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自由:用创造力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让思维自由:用创造力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家、排名**的TED演讲人肯·罗宾逊教育五部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清华大学教授陈劲、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等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有的吗?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极富创造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这些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在教育、商业和社会大众之间建立起一种创造性关系。但是传统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却只是一味地拔高传统的课业考核标准,根本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甚至抹杀掉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此时,教育改革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让思维自由》一书中,教育学家肯·罗宾逊告诫我们,发挥创造力重要的是智力而非学术,人类智力是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的结合体,并以此推导出了“想象—创造力—创新”的创新3部曲。而同时也提出,艺术与科学在发挥创造力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另外,罗宾逊为我们呈现了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原则,以帮助企业塑造有创造力的领导者,进而引领企业的创新文化。而改革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坚实的一步,更应遵循8个出发点,同时推广鼓励、识别和培养的创造性教学,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转型不容易,失败的代价也很大,但成功的好处*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书籍目录:
序言 创造力成就美好未来
引言 让思维自由
未来是不确定的,预测未来的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创造力是绝大多数人天生就有的能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商业和文化必须协调一致,才能造就出创造力无限的人才。想象,是一切创造力产生的源头。
创造未来,预测未来的好方法
重新思考创造力
教育、商业和文化的协调一致
想象,无限创造力的起源
第1章 我们正处在大变革时代
我们正处在技术大爆炸时代,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指数型增长的信息技术,让我们预测未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埃尔文·托夫勒40年前就预见了“未来的冲击”,今天的互联网就是好的例子。想象、创造力和创新,是应对不确定未来的3大利器。
指数型增长的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让历史告诉未来:难以预测的未来
埃尔文·托夫勒预见“未来的冲击”
用创造力迎接未来
第2章 教育的困境
发挥才能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尽你所能地创造各种新体验。我们本以为可以通过教育来发挥,但教育往往会阻碍我们这样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真正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奇缺无比,而高学历的失业人员却随处可见。互联网的冲击,威胁着传统教师的地位。年轻的一代,正在经受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
改革,还是推倒重来
错误的方向:培养更多高学历人才
经济挑战
文化挑战
个人挑战
第3章 重要的是智力,而不是学术
仅仅注重学术成果并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反倒可能让问题变得愈加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术错觉”中清醒过来。智商不应成为的人才选拔标准。艺术家不需要为了取得学位而去学习艺术史,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智力的好证明。我们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找到支撑我们创新的能力究竟在何处。
智商并不是智力的全部
技术创新推动的文艺复兴
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学术能力
改变观念
第4章 认识我们的大脑和智力
人类智力的内涵,远比现有教育所教给我们的要丰富得多,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是智力的3个重要特征。有意识思维只是大脑工作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思维则属于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复杂感知的无意识过程。通过教育和培训,我们才能展现出我们天生就有的卓越智力和潜能。
失聪的音乐家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世界
人类智力的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
舞蹈与智力
实现自我
第5章 怎样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才能,把想象付诸实践就形成创造力,而创新则是通过创造力把新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创造过程的步是想出主意,然后对初步构想进行推敲、测试和改进。只要我们运用好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模式,再结合我们的才能、热情和独特的个人创造潜力,我们就将无往而不胜。
拉斯维加斯,人类想象的产物
创新3部曲:想象、创造力和创新
说出你的想法
判断价值
一般创造力与个人创造力
第6章 情感,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智力过程,情感、直觉和想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就是对情感的边缘化。实际上,情感教育对创造力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就是培育创造力的好方法。
创造力,思考与情感的二重唱
情感的边缘化
理性人假设与自然人假设
情感教育
缺一不可的艺术与科学
第7章 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每个人的创造力,几乎都来自他人的想法和创造成果,单打独斗的天才只是特例。创造性地使用技术,能带来技术的进化,而技术发展又能为创造性工作提供各种可能。与时代相契合的思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因此,创造性思维一定要适应这个时代的文化。
