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天下 -德福备考指南针B2练习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32

德福备考指南针B2练习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 在线下载 pdf mobi 2025 epub 电子版

德福备考指南针B2练习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精美图片
》德福备考指南针B2练习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德福备考指南针B2练习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088306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7
  • 页数:153
  • 价格:33.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23:20:32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德福备考指南针B2》是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引进自德国Klett出版社并出版的德语备考系列教程。本套书由学生用书、练习册和教学参考书组成。学生用书分为10课,其中1到5课为B2.1级别的内容,6到10课则属于B2.2级别。每课又分为A、B、C.D共四个板块,分别聚焦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学生用书的参考答案在教学参考书上。

练习册逐步练习和深化学生用书中的语言能力,每课后附有该课词汇和语法总结,练习册的参考答案书后可查。

教学参考书含每课学习指导和学生用书的参考答案。


书籍目录:

《德福备考指南针B2练习册》目录参见目录图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从2020年开始,德福考试改成机考模式,为适应新的考试模式,我们编译的这套德福考试备考用书。该系列教材共有十个单元。每一单元有课文和练习两个部分。课文部分有A、B、C、D四个板块,分别聚焦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每一项练习都标明所对应的语言能力。教材每一单元课文部分的后面都有四页的用作准备考试的“备考之路”练习。它涵盖了从DSH、歌德学院B2证书、Telc B2证书到德福机考的各类重要题型。在每一个考试部分都有其中一种考试的题型和相关的答题攻略。这既包含关于这类题型的官方说明,又有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精彩短评:

  • 作者:GGC 发布时间:2013-05-18 19:16:06

    好多店都试过哟~~~继续努力!

  • 作者:D 发布时间:2021-02-03 16:47:08

    咖啡店☕️餐厅

  • 作者:Mermandina 发布时间:2018-05-29 10:19:08

    关于作者的部分翻译有严重错误,BSAC是英国潜水协会british sub-aqua club的简称,怎么会给翻译成了“苏丹武装部队”?????

  • 作者:庑中荔 发布时间:2022-04-25 11:20:46

    上课无聊来补标。装帧很俗,选题很杂,但是很便宜。不过选的确实是一流作家最经典的文章。

  • 作者:qzjackie 发布时间:2018-03-13 21:52:21

    不错。儒家思想

  • 作者:羊角麦 发布时间:2022-02-17 23:19:44

    好的睡眠、饮食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我们大脑高效工作,同时人的一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好奇心才能保证能力的持续增长,年龄永远不会阻止大脑生长,阻止它的只有懒惰。


深度书评:

  • 社会学家大战外星人——论《三体》中的“宇宙社会学”

    作者:风间隼 发布时间:2009-05-10 20:52:59

    这学期捞到个机会给本科生开社会学导论课,本没指望他们读什么参考书目,不过更没想到的是,我自己反而被布置了两本“课外读物”。

    事情是这样,一天下课,一位好心的学生向我推荐说:“老师,你该读一下《三体》,里面提到了一种‘宇宙社会学’!”

    “宇宙社会学!”我当时就震撼了!直接想起了朱海军的“面对面”和网上某社会学爱好者发明的“人生论”等等山寨社会学理论,不过这个名词象个黑洞一样,听起来更加具有诱惑力。联想起众多朋友的推荐,我没有理由拒绝相信这是一本好小说。于是诚心诚意地借了来攻读之。

    书很好看,“宇宙社会学”出现在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二——《三体:黑暗森林》里面,主人公罗辑依靠“社会学知识”而非物理学知识战胜了外星人,在公众对社会学认识度不高的当今中国,一部“硬科幻代表作”中把社会学提到这样的高度,很出乎我的意料。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社会青年”,总免不了被问到的两个“终极问题”之一就是“社会学有什么用啊?”我以往储备的答案比较低调,比较无厘头:“学了社会学可以教社会学啊!”,令闻者侧目。现在,我知道我可以抛出一个高调得多的答案了:“学了社会学至少可以保卫地球,大战外星人啊!”作为一个业余的(伪)科幻迷来说,这个答案简直太拉风,太合我的心意了!我要向大刘老师致以崇高的敬礼!

