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国际会计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30

国际会计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国际会计精美图片
》国际会计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国际会计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151789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9
  • 页数:481
  • 价格:45.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2:30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国际会计(第9版)》主要描述了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对会计惯例和财务报表作了国际比较;论述了国际会计协调化发展进程中国际差异的缩小和弥合趋势,并介绍了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动态;而后,对“物价变动会计”、“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会计”、“外币折算”这四大难题进行了讨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会计的国际化

第二节 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

第三节 国际会计的内容和定义

第二章 会计惯例和财务报表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重要会计惯例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财务报表的国际比较

第三章 比较会计模式

第一节 会计模式的国际分类

第二节 美国会计模式

第三节 英国会计模式

第四节 法国会计模式

第五节 德国会计模式

第六节 日本、荷兰、瑞典的会计实务体系

第七节 捷克(转型期国家)会计实务体系的特征

第八节 发展中国家会计实务体系的一般特征

第四章 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活动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联合国的国际会计协调化和趋同化活动

第三节 欧盟(其前身为欧共体)的协调化和趋同化活动

第四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协调化和趋同化活动

第五节 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协调化和趋同化活动

第六节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国际审计准则

第七节 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化和趋同化活动

第五章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

第一节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努力成果

第二节 《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第三节 国际会计准则与核心准则体系

第四节 重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未来

第六章 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

第二节 现行成本/名义购买力模式

第三节 对物价变动会计基本模式的评价

第七章 物价变动会计的国际展望

第一节 物价变动会计的国际对比

第二节 美国的按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进行部分重新表述的程序

第三节 英国的现行成本模式

第四节 巴西高通货膨胀环境下的不变购买力模式

第八章 企业合并与合营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企业合并与合营导致的会计问题

第二节 取得控制权的购买法

第三节 取得控制权的权益结合法

第四节 对合营企业的比例合并法

第九章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一节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第二节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的变革

第三节 关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诸问题

第十章 金融工具会计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第二节 金融期货、期权、互换(掉期)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套期活动会计

第四节 金融工具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

第十一章 外币交易折算

第一节 外汇市场与汇率

第二节 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应否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

第四节 外币交易会计的国际惯例与准则

第十二章 期汇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期汇市场与远期汇率

第二节 对外币交易套期保值

第三节 对外币承诺套期保值

第四节 对外币投资净额套期保值

第五节 外汇期货合同用于投机牟利

第十三章 外币报表折算

第一节 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第二节 区分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第三节 时态法

第四节 现行汇率法

第五节 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剖析

第六节 尚未解决的难题

第十四章 国际税务

第一节 国际税务概论

第二节 各国税制比较

第三节 国际双重课税的避免

第四节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第五节 国际税务计划

第六节 国际转让价格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收起全部↑


作者介绍:

常勋,1924年生,江苏常州人,现任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天健华证中洲会计师事务所常任顾问。曾兼任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院长,国家会计学院兼任教授,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客座高级研究员,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组长,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翻译专家审核组成员,中国成本研究会顾问(原常务理事)等职。常勋教授是在我国开拓国际会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先驱者之一。其*作有《国际会计研究》、《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四大难题》、《高级财务会计》、《外商投资企业会计》、《会计专业英语》、《注册会计师业务研讨》等,其中有9部次先后分别获得国家图书奖及华东地区和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

常亮,2006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密德萨克斯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获荣誉一等学士(会计与金融专业);200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会计与法律硕士学位。曾任职于英国TJX集团运营管理部,主要负责经营计划的编制、过程监控与考核。现为天健光华(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总监。曾负责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咨询项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国际会计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国际会计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国际会计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国际会计(第9版)》主要描述了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对会计惯例和财务报表作了国际比较;论述了国际会计协调化发展进程中国际差异的缩小和弥合趋势,并介绍了准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动态;而后,对“物价变动会计”、“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会计”、“外币折算”这四大难题进行了讨论。


精彩短评:

  • 作者:水杉是活化石 发布时间:2011-03-05 08:09:16

    据说作者很牛

  • 作者:夜阑静 发布时间:2017-03-10 17:06:14

    没法读下去,字里行间充满了臆测,提出不同的观点没有史料作证而又言之凿凿,一直在说班固司马迁范晔论述不正确又没有合适理由。一个距离秦汉甚远,时间上又相隔千年的国家;一本堆砌史料,拼命往西方研究史学的套路上靠的书;真没什么值得看的,而且翻译还这么差。

  • 作者:夏令Möbius时 发布时间:2011-09-29 22:06:38

    平铺直叙,很无聊,一直不喜欢林语堂。

  • 作者:值得 发布时间:2023-09-22 09:56:11

    想要看懂这本书,需要有一点天文学常识。书里面有很多术语,涉及的范围从不可见到无穷大。

  • 作者:Ranciere 发布时间:2024-02-13 18:46:24

    珍玩篇

  • 作者:浅色优雅 发布时间:2021-03-15 17:30:04

    小女孩是他幻想出来的吧。


深度书评:

  • 庶民的灵魂

    作者:戒逋 发布时间:2020-06-04 20:11:09

    很久没有遇到让我这么迫不及待想写点什么的书了。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波兰女作家托卡尔丘克于199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

    波兰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度。有一个词叫作“波兰自由人民”,我初听十分疑惑,还以为是个反讽。波兰历史上最有名的几个标志——奥斯维辛、卡廷惨案、华沙起义,都是对自由彻彻底底的毁灭,波兰多次被列强瓜分的惨痛记忆直到今天依然历历在目。

    但同样是这个国度,诞生了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诞生了导演波兰斯基和他的《钢琴家》,也诞生了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包括英勇的流亡诗人米沃什,沉潜的女诗人辛波斯卡等,托卡尔丘克是第五位。

    (图源自后浪文章《关于波兰文学的全景式漫谈》,链接地址https://www.douban.com/note/740828024/)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自由的国家,是不可能诞生这么多伟大的思想的。

    而波兰又怎能例外?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里面为我们展示的,是我从未深切体会过的另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

    自下而上的,

    我称其为“

    庶民的自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为我们构建的,奇妙的“庶民”世界。

    01 关于书名

    什么是太古?什么是其他时间?相信大家在看到书名时会有和我一样的困惑。“太古”的表面含义是一个普通村落的地名,是小说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但既然后接“其他时间”,很明显“太古”也有时间的含义,译者易丽君解释为“

    时间的始祖”,

    如同我们熟知的“太古宙”。

    更大的困惑在于“其他时间”,世界上难道不是只有一种时间,它从古到今绵延不绝,上面布满了人类为了理解世界而创造的各种刻度吗?

    莫非是相对论里面的“相对时间”?差矣,这显然不是一部科幻小说。

    在我看来,这里的时间,最直观的理解就是“

    当下

    ”,像一个晚会,报幕人说“下面把舞台交给xx”,就到了这个人的表演(在小说中就是出场)时间。当然这种理解无疑是肤浅的,我认为它的深层含义,是宇宙万物由于在“时间”(按:经典物理学的概念)中的不同展开方式而具有的各式各样的“

    生命节奏”,人、

    动物、植物等等众生都在各自的节奏中运转着。而在不同的人之间,“时间”的差异又体现为不同人生经历和生命阶段带来的各式各样的“

    生命体验”,

    即对时间的感受。

    世间万物都有哪些不同的生命节奏呢?我们按物质性渐弱、精神性递增的顺序(静物、植物、动物、人、天使)来逐一体察。

    02 静物时间

    书中有一节为“米霞的小咖啡磨的时间”,是静物生命节奏的集中呈现。作者是这样开始的:

    人们以为他们比动物,比植物,而尤其是比物品活得更艰难。动物觉得比植物和物品活得更艰难。植物臆想自己比物品活得更艰难。而物品总是坚持着保持在一种状态。这坚持是比任何别的生存方式都更艰难的生存方式。

    一方面,作者笔下的万物都有其生命;另一方面,作者又相信一个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的存在——“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是他想出了小咖啡磨,他只是

    想到了存在于时间之外的那种东西。”

    理念世界的静止与现象世界的流变形成强烈反差,使小咖啡磨在后者中保持固定状态显得尤为不易。因为本身没有能动性,咖啡磨的生命节奏便取决于“

    那些抚摸过它的手都对它寄予过的无限深情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小咖啡磨

    小咖啡磨的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它不仅是静物的缩影,也是整个“无机世界”的缩影:小说主人公米哈乌一家便是经营磨坊为生,太古遭遇兵燹时作者也曾写下“世界的磨盘停止了转动”这样的文字。

    “磨”的意象值得细细品味:它将投入其中的一切完整物体都磨成粉碎,而自身则完好无损。但是它又不同于绝望的“绞肉机”:在磨碎的过程中,留下咖啡粉氤氲的芳香,留下人们的饮食,而更重要的,是“

    大凡是物质统统都有这种能力——留住那种轻飘飘的、转瞬即逝的思想的能力。

    ”在人类的视角下,这些仿佛没有生命的静物,却总有一种特别的温情:它们的稳重,使其得以成为人们种种意义或情思的载体。

    03 植物时间

    植物的生命节奏在“椴树的时间”中最为鲜明。

    树木的时间是很奇妙的:它能用不同的面容提醒我们四季的变迁,但除非我们把它们砍断,我们很难认出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它们似乎一出生便很苍老了,而不论多苍老又都能吐出新绿,这不知引发了多少感时伤怀者的顾影自怜。似乎对于树木来说,时间仅仅是几套不同的装束而已。作者是这样描写的:

    树木不知道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存在着时间,不知道这些季节是一个接着一个轮流出现的。对于树木而言,所有季节都一起存在。冬天是夏天的一部分,秋天是春天的一部分。热的一部分是冷,出生的一部分是死亡。火是水的一部分,而土地则是空气的一部分。…

    笃笃斧声,虺虺雷鸣,惊破了树木永恒的梦。人们称之为树木死亡的,只不过是树的梦受到暂时的骚扰而已。在人们所说的树木的死亡里,有一种近乎动物的、不平静的生存状态。因为意识越是清晰,越是敏锐,其中蕴含的恐惧就越多。但树木永远也无法到达动物和人的忐忑不安的王国。

    一棵树死了,另一棵树就会接收它的梦,将这种没有意义,没有印象的梦继续做下去。所以,树木永远不会死亡。在对生存的无知中,蕴含着从时间和死亡的概念中解脱。

    读这段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三毛的诗句:“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托卡尔丘克或许有相似的感受,她这样写道:“

    树木的灵魂是在经过多种生存状态的轮回之后,处于休息状态的。

    ”树木的时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当我们存续的时间趋于无限时,我们对流变的感知便会趋于零。虽然人类离这一天还很遥远,但我们作为历史性的总体,早已发明了“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样表达类似感受的俏皮话。或许等到真的战胜死亡的那一天,人类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树木的这种感受吧。

    04 动物时间

    动物的时间以“洋娃娃的时间”为代表(洋娃娃是女主人公米霞家小狗的名字)。动物的时间是与人最为接近的,甚至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人在婴孩阶段体验过的时间。

    动物的时间永远是现在时。…

    洋娃娃不会像米霞或别的人那样思考...因为若会思考就会吞下时间,把过去、现在、将来和它们之间持续不断的变化化为内在的东西。…因此洋娃娃是住在现在的时间里。所以每当米霞穿戴整齐出门,洋娃娃便会觉得她是永远地走了...那时,洋娃娃的忧伤是无边无际的,母狗将它的嘴贴在地上,呜呜地叫着,痛苦不堪。

    洋娃娃靠世界的画面生活。它参与了人用自己的心智创造的画里的活动。每当米霞说一声’我们走吧’,便见到洋娃娃在摇尾巴,她就以为洋娃娃像人一样能听懂她的话。但洋娃娃摇尾巴不是对她说的话做反应,不是对概念做反应,而是针对从米霞的头脑里萌生出来的画面做反应。

    它们与植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有对时间的感受,而与人的不同之处则在它们不会对时间进行思考,进而产生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概念。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直接看一部电影的胶卷,每一帧画面都有机会仔细观赏,但没有放映机的帮助,我们很难识别出影片中连续的行为或关系。

    作为对这种牺牲的补偿,动物得以体察到“

    上帝的全景画

    ”,其深度蕴藏在“

    各种气味、各种触觉、各种味道和各种声音里。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完全用直观来理解的世界,理性的综合与分析被永远地驱逐出境。

    小说中有两处暗示了“动物的时间”与人类的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处是因为犯错而良心受谴责,逃入森林而迷失于其中、忘记一切的“恶人”,另一处是被多舛的命运折磨疯掉、竟获得了与猫狗交流的能力的老妇人弗洛伦滕卡。“弗洛伦滕卡的时间”里她与狗感应时感知的画面是这样的:“它完全是

    另一种东西:单色的、清晰的、深刻的、感性的、有气味儿的东西。在这种东西里头,有天空和相互挨着的两个月亮。”

    两个月亮的意象也是很奇妙的设计,我理解是由于动物不理解月圆月缺的渐变过程,而将圆月与缺月视为两种不同事物所致。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不得不叹服托卡尔丘克的形象塑造能力着实精湛。

    恶人和弗洛伦滕卡,在现代社会的标准看来是典型的“疯癫”形

    象,

    但托卡尔丘克通过细腻的刻画向我们揭示了,这其实不过是心灵深处“本我”的复归而已。

    05 天使时间

    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天使的时间”。米霞出生时,她的守护天使与她第一次相见的情景是这样的:

    天使们观察世界不是通过肉体的形式。世界不断地繁殖出肉体形式,又不断地毁灭它们,而众天使则是通过肉体形式的内涵和灵魂来观察世界的。天使看到的米霞则是这样的:先是一片清新、明亮、一无所有的空间,过了片刻才从这个空间出现一个惊愕的、半清醒的灵魂。…

    他充满了不同凡响的天使的温情,爱的恻隐之心——这是天使们所能拥有的唯一的感情。因为造物主既没有赋予他们许多本能、激情,也没有赋予他们许多需求。假若他们得到了那一切,他们就再也不纯粹是精神的创造物了。天使们所拥有的唯一本能是同情。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天使,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从产生宗教以来,数千年不变的神圣理想:通过本能、激情、需求的压抑,使感情纯化为爱的恻隐之心。但这种纯化同样有其代价,即对物质生活的摈弃导致属于人的进取心渐渐泯灭。

