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2005年会计资格考试最后冲刺.命题预测试卷——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轻松过关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中级财务管理:2005年会计资格考试最后冲刺.命题预测试卷——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轻松过关精美图片
》中级财务管理:2005年会计资格考试最后冲刺.命题预测试卷——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轻松过关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级财务管理:2005年会计资格考试最后冲刺.命题预测试卷——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轻松过关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0693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02
  • 页数:112
  • 价格:11.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5:48

内容简介:

本试卷由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研组组织多年从事考试命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严格依照20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考试精神编写而成,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本试卷由三部分组成:

A.六套与考试题型、题量完全一致的命题预测试卷。

B.2002、2003、200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统考试题。

C.1-6套命题测试卷答案及详细解析。

建议考生把测试时间安排在上午或下午,以模拟考场的形式,自主测试150分钟。

测试时不得参看答案,测试完毕,请认真核对参考答案,找出薄弱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学习。

提示:200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间为:2005年5月21日上午9:00——11:30。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级财务管理:2008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最后冲刺:命题预测试卷》主要内容是:本试卷由北大东奥总策划、东奥会计在线组织编写,严格依照2008年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最新考试精神编写而成,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

A.六套与考试题型,题量完全一致的命题预测试卷。

B.1-6套命题预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

建议考生把测试时间安排在上午或下午,以模拟考场的形式,自主测试150分钟。

测试时不得参看答案,测试完毕,请认真核对参考答案,找出薄弱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学习。

提示:2008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间为:2008年5月17日上午9∶00-11∶30(此时间仅供参考,遇特殊情况如有变化,请关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的有关通知)。


精彩短评:

  • 作者:传奇☂ 发布时间:2015-06-25 15:39:06

    2015-6-25 没营养。

  • 作者:Bin 发布时间:2012-11-07 22:36:30

    just shoot a lance

  • 作者:letdouman 发布时间:2021-05-15 00:05:07

    三星半

  • 作者:暴力卡車 发布时间:2020-10-30 20:19:46

    最輕鬆愉快的一本迪弗,可以視為旅行特別篇,可能也是俊男靚女風景美食最多的一本了。多說一句,迪弗讀到這份上,認真你就輸了。

  • 作者:骇客辉 发布时间:2020-08-20 18:34:56

    如果觉得软考教材太厚推荐这本备考

  • 作者:杨无寄 发布时间:2024-03-27 11:28:49

    双雪涛果然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华语文学巨匠 他发明了一种文体 可以把知音故事批量搬运到纯文学 而且一学就会 便于速成 但双雪涛本人在双雪涛模仿大赛里也只能获得第二名 第一名在这里了


深度书评:

  • 读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

    作者:汪杨 发布时间:2009-05-29 17:25:46

    本书的详实研究对于身处危机中的我们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必要经常重读。研读本书,尤其是对于银本位、金本位和信用本位的评述引发了我对于货币体系的更大兴趣,这也是打开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一把钥匙。

    p5(9) 货币制度争论消除之后,金融和政治焦点转移到了银行业体系上。银行业反复出

    现的危机引发了不满。最为严重的银行危机发生在$%)* 年、$%%+ 年、$%&" 年和$%&*

    年。当时,银行破产、挤兑,以及对更多银行破产的广泛恐惧促成了银行危机,以及在一

    些年份,比如最明显的$%&* 年,大多数的银行中止兑现存款。$%&* 年的事件反映在图$

    中,表现为通货的增加以及存款的减少,以及通货和存款总额的减少。随着$&") 年银

    行业恐慌的又一次爆发,对银行业体系的不满最终被推上前台。那次恐慌重演了早期

    的危机,包括中止兑现存款。从图$ 中可以看到,那是$%&) 年到$&$+ 年期间货币存量

    唯一的一次下降,像$%&* 年一样,伴随着的依旧是通货增加以及存款急剧下降。结果

    是国会于$&"% 年制定了《奥德利奇瑞兰法》(,-./01234/55-67. ,18)作为暂时的解决措

    施。随后,$&$" 年国家货币委员会(9680:76- ;:7586/< =:>>0??0:7)开展了针对货币和银

    行业体系的探索性研究,出版了一些关于货币与银行业的著名学术成果。1913年,联邦

    储备作为一项永久性的措施被国会采纳( 见第+4章)。

    1914 年,联邦储备体系开始运转。这一美国货币体系内部的深远变革恰好与同样意义非凡的外部变革(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外部环境与