单打独斗的天才只是特例
动态的文化
文化与创造力
思想的力量
适应时代
第8章 怎样做有创造力的领导者
做有创造力的领导者,并不是说要不停地想出好点子进行领导工作,而是培养一种让所有人都能想出好点子的文化。要想做到这一点,领导者要遵循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实践原则。让员工尽情发挥的组织有创造力,也是有希望的组织。
培养创新文化
领导者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实践原则
让员工尽情发挥的组织,是有希望的组织
结语 改革教育,培养创造力坚实的一步
当前,许许多多的老师和教学机构都取得了可观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并非来自主流教育文化,而是摆脱了主流教育文化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要遵循8个出发点。“蓝色学校”的骄人成绩,预示着教育改革的美好未来。
目的决定方向
教育改革的8个出发点
鼓励、识别和培养,创造性教学的3部曲
课程与评估
美好的未来
后记
致谢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肯·罗宾逊
1950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1968年进入利兹大学学习英语和戏剧。1981年进入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
英国华威大学教育学教授,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家。2003年,罗宾逊因杰出的贡献而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
排名的TED演讲人。截至2015年1月底,通过TED网站观看罗宾逊“学校扼杀创造力”演讲的人次超过3080万,创造了TED大会创立以来的纪录。
2011年,罗宾逊被评为“Thinkers50*思想家”与“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全球杰出思想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让思维自由
未来是不确定的,预测未来的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
创造力是绝大多数人天生就有的能力,我们所要做的,
就是为创造力的产生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商业和文
化必须协调一致,才能造就出创造力无限的人才。想象,
是一切创造力产生的源头。
每当有人对我说自己没有创造力时,我都认为,他们并不明白创造力的内涵。
你的创造力如何?与你共事的人的创造力如何?你朋友的创造力是高还是低?下次,当你出席社交活动时,就可以问问他们。实不相瞒,你可能会对他们给出的答案感到惊讶。因为我曾跟世界上许多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共事过,但不管我走到哪里,总会发现同样的悖论: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极富创造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却不这么看自己。事实上,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创造未来,预测未来的好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正极速发生的世界,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我们来说,复杂的未来将如何展现还是一个未知数。而文化变革也从来都是曲折的,很难被预测。如果它能够被预测,也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媒体专家和文化预测者了。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些纷繁的动荡,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才说:“经济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占星术显得更可靠。”
随着世界的转速变得越来越快,很多组织都认为,自己需要招聘到的是拥有创新思维以及与团队沟通顺畅、合作无间的员工——灵活、适应性强的人。很多时候,这些组织总是认为自己招聘不到类似的员工。为什么呢?本书的目的就是,向对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投以严肃关注的所有人,或者希望理解自己创造潜力的人解答如下 3 个问题。
● 为什么提升创造力至关重要?商界领袖、政治家和教育家一直都在强调
提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这件事这么重要?
● 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人们只有在帮助下才能发挥创造力?孩童时,我
们满脑子的点子会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但是长大以后,是什么让我们觉
得自己没有创造力了呢?
● 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创造力?是人人都有,还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才有?创造力能够被培养、开发出来吗?如果能,又该怎么做呢?
每个人偶尔都会想出一些新点子,但如何激发创造力,才能让它稳定而可靠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正经营着公司、组织或学校,那么你能使创造力变得更有系统、更规律吗?你该如何引领创新文化?
重新思考创造力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剖析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它在实践中的运作方式就显得很重要了。以下有 3 个相关的概念,我会在后文中逐一阐述,它们分别为:想象、创造力和创新。 想象指的是我们想到感官里并不存在的东西的能力;创造力指的是我们开发有价值的独创见解的能力;而创新则指的是我们将新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在这 3 种能力中,人们尤其对创造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
创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拥有的吗?
人们常常认为,只有特殊之人才拥有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
罕见的才能。创意天才玛莎 · 格莱姆(MarthaGraham, 美国舞蹈家)、毕加索、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等人的历史故事更加强化了这一观念。企业往往把员工分为两类:“创意人”和“普通人”。你通常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谁是“创意人”,因为他们上班时不穿西装。他们穿牛仔裤,而且可以迟到,因为他们正苦苦思索着好点子。当然,在这我并不是说“创意人”没有创造力。他们很可能极具创造力,但只要有可供发挥能力的土壤,任何人都能做到,包括西装革履的“普通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创造力,但关键是,如何将其开发出来。创造性文化涉及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
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吗?