    天使有足够的智慧通过直觉即能感知形形色色的事件的始末,但这些对于天使“一点意义也没有”。而天使的“时间”显然也是被动的,只有当他守护的对象需要灵魂上的指引和护佑时(比如后来米霞生产时),天使才又一次出现。在其余的时间里,天使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有观察世界了。

    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天使报喜》,左面为画家想象中天使的形象

    06 庶民的时间

    对以上几种时间的描绘,我认为是整部小说最亮眼的地方。而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时间的描绘,或许用下面的语言便能概括:

    人给自己的痛苦套上了时间,人因过去的缘由而痛苦,又把痛苦延伸到未来。这样便产生了绝望。人的思维是跟不停地吞下时间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对时间的觉知与思考的能力,是人类的独特禀赋。它使得人们从记忆中获取养料,发明种种意义,并将它们种植在对未来的谋划中。但同时,“

    时间理性”也是人类的不能承受之重

    ——人因为其灵魂属性而能够预感命运,又因为其肉体属性而无法超越它,这是人类所有恐惧的来

    源。

    在这种恐惧的阴影里,有人选择向天使的时间进发,有人选择返回动物的时间,而更多人停留在人类的时间中,在种种现实遭际的启示下寻找着自处的方式。

    在人类的时间中有一个微妙的规律:

    苦难使时间放慢以通向永恒,而欢乐则会加速时间的流逝

    。小说中对“麦穗儿”(一个与米霞同龄的孤身女子)生孩子过程中的幻觉与“时间停滞”的描写,是这个道理最典型的例证。将这个道理稍加引申,便会明白:对欢乐的期待使时间放慢,而对痛苦的预感则会加速时间的流逝,这也是从小说的多个情节中流露出来的。

    拉奥孔——苦难与永恒最经典的联结

    以上的种种时间,都被容纳在以太古为中心的小世界中,在这里人的灵魂和其他灵魂融洽地共处,世界就像一条多种不同时间流交错漫流的大河。这样的生活状态在被大城市定义的“现代人的时间”中是很难达到的,因为一切关于现代性的幻想,其基础都是“现代人的时间”,即“人类的时间”的强权和专制。这种时间会将一切不同的时间视为异端、疯癫、未开化,进而将它们统统扫地出门。

    当今世界已经在“现代人的时间”里沉浸了许多年,并且看不到走出的希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托卡尔丘克笔下

    属于庶民的多元时间

    才显得弥足珍贵。

    07 庶民的战争

    除了不同的时间体验,庶民对战争与宗教的体验也是《太古》中着力刻画的对象,它们成为了对自上而下塑造的战争、宗教观念的一种“

    温柔的反抗”。

    庶民眼里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丈夫应征入伍后,从未目睹过真正战争的格诺韦法是这样想的:

    格诺韦法除了太古这个地方,不知还有另外的世界;除了礼拜六在市场上的斗殴,她不知道还有另一个模样的战争。

    格诺韦法想象的战争,就是这种在泥泞、水洼和垃圾中间的徒手搏斗,在这

    种搏斗中所有的问题都能一下子解决。所

    以她感到奇怪,战争

    竟然会持续这么久。

    对于格诺韦法来说,战争或许只是一种激情的宣泄,它对仇恨的作用,只能是消减而不可能是积累。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新发明的“机械绞肉机”式的战争,与太古这样静谧的小村庄之间的隔阂实在过于深远,以致村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战争要如此旷日持久。

    因此,从太古走向“一战”战场的米哈乌,他的精神受战争的震荡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几十年后“二战”时苏联军队进驻了太古,此时他的反应是这样的:

    米哈乌觉得,所有这一切,这吊梢眼的军官,这条路,这灰头土脸的士兵行进队伍,这一切曾几何时都发生过,就连这句“您这是怎么一回事”也曾经听过,至今还依稀在耳!他觉得,时间在回转。他心中充满了恐惧。

    “我叫米哈乌·尤泽夫维奇·涅别斯基。”他嘴里迸出这么一句俄语,声音在发抖。

    后来的故事,是太古成了苏德军队拉锯的战场,村民们被迫放弃自己的房屋避入森林;固执留守的米哈乌、格诺韦法夫妇最后也难以招架彻夜炮火的惊吓,随女儿离开了太古。

    战争并没有造成太古村民的死伤,但是无疑为他们留下了终生的阴影。阴影产生的方式,是高高在上的军人们不曾预料到的:

    俄国人在花园里,就在卧室的窗户下边埋葬了八名军官的尸体。每个人都给他们撒了一抔土。俄国人离开后,雪落了下来。

    从此,谁也不愿在朝花园的卧室里睡觉。

    他们说,要给那些军官移葬。人们从地里挖出来的尸体全被安放在大车上。土地和龙头花吸干了他们的血和水分,是制服将腐烂的尸体保留完整。那些将尸体搬上大车的士兵都用大手帕扎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

