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9 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 科目1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真题与攻略(试卷1本)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备考2019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9 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 科目1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真题与攻略(试卷1本)精美图片

备考2019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9 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 科目1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真题与攻略(试卷1本)电子书下载地址

》备考2019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9 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 科目1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真题与攻略(试卷1本)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备考2019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9 基金从业资格证考试 科目1 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真题与攻略(试卷1本)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912634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5.2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35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连木木 发布时间:2022-10-19 16:17:59

    掩卷我意识到,这个故事没有那种我以为会有的绝对的戏剧冲突式高潮,它的激烈、复原、碰撞、新生......被分布在了故事中的各个角落。几条人物线,缠紧又松开,待我意识到时,原来某条线的上一次出场已是最后一次,上一次未明的走向就是他/她的结局,那未知的手术、未明的未来、未说完的话......都随着奥列格的离开消失在视野中。而奥列格呢,他这才宛如真正离开了劳改营,美的花、新的事物、动人的气味、镜中坍缩的身影......索尔仁尼琴无疑使用了隐晦的意象与暗喻,但在那个病人看医学书是禁忌、医科学生也会疑心的年代,即使如此,也难逃“厄运”。

  • 作者:大寀 发布时间:2022-07-13 09:18:48

    要忍过前面,方觉得后面精彩。

  • 作者:小洁 发布时间:2024-04-06 02:09:41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书

    《所谓销售就是要情商高》

    从头到尾好好读了一遍

    本书特别有实用性,全书没有废话

    均可以用到实际行业中

    有很多不错的案例

    描述的通透易懂,看完后启发很大

  • 作者:西西围兜 发布时间:2021-03-28 19:45:26

    我这几天喜欢看的书

  • 作者:林 卓也 发布时间:2016-06-03 00:03:54

    看照片,回忆到当年看过的书,记录一下。

  • 作者:你吃小蛋糕吗 发布时间:2020-08-28 15:34:23

    爱德华·圣奥宾的这五部曲,我单单读完第一本的感受就像鱼刺卡在喉咙里,上不去下不来,整个人浑浊的,想说什么又说不清楚。啊,我的上帝( ꒪⌓꒪)


深度书评:

  • 历史的必然

    作者:鹿野小苑 发布时间:2019-02-21 21:23:09

    这本书试图解释为什么中国文化具有这么强的连续性。作者为此提出了一个概念:漩涡模式。用此来说明中国文化并不是用侵略扩大地盘与影响力,而是这片广阔土地上的人们自觉的被卷入这一连贯叙事的故事中。“满天星斗”为这漩涡提供了新内容,例如:艺术、饮食、文学、服饰等等,但内核却从未改变。

    这个核心是精神的而非物质上的,作者主要总结了3点:汉字、思想系统、天下体系。思想系统指的是一些经典古籍,它们对万事万物有着解释权,也就垄断了思想。不过,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有优势的汉字而产生的先发优势红利?天下体系指的是中国自古并无地理界限概念,四海八荒即为天下。天下之中即为中国,周代何尊上的“余其宅兹中国”就是最好注解。所谓的汉字优势主要是它是象形文字,脱离了语音,故可以通用,使得四方都共享同一故事与思想。汉字与天下体系一起有着最小的排他性。

    同时,书里也对历史性以及中国原生思想做了哲学讨论。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变通思想,也说明了中国无宗教背后的“神性”。所谓神性就是不容讨论的绝对正确,形成一个大一统国家需要这种共识。

    这本10w字的书很有启发性,但可以反驳的点太多。比如思想的兼容性,真要说的话,各大宗教都有兼容性。比如排他性很大的犹太教变化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人会说这些宗教虽然不会禁止其他族群的入教,却会排斥非本教的人。但要入主中国,难道不也要尊儒么?既然有神性,当然同时必有排他性。至于汉字,它的作用的确很大,但为什么日本、韩国并不来逐鹿中原?还不是地理原因么。如果真要去找中国文化与历史一脉相承的必然性原因,个人觉得还是因为地理因素。

    中国文化没有单一宗教,但并不是没有“神性”。就是那天命所授的正统故事,这是一种普通百姓的“人心所向”。但游牧、渔猎、农耕几种文明的天然的信仰不同跟地理环境那么的契合才真正的算是一种必然。

  • 书摘

    作者:夭夭 发布时间:2022-04-23 14:08:46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丛非从

    ◆ 序

    >> 我们的内心需要的是安全感、自由、价值感、意义、亲密,这五大需要构成了我们所有现实烦恼的核心。

    >> 你内心的匮乏感才是问题的根源。当你开始从内心需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你就走上了独立、强大、自主之路。

    所谓的内心强大,就是能照顾好自己内心的需要,以饱满的姿态应对不停变化的外部世界。这个世界会扔给你各种问题,但只要你内心坚定,就足以生发出很多智慧去解决。然后,这些问题都会成为你的经验,让你更强大。

    你缺少的从来不是方法,而是底气。而底气来自内心的丰满。

    >> 小时候,爸爸妈妈教会了我们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却较少教我们如何照顾自己的内心。如果你没学过,那么现在你可以开始学习,学习重新养育你自己。

    如此,你就是内心强大的人。

    ◆ Chapter 01 关系、需要和爱

    >> 人为什么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呢?为什么一定要跟某个人建立关系呢?

    因为人的内心有需要,而关系就是满足我们需要的重要存在。

    >> 我们有三条途径获取自己生存的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自我满足,依靠大自然的恩赐给予,依靠关系从他人那里获得满足。

    >> 人本身具有脆弱性和局限性,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所以人必然需要他人的支持来完善自己,需要他人的力量来为自己做一些加持,来让自己更加完整与圆满。人类也是因为懂得相互需要、相互协作的智慧才建立了伟大的文明,同时也构成了复杂的人际社会,形成了多样的人情关系。

    >> 而且,只有需要持续地存在,关系才有维系下去的动力。一个人不想维系关系了,说明他对你没有需要了,或者觉得你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要了。这也意味着,处理关系,其实就是处理需要。

    >> 当你刚开始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你对他的需要并不太多,但随着你们的互动时间增长,你对他的需要就会产生变化。人就是这样,一旦识别到了一个人可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就会无意识地渴望他满足自己更多。

    >> 如果对方可以完美地贴合着你的需要走,随着你的需要变换出各种满足你的能力,这当然是最让人满意的,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随着相处,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也是必然的结果。

    >> 矛盾,就是在关系中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生发的不满。因此,处理矛盾的本质,其实就是处理自己的需要。