    内部货币供给间的纽带有所放松)同时发生,这注定了联邦储备体系会保持下来。两种

    变革共同促使1914年成为了美国货币史上的一个主要分水岭。

    p7(12) 联邦储备体系也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其中调节准备金率的权力是迄今为止

    最为重要的。在货币体系方面,美元对黄金贬值,而且金本位的特征也发生了变化。金

    币的使用被废止,持有金币或金块不再合法。财政部可以继续自由地以固定的价格从

    铸币局买入黄金,但自由地以固定的价格卖出黄金只能用于国际支付。随着金本位国

    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相继抛弃金本位以及其他国家广泛采用外汇管制,美国

    有效地实现了信用本位。黄金成为一种合法的商品,其价格受法律支持,而不再是任何

    意义上我们货币体系的基础( 见第8章)。

    p16(26) 黄金作为货币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国际交易。自从像英国这样的重要国家采取金本

    位后,黄金在国际支付中的作用就相当于外汇。一些主要贸易国家通过买卖黄金以对

    冲持有外汇负债而产生的汇率波动风险。这种需对冲的风险在1866年跨大西洋电

    缆没有建成前是很大的。在此之前,纽约和伦敦的交易者需要两周的时间才能知道彼

    此市场的汇率,电缆的竣工大大缩小了信息时滞并使其以小时或分钟计。)

    p18 根据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但仅限于在固定的兑换比例下。这也解释了绿钞如何在

    流通中驱逐银币,从而迫使政府发行辅币,因为银币以其名义值进行兑换,即其与绿钞间是固定汇率。所以如果市场价值超过了名义价值,而流通中的兑换比率不改变,那么就存在市场价值低的货币驱逐市场价值高的货币的现象,但这样做会违背发放银币方便小额交易的初衷。

    格雷欣法则经常被误解和滥用,特别是在一些非货币领域,因为这个法则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必须有固定的兑换比率)经常被遗忘。

    p39 外汇的供求决定了汇率,反映了美国对国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国外对美国

    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外国居民向美国资本转移和单向转移的意愿、美国居民向国

    外资本转移和单向转移的意愿,而这些又都依赖于国内外的相对价格水平。例如,如果

    美国的国内价格是现在的两倍,而英国的价格不变,这就会使在一定的汇率条件下美国

    商品的价格是英国的两倍,所以就会导致英国从美国进口量的减少。同样,这种情况下

    英国商品价格只有美国的一半,这就会导致美国从英国进口量的增加。这就是说,美国

    移民向其国外亲属转移既定数量的美元仅相当于移民工资的一半,这会提高汇出美元

    的数量。反过来看,也就是说,既定数量的英镑在美国的资本投资仅能购得相当于在英

    国一半的实物投资,所以这就会阻止外商在美国的资本投资。对于其他国际收支项目

    来说,道理也是一样。如果英镑的绿钞价格也同步增长一倍,将会抵消这些效用,真实

    的供求不发生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会根据国内的相对价格水平变

    化———这就是汇率中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当然在美元时期,其他的条件是变化的,就像

    我们看到的,这使得实际汇率的变化水平远远偏离了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变化水平。但

    是在大多数价格变动的时期,美国国内和金本位国家的价格水平的相对运动、这些国家

    的货币以及黄金的升水无疑才是影响汇率最重要的因素。!"#

    p50 正如任何一种以固定的世界价格出口的商品其国内价格将随汇率变化一样,在内

    战中相对高的黄金的绿钞价格可能会刺激黄金的生产,而1865-1871年的相对低价格

    又会使其收缩,后来的高价格又会推动其产出增长。(对于石油也同样如此)

    (在政府的直接干涉经济的职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通过货币工具来进行管控将越来越重要,这也是金融行业的优势之一)

    p92(138) 1866-1890年间,由于存款通货比率的增长,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了美国的黄金需求量。 (可以观察经济体系中杠杆化程度来判断对于黄金的需求涨落)

    p132(192) 创建联邦储备体系的

    先辈们对中央银行目标的认识是在国民银行时代的货币恐慌中形成的。在他们看来,

    基本的货币问题是银行危机,这是由公众试图把存款兑换成通货的过程而引发的。为

    了阻止这种兑换引起大范围的银行破产或银行对现金支付的限制,必须要采取措施,使

    得在不减少两者总量的前提下,将存款转换为通货。这就需要某种能迅速扩张的通货,

    即联邦准备券,以及能够使银行把资产转换成这种通货的办法,即贴现。" 因为当时商

    业银行以“ 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银行汇票和汇票”的形式持有大

    部分资产,限定“ 最后贷款人”仅向此类票据再贴现虽无益处,但也不存在严重的缺陷。

    这一不合理要求无疑反映出:一方面,货币当局对与“ 商业”活动对立的“ 投机”活动的

    不认可;另一方面,在货币量的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具有“ 弹性”和货币总体具有“ 弹