    不过敬礼归敬礼,这个“宇宙社会学”还是要从专业角度好好考察一下的。“科学幻想”一直把“社会科学”排除在外,其实是个不正常的现象。除了社会科学“准科学”的尴尬地位之外,其实也跟科学界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有关。借这个考察“宇宙社会学”的机会,或许可以看一下,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对于丰富我们对未来世界的幻想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而缺了这个视角,对于一部幻想人类未来的小说来说又是多么大的遗憾。

    我们知道,知识的建立有两个途径,经验归纳和理论推导(演绎)。经验归纳服从实证批判,理论推导服从逻辑批评。而理论推导必须要有起点,归根结底要建立在经验归纳基础上的。所谓“公理”,是理论的基础,往往是在一定普遍的尺度上不证自明的常识。所以从原则上说,经验世界是所有知识的来源,公理也不例外。公理阶段的偏差,往往直接影响到理论是否正确,或者至少是理论适用的范围大小。

    那我们就来看看在杨冬墓前,叶文洁传授给罗辑的宇宙社会学知识,有几分站得住脚。说实话,这一幕总让我联想到上帝向摩西显现。

    宇宙社会学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罗辑说:“叶老师,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条公理都足够坚实……”

    很遗憾,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两条公理都不成立。

    先说第一条。逻辑学上,“是”是个极其关键的词汇,“应然”或是“实然”都可以用“是”来表达,但其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公理这个命题,是“应然”还是“实然”呢?“生存应该成为文明的第一需要?”还是“生存确实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大刘在这两本经天纬地的奇书中已经展现出了他深厚的自然科学素养。但是对于社会科学,他显然没有把握住其中的关键。前面提到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在我看来,就是“意义”二字。原因无他,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现象无论再怎样被“忽略细节,浓缩成一个点”,面对的集合体也是由有意志有情感的个人组成的。涉及人的地方,一定存在意义。宇宙社会学第一公理到底是应然命题还是实然命题,这在自然科学中无足轻重。因为恒星和原子是不会涉及意义的。无论“应该这样转”还是“确实这样转”对它们来说都是一样,总之他们就是这样转。但是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情况完全不同。

    人有意志,可以选择,而且他们的选择并不总是依据自己真正的需要,哪怕是学者眼中的“第一需要”!现代社会的“成瘾性”现象就不必说了,古人的事例更是多不胜数。不必烦引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简单举例即可。古龙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样比自己的命更要紧的东西,酒鬼眼中的酒,色鬼眼中的美人,赌鬼眼中的赌局,都是如此。”其实已经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他并不像动物一般,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重于一切。谈论到“文明”,尤其如此。“文明”必然涉及“互惠”和“利他”,有时候,生存的第一需要也是可以被牺牲的。

    当然人有为了基本生存不惜一切的时候,社会学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作为“公理”,应该是个极强的论断,只要有反证就可以被推翻,何况是如此大量的“反证”。只能说这个公理本身有问题。

    假设宇宙社会学的对手辩驳:“不,你说的是微观层次,作为整个文明本身,是不会为了另一个文明牺牲的。”

    我同意,但是既然上升到宏观层次,我就要提醒对手,他在摆脱了一个问题的同时,面对着一个新的问题:文明本身是有重量的。

    这个诗意的说法借自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用社会学术语来说,文明社会必然是个分化的社会,其运行是有成本的。生存的需要并不必然可以清晰地传递到决定文明命运的阶层心中。如果从“生存是第一需要”的公理出发,五世纪的罗马帝国应该重整尚武精神,把蛮族迁移到边疆才对,不应该大量雇用蛮族军队。清王朝末年应该整顿吏治,推行新政才对,不该把施行宪政的日期一推再推。可惜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没有机会发生,有权力为文明选择未来的人往往已经被文明局限住了视野,一个文明运行的成本决定了它无力去选择另一种可能。

    用一个诗化的说法总结就是:“文明自身是自身的敌人”。探寻历史上文明盛衰的轨迹,无不如此,所以说,无论“应然”还是“实然”,第一公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不成立的原因,和第一条有联系。

    宇宙中总量保持恒定与否和社会学没关系,可以省略,重点看前半句。

    如今地球上生存的人,总属于这种或那种文明,所以当我们回顾文明的历程时,总不免产生“文明在不断增长和扩张”的幻想。可事实呢?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文明中,延续到今天的绝对是少数。大多数文明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王铭铭在碰到有人质疑历史的重要性时,总要反问对方:“你说自古到今,死人多还是活人多?”面对宇宙社会学第二公理,我们可以这么问,只不过主体换成文明而已:消失的文明多还是延续下来的文明多?

