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承诺疗法(ACT)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接纳承诺疗法(ACT)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接纳承诺疗法》系统地介绍了这种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新的版本以一种更加贴近读者和应用的角度,吸纳*的研究结论,广泛收集了大量丰富有趣的案例。接纳承诺疗法将*的认知行为治疗和禅修哲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帮助来访者成功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广大心理咨询师和从事心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一种技术。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和模型
第一章人类痛苦的困境
第二章接纳承诺疗法(ACT)的基础——功能性语境主义的取向
第三章心理灵活性作为人类功能的整合模型
第二部分功能分析与干预方法
第四章案例概念化——用ACT的耳朵来倾听,用ACT的眼睛来观察
第五章ACT的治疗关系
第六章为改变创造一个语境——想法VS 经验
第三部分核心过程
第七章觉察当下
第八章自我的维度
第九章认知解离
第十章接纳
第十一章连接价值
第十二章承诺行动
第四部分建构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方法
第十三章语境行为科学与ACT的未来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斯蒂芬·海斯(StevenC.Hayes),美国内华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职业生涯主要关注人类语言与认知,以及其在理解和缓解人类痛苦方面的应用。柯克·斯特罗瑟(KirkD.Strosahl),美国华盛顿Yakima家庭医疗中心心理学家,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提升ACT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他尤其关注低收入家庭和低保人群。凯利·威尔森(KellyG.Wilson),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他同时还担任语境心理学及ACT治疗发展中心的主任。
祝卓宏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语境行为协会(ACBS)中国分会主席,中国从事接纳承诺疗法实践、研究、培训推广第一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课题组以“心理灵活性”为研究核心,旨在推动接纳承诺疗法(ACT)及关系框架理论(RFT)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家长的评估与训练。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们把自己变得麻木、压抑、隔绝,将自己局限在狭窄的生活中以使我们不去感知、思考或会议我们不想感知、思考或回忆的东西。不幸的是,这些办法本身就有代价--而且,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甚至可能增加我们试图摆脱的事情出现的频率。(P061)
概念化自我的问题就是它可以轻易地变成一个牢笼。一个迷恋于叙事的人只会迷失于叙事之中。如果当下的情境由痛苦的童年来解释,好像不改变童年就什么也改变不了。如果当下的情境需要自我叙述以外的步骤,那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种自我叙述被挑战了,这个人就可能觉得无法认同。(P066)
...僵化的注意及不能进入当下与无数个临床模式有关,如创伤和思维反刍等。
...注意力不是一种待分配的资源,而是以特殊的方式解除事情的技巧。... 我们不能对已经过去的事再进行选择,但是我们能够对当下的事进行选择,而当下是未来的过去。(P068)
ACT中,价值是所选择的持续的行为模式的结果,这种行为模式监理起积极的强化因素,作为行为本身的内在性质呈现。如果你问人们想要什么,他们倾向于回答具体的目标,而不是价值。通常这些目标是情感状态或社会结果。“我想被人爱”可能就是个例子。这是个结果,不是行为的性质。“我想爱人”-- 选择以爱的方式对待别人--就是价值。(P070)
知情同意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理解治疗过程,从而他/她能够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虽然ACT的治疗结构、实证支持、可选方案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来说明,但其工作的核心却不能言说,因为ACT寻求的是改变人对痛苦的反应方式。(P084)