    这时候如果你想好受一点,你就需要学习处理自己的需要。

    ◆ 需要不是爱,需要是爱的反面

    >> 需要不是爱,需要是爱的反面

    需要是一种索取,爱是一种付出

    >> 需要的意思是我希望你来满足我,是希望你做一些事情来让我舒服,是你要以我为中心,是想要你服务于我。而爱则是我想要满足你,是我想做一些事情来让你舒服,是我想要以你为中心,是我想服务于你。

    >> 需要是你要滋养我,爱是我想滋养你。需要是一种索取,爱是一种付出,两者完全出于不同的动力:一个是“你要为我做”,一个是“我想为你做”。

    >> 我们经常说:“我太爱你了,我不能没有你,我接受不了你的离开。”这往往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当我们在为这份真诚和真心感动时,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对对方的需要。需要到不能失去对方,需要到当你不如从前对我好时,我就会认为你不爱我了,需要到你要为我半夜去买好吃的来证明你的爱,需要到没有那个人的陪伴,自己就会无比空虚。

    >> 爱是“我在为你好”,需要则是“你必须接受我的好”。

    >> 是在向对方传递一种善意,而需要则是在向对方传递一种敌意、一种控制。这种感觉仿佛在说:“你必须认同我,如果你不认同我的看法和教育方式,我就会生气。你必须配合我,你不配合我就会激发我的挫败感,我就会受伤,而你不能让我受伤。”

    >> 关系的稳定,来自爱与需要的平衡

    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必然有需要。同时,也必然有爱。

    >> 一段关系中,爱与需要是同时存在也是在时刻变化的,只要爱与需要能够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就是一段可以继续的关系、好的关系。也就是说,好的关系就是:我擅长的地方我来满足你,你擅长的地方你来满足我。我状态好的时候来满足你,你状态好的时候来满足我。有时候我累了,你就来照顾我;有时候你失落了,我就来安慰你。

    >> 长期关系的本质就是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相互满足。

    >> 时常联系的朋友总是会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失恋的时候找闺密痛哭,孤独的时候找兄弟喝酒。我们其实一直都生活在友爱中,只要我们发出需求,一般都能得到相应的回应。当我们接收到他人的需要时,我们也会根据自己当下的能力与状态给出相应的付出。关系就在这样一来一回中形成并稳固。

    >> 一个成年人首先具有界限感。他不会委屈自己去满足对方,不会强迫对方满足自己。他知道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不想做的,并且能坚持自己。这样的人能把注意力投放到自我身上,并且会去寻找生活的意义,然后享受生活。在这个享受的过程中,他会想跟另外一个人分享这种喜悦,从而跟另外一个人建立关系。

    这样的人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成人式的关系。

    >> 成人式关系就是两个独立的、自己可以满足自己的、不需要他人供养的成年人,因为彼此的吸引而志同道合地走在了一起,共同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 有的同学会说:“我兴高采烈地跟他分享,他不回应,这个属于什么关系?”当他不回应你的时候,关系的判断标准即是你难受不难受。如果你难受了,那么你在那一刻就陷入了宝宝的状态。因为你希望他通过回应你来表达对你的重视,你要的就不是分享而是重视。成人状态里的分享是当他不感兴趣的时候,我会选择用其他途径去分享我的兴奋,而非强制他回应我。

    >> 不要以为你们之间互为母婴式关系就是一个不正常的关系,实际上你愿意当宝宝,然后有一个人恰好愿意给你当妈妈,那么你们间就存在一段很和谐的关系。

    >> 但这种完美的状态不会一直发生,你们不会一直都这么默契,所以总会有矛盾的产生。当矛盾式关系出现时,就是你们彼此沟通、调整的契机,是你们调整到另外一个状态的过渡期,也是很有意义的。

    >> 问题就在于你一直想当宝宝,无论对方愿不愿意、合不合适,你都坚持要当宝宝。这样你们就没有办法建立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所以如果你想建立一段长久的关系,你就必须学会在必要的时候从宝宝状态里走出来。要么学习养育对方,滋养关系,承担妈妈的角色;要么学会做一个成年人,把精力投放到热爱的生活上,而不是需要被爱里。

    >> 成人式的爱情是分享。分享的前提是热爱生活,对世界保持着探索欲。如果你自己都不懂得快乐的话,那么你怎么可能会找到一个跟你分享快乐的人呢?如果你对这个世界都不好奇的话,别人分享他的好奇你怎么会感兴趣呢?你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快乐,你就无法找到与你分享快乐的人。

    >> 所以只有你是一个成人,你才能遇到成人式的关系。你是个快乐的人,你才能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

    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成人的能力,才是维系好关系的最基础要素。

    >> 也有人觉得离婚不好,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想离婚,那维持这段婚姻就可以满足你作为一个传统男人或女人的形象需求了。而且这个形象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能够足以抵消掉你在婚姻里忍受的痛苦。

    >> 所以,一个人选择了或在犹豫要不要留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的时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在他们遭受痛苦的同时,也得到了某方面的满足,并且这个满足在支撑着这段关系,使得它没有真正破碎。

    >> 所以说当一个人在纠结的时候,与其去纠结选哪个,不如去思考:在这段关系中我有哪些满足感,我还在留恋什么呢?当你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并且有办法应对自己的需要时,你就可以做一个真正有效的取舍了。

    ◆ 直面关系本质,从需要的层面去解决关系问题

    >> 亲密关系也好,别的关系也好,要想持续、长久下去,都是需要经营的。如果能让关系整体上达到一个动态的供需平衡状态,关系自然就会持续下去,长久下去了。

    >> 其实,自然经营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在里面:在这种方式里,人是最大化地在做自己了,可以充分地体验到关系中的轻松和自由感。

    >> 盲目经营与自然经营相比其实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会让自己有一点危机感。在自然经营的状态里,对方的状态是被我们忽视的,我们像是一个瞎子行走在关系里,怎么舒服怎么来,想躺哪里躺哪里

    >> 盲目经营的破坏性虽然也很大,但是它的优势是能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在乎、被重视的,两个人的关系是连接在一起的,这就为双方的亲密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 有的人很不喜欢自己的负面情绪,觉得自己不应该有愤怒、委屈、受伤、难过、失望等这些让人变得不开心、不美好的情绪。但是你要知道负面情绪它没有错,它只是自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而自然呈现出来的结果。如果你的需要没有被处理,你的负面情绪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

    >> 在关系里,有的人会控制不住地对对方进行指责,歇斯底里,吵架,冷战,讲道理,威胁,逃避之后,又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对对方。实际上这些失控的行为只是一个人内心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的结果。

    你有多控制不住自己,你就有多需要对方。

    >> 关系中的情绪和失控行为都是在提醒你:你很在乎这段关系,你很需要这段关系。以至于当对方没有按你的需求来表现的时候,你会受到很大的冲击。那么此刻,你最应该好奇的应该是:我内心真正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呢?以至于让我对此有这么强烈的反应。

