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新时代阐释:重解核心关键词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共产党宣言》的新时代阐释:重解核心关键词精美图片
》《共产党宣言》的新时代阐释:重解核心关键词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共产党宣言》的新时代阐释:重解核心关键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033318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
  • 页数:177
  • 价格:28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40

内容简介:

以问题激活《宣言》,让《宣言》走向时代。立足文本,面向现实,以独特话语重新解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产阶级、阶级斗争、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私有制、联合体、革命、共产党人等关键词,写出新观点、新见解、新结论,解答我们的时代问题和思想困惑。这本书不是《宣言》的导读版、简化版、通俗版,不是“照着讲”的作品,而是“接着讲”的作品,是经过逻辑重构、可以独立成册的作品,是让《宣言》真正走进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的作品。


书籍目录:

序言 今天应该如何读《宣言》?001

1.要读多少遍才能读懂?002

2.是政治文本而不是学术著作?003

3.是历史文件而不是时代作品?005

4.什么才是正确打开方式?008

一 阶级:与等级有何差别?011

1.阶级究竟是什么?012

2.别把阶级当成等级015

3.阶级分析法的限度018

二 资产阶级:也有它的历史使命022

1.作为“资本家阶级”的资产阶级023

2.资产阶级的“功”与“过”026

3.“资产阶级的灭亡”是谁的灭亡?029

三 世界市场:讲述全球化背后的故事032

1.是谁缔造了“世界”?032

2.客观审视全球化进程035

3.资本扩张通往何方?037

四 无产阶级:在今天还存在吗?041

1.如何界定“无产阶级”?042

2.无产阶级的未来形象046

3.无产阶级凭什么行?048

五 阶级斗争: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052

1.只是作为阶级行动的一种方式052

2.今天还要不要讲阶级斗争?056

3.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阶级问题058

六 中间等级:今日中产阶级的“前世”060

1.被忽略的“中间等级”061

2.不是阶级的“中产阶级”065

3.中产阶级社会值得期待吗?068

七 社会主义:并非八仙过河各显神通073

1.社会主义也有反动之说?074

2.重估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078

3.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如何理解?081

八 共产主义:“幽灵”必然附身显形086

1.不要还把共产主义视作“幽灵”086

2.共产主义的三个根本主张090

3.“思想上的共产主义”也很重要094

九 私有制:有没有可能消灭?097

1.什么是“私有制”?097

2.如何理解“消灭”?101

3.私有财产的终结104

十 联合体:如何才能实现?108

1.阶级问题如何最终解决?109

2.政治权力何以失去政治属性?111

3.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什么样的?114

十一 革命:不仅仅是暴力的118

1.不可被侮辱的革命118

2.“革”不是目的,“命”才是121

3.更为艰巨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123

十二 共产党人:何以不忘初心?127

1.代表谁的利益?127

2.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先进性130

3.近期目的和长远目标的统一132

附录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36

后记173


作者介绍:

陈培永(1981- ),山东单县人,哲学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中国改革大逻辑》《党性是什么》等5本,以及《资本的秘密》《共产主义的原貌》等“经典悦读系列丛书”10本。6集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4集电视理论节目《马克思与新时代》主讲嘉宾、主要撰稿人。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以问题激活《宣言》,让《宣言》走向时代。立足文本,面向现实,以独特话语重新解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产阶级、阶级斗争、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私有制、联合体、革命、共产党人等关键词,写出新观点、新见解、新结论,解答我们的时代问题和思想困惑。这本书不是《宣言》的导读版、简化版、通俗版,不是“照着讲”的作品,而是“接着讲”的作品,是经过逻辑重构、可以独立成册的作品,是让《宣言》真正走进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的作品。


精彩短评:

