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册套装)19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专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新大纲版备考教材搭配指定版试卷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2019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册套装)19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专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新大纲版备考教材搭配指定版试卷精美图片

2019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册套装)19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专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新大纲版备考教材搭配指定版试卷电子书下载地址

》2019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册套装)19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专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新大纲版备考教材搭配指定版试卷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19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册套装)19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专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 新大纲版备考教材搭配指定版试卷书籍详细信息

  • ISBN:2557588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2.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5:42

内容简介:

本书专家团队根据新考纲要求,不断总结经验,编写了本套考试教材,主要体现了以下特色:

1.紧扣大纲,明确要点;

2.双色印刷,重点突出;

3.结构清晰,模块合理;

4.实战演练,学以致用;

5.扫码阅读,拓展知识。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一组织的基金从业考试包含三个科目: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科目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考生通过科目一和科目二考试,或通过科目一和科目三考试成绩合格的,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注册条件,考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参考科目。


书摘插图



精彩短评:

  • 作者:yokohama 发布时间:2013-01-14 14:40:51

    成为大牛以前的描写很平面化,成为大牛以后的描述还挺立体的。大牛多不愁钱,也多不靠谱。新年第一本书,终于开张了。

  • 作者:维多利安 发布时间:2021-08-12 12:20:06

    宋代有诗有词,和《隋唐五代》对照来读,还能慢慢体会到唐诗和宋诗的不同哈哈

  • 作者:kokopelli 发布时间:2023-10-21 13:28:08

    比较入门 好理解 但干货有限 浅入浅出 有种再多说几句就要收费的感觉

  • 作者:林更旧 发布时间:2023-07-11 12:45:36

    没想到是今年第一本好好读过的书,帮助很大,向前辈学习。

  • 作者:danyboy 发布时间:2020-01-04 00:59:25

    简介说“卡夫卡式”,不不,是博尔赫斯式。马修在这里将《画的秘密》的手艺用的更加丰满,以虚构体现真实。主角受命鉴定卢浮宫藏品,但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整个过程半真半假的展现了博物馆的“功能”,也像博尔赫斯那与土地等同的地图类似,马修绘制了:绘画馆的绘画里的绘画馆里的绘画;装裱绘画的画框成为艺术品、模具长廊的尽头是人类艺术的初次刻画、蒙娜丽莎的多个原作等等,犹如艾柯“无限的清单”。最后,鉴定师去世之前与已经去世的助手对话,获得了“本质即无限或者说绝对”的领悟。隐喻和用典颇多,情节本身就是“博物馆事业代代传承”的隐喻,文字游戏、一语双关之类就更多了,还有不少作品引用了名家名作。比起过于晦涩的《方向》和工艺高精尖但内涵较浅的《3秒》,这本漫画在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和内涵挖掘上堪称他本人风格的集大成之作。

  • 作者:张震老婆(V) 发布时间:2021-09-02 00:34:52

    很轻松治愈有趣,日子过得很紧巴,但两个人在一起还是很快乐,老婆的性格太可爱了,反而是老公的视角,偶尔让我有一点疑问,又想看漫画就别太严肃了吧!


深度书评:

  • 悲苛政一门入军户,叹凄凉三子死他乡

    作者:后浪 发布时间:2019-11-29 14:21:17

    本文为《被统治的艺术》导论

    如果“规训”(discipline)之网确实处处变得更加清晰、将更多人牢牢套住,那么对以下问题的求索便显得愈加迫切:整个社会是如何反抗堕入此规训之网的?众人是通过哪些惯用的(亦即日常而“微不足道”的)手段操纵规训的机制,以求在顺从中加以规避? 最后,又是怎样的“运作方式” 构成了组织社会经济秩序的缄默过程的对应之物?