    对自己好奇,愿意看见自己背后的需要,就是真正关注自己的开始。

    >> 当你在关系中有矛盾的时候,你最需要做的是心疼自己,而非责怪自己。你最需要想的是我该如何安抚自己,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非执着地去指责谁的错。

    >> 需要有很多种被满足的方式,你要去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去处理,而不是执着地用某一种方式、执着地从某一个人那里获得。而有这些的前提,都是先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爱自己,就是先从关注自己开始。

    >> 人内心的需要,有五种。

    ——安全感

    ——自由

    ——价值感

    ——意义感

    ——亲密

    其中,亲密包括被关注、接纳、重视、尊重、陪伴、支持等。其他的需要,都可以归到这五种需求的缺失中。

    >> 其他的需要,都是围绕着这五种需要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能够照顾好自己的这五种需求,你就是在做自己的理想父母,在二次养育自己。能够满足他人的这五种需求,就是在给他人提供爱,做他人的理想父母,二次养育他人,从而达到与他人建立和经营关系的目的。

    >> 假如老公就是没有能力和意愿认可你,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价值感呢?你可不可以在朋友和领导身上获得呢?你可不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发展更多的社会关系,以及帮助他人等途径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的价值感呢?

    >> 实际上,我并没有对她施加什么魔法,我就是在那一刻发现了她内心的需要,并且去尝试满足了她的需要而已。所以,当你想要与他人建立或维持关系时,你只有先知道对方的需要,才能对症下药。

    >> 我们每个人都确信自己需要爱,都想要被温暖和关怀,都渴望自己的需求能够被满足。因为每个生命对圆满和丰盛都存在着本能的向往。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本能的、固有的情感需要,我们渴望被喂养,就像是生命的最初,婴儿渴望被妈妈全方位地照顾。

    >> 做内心强大的自己并不是硬撑,硬撑是很孤独的,是一出假装强大的独角戏。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是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的需要,而非依赖于别人照顾。我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自己能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使自己得到满足和圆满,让自己可以坦然、轻松、开心地面对这个世界。

    ◆ Chapter 02 安全感

    >> 但即使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却依然无法强大到在所有时候都能确保自己足够安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他克服不了的困难、面对不了的危险。所以,无论一个人长到多大,都会一定程度地缺乏安全感。

    >> 比如,有的人害怕被抛弃。其实被抛弃无非就是你被迫离开了这个人、这个群体而已。被迫离开并不构成直接的危险,你还可以去找其他人、其他群体啊,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如果你感到害怕,一定是因为被抛弃衍生出了某种实际的危险。比如说,你怕被这个人抛弃后就没有经济来源了,你怕自己会吃不上饭而饿死;你怕被这个群体抛弃后,他们对你不满,会在背后针对你,给你穿小鞋,让你在这个圈子内举步维艰。

    >> 在现实层面,危险不一定真的会发生,但当一个人内心开始觉得危险,感觉危险可能会发生时,他就已经丧失了安全感。

    >> 实际上,在现实层面,这一切都不一定会发生。很多时候,这些恐惧只是来源于人头脑中的幻想。但是,在人的主观体验里,危险已经发生了,人就没安全感了。

    >> 但如果不去深入探索,他们很难发觉,他们其实是害怕某种失去和危险,是安全感的匮乏让他们有了如此努力的动力。

    >> 当一个人在某段关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就会对另外一人产生愤怒的情绪。这一刻,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害怕,但如果去细细感受,这个愤怒背后其实是在防御害怕,愤怒是因为自己害怕被抛弃,害怕被伤害等。如果要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就必须深入地思考:你到底在怕什么危险?

    >> 大部分人都害怕伴侣出轨,但每个人的害怕背后所在意的方面是不一样的。探索它们的意义在于可以具体化害怕背后的是什么。找到那个真正与危险相关的点,你就可以知道你在哪方面缺乏安全感了。

    ◆ 内心常见的害怕

    >> 惧怕他人的惩罚,是因为自己的弱小。当你感知到了一个比你更强大且你无法应对的力量时,你就会心生一种威胁。你会想,万一自己不顺从他,万一自己表现得不好,让他不满意了,万一他心情不好,生出了惩罚你的想法,那你就完蛋了,你就会处于一个特别危险的境地,你的安全感就会遭到严重的打压。

    >> 那些害怕“一个人”的人并不只是害怕孤独、寂寞,而是害怕靠一个人的力量面对生活,应对未知。

    一个内在有力量的人不会害怕孤独。他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他能一个人驾驭外在的很多困难。一个对钱和工作有信仰且得到了的人也不怕孤独,他能通过钱和工作得到力量。比如说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他们独自在各个领域取得成果的时候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 虽然现实情况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甚至在他人的眼光中你生活得还不赖,颇让人羡慕,但是这依旧抵不住你心中“万一”和“将来”两座大山的压制。在这两座大山的压制下,人可以给自己制造出一万种死法,来让自己害怕一个人生活。

    总说自己孤独的人也是如此。孤独的深处是因为自己的内在隐藏了一个无助的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独自生活,不确定自己能否独自一人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险恶。因此,有的人在孤独的时候,就特别想抓住一人来逃避孤独。有时候,这个人是谁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个人在身边,来消除自己是孤单的感受。当然,不是所有害怕孤独的背后都是因为恐惧危险,有的人觉得孤独的时候内心空空,那么他缺乏的是意义感。

    >> 而渴望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害怕被抛弃。越是渴望亲密关系,就越是害怕被抛弃

    >> 有的人怕伴侣出轨,怕自己被抛弃,怕对方不爱自己了,怕两个人的感情没有未来。有的人怕对方的善变,怕突如其来的分开。实际上,这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害怕,追问到深处,你会发现,他怕的还是独自生活的恐惧。他们的逻辑就是:“别人抛弃我或不喜欢我,我就会一个人,我一个人就可能会面对很多困难,无法应对。”

    >> 一件小事没做好就会有巨大的惩罚,这个逻辑看起来很荒诞,然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在无数次地上演着这样的闹剧。

    比如说,类似的逻辑还有:“如果我今晚不刷牙,牙齿就会染上细菌,就会长蛀牙,还会烂掉,那么我就吃不了东西了,就会被饿死。”很多有强迫症、洁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逻辑。

    >> 每个活得焦虑、压抑的人,心中都会有很多恐惧,他们生怕一件事没做好,将来就完蛋了。

    那些习惯自我否定、自责、自我嫌弃的人更是如此,觉得自己一个地方没有表现好就会骂自己。他们会来向我咨询如何停止自责,我却会跟他们探索:这个地方没做好到底有什么问题。然后我们就会找到他们基于某件具体的小事产生的巨大危险的联想。

    >> 在一些人的想象里,这个世界是非常苛刻的。犯了小错,即要被惩罚。那么,为了安全地活着,就必须谨慎、小心、努力,不让自己出现任何不完美和错误。他们的逻辑就是:“如果我没把事情做好,我就完蛋了。”

    所以,当你在焦虑、自责、愤怒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评判自己的这些情绪,你可以问问自己:

    你在担心什么?