人们常常认为,创造力与特殊的活动有关,比如艺术、广告、设计或营销。不过,虽然这些活动可能都需要创造力,但很多其他事情——科学、数学、教育、医学、与他人共事、管理运动队、经营餐馆,也一样需要创造力。有些学校会设立艺术学院,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贯主张——学校应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稍后,我会解释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当然,创造力并不仅局限于艺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但学校教授其他功课的原因同样充分。同时,包括科学和数学在内的其他学科,恐怕与音乐和舞蹈一样富有创造力。
所以,每当我们运用自己的智力时,就有可能会产生创造力。
商界也一样,不同企业会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的创造力。比如,苹果公司擅长的是开发新产品;而其他企业,比如沃尔玛,就完全不会创造任何产品,但它们会创新系统,比如革新供应链的管理和定价。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提供服务方面也极有创造力:星巴克并不发明咖啡,而是围绕咖啡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文化。事实上,它创造出了价格高达 5 美元一杯的咖啡,我认为,这算得上是一种突破。可见,组织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创新,都有可能会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的出发点是,既然人天生就拥有巨大的创造力,那么就应该淋漓尽致地释放它们。请记住:创造性文化涉及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少数几个人。
学会创造
人们往往认为创造力是天生的——要么天生就有,要么就没有,就好像有人一生下来眼睛是蓝色的,而有人的眼睛则是褐色的一样——命中注定,人类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但事实上,你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帮助人们变得更具有创造力。如果有人告诉你,他们不识字也不会写,你不会认为他们不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反,他们只是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而已。创造力也一样。每当有人告诉我他没有创造力时,我都会认为,他只是不了解创造力到底是怎么回事罢了。
松开缰绳?
创造力有时与自由表达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创造力教育表示担忧的部分原因。
评论家认为,孩子们理应疯狂打闹、撞翻家具,而不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功课。进行创意工作时,人们通常会玩味自己的点子;享受其中,让想象力肆无忌惮地飞驰。但创造力同时也需要我们精神高度集中地琢磨自己的想法和项目,为之打磨出的表现形式,明智地判断出适合的实践方法,并指出原因所在。在每一门学科中,创造力都要借鉴技能、知识和自制力方面的优势。它不仅仅是要我们松开思想的缰绳,更需要我们将之操控得如鱼得水。
那么,为什么这些问题很重要?
重要的 3 大主题
以下 3 个基本主题将贯穿全书:
● 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
● 其次,为了生存和繁荣,我们必须利用不同的方式衡量自己的能力,并
将之付诸实践;
● 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经营我们的组
织,尤其是我们的教育系统。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将更详尽地论述这些主题;但在这里,我想快速地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
直面革命
无论你身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还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必然会被卷入一场全球性的变革中。我说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可不只是比喻。
如今,一些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涌现。我知道这是一个大胆的观点,但它的确很有道理。人类活动总是跌宕起伏,而现在其独特的地方在于惊人的变化速度和规模。技术创新和人口增长成了这一变化的两大推动力:它们相互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它们对地球的自然资源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更改变了政治和文化的性质。
新技术正彻底改变着人类工作的性质。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技术发展而大规模地削减了人力,而新型的工作方式则越来越依赖于高度的专业知识、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新技术所要求的能力,与传统工业经济所要求的截然不同。制造业开始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和南美洲各个国家;而且,设计和信息技术行业里许多对高技能有着较高要求的新型工作也在转移。由于变化的速度太快,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教育和培训是未来的关键,并突显了发展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需求。,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观点必不可少,维持竞争优势是重中之重;第二,提高员工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教育和培训必不可少,由此企业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第三,每一个人都得适应全新的世界,在这一世界里,大多数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份工作的现状将成为历史。
这些技术变革结合了人口和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其结果从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50~100 年后,我们的后代将面临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挑战。在本书的前几章,我将概述这些力量以及它们所带来的部分挑战。
重塑潜力
