者:阿竹 发布时间:2022-04-03 23:18:01
对深层次的理解终身教育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用复杂适应系统的视角,立足人类和世界的发展角度诠释终身教育,有深度!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作者:飞翔 发布时间:2011-05-31 09:19:03
了解一下伟大天才的生活
深度书评:
“距离”最近的,却未必很了解
作者:星空 发布时间:2018-12-16 16:02:48
中国历代王朝中,除清代外都有正史。清朝乾隆年间编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政府又增加《新元史》成为二十五史;但至今清代的历史仍没有正史,而只有《清史稿》。《清史稿》是由民国政府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1914年开始编纂,1927年秋大致完稿,1928年刊印。《清史稿》大部分依据《清实录》《宣统政纪》《清会典》《国史列传》和一些档案资料写成,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但《清史稿》并未列入正史。原因一是因为编写者的人员组成和倾向问题,思想观点与立场错误实是此书的主要问题;原因二是因为《清史稿》编写时彼此缺少照应,更因时局动荡、仓促成书,未经主编总阅审定,因此体例不一、繁简失当,史实之中也有不少错误。但由于汇集资料较全,仍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关于清代的历史,似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会不由自主地觉得,那不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吗?清代十二帝,从努尔哈赤建国称汗算起,再加上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咸丰、光绪、宣统,满打满算十二个帝王,最辉煌的时代莫过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也即历史上所称的“康乾盛世”,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达到了清代巅峰。除了文学上小说成果斐然,清代的考据学也取得了非凡成就,以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为代表人物。总体而言,清代虽然的确存在民族压迫的一面,但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融合、形成,疆域基本固定下来的时代。所以,有清一代,虽然看似在1840年以后多灾多难,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也即梁启超一心期盼的“少年中国”觉醒、崛起的时机!
但对于清代应该如何认识,才是一个正确、系统的认识,却很少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更不用说很多人对于清代历史以及各方面发展的认识,来自于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的还多少与历史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来源于清宫剧的则不免过于混乱荒谬。要想明了这一切,虽然庞大的《清史稿》“远在天边”,但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的《清史简述》却是“近在眼前”。一本小小的“大家小书”看下来,虽然只是“简述”而已,却足以帮助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清史观。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可以明智。”但能够“明智”的“史”必须是正确的历史才行,而绝不是那些电视剧中皇阿玛、格格们所教的胡编乱造的东西。
《清史简述》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介绍了对历史人物应该如何去认识才能够更加正确和符合客观。郑天挺认为,要想对历史人物作出中肯的评价,就必须坚持从历史事实出发,“历史人物能翻案的应该翻案,不能翻案的还是不能翻”。所以,历史人物的功过的必须综合考虑,而不能只看一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其中也难免存在鱼龙混杂,但总体而言,有清一代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华上下五千年里却自有它的一席之地,需要好好去学习和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清史简述》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孔子的一段间谍生涯:“困于陈蔡”
作者:安多千山 发布时间:2021-06-23 15:44:25
原载《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
在人们的观念里,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十余年,一直没能找到份工作,其实这个印象不准确。孔子周游的十几年里,曾不止一次在卫国、陈国长住,和两国的君臣关系很密切,其实是有一份类似文化顾问的薪水,但这并不能真正当官管事、推行他的一套政治理念,孔子还不太满意。