    —— 德塞尔托(Michel de Certeau)《日常生活的实践》

    凡是国家,必有军队,用以保卫国土、攘外安内。很遗憾,这一历史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军事制度普遍存在,从这里入 手做研究往往卓有成效。我们不仅能通过该制度了解国家如何运作、 如何动员和分配资源,而且能以之探索国家与其人民如何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这是因为,国家拥有军队,自然意味着拥有士兵。动员民众参军是国家不得不面对的最常见的挑战之一。在历史上的几乎每个国家中,都有一部分人或自愿、或不自愿地以当兵的方式为国 家服务。如何动员民众参军?国家的抉择,对军队的方方面面——从指挥结构到军事战略,从筹措军费到后勤补给——均意义重大,亦深刻地影响着在伍服役的士兵。

    本书讨论的是:在明代(1368—1644)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国家的军事动员决策所带来的影响。重点不在于相关决策造成的军事、后勤或财政后果,而是其社会影响,即军事制度如何形塑普通百姓 的生活。我将在本书中讲述一个个明代平凡家庭与国家机构之间互动的故事,并考察这种互动如何作用于其他社会关系。明代百姓如 何因应兵役之责?他们的行为引发了哪些更广泛的后果?这两个简单的问题,占据着本书的核心位置。

    万历年间(16 世纪晚期)生活于泉州近郊的颜魁槐,为我们留下了一段翔实的记述,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家族是如何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的。“伤哉!”他以哀叹开篇,接着写道:

    勾伍之毒人也,猛于虎。我祖观田公六子,三死于是焉。弟故,兄代。兄终,弟及。在留守卫者一,毙于滇南者二。今朱家自嘉靖六年着役,抵今垂八十载,每回家取贴,万里崎岖,子姓待之若平(凭)空开骗局者。然曾不稍加怜恤,窃恐意叵测, 我家未得晏然安寝也。故纪伍籍谱末,俾后人有所据,稽考从 戎之繇、勾清之苦,与二姓合同均贴始末,得先事预为之备焉。 洪武九年抽军,本户颜师吉户内六丁,六都朱必茂户三丁,共合当南京留守卫军一名。先将正户颜丁应祖应役,乃观田公 第四子,时年一十四岁,南京当军病故。勾次兄应安补役,逃 回,称作病故。勾长兄应乾补役。洪武十四年,调征云南,拨 守楚雄卫,百户袁纪下分屯种军。在卫二十八年卒,今有坟墩 在。生子颜关、颜保。永乐八年勾军,推乾第五弟应崇起解补, 在途不知日月病故。

    至宣德三年,称作沉迷,将户丁颜良兴寄操泉州卫,至正统三年戊午故。勾朱必茂户丁细苟补操。至景泰三年,将细苟起 解楚雄,本户贴盘缠银二十二两五钱、棉布三十匹。细苟到卫逃回,册勾将朱末初起解,本户又贴银二十二两五钱、棉布九匹, 到卫逃。册勾将朱真璇起解,又贴银一十两。至弘治间逃回,仍 拘起解,又贴银十两。正德十一年,又逃。嘉靖六年,册勾逃军。 本府清理,审将朱尚忠起解,颜继户内津贴盘费银三十八两。二 家议立合同:“颜家四丁当军百余年,俱各在伍身故。朱尚忠此去, 务要在伍身故。发册清勾,颜家愿替朱家依例津贴盘费银两。”

    至嘉靖廿一年,尚忠回籍取贴布匹银两,本家每丁科银一钱,计三十四两,余设酒呈戏,备银送行。至戊午,尚忠称伊行年六十有余,退军与长男,代我家当军焉。立合同,再年每 丁约贴银三分。尚忠回卫,父子继殁。

    至万历壬午,孙朱邦彬回籍取贴。计二十五年,每丁依原谣出银七钱五分,除贫乏、病故、新娶,实只有银四十二两。彬嫌少,欲告状退役,又欲勒借盘费。故会众与立合同,每丁年还银六分。癸巳,朱仰泉取贴,本族还银不上四十两。朱家以代我当军不理,除往来费用,所得无几。大约朱邦彬既长, 子孙在卫,退役虽非本心,无利亦岂甘代我家?若一解顶,买军妻、备盘缠,所费难量。若再来取贴,处之以礼,待之以厚利, 庶无后患。

    颜魁槐笔下的悲惨故事,要从颜家在明代户籍制度中的身份讲起。颜家被朝廷编为军户。在明代大部分时间里,人口中的这一特殊群体构成了军队的核心力量。后文将对军户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目前,我们只需要知道,军户必须世世代代为军队提供军人。并不是说军户中的每一个人—准确地说,每个男丁—都要当兵,而是说他们有义务为军队提供一定数目的人员。