    性”上的混淆#———这种对投机活动的不认可和对弹性的混淆使储备体系一直以来饱受

    困扰,并且时至今日仍伴随着我们。(这也可以看出弗里德曼对于储备体系的一种观点)

    p207(298) 1928年10月,随着Benjamin Strong的去世,联邦储备体系内部的权力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政策的出

    台。如何限制投机成了争论最激烈的焦点:以纽约储备银行为代表的联邦储备银行要

    求对较高的贴现率与公开市场卖出采用定量标准;而联邦储备委员会却要求采用定性

    标准,对提供证券借款的银行直接施压。(强势人物的趋势所显现的储备银行和联储委员会之间的矛盾)

    p209(299) 在我们所研究的近百年的美国历史中,1929-1933年的大萧条显然是最为严重的

    一次经济周期紧缩,也很可能是整个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紧缩。尽管相对于其

    他大多数国家而言,美国经历的大萧条更为猛烈,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但是从范围上来

    看,这次大萧条是世界性的,是现代历史上危害程度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国际性

    经济紧缩。在1929至1933年期间,按照现行价格计算,国民生产净值的下降幅度超过

    了50%,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下降幅度超过了1/3,按照隐性价格计算,下降超过了1/4,

    按照月度批发价格计算,下降幅度超过了1/3。(和本次萧条相比较?)

    p215(307) 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上,股市暴跌是那些促使经济活动陷入萧条的根本力量的表

    现,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股市的暴跌也必然加深了经济的萧条。它改变了商人和其他人

    制订计划的环境,给一个原本陶醉在新时代即将到来的希望中的社会带来了广泛的不

    确定性。人们普遍相信,它打击了消费者和商业企业的消费积极性;"更准确地说,股

    市暴跌减少了他们在任何给定的利率、价格和收入水平上愿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

    量,并相应增加了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余额。股市暴跌在影响货币流的同时,可能也

    对资产负债表造成了相应的影响,即从股票转向了债券,从持有各种证券转向了持有

    货币。(确切的说,是股市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并影响了企业的盈利预期,从而造成了实体经济的连锁反应)

    p234(333) 经济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新政府在货币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同样使经济再次陷入

    衰退之中.

    p255(360) 大萧条的国际特征,这一节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描述了金本位体系下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问题。

    p304(442) 正如我们在前几章看到的,银行危机只有在严重萧条的情况下才发生,并且它即使

    不是导致温和的萧条逐步恶化的首要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萧条。这就是

    为什么我们认为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美国银行结构方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并且对货币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比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意义更为重大。

    p329(463) 罗斯福政府对于黄金的国有化,禁止民众持有黄金。

    p348(491) 当然,白银的所有者可以从高额的银汇兑价格中获益。如果白银仅仅是一般商品,

    那么美国的白银购买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全被视为是一种恩惠,它使白银持有者

    能够以出人意料的高价卖出其所持白银。但是,由于白银是中国的货币基础,因此那一

    时期的学者一致认为,上述恩惠远远小于白银购买计划导致的消极影响,即给中国带来

    的巨大的通货紧缩压力和随之产生的经济混乱。当然,除了经济效应外,通货紧缩的压

    力及经济混乱也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政府有限的能力首先用在了阻止

    白银出口的徒劳努力上,后来又用在了1935年全面的货币“ 改革”上。此外,中国从实

    物本位过渡到纸币本位,这一所谓的改革使得通过发行通胀纸币为后来的战争支出融

    资变得更加便捷,也更有吸引力。在战争给养及随后革命的压力之下,中国可能无论如

    何都不得不放弃银本位而采取纸币发行政策并承受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但是,美国

    的白银政策对中国货币结构的影响无疑提高了上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加速了其

    进程。(美国的白银购买计划对于中国银本位体系的影响)

    p350

    如我们所见,严重的紧缩往往随着强劲的复苏而终止。1929--1933年间的紧缩也

    不例外。从1933年至下一个周期的波峰1937年,以当期价格和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

