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解读绝望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1:06

解读绝望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解读绝望精美图片
》解读绝望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解读绝望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02800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
  • 页数:274
  • 价格:3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1:06

内容简介:

《解读“绝望”:自杀与杀人背后的心理分析》主要有那些化为碎片的年轻人、胡益华被捕时为何微笑、人没有威胁别人的自由、用权力感追求亲密感、富二代们为何会迷失、郑民生为何向孩子挥起屠刀、谁杀死了女大学生刘伟等内容。


书籍目录:

生命为何脆弱(自序)

那些化为碎片的年轻人

胡益华被捕时为何微笑?

人没有威胁别人的自由

用权力感追求亲密感

富二代们为何会迷失?

郑民生为何向孩子挥起屠刀?

杀幼案反思:我们必须直面真相

谁杀死了女大学生刘伟?

付成励弑师是在转嫁失恋的痛苦

示范高中为何会吃人?

董玉飞之死的警示

宽容,但不是和稀泥

刘德华完美的真相是什么?

谁逼死了杨元元?

怎样摆脱病态的纠缠关系?

深圳富翁为何杀妻?

大兴灭门案:暴富的诅咒

大兴灭门案的心理分析

六岁女孩为何自断手指?

女人,请善待你的女性亲人

强建周为何想轰动全国?

你是哪个单位的——金牌内定门的权力逻辑和专业逻辑

比网瘾更可怕的是什么?

天津贵族女缘何嫁北川农民?

中国不高兴: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我的柔情,你可以不懂——悼陈琳

韩国明星为何频频自杀?

卢武铉:被自己的生存策略杀死

他们为何成为校园杀手?

他们为何沦为兽父帮凶?


作者介绍:

武志红,1974年生,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的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硕士毕业后,进入《广州日报》工作,目前主持《广州日报》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解读绝望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解读绝望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解读绝望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精神上被杀死的一代

从表面上,导致我们做事的动力分两种:从内而生的动力,外部传来的压力。

但实际上,真正驱动我们做事的动力只有一种——从内而生的动力。之所以外部的压力会看上去有效,是因为外部的压力会获得我们内在的认可。

譬如,父母给我们压力,我们看似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去做事了,但其实,真正内在的动力是爱与恐惧。我们爱父母,不想让他们失望,所以他们施加压力会成功。我们恐惧父母不爱我们,所以一样会在他们的压力下去做事。

……

其实,太多孩子的自杀首先是“精神上被杀死”。先是父母,然后是学校,随后是整个社会体系,不断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而给孩子们留下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少,他们的意志得以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少,这就是“精神上被杀死”。

当精神上被杀死后,一个人就会觉得,他的动力消失了,他对一切失去了兴趣。虽然他意识上知道,必须学习,必须工作,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发动机熄了火的汽车,已很难启动了。

伴随着动力感消失的,是虚无感,是无意义感,会觉得做什么都没意义,而且会有不存在感。看起来,自己是活着的,但自己都感觉不到那种踏实的存在感了。

这个时候,如果外部世界再多一些压力,这个人就会走向自杀。但自杀只是这个过程的最后结果,而这个过程,已经进行很久了。


心理治疗中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A是Affair(事件),B是Belie(信念),C是Consequence(结果)。通常,我们会以为,是事件直接导致了我们的一些行为或情绪,即认为A直接导致了C的产生,但其实,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导致了这些行为或情绪的产生,也即是B导致了C的发生。


“孝”这个字,拆开来可以理解为“砍孩子一刀,并将孩子埋在土中”。


至于南平惨案,我自己的感触是,这种惨案留给我的感觉,和马加爵、邱兴华和李磊等人留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的故事很有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令我不寒而栗。

马加爵的杀戮发生时,我想,这是孤立的个案。邱兴华的杀戮发生时,我开始意识到,或许这是一种信号。郑明生的杀戮发生后,我已有些麻木,但同时更加明确自己的判断——这是一种信号。