接纳是对此时此刻的当下经验采取一种有意识地开放、乐于接受的、灵活的和非评价性的态度。接纳的语源学含义是“接受被给予的”。像接受朋友的礼物那样容纳当下这一瞬间就是接纳。把接纳带到生活中去同样要求行为上的愿意。你可以把愿意理解成:为了何个人经验或产生该经验的事件相接触而做出的自愿的基于价值的选择。接纳侧重强调心理上的姿态,而愿意侧重行为上的意愿。在ACT的习惯语汇中,常把接纳和愿意当作同义词,当这样使用的时候,它们都包含了这两层含义。(P109)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接纳承诺疗法》系统地介绍了这种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新的版本以一种更加贴近读者和应用的角度,吸纳*的研究结论,广泛收集了大量丰富有趣的案例。接纳承诺疗法将*的认知行为治疗和禅修哲学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帮助来访者成功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广大心理咨询师和从事心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一种技术。
精彩短评:
作者:test 发布时间:2020-10-20 16:12:43
读了那么多英文书还是学不好英语
作者:荀晓 发布时间:2017-12-27 18:37:31
很是一般
作者:夏斯妮 发布时间:2019-06-13 21:46:41
我宣布:salad in jar是夏天最好的一人食
作者:GuMan 发布时间:2014-03-08 00:39:12
重温:林语堂把如此智慧而宽宏的女皇帝写小了,更写得浅薄了。我看见更多的是在男权主义下有失偏颇的见解,其尊崇不过违心。绝非正传所言。
作者:看看 发布时间:2023-12-29 16:16:05
很好的通识书
作者:Meow走过中世纪 发布时间:2020-05-10 19:08:41
今人做古文观止
深度书评:
可作为咨询师案头手册
作者:杰克之路 发布时间:2022-07-26 15:18:12
阅读完《接纳承诺疗法》一书,并整理了接纳承诺疗法(ACT)要点(见下文)。
这本书是ACT创始人海斯所著,本书非常清晰的讲述了ACT的背景,理论,治疗框架,包括部分技术。同时对ACT疗法做了评估与展望。
这本书以咨询师的角度编写,读者用于自愈的话在技术运用部分会比较薄弱,最好参考其它ACT的书籍。但是对于咨询师来说,这本书虽然只有100多页,但是含金量十足,对于在咨询过程中运用ACT的理念与方法可以基本满足了。
ACT虽然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但其整合了比较多人本-存在主义思想,包括一些精神分析的概念。所以,学习过这些流派的咨询师在运用ACT的时候会有一点优势,但要注意,ACT治疗强调咨询师的指导和建议。
推荐这本书作为咨询师的必备案头手册。学习ACT不难,并且ACT在帮助来访者摆脱负面情绪方面效果显著。
【1】ACT简介
ACT是一种语境行为的干预方法,运用接纳和正念过程,以及承诺和行为改变,产生心理灵活性。心理灵活性是指不带任何防御的体验想法、感受、感觉和记忆本身,如其说是而非如其所述的体验,并且(根据当下)在个人价值方面的指导下坚持或改变行为。
心理灵活性指一个人带着觉察充分接触当下,并在个人价值方向的指导下坚持或改变行为。心理灵活性包含六个相关的过程:接纳、认知解离、关注当下、以己为景、认定价值和承诺行动。
ACT基于一种不同的哲学观,即功能性语境主义。功能性语境主义认为心理活动不可避免的与个人的历史和情境背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遭受痛苦的人们经常做那些他们认为能够解决问题的事情。他们所尝试的解决方法有可能在某些领域或某些时候有效,但是在当时当下并非如此。然而,只要问题继续存在,人们就会尝试类似的解决策略。就这样,问题和换汤不换药式的解决方法就一再的轮回着。
【2】ACT理论
认知融合
是指言语事件对行为产生了其它规则无法企及的强烈影响的过程,因为事件发生在字面意义的语境下。与评判和自责融合是非常痛苦的,但更糟糕的是,它会带来无效的行为。试图以评判的方式消除评判(“我不应该说应该!”),很容易导致自相矛盾且根本无法运行的局面。痛苦的想法会越发占据上风。当内部开战时,真正的行为改变就会受到阻碍。
在ACT模型中,问题不是自动化思维,而是人与预测、评判和解释之间没有距离。融合本身才是问题。融合限制了通过与直接经验接触而达到松动的能力。
在ACT治疗中,治疗本身被视为一种不同的言语/认知事件语境,目的是建立言语共同体,以改变来访者与其想法、感受和身体感觉的互动方式或关联方式。主要的目的就是削弱对评价和判断过于字面的理解,并且仅把其作为正在进行的经验的某些方面来建立联系。这是
解离
的本质。练习、隐喻及其它方法都被用来帮助来访者弄明白,与其说想法像个透镜,不如说想法像咖啡杯,也就是或,它是人们能够看到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通过它看世界。
在这种立场下,想法不必调控行为,只需要你注视它就行。如果想法是有用的,就可以调控行为;如果没用,就不要让它们控制行为。
ACT教给人们用
接纳
代替经验性回避或控制的策略。接纳并不意味着忍受、顺从、宿命主义或忍受生活及其经历。它意味着选择如其说是的体验经验,带着觉知、好奇和开放的态度,不做任何不必要的防御。
概念化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叙述性和评价性的描述。当与之融合时,概念化自我从功能上就变成一个谎言,即使它的每个元素都是真的。因为它宣传的比能够知道的更多,而且因为它很自然的扩展了已知的东西。概念化自我的问题就是它可以轻易的变成一个牢笼。一个迷恋于叙事的人只会迷失于叙事之中。
在ACT中,执着于概念化自我可以通过促进对
自我觉察
的观点采择而得到解决。扩展观察采择的最好方式之一是转换视角。
概念化自我是对自我问题的延申融合,同样的,与当下失去灵活的、有意的接触是注意力过程的延申融合。僵化的注意及不能进入当下与无数个临床模式有关,如创伤和思维反刍。
与当下接触
是用聚焦的、自愿的和灵活的方式关注当下的呈现。通过练习可培养对当下的灵活关注。可用于训练的方法由聚焦练习和有知道的冥想。
ACT中,
价值
是所选择的持续的行为模式的结果,这种行为模式建立起积极的强化因素,作为行为本身的内在性质呈现。ACT用各种各样的练习帮助来访者在多种维度选择生活方向(如家庭、职业、灵修等),并且同时削弱可能会导致给予回避、社会顺从、或融合的选择(如“我应该重视X”或“好人应该重视Y”,或者“母亲希望我重视Z”)的言语过程。
价值澄清是ACT实务的关键。接纳、认知解离、活在当下等并不是结果,相反,它们为更重要的、价值一致的生活扫清了道路。