    通常而言,每户一丁。颜家的情况有些复杂。他们和朱家—当地的另一个家族— 共同承役。换句话说,两家须联合派出一名士兵,其中颜家负主要责任。颜朱两家组成了所谓的“正贴军户 ”。 洪武九年(1376),颜朱两家被征入伍,颜氏家长颜观田率先出丁,以确保两家履行义务。他选择让第四子颜应祖服役。应祖当时不过是个十四岁的男孩, 就被遣往远方的南京戍卫。

    他在伍时间很短,到京师后不久便因病身故。颜家随后派出另一名幼子接替应祖。这个孩子也没服役多长时间,就当了逃兵,不知所终。颜观田别无选择,只得继续出丁。这次他态度一变,命令六个儿子中的老大应役。

    洪武十四年(1381),颜家长子被调往千里迢遥的西南边疆,戍守云南楚雄卫。他在那里终身服役,再未回乡,于永乐八年(1410)去世。勾军官吏第四次登门。颜观田已是风烛残年,却不得不再择子顶补。新兵甚至连驻地都没见着,就在长途跋涉中不幸病故。颜观田去世时,他六个儿子中的四个服过兵役。三人入伍不久即离世 或逃亡;唯一的“幸存者”,则远离家乡,在西南丛林卫所里度过余生。

    颜朱两家的流程示意图

    之后的十多年,颜朱军户没有再派人当兵。这可能要感谢负责相关文书的书吏粗心大意,未及追查。到了宣德三年(1428),明军兵力严重短缺,朝廷重新清理军伍,勾补逃军,力图填满缺额。部分官员认为,士兵驻地远离本乡是军队失额的原因之一。

    有些新兵在漫漫长途中患病、死亡,颜观田的两个儿子就是如此;有些则如同颜家的另一个儿子,宁作逃兵,也不肯和家人天各一方、永难再见。军队的对策,可被称为“自首政策”:若负有补伍之责的男丁主动向官府自首,他将得到清勾官吏的保证,不会被送回本户原来服役的远方卫所,而是在家乡附近就地安排。颜良兴,这名年轻的颜氏族人于是借机向朝廷自首,成功改编到不远的泉州卫服役。

    他于十年后去世。至此,颜家已经服了六十多年的兵役。颜良兴身故后,颜家再无役龄男丁。于是乎,替补军役的责任转移到了“正贴军户”的另一家人身上。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朱家先后派出四名族人参军。

    随着边防所需兵员有增无已,“自首政策”最终破产。朱家的第一名士兵又被遣回颜朱军户原本的驻地——西南丛林中的楚雄 卫。两家人都十分希望他能恪尽职守。逃兵屡禁不止,是明朝军队的大问题。对军户而言也是个大麻烦,因为他们必须找人顶补。为了阻止本户士兵逃亡,颜朱两家精心安排,为每位新兵准备银两和 棉布。表面上,这是“军装盘缠”;实际上,两家希望以此说服新兵留在军队。这个如意算盘落空了。在役士兵一次又一次地逃亡,官吏便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勾取两家的替役者。

    时至嘉靖六年(1527),颜朱军户服役已超过一个半世纪,对其中的不确定性深恶痛绝,想要找到长远的解决方案。他们共同拟订了一份简明的合同,其内容迄今仍留在颜氏族谱之中。当时正在 役的朱氏族人是朱尚忠,他同意毕生服役。(合同赫然写道:“务要在伍身故。”)颜家为求放心,同意替朱家支付朱尚忠的军装盘缠,以确保他坚持履行两家的共同义务。

    事与愿违,该方案未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嘉靖三十七年(1558),朱尚忠自云南归来,提出一个新方案。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想要退役,并希望达成一笔交易:朱尚忠承诺,自己的直系亲属和后 代子孙会永世承担兵役,作为交换,两家人须定期支付银两。尚忠的儿子和孙子相继补伍,这将使颜家免于世代当兵,转而以金钱代役。只要持续付钱,颜家就再也不必担心会有官吏将颜氏族人推上战场。

    颜朱两家起草的新合同比旧合同细致得多。其条文—同样被录入族谱 —不仅包括两家的族际安排,还包括颜氏自家的内部协议,即如何筹钱给付朱尚忠及其后代。近两百年前,颜家被征入伍; 而此时,颜观田的后代子孙很可能已有数百人之多。他们构成了所 谓的“宗族 ”。合同明文规定,宗族中的每名男丁须逐年缴付一小 笔款项,组成累积基金。准确地说,就是按丁摊派的人头费。而远 在西南边疆的正军,将会定期收到来自本基金的报酬。