    …最大胆的是那些母鸡——它们勇敢地追着在石头地上颠簸的大车奔跑,贪婪地啄食从车里掉落到地上的东西。

    米哈乌在丁香丛中呕吐。从此他再也不吃鸡蛋。

    这就是庶民的战争创伤,创伤烙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的沉默,使得这些伤痕在大多数人眼中似乎无足轻重。

    08 庶民的宗教

    宗教是《太古》的核心议题之一,作者十分擅长用轻松的笔调勾勒深刻的思想。篇幅所限,我仅以米哈乌的儿子、米霞的弟弟——伊齐多尔为例,展示小说里“庶民的宗教观”。

    苏军进驻太古时,伊齐多尔和住在他家的军官伊凡聊起了信仰:

    “伊凡,你是怎么想的,难道有这种可能性,真的会没有上帝?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一切又是从哪里来的?”

    伊凡卷了支香烟,然后吸了一口,撇了撇嘴做了个怪相。

    “你往四周瞧一瞧。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道路,道路外边是田野,李子树,它们之间还有青草……”伊齐多尔疑惑不解地朝俄国人瞥了一眼,“而远处则是森林,那里肯定有蘑菇,只是从这里看不见……我还看到天空,下面是蓝色的,上面是白色的,还有成团的云彩。”

    “那么这个上帝在哪里呢?”

    “上帝是看不见的。就在这一切的下面。他统治和管理这一切,他宣布法规,使一切彼此相互适应……”

    “好啦,伊齐多尔,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小伙子,虽说你看上去不像个聪明人。我知道,你有想象力。”伊凡压低了嗓门,开始说得很慢,“现在你不妨想象一下,如你所说,在这一切下面,没有任何上帝。任何人都不管任何事,整个世界是一团大混乱,或者,还要更糟,是一部机器,是一部坏了的除草机,它只是由于自身的动量而运转……”

    于是伊齐多尔按照伊凡·穆克塔的吩咐,又看了一遍。他集中了自己的全部精神,拼命睁大眼睛,直到眼珠子蒙上了一层泪水。那时,在短暂的瞬间,他看到一切完全是另一种样子。到处是空荡荡、无边无际的空间。在这没有生气的、荒凉的空间存在的一切,凡是活着的,都是束手无策、孤立无援的。事情的发生总是带有偶然性的,而当这个偶然性出了毛病,靠不住的时候,便出现了机械学的规律,出现了有规律的大自然的机器,出现了历史的活塞和齿轮,出现了各种从心中腐烂、溃散成粉末的规律性。到处都笼罩着寒冷和忧伤。每个有生命的东西都渴望偎依点什么,紧贴点什么,或者彼此相拥相抱,但是从中得到的只是痛苦和绝望。

    这是近一百多年来“上帝之死”给庶民带来的虚空的一个缩影。庶民相信上帝的原因很简单,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安心

    。人类生存的本能如此强烈,而对自然的理解和驾驭能力又是如此有限,以至于我们只能幻想一种更高的存在作为秩序之源,使展露在我们面前的世界看起来能够不那么狰狞。所有信仰,甚至所有的文化,都深深扎根于这种原始的恐惧。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它们成熟状态——教堂,圣经,仪式——的富丽堂皇,忽略了它们在庶民状态下最质朴的美感和价值。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可以知道,不是上帝创造了太古,而是太古创造着“上帝”。我们便能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作者笔下的“上帝”是流动的了——

    修士从椅子上站起来,打断了伊齐多尔的话。“改造世界,你说。这很有意思,但不现实。世界既不会被你改造得更好,也不会被你改造得更坏。世界只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嗯,不过,你们不是自称为改革家吗?”

    “哎呀,你理解错了,我亲爱的小伙子。我们没有以任何人的名义改造世界的意图。我们是在改造上帝。”

    顷刻之间,大厅里笼罩着一派寂静。

    上帝是流动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流动而不断变幻出新的相貌。

    想象力总能创造出理智无法接受的画面。有一次,他想象的上帝是个伸开手脚、懒洋洋地靠在宝座上的老人,他的目光是那么严峻,那么寒气逼人,这使伊齐多尔立即眨巴起眼睛,把他从天窗的画框里赶走……

    那时,全无某种负疚感,他看到天窗画框里出现的上帝是个女人,或者可以称之为一位女上帝。这给他带来些微慰藉...上帝是位女性,强劲、伟大、湿漉漉、冒着热气,宛如春天的大地。女上帝像蓄满大量水分的雷雨云一样,存在于空间的某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祈祷也就失去了思路,失去了目的、意图,对女上帝也就不能表示任何心愿和希望,只能为她陶醉,吸吮她的气息,只能融入对她的赞美之中。

    读到这位“女上帝”时,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观音菩萨偈》中的画面:

    救苦天尊妙难求,身披霞衣累劫修。

    盂中甘露时常洒,手内杨柳不计秋。

    五色祥云生足下,九头狮子导前游。

    千处请师千处降,爱河常作渡人舟。

    观音对佛陀、女上帝对那位显然是教廷和神权国家化身的“威权上帝”的反叛,或许是这种“庶民的宗教”的内核所在吧。

    庶民的战争,庶民的宗教,它们也许没有载入史册的战争与宗教那样神圣而耀眼,

    但这决不构成它们的意义可以被任意剥夺或亵渎的理由。

    09 庶民去向何处?