    产净值的上涨幅度分别不低于76% 和59%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和12%,增长速度非常快。只有另外两个四年期内以当期价格计的收入增长率高于此,但

    都处于战争时期。其中一个时期的收入增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终止,另一

    个时期则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外在有年度数据记录的1869-1960 年间再没

    有其他的四年期内以不变价格计的收入有如此高的增长率。(这一段评述为下一步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尽管复苏如此强劲,1937年的货币收入比八年前的经济周期波峰还要低17%,而

    实际收入也只增加了3%,这可以作为衡量前述经济紧缩程度的一个方面。这段期间人

    口增长约为6%,因此事实上1937年这个经济周期波峰的人均产出要低于前一个经济

    周期波峰的人均产出。在所记录的1895—1910的年度数据里,只有1895年和1910年

    两个经济周期波峰时的人均产出分别低于之前的波峰,即1892年和1907年的人均产

    出。此外,1937年之后的紧缩虽然不是特别长,但却十分严重而且发展异常迅速,是我

    们记载中唯一的一场严重萧条之后另一场严重萧条接踵而至的情况。

    弗里德曼以货币做史,本身就确立了货币作为经济调控核心的地位。

    第11章实际上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p479(673) 两个时期的一个可能的根本共同点是对经济稳定性变化的预期。在其他方面保持

    不变时,非常合理的解释是当个人和企业预期经济状况稳定时,他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

    有资产,以货币准替代物的形式持有的资产会少于他们预期经济动荡和不稳定状况下

    的持有量。毕竟,现金作为资产的主要优点是其用途广泛。它在应付紧急事件以及利

    用良机时能提供最少的约束和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未来越不稳定,这种灵活性的价值

    就越大,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可能就会越大。(这也说明了流动性随着预期变化而变化)

  •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作者:月之仙者 发布时间:2008-08-07 14:48:24

        以前买了一些商务版的政治学著作,但一直没看。这回终于下定决心好好看看,第一本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的《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早期代表作品,而作者也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之一。

        本书的书名上就带了四个疑问词,即who, what, when, how,分别代表了对政治学的研究客体、行为、时间以及如何行为的探寻。本书的篇章设计也紧扣这四个问题展开,并条理分明的对此作出了回答。本书开篇就首先解决了研究客体的问题,指出“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即将精英作为研究的重点。作者将权势人物定义为“在可以取得的价值中获取最多的那些人们”,即精英,其他人则为群众。这些价值包括尊重、收入和安全等,通过对人们拥有这些价值的判断,可以判定某个人是否属于权势人物。但拥有这些价值的其中一种并不意味着同时拥有另外一种,并且也并不意味着因而具备了更好的生活或地位等。尊重是有等级的,收入也并不一定与尊重成正比,而安全甚至会和尊重、收入的获得成相反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尊重、收入以及安全等价值的分配是不平均的。上述价值只可以用来判断权势人物的身份问题,而要对权势人物进行分析,还需要了解这些人物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等方面,这是政治权势人物的行为后果,是对what的解答。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特点也对如何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when和how的回答集中体现在“方法”一篇中,包括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等,这是精英操纵或驾驭环境的方法。象征其实就是意识形态,作者承认,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灌输,对社会成员的精神控制不仅体现在一般的教育活动中,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针对不同情绪,比如攻击、内疚、虚弱或者喜爱等,宣传方式是会灵活多变的。不过作者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他强调反对派对宣传的依赖,而认为建立巩固统治的政权则不需要进行宣传,这显然与他在其他场合的论述有出入,这或许是侧重点的不同导致的。暴力则是精英用以进攻和防御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精英还运用物资进行攻击和防卫,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毁坏、扣留和摊派,其中毁坏跟暴力联系极为密切。扣留和摊派涉及到精英对物资乃至政治权力的垄断,精英还会应用配给制和价格制来指导物资和服务的流动,进而对社会成员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物资一般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精英才拥有的,而反对派则只能依靠宣传,这恐怕也是作者认为统治者不需要宣传的原因吧,掌握了物资支配权的统治精英自然比反对精英有着对宣传更少的需求。另外,精英还需要采取实际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建立的制度以及由此而采取的政策上。这些实际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在危急时刻,专政、集权、集中、服从和倾向性是主要的,而危机的间歇期则允许民主、分权、分散、首创性和可观性。