ACT鼓励
行为
上的直接改变,这与创造越来越大的以价值为基础的行为模式相一致。这是承诺的行动。承诺是有意创造支持价值的行为模式。从这方面看,ACT非常像传统的行为疗法,而且几乎任何行动上一致的行为改变方法都可以纳入到ACT的方案之中,包括暴露、技能获得、行为塑造方法、目标设定及类似的东西。
【3】ACT治疗
ACT的治疗关系是
基于心理灵活性模型
本身,我们寻求在心理上开放的关系:来访者和治疗师的思维和情感都安于所在之处。治疗关系处于核心并且能被觉察到;来访者和治疗师需要有觉察且灵活的投入到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刻。来访者和治疗师都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前提承诺发展一种工作关系,当双方把追求各自的价值作为该承诺的一部分,那么此种关系就是投入的、具有主动性的。
ACT是以
来访者为中心
。在ACT中,来访者的价值设定了治疗的路线,并且其所需的心理改变更多的学习如何拥抱自己而不是把所谓自身“坏掉”的东西修理好。ACT要求来访者挺身而出,主动的全身心的参与治疗:来到当下,触碰自身价值,进入觉察状态,聆听自己的人生历史。来访者被要求全身心的出现在以两个平等的人的关系为纽带的治疗中。
ACT治疗师的
首要角色
是帮助来访者成为更丰盈的自己,带着自己的思想、情感,开始去过与自己价值相一致的生机勃勃的生活。
ACT不会以减少悲伤或“没价值”想法的频率或强度为直接干预目标,而是以他和这些感受和想法的关系、愿意投入到以价值为基础的行动中的意愿为目标。一个成功的个案主体内心能有足够宽广的空间来感受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的想法,且仍能够在工作、人际关系和娱乐等方面投入到有意义的行动中。
为进行
个案概念化
,要看个案在心理灵活性每个部分的现状、历史、且心理方面的屏障如何阻断了以价值为基础的行动。个案概念化的目标不仅是对问题形成历史性的理解,更要有一个行动计划来增强来访者的力量以有更多的灵活性来应对困难之处。
ACT的会谈次数通常控制在6到10次。
【】相关技术
让来访者与行为长远的后果发生联接的概念称为“
有效性
”。没有一个单独的事件是绝对好或绝对坏的,而是发生在来访者生活中看重什么、想要什么的背景下,行为就变得对获得有价值的目标有帮助或无帮助。把经验性回避作为ACT的一个常见目标并不是因为每次经验性回避的发生都是有害的,而是因为当它泛化以后,从长远看往往阻碍了有价值的生活。
一个常常用来概括“创造性无助”并借以过渡到其他方法的是ACT的“
拔河隐喻
”。
我们总是在对自己做类似的事情--努力威胁和强迫自己按照特定的方式去思考或感受。主观的去控制或改变不想要的想法、感受、记忆或感觉经验,事实上往往会导致生活中更大的痛苦,尤其是当我们认为了投入与自己的价值相连接的、有生机的生活中去,必须要或不要某种体验。ACT把这称为“
控制才是问题
”。
为了展示这种控制的逻辑,你可以让来访者去记录自己每天感受到多少痛苦、焦虑或抑郁或任何它自己认为是问题的东西。然后让来访者记录他花了多少努力或挣扎去控制它们,以及最终整体上说自己这一天的“有效性”是多少?让来访者问问自己“如果每天都像这样,我的生活将朝希望的方向迈进还是倒退?”来访者会意识到挣扎与缺乏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远超痛苦与缺乏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
ACT有上百种
认知解离
方法,以下是从别的书的截图:
接纳是对此时此刻的当下经验采取一种有意识的开放、乐于接受的、灵活的和非评价性的态度。
接纳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暴露疗法
。使用一些隐喻能够帮助来访者更好的收获接纳和愿意的感觉。接纳是你携带者痛苦,就像在钱包里放一张照片;尊重你的不适如同聆听你的亲人讲话一样体现出尊重;拥抱你的过去就像水杯那样拥抱着水,放弃与痛苦作战就如士兵放下武器回归故里。这是一种轻柔的、充满爱的姿态。
回形针怪兽
:过强的情绪就像是回形针搭建起来的怪兽。它看起来很吓人,整体来看似乎势不可挡。当如果我们静下来检查它的每个部分,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吓人。
痛与苦之环
:在一种纸的中间画一个小圆圈,写上一些字代表纯粹的痛,这种痛来自一个人想得到的东西和历史与环境提供给他的东西之间的差距。如“悲伤的童年”。再添加一个类似的事件--这种无论个体怎么反应都无济于事的事情。接着,再全外部写了为了应对圈内的痛苦个体做的所有事情,通常会包括很多驱赶痛苦的举动。画一个更大的圈,然后问来访者痛苦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正念
是ACT的基本技术之一。
基于正念的
观察者练习
用于自我觉察。另外可以让来访者从更智慧的未来视角给自己
写信
。
ACT会问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你内心深处真正深深在乎着的?你是否准备好让你的生活与之相连,并且带着生活中其它的部分一起前行?”ACT让来访者学会挑战现在就开始生活,确认在此刻什么对他们最重要,并在每天每刻追逐这些重要的东西。一个非常有用的隐喻是“
建造一栋房子
”。
价值体现在行动中,而不在任何特定的结果里。可以通过“
徒步旅行
”的隐喻来说明此点。
治疗新手的一个担忧是如果来访者选择的价值自己不认同怎么办?例如,来访者说:“我想要更多的女人和财富。”的确有人这样回答,这是你要做的是了解其背后的东西以及做一个追求这些东西的人是什么样的?这无外乎以某种方式或不以某种方式感受:拒绝、欣赏、避免自我怀疑或消极情绪。当你触碰到更核心点的东西时,你会看到一个人不再那么自我防御而是对引向不同道路的行为更加开放。
ACT模型的承诺部分和行为激活类似,几乎所有能帮助来访者投入到与价值一致的行为中去的方法都符合这部分工作。目标设定,做出小的承诺,觉察助长痛苦的行为模式,主动迈出此种模式并做些不同的事情等。