    与整部小说颇为轻松的氛围不同的,是它悲怆的结尾,读起来让人几欲泪下。此时,小说中的第三代主人公——米霞的女儿阿德尔卡已是中年,她从城市里回到太古,目睹昔日其乐融融的村庄如今已是满目萧瑟。小说里的主人公大多数已经去世,房屋也都已残破。父亲已经苍老,独自守着上了锁的空屋。“一切都已结束,现在是等死的时候了。”阿德尔卡有了留下来陪父亲的念头,父亲断然拒绝。小说的最后两段是这样的:

    她走上了官道,直到此刻,她才发现官道上已经铺上了柏油。两旁的椴树在她看来似乎比从前矮小。阵阵清风吹落树上的叶子,飘撒在斯塔霞·帕普加娃荒草萋萋的田地里。

    到了靠近沃德尼察的地方,她用手帕擦净自己的意大利细高跟皮鞋,整理了一下头发。她还得在车站上坐上个把钟头等公共汽车。汽车开来了,她是车上唯一的乘客。她打开箱子,拿出咖啡磨。她开始慢慢转动小把手,而司机则通过后视镜向她投去惊诧的一瞥。

    这或许是时间教会我们的唯一道理——

    时间永不倒流

    。虽然我们有让意念在时间中漫游的禀赋,但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现在。

    但还好,我们可以从逝去的岁月里重拾回属于自己的小咖啡磨。在我眼中,这里的小咖啡磨,便是作者笔下“自由”的全部意涵:

    对必然性的认识,和解,然后返回自己的抉择中,继续前行。

    10 写在最后

    看到不少评论将《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称为“东欧魔幻现实主义”,但我直观的感受却并没能让我把它同《百年孤独》这样的著作联系起来。或许后者的时间跨度更长,多了尼采式的永劫轮回的宿命感;而《太古》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岁月静好的感觉,就像小村里静静流淌的河水。

    在我看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容易与《太古》产生联想的,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个大兴安岭中以驯鹿为生的鄂温克氏族中一位年迈女性的回忆。故事的背景和语言的风格上,两部小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也想以《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跋作为本文的结尾——

    “面对越来越繁华和陌生的世界,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要接受救济和灵魂拯救的一群!我深深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哀愁与孤独!当我在达尔文的街头俯下身来观看土著人在画布上描画他们崇拜的鱼、蛇、蜥蜴和大河的时候,看着那已失去灵动感的画笔蘸着油彩熟练却是空洞地游走的时候,我分明看见了一团猩红滴血的落日,正沉沦在苍茫而繁华的海面上!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的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我们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为着衣食而表演和展览曾被我们戕害的艺术;我们剖开了他们的心,却还要说这心不够温暖,满是糟粕。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吗!”

    11 作者的自白

    托卡尔丘克的诺奖颁奖演说题目为“温柔的叙述者”,从她本人的表述中,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她灵魂中最耀眼的部分,那种温柔的自由——

    我也梦想着有一种新的叙述者——一个“第四人称”的叙述者,他自然不会只是语法结构的搭建者,而是能够成功囊括每个角色的视角,并且有能力跨越每个角色的视野,看得更多,视野更广,忘却时间概念。我认为这样的叙述者是可能存在的。

    温柔是拟人化的艺术,是分享感受的艺术,由此无限地发现同感之处。编写故事意味着赋予物体生命,赋予世界微小碎片以存在感,正是这些碎片映照着人类经验、生存境况和记忆。温柔让与之有关的一切个性化,让这些事物有发出声音的可能,有生存空间和时间的可能,有被表达的可能。多亏了温柔,茶壶才开始说话。

    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对作者为当下世界带来的这样一剂温暖的良药表达由衷的感激,也要感谢译者传神的文笔,还有出版社用心的排版与装帧。这绝对是一部会被历史铭记的作品。

  • 海瑞买肉辱教案始末

    作者:h 发布时间:2020-05-25 08:43:58

    严正声明
    作为读者,在对本书部分内容不出注释而擅自删改提出质疑后,遭受到该书责编徐卫东(豆瓣ID:西丰客人)长达数年时间系统性的骚扰,近日其甚至将包括我在内的其他提出质疑的读者一并挂在其编辑手记中示众。试问:纵然读者意见是错误的,纵然读者断章取义了你「高明的编辑技巧」,编辑就可以通过挂人的方式迫令读者撤回质疑,从而拥护他的擅改吗?
    同时也请大家试想:一个能够对提出质疑的读者进行系统性骚扰的编辑,其职业操守如何?
    一,谁在发明海瑞是回族?