这种信号,传递的信息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到了一种危局的边缘。马加爵他们的心理是脆弱的,但这也往往意味着,他们的某些感觉是敏锐的,他么率先嗅到了这种危局。

也可以说,这是越来越多人的生存遇到难以逾越的挑战的一种危局。尽管国家的财富似乎在增长,但越来越多的人的生存却到了找不到立足点的关头。找不到立足点,会让人有巨大的失败感和无助感,如果这种感觉自己吞下了,那就可能是自杀,如果转嫁给家人,那就是杀亲,如果准假给社会,那就是南平惨案。

至于郑民生们的“替死鬼心理”,心理学上的术语是“向强者认同”。它的意思是,一个人自己受到了强者的压制,他最终反而将其合理化甚至哲学化,认为强权有理,而弱者活该受罪。所以,当最终他们的心理崩溃时,他们更容易选择的是伤害弱者,而不是抗争,更不去寻找法律和正义。

但是,“向强者认同”,这不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目前的写照吗?中国特色的暴力拆迁,比果戈里的喜剧还要喜剧的躲猫猫、俯卧撑、梦死、心脏病猝死、喝开水烫死等发生在派出所或拘留所的种种悲喜剧,都在传递着这个信号——“弱者该死”。

有多少人接受了这一逻辑,就有多少南平惨案重演的危险。甚至,南平惨案还是比较轻的,因为郑民生必死无疑。但是,山西疫苗事件呢?地沟油呢?那些其实行使着和郑民生一样逻辑的强者呢?能有正义吗?


东方文化中的替死鬼心理

还可以看到的是,中年人的“杀幼案”基本上发生在东方国家,如日本、韩国和中国,而大多数又集中在中国。这一点也可以引起深思。

其实,很多西方人都概括称,东方文化有更倾向于牺牲幼儿的利益,而西方文化相对更容易忽视老年人。

我与数千人聊过,其中与数百人有过深聊,最后发现,我们的确更容易向老人和成年人妥协,并且会将孩子作为妥协的筹码。

譬如,很多人对我说过,父母对他们的纠缠太厉害了,他们因此想生一个孩子,他们相信,有了孩子后,父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三代身上,那样他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脱了。

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一方面可以理解他们的压力,另一方面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为了父母牺牲孩子,这一点在经典的二十四孝中有充分的体现。孝子郭巨,其被颂扬的孝行竟然是“埋子养母”。一个8岁的男孩,为了不让母亲被蚊子咬,自己主动被蚊子咬。对这两个故事,我们的文化称赞备至,却不去看其中的辛酸与恐惧。

……

可以说,杀婴,或牺牲孩子的利益,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集体无意识。

……抵制强者是危险的,需要鲁迅那样的勇气,所以不如干脆认同强者的逻辑,苟且活着,而自己内心的愤怒、不满甚至仇恨,无妨向比自己弱小的人下手。

……

但这不也恰恰是我们文化的共同之处吗?我们宁愿苟且活着,痛苦的时候可以打打孩子。


看到胡益华微笑的照片,我第一时间想起了我的两次经历。

一次是去一所监狱讲课,每当讲到悲惨的故事时,下面上千听众中会有相当多的人——我估计约有20%——哈哈大笑。

另一次是汶川地震后,我跟随一个心理救援团队去灾区,在一个镇上,我主持一个团队辅导,大约有40个孩子在一起讲讲彼此的悲伤,每当有一个孩子讲到自己的痛苦时,有两个孩子也会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别人的痛苦,而自己哈哈大笑,这是典型的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并且别人越痛苦,自己笑的就越是畅快。

这两次经历中的笑声,一样让我不寒而栗。

总是这样笑的人,很有可能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解读“绝望”:自杀与杀人背后的心理分析》主要有那些化为碎片的年轻人、胡益华被捕时为何微笑、人没有威胁别人的自由、用权力感追求亲密感、富二代们为何会迷失、郑民生为何向孩子挥起屠刀、谁杀死了女大学生刘伟等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予渊 发布时间:2011-01-08 19:52:12