ACT治疗师也和来访者一起做承诺行动。
心理学&心理咨询书单
“我如流水”:《接纳承诺疗法》读书报告
作者:φ 发布时间:2019-05-01 20:44:54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接纳承诺疗法(ACT,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非常好奇。听说它属于认知行为流派的“第三浪潮”,整合了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的价值理念。在本文中,我将简要梳理ACT的理论基础(本书第1-6章)和干预过程(本书第7-12章),并总结自己的一些领悟和思考。
1. 理论基础
ACT的理论学说主要包括哲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灵活性模型、评估和干预理论三个部分,其中评估和干预的理论涉及案例概念化方法、对治疗关系的看法以及有关改变的理论。
1.哲学与认知心理学基础
我先对ACT的理论做个概述。主流的心理病理学理论认为,异常的心理过程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病因,如灾难化的认知风格导致来访者被抑郁情绪压垮。ACT的创立者们则非常质疑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大量实证数据事实上支持了相反的解释:如精神障碍的高患病率事实上提示“心理痛苦是人生常态”;各类心理障碍共病率很高、治疗方法近似则暗示,这些所谓“心理疾病”有类似的病理过程。他们提出,正常心理过程也可能带来痛苦(如亲人离世感到悲伤),正常心理过程(特别是问题解决过程)被过度使用才是痛苦的主要来源。
ACT研究者们持有一种“功能性语境主义”的哲学观,他们不关注真理,讨论某个信念是否是理性的,而只关注在特定背景下的行为是否有助于实现目标,即行为的情境适应性如何。因而,
他们极为关注思考过程而非思考内容,试图考察思考过程的适应性如何
。
接纳承诺疗法吸收了许多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同“符号表征是思维的核心”。他们把符号表征称为“关系框架”。一个被猫抓过的小孩子听到猫这个单词可能产生和看到一只猫同样的反应,这是因为他建立了单词“猫”和真实的猫的关系框架,
言语表征发挥了与真实刺激类似的功能
。传统治疗试图调整关系语境,调整关系框架的内容,如使来访者意识到猫这个单词和现实的猫是不同的,它不会带来真实的伤害(即调整了“单词CAT”和“猫这种动物”的关系框架)。而ACT治疗师们则可能让来访者用1分钟时间快速重复“猫”这个单词,在最后的几十秒,来访者可能会对这个单词感到陌生,对这个词的恐惧反应也大大降低。这种干预并没有调整“单词‘猫’”和“猫这种动物”的关系框架,但调整了这种框架的功能语境:在快速重复中,上述关系框架引发恐惧的功能被打破。尽管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行为都是由关系框架支配。
关系框架具有随意应用的趋势,人们会倾向于把所有事物用可能的方式联结起来,即使它们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联系,因而我们头脑中存在许多冗余的、不符合现实的认知表征,如“我们的想法都是现实”。由于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们会把头脑中认知表征之间的冲突矛盾觉知为是现实中的矛盾,并试图用一系列未经检查的、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认知表征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比如,通过压制和消除负面情绪降低心理困扰。但心理表征(关系框架)还有另一个特点:建立关系框架极为容易,消除“关系框架”极难。这一点使得尝试调整关系框架的治疗(如消除“非理性信念”)收效有限。而ACT疗法则试图不刻意干预已有的关系框架,而给它增加点东西(对关系框架的觉察),进而影响已有的关系框架的功能。
2.关于人类功能的整合模型:心理灵活性模型
ACT疗法认为,人类适应性的核心是心理灵活性,它依赖于认知解离、接纳、以己为景、灵活关注当下、选择价值、承诺行动这六个过程。这些过程两两配对,形成了开放、专注、投入三个维度的认知风格(如图1所示)。具有心理灵活性的个体能够开放地面对想法、体验情绪,而不是完全按照想法和情绪的指令行动,或是压抑想法和情绪;他们可以专注此时此地,体验当下的自我,而不受自我叙事的限制;而且,他们认同自己的价值、选择符合价值的行动。
图1
心理病理现象也依赖于类似的过程,即经验性回避、过度关注概念化自我、不灵活关注、价值不清晰、缺乏行动或容易冲动。具体来说,接纳承诺疗法的实践者认为,内蕴在言语中的问题解决思维运作时,大脑会认为存在一个“好”的状态(通常指不受负性情绪困扰),觉得可以通过压抑“不好”的感受、想法、情绪达到这种状态。这种对自己认知深信不疑的状态(认知融合)导致人们压抑、回避和痛苦有关的刺激(经验性回避),进而引发了情绪问题和适应障碍:人们体验到的痛苦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回避许多情境、对自己持有僵化的看法(概念化自我)、刻板地注意内在外在刺激(不灵活的关注),生活目标从实现人生价值变成了回避痛苦(价值不清晰、缺乏承诺行为)。这里需要澄清一下,接纳承诺疗法认为,