  • 作者:为了让生活继续 发布时间:2009-07-09 09:16:17

    错手

  • 作者:死不了就还好 发布时间:2015-02-28 23:57:26

    很法律的语言 外行读起来毕竟有些枯燥 但能看出作者对审讯语言颇有自己的见解

  • 作者:Lilian 发布时间:2017-02-02 12:26:10

    只有我觉得简直没办法读下去呢,生搬硬套,完全没有可读性啊

  • 作者:António 发布时间:2023-12-29 19:53:20

    课余时间刷完,感觉读英文论文都快了很多。

  • 作者:戴恩米斯的月光 发布时间:2010-12-20 21:17:26

    悲伤的故事,写给成人的痛苦啊

  • 作者:九月九的酒 发布时间:2022-09-29 10:31:44

    读了二十页,看不下去了。想起了爱情公寓里的话,你连楼上的叫什么都不知道,却关心外星人。(和书本身无关)


深度书评:

  • 借用北京遇上西雅图一句话

    作者:shelter 发布时间:2016-04-15 13:06:02

    不仅仅针对书本内容,只是用来怀念。也许对我们来说,生活总有很多不如意,也总有不由自己的妥协,也许在最美好的梦里,我们会活得更自己,会过的更自由。可是生活本来如此,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只能在仅有的一次人生里,不悔。在我们即将老去时,再说,如果我当时并没有这样,我可能并不会遇到你,然后微笑的离去。

    我想,这大概就是读过这本书,我最想说给自己的话。

  • 刘醒龙小说《蟠虺》的三重象征

    作者:刺客铁之陀 发布时间:2014-12-09 08:05:48

    刘醒龙小说《蟠虺》的三重象征

    凭借《天行者》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刘醒龙,趁热打铁推出了他的新作《蟠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这部小说以其独具一格的故事脉络、生动细致的人物刻画和不动声色的美刺讽喻,自然会受到读者的热情关注。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踏实的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关于这类小说,中国新文学里是有“学人小说”这一脉的。远不溯及,光是世纪末成长起来的小说家就蔚为大观,他们不同于鹿桥对“老大学”之追忆,而是采取直击当代校园生活的方式。如果说80年代中期的《你别无选择》、《穆斯林的葬礼》等,隐约可以读出《未央歌》的回声;但随后的《所谓教授》、《桃李》等,则显然更愿意追摹钱钟书的讽刺笔墨。而时间愈近,则讽刺的深度也随之加大。从简单的漫画式的勾勒“学人”之不足,如李劼《丽娃河》,到先锋式的叙事手法和反讽化的思想深度两个层面共同开掘,渐渐地打开了多重的维度,具有代表性的有《欲望的旗帜》、《成人之美兮》和《风雅颂》等;学人小说的题材也渐渐从校园之内辐射到象牙塔之外,作家的笔墨也不再留恋简单的故事刻画,而深入到学人所处社会与制度的肌理深处,试图用带着血的笔尖来刺痛出黑色幽默的笑中泪。《蟠虺》的出现,就是根植于这样深厚的土壤,我们如果能把其纳入这样一个脉络当中,似乎能更好地进入一个历时与共时的批评空间。

    一、草灰蛇线的“蟠虺”情节

    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的小说。这部小说里,表面上每个人都文质彬彬,道貌岸然,但是,暗藏的盘根错节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可以看出作者在挖掘人性、表现良知和名利的纠结斗争方面所做的努力。没有《风雅颂》不受控制的疯狂,没有《丽娃河》黑白分明的淋漓,也没有《欲望的旗帜》强烈刺激的情节,更没有《成人之美兮》中透不出气来的悲观失望。它平白质朴的语言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埋好的伏笔,故事的背景从二十多年前郝嘉的跳楼自杀,到八年前郝文章偷窃国宝,直到楚学研究会的即将成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最终都万溪奔流汇入大江。而真正的情节开展却是在郝文章出狱前后。三十年的背景面对跨度一年的叙事时间,我们能看出作者在场面调度方面的手腕。从学术争鸣,到权力争斗,从爱恨情仇,到偷天换日,从家长里短,到是非功过,目不暇接的情节像夏日藤蔓般铺展开来。《蟠虺》作为题目,其第一层象征就在于情节。