    这个比《为何家会伤人》和《解读“疯狂”》更好!喜欢的部分不是对人物的分析,而是作者自己的论点。逻辑更清晰,观点更透彻和清澈。有些地方简直想强烈排,太赞同了。

  • 作者:大梦@Loss 发布时间:2012-08-16 01:29:49

    千里之行呀你快点始于足下

  • 作者:mOco 发布时间:2013-07-15 20:56:09

    没想到早读过笔者的《解读疯狂》。笔者用详尽的事实/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实事从原生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分析解读这些看似千奇百怪成因各异的案件,不抖书袋,没有充满优越感的态度,有理有据,也算是值得读的通俗心理读本。

  •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27 20:49:23

    :

    B846/1142

  • 作者:竹子_随波逐浪 发布时间:2013-11-26 11:17:53

    所有的社会事件一旦揭露,众人口诛笔伐议论纷纷,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可能会发现和别人不同的观点,这个视角很重要,解释了很多事情发生的深层心理动因。书很好,我很喜欢。

  • 作者:天蓝蓝 发布时间:2012-05-09 12:35:49

    浅显易懂,推荐~


深度书评:

  • 很过瘾-脆弱生命背后的心理分析

    作者:格蕾丝 发布时间:2012-12-20 15:58:35

    这本像是侦探推理的心理分析书,读来实在过瘾。既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启发了我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欲望。武志红的书、博客,看多了,人会重新思考我们身处的文化,反省自己的行为。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更能预测原因之后造成的后果。做事的时候,多考虑后果,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更少遗憾?可以让人三思而后行,是进步的表现,也是我爱心理学的地方。更不消说,他会随时让我看到未曾看到的观点。诸如这些打动我的字句:

    1、“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力”(在谈富士康的N连跳时候说的),“似乎,我们对于身处的环境,无处可逃,所谓无处可逃,换成心理学术语,叫做-习得性无助,即一个人在环境中学习到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没办法,干脆就不抗争了”。

    常常有跟同事聊起他的工作环境,说起生存压力,跳槽等。我总是在了解到他的老板多么让人绝望时,会鼓励别人跳槽。不要说你没有办法,不要说你再也找不到工作。因为,你永远是有选择的机会。哪里做工都可以养家糊口,你不辞职,只能是留恋一个地方的职业发展而已,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原因继续逗留。一定要争取,才有新机会。

    2、“越快乐,越悲伤”,“好比肥姐沈殿霞,那些看起来是最快乐的人,其内心常常最悲伤”,”他们微笑的逻辑里藏着一个常见的逻辑:快乐是好的,所以要快乐;悲伤是不好的,所以不要悲伤。有些人会将这种逻辑蔓延到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也即,在任何时候,我都只要好的,而不要不好的“。

    在南京读书的三年里,我就曾产生这种幻觉,觉得一切生活都应该是美好开心的。造成的结果,就是越来越不知道怎么跟负面情绪相处。否定它们,逃避它们。后来明白了面对,懂得接受。每每把自己的弱点,哪怕是故意暴露在你觉得会耻笑你的人的面前呢?结果是,释放了心灵。活得无比自在。今天lynn还短信我: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把自己的不自信方面都让别人知道,这一点也不困难,我觉得越活越踏实,这种感觉真美好!恭喜你,让我们都变得越来越享受生活。关于克服演讲焦虑,也有六字真言,那就是”没有人,在乎你“,哈,这句话对我太受用了,仔细观察就知道了,无论什么名人讲话,底下都有打瞌睡的,如果你问观众他们记得什么,保证只有极个别的人能说出来。于是,紧张就可以无影无踪了。

    3、”看起来,我们人生的目的在于那些追求的东西,但真正要学习的是,通过这些追求,学会如何跟世界相处。概括成四种关系:如何和自己相处,如何和最可珍惜的人相处,如何和现世相处,如何和整个世界相处。”