    《元代回族史稿》,杨志玖。

    「明代政治家海瑞,据说出于回族。」 这一说法最早见于1935年回教「学者」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后由回教「历史学家」白寿彝背书收入《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与《回族人物志‧明代卷》,但均未举证。后由天津南开大学回族「教授」杨志玖「考证」,收入其《元代回族史稿》一书。 杨志玖的考证,简单归纳起来就是:

    1,明人梁云龙《海公行状》记载海瑞远祖有名「答儿」者(「答儿」在海南方言中即为「三儿」,元代庶民无名,或即为后人记录时将「三儿」雅化为「答儿」)

    2,答儿姓海就是海答儿;

    3,海答儿也许就是Haydar;

    4,Haydar也许就是色目人名;

    5:所以海答儿也许就是色目人;

    6:所以海瑞也许就是色目人;

    7:所以海瑞是回族;

    回教「史学界」牵强符合强认的古代名人不在少数,海瑞属于其中尤其牵强者,《明史‧海瑞传》中明确记载其买猪肉为母庆寿,买棺谏言等显然不符合回教风俗的事迹,而且通过海南文博界对于

    海瑞祖茔的考古调查

    ,明确其家世的汉人身份,因此金白杨之流的说法几乎没有在社会中造成任何影响,直到2005年买肉辱教案的发生。

    二:海瑞买肉辱教案

    我的编辑朋友们时常告诉我参见现实与网络的编辑资质培训时,会特别有回教学者编写的出版社「辱教」案例,听说过的不外乎民国至今耳熟能详的南华北新,风俗转弯几则,直到从网友的一张图片上,看到之前从未听闻的《话说中国》海瑞买肉辱教案: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的15卷本《话说中国》,在描写回族官员海瑞买猪肉为母亲做寿一节中出现了令回族难以容忍的错误。在『集权与裂变』卷中这样记述海瑞的故事:『海瑞平日精茶淡饭,廉洁奉公,从不扰民。据说有一次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两斤猪肉。』事实上,《明史》226列传第114《海瑞传》中是这样表述海瑞为母亲做寿的:『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囿于史家的习惯,过去在史籍中,凡入传历史人物均不注明族别。其实,关于海瑞的民族,早已在学术界确证无疑。《明史‧海瑞传》曰:『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揖当以

    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这里的『长揖』是穆斯林对汉民行礼的主要方式,『此堂,师长教士地』表明了海瑞是在清真寺或礼拜堂,由此可见海瑞对伊斯兰信仰的虔诚。因此,海瑞为母亲祝寿绝不可能违反回族禁食猪肉的禁忌,去买二斤猪肉。『市肉二斤矣』,实际上是『去市场买了二斤肉罢了』的意思,这里的肉应理解为牛肉或羊肉。在《明史》中,海瑞是一个族别清晰的著名历史人物,《话说中国》却用『据说』之类极不负责的口吻去转述故事,损害海瑞名誉,严重亵渎了民族感情,需要引起出版社界和编辑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

    《明史》海瑞传

    此段文字,出处为内蒙古社科院副院长某某的《

    出版回族历史人物读物应把握的原则——以《话说中国》为例

    》一文。短短数百字,充满了恐吓与无耻的谎言:

    1,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是1949年之后才有的概念,任何史籍中的人物均不可能注明民族,这不是「囿于史家的习惯」,这是历史的真相。史籍的惯例,真正的异族人士亦会标注族属(非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但凡不标明者,一律为汉人无疑。

    2,海瑞的民族(文意指回族),从来不是「学术界确证无疑」,只不过是三个回族「学者」的想当然,史学界或者有所附合,亦是「存疑」的态度,而侧重科学思维的考古学界则直接不留情面地否定了海瑞家族是回族的臆想。

    3,「『台揖当以族礼』,这里的『长揖』是穆斯林对汉民行礼的主要方式。」,查看原文,幻灯片上的「族礼」当为「属礼」之误。长揖,是古代普通的礼节,双手高举,一揖到底,从来不是什么穆斯林对汉民行礼的主要方式。此段原指担任南平教谕的海瑞,见官长不卑不亢,行份内长揖之礼而非伏谒。

    4,「『此堂,师长教士地』表明了海瑞是在清真寺或礼拜堂,由此可见海瑞对伊斯兰信仰的虔诚。」(原文为:「此堂是敬拜父母老师教长(即主持伊斯教教务的阿訇)的地方」)纯粹信口开河,无耻之尤。此段之前已明确事情发生的地点「御史诣学宫」,「此堂」指「明伦堂」,「师长教士地」意为「老师教育学生之地」。见「堂」就是礼拜堂,见「教」就是伊斯兰教,见「师」就是阿訇,这样的社科院副院长,是充两分钱电话费送的吗?!