痛苦是人生的正常现象,而心理僵化阻碍了人的适应,使人们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接纳承诺疗法的干预也同样基于心理灵活性的整合模型。如前所说,心理融合使得认知表征具有和现实刺激相同的功能(如社交焦虑的来访者只是想到演讲的情形就会体验到焦虑情绪),心理解离干预试图培养“观察者视角”来降低认知表征对行为的影响,即“想法可以仅仅是想法”。接纳则是指用开放的非评判的态度面对感受,这有助于增强情感承受力(承受事件本身的痛苦),降低回避带来的痛苦(“二次伤害”的痛苦)。反刍和担忧在来访者中极为常见,这两种过程阻碍了来访者对当下的注意。正念干预可以解除这种注意僵化,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当下的活动。人们也经常被概念化自我(即对自我的言语叙事)困住,培养对当下自我的觉知,乃至培养观点采择能力(即体验“自我-他人”、“此时-那时”、“这里-那里”的视角转变)可以增强自我的容纳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按照最符合价值观的方式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适应力和幸福感。
3.评估与干预理论
在实践中,治疗师首先会评估来访者的心理灵活性、评估六个维度的功能。具体来说,在评估阶段,治疗师会收集主诉信息、个人史和家庭史信息,尝试理解两个最核心的问题:来访者最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哪些心理过程和环境因素阻碍了这样的生活。
咨询师需要重构收集到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评估开放、专注、投入这三个维度的认知风格
。
评估“生活在当下”和自我时,咨询师需要关注来犯者能够和咨询师保持节奏一致、注意力能否灵活转移,还有其概念自我、过程自我、观点采择能力的强弱。评估解离和接纳功能要更多依靠咨询师的元认知和反移情,比如来访者回避特定话题、过多谈论细节、给出很多评价而很少描述时,他们通常面临认知融合和回避的问题。咨询师还需要不断挖掘和重构来访者的叙事,发现其最重视的价值,并通过开放式提问来访者行动的细节,判断其承诺行动能力的高低。评估结束后,咨询师可以给出来访者功能的量化分数。在治疗中,通常以最强的功能为支点,提升最弱的功能领域,增强来访者的心理灵活性。
接纳承诺疗法极为重视治疗关系。其认为,和具有心理灵活性的人的关系才是真正让人振奋、给人力量的。来访者在和咨询师的相处中内隐和外显地学习与心理灵活性有关的态度和技能。咨询师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扮演的观察者视角、自愿的自我暴露、对来访者自主决定的尊重都是改变的积极支点。而过度的言语表达、选择性强化、过度聚焦情绪问题则示范了认知融合、回避、忽视价值等过程,妨碍了改变的发生。咨询师应更多使用隐喻、练习帮助来访者内隐地领悟ACT的原理,更要有意识地反思和培养自己的心理灵活性。
接纳承诺疗法的干预从“why now”问题开始,最初阶段的目的是设立“ACT式的目标”。咨询师会详细询问来访者遇到的问题、尝试过的策略、策略的效果以及付出的代价,这是为了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接受ACT的原理——“控制情绪的尝试并不能解决问题”。咨询师可能用隐喻和体验式任务(“不要想象巧克力蛋糕”)增强这种领悟,并重构来访者的问题(来访者体验到很多痛苦,其珍视的价值并未实现)。之后咨询师会与来访者沟通,把治疗目标设置为“尝试带着痛苦实现珍视的价值”。这中间可能包含一系列苏格拉底式提问和隐喻,以增强来访者的动机。我印象最深刻的隐喻是“登山之路”:登山者攀登一座高耸陡峭的山脉时,需要走一条非常曲折的路,他有时需要往低处走,甚至走到比之前海拔更低的地方,登山者可能觉得自己在退步,而在远处的、手握望远镜的游客看来,他一直在前进。这个隐喻提示了关于接纳、认知解离(观察者视角)、以己为景(观点采择)的许多议题。
2. 干预过程
不同来访者功能强大和薄弱的领域不同,干预方案也要因人而异。
按照ACT理论,干预可以从六个过程的任意一个开始,并在干预中不断转换。
例如,如果对价值过程的干预引发了认知融合和回避,咨询师可以立即使用认知解离和接纳相关的技术,处理掉维情绪问题后,再回到最初的方向。ACT主要使用行为任务、隐喻实施干预,但其干预核心却不在于改变信念或是降低情绪唤起,而在于通过体验提升心理灵活性,降低言语过程对行为的影响。即使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也非常克制,意在改变认知过程而非认知内容。下面我将简要梳理六个过程相关的干预技术。不过,由于ACT的技术繁多而且依赖情境灵活调整,我将选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有ACT特色的技术进行梳理。
1. 觉察当下与以己为景
ACT认为,过去和未来仅在认知的意义存在,思维反刍和过度担忧的影响在于,它们影响了对当下的觉知。或者用我自己的观点,占用了工作记忆的内存。在最开始,咨询师需要用隐喻帮助来访者理解处理心理问题的“问题解决模式”和“欣赏落日模式”:我们想要睡觉时,关掉灯即可进入黑暗,这是我们处理外部世界问题的基本方法,但并没有开关可以关闭不想要的想法和情绪;类似的,对于日落的场景,我们只需要去观察和欣赏,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对待想法和情绪。
“觉察当下”领域的可能有两种问题:注意问题,如难以集中注意、注意范围狭窄、难以灵活调整注意,以及注意僵化的问题,来访者可能回避特定话题,或沉浸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渐进肌肉放松和身体扫描练习可以用来解决注意力相关问题,而“放慢节奏”(咨询师刻意放慢语速、长时间停顿)、觉察训练(觉察谈话时呼吸、想法和身体反应)可以用来处理注意僵化。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上述干预可以释放情绪,但干预的目的是培养对此时此刻的觉察。否则来访者可能再次陷入“治疗是为了改善情绪”的认知融合中。