1862 年 12 月,亚伯拉罕 · 林肯向美国国会发表了自己担任总统以来的第二次年度演讲。这时,离他签署《解放宣言》还有一个月时间。他在演讲中敦促国会,要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局势。他这样说:“那些属于宁静往日的教条,已不足以迎接今日的风雨。形势日渐严峻,愈发困难。因为这是全新的情况,我们必须拥有新的思维、新的作为。我们必须挣脱自身的枷锁,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
我喜欢“挣脱枷锁”这个说法。林肯的意思是,我们靠自己信奉的观点指导生活,但这些观点有可能不会再成立,很可能会与现实脱节。我们会受到它们的麻痹和束缚。要迈步前进,我们必须从旧有的观点中挣脱出来。
鉴于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深刻的转变必须来自我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以及我们对下一代能力的认识。以我的经验来看,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才能。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但我认为,所有人天生就拥有极大的才能,可只有少数人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所在,而能对自己的才能给予适当开发的人就更少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白白浪费才能的一个主要原因,恰恰来自“教育”这一本该培养才能的领域。
在社交场合,“教育”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词儿。如果我在聚会上对别人说自己是搞教育工作的,那我很可能就会看到对方大惊失色的脸。“我怎么这么不走运啊,”他们肯定会想,“一个星期就这么一天时间出来放松,却碰上个搞教育的!”但是如果我主动打听他们受教育的状况或者他们孩子的学业,那脱不了身的人可就是我了。他们很想与人交流自己的经历。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看法。教育与宗教、政治和金钱一样,是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个话题。它理应如此。教育对我们事业生涯的成功、我们孩子的未来和全球的长期发展,都至关重要。不仅如此,它还给我们的个人形象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世界上许多成功者在学校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不管他们变得多么成功,也往往会暗中焦虑,担心自己其实不如表现得那么聪明。这些人可能是老师、大学教授、校长,也可能是商人、音乐家、作家、画家、建筑师等。许多人是在从教育带给自己的挫败中痊愈之后才取得成功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受教育的时光,而且日后也靠教育过得很好。那么,那些没能做到的人该怎么办呢?
人们对智力和创造力通常所持的假设,不仅会扼杀人才,还会摧毁无数人发挥创造力的信心。而目前的教育和培训方法也受到了这种假设的桎梏。这种浪费一部分来自人们对某类学术能力的痴迷,他们误以为标准化测试才是当务之急。另一部分的浪费则是人们的无心之失。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打心眼里想帮助学生做到好。政治家们也一样,他们慷慨陈词,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但尽管如此,浪费才能却是一种系统性的整体现象。说它是系统性的是因为,公共教育是一个系统,而这套系统又建立在已经不再准确的固执假设上了。
19 世纪中叶以前,接受正规教育的人还比较少。受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特权,只有少数人才能负担得起。大规模的公共教育系统主要是为了迎合工业革命的需求,从很多方面来看,它们反映了工业生产的原则——强调线性度、一致性和标准化。之所以这些原则如今不再适用,原因之一在于:现实生活是有机体,它强调的是适应性和多样化。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In my experience, many, perhaps most peoplehave no idea of their real capabilities and talents. premise is thatwe are all born with immense natural talents but that too fewpeople discover what they are and even fewer develop themproperly. Ironically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massivewaste of talent is the very process that is meant to develop iteducation
First, human intelligence is profoundly and uniquely creative. We live in a world that's shaped by the ideas, beliefs and values of human imagination and culture. The human world is created out of our minds as much as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inking and feeling are not simply about seeing the world as it is, but having ideas about it, and interpreting experience to give it meaning. Different communities live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 ideas they have and the meanings they experience. In a literal sense, we create the worlds we live in. We can also re-create them. The great revolutions in human history have often been brought about by new ideas: by new ways of seeing that have shattered old certainties. This is the essential process of cultural change.
Second, realizing our creative potential is partly a question of finding our medium, of being in our element(LZ注:在这里作者将in our element斜体了,可能与Robinson 2008年写的另一本书有关,书名叫The element: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Education should help us to achieve this, but too often it does not and too many people are instead displaced from their own true talents. They are out of their element and out of their minds in that sense.