        作为权势人物的精英在采取了上述措施以及其他方法之后,就可以获得比较稳固的统治地位或者从其他人手中夺得统治地位,进而获得尊重、收入和安全等价值。而对这些价值的分配则主要涉及到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等区分精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是政治学研究的具体对象,是政治行为的结果。就技能而言,不同的技能与政治的关系存在很大区别,工程类的技能与政治的关系较为疏远,而法律、组织、礼仪等技能的具备则是通往政治之路的最好推手。不过,这种观点有过时的嫌疑,落后国家为了迅速发展经济,在创业阶段更多的依靠工程技术人员,这种倾向也就这类人员在政治上的脱颖而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在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政治领导人学科背景分布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科特别经管、法律类的人才更有利于参与政治。在作者的语境下,阶级的含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是指“具有类似的职能、地位与观点的重要社会集团”,这种观点侧重于外在形式,忽略了经济本质,这种倾向虽然在有的方面比如探讨策略方面有着很大的用处,但在分类和揭示实质问题上,这种倾向就容易导致片面的认知,这在本书关于无产阶级的界定中就可见一斑。作者反对将技工、中产阶级、小生产者等划入无产阶级行列,并且还针对他们的较高收入进一步将其与非熟练工人区分开。同时,作者还特别强调中产阶级,更确切的说是中等收入技能集团的重要性,认为他们可以摆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弊端,而在争取社会正义中获得主动性,但他们也有缺点,就是还没有共同的理论和要求,甚至没有共同的名字。这种对中等收入技能集团的强调,或许与现在特别注重中产阶级重要性,认为他们是社会稳定的最重要保障,有一定的相似点。但如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这部分人其实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虽然与非熟练的雇佣工人有一些区别,但在创造剩余价值、遭受剥削等方面还是有共性的。现在的问题是人们通常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阶级的共鸣,反而因为收入和地位的不同而产生隔离甚至对立,如何加强这两部分群体的团结和合作是值得研究的策略问题。人格问题涉及心理学的知识,作者运用自己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细致的探讨,特别是通过分析林肯的人格来揭示人格在政治行为的重要性。这些人格包括部分受抑制的狂怒型人格、不受抑制的狂怒型人格等,以及其他类型的人格,这些分别导致和解型性格和暴力型性格,而根据政治的实际情况,分别对这些性格产生不同的需要。另外,不同阶级、技能和人格的政治人物还具有不同的态度,这与他们的其他特点并不一一对应,对这些态度的认知对权势人物的区分也有很大启示作用。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对全书作了总结,并对精英人物如何运用他们所掌握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论述。应该说,本书还是较为清晰地阐明了作者对政治学研究的看法,从政治科学的角度,采取所谓自然主义的态度探讨了政治问题,揭示了政治现象的一些外在表现。但也需看到,政治并非完全是权势人物的事,决定政治参与者行为倾向的因素也远非人格、态度等所能涵盖,一般民众特别是具备公民文化的公民也是政治参与的主体,除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经济因素以外,后来行为科学所强调的文化因素等也对政治产生很大影响。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Politics:Who Gets What,When,How)

    作者:[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 译者:杨昌裕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精英

     第一章 精英

    第二篇 方法

     第二章 象征

     第三章 暴力

     第四章 物资

     第五章 实际措施

    第三篇 结果

     第六章 技能

     第七章 阶级

     第八章 人格

     第九章 态度

    第四篇 概论

     第十章 概论

    参考文献提示

    商务印书馆1992年2月第一版(Whittlesey House,1936)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水印(325+)
  • 藏书馆(439+)
  • 中评多(656+)
  • 格式多(458+)
  • 无漏页(603+)
  • azw3(594+)
  • 一星好评(387+)
  • 一般般(583+)
  • 三星好评(510+)
  • epub(407+)
  • 体验好(379+)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美: ( 2025-01-05 03:03:0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印***文: ( 2024-12-31 13:26:5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国***舒: ( 2024-12-27 22:57:42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冷***洁: ( 2024-12-23 05:47:4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师***怀: ( 2024-12-27 03:01:37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薛***玉: ( 2024-12-19 23:47:22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22 15:51:2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邱***洋: ( 2025-01-02 23:50:19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冉***兮: ( 2025-01-08 20:21:15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车***波: ( 2024-12-10 17:53:38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宫***凡: ( 2024-12-13 12:37:28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索***宸: ( 2024-12-30 04:52:59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马***偲: ( 2024-12-16 18:53:0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汪***豪: ( 2024-12-27 03:35:2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