过于强大概念的自我概念会扭曲和概念自我不一致事件的觉知。当来访者难以承受模糊性、有内在空虚感(如独处有困难)、人际冲突时,他就可能持有强大刻板的自我概念。这时候,帮助来访者建立过程自我和观点采择自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来访者以观察者的视角而非体验者的视角看待周围事件,更好地容纳生活事件。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书写故事情节任务”削弱来访者的概念自我。在这个训练中,来访者用文字写出自己的成长史(来访者的书写通常围绕某个主题),之后再“改写”几次自己的个人史,改写需要包含所有的重要生活事件,但每次书写的主题不同,结尾也不同。这个训练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体验有许多不同的思考自我的方式(而非指出其自我叙事是“有问题的”)。呼吸练习可以用来增强“过程自我”的功能。未来现在对话练习(请来访者想象如果未来的自己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观察练习(逐个检查自己的感觉、情绪、想法、角色、自己的观察)都可以使来访者采纳更灵活的自我视角。观察练习甚至可以帮助来访者产生这样的领悟:身体感受、想法、情绪、经历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自我本身,自我是容纳这些事物的空间。
2. 认知解离与接纳
评价性言语总是让人痛苦,而多数人意识不到这种与评价有关。接纳承诺疗法试图把认知过程和认知产物分开(认知解离),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在思考判断,进而帮助评价性言语对行为的自动化影响。关系语境控制、隐喻、大脑观察练习都是可以使用的技术。关系语境控制的一个方法是,把句子中的“但是”换成“而且”。来访者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就会渐渐领悟“描述性言语”和“评价性言语”的差别,以及带来的情绪和认知的差异。接下来,咨询师可以进一步使用“陶瓷杯子”和“破杯子”的隐喻,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评价不是事物的内在属性(而陶瓷材质就是杯子的内在属性),而且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某个陶瓷杯子)可以有相反的评价(好杯子vs.坏杯子),因而评价也不是事实,不需要用一个去压倒另一个。
大脑观察练习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进一步提升来访者的认知解离能力。这个训练要求来访者把自己的想法想象成一个个从自己右耳朵里走出来的士兵(想法的具体内容写在士兵胸前的衣服上),来访者需要像一个将领一样检阅着这些士兵不断地从耳朵边走到自己面前。如果有了自己站在队列里或者队列停止前进的感觉,来访者需要立刻停下来,回想一下刚刚发生了什么。通常来访者会觉察到,当自己被某个想法吸引注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注意到自己从认知解离到认知融合转换的过程。
接纳是干预中很重要、也很难的一个领域。它要求来访者为了实现所珍视的价值而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体验。接纳不是认同经历本身,不是忍受不愉快的感受,不是所谓承认自己的失败,而是用包容的态度对待感受,接受某些策略无效的事实。其中也包括对接纳本身起起伏伏的接纳。ACT主要通过隐喻帮助理解“接纳”的涵义,比如把消极情绪比喻为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流浪汉,如果放任其在宴会上自由行动,会让自己失了脸面、感到痛苦,如果限制其行动,又需要持续的注意监控,没有办法做其他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像接纳流浪汉一样接纳消极情绪在脑海里起伏,这时候我们至少可以继续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监控情绪耗尽力气。
书中的一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接纳训练如何进行。书中的这位女性来访者幼年时被性侵过,她甚至无法和丈夫待在一个屋子里,经常夺门而逃以应对自己的恐惧。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意识到逃跑并没有解决她的焦虑,和丈夫成功待在屋子里倒是可能帮助她降低恐惧,而且她愿意为了亲密关系承受这种训练的痛苦。来访者设立的第一个目标是和丈夫在一个房间待两分钟,两人还演练了觉察当下的一些练习。这个例子启发我们,接纳训练可以和价值过程、正念技术、认知解离技术等一起使用。另外,虽然接纳训练有时和暴露训练很像,但两者目的非常不同,前者目的是体验情绪,提高对情绪的承受力,而后者是通过脱敏的原理降低情绪唤起。
3.连接价值与承诺行动
重视价值是ACT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ACT认为,价值不是一种基于权衡利弊的决策,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一种即使境况对自己不利、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时仍然可以做出的选择。比如,妻子可能对丈夫的某些行为感到不满,但她仍可以因为“爱”的价值做出爱护丈夫的行为。对价值的干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价值是一种选择”和探索来访者珍视的价值。苏格拉底式提问可以帮助来访者领悟“选择”和“决策”的差别。而地平线技术(想象自己的墓志铭)、价值评估访谈可以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不过,对价值取向的探索困难重重,来访者可能激活概念化自我、想起过去的失败经历回避探索价值、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否定某些自己看中的价值,这时候,需要咨询师再次灵活使用各种技术,为探索价值过程扫清障碍。