Finally, there is a kind of mania driving the present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In place of a reasoned debate about the strategies that are needed to face these extraordinary changes, there is a tired mantra bout raising traditional academic standards. These standards were designed for other times and for other purposes - as I will explain. We will not succeed in navigating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of the future by peering relentlessly into a rear-view mirror. To stay on this course we should be out of our minds in a more literal sense.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be clear about what creativity is and how it works in practice. There are three related ideas, which I will elaborate as we go on. They are imagination,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bringing to mind things that are not present to our senses; creativity,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original ideas that have value, and innovation,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putting new ideas into practice.
人生不是直线的,只要识真聆听内心的指引,你就能创造新机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拥有各式各样的经验,静儿创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肯·罗宾逊是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家、排名**的TED演讲人。其“学校扼杀创造力”截至到2015年1月底已有3080万人次观看了该视频。他同时还是“Thinkers50**思想家”与“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全球杰出思想家”。2003年,因杰出的贡献而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爵士。
一幅全景式展现创造力培养的蓝图。这本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世界中培养商业、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
国内颠覆课堂的教育书系“肯·罗宾逊教育五部曲”其中之一,**力量的教育改革前沿新作。
国内外教育界专家和畅销书作者联袂推荐,一场教育系统改革的盛大飨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心流之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领导力之父沃伦·本尼斯等重磅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媒体评论
教育的全部使命就是发现学生、解放学生和发展学生,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让思维自由。这就是我推荐《让思维自由》的理由。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通讯、人工智能和纳米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给我们的今天带来巅覆性影响,也为我们的未来增加了无限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知识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变革时代创新为王的要求。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不但没有培养出我们孩子们的创造力,甚至有可能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罗宾逊爵士在《让思维自由》这本著作中告诉我们:如何走出教育的困境,如何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世界培养商业、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如何用创造力去迎接人类的未来。《让思维自由》是一本推动教育领域创造力培养的革命性著作!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创造适应未来的教育,思维自由是关键,思维自由了方有天赋的发掘。解放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是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让思维自由》一书契合了人才成长规律,其中每一则生动的素材、每一个鲜活的案例,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灵性,它们从现实出发,又高于现实,面向未来。
翟小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以创造力应对不确定性是人类的*选择,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成为各类教育的核心内容。
陈 劲 清华大学教授,创新研究专家
关于创造力的书,并不总是创意十足的。肯·罗宾逊的书是个令人惊喜的意外。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创造力》《心流》作者
传统上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智能与今天组织和社会需要的创造力之间的错位,使《让思维自由》所做的分析无比精彩。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如果说存在一个时间点,而创造力在这个时间点上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那么这个时间点就是现在。针对创造力提出重要而深刻的见解,没有哪一本书比《让思维自由》做得更好。
沃伦·本尼斯 领导力之父,畅销书《决断》《极客与怪杰》作者
肯·罗宾逊用犀利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创造力被低估甚至被忽视的种种现象,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
约翰·克里斯 英国喜剧大师,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男主角