    这件事做不好会怎样?

    这个地方做不好会怎样?将来有哪些糟糕的后果?

    把你担心的东西一一列举出来,看看你会有什么感受。

    >> 有的人害怕北京的雾霾,有的人害怕四川的地震,有的人害怕国外的动乱,这些害怕其实都是在说:“环境会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无法抵抗的惩罚。”

    除了这种灾难性的惩罚外,还有的人会担心来自身边的一些环境惩罚。

    >> 这些担心都有一个特点:“我稍有不慎就可能灰飞烟灭,环境会给我巨大的惩罚。”他们的逻辑就是:“如果我不准备好,我就有可能会遭受危险。”

    这些担心也有一点点的现实基础,无可厚非。毕竟世事难料,总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是概率性问题,谁也回避不了。这个世界确实存在着不可预测的危险,有时候也可能会遇到不是出自他人本意的突发性事件,而遭受惩罚的却是无辜的我们。

    小心、谨慎都是没有错的,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多条出路多条生机。但如果你为小概率的事件而花费大量的精力,那就无异于因噎废食。你会花超过80%的心力,去处理不到1%概率的惩罚,这必然会影响你正常生活的进程。

    >> 如果你总是这样小心翼翼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避免着自己遭受伤害,那么你就需要好好心疼一下自己了:“对我来说,这个世界真的好危险,活着真的好艰难,而我是如此脆弱,我保护自己保护得真的好累。”

    >> 一个人之所以怕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是因为在现实中真的有人这么对待过他们,让他们形成了这种固有的经验。那种恐惧的感觉被压抑和储存在潜意识里,就会通过某个笼统的形象投射出来。他们的逻辑就是:“如果黑和鬼出现,我就会有被伤害的危险。”

    ◆ 缺乏安全感的本质

    >> 自我恐吓的想象一般是从这两方面出发的。

    第一,世界的本质是危险的。

    外在是危险的。意外会惩罚你,他人会惩罚你,环境会惩罚你,生活会惩罚你,甚至连鬼都会惩罚你,很多你无法掌控的外在都会惩罚你。在你的想象中,总有一个比你强大百倍的力量在盯着你的错误,盯着你的软肋,它会出其不意地给你制造一些伤害。

    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是很危险的,外在的惩罚对你来说是摧毁性的。

    第二,我的本质是脆弱的。

    危险也就罢了,在你潜意识的想象中,你应对起这些危险来非常艰难,麻烦重重,你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太渺小了。这种感觉就是:“我的本质是脆弱的,我是不能够照顾好自己的。我既无法在危险面前保护好自己,又无法在生活困难面前从容应对。”

    ◆ 健康的安全感

    >> 有时候,自我恐吓未必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很多时候,自我恐吓的确是在保护着我们。安全感低的人总是会说自己不敢做这个,不敢体验那个。当我们说他们是胆小鬼的时候,他们确实也是在避免自己受伤害。

    >> 安全感越低,就会对生活有越多的储备和小心,遭遇危险的概率也就会越低,活下来的概率就越大。

    但这也并不是说安全感低了就是一件好事。

    安全感过低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天天忙着防御危险,沉浸在惶恐中,做这个不行,做那个也危险,就会导致两个糟糕的结果:

    一是什么事都干不了了,生活变得单调。

    他们不敢去突破舒适区,不敢去挑战,不敢让生活变得更精彩,只顾着患得患失。因为怕飞机出事而不敢坐飞机,那么你就永远看不见真实云海的美妙,体会不到在云端的感觉。安全感低的人也最好欺负了,因为他们怕跟他人发生冲突,就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地做个吃亏的老好人。

    所以,安全感是支持我们行动的基础。

    二是必须做的事很多,从而特别辛苦。

    因为怕没钱,所以就得每天焦虑着努力工作。一旦松懈就怕吃不上饭了,只好把自己变成一台挣钱的机器,终日劳作。因为怕被抛弃,所以不敢谈恋爱,怕走入亲密关系,一想到自己的缺点要暴露在喜欢的人面前就受不了那种羞耻感,一想到如果双方发生争执,对方生出想要远离自己的冲动就受不了。因为怕被辞退,所以只好每天加班加点奋力表现给领导看。一旦领导对自己表达了什么不满或工作上出现了什么疏漏,就诚惶诚恐,焦躁不安。

    ◆ 健康的安全感

    >> 健康的安全感是适度的。怎样叫作适度呢?适应现实的就是适度的。既不会让自己处于无法应对的危险里,又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这就是合适的安全感。

    >> 只要你肯逃避、肯放弃,这世界上就没有能让你受伤的东西。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为什么叫上策呢?孙子兵法中最厉害的就是放弃。惹不起,你还躲不起吗?

    当你害怕与人冲突、害怕被惩罚的时候,你是可以认㞞的。你不必非要跟一个看起来凶神恶煞的人去计较得失。也许你会损失一点利益,但比起自己内心体验到的安全感来说,这不算什么,你不必非要让自己冒险去做自己害怕的事。

    >>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千千万万种活法,不是只有达标的人生才值得活。每种活法都是一种体验,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区别不在于状态,而在于心态。

    >> 往前冒一点点的险,然后检验一下有没有危险。没有危险,就再冒一点点险。这类似于游戏中的升级打怪,想要突破某种限制,想要摘取某种结果,总要一步步来。而且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你一点点地去检验这个世界、这个事件对你来说是否是真的危险后,你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结果。

    >> 当你觉得自己离开别人就会活不下去的时候,你可以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这是真的吗?在你很小的时候,你离不开父母,离不开伙伴。但是现在呢?你已经长大了,有能力独自一个人面对生活了。那么你就要思考,你有哪些能力可以支撑自己面对这一切呢?