另外,孔子在周游期间还有过一段比较隐秘的工作经历,就是给南方大国楚国服务,帮楚国对抗当时东南方的另一个大国,吴国;这段工作的结果,就是孔子师徒著名的历险:“困于陈蔡”。以往学者对孔子这段经历都猜不透,难以解释陈国、蔡国人为什么忽然跟孔子为敌,让这位大学者和弟子们命悬一线,根源就是没有注意到这时孔子正在为楚国工作;而陈、蔡这两个小国,分别是楚国和吴国的附庸,它们跟孔子的关系也截然不同。司马迁写《史记·孔子世家》就没理清楚这些问题,导致它在后世一直是一笔糊涂账。
下面就从头解读这个历史悬案。
叶公的拉拢
先说孔子是怎么和楚国人走到一起的。这里面起重要作用的,是成语“叶公好龙”的主人公,叶公,他算是孔子的伯乐。“叶公好龙”的故事是后人虚构的,但叶公真有其人,他名叫诸梁,出身楚国王室,是楚国北方边境的重要军政长官,在《左传》和《论语》里都有关于叶公的记载。
孔子在见到叶公之前,已经在陈国定居了三年左右(中间有过间断:他58岁这年,曾经回过一次鲁国老家),而陈国是楚国的附庸,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独立性,作为楚国北境大员,叶公的职权包括管理陈这种附庸小国。所以孔子师徒在陈国长期定居,背后肯定有叶公的默许,两人虽未谋面,但都已知道对方的存在。
叶公和孔子见面的机缘,是他带兵来到蔡国故地:新蔡城。因为不久之前,蔡国人为了逃避楚国的威胁,在吴军帮助下向东南迁走了,但有些蔡国人亲楚,不愿意搬家,仍留在了老都城新蔡一带,楚王就派叶公带兵到新蔡,召集这些不愿东迁的蔡国人,把他们带回楚国境内安置。
趁这次到新蔡、离陈国很近的机会,叶公给孔子发出了邀请,结果两人很谈得来,决定继续在一起相处,于是孔子带着团队、跟着叶公返回了他的大本营,叶地。根据《左传》,这是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之事,当时孔子61岁。
叶公这个封号,来自诸梁的封邑和管辖区,叶地。现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叶县,就是从春秋的地名来的(当然,叶公的管辖区肯定比现在的叶县大)。叶公的职衔是公,跟中原的诸侯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同样名号,因为楚王是王,和周王一样的级别,下面的贵族也跟着依次大了一级。
当时中原以南的政治格局是:楚、吴两强分居西南和东南,争霸战争已经打了几十年,小国陈、蔡作为两强各自的附庸,只能被裹挟其间。叶公最关注的事情是对付吴国,包括争夺吴国的附庸,蔡国,他和孔子的交往自然也围绕着这个目的。
《论语·子路》篇有一条两人的谈话:“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这个对话像是发生在新蔡、两人初次见面时,当时大背景是楚国、吴国正在争夺蔡国人,所以孔子的提议是不要迷信武力,不要发动战争,要靠真正的软实力赢得民心。孔子在楚国控制下的陈国已经住了好几年,感觉还不错,也想进一步了解楚国的情况,看有没有工作机会,所以会积极给叶公建言献策。
《论语》里共有3条叶公和孔子师徒谈话的记录,本来《论语》记事非常简略,相比之下这些对话已经很多了,看来两人相处的时间不短。
两个人还谈起什么是正直的品行。叶公说:我老家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别人家的羊,他把他父亲告发了。
孔子说:在我们老家,正直不是这样的。父亲犯错,儿子要替他遮掩;儿子犯错,父亲也要替他遮掩。这样也是正直。
[1]
孔子反对制订成文法,主张依循旧习俗的习惯法,维护等级身份差异,这是周人封建制的老规范;叶公的观念更新颖,法律面前人应该平等,这是南方新兴国家和中原封建礼法的区别。
至于两人聊到的这个“父子相隐”话题,应该不是真要谈父子关系,从当时语境看,似乎涉及孔子的师生团队,孔子觉得自己是领袖,大包大揽什么都能管(他确实连学生娶妻都管过),弟子们得服从他这个权威,万一出点什么问题也得帮他藏掖着,像个受到封建法权保护的小帮会。
叶公和孔门弟子也有所交流。有次他和子路谈话,问起来:你老师孔子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子路当时没正面回答,支吾过去了,《论语》原文是“子路不对”,“对”就是回答。
孔子后来听说了,急着教训子路:你就该说,他这个人啊,一用功就忘了吃饭,有事干就不发愁,一点不觉得自己就要老了……诸如此类啊!“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从这些记载看,孔子对叶公、对楚国了解的越多,就越想在楚国寻找发展空间,所以他抱怨子路错失了一些机会。
圣人另一面
在楚国北境叶城做了一番停留之后,孔子师徒又去往东南方,蔡国人的新都城:州来。在今天的地图上,这是从河南省的平顶山市到安徽省的淮南市,近一千华里路程,在孔子周游历程里面也算比较漫长的了,几乎是从叶地返回家乡曲阜的距离。
这很有点奇怪:蔡国现在是吴国的附庸、楚国的敌人,而且蔡国人刚长途跋涉、迁到州来,正在混乱中,这年二月,蔡昭侯被一个铤而走险的贵族刺杀,州来又经历了一番混战。孔子本来号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现在主动跑到这么动荡的地方,而且是长期生活,很不好解释。
从此前孔子和叶公的深入交往看,两个人似乎达成了某些默契,孔子下面要去蔡国尝试谋职,并促使蔡国人背离吴国、倒向楚国;另外,蔡国这片新国土是吴国的势力范围,楚国人不太熟悉,急需了解,孔子可能要帮叶公考察蔡国搬迁后的各种局势。
当初,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情况,子路却装闷葫芦不吭声,结合前后发生的事能看出来,子路已经看出了叶公的用意,是想拉拢孔子去干危险工作,孔子自己虽然兴趣很大,但子路有意见,觉得老师这么有地位的大学者,何苦冒险替楚国人做暗事,但他又不好公开表示反对,只能不开腔。
而叶公和孔子探讨“父子相隐”,实际上两人关心的是师生能不能“相隐”。叶公暗示:如果去蔡国的工作很危险,你的弟子们会不会出卖你?我们南方人可会这样干的啊。孔子则是打包票:他们不愿意也得听我的,你尽管放心!