    假设我的对手这样辩驳:“你说的这都是地球上的状况,宇宙中不适用!”并且引用创始人叶文洁的话:“宇宙社会学比起人类社会学来呈现出更清晰的数学结构!”

    对不起,还是不对。人群的量级是个问题,不过不是核心的问题。哪怕在一个社会内部,只要从统计入手,大量社会事实也会呈现出清晰的数学结构,例如离婚率、自杀率、教派人数兴衰等等,并不需要放大到宇宙级别。问题是你采取什么路径去看。坚持实证方法,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社会的人,也会得到一些成果,但是从概念界定开始(什么叫做“婚姻”和“教派”),他就会遭到“意义”问题的持续困扰,直到他解释这些现象为止(为什么离婚率会上升?为什么教派兴起又衰落?)。他会发现数学可以帮他一些忙,但是关键的问题他都必须从意义入手才能解决。照《三体》的世界观看,三体人或许比较先进,比较特殊(不能隐藏内心意图),但是与人类一样有精神觉悟,有自由意志的生物,能制造、交流和读解意义。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数量再多,构成的“宇宙社会”再复杂,只要能互相交流,那么“宇宙社会学”就一定会涉及到意义问题,绝对不可能用数学来解决的。

    所以说穿了,所谓“宇宙社会学有清晰的数学结构”,其实只是理工科背景人士对于社会的一种幻想(不客气地说是无知),跟宇宙不宇宙倒没什么关系。

    接下来谈谈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猜疑链不新鲜,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就是典型的猜疑链造成的——两个囚徒互相猜疑对方的选择,难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如何举措。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两人处于完全无知的黑幕状态,并且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共同利益。

    这个假设听起来没错,因为两个陌生人之间是完全可能发生这种博弈的。它的问题在于,它假设社会有一个起点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熟悉的陌生人各自本来是孤独的,彼此之间是陌生的,好像是穴居的动物一样,在这种起点状态下,人和人开始交往并结成团体。卢梭的社会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起始状态之下的。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状态并非人类社会的常态,毋宁说是一个非常态。人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绝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在社群中长大的,人类社会的常态应该是聚众而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抛弃猜疑,把信任当作是社会学理论的起点,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猜疑和信任都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要我为社会学理论选择一个起点的话,我会选择人和人之间有猜疑的信任,或者说有误解的交流,而非绝对的猜疑。

    对方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宇宙中文明之间的遭遇,更多与穴居动物的遭遇类似,而与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的社群无关。所以即使猜疑链在人类社会中不合适,在宇宙中却是绝对合适的。

    我的意见是,猜疑链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人类社会过于高估了猜疑,而如果用在宇宙社会中,恐怕是高估了信任,准确地说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了解。

    事实上猜疑链这个概念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了解的成分,正是相信对方具有与我类似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所以才有“以己度人”的余地。因此,即使我觉得章北海率领的舰队之间的勾心斗角可以接受,我还是忍不住要怀疑,宇宙中的文明遭遇,会有这样的前提么?

    假如A星球的文明与B星球遭遇,他们能马上了解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么?假如对方有意掩藏起了自己的实力怎么办?假如对方的科技水平并非单纯反映在对外层空间的探索上怎么办?又或者,假如对方对于生命和宇宙有跟我完全不同的态度怎么办?率先攻击会不会反而招来飞来横祸?那是不是不攻击反而会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呢?