《让思维自由》用翔实的素材和缜密的逻辑告诉我们:创造力是我们今天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肯·布兰佳 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领导力的秘密》作者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著作。《让思维自由》对人力资源的意义,就相当于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对环境的意义。
沃利·奥林斯 国际品牌大师,沃尔夫·奥林斯国际品牌顾问公司联合创始人
书籍介绍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是特殊之人才有的吗?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觉得自己极富创造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上,这些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严重得多。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世界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在教育、商业和社会大众之间建立起一种创造性关系。但是传统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却只是一味地拔高传统的课业考核标准,根本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甚至抹杀掉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此时,教育改革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让思维自由》一书中,教育学家肯·罗宾逊告诫我们,发挥创造力最重要的是智力而非学术,人类智力是多样性、动态性和独特性的结合体,并以此推导出了“想象—创造力—创新”的创新3部曲。而同时也提出,艺术与科学在发挥创造力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另外,罗宾逊为我们呈现了激发团队创造力的9大原则,以帮助企业塑造有创造力的领导者,进而引领企业的创新文化。而改革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力最坚实的一步,更应遵循8个出发点,同时推广鼓励、识别和培养的创造性教学,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转型不容易,失败的代价也很大,但成功的好处绝对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精彩短评:
作者:dushuI23 发布时间:2018-09-19 08:27:23
我觉得看看作者的TED演讲即可。
作者:魏知 发布时间:2024-04-17 14:06:08
肯•罗宾逊 (ken Robinson)的TED演讲内容,比较少,建议只看TED就好了。
作者:摇椅’民族学生 发布时间:2023-03-31 21:42:18
还行吧,纸张质量也一般
作者:lost_ 发布时间:2015-12-23 00:40:09
对什么都是浅浅的点到为止,没有很多说服力和精彩事例,不喜欢。
作者:小飞侠 发布时间:2017-11-16 21:30:35
人类意识是由从经验里获得并产生了意义的观念、信仰和价值观所塑造的。我们的观念既可以让我们自由,也可以禁锢我们。感官、身体和大脑的构成方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对象。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方式。我们生活中一个丰富的感官世界中,各种景象、声音、气味、温度和质地包围着我们,但我们却只能感知其中的一部分。新的观点就是一束光芒,它照亮了之前我们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并赋予这些东西以意义。
作者:Agatha 发布时间:2017-07-30 19:55:59
期待未来 期待教育改革 看看这本书还是可以开开眼界的
深度书评:
观点整理
作者:张学勤 发布时间:2020-03-17 11:10:16
最优秀的教育者面临的终极“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而是教育者自身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深度和高度。所有真正做教育的人都深谙这一点,所以他们会以最谦逊和敬畏的心,在“外在世界”做好匠人,在“内在世界”寻求开悟。
报道该活动的一篇报纸文章断言,电视机将永远不可能成为收音机的有力竞争者。因为在收听收音机时,你还可以做些其他事情。文章认为,要看电视的话,人们必须坐下来,紧紧盯着屏幕。而事实证明,这正是整套电视系统吸引人的地方。
登堡的印刷系统为所有人打开了思想世界的大门,让人们对知识和文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欲望:这一“贪得无厌”的好胃口将给政治、宗教和文化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进而重塑整个世界。
迄今为止,人们早就忘记了数字技术“节省劳动力、让社会变得更清闲”的说法。我认识的大多数人,都比10年前工作得更卖力,劳动时间更长,而且,工作的截止期限还变得更短了。跨时区沟通的能力意味着你到了睡觉时间,别人却才刚开始一天的工作,而且还想和你保持联系。
对比一下如今每天24小时多个频道、多种媒体不间断播报新闻的现状可以发现,今时今日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并不比20世纪30年代更多,只不过是因为现在我们有了一个穷凶极恶的新闻业罢了:为了滋养自己的利润线,它片刻不停地生产新闻和观点。所有这一切都增加了贯穿21世纪文化的整体危机感。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只有教育能够将我们的社会从崩溃中拯救出来,不管这一崩溃是突然降临的还是缓慢而来的。”
我们当下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扩大教育范围、提高教育水平,一切都会好起来。等到所有人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市场就业率就会恢复。但是,这一幕永远不会出现。
对大学的迷恋,正从上至下地贯穿整个教育系统,甚至连学前教育也因此变得扭曲起来。在一些中心城市,人们激烈地争夺“优质”幼儿园的入学名额,孩子们还得通过面试才能入园。
在所有的国家里,艺术都位于学校课程的边缘位置: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制度都在正规课程里纳入了一定的艺术和音乐内容;但很少有涉及戏剧的教学,也很少提供舞蹈课程。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也建立了这种制度。事实上,差不多到处都是这样。
启蒙运动带来了一种以演绎理性和科学证据占主导地位的智力观,而学校和大学的正规教育又强化了这一点。学术工作逐渐主导通识教育的一个原因是,大学的需求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大众教育文化。大学的入学要求直接影响了中小学课程的性质以及评估与公开考试的形式。人们总是把进入大学(而不是直接工作或接受职业训练)的人看作这个教育系统的真正成功者。
大脑不是机械的物体,而是有机的整体;思维不是计算器,而是有意识的动态过程。创造过程不是位于身体某个部位的单一能力。只有“思”和“在”的不同方式相互作用,才能觅得活力之源。