至于孔子为何会替叶公做事,也很难直接找到答案。孔子团队上次在陈国生活期间,适逢吴军攻入陈国,有过很多暴行,《礼记·檀弓下》记载:“吴侵陈,斩祀杀厉。”厉,古代多指麻风病人,可见吴军之残暴。《礼记·檀弓》是孔门弟子的作品,对孔子家庭、亲属有很多第一手信息,所以能看出来,孔门整体对吴国缺乏好感,这是叶公拉拢孔子的起点。至于两人更深层次的共识,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能推测,叶公需要让孔子相信,只有在楚国主导之下,南方才能建立和平的国际秩序,这也更接近孔子追求的政治理想。
而且谍报和政治渗透工作,对孔子都不算陌生,他在鲁国当大司寇的几年里,操办过齐、鲁、卫、郑四国反晋联盟,参与过国际大棋局;丢官之后出国周游,鲁国寡头三桓用各种方式对他搞监控,孔子也锻炼出来了一套反监控能力;两三年前他准备投奔晋国,和赵简子、阳虎方面有过很多秘密联络。所以不光孔子有这方面经验,也带出来了一些替他跑腿做事的年轻弟子。
[3]
随叶公住在叶城的这段生活,是孔子平生唯一一次在楚国的经历,那时男女关系不那么保守,而且南方又比北方开放,所以到战国时候,楚国人有些孔子南游的浪漫故事。比如《楚辞》里说,孔子一行到楚国,住在当地的旅店“路室”里,店主的女儿在外面采桑,被孔子看见了,然后似乎有过一段暧昧故事。
[4]
西汉的《韩诗外传》里还有个更详细的故事,说孔子一行到达楚国“阿谷”这个地方,看到有个佩玉的未婚女子在河边洗衣服,于是孔子让子路过去试探,先拿着杯子讨水喝,又拿一张琴请这姑娘调弦,最后拿几匹绸缎赠送,都被这姑娘用大道理拒绝了。
[5]
这些应该是虚构的故事,因为孔子和子路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一大群弟子围在身边,肯定不会干这种风流事。但叶公很可能会给孔子和领头弟子安排一些陪侍服务,有没有奏效就不好说了。
蔡国隐士
《史记》说“孔子迁于蔡三岁”,这是古人的虚岁算法,其实他在吴国控制下的蔡国住了整两年,从61到63岁。
蔡国宫廷里,孔子至少认识一位叫“三饭缭”的盲乐师,当时列国的宫廷盲乐师互相联系密切,是个跨国情报网络,孔子可能通过他传递一些信息。但史书里没有孔子和蔡国大人物、高级贵族打交道的记载,看来,他的亲楚姿态没能得到蔡国高层的接受。
楚国势力太大,蔡国高层即使猜到孔子有楚国背景、在蔡国有所企图,也不太敢怎么样他,最多是敬而远之。当然,如果落到吴国人手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史书没正面交代,但能看出来,孔子这两年经济上还可以,在蔡国没收入他也没发愁过钱。年过六旬的孔子有事情做就身心舒畅、不怕劳累。他在蔡国期间经常在乡下奔波,甚至时而和弟子们走失、迷路,这到底是在忙些什么,就说不清了。他后来说自己“六十而耳顺”,
[6]
就是过了六十岁,什么消息都想听听,听到什么都觉得有点道理,因为这时他需要探听各种消息,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孔子也在蔡国收了些新学生,他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7]
这话可以理解成,我在陈、蔡招收的新弟子都基础不太好,学术上没有什么大成就;也可能是说,学生们跟着我在陈、蔡那段日子,没人能找到当官的门道。
在《论语》和《史记》里都记载,孔子在蔡国奔走忙碌,受到了很多“隐士”的嘲弄。这些隐士都是在路上遇到的,他们都是在田地里耕作的农夫,有的两人一起拉犁,有的在除草。孔子的弟子过去问路,这些人听说来客是孔子门生,都爱说几句风凉话——他们早都知道孔子这人。
有的说,你家孔子,专门教别人行“道”的,还用得着找人问路?