    终于解决了一个旷日持久的难题,两家成员肯定如释重负。但 故事尚未结束。新合同订立二十五年后,朱尚忠之孙回到家乡,抱怨酬劳太少,要求重修条款。颜家自度别无他法,不得不答应。他们提高了人头费,以应付新的、更多的军装开销。

    颜魁槐的记述止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呼吁族人凡事要通情达理,满足朱家后人的全部要求。如果正军回来索取更多盘缠, 族人务必“处之以礼,待之以厚利,庶无后患 ”。颜氏族人也许没什么机会遵行颜魁槐的嘱咐,因为半个世纪后,明朝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清王朝,在军队动员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针。

    颜魁槐受过良好的教育,科举及第,仕途得意。但是,他的记述不是站在学者或官僚的角度写下的。它既非哲学沉思,亦非政策分析,只是一份家族内部的文书,被录入族谱,主要供族人浏览(我们将在后文的讨论中发现,颜魁槐也意识到,有朝一日,这份内部文书可能会作为呈堂证供交由判官过目 )。它阐明了颜家为满足朝 廷要求而做出的各项安排,并证实着这些安排的合理性。它的时间跨度逾两百年,几乎与明王朝相始终。

    军户与日常政治

    像颜魁槐的记述这般,由家族成员出于自身动机撰写、继而被抄入族谱的文书,能够为本书的两个核心问题提供答案。这些文本,由普通民众写成,旨在处理、评论日常问题,或许是我们研究明代平民历史的最佳史料。

    在我们能找到的各种资料中,它们很可能最贴近百姓的心声。这些文本,不是从主导动员的国家 的角度,而是从被动员的民众的角度,揭露了明代军事动员的方方面面。它们诉说着生活在明代的百姓,如何一方面苦苦应对来 自国家的挑战,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国家提供的机会。我撰写本书的主要动力,就是要将百姓的巧思和创意告诉读者。

    我将努力论证,他们的策略、实践、话语构成了一套政治互动模式。这套模 式,不仅见于士兵之中,而且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独属于有明 一代,亦曾显迹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甚至在其他国家和地区, 也可寻见其身影。

    给这类互动贴上“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标签,不见得错,但 这是对历史的“后见之明 ”,有简化问题之嫌,而且将国家和社会人格化了。社会由社会行动者—个人或家庭—构成,但每个社会行动者都在做着自己的选择。大部分时候,他们既不代表社会,也不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他们甚至不会产生这类想法。相反,他们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是他们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物。国家也非有意的,乃至协调一致的行动者。

    国家并不与民众互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民众极少感觉到国家在和自己互动。民众的互动对象是国家的代理人:官员和胥吏。民众照章办事,造册登记,缴粮纳赋。我们可以从自身经验得知,在这类互动中,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我可以不折不扣地遵循政府官员的指示,一丝不苟、尽心尽责地登 记各种文书簿册;我也可以拒绝服从这套程序,如果对方施压,我兴许会逃之夭夭,或者干脆揭竿而起。当然,民众和国家的绝大多数互动介于上述两个极端之间,对我们来说是这样,对古人来说也是这样。

    此外,虽然有些政治活动没有涉及与国家制度或国家代理人的直接互动,但这并不是说国家对这些活动而言无关紧要。国家的影响力无远弗届,无论其代理人是否在场。国家的制度和管理结构, 是世人生活背景的一部分。在颜魁槐的记述中,军队将领和征兵官吏均未现身。如果我们就此认为国家缺席了颜朱两家的族际交涉与内部磋商,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征兵制度是他们一切互动行为的背景。国家或许没有直接介入两家人的协商,但肯定是其中的利益相关者。这类协商很难被归入某一常见的政治行为范畴。可是,若无视其政治属性,将大错特错。

    其实,很多政治行为往往只是一种平凡而日常的互动:介于被动服从和主动反抗之间,不直接牵涉国家或其代理人。在这个中间地带,百姓间接地而非直接地与国家机构、规管制度及国家代理人打交道,反客为主,移花接木,以求其得以任己摆布、为己所用。百姓为了应付与国家的互动,琢磨出许多策略,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些策略呢?显然不能简单地按照官方文书的说法,给 它们贴上“犯上作乱”或“行为不端”的标签。为了突破“顺从”“反抗 ” 二 元 对 立 的 局 限, 我 选 择 了“ 日 常 政 治 ”(everyday politics)