    >> 在弱小的童年,我们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只能通过依赖和养育者的供给体验到爱和安全。但养育者的供给不是全能的,养育者的保护和照顾也不是完美的,你也不可能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不经历一点风雨,你势必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危险和恐惧。虽然在现实中,你存活下来了,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不仅有欢乐,也有痛苦,甚至是创伤。那么,成长中掺杂的血和泪就是你再也不想去触碰的悲伤和恐惧,就会被你压抑在潜意识里,伴随着你来到成人的世界中。

    你之所以会感受到不安全,是因为当下的情境激发了你潜意识中的恐惧。你要知道,这些恐惧已经不一定是真的了。

    ◆ 原生家庭及育儿中的安全感

    >> 在家庭中,自身就没有健全人格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被父母或他人恐吓、威胁、惩罚,弱小的自己是无法面对这样的恐惧的。当这种恐惧一遍一遍地重复,他就会记住这种感觉,弱小的自己会把对这个世界的危险认知放大,从而在心中形成外在是很危险的印象。

    >> 对于那些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弱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暴脾气简直就是灾难,长期生活在这种语言与肢体的惩罚中,孩子的心灵会笼罩上黑色的阴影。父母本应该保护孩子,却成了孩子的危险源。长期与危险源共处,孩子很难会不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

    >> 在原生家庭中体验到的恐惧之所以这么难以释怀,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冲击力太强了,而且这些冲击会一遍遍重复。这种恐惧因为你害怕再次面对而被你压抑起来,藏在了潜意识的抽屉里。当你慢慢长大后,你以为那些伤害已经过去了,但它们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被你假装遗忘了。

    ◆ Chapter 03 自由感

    >> 很多人觉得自己明明在休息,但还是感觉休息不过来,其实就是内在充满了焦虑和评判,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很多人看起来很闲,其实没做什么事,却一直很累,原因就是如此。光身体停下来有什么用?脑子没停。外在没干活儿,内在却一直在斗争。

    >> 一个人之所以会累,就是因为他过得拧巴,内在一直在撕扯。他的内心明明不想干,大脑却非要强迫他干。如果一个人的精力都用在了和自己做斗争上,那么,他能不感觉到累吗?能不觉得压力大吗?

    所以,如果你体验到了累、压力、迷茫、麻木,你可以去思考一下:此刻,你是否已经身脑分离,你的心是否已经不再自由了?

    >> 身脑一致可以得到真正的轻松。当你听从内心感受的召唤,想做的时候做,不想做的时候就不做,你就懂得了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什么时候可以放松。即使你的身体暂时会累,因为你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和坚持,你的内心也是轻松的。

    >> 自由从来不以外在的身体在哪里作为判断,而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和你的大脑在一起。如果你的身体在某个地方,你的内心和大脑接纳了这样的自己并且不再抗拒,转而去做你能做的事情,你就还是自由的。

    >> 比如说,有的人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身体不能外出自由活动。但当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他就已经是自由的了。有的人会在家里打游戏、写作、做家务等,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就实现了身脑一致,也就体验到了自由。

    ◆ 常见的不自由表现

    >> 可是,谁说别人一有不开心,你就必须管他呢?谁说的因为你导致了他不开心,你就要负责呢?负责是一种选择,从来不是必须。照顾别人的不开心是一种善良,不是义务,即使是你导致的。实际上,你也经常见到把自己的不开心“甩锅”给别人的行为,但是你又会觉得这样不好。可又是谁规定的不可以呢?

    ◆ 不自由的本质

    >> 比如说,为什么有些人要强迫自己留在一段不喜欢的婚姻里,跟一个不喜欢的人继续纠缠呢?因为在他的想象里,一旦他离开这个糟糕的人,他就会连这个糟糕的人都失去了,就会真的变成一个无依无靠的人、一个没人要的人,这真是太可怜了,而这份可怜是他无法承受的。即使跟一个人纠缠,活在痛苦里,他也感觉自己是存在的,是活着的。但是,如果偌大的世界,没有人陪伴,那种孤独的恐惧会让他无法呼吸。所以,在生存与痛苦两个选项里,他选择了痛苦。

    ◆ 自由是安全感被满足后的结果

    >> 自由是安全感得到满足后才有的追求。一个人首先得相信关系对他来说是安全的,他才敢自由地表达情绪。有很多人因为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而懊恼不已,实际上,这并非控制不住情绪,而是在安全感建立后,一旦开始追求自由的感觉,就没那么想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已。

    >> 我觉得,人有思考变动的心是件好事,变动就意味着更多可能,人生也会更加丰富。当一个人在纠结要不要辞职的时候,说明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我一定能去寻找工作”“我之后一定能赚到钱”的安全感,他才会开始思考去寻找一份他真正想干、让他感觉到更自由的工作。

    ◆ 健康的自由感

    >> 可见,自由度太高和太低都不太好,都会有麻烦产生。而一种健康的自由感则是,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做自己,在丧失关系和利益与自己的愉悦享受之间找到一种能接受的平衡。

    ◆ 获得内心自由的方法

    >> 爱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多给自己一些轻松自由。长期生活在自我强迫中,人就会变得压抑、麻木、失去活力。可是,生命本来是用来绽放的,不是用来耗竭的。当你的生活有了枯萎的迹象,你要及时做出调整,让自己活得舒服。多给自己一些自由,就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

    >> 当你放弃当下的愉悦,其实是为了得到更想要的东西、在未来更能让你愉悦的东西,这只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而非必须。

    当你捋顺了这个逻辑,你就是轻松的。当你是自愿、不纠结的,你就不是自我消耗的,就是自由的。

    ◆ Chapter 04 价值感

    >> 而真正的价值感就是体验到“我的本质是好的”,不以外在拥有、事情怎样、他人的评价为转移。真正的价值感是恒定的,而虚假的价值感特别容易破碎,稍有风吹草动,立刻消失。就像是贵族这一存在一样,有钱不会成为贵族,真正的贵族是落魄时依然能保持的体面和修养。

    >> 真正有价值感的人不会因为事情的失败或成功而转移自己的价值。他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知道外在事情会有变化,知道事情做得好与不好是常态,他不会因此去扰乱自己好与不好的自我评价。

    ◆ 常见的几种价值感缺失

    >> 事情做好了,人很少给自己正向的鼓励和反馈,会觉得这都是应该的,仿佛只有做出了大成就才值得庆祝和开心。但是,事情一旦做不好,就会很轻易地引起负面的感受,对自己进行放大化的批判。本来只是一件事没做好而已,却往往会把自己批判成个多么糟糕的人。

    >> 有很多人很怕面对冲突,在人群中,永远是那个人畜无害的老好人,见不得别人不开心,仿佛别人一旦不舒服就是自己的责任。

    >>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会把他人的情绪与自己好不好做捆绑,会把外在很多东西都跟自己做捆绑,以至于随便发生一件不够好的事,都可以触发“都是自己做得不好、做得很差、自己很差劲”的开关。

    听起来,他们的影响力好大呢,好厉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恋呢?

    >> 这是件很正常的事实,但有的人就是很难接受。他们一生都在追求优秀,他们的目标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一旦见到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他们就会立刻激发自己的自卑情绪。他们会觉得:“他比我好,就是我不够好。”

    >> 价值感低的人缺少全面评估自己的能力。健康的价值感是这样的:“虽然你钢琴弹得比我好,篮球打得比我好,但我写字比较好,性格比较好,我依然觉得我跟你一样是好的,大家都可以在一起平等地交往。我的某些地方不如你,但我的整体并不比你差。”

    >> 总有一天,你要明白,你不是超人,你不是完美的,你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是必然的。而这个不如别人的地方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必然存在的,并不能代表你不好、你很差。这种无意义的比较并没有任何益处,更不能帮你提升价值感。

    >> 每个人都有理想化的自己的样子,这很好。可是,如果你没有成为理想中的样子,就说明了你是不好的吗?