承诺行为指的是有意识做出的、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为了实现价值的行为。帮助来访者建立一系列符合价值的承诺行为,是ACT干预的直接目标。在行动阶段,来访者很容易陷入一种认知融合,认为目标实现就是好的,并在失利时感到受挫和自我怀疑。咨询师可以使用“滑雪隐喻”可以帮助解离这种认知。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者想象自己在山顶,准备滑雪到山下的度假小屋,这时候突然有个陌生人非要来帮助来访者,把他拉上直升机载到了小屋里。来访者好不容易又爬上了山顶,准备滑雪,这个陌生人又突然出现,做了同样的事情。咨询师会询问来访者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领悟,滑雪是到达度假小屋的一个特别过程,类似地,目标也是实现价值的一个过程,对它不需要做过多评价,而只需要活在当下地感受。在承诺行动阶段,ACT治疗师会使用许多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帮助来访者扫清障碍、设定目标、自我强化。这个阶段里,情绪波动会反复出现,咨询师需要不断使用认知解离和接纳技术帮助来访者增强心理灵活性和承受力。来访者也会常常失去对承诺的专注,陷入失败,对行动的方向感到迷茫,这时候咨询师可能也感到困惑和挫败,但其实,行动的方向仍然是之前的方向。
3. 领悟与反思
对我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一方面,这本书内容有些庞杂,尤其是在讲解干预过程时,混杂着理论、技术、案例,理解案例中的隐喻、推理干预的具体目的需要我花费极多努力。另一方面,心理灵活性的整合模型和许多练习让我感觉拨云见月,把我带到一种非常积极愉悦的状态,许多内心的纠结也被解开。读这本书有被“漫灌”的感觉,我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很喜欢某个部分,但或许是生活经验和理论积累有限,我还没有办法对接纳承诺疗法做某些批判性的思考。下面我主要结合我自己的“反移情”,总结一下自己的领悟与反思。我相信,给我营养的,也同样能带给来访者成长;让我倍感艰辛的,或许咨询师们也承受着同样的艰辛。
1. 心理痛苦是人生常态
本书的开篇,作者提出“心理痛苦是人生常态”。这一点非常震撼我,好像无论是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乃至学习的病理心理学,都在告诉我,“快乐才是正常的人生,痛苦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ACT的创立者们认为,“多数的痛苦都是由正常的心理过程造成的”。他们所说的正常心理过程主要是符号表征推理过程,当然,他们也承认脑损伤等生理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他们这种看法其实破除掉了“正常”和“异常”的标签。他们所谓的“心理僵化模型”和“心理灵活性模型”也只是为了理论说明,他们并不会根据评估结果把某个来访者评定为“心理僵化的”或是“心理灵活的”。
我觉得这种对心理痛苦的看法其实非常符合接纳承诺疗法“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景”的价值观。这种看法首先是一种非评判的、客观的立场(接纳),而且不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僵化观点(认知融合)。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给来访者贴标签,使“抑郁症患者”成为来访者自我身份的一部分。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这种被建构的身份可能给来访者带来病耻感,打击其人际关系,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来访者正在承受许多抑郁情绪”才是接纳承诺疗法对所谓“抑郁症患者”的看法,它关注的是此时此地,看到了来访者自我的其他方面(比如正在努力地与痛苦抗争),而且认为情绪、想法并不能真正定义个体的自我。这种“此时此地的自我”和“观点采择自我”,能给来访者极大的支持。我非常认同ACT对心理痛苦的这种看法。当然,“心理僵化阻碍人适应内外环境,使个体遭受不必要痛苦”的观点也同样发人深省。
2. 生活目标:带着困扰实现人生价值
接纳承诺疗法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极为重视价值和承诺行动。许多治疗流派都试图帮助来访者应对消极情绪,这当然有所助益。但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情绪上可能导致来访者过度关注情绪线索、高估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而且,正如ACT疗法所提到的,从本质上讲,情绪的唤起消退是非常自发的过程,我们能控制的极为有限。情绪控制的失败常常会让来访者承受更多的心理痛苦。
探索自己的价值取向,以此引导生活的方向,能带给人们极多力量。我非常喜欢ACT“带着痛苦实现价值”的想法,而且非常认同“价值是一种选择”的观点——即使在面临不利处境、没有得到想要结果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价值。价值选择本质上是一种“没有道理”的选择。那些基于权衡利弊“选择”的价值(如为了得到妻子的爱而爱护妻子)从本质上都是决策而非价值选择,因为它们在不利的情境下很容易崩塌(如被妻子误解、没有得到积极回应时)。
3. 觉察以应对痛苦