由于教育专注于学术智力和学科等级,许多人都被迫离开了由自身天赋指引的道路。学术和职业课程之间的划分,以及认为从事实践工作、学习一门手艺比修读学位更低级的想法,最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然而,修建大楼、为房屋布线、安装管道系统、种植作物、让事情顺利进行、提供切实的服务、等工作确确实实跟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所有这些技能都为人类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时候,哪怕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它也是成立的。
我们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不同类型的想法。据说,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坐在琴房里完成了一首新的钢琴曲。演奏期间,他的一个学生走进房间,静静地听着。曲终,学生说:“大师,您演奏得太精彩了。但它是关于什么的呀?”马勒转身对他说,“它是关于这个的”,便又弹奏了一次。如果音乐里的思想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就没有必要谱写乐曲了。
我们现有的一切想法均蕴含着创意。一旦它们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结合起来,或应用到通常不相关的问题或议题上,创造性见解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如果我们能把来自不同领域或不相关的想法糅合到一起,那么就不会再像通常的线性思维那样在一个平面上思考,而是同时从多个角度思考。
我认识很多想要成为音乐家的人,在忍受了太久音阶与和声的枯燥练习后,终于决定把乐器永远束之高阁。
有些人只能通过特定的媒介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水彩不行,一定要是粉彩;不是整个数学,而只能是代数。
个人才华与个性热情的交点。个人创造力往往来自对特定素材的热爱:雕刻家会因木头的形状或石头的纹理而出现灵感喷涌;音乐家会喜欢乐器发出的声音,乐在其中;数学家对数学艺术的热爱,一如舞蹈家对动作的热爱;作家因对文字表达力的热爱而文思泉涌;画家则会为空白画布及调色板所蕴含的无尽潜力而感到兴奋。发现正确的媒介,往往是个人创造力的涨潮时刻。
没有人应该永远为环境所困:“人不应当成为自己传记的受害者。”又或者像荣格所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不是我。我选择去做的事,才是我。”
美学是各种创造性工作里的一股强大力量,不只对音乐家、诗人、舞蹈家和设计师成立,而且对科学家和数学家也成立。
传统学术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培养倾听和移情等“软技能”的重要性。这不是巧合,也不是疏忽,而是学院派的结构特征。
自然个人主义世界观是18世纪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1780年,雅克·卢梭出版了《爱弥儿:论教育》,主张采用基于游戏、玩耍和体育的教育方法。他希望教育能珍视童年,不再对青少年强加成年人的价值观。
自然个人主义不只关心儿童的智力发展,还关心他们的情感、精神和身体成长。归根结底,自然主义者们希望教师们能全面地对待孩子的身体和精神。
维持理智与情感的平衡,对人格的平衡至关重要。
我们目前的挑战是:让创新大规模地推广开来,把教育改造成一个真正能解决21世纪人们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的挑战的过程。
我们之所以说电影杀死了戏剧,指的就是电影诞生后戏剧已经完全变质了,戏剧开始需要票房、休息室、包厢、舞台脚灯、场景变化、半场休息、音乐剧,尽管从定义上看,戏剧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累赘模糊了戏剧的核心业务,就好像年迈的大师身上裹上了越来越厚的斗篷一样。
针对每一名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是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创造性地利用新技术。信息技术是经济和文化变革的驱动力,也是传统教育产业模型过时的原因之一。一些可以发展创造力、改善沟通和协作的强大工具,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们能迎合每一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部分国家和州已经开始采用网络技术,力图使学生和教师在各种个性化学习方案中结合起来。
自成立以来,150多万名学生在此修读了开放大学的课程。开放性大学和其他在线教育供应商的成功,说明人们当今普遍渴求高等教育个性化路线,对创新学习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教育转型的出发点之一是伙伴关系。教育的未来,人人有责。因此,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学校和企业、慈善事业及文化部门都有着正式的联盟关系。美国的“21世纪学习伙伴联盟”是一家全国性组织,它倡导“21世纪应为每一名学生的未来做好准备”。联盟及下属成员为了让美国教育制度不掉队而提供了工具和资源,“融合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协作、创造和创新能力”。联盟动员地方、各州和联邦政策支持在每一所学校中都采用这种方法。
“全面教育”的基础信念是:教育应当“不仅仅对年轻人的智力发展投资,也应当对其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发展投资。这些能力为年轻人奠定了重要基础,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以使其为自我的发展和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为良好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全面教育”与5000多所学校、大学和众多青年组织、直接针对年轻人的慈善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活动。总体目标是“确保所有年轻人都能接受全面的教育,掌握必要的技能、知识、态度和资源,在校园之外的生活里应对自如、茁壮成长,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掌握教学,和掌握其他任何专业工作一样。精通教学,也和精通其他任何职业一样。任何领域都有专家:医生、律师、厨师、艺术家、科学家,都有一整套技术随时可供使用,外加广泛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供借鉴。专家级的教师应同样拥有一套考验眼光的流程:他们应知道自己该借助哪些东西来满足当前情况下的需求。学校里的创造性文化取决于重振教师的创造力。
识字和算术的要求标准很高,因为它们是基础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大门。语文和数学比基本的识字和算术包含的内容更多。语言学习的内容应包括文学,以及口语和听力技能。一旦掌握了基础,数学也可以把人引入宽广的抽象领域,以及科学与技术的概念性语言。
在发展过程中,蓝色学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了两个主要构成部分:核心课程,代表学校的基本科目:语言艺术、科学、美术、鲜活艺术(lively arts)、社会科学、技术和媒介素养、数学、物理艺术和健身。学校的第二个组成元素是这里的价值观:创造力和表现力、家庭和社区的联系、玩耍、丰富的情感和趣味、自我意识和健康、全球和环境探索、多角度和差异化的学习方式。