    这本以“学人”为核心的小说,却没有局限于一般知识分子小说的窠臼,而是大胆融入官场小说和悬疑小说的元素,甚至成为主要叙事推动力。这样,在事实层面上,不仅加强了可读性,还拓展了这一类小说的容量。值得一说,格非的小说《欲望的旗帜》算是此类拔尖之作。格非以其一贯的先锋性,渲染出来的江南氤氲使得其在文字上出奇的黏着,而其多线条叙事的“迷宫”,极大地挑战了读者的智力,读起来会有一种饶有兴味的咀嚼感。其实,作者在骨子里还是表现出了对于叙事对于语言的迷恋,在这两个层面中间,我们大多数人可以看到的是人的欲望,一种不真实的欲望,一种对过去回忆的执迷,对现在境况的迷惘,对未来理想的无谓。而《蟠虺》与之相较,“先锋”之不足,恰恰成全了它现实主义的朴实作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现实主义更多的来自于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文学中占有绝对优势,正因如此,才符合了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也符合了大众的阅读期待,顺畅之所得,也是平滑之所失。新时期小说所继承的诸如意识流、荒诞派、存在主义、新小说和魔幻现实主义等资源,却没有在《蟠虺》中体现。放入学人小说的脉络中,它当是锦上添花之作,而无雪中送炭之品,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二、鱼龙混杂的“蟠虺”人物

    可以看出作者在情节上花费的心血颇多,这导致分配在人物上的笔墨不能平衡。尽管这样,《蟠虺》还是以其直击生活的勇气,把从研究所,到官场,再到监狱,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写了个遍。以曾本之为中心,辐射开来他的家人、他的学生、他死去的和活着的朋友,以及相关的新旧两代省长和相关人物,而颇为用心的是塑造了一个“盗亦有道”的老三口及其情人华姐。

    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当中,我们理应期待郑雄应当是最有深度的一个。事实上,我们对于郑雄的认识,前半部来自侧面的“春秋笔法”,从过度阐释的溜须拍马,到蛛丝马迹的急功近利,这是作者埋下的伏笔。但是,其所营造的反差气氛远远不够,直到第二十二章,此书过半,众人去吊唁郝嘉墓之时,郑雄的形象还不曾清晰。而后来对于郑雄的所作所为,作者显然保留了相当大的评价空间。但是,郑雄在随后的交代中已然不近人情(如共枕八年,说走就走),其所作所为和其无力的辩白之间构成的落差使这个人物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所谓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至少无法更好理解郑雄的矛盾。而另方面,一些边缘人物的设计也超出了其人物设定,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楚楚。从叙事的角度来讲,楚楚的效果,是在关键时刻来几处童心未泯却又直击现场的话,但这需要极其自然的笔法和深刻的生活体验。回到文中,一方面,楚楚的言谈举止并不太符合一个八岁孩子的表现,另一方面,叙事的内驱力又过分依赖楚楚的妙语,导致这个人物的行为是“被安排”的结果:叙事顺畅了,人物却生硬了。

    作为重中之重的曾本之,塑造的则相当成功。这成功不是说其人物内心多么复杂,更不是说其典型化程度多么高,而是在作者过分倚重情节的同时,曾本之是贴合着故事而走的人。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曾本之作为主角承担着叙事动力的主要部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曾本之的塑造则极为本分。“本分”一词在当代沾染了太多贬义的成分,所以,《丽娃河》里的龙在田是一个纯度太高的人物,寄托了作者太多的抱负和意气;《欲望的旗帜》中的曾山又在迷宫般的叙事中与读者的视角暧昧不清;而《风雅颂》中不堪入目的知识分子人格破灭又与读者间离太深。反观曾本之,在没有太多技巧的遮掩下,一方面突出了其独立的文化人格(第三部分分析),另一方面,成为读者看清故事的一只眼。与此搭档的马跃之,则稍显游离。但从其名字来讲,一本之,一跃之,显然是作者有意让其各执一端。