    这个术语。正如本·柯尔克夫烈(Ben Kerkvliet)所言:

    日常政治,即大众接受、顺从、适应、挑战那些事关资源的控制、生产或分配的规范和规则,并通过克制的、平凡的、微妙的表达和行为完成这一切。

    日常政治的“策略”,是一种本领和技巧,可以被掌握或传授; 或者说,它是一种“被统治的艺术 ”。这一概念的灵感,显然来自 福柯笔下的“统治的艺术”以及斯科特所说的“不被统治的艺术”。 正如福柯对“统治的艺术”之重心变化的描述,本书希望刻画出“被 统治的艺术”的历史。本书与斯科特的大作在书名上仅一字之差, 希望读者不要以为这只是在玩文字游戏。

    我想借此表明一个严肃的观点:明朝(及中国历朝历代)的百姓和斯科特笔下的高地居民(zomia)存在本质差异。前者的“被统治的艺术 ”,不是一道简单 的要么“被统治 ”,要么“不被统治”的选择题,而是就以下问题 进行决策:何时被统治,如何被“最恰当地”统治,如何让被统 治的好处最大化、同时让其弊端最小化,等等。

    对明代百姓来说,日常政治意味着不计其数的权衡斟酌,包括掂量顺从或不顺从的 后果、评估各自的代价及潜在的益处。 强调这些权衡斟酌,并 不意味着把百姓的所作所为简化为在理性选择驱使下的机械行事 (相反,他们是目标明确、深思熟虑的行动主体,通过有意识的努 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同时,也不意味着将他们的努力矮化 为“操纵体制……把自身损失降到最低”的一个程度。

    操纵体制 的现象很可能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但是,百姓如何操纵体 制,为何要这么做,为此动用了哪些资源,对体制的操纵如何重 塑了他们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历史研究中有意义的,乃至亟 须探索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承认百姓有能力知悉自己 与国家的关系,并应付自如。换句话说,他们有能力创造自己的历史。

    本书将通过军户的故事,考察明代的日常政治。我们会结识彰 浦郑氏一家,他们通过修改族长遗嘱,解决了怎样在家族内部定夺 参军人选的问题;福清叶氏一家,他们通过维持与戍边族人的联络, 化解了地方恶徒的刁难;福全蒋氏一家,他们仗着自己在军中的地 位,参与货品走私和海盗活动。此外,还有很多很多人家,以及他们精彩绝伦的故事。

  • 读书记之“大唐西域记:五个西域古国的念想等”

    作者:lowendall 发布时间:2015-01-05 07:49:15

    读书记之“大唐西域记:五个西域古国的念想等”

    读玄奘《大唐西域记》。

    (一)5个唐代西域古国的念想

     1.屈支国。《大唐西域记》卷第一中记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萘。桃。杏。……气序和。风俗质。……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匾匾[匚虒]也。”大概就在今新疆库车县,当地有克孜尔千佛洞。曾任英国皇家海军随军牧师,后为伦敦大学学院汉学教授的塞缪尔·毕尔[Samuel Beal,1825-1889]所译《大唐西域记》[Si-Yu-Ki: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by Hiuen Tsiang. 2 vols. Translated by Samuel Beal. London. 1884.]就音译为K'iu-chi。塞缪尔·毕尔精通汉语、梵语以及巴利文。1884年,该书一经付梓便风靡欧陆。这一年是中国的光绪十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承认法国为越南保护国,台湾刘铭传击退炮轰基隆的法国军舰,而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竣工。23年后,匈牙利人马克•斯坦因更是对此书手不释卷,于是在1907年怀着梦想、带着队伍来到了敦煌。“屈支、库车、克孜尔……”,我口中念念有词。尽管这些古今的读音彼此接近,可遥遥远去的历史意味却大不相同。顺便一提,子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法师兴许早有料见,“风俗质”的屈支国除了伎乐,更因千年后的乱世而知名。此春秋笔法!