    最后一条:技术爆炸。

    这一条没什么好驳的,因为在我看来是顺理成章地不成立。现代人被现代以来的人类历史框住了思维,总是以为近五百多年来的技术持续进步是顺理成章的,甚至以为加上人类所有历史的过去,就是一个理论不断上阶梯,技术突破瓶颈的历史。这是典型的进化论的宏伟叙事。

    回首人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古代的工艺至今难以复现,而很多技术,实际上经历了一个重复失落和再发明的过程。近几百年来的技术爆炸到底是个偶然还是必然,现在还无从知晓。再往深了质疑,连近几百年来的技术爆炸是否成立也成问题,因为随着现代性的演进,人类一边在不停地发明出新的技术,一边在不停地失去旧的技术。我们的社会从没有现在这样先进,也从没有现在这样单一。技术在未来到底是会不停地爆炸下去,还是会反过来将人类吞噬,现在是个谁也说不准的事情。因此断定技术爆炸是文明的一条支配法则,显然是过于短视了。

    还要提宇宙的特殊性的话,我只能说,依据小说的内容,连三体文明都是技术匀速发展的,凭什么断定这个概念的合理性呢?

    最后谈谈理论的取向问题。

    在自然科学里面,我们常说“发现”了一条原理,包含的意思,是说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等着人类的意识去接近。而在社会科学里,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常说某人“发明”了一条原理,因为我们承认,社会科学的理论(或者更前卫一点说,我们认为人类所有的理论)都是“发明”出来的。是带着特殊用意的建构。《三体》中的宇宙社会学也是这样,用意无非是要营造出一种残酷的宇宙丛林法则来,好支撑小说情节的展开。

    然而即使我承认这只是小说的笔法而已,我还是要挑剔一番,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到这样一部充满了坚实的自然科学细节的幻想小说,在社会科学方面出现这样不成熟的设想。这与天马行空的前瞻性幻想不同,大刘的“宇宙社会学”再现出来的,其实只是社会学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经抛弃的一些陈腐思想,有些想法的渊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启蒙时代一些自然科学家和政治学家对于人类社会所做的臆测,以及从自己学科出发的轻率比附。尽管充满童趣,然而很遗憾,这些“人对人是狼”、“社会遵循数学模型”、“技术不断进步”之类的幻觉,在社会学里已经属于史前史了。

    从理论根源上去追溯这种社会观是一条路径。让我更感兴趣的小说中具体的思想路径。叶文洁从自己文革的经历中得出这样的社会观,可以理解。我也可以理解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人这样去认知社会。但是,与他们认为“文革把整个人类社会还原到了原点”,故此可以通过文革中的人际关系去认识社会不同,我认为文革状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极端形态,就此把“社会”定义成一场“无仁义的战争”,恐怕有失偏颇。

    值得大力肯定的一点是,《三体》这部瑰丽的科幻小说第一次从正面肯定了社会学的价值。作为一名社会学从业者,我深深感谢大刘老师对于这门学科的推重,同时感佩于大刘老师的眼界之宽广。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讨论。

    读完这本小说,我的心里多了一个幻想。我憧憬着,有一天我从梦中醒来,赫然发现两位黑衣人站在我的床头:“嘘……先生,对不起,请跟我们来一趟,外星事务司现在急需一名社会学学者的帮助。”

    to 某些看官:鉴于这个文下面的海量回复,却营养偏低。各位的奇思妙想,恕在下不一一回复了。你们大可以当作已经打败了我,同时成为了宇宙社会学的第一代开山伟人,侍立在大刘老师左右护法。嗯嗯,我不介意,一点都不介意。只要别再跟贴骚扰我就行,因为豆瓣是关不掉回复提醒的。谢谢!:)

  • 记忆中永远的丁丁

    作者:粉嘟嘟 发布时间:2008-09-25 15:05:36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梦是彩色还是黑白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可想了半天却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总觉得自己的梦不是彩色,似乎也不是完全的黑白,应该是一种伪彩色。什么是伪彩色?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应该知道,当时没有彩色照片,为了美观,人们把黑白照片涂上颜色,多数在脸蛋上涂上红色,使人的形象都类似于当时的招贴画,这就是我所谓的“伪彩色”。