    然而就是凭借这样的信口开河,却生生将「海瑞买猪肉」定谳为「辱教罪」,损害海瑞名誉,严重亵渎了民族感情,需要引起出版社界和编辑界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

    三,出版社「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

    辱教,「亵渎民族感情」,在当下中国,堪称弥天大罪,出版社自然不敢造次,触犯易怒族群,于是「消除不良影响」的行动开始了。 除了《话说中国》,另一种提到海瑞买肉的著作,便是黄仁宇先生著名的《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英文版

    《万历十五年》中文版,中华书局,1982年。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以英文写作,原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198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由中华书局引进。 因为以英文写作,在涉及史籍引文时,等于黄先生均以英文进行翻译。「市肉二斤」,黄先生译为「bought two pounds of pork」。在史籍中,「肉」单独出现时,即指「猪肉」,这原来并无任何异议,黄先生也是照此译为英文,再译回中文。 北京三联出版社亦在1997年出版《万历十五年》,此处同样为「竟然买了两斤猪肉」。 2000年,黄仁宇先生去世,之前版本的《万历十五年》,应当黄先生的最后审订版,不会再有作者改动。

    《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2006年版。

    然而在《话说中国》海瑞买肉辱教案后一年,即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版《万历十五年》中,此处竟然被改为「竟然还买了两斤肉」。在未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赫然将「猪」字删除。

    《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4次印刷。

    《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4次印刷。

    更加骇人听闻的,可以载入中国出版社史册的,是三联书店同在2006年改版的《万历十五年》,其于2006年12月进厂的第24次版本,应当正好卡在「消除不良影响」的时间结点上,书已印出,命令又来,全部重印未免损失太大,只好采用折衷方法,在每本书的「竟然还买了两斤猪肉」上,粘贴了删除「猪」字后「竟然还买了两斤肉」的不干胶贴补丁。 黄仁宇先生若是泉下有知,怕是当一大哭!

    时至今日,十年过去,图书市场上通行的已经全部是删除「猪」字的「洁本」《万历十五年》,有「猪」的版本做为「辱教案例」,年年对新入行的图书编辑进行恐吓。出版领域之外的许多公共场所,「猪」字已成禁忌,二十六,也炖起了从前中国老百姓从来不会轻易屠宰与食用的牛肉。寒蝉效应,已经初步成形。

    四,结语

    包括出版社编辑,以及一些思想比较单纯的学者,仍然试图为这桩辱教案寻找合理的解释。也即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学术问题,试图解释「市肉二斤」究竟是译成「买了两斤猪肉」更好,还是「买了两斤肉」更好。 如果真是这样单纯,倒是无妨;如果只是为这样的行为掩饰,那么未必居心不良。

    学术问题,是你可以说那样,我可以说这样,没问题;我说是猪肉,你说是牛肉,也没问题。学术问题不是你说是牛肉,没问题;我说是猪肉,就是「损害海瑞名誉,严重亵渎民族感情」,就要做成「辱教案例」年年恐吓新入行的编辑,就是要被吓得贴条覆盖,噤若寒蝉。

    五,四星

    最后,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不论内容,仅从其对于叙事史学写作的影响,足可评为五星。2006年之前不论中华书局版还是三联书局版亦均可堪五星,但是在遭此番篡改后,尤其是在中华书局新版责编徐卫东(即此书评论区洋洋自得贪功的@西丰客人)不断为此番篡改狡辩掩饰之后,故而我仅为此种版本给出四星。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176+)
  • 字体合适(412+)
  • 一星好评(434+)
  • 格式多(444+)
  • 好评多(415+)
  • 值得购买(325+)
  • 无多页(226+)
  • txt(142+)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 2024-12-16 07:17:29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孔***旋: ( 2024-12-10 20:03:42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菱***兰: ( 2024-12-12 11:45:2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冷***洁: ( 2024-12-14 20:24:5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利***巧: ( 2025-01-04 16:21:42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扈***洁: ( 2024-12-27 18:11:51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游***钰: ( 2024-12-25 21:41:11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曾***玉: ( 2024-12-18 00:22:1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孙***美: ( 2024-12-10 16:18:5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詹***萍: ( 2024-12-23 21:08:4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辛***玮: ( 2024-12-22 19:37:1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林***艳: ( 2024-12-29 09:06:2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居***南: ( 2024-12-26 21:11:1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晏***媛: ( 2025-01-02 10:59:22 )

    够人性化!

  • 网友 郗***兰: ( 2024-12-18 11:50:17 )

    网站体验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