     2.梵衍那国,梵语Ba^miyan,位于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中,又称巴米安国,据载隋唐时曾来中国朝贡。《大唐西域记》卷第一中记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有宿麦。少花果。宜畜牧。多羊马。……淳信之心。特甚邻国。上自三宝。下至百神。莫不输诚。竭心宗教。……王城东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可见,5世纪的佛教在梵衍那国的兴盛地位。这段记载中“高百四五十尺”的石佛立像,即后来闻名世界的巴米扬大佛。梵衍那国后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后受伊斯兰教统治。2001年,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损毁殆尽。文字为历史拾遗补缺,遗迹为文字拾遗补缺,人通过历史认识自己,如果连历史都消失了,我们还能知道自己是谁么?

     3.犍陀罗古国。又称香风国,一说即如今阿富汗的坎大哈(Gandhara)省。《大唐西域记》卷第二中,玄奘曾写道:“健驮逻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人性恇怯。好习典艺。多敬异道。少信正法。”健驮逻,又作“犍陀罗”,犍字可能在唐代念做“甘”,梵语发音也作Gandhāra,可以佐证。

    据说这里造像艺术风格即所谓希腊-印度式,曾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敦煌、云冈的石窟造像艺术。人们所见的佛菩萨像,多披希腊式大褂,衣衫变薄,褶皱迎风,面庞圆融,唇须上翘。而汉译“香风国”名,也极富文学意境。就如同她千年前精湛高超的造像艺术一样,音乐舞蹈也是美得令人惊叹!可见艺术常常比宗教、思想,甚至普遍价值观更早通得人心。

    4.迦湿弥罗国。又称个失蜜国,即如今的克什米尔地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第三写道:“周七千余里。四径负山。山极峻峭。……土俗轻僄。人多怯懦。国为龙护。逐雄邻境。容貌妍美。情性诡诈。好学多闻。邪正兼信。”小时候就听说过印巴停火线,地图上一条蜿蜒的虚线总是跟克什米尔联系在一起。如今克什米尔三分天下,其一归巴基斯坦所有,其余归印度所有,即印度所谓查谟-克什米尔邦。原本一个远古的小国,便这样被瓜分了。

    顺便一提古代外来文字的汉语音译,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为何古人总喜欢将用一些奇形怪状的字词,诸如“个失蜜国”,难道此国中无蜜吗?再如“缚喝国”(古大夏都城,今阿富汗北部巴尔夫市[Balkh],另有译作捕喝国、薄怯罗、缚叱等),是要捆绑起来骂一顿吗?又如所谓“秣底补罗国”、“阿难陁补罗国”、“狼揭罗国”等古代国号,所在多有,总令人见字联想处处荒蛮画面。当然好名字的也有,如上文所提“香风国”、“珠利耶国”、“信度国”、“活国”等,但数量与《大唐西域记》中所记139国相比,实在不足齿数。今人则大不同,诸如英伦、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义大利等国号,也不胜枚举。

    5.波剌斯国。即波斯国,今伊朗。汉字发音令人抓狂:“刺”字有(腊)和(次)两种发音,完全不相干:随口字偏旁的念腊,如“喇嘛”、“喇叭”,但也有例外,如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提到的“花刺子模”(波斯语音:Khwārazm)帝国。波剌斯注音Persīa,因此刺字或许唐代念作“蜡”。《大唐西域记》卷十一中记载:“波剌斯国。周数万里,国大都城号苏剌萨傥那。……引水为田。人户富饶。……人性暴躁。俗无礼仪。文字语言。异于诸国。……天祠甚多,乃提那跋外道之徒之所宗。”关于苏剌萨傥那,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季羡林认为梵语对音为surasthāna。故此也称苏邻国(Suristan),或说即巴比伦城(Babylonia),公元前539年前后波斯帝国的都城。所谓“提那跋外道”也是梵语音译,意为太阳。所谓“天祠”,即祆[音先] 教(又称火祆教、拜火教)神庙,在如今的印度、伊朗还有信徒。据说拜火教开创者为琐罗亚斯德(Zoroaster),被尼采写进了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

     

    (二)记录故事的习惯

    古印度人不喜欢记录历史,大概跟他们的宗教情怀有关。婆罗门教热衷于与天神对话,而小乘佛教则以个体的极致圆满为追求。相传,阿罗汉圆寂时会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四句话令我震撼不已,常常感慨万分。试想若能达到如此境界,难道还不足以称之为圆满成就之人?所以说,实在了不起!出生入死,宛若出入门庭。既如此,则俗事和日常事务自然无需挂碍,更不必记录了。相比之下,中国人则大为不同。历史意识似乎很早便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无论是尚书春秋史记,编撰者都很自觉。即使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孔子,也曾认真做过历史编纂的案头工作。中央权力机构也很早就对记录历史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曾有记载:“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不啻如此,这些记录故事的官员后来还成了有权上谏皇帝、下察官员百姓行为的监察御史。修史的文人成为帝国庞大官僚体系的核心机关,这也是中国一大特色吧。所以,这么深沉的历史分量,有时也会让人为之受累。