有的说,现在这世道,就跟滔滔河水一样,谁也改变不了走向。你们与其跟着孔丘东奔西跑,不如像我们一样,躲起来眼不见为净。
[8]
有的说,他孔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称得上夫子!
对于隐士们的批评,子路着急替老师辩护:只要天下有人,就分成君和臣;当臣子的,就得给君主服务,这是人伦大义!
[9]
《论语》说,这些经历都是路上的偶遇,不过,结合前面孔子和叶公交往的经历,很容易看出来,孔子团队这是在蔡国搞活动,试图拉拢起亲楚的势力,但被拉拢的人不想上钩,他们也会猜测,孔子有后台老板,在替楚国人做事,所以都语带讥讽。而子路的声明也证明,现在的孔子不是纯粹自由身份,而是有上级的代理人。
陈蔡绝粮真相
到了孔子63岁这年(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夏天,吴、楚即将再次发生战争。起因是吴王夫差讨伐陈国,楚昭王赶来救援,正在陈国的城父(今安徽阜阳)和吴军对峙,和蔡国距离不太远。
叶公这次没有出现在战场,但楚昭王应该听叶公介绍过孔子,眼下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际,于是派人给孔子送信,请他到军营见面。孔子非常重视,忙带着弟子们出发了。
蔡国人注意到了这个动向。蔡国属于吴国阵营,当然很不满孔子去见楚昭王,孔子师徒早把蔡国这边的政治、山川地势都摸熟了,要是透露给楚国人,会对蔡国很危险。所以孔子师徒刚出了蔡国边境、进入陈国,就被蔡人追上来包围了,他们没敢杀孔子,那样就得罪了楚国,后果也很严重,蔡人只想逼孔子回蔡国,不要跟楚国人打交道。孔子不答应,就这么对峙僵持着。
《论语》记载这次是“在陈绝粮”,
[10]
说明孔子已经进入陈国境内了,当时地广人稀,国家间边界不那么明确,孔子师徒在陈蔡边境上被围,陈国人应该没能及时发觉,不然他们要出手救援,至少也要给楚军报个信。
孔子这次遭遇很著名,战国诸子书《庄子》《墨子》《荀子》都有记载,而且内容大同小异,都说孔子“厄于陈蔡”、“困于陈蔡”,司马迁的《史记》也沿袭了下来。但这些说法都搞错了一点,就是以为陈国和蔡国都在为难孔子,其实这时候,陈、蔡两国分别服从楚和吴,正互相为敌,不可能一起对付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还记载,这次围困孔子师徒的,是陈国、蔡国大夫的私家武装。经过辨析,剔除掉被司马迁搞误会的陈国人,这次实际是蔡国大夫们的私家武装和孔子作对。
关于当时陈、蔡两国立场的区别,只有清人全祖望的《经史问答》较早注意到,但全祖望据此认为《孔子世家》这段全是虚构,就否定过头了,因为《论语》和战国诸子书已经有了相关记载。总之,孔子这次遭遇发生在陈蔡边境上,可能稍偏陈国一点,跟孔子作对的只有蔡人,没有陈人。这个问题后世人一直搞不太清楚,至于蔡人要找孔子麻烦的原因,就更没人知晓了。
《史记·孔子世家》里,对孔子团队这次历险有比较生动的记载,说他们“七日不火食”,
[11]
差点饿出人命,很多弟子都表示不满,于是孔子跟子路、子贡、颜回三个弟子单独谈话,子路和子贡都觉得老师工作方法有问题,惹得孔子勃然大怒,只有颜回一心拥护老师,让孔子获得了一点安慰。从这能看出来,多数资历高的弟子都不看好孔子给楚国做事。
危机最终的解决,是靠擅长做生意、有钱有人脉的子贡,他找了机会去找楚昭王救助;昭王闻讯,忙派兵来赶走了蔡国人,把孔子一行接到了自己的前线驻地。
差点当个小国君
《史记》记载,楚昭王兴奋之下,准备把楚国七百里的土地、连同上面的百姓都封给孔子,“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孔子这辈子奔忙到六十多岁,连个大夫的封邑都没挣到过,现在忽然要坐拥几百里的土地,当上一位小国君,简直是梦想成真。
曾有人怀疑这段《史记》的真实性,觉得这种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应该是司马迁虚构的,其实这是因为没注意到,之前两年里孔子已经在给楚国人工作了,昭王这是要犒劳一下他。另外,楚国这里的资源条件、游戏规则都跟中原很不一样,因为楚王拿自己当“王”,一直喜欢册封些小诸侯附庸,而且楚国地广人稀,给孔子的不会是什么富庶地段,七百里的土地也没多少人,充其量是个跟叶公平级的“州来公”、“新蔡君”之类,这在当时并不算石破天惊。
但好事多磨,楚国令尹子西提醒楚王:孔子弟子多,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列国的能人,要在楚国边上有这么个国家,它早晚得强大起来,是楚国的后患。
楚昭王觉得有道理,就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从当时局势看,昭王未必是完全收回了册封孔子的计划,因为大敌当前,他先要打败吴军,之后自然需要重新处置蔡国,那时再从蔡国割出一块封给孔子最合适;反过来说,如果下面这一仗打败了,楚国会有大损失,也就不用提册封孔子的事儿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楚昭王突然得了重病,就在楚军攻势刚刚开始的这天,昭王病死在前线。楚国人要面临选择王嗣问题,在子西等将领的安排下,楚军对敌人搞了个虚张声势的进攻,然后秘密撤离战场,班师回国,这样一来,自然没人顾得上给孔子的补偿方案了。