    >> 当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你可以先问问自己:你觉得好的自己应该是怎样的?描述得越具体越好。然后,以客观的眼光再去评估一下自己的标准,看看是否过高了,实现起来是不是过于困难了。

    ◆ 价值感缺失的本质

    >> 一个人在体验到没价值感的时候,他所使用的逻辑就是:

    外在发生了什么,代表了我不够好。别人对我做了什么,就是因为我不够好。我做了什么、有了什么、没有什么,统统都是我不够好。总之,只要一个事不是我理想的样子,那么原因只有一个,能说明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不够好。

    >> 反过来,价值感极高的逻辑就是:

    我过得不好,都是他不好。而我是好的,我没有问题。我简直太好了,他简直太差了。

    >> 价值感低的核心成因就是自我攻击。

    价值感低的人总会有意无意地去证明自己不够好,就像自动吸附一样,有点风吹草动就能马上联想到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 这个过程其实是潜意识主动发起的,所以是自我攻击。一个人会主动发起“我这里那里不够好”的认知。虽然价值感低的人对于别人的批评不耐受,但其实他们的内在正在对自己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攻击。

    >>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来求证自己是好的呢?那么,为什么你的好非要依附在这些条件上呢?假如去掉这些条件,你还是好的吗?你还可以确信自己是好的吗?

    >> 实际上,你越是依赖外在的这些东西所给予的价值感,越说明你内在价值感的脆弱。

    一个人越是追求什么,越在说明他内在缺什么;越是渴望证明自己是好的,越在说明“我的本质一点都不好”。

    >> 价值感低的人在自我攻击时使用的归因逻辑为:“事情失败了归因为我,事情成功了归因为偶然。坏事归因为我不好,好事归因为偶然。凡是糟糕的结果,都是我不好导致的;凡是好的结果,都是偶然、运气。”

    ◆ 抱怨的好处

    >> 因为当一个人的价值感过低时,就会对生活感到绝望,什么都不想去做。当你认定自己就是不好,就是做不好事,那么你哪里来的动力去做呢?即使你强迫自己去做,你也会一边做一边怀疑,过程非常辛苦。

    >> 抱怨、指责、甩锅是有积极意义的,其作用之一就是维持自己的价值感。将问题归因他人,你就很好了。

    ◆ 健康的价值感

    >> 如果你对自己的价值认识过低,你就会觉得自己特别不好,经常体验到挫败、无助,缺乏行动力,什么都不想做,会渐渐陷入抑郁。你会失去对自己的信任。“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配”“哪哪都不好”的人生是令人非常绝望的。

    >> 价值感过低的时候,会引导现实进一步恶化,人就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低价值感,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 找到价值感的几种方式

    >> 建立价值感的方式不是发现“我很好”,而是发现“我整体上很好”,也就是“我有的地方好,有的地方不够好”。但谁又不是这样呢?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就会得到一个客观的结果。

    >> 丧失价值感是因为我们把价值感交给他人和外部事物来定义了:“只有别人说我好,我才是好的。”“只有事情做好了,我才是好的。

    >> 当你不知道自己好不好时,你就会把定义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拿回自己的定义就是去区分别人认为你不好和你认可的不好之间是否有真实的关联。

    >> 定义好坏的标准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永远不要拿一个特别高的标准来对比自己、定义自己。当你知道真实的自己是怎样的,就不会因为别人说你什么而改变自己。

    >> 但有很多人很奇怪,他们一旦实现了目标,就会马上给自己增加新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终于可以去实现下一个目标了;忙完这一阵,终于可以去忙下一阵了。那么,他们的人生就像是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啊转,丧失了休息的能力,也丧失了价值感。

    ◆ 原生家庭及育儿中的价值感

    >> 父母的指责对很多人来说简直太常见了。“你这里不行!”“那里不行!”“这个不应该这样做!”“那个又做错了!”这样的声音很熟悉吧。正因为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特别喜欢把你没有做好的事情归因为你内在的稳定因素,所以才破坏了你价值感的建立。

    >> 这种无止境的比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劲,落后于他人,就会打击到孩子的信心,使孩子体验到生不如人的感觉,一直活在卑微中。

    ◆ Chapter 05 意义感

    >>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呢?

    看起来,这是个哲学问题,却也是个非常基础的人生问题。人的一生会发出无数次这样的疑问:在你开始有意识的时候,在童年开始对世界好奇的时候,在青春期压抑的时候,在青年期迷茫的时候,在中年危机的时候,在富裕了以后,在空空的房间里的时候,在旅行的某个瞬间……你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 比如说旅游。当你在看山、看海、看雪、看瀑布、看日落的时候,你有陶醉过吗?那一刻,你忘记了自己,你被深深地震撼了,好像你跟这些风景在一起了一样。你们在那一刻成了一个整体。我在海边生活,经常在夜里去看海。某些时候,我感觉我和大海是一体的,我们都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

    >>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只是在体验,在感受,在陶醉。你忘记了自己,消融了界限;那一刻,你会感觉到,自己跟那件事融为一体。这种感觉就是活出了自我。

    >> 因此,人生的意义就是沉浸,就是陶醉,就是享受,享受一切你能享受的事物。有的人把这个概括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去更多想去的地方,吃更多想吃的食物,见更多喜欢的人,跟喜欢的人探索更多,做更多喜欢的事。

    >> 比如说,爱一个人。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也是如此,你就是想为他做点事情,你眼里有了他,你看到了他的脆弱,想去关心他。当你去安抚他的脆弱的时候,你感受到的是有温度、有力量、有勇气、有同情心的自己。至于现实中对方所收获的益处,那只是顺便的事情。你借由对他的关心,完成了自我的扩展,你看到了很棒的自己,你正在爱你自己。

    >> 比如说,爱别人的优秀。当你看到了别人的优秀时,你会被他的优秀所触动,会很自然地想去夸奖他,就像看到了壮阔的山河一样,自然而然地发出你的感慨。这是一种由衷的称赞。在别人的优秀面前,你仿佛看到了造物主的神奇。你在夸这个优秀的人的时候,仿佛你就是造物主,你和造物主成了一体。那一刻,你感受到了正在欣赏美好世界的自己。你在爱内心波澜壮阔的自己。不会享受美好的人则需要硬生生地为了讨好别人而挤出几句赞美的话。