接纳承诺疗法的前4个过程:接纳、解离、活在当下、以己为景,本质上都是为了发展一种对想法和情绪的觉察。其中,以己为景是为了发展一种对自我观点的觉察。换句话说,上述四个过程都是为了发展一种元认知过程,提升一种元认知能力。ACT认为,这种对思维过程而非思维内容的干预可以提供一个容纳痛苦的空间,进而改善对此时此地的注意。不过,接纳承诺疗法似乎和元认知疗法也有所不同,接纳承诺疗法更关注元认知过程,元认知疗法旨在改善元认知内容。
ACT对咨询师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它要求咨询师拥有极高的心理灵活性,要求咨询师本身拥有开放、专注、投入的认知风格。在动力学流派和传统认知行为流派的咨询中,咨询师需要分析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等或是非理性信念(来访者的认知情绪内容),觉察自己的反移情(咨询师的认知情绪内容),以及咨询关系的状况。ACT的要求更高,咨询师不仅需要处理上述内容,也要处理来访者的元认知过程和自己的元认知过程,比如来访者是否陷入了认知融合或概念自我,自己是否在强迫来访者做出承诺行动。咨询师的认知负荷是非常高的。
4. 我如流水:接纳承诺疗法的自我概念
接纳承诺疗法对自我持有非常独特的看法。它把自我看成一种“空间”,容纳着想法、情绪、感受来来去去,所以想法、情绪、感受,乃至来访者的社会角色都不能定义其自我。“流水”可以很好地比喻ACT对自我的看法:自我像一条河流,水中有树叶、泥沙、鱼虾,就像我们有各种想法、正性负性的情绪、随自我迁移的记忆,鱼虾甚至可以自由游动,有时不受水流的影响,但树叶、泥沙、鱼虾并非河流本身;这条河流不断流动,此刻的河流和下一刻的河流有微小的不同,就像我们的“此时此刻的自我”也在不断变动;然而,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条不断变动的河流在存在的意义上也是不变的,正如我们也有超越具体时空的不变的自我。不过,对于需要很强控制感的来访者来说,接纳这种“万物皆流”的感觉可能是极为困难的。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好(319+)
- 一般般(133+)
- 中评多(671+)
- 内容完整(581+)
- 种类多(449+)
- pdf(395+)
- 五星好评(578+)
- 无广告(507+)
- 赞(344+)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凡: ( 2024-12-14 10:22:2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邱***洋: ( 2024-12-27 18:25:0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国***舒: ( 2025-01-04 10:52:1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马***偲: ( 2024-12-29 09:11:59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29 04:22:0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潘***丽: ( 2024-12-29 18:59:2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戈***玉: ( 2024-12-21 06:59:41 )
特别棒
- 网友 居***南: ( 2025-01-07 20:10:5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11:26:59 )
。。。。。好
- 网友 曾***玉: ( 2025-01-03 14:40:5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宫***玉: ( 2024-12-15 09:24:02 )
我说完了。
- 网友 温***欣: ( 2024-12-13 22:44:23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通***蕊: ( 2024-12-30 17:03:3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简明证据法学(第六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尚书·礼记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新东方·SAT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乱序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儿童口腔科临床操作教程 步一步教你做临床 秦满主编 口腔科学临床技术手册牙周病学正畸创新 人民卫生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海外直订Crossword Puzzle Books (Jumbo Puzzle Book) 纵横字谜书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瓷器:古董拍卖年鉴 欣弘.【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曲生 林喜红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版】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说文解字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9787561185988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 朗文国际英语教程(第1册)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