而且楚军这一撤走,陈国抵挡不住吴国的攻势,也投降了吴国。孔子师徒这时候在陈、蔡都无法立足了,他这几年的努力和期望,顿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好带着团队北返卫国定居。
差点到手的小国君又丢掉了,让孔子一直念念于怀。《论语》记载,后来有人问孔子:子西那人怎么样?孔子说什么也不是,只能说:哎,那个人啊,那个人啊!
[12]
从这也能看出来,孔子曾经跟子西君臣当面打过交道,而且对子西有莫大的遗憾,但又实在是说不出口。
关于这个时期的楚国君臣,现存的史书记载都比较正面,包括《左传》和《论语》,楚昭王、叶公,甚至是令尹子西,都被描写成了很出色的人物。这些文献都是孔子师徒撰写或改编过的,可见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们对这段给楚国人当“带路党”的经历还印象不错。
当然,这本质上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儿,也不宜口无遮拦地夸耀。在孔子晚年回鲁国之后,鲁国是吴国的政治附庸,到他身后弟子们编写《论语》的时候,又是越国在控制鲁国,吴越和楚国都是死对头,那孔子师徒给楚国工作的这段经历就有点敏感,不便公开宣扬,所以《论语》的记载都有点遮遮掩掩,后世人都看得云山雾罩、不得要领。两千多年来,我们才第一次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完整复原出来。
叶公和孔子这对组合也值得说说。用现代情报学的术语讲,叶公的角色是情报主管,孔子是情报员。情报主管负责招募和指挥情报员,一般自己不出马;情报员有自己的公开身份,但实际上是在外面做间谍,孔子公开身份是周游列国找工作的学者,搭车搞一点政治渗透和情报收集,不太容易引起人怀疑,这些叶公早已考虑到了。
在人们的观念里,当间谍无非是为了钱,跟上线的情报主管纯粹是商业合作关系,其实这只是初级的水平。像孔子这种层次的人肯定不会只为钱做事,所以叶公需要尽量了解孔子的状态,寻找共识,才能让孔子接受自己的建议。
这种合作风险大,本质上是性命之交,需要两个人互相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所以叶公舍得花成本,让孔子团队在自己大本营住着,还花时间跟孔门弟子单独谈话,彻底摸清楚孔子团队的情况,这都是为了双方能知根知底、推心置腹。
同时,叶公对孔子也不是甜言蜜语、投其所好,就像两个人探讨什么是“正直”,都会亮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坦诚的意见交锋,才能建立相互信赖,找到真正的共识,孔子才会主动去冒险,跟千里之外的叶公也能有合作的默契。
关于谍战题材,中西方已经有过很多经典小说,但在情报主管和情报员怎么建立合作方面,还没哪部作品能写出叶公和孔子的这种深度,史实往往比虚构文学更细腻真实,孔子-叶公的合作堪称情报学上的经典范例。
附录:《孔子世家》蔡国行程勘误
孔子和叶公见面的过程,主要记载在《史记·孔子世家》里,但它又和孔子的蔡国行程纠缠在一起,而且有些严重错误,导致后人无法看懂。
据《史记》,第二次在陈国生活了两年之后,鲁哀公四年,61岁的孔子忽然去了蔡国,在那里经历了蔡国内战、国君蔡昭公被杀,还有楚国人讨伐蔡国;第二年,孔子离开蔡国去了楚国的叶地,开始和叶公有一段交往,原文是:
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去叶,反于蔡。
这样来看,孔子61岁这年的经历充满颠沛动乱,而且,蔡国是吴国的附庸,吴楚是死敌,孔子在62岁这年,能如此轻易地往返于相距一千华里的楚国(叶地)和蔡国(州来)之间,根本不现实,这种错乱的根源,是司马迁搞错了蔡国的地理范围。
当时情况比较复杂,蔡国都城本来在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最早的蔡国都城是上蔡,新蔡是中间阶段,到孔子时代也不算新了,但地名如此,容易给人制造混乱,司马迁就被搞糊涂了),这里离叶地和陈国都比较近,但蔡国人为了躲开楚国,刚搬迁到了离吴国更近的州来,叶公因此到新蔡,把剩余的、不愿亲吴的蔡国人搬迁到楚国境内,此事《左传·哀公四年》有详细记载:“……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
叶公到新蔡搬迁居民的这次举动,正是他和孔子见面的机缘,因为新蔡离孔子定居的陈国很近,正好请来相会。孔子此行去见叶公,是到已经被放弃的蔡国旧地,新蔡,却被司马迁误读成了刚搬迁到州来的蔡国,所以造成了一连串误解。
【完】
作者按:关于孔子“困于陈蔡”这段经历,拙著2019年版《孔子大历史》尚未发现,之后在该书的台北麦田版和韩文版中陆续做出了增订,包括“困于陈蔡”这段,在得到的《孔子评传》音频课中又有部分更新,这篇文章算是最后定稿。