    记录故事的习惯,其实是一种历史意识。事实上,历史意识并非自古就有,有些方面则要待到近代才有,譬如艺术史。以音乐为例,古典乐迷津津乐道的巴赫、海顿——他们同时代的人(包括作曲家本人)对自己的音乐是毫无历史意识的。至少可以说,当时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史或音乐史的观念。甚至连“作品”这个概念都尚未被音乐家们统一认识,譬如作曲家常常会写信说:“哦,我的主人,最近为您谱写了一首音乐(而不会说“一部作品”)。至于演奏家,对他们来说,表演更类似于某种服务或巧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海顿身为宫廷乐队长,却仍要身着仆人的工作服了。作品通过历史家的叙事,成为被书写的对象,进而转化为书写了的历史。历史书写固化了学者普遍认可、或仍有争议的知识、观念(比如天才、作品、艺术水准)。而我们如今端坐在音乐厅或歌剧院,正襟危坐地聆听巴洛克、维也纳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想象自己所体验的是17-18世纪欧洲人的音乐精神世界。但事实上,这恐怕是聆听者脑海中的幻象。因为,巴赫显然并不知道自己写的作品叫做德国巴洛克音乐,海顿也不认为他的弦乐四重奏与古典风格有什么关联。甚至直到1880年,艺术评论家E·T·A·霍夫曼还认为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是一种“浪漫派”的代表。不妨想象,假若霍夫曼的观点被主流历史学所接受,当我们今天坐在音乐厅里聆听海顿的时候,头脑中风起云涌的诸多风格标签、作品观念,就不是“古典”二字所能统辖的了。

    当然,历史意识所导致的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恐怕也要归咎于欧洲人对历史的态度。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开始挖掘音乐表演中历史维度的最大潜能,一种建立在历史音乐学、考古学基础上的观点认为,19世纪浪漫主义扭曲了古典音乐的原本面貌,当代应当致力于还原巴赫,甚至更早时期音乐的真面目。于是,人们开始热衷用古代的乐器、演奏方法、服装道具、音乐环境,乃至所有一切能够仿制或复制的东西,倾力打造出回到某个作曲家时代的“系统的人工制品”——一种为了申明原教旨而苦心孤诣的行为。极端主义者甚至连听众有时候都不放过,最好男人们穿上燕尾服,戴上假发;女人们则把腰部勒紧,盛装打扮,缓缓步入歌剧院。假设这些一切条件都已具备,乐队、演员、听众(其实也是“演员”)、全体演职人员完美配合,默契合作,那么在听完《费德里奥》之后,这些绅士淑女们能说自己如同贝多芬时代的听众一样,真实不虚地聆听了他伟大的歌剧吗?

    当然不能。诚然,有许多东西是可以精确复制,或真实再现的(譬如数学、某些逻辑概念),但有一个东西不在此列,那便是个体意识。我们不可能回到历史,即便在艺术经验中也是如此。历史就是过去了的一切。具有历史意识的聆听,意味着(比如)像巴赫时代的听众那样去听巴赫的作品(想象我们成功回到那个时代),就要进入一种非历史意识的聆听状态,但是不要忘记,此处标榜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意识的表演运动——这简直矛盾得不可理喻。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话在艺术经验中再次奏效。我们只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后代人也不可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即便用逼真的艺术幻象唤起历史想象,也是以个体经验所构筑的世界。当阿罗汉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想,这是最真实的历史话语。

    (三)国民性的差评与点赞

    最后谈一个有趣的,即玄奘对各处民风的点评,它们读起来也令人饶有兴味。

    有形容民风比较野蛮的,如阿耆尼国“风俗质直”,屈支国“风俗质”,梵衍那国“风俗刚犷”,迦毕试国,“人性暴犷。言辞鄙亵。”梵衍那国“风俗刚犷”。毗罗删拿国,“风俗猛暴。人知学艺。”半笯嗟国,“风俗勇烈。……人性质直。”波理夜呾罗国,“风俗刚猛。不尚学艺。”婆罗吸摩补罗国,“风俗刚猛。少学艺。多逐利。人性犷烈。”