    >> 所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爱的人,有爱的事。成功的人生就是找到了爱的人,能够为他付出;找到了喜欢做的事,能够甘心投入。人生的意义就是爱。

    实际上,这并不是多么艰难和高深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过享受的时刻,每个人都曾体验过意义感,只不过你不知道那就是意义。你在体验到意义的时候,并不会思考这就是意义。

    爱人,爱事,并享受其中,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更简单地说,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爱。

    ◆ 意义感是怎么失去的

    >> 我在“安全感”一章里谈过,孤独的原因之一是害怕一个人,是恐惧感。这时候的孤独就是,一个人无法跟任何事、任何人建立关系,他体验到的自己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他在这个世界上无人问津,无甚乐趣。

    孤独就是跟人、事、物都没有连接,内心的爱无法投注出去,自我无法寄托。自我找不到寄托的客体,就会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这种感觉就是虚无。

    正在做事情不一定代表着你与它有连接,你的理性在强迫你做不喜欢的事,这时候你依然是孤独的。跟人在一起也不一定意味着你与他有所连接,你的身体跟别人在一起,但爱投注不出去,你依然是孤独的。

    >> 反之,一个人待着不一定孤独。即使你此刻一个人,没有做事情,如果你心里一直装着你喜欢的人和事,你也会体验到意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心里装着挚友的丰盈感,《瓦尔登湖》就是心里装着很多事的丰盈感。

    所以,孤独是跟外在无关的。

    >> 忙着满足安全感、自由、价值感的状态叫作生存,追求意义感的状态才叫生活。当你的底层需求被满足了,你就能从生存状态进入生活状态,就可以享受意义,你的眼里就有了别人,关注的就不再全都是自己了。这时候,你就有了爱的能力。

    所以,孤独的深层原因就是不敢做自己,不敢跟着自己的感觉去生活,只能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委屈自己。

    >> 所以,爱是自我饱满的人才有资格去做的事。当一个人在某一刻有了安全感、自由、价值感,他才有了爱别人的可能。自我匮乏的人只想索取爱,只想被爱。爱是需要能量的,自我饱满的人才有多余的爱给予别人,自我匮乏的人只想从别人身上榨取能量。

    >> 一个人之所以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是因为他的注意力从来没有在“我喜欢什么”上,他无法找到自己内心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他的注意力每天都花费在了“如何获得安全感、保证收入,如何做好、获得别人的认可”上。

    只要你还在为未来担忧,为金钱担忧,为安全感担忧,为别人如何看你担忧,你就不可能有精力去发现并重视你喜欢的事。

    一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多是在他处于自我饱满状态下。

    ◆ 找到意义感的方法

    >> 在爱的过程中,人会感觉到满足感,那是一种很深的喜悦。有的人说被爱也会让人开心,其实不是的。坦然接受被爱的人才会感觉到开心,不能坦然接受被爱的人只会在被爱的时候感觉到恐慌、陌生,想要逃离。坦然被爱,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给付出爱的人的一种回馈。你的开心就足以让真正爱你的人感觉到满足。

    >> 所以,活出人生的意义的第一步就是,你需要去回忆哪些事让你开心、幸福、满足、喜悦。你曾经对这些事很有感觉,但是你可能没有在意过。对这些事的回忆和标记可以增强你内心的确认感。

    >> 克制自己固然有好的地方,能让人在现实层面越来越好,但一直克制的结果却是,一直得不到满足感,渐渐迷失了自己。我也同意人不应该放纵自己,但我觉得人应该在安全范围内最大化地放纵下自己,才能感受到快乐。

    >> 有的人会在自我脆弱的时候渴望亲密,想谈恋爱,想让对方爱自己、想要被在乎、被关注。实际上渴望亲密,就是人想要有一个人可以安抚自己的情绪。

    当你的情绪被照顾,你会体验到你在爱自己,会感觉很踏实。

    >> 第三个层次的愉悦感,就是精神层面的愉悦感。读了一本好书、听了一节好课、有了一个灵感、做成功了一件事情、做了一个公益项目等,这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在升华,会感觉内心特别有成就感、意义感、存在感,这是第三个层次的愉悦。

    >> 思考、读书、听课、心理咨询、与他人聊天、冥想、艺术等方式,都可以让你收获一些关于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感悟。你去践行这些感悟,去做公益、帮助他人、创作、做项目,你对他人和事情投入你的爱,你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满足。

    >> 如果你是享受这个过程的,就会变得不一样。当你去做事的时候,你就是开心的。至于结果,那是其次。有个好的结果固然很好,没有好的结果,你也想去做一做试试。那么,这件事你做起来就是轻松、自然、专注的,反而可能做得更好。

    >> 但真正长久的关系必须要两个人找到共同的热爱。你需要去发现你们之间的共同话题,享受你们彼此的生活,一起探索这个世界。不一定是去旅行,也可以是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值得享受的部分,——一起打游戏,一起看电影,一起研究育儿,一起研究麻将和电视剧,这些都可以是彼此的意义。

    ◆ 原生家庭及育儿中的意义感

    >> 并不是说孩子不应该有规则。健康的规则是父母陪着孩子去探索这个社会的边界,看看怎样会享受、怎样会被惩罚。这时候,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规则。而如果父母提前给予了过多规则,孩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去感受这个世界真正的规则是什么了。

    ◆ Chapter 06 亲密感

    >> 那么,人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关注呢?那种积极的、无条件的、敏感的关注。对你的需要十分敏感,并想满足你的需要的关注。你的内在可能有一些无助感,你在害怕某些东西,你可能正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当他关注你的时候,他就有可能知道你的情绪并安抚它,就有可能知道你的需求并满足它。

    >> 亲密是融合,是想通过别人成就更好的我

    如果你仔细去感受,你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需要某种亲密,是因为这种亲密代表了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他愿意给你某种亲密,代表了他愿意进一步满足你的需求。通过亲密,你可以得到安全感、自由和价值感。

    亲密只是途径,只是工具,并不是最终的需求。当我们渴望亲密的时候,这只是一个假象。真正的内在逻辑是:我们渴望通过亲密填补其他需求

    ◆ 一个人是怎么拒绝被爱的

    >> 很多时候,我们对与他人的关系处于一种不作为的悬浮状态里,没有刻意去爱,但不代表不爱。而当你想要证明自己不被爱的时候,你就会把一切没有正在表达爱的时刻都解读为不爱,会把别人的不作为解读为不爱。这时候不被爱的逻辑就是:你没做A,就是不爱我。

    >> 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认知:“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然后他会把这种认知带到成人的世界里,再次在成人的关系里体验不被爱。

    所以,亲密感匮乏的本质逻辑就是“我不值得被爱”。

    >> 实际上,你我皆凡人。人的脆弱具有必然性,没有人能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坚强,更没有人能完全克服自己遇到的所有困难,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彻彻底底地不去依赖别人。人之所以是群居动物,实际上就是因为需要通过与他人结盟,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补充自我的可能。