A prescription for tomorrow's education
作者:Derek 发布时间:2018-07-15 14:13:16
The first time I came to know of Ken Robinson was by listening to one of his TED talks. The wit and insights in that speech were not only hilarious but also thought-provoking. After searching for and listening to several of his other addresses on education, I decided to go further and read his books, "Out of Our Minds" is one of the first.
All children are born creative and they get educated out of creativity by the current system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mainly to fit the need of industrialism. To meet the challenges laid before us, we have to rethink, revise and eventually revolutionize our current model of education. The arts, dance, music or humanit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at least as important as the STEM courses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if not more. Children's natural talents should be valued, developed and fulfilled so as to create a diverse and dynamic society in which all of us can benefit enormously.
That basically summarizes the gist of this title. The crafted words from Mr. Robinson, both spoken or written, have such a formidable power that you can't help but will be impressed upon and feel motivated. The same and simple principles that go through the whole book consistently are expressed in various and different formats, interspersed with anecdotes and quips. In this respect, "Out of Our Minds" can proudly serve as a great textbook for writing class as well. That being said, it also negatively affects the reading experience due to repetition and not least the frequent citing of other people's studies and the same old stories that most people are very familiar with.
Overall, the content of this book is satisfactory,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offering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our current situation.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education and creativity and intrigued by the subject, go for it.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189+)
- 品质不错(322+)
- 无缺页(179+)
- 体验满分(210+)
- 无广告(657+)
- 傻瓜式服务(593+)
- 全格式(171+)
- 内容齐全(154+)
- 差评少(356+)
- 收费(669+)
- 小说多(587+)
- 强烈推荐(510+)
- 可以购买(518+)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 2024-12-10 11:13:4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敖***菡: ( 2025-01-04 00:24:1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石***致: ( 2024-12-21 19:35:3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后***之: ( 2024-12-27 05:53:5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居***南: ( 2024-12-29 18:47:3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丁***菱: ( 2024-12-23 22:57:4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寿***芳: ( 2025-01-08 10:12:2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通***蕊: ( 2024-12-27 21:05:12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石***烟: ( 2025-01-07 03:32:5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8848我为歌狂终结本漫画版·楚天歌篇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天工开物 (明)宋应星 中国画报出版社【正版保证】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WTO协调环境贸易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灌篮高手单行本(全31卷)群英荟萃鞋盒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能文案:用超级带货力为产品赋能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14308730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妈妈要回去做少女了(精) 随机礼盒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房地产经纪概论考点分析与实战精练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逐鹿天穹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