    作为小说中重要的潜在人物——郝嘉,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自杀,但其精神灵魂却一直漂浮在小说当中。如果说承担叙事的曾本之是独立人格的显性存在,那么,郝嘉与郝文章与万乙则构成了这一文化人格的良性循环。显然,作者把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光辉带入到21世纪,是有其缅怀或启封的意图。如果结合郝嘉生前的风波,就能更好地理解作为理想主义象征的郝嘉在八十年代末随着理想主义一同殉亡的深层原因。而其子郝文章则是担负其父未竟之事业,当看成郝嘉精神的内在延续。而学界的理想主义的新生苗头显然是放在了万乙身上,但这和方兴未艾无关,更没有达到蔚然成风。如果过度阐释一下,乙为天干,五行属木,作为次位的“乙”,征为幼苗或出芽。而其姓万,极言其多,则为祈愿。联系曾本之,可明白一木之本和一树之末的循环。这可能是作者有意为之,也能可是偶然巧合。与此类相类,老三口虽谓诨名,却呈“品”字,盗亦有道之说当来于此。限于笔墨,老省长、熊达世、沙璐、柳琴等,虽各有特色,但皆因情节的过度强化而让人物有了滑向玩偶的危险。

    题目“蟠虺”作为题目来讲,本身就是象征。一方面指代青铜重器上繁复美丽的纹饰,成为全部故事围绕的中心;另一方面,象征书中人物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复杂多变的内心思考。更重要的,相由心生,正如书中讲,“有的人说蟠虺是龙,有的人却看成蛇。”这句话当是全书的点睛之笔。

    三、精神衰落的“蟠虺”

    作者才华横溢,把楚学院和东湖写得让人神往,对典故的运用也非常精当,虽然有些地方有卖弄文字掉书袋的感觉,驾驭文字的能力还没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能感觉到作者在追求的那种感觉和境界,至少是用非常认真诚恳的态度写这本书的。这就为本书打下了深厚的楚文化基础。但我们更为感兴趣的是,不论老一代曾本之郝嘉马跃之,还是新一代郝文章郑雄万乙,作为学人,早已失去了方鸿渐们的可爱可怜,文化脉象却气若游丝,是何使然?

    首先要说明的,这种文化血脉的流失,不是作家的问题,恰恰是作家如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一句反映论的话反感,但我们所谈的小说就是一位刚刚获得主要以表彰现实主义创作奖项的作家)。在当代中国,知识的价值被资本和权力一再置换,知识本身已经不再是一个自足的存在。而且,运用知识的方法渐趋掌握在权势者手中的,或者说,只有掌握在他们手中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知识才能运作起来。由此可见,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所谓知识是谓丑陋,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纯粹知识,更多的是指权势者们运用的符号。这种所谓的知识,喂养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知识分子”。与这个知识和权力建构起来的结构体系的关系,成为了辨别熙熙攘攘的学人的重要标准,而一些知识分子因此成为权力和资本附庸的强大象征。对小说《蟠虺》的阅读,可以成为讨论这一问题的一个起点。

    曾本之的独立人格,是在其已功成名就之后才越发彰显。而其功成名就之前的精神脉络,却模糊不清。前半部小说中,曾本之的行为全靠被动的接受,如果说这是为了情节的铺展,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在后半部小说中,曾本之身上除了一个作为学人标志的纯粹的独立人格,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与老省长的权力的挣扎,而应体现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弘毅”精神,除了概念化的表达,乏善可陈。郝文章的锒铛入狱,虽为陷害,徒增其命运之悲壮,与他的精神人格却没什么关系。郑雄作为挣扎在人格、良心和权力之间的人,是最好的人格分析的样板,却在作者温柔的态度和节省的笔墨下变得模棱两可,所谓“中间人物”论都无法在他身上有效施展。万乙的人格风貌,初露端倪,如果在文学史找寻其前身,大概就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林震,可万乙又没承担主要的叙事功能。而唯一把八十年代学人风貌带入现实的就是郝文章,可是,他却早已仙逝二十多年。所以,我们能够看出这些人物,有的像未脱俗世的隐士高人,有的像纵横捭阖的政府官员,有的像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然而,知识分子之所以为知识分子,是因为他们能够在精神上超越一时一地的利害关系,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蟠虺》中所看到的,是当代中国学人精神的衰败。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述异志》)然而书中浇铸无数回的“蟠虺”,一次又一次失败,那滚烫的铁流最终也无法灌注新时代的蟠虺。