    >> 解决之道就是,当对方不愿意满足你的时候,你得学会满足自己。注意,只是在自己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自己满足自己而已,不是所有时候。

    >> 你会发现,当一个人状态很好的时候,他是不那么需要感情和关系的,他自己待着,做自己的事就非常圆满。那一刻,他既可以去爱别人,又可以爱自己,也可以去爱这个世界。但当他状态变差的时候,他就开始渴望从某种关系中得到拯救和解脱。

    >> 健康的爱自己的方式是在自己为自己做和依赖别人满足自己之间找到一个灵活的平衡,两者都要会。

    >> 在对方满足你需要的时候需要他,在对方能满足你的地方需要他,在能满足你的人里有他。在不能被满足的时候,自己满足自己。自己爱自己和别人爱自己两者相组合的方式才是健康的关系模式。

    ◆ 解决亲密之苦的方法

    >> 找到其他理解的可能性,你就不会陷入“我不被爱”的执着里了。如果你找不到其他理解的可能性也没有关系,你可以直接去问对方:我看到你,我感觉到了不被爱/尊重/在乎/关注/重视/支持,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 你需要深入地问自己,此刻,你的内在的在匮乏是什么?你始终要知道,你想要的不是关注、重视、认可这些亲密的需求,而是你内在有一个价值感、自由、安全感的匮乏感没有得到满足。

    >> 你渴望依赖,但是此刻没有依赖。你渴望有人能安抚你的匮乏感,可是此刻没有人为你这么做。那么此刻正是一个机会,你可以回归内心重新看一看自己缺了什么,然后思考怎样为自己解决问题。

    ◆ 渴望感情,是因为渴望被二次养育

    >> 照顾自己的生活,包括在家如何穿衣服、做饭、收拾房间,在外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上进、如何处世。了解自己的父母则会教会孩子如何照顾自己的内心,会告诉孩子“别怕,我保护你”,从而让他内化出安全感;会告诉他“你是可以的”,让他内化出自由;会告诉他“你很棒”,让他内化出价值感;会跟他一起玩,让他体验到游戏的意义。

    >> 这时候,一个人自救的方式就是渴望他人来爱他,来满足他内心的需要,于是他就渴望与人建立关系。尝试跟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就是一个人尝试自救的方式之一。

    所以,好的感情的本质就是二次养育的能力。在婚姻中,与伴侣相处时,如果他能做父母不能做的事,如果他能做我们不能为自己做的事,我们就得到了二次养育。

    我们渴望感情,是因为渴望被二次养育,渴望长大。所以,当你对感情执着的时候,你可以先欣赏一下自己为了得到内心的满足感而做出的努力。

    ◆ Chapter 07 养育你自己

    >> 挫折是必然的。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遭遇来自他人的敌意,会面对环境的变化,要为了活下去克服很多困难,要为了过得更好面对很多事情。这些过程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经历挫折的。

    如果我们的心理足够强大,我们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些挫折。

    >> 而心理复原力比较强的人则会直面损失。他知道他坐过了十站,浪费了一些时间,甚至浪费了一些钱。但这是已经发生的事,他觉得责怪自己没有意义。他知道自己需要尽快接受这件事,并思考一下接下来怎么办。

    >> 当挫折、困难来临的时候,你不仅能够冷静地接受,还不会影响你对自我的判断,依旧能够满足自己的安全感、价值感和自由。

    >> 复原力强的人在受挫的时候不会自怨自艾,而是会去发现现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每一个错误、每一个挫折都有积极的意义,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 使用冲动、等待等本能反应来应对挫折,其实是一种被动应对。这一刻,挫折太大了,情绪太浓了,把你整个人都给裹挟了。当然,即使如此,挫折也终会过去。

    就像暴风雨一样,也许它来的时候你无力抵抗,给你造成了很多损失,但只要你没有死,你终将用自己的方式扛过去。

    ◆ 几个匮乏的关系

    >> 我们怕的也不是被抛弃,而是怕孤独。一个人对于孤独的状态太恐惧了,就失去了检验现实的能力,思维会被自己的恐惧牵着走,然后又会制造新的恐惧。

    >> 虽然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一个人也可以活,但是这根本经不住“万一”和“将来”两座大山的威吓。在这两座大山的阴影里,人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万种死法,让自己觉得一个人活不下去。

    >> 实际上,别人不喜欢你,除了你好不好之外,还有很多可能,可能是他不够好,可能是你们不合适。但价值感低的人会直接因为亲密感的匮乏而将其关联到自己不够好上。

    ◆ 如何养育内心的小孩(案例示范)

    >> 对这两个层面都探索得足够深入后,你就会找到自我满足的点,就不会把那么多的需要压在别人身上,来寻求满足了。当你的需求找到新的出路,你对他人的依赖就没那么强了,你也不会如此纠结了。

    >> 这位同学有两个期待:期待一个能安抚自己情绪的人给自己安全感;期待一个三观相符的人给自己自由。这是一个安全感需求和自由需求的冲突,表现到外部就是不知道该不该跟这个人在一起:“他满足了我的安全感,我想跟他在一起。但在一起之后就无法满足我的自由感,所以我很纠结。”

    如果这位同学在单身的时候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就不会再执着于这个人了;如果能在关系中坚持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感,就不会再害怕三观不符了。

    所以,其实选哪个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借助外在冲突,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有哪些诉求发生了冲突。

    ◆ 后记

    >>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这个世界上你最不了解的其实是你自己的心。一个人的内心比宇宙都要丰富多彩,去探索它,你会找到更多乐趣和意义。

    你不可能真正认识你自己,但我依然愿你越来越了解自己。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632+)
  • azw3(404+)
  • 体验满分(534+)
  • 盗版少(144+)
  • 速度慢(209+)
  • mobi(323+)
  • 藏书馆(299+)
  • 三星好评(537+)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 2025-01-09 18:32:1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薛***玉: ( 2024-12-19 21:00:0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后***之: ( 2025-01-04 13:44:0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冯***丽: ( 2024-12-29 20:21:28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权***波: ( 2024-12-12 16:52:1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汪***豪: ( 2024-12-27 16:44:5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印***文: ( 2024-12-30 01:24:2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冉***兮: ( 2025-01-06 02:57:22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通***蕊: ( 2024-12-11 06:27:1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权***颜: ( 2024-12-31 20:03:46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詹***萍: ( 2024-12-26 05:25:0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戈***玉: ( 2024-12-24 01:28:08 )

    特别棒

  • 网友 居***南: ( 2024-12-22 23:44:3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益***琴: ( 2024-12-16 14:21:2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