    有形容喜爱计较利益的,如羯霜那国,“志性恇怯。风俗浇讹,多行诡诈。大抵贪求。父子计利。”

    有形容人民性情狡诈的,如滥波国“国俗丰乐。人尙歌咏。志性怯弱。情怀诡诈。更相欺诮。”乌仗那国,“人性怯懦。俗情谲诡。”钵露罗国,“人性犷暴。薄于仁义。无闻礼节。形貌粗鄙。”僧诃补罗国,“人性猛。俗尚骁勇。又多谲诈。”乌刺尸国,“俗无礼义。人性刚猛。多行诡诈。”

    有形容喜爱艺术,追求知识的 ,如健驮逻国,“人性恇怯。好习典艺。”曲女城国,“风俗淳质。容貌妍雅。……笃学游艺。谈论清远。”阿逾陀国,“风俗善顺。好营福。勤学艺。”劫比他国,“风俗淳和。人多学艺。”

    说人家长得漂亮,但喜欢耍小聪明的,如迦湿弥罗国,“土俗轻僄。人多怯懦。……容貌妍美。性情诡诈。”

    有骂人不讲理的,如磔迦国,“风俗暴恶。言辞鄙亵。”

    说人家长得丑的,如阇烂达罗国,“风俗刚烈。容貌鄙陋。”睹货逻国“志性恇怯。容貌鄙陋。粗知信义。不甚欺诈。”

    说人家长得丑,还喜欢骂人的,如曷逻阇补罗国,“风俗猛烈。人性骁勇。……形貌粗鄙。性情猥暴。语言庸鄙。礼义轻薄。”

    形容人民淳朴善良,勤学好问的,如秣菟罗国,“风俗善顺。好修冥福。崇尚德学。”秣底补罗国,“风俗淳质。崇尚学艺。深闲咒术。”设多图卢国,“风俗淳和。人性善顺。上下有序。敦信佛法。诚心质敬。”瞿毗霜那国,“风俗淳质。勤学好福。多信外道。求现在乐。”垩醯掣呾逻国,“风俗淳质。”阿耶穆佉国,“人淳俗质。勤学好福。”鞞索迦国,“风俗淳质。好学不倦。”

    当然,拼拼凑凑这么多,并不是意在总结中国人自古如何批评别人,而是想说,即便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自诩礼仪之邦的高傲,或认为这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份皇帝交代的任务,我都喜欢其中的真切可爱。我们能从字句间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和认真。——至少,这些评价还有着地理人文的参考价值吧。其实,即便今日,我们何尝不是带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观看着那些他者?以上所记之处,既然是对俗人俗世的评价,就必然要以“俗里俗气”的标准来予以打量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经典(139+)
  • 中评(508+)
  • 赞(154+)
  • 内涵好书(402+)
  • 四星好评(99+)
  • 博大精深(549+)
  • 五星好评(592+)
  • 购买多(305+)
  • 好评(551+)
  • 二星好评(214+)
  • 在线转格式(608+)
  • 赚了(215+)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格: ( 2024-12-21 05:26:31 )

    OK,还可以

  • 网友 权***颜: ( 2025-01-06 07:27:13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步***青: ( 2024-12-16 00:05:53 )

    。。。。。好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03:04:34 )

    强烈推荐!!!

  • 网友 国***芳: ( 2025-01-01 12:44:56 )

    五星好评

  • 网友 相***儿: ( 2024-12-13 00:27:5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戈***玉: ( 2025-01-06 23:32:59 )

    特别棒

  • 网友 龚***湄: ( 2024-12-21 12:11:39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沈***松: ( 2025-01-07 13:54:2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訾***晴: ( 2024-12-23 12:17:1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宓***莉: ( 2024-12-16 06:40:1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家***丝: ( 2024-12-13 00:41:17 )

    好6666666

  • 网友 温***欣: ( 2024-12-22 21:19:2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潘***丽: ( 2025-01-05 15:38:1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焦***山: ( 2025-01-09 15:02:03 )

    不错。。。。。

  • 网友 方***旋: ( 2024-12-30 21:38:28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