    四、趣味不明的蟠虺

    另外书里很多地方未曾交待明白。比如曾本之提出“失蜡法”的动机;马跃之写甲骨文信的动机,邮局能不能给送到手中;曾本之作为考古学家是否能评院士。这都无伤大雅,作者故事已经精心安排,求全责备话就免了。但值得深思的一点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方式和人物本身的趣味却让人疑惑不已。

    首先,欲望化的修辞和表达削弱了这本小说和人物应有的文化深度。比如大量的突兀的肉欲比喻,如“谢谢你的恐怖故事,让我们在恐怖的环境中享受从未体验到的性高潮”(27页,242页,294页,298页,312页,323页,333页等等)。这是万乙发给沙璐的短信,可能是作者对当下年轻人表达方式的一种认识,可是,在艺术化的表达中,要考虑整个文本的语境,比如《废都》和《白鹿原》,陕北民风造成了那样的语言,扎根于他的土地之上而不会让人觉得反感。真实的生活语言如果未经加工而进入到小说当中,虽然能给人一种新鲜活泼的感觉。可是,整本《蟠虺》的基调都不是欲望的挣扎和煎熬。更何况发短信的万乙作为考古学博士,我们难道要把他阐释成一个因搞学术而性压抑的高材生吗?我们以为不妥。与此类似,连带着曾本之和马跃之都变得形容猥琐。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这些欲望化的比喻可以出现,但是小说中的人物自有一套属于他的语言。如果只是为了陌生化的表达或是直接犀利的描写,大可不必牺牲人物的精神人格。

    其次,书中多次出现“伪娘”和“姐弟恋”等时下新鲜词汇,甚至不惜笔墨借马跃之之口为曾本之讲解何谓“伪娘”。通过这些段落,我们知道,作者虽然能看出现代生活方式的历史发展趋势,但对于所谓的现代生活诠释方式却让人稍有不适,致使曾本之与马跃之本来应该达到的思想高度大为减低。不过,书中涉及到的当下热点事件,如正雄出场时提及的“麻辣教授”和“有个身份特殊的男人闯进设在成都的美国领事馆”等真实与虚构的穿插,都让自足的文本意义流溢出来,令读者、虚构的文本和真实的新闻之间形成了互文关系。

    最后,整篇小说带有一种宿命论的色彩,而且这种宿命感越到结尾越是强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因为文化负重所带来的一种氛围,如一再强调的国之重器和君子之德。但是,围绕青铜器所发生的生死情仇,都带有一种“天道有常”的强制力,在结尾仿佛又回到“因果报应”的轮回当中。这样的文化和道德寄托,不如说是一种过于成熟的中国文学的惯性。我们只拍案叫好于作者故事的圆满,而不会深思于其间命运之无常。

    值得一提的是,放下艺术论不谈。作为写作者,刘醒龙用极大的勇气和智慧,辛辣地讽刺了染指文化的权贵阶层,上至新旧两代省长,下至狱卒看守,尤其显露出作者对世俗透辟的见解(如243页—244页)。这在当代中国,尤其以现实主义著称的作家当中不为多见。《蟠虺》之为题目,也是整本小说的象征,其万象纷呈的纹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213+)
  • 中评多(677+)
  • 赚了(556+)
  • 速度快(516+)
  • 差评少(139+)
  • 无盗版(598+)
  • 好评多(298+)
  • 盗版少(332+)
  • txt(459+)
  • 无水印(307+)
  • 无缺页(524+)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28 19:23:4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国***舒: ( 2024-12-30 15:27:03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家***丝: ( 2024-12-24 12:02:44 )

    好6666666

  • 网友 訾***雰: ( 2024-12-28 21:33:1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石***烟: ( 2024-12-15 07:31:1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苍***如: ( 2024-12-23 23:05:5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利***巧: ( 2025-01-03 21:15:0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冯***丽: ( 2024-12-10 17:29:2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曾***玉: ( 2024-12-27 07:08:41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孙***美: ( 2025-01-06 10:19:47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石***致: ( 2025-01-09 08:17:3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