    梦是伪彩色的,童年的记忆似乎也是这种颜色,主色调是黑白,间杂一些斑驳且模糊的色彩,黑色的房屋、街道、灰黑的服装、甚至天空,至于书籍,更是黑白的,从教科书到小人书概莫能外。但在这黑白的世界里,《丁丁历险记》却是个例外,我不是说它是彩色的,我记忆中的《丁丁历险记》永远是黑白的,甚至于看到彩色的都认为那是盗版的,记忆中《丁丁历险记》的色彩是自己用想象加上去的,一种若有若无,只属于我自己的一种颜色。丁丁的例外还在于它于当时所有的小人书都不同,当时的小人书都是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版式,页面的大部分是画,下面如同电视字幕一样写几行字,而《丁丁历险记》的版式有大有小,画面布局洒脱,文字精炼幽默,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我第一次知道了小人书也可以看的捧腹大笑,竟然还有如此精彩的内容。你可以随丁丁游红海,逛非洲、来中国甚至去月球,是丁丁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那正是我开始学会做白日梦的年龄。

    第一次和丁丁的见面是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老师每周四都政治学习,因此都不上课,中学时代的我就很喜欢逛书店,正好住在大学里,学校的出版社总是有很多很好的书,一个周四的下午在出版社的书架上,我一眼就看见了中少社和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小人书”——《丁丁历险记》,每册0.47元,四本一个包装,每包都有一张目录。因为一个月的零用钱有限,但又怕人家买走它,所以每个星期都要去看看它还在不在,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攒够了钱,凑齐了一套,当时买了后走在路上的甜蜜,现在回味起来还是很幸福的。它成了我的新宠,在我一书架的图书中,丁丁成了我不离手的宝贝。最喜欢的是《奔向月球》、《月球探险》《奇怪的雪茄》、《绿宝石失窃案》,总是看着看着就发出咯咯的笑声,爸爸看了总是批评我,女孩子笑也要斯文点,怎么可以这样笑的肆无忌惮的,可是就是忍不住,丁丁和他的朋友们总能让我忍俊不住!这就是我当时爱的它的理由,他能让我从乏味的书籍中看到还有书的可爱。可是不幸的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其中的几册被朋友借走后遗失了,《金钳螃蟹贩毒集团》、《独角兽号的秘密》、《红色拉克的宝藏》、《七个水晶球》、《太阳的囚徒》,为此我大哭一场,我把它视做宝贝,对它的珍惜使我痛苦不已。还好90年代初,大概是94年的时候我逛书店时在一堆打折小人书中发现了它,署名青海人民出版社的小36开版本,制作比较粗糙,但是我却如获至宝,它弥补了我的遗憾,我又将我的丁丁“修补”完整了。现在我不仅拥有丁丁的小人书,还有丁丁的碟子,还有埃尔热编写丁丁的历程——《永远的丁丁》,这些是我的财宝,是我对美好记忆的封存。

    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有很多标准,我的标准是它能使你废寝忘食,最主要是忘食,特别是在一个你几乎永远都吃不饱的时代能让你忘食,那才是最难得的,丁丁做到了。在此后的岁月中,能让我废寝的书已经不多,能忘食的就更少了,至于现在的书,能起催眠作用的已经是好书了,更多的是让你把刚吃进去的美食再一点不剩地整出来,用来减肥还行,其它就免谈了。

    无情的岁月会在每一个过客的身上留下永恒的烙印,丁丁就是我身上一个永恒却幸福的烙印,看到它我就能想到那个每天宁可不吃饭都捧着“丁丁”做白日梦的小女孩,一个看着书咯咯傻笑的小女孩,可现在这个小女孩别说白日梦了,就连昨天晚上做的梦都懒得想起,或许他应该重新捧起丁丁,不要成天总想着怎么去吃几顿好饭,也应该去做几个好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397+)
  • 一星好评(501+)
  • 实惠(277+)
  • 强烈推荐(527+)
  • 在线转格式(154+)
  • epub(277+)
  • 书籍多(307+)
  • 快捷(571+)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 2024-12-11 17:31:00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11 07:14:1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温***欣: ( 2024-12-15 10:14:1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索***宸: ( 2025-01-06 01:30:4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宓***莉: ( 2025-01-05 00:36:5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车***波: ( 2024-12-20 14:25:5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濮***彤: ( 2025-01-02 02:49:10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辛***玮: ( 2024-12-31 02:51:4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利***巧: ( 2025-01-08 06:00:5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23 04:14:14 )

    OK,还可以


随机推荐