    我突然想起了萨提亚方法中追求人的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如何提高自尊水平,如何更为自己负责,如何学会更好的决定,如何更和谐的跟自己相处。在上面四个方面做得越好的人,心理越健康。这个标准也似心理咨询中追求的目标,或要帮助人回答的问题: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回避这些问题。真的,重要的从来不是得到什么,而是你学到了什么。

    4、“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他只和能表达愤怒的人交朋友”,这算是大众都了解的事实了。我纳闷的,每次去看别人书中提到的好书,去当当或卓越时,为什么买不到阿,买不到?什么原因,好几本心理学好的著作都缺货,然后登记很久都没有!

    5、“我要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所以,我是正确的”,“尊重自己的感受,就是尊重自己的存在,而真正能看到自己感受的人,也才会看到别人的感受,这样一来,一个关系中,我是真实的存在,对方也是真实的存在,这才自然会导致融洽而灵活的关系”。

    张德芬在讲情绪的时候,也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从现在起,要更多关注自己,而不是别人,你有多了解自己,才可能多了解别人,这些外部世界!

    6、在分析日韩高自杀率时,他问一个课上学员,你能否放下你有才华这一点,而直接了当跟别人交往,比如,你能否理直气壮走过去对任何一个人说:我想认识你。仅仅这种愿望就足够了,因我们需要的,是心与心的相遇,而不是正确与正确的相遇。

    说起沟通困难,你是不是也在给自己设限呢?不是所有人都是对你有要求的。

    他的东西很深入,可能跟长期做国际观察报的有关,视角的国际化能清晰看到自己文化的缺点。一篇文章叫《优雅地表达你的欲求》是沟通技巧的一篇好文。又如:“学会尊重事实,学会尊重孩子的话语,这是一个挑战!”更让我动容。因为,我们可不可以放下控制欲,权力欲,有胆量去看到事实。

    最后再次引用他的话给他的书做宣传:波兰著名导演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坚信我的文章能帮助读者,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P.S,他的著作切切实实,让我知道这些的重要:不苛求别人,不评价任何人,当然,绝不允许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通过给别人不好评价而降低自己的自尊(因为你在评论别人时你也开始活在贬低,降低自己的自尊中。也要学会放弃控制欲,多给别人以宽容和自由。当然,更要有勇气去看到事实。

  • 真的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作者:爬爬 发布时间:2011-03-18 10:35:49

    此书富含大量案例,多是热门报道的新闻。有灭门案,捐款门案等等,剖析地比较到位。

    可能有一些观念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比如我标题写的那句话。

    家长们可以好好看看,想想孩子是不是的工具,是不是发泄的对象,是不是控制的玩偶?

    家长们可以试图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此书的这个观点,很新很好。可以点醒很多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赞(177+)
  • 图文清晰(180+)
  • 下载速度快(276+)
  • 赚了(62+)
  • 愉快的找书体验(679+)
  • 好评(266+)
  • 值得购买(387+)
  • 图书多(468+)
  • 差评少(237+)
  • 体验满分(506+)
  • txt(507+)
  • epub(526+)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4-12-26 06:28:48 )

    。。。。。好

  • 网友 陈***秋: ( 2024-12-16 00:44:34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习***蓉: ( 2024-12-26 03:27:39 )

    品相完美

  • 网友 家***丝: ( 2024-12-25 10:13:37 )

    好6666666

  • 网友 方***旋: ( 2024-12-25 06:47:26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沈***松: ( 2025-01-02 14:17:03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扈***洁: ( 2024-12-12 03:50:2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寇***音: ( 2024-12-18 10:48:2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石***烟: ( 2024-12-23 17:51:5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后***之: ( 2024-12-25 05:40:35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曾***玉: ( 2025-01-05 05:50:36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车***波: ( 2024-12-31 16:37:0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