本来想把这些更新做成新一版的《孔子大历史》,目前看新版还属无期,我以前承诺过,要把更新的内容在网上发出来,免得对老版读者不公平,现在索性就以单篇形式先发表了。
[1]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2]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
关于孔子这些经历,世人都知之不多,参见拙著:《孔子大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4]
《楚辞·七谏》:“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5]
《韩诗外传》卷一,“孔子南游适楚”条。
[6]
《论语·为政》。
[7]
《论语·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8]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9]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0]
《论语·卫灵公》。
[11]
此语亦见《庄子·让王》、《庄子·山木》、《庄子·天运》、《荀子·宥坐》。
[12]
《论语·宪问》:“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621+)
- 少量广告(196+)
- 章节完整(222+)
- 三星好评(272+)
- 二星好评(467+)
- 四星好评(168+)
- 强烈推荐(230+)
- 微信读书(560+)
- 目录完整(101+)
- 图书多(640+)
- 体验满分(71+)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 2024-12-14 22:30:09 )
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4-12-12 17:09:1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20 03:59:1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冉***兮: ( 2024-12-26 22:46:0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訾***晴: ( 2025-01-01 10:17:06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国***芳: ( 2024-12-22 16:34:35 )
五星好评
- 网友 索***宸: ( 2024-12-13 13:31:44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饶***丽: ( 2024-12-28 17:31:49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宫***玉: ( 2024-12-13 20:17:35 )
我说完了。
- 网友 寇***音: ( 2025-01-07 22:48:5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后***之: ( 2024-12-16 21:16:1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古物之美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吹泡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2024管理类考前预测五套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大智若俞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信号分析与处理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第4版)缩印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办公室工作实务规范手册(第四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幼儿启智认知洞洞书(全3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偷、逃税行为的违法与犯罪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彩绘日语常